2018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百合花花青素对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熊英 王玉婷 王诗
    2018, 34(2):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1
    [摘要](760) [HTML](179) [PDF 460.51 K](1068)
    摘要:
    为探究百合花醇提物花青素对CCl4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肝纤维化模型组(M)、百合花花青素低剂量组(LFF 0.5 g/mL)和高剂量组(LFF 1.0 g/mL)。M组、LFF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50% CCl4造模,每周2次,连续8周。LFF组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百合花花青素提取物灌胃,Sham组和M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8周后处理动物,采集血清检测ALT、AST;肝组织匀浆测定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Western-blot测定肝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M组比较,百合花花青素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使肝组织抗氧化酶活力SOD、CAT、GSH-Px显著上升,脂质过氧化物MDA生成减少,进而诱导肝组织纤维化相关物质TGF-β1、α-SMA表达下调。百合花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改善大鼠肝损伤,并逆转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物损伤及下调细胞外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2  人参酶解物中的皂苷成分及其对髓源抑制性细胞的作用研究
    冯孔龙 朱晓艾 刘飞 余庆涛 戴伟杰 葛亚中 陈媛媛 李赟 梁雅蕾 陈运娇 曹庸
    2018, 34(2):6-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2
    [摘要](795) [HTML](213) [PDF 627.85 K](1091)
    摘要: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人参酶解物中12种人参皂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探索人参提取物及酶解物主要皂苷成分差异,并以酶解前后的人参提取物作为对象,探讨其对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ed cell,MDSC)的影响。人参提取物和酶解物的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而酶解物中12种人参皂苷和稀有皂苷含量(Rh1、F1、F2、Rg3、CK和Rh2)均显著高于人参提取物;稀有皂苷含量增加了4.48倍,尤其是酶解后转化生成了大量的F2和少量的F1、CK和Rh2等稀有皂苷。人参提取物及酶解物均能显著抑制MSC2细胞增殖和降低结肠癌荷瘤小鼠脾脏中的MDSC细胞比例。其中人参酶解物效果更佳,相对人参提取物,对MSC2细胞增殖抑制率提高30.00%和MDSC细胞比例降低40.50%。人参酶解物含有丰富的稀有皂苷,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加强了抗肿瘤能力。
    3  6-姜烯酚诱导SW480凋亡及对APC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宇锋 杨春 陈超 巩发海 孙书豪 李海
    2018, 34(2):14-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3
    [摘要](825) [HTML](149) [PDF 588.74 K](854)
    摘要:
    本文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研究6-姜烯酚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与APC(肿瘤抑制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探讨6-姜烯酚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可能机制。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应用不同浓度6-姜烯酚(0、5、10、15和20 μM)分别对SW480进行干预诱导24 h,再利用高倍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数目、形态变化,CCK8法测定细胞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周期,最后用Western-blot检测分析AP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姜烯酚可致使SW480细胞增殖周期阻断在G2/M期,并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SW480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而且增强了APC表达(p<0.05)。因此,可以得出6-姜烯酚可诱导SW480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且可能与激活APC相关,随着这一研究的不断深入,6-姜烯酚作为临床潜在的抗肿瘤辅助药物,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将得到更深层次分子机制的支持。
    4  新疆伊犁地区赤霞珠葡萄成熟过程中花色苷组成及含量变化研究
    张珍珍 邓玉杰 陈新军 卢丕超 刘汝婧 古丽娜孜 袁浩
    2018, 34(2):20-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4
    [摘要](797) [HTML](157) [PDF 438.21 K](890)
    摘要:
    本实验以新疆伊犁产区的赤霞珠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检测分析伊犁地区2016年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规律,从中分析不同类型的花色苷在葡萄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的比例变化。实验表明:在伊犁地区,葡萄果实中的花色苷主要以甲氧基化形式存在,甲氧基化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在葡萄的成熟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3’5’-取代花色苷在两地区均是葡萄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花色苷类型,占花色苷总量的70%以上,当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积累至最大值后,随花色苷总量的减少3’-取代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均降低;乙酰化花色苷和香豆酰化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在葡萄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同。伊犁地区花色苷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有下降趋势,香豆酰化花色苷占总花色苷的比例在伊犁地区葡萄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呈现无规律的变化。
    5  龙眼叶水提物抗实验性肾结石作用的研究
    张凌云 叶迪 楼招欢
    2018, 34(2):25-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5
    [摘要](815) [HTML](259) [PDF 494.77 K](876)
    摘要:
    为了研究龙眼叶水提取物对肾结石模型大鼠的抑制作用,采用灌胃乙二醇+氯化铵溶液建立肾结石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低、中、高不同剂量的龙眼叶水提取物对小鼠进行治疗恢复,测定24 h饮水量和尿量、尿常规指标、以及血清Cr、BUN、UA、Ca2+、Mg2+、草酸水平,肾组织中Ca2+、Mg2+、草酸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及结晶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各剂量龙眼叶水提取物能降低大鼠24 h饮水量(p<0.05)各剂量提取物均能降低模型大鼠24 h尿液草酸水平,其中高剂量组上述二者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而对血清中的Ca2+、Mg2+浓度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肾脏中Mg2+浓度。各剂量龙眼叶水提取物能不同程度降低肾脏器系数和肾脏草酸水平,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草酸结晶程度,改善肾脏病变,降低肾结石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龙眼叶水提取物能抑制肾结石的发生。
    6  蜜蜂巢脾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分析
    殷玲 吉挺 战旭梅 李冠华
    2018, 34(2):3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6
    [摘要](831) [HTML](218) [PDF 528.37 K](865)
    摘要:
    本文分析了蜜蜂巢脾多糖的理化性质、急性毒性及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高效液相色谱及光谱法等检测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巢脾多糖总糖含量75.77%,蛋白质含量13.82%,糖醛酸含量0.19%,还原糖含量4.20%,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不含多酚类物质。巢脾多糖雌、雄性小鼠经口耐受剂量>10000 mg/kg,属实际无毒级别。构建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巢脾多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巢脾多糖四个剂量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中剂量组(100 mg/kg)差异极显著(p<0.01),此剂量下,小鼠血清OD值、SOD及CAT活性分别提高至0.09、125.07 U/mgprot、13.85 U/mL,MDA含量降低至4.89 nmol/mL。表明巢脾多糖可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在医药和食品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7  牛樟芝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淑贤 赵青舟 单宇 高丽 李立勇 曹丽
    2018, 34(2):38-4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7
    [摘要](706) [HTML](242) [PDF 573.92 K](808)
    摘要:
    本文研究了牛樟芝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牛樟芝低(30 mg/kg)、中(60 mg/kg)、高(120 mg/kg)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0.1 mg/kg)。除正常组外,均腹腔注射50% 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2次/周,连续9周,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的同时,牛樟芝组及阳性组灌胃给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9周。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肝组织中SOD、MDA、GSH-Px及GSH;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牛樟芝可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p<0.01),同时高剂量组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匀浆上清中SOD、GSH-Px活性、GSH含量,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因此牛樟芝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8  刺五加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紫外线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张智 化洪苓 尹文哲 李晴 吕歌 刘洋 武天琦
    2018, 34(2):44-5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8
    [摘要](683) [HTML](253) [PDF 566.93 K](864)
    摘要:
    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紫外线辐射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影响。将进入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组、给药预防组(低、中、高剂量)和给药修复组(低、中、高剂量)。各组均接受相同辐射,给药预防组提前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刺五加提取物孵化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WST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通过DNA-Ladder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经辐射后,给药预防组和给药修复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所提高,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辐射组MDA含量升高,SOD水平下降;与辐射组比较,实验组给药后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DNA-Ladder可以得到明显DNA凋亡条带。刺五加提取物能有效预防和修复辐射损伤的HUVEC细胞,且上述试验中给药预防组效果均优于给药修复组。
    9  不同品种荔枝果肉细胞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评价
    刘冬 刘仁斌 孙海燕 吴丹玲
    2018, 34(2):53-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09
    [摘要](844) [HTML](315) [PDF 517.88 K](969)
    摘要:
    为明确荔枝果肉的生物抗氧化和抗肿瘤保健功能,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模型对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10种代表性荔枝品种果肉的细胞抗氧化活性(CAA值)和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种荔枝品种中,妃子笑荔枝果肉具有最大的CAA值,淮枝则最小;妃子笑抗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最强,糯米糍则最弱。荔枝果肉的CAA值与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化学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值)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且与黄酮含量之间正相关性最大,说明荔枝果肉中起生物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但荔枝果肉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与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ORAC和CAA值之间均呈现较弱的负相关性(p>0.05),提示某些特殊酚类单体或其协同作用在抗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10  当归润肠茶润肠通便功能和急性毒性研究
    吴国泰 杜丽东 王瑞琼 王水明 刘峰林 任远
    2018, 34(2):59-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0
    [摘要](781) [HTML](413) [PDF 336.96 K](872)
    摘要:
    本文采用冰水混合物(0~2 ℃)灌胃建立脾胃虚寒型小鼠便秘模型,用150 mg/kg甲状腺素和2.0 mg/kg氢化可的松联合建立阴虚血瘀型小鼠便秘模型,用10 mg/kg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小鼠便秘模型,研究当归润肠茶对模型小鼠首次排便时间、6 h内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和肠推进率的影响,用最大给药量评价当归润肠茶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当归润肠茶高、中剂量对脾胃虚寒型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显著缩短、排便量和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当归润肠茶对阴虚血瘀型模型小鼠的排便时间显著缩短,当归润肠茶高剂量对阴虚血瘀型模型小鼠的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和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当归润肠茶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排便量显著增多,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增加、肠推进率均显著升高;按最高浓度最大给药容量灌胃后,当归润肠茶对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说明当归润肠茶具有一定的润肠通便功能,口服安全性较高。
    11  基于聚吡咯/石墨烯的甘油酶电极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陈东霞 张力 李晓霞 朴金花 梁振兴 姜建国
    2018, 34(2):63-6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1
    [摘要](781) [HTML](172) [PDF 598.26 K](796)
    摘要:
    本文以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吡咯(PPy)膜,以水热还原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GN),并以此构建了甘油酶电极。所构建的甘油酶电极以甘油激酶(GK)和甘油三磷酸氧化酶(GPO)为催化剂,以三维石墨烯(GN)为载体,以聚吡咯(PPy)为介体,以Nafion溶液作为粘结剂。该甘油酶电极可以在酶、介体及电极表面提供良好的电子转移。论文探究了吡咯的聚合条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对该酶电极的修饰材料、工作条件等进行了优化,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吡咯的聚合圈数为8时其导电性能最优,所述的基于聚吡咯/石墨烯的甘油酶电极在pH为7.0,浓度为0.2 m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对甘油有着较高的电流响应,其催化电流达46.2 μA,电流密度达677.6 μA/cm2。
    12  大葱提取物葱辣素的体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研究
    黄依璇 陈慧敏 姚亮 吕树娟
    2018, 34(2):69-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2
    [摘要](1080) [HTML](341) [PDF 458.00 K](1020)
    摘要:
    大葱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份是葱辣素,本项目拟针对大葱提取物葱辣素开展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系列研究。采用试管稀释法及抑菌环试验,测定葱辣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细胞病变抑制法和中性红染色法,用Reed-muench法计算其50%细胞毒性浓度(TC50),最大无毒浓度(TC0),50%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判断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结果显示,葱辣素体外有一定的抗G+菌和G-菌作用。葱辣素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6.3 μ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3.6 μg/mL,对病毒的50%抑制浓度(IC50)为1.7 μg/mL,TI为3.71;葱辣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病变,抑制病毒增殖。这将为葱辣素的进一步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13  纳豆菌液态发酵谷物产纳豆激酶及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赵谋明 邹颖 林恋竹 吴见
    2018, 34(2):75-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3
    [摘要](820) [HTML](275) [PDF 512.35 K](1046)
    摘要:
    本文研究了纳豆菌液态发酵时间对纳豆菌生物量、蛋白酶酶活、纳豆激酶酶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添加四种谷物(糙薏仁、玉米、荞麦和糙米)对纳豆菌液态发酵产蛋白酶酶活、纳豆激酶酶活、谷物总酚迁移率、总酚残留率以及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糙米和荞麦可显著促进纳豆菌产蛋白酶(2444.19、1813.71 U/mL)、纳豆激酶(719.67、681.38 U/mL),且以荞麦为底物所产发酵产物的谷物总酚迁移率最高(0.64 mg/g干谷物)、抗氧化活性最强(30.37 μmol trolox equiv/mL);采用浸泡蒸煮处理四种谷物、延长发酵时间可显著提高其发酵产物的蛋白酶酶活、纳豆激酶酶活、谷物总酚迁移率以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浸泡蒸煮处理荞麦,利用纳豆菌液态发酵其48 h,可制备富含纳豆激酶、谷物多酚、肽类物质且具有强溶栓、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食品。
    14  竹叶兰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宋新月 汤冰雪 邱君志 刘美凤
    2018, 34(2):82-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4
    [摘要](1161) [HTML](367) [PDF 721.38 K](895)
    摘要:
    本文采用经典的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从两种不同产地的竹叶兰植株的根、茎及叶片部位中共分离出16株可培养的内生真菌,其中4种真菌分离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竹叶兰,12种真菌分离自广西省百色市的竹叶兰。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大致分为7类,其中Phanerochaete sp.、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Diaporthe sp.、Hypoxylon sp.、Nodullsporium sp.、Chaetomium nigricolor各一株,其余10个菌株均属于Colletotrichum sp.,说明Colletotrichum sp.为竹叶兰内生真菌的一大优势种。通过对其中5种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法、Fe3+还原能力法及H2O2自由基清除法),得到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2种菌株BSSF-2及YNLF-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80%),经鉴定菌株BSSF-2为Colletotrichum karstii,菌株YNLF-1为Phanerochaete sp.。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寻找新型抗氧化药物的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15  富含花色苷的压缩饼干在贮藏中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
    陈晓铭 田琴 翟佳 王梓 张立钢 赵玉红
    2018, 34(2):89-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5
    [摘要](840) [HTML](201) [PDF 698.54 K](916)
    摘要:
    本文以添加花色苷的压缩饼干为对象,测定压缩饼干的理化指标,采用加速实验法预测产品的货架期。研究产品在加速温度实验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酸价、过氧化值和色泽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基于Arrhenius模型对反应速率常数和贮藏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确定较优模型,进而对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压缩饼干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量密度高达5.74 kcal/g。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DPPH自由基清除率下降(p>0.05),色差值L*降低(p<0.05),酸价升高(p<0.05),过氧化值无明显变化规律。酸价和L*在贮藏中的变化规律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综合酸价和L*的货架期预测分析,选用L*的非线性拟合方程为该压缩饼干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压缩饼干的活化能为61.99 kJ/mol,25 ℃下预测货架期为517.89 d。
    16  基于26S rRNA D1/D2区序列对不同时期大曲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窦晓 杨建刚 曹新志 马莹莹 郭家秀 张琦 苏畅
    2018, 34(2):97-1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6
    [摘要](1237) [HTML](298) [PDF 550.51 K](1099)
    摘要:
    利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是中国传统白酒主要的工艺特点之一。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种类的霉菌、酵母以及细菌,这些复杂的微生物体系为白酒的发酵提供了必要的微生物、酶以及风味物质。酵母菌作为所有酒类发酵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在大曲的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大曲中功能微生物,本文对不同时期大曲中分离的酵母菌采用26S rRNA D1/D2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共分离鉴定了260株酵母菌,分属于22个种。主要为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andida orthopsilosis,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Pichia caribbica,Saccharomycopsis fibμLigera,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 grubii,Clavispora lusitaniae,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对序列比对的结果进行了单链构像多样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间差异,并构建了M-L系统树。根据这些分离鉴定的结果初步探究出大曲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酵母菌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白酒的酿造微生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7  混合膳食组成对体外消化过程中GI与食物消解的影响
    康晶燕 傅楠 王勇 董志忠 陈晓东
    2018, 34(2):102-1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7
    [摘要](833) [HTML](286) [PDF 605.63 K](1206)
    摘要:
    对14种单品食物与8种混合膳食展开了体外消化实验,测定了消化过程中GI的变化过程,研究膳食中不同成分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食物在不同消化过程中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不同成分对食物消解过程的影响。根据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计算含有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量,用50 g葡萄糖作为参照物,利用烧杯或者锥形瓶模拟人体食用食物后在胃部和小肠的4 h消化过程中葡萄糖变化情况。相对于单独的主食来说,加入蔬菜、肉类、蛋类或水果后的混合膳食出现明显的GI下降。研究食物消解过程也发现,混合膳食中米饭的形貌与结构变化会显著慢于单独米饭的外形变化;而挂面的消解趋势与其相反。结果证实了膳食纤维、脂肪和蛋白质会抑制淀粉类食物的消化过程,减缓葡萄糖释放速率。
    18  拮抗酵母对西兰花黑斑病及品质的影响
    余巧银 郭红莲 邢紫娟 乔博鑫
    2018, 34(2):110-1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8
    [摘要](805) [HTML](177) [PDF 654.45 K](900)
    摘要: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87.9%,对病原菌孢子24 h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105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7 d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4.70 mm和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PPO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POD酶活性,而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PPO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19  江苏省鸡肉产品中弯曲菌耐药特征及Ⅰ型整合子分析
    唐梦君 周倩 张小燕 张静 唐修君 陆俊贤 周生 黄胜海 杨星星 高玉时
    2018, 34(2):117-1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19
    [摘要](782) [HTML](230) [PDF 599.55 K](828)
    摘要:
    为探讨鸡肉产品中弯曲菌的耐药特征,本研究以2016~2017年分离于江苏省市售鸡肉中弯曲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9大类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应用PCR法检测Ⅰ型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3’-CS以及可变区耐药基因。研究显示:弯曲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卡那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3.16%、80.0%、68.0%、65.0%和64.2%。47.3%(45/95)的菌株为Ⅰ型整合酶基因阳性,10株分离株具有3’-CS端,其中5株分离株为可变区阳性,其耐药基因盒为aadA1。结论:鸡肉产品中分离到的弯曲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整合子介导的多重耐药在江苏地区并不是主导的耐药机制,但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在不同细菌间传递从而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应严格监测鸡肉产品中弯曲菌的耐药特征及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
    20  微波对天麻鱼头汤营养和安全性影响
    韩忠 蔡梦洁 成军虎 梁晗妮 贾逾泽 孙宁 孙大文
    2018, 34(2):123-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0
    [摘要](795) [HTML](295) [PDF 581.10 K](804)
    摘要:
    为探讨微波加工对药膳鱼汤品质影响,以天麻、鱼头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炉和传统电炖锅加热的方法,研究其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天麻素、嘌呤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更有利于小分子物质的溶出,如氨基酸、矿物质、天麻素和嘌呤等,微波煲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甚至高达电炖锅的1.5倍,对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影响较小;在安全性方面,微波200 W小功率的煲汤或者400 W大功率短时间煲汤产生的嘌呤含量均不超过15 mg/L,既符合痛风病人安全需求又改善了鱼汤的风味;在感官评价方面,采用微波炉400 W煲汤1 h的感官得分可以达到与电炖锅煲汤3 h相类似的效果,可以将煮制周期缩短2 h,微波加热可大大缩短煲制时间,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煲汤方式。
    21  基于电导率快速测定豆类细胞破壁率方法的研究
    党通州 罗剑飞 林炜铁
    2018, 34(2):129-1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1
    [摘要](660) [HTML](186) [PDF 560.11 K](925)
    摘要: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电导率,能够快速准确检测豆类细胞破壁率的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程度的四种豆子的蛋白含量、电导率,考察了四种豆子水溶性蛋白释放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豆浆用量、外渗时间、测定温度对破壁率的影响。利用建立的评价方法,分别测定了四种常见豆子在破壁料理机豆浆程序下的破壁率。结果表明:四种豆子破壁过程中水溶性蛋白的释放量与电导率相关性较高(R2≥0.8995),豆浆用量和外渗时间对于破壁率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显著(p>0.05),测定温度对于破壁率的影响非常显著(p<0.01),测定温度在25 ℃左右时破壁率的测定结果较为稳定。四种豆子在新型破壁料理机豆浆程序下的破壁率达到90%左右。结论,利用电导率快速评价豆类细胞破壁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  基于响应面法的枸杞热风微波联合间歇干燥工艺探究
    王鹤 慕松 李天聪 吴俊 谢亚星 陈星名 刘帅帅
    2018, 34(2):134-1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2
    [摘要](932) [HTML](193) [PDF 728.18 K](941)
    摘要:
    为了探究枸杞微波干燥工艺,保证枸杞干燥品质,本文利用热风-微波组合干燥实验装置,对枸杞微波间歇干燥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响应面法设计理论,以干燥平均速率v、单位质量能耗Q和感官品质作为目标,利用隶属度的综合评分法对3个目标综合评分,探讨了微波功率密度、风速、微波脉冲比、微波介入时含水率对枸杞微波间歇干燥工艺的影响,建立了枸杞微波间歇干燥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枸杞微波间歇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综合得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脉冲比>含水率>风速;枸杞微波间歇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为210 W~216 W、脉冲比为1.8、风速为0.7 m/s,初始含水率48%~50%,此时得到的枸杞干果品质最优,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微波干燥设备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23  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铁锌营养强化
    余赛西 胡广林 李凯 刘金芳 唐琦
    2018, 34(2):141-1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3
    [摘要](757) [HTML](301) [PDF 699.54 K](819)
    摘要:
    研究在大豆萌发过程中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对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0~56 μg Fe/mL)、硫酸锌(ZnSO4,0~100 μg Zn/mL)及其混合溶液(FeSO4+ZnSO4)进行浸种和强化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测量铁(Fe)、锌(Zn)、铜(Cu)、锰(Mn)四种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强化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大豆萌发后的铁、锌含量,对铜元素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在适当强化剂浓度下中铁含量最高可提升450.59%(FeSO4+ZnSO4,16.8~33.6 μg Fe/mL,30~60 μg Zn/mL)、203.74%(FeSO4,16.8~33.6 μg Fe/mL)。在铁强化大豆的过程中添加ZnSO4能够促进大豆对铁的富集能力,在锌强化大豆的过程中添加FeSO4能降低大豆对锌的富集能力。铁锌强化剂浓度为16.8~33.6 μg Fe/mL,30~60 μg Zn/mL时大豆铁蛋白有所提升。39.2 μg Fe/mL FeSO4和70 μg Zn/mL ZnSO4强化时大豆抗氧化活性最强。实验结果表明,铁锌强化能够提高大豆中铁含量,促进铁的吸收和铁蛋白的合成。
    24  可食性复合涂膜对滑子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郭瑞 朱丹 宋静雅 李文香 程凡升
    2018, 34(2):149-1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4
    [摘要](707) [HTML](231) [PDF 530.23 K](828)
    摘要:
    研究了复合涂膜处理对滑子菇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海藻酸钠为成膜剂,加入百里香精油、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L-半胱氨酸等制成可食性复合涂膜。采后滑子菇分别进行复合涂膜处理,蒸馏水作为对照;复合涂膜后接病原菌处理,不接菌作为对照,室温放置,定期测定滑子菇部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涂膜可使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峰值延缓两天出现,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力下降速度,提高子实体内氧化酶活力,降低滑子菇可溶性蛋白质下降的速度,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延缓类黄酮和总酚的积累。说明复合涂膜可有效延缓菇体衰老,保留更多营养价值,保持菇体品质。贮藏结束时,复合涂膜组滑子菇菌落总数仅为2.82×104 CFU/g,对照组为22.82×104 CFU/g,说明复合涂膜可以抵御微生物的入侵,减少滑子菇腐败、染病的可能性。
    25  响应面优化千日红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
    穆燕 胡松青
    2018, 34(2):157-1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5
    [摘要](609) [HTML](223) [PDF 596.93 K](886)
    摘要:
    本文研究了千日红粗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日红中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乙醇浓度等因素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酪氨酸酶抑制率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千日红中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组分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80 ℃、提取时间为3 h、液料比为60 mL/g(V/M)、乙醇浓度为50%(V/V)。在此条件下,RSM模型预测千日红乙醇粗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54.94%,实测千日红乙醇粗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53.86±2.11)%,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26  乳酸菌R8高密度培养的发酵工艺研究
    吴军林 柏建玲 莫树平 张菊梅
    2018, 34(2):164-1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6
    [摘要](926) [HTML](316) [PDF 685.34 K](1389)
    摘要:
    以乳杆菌R8菌株为材料,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菌体密度(OD600)及碳源(葡萄糖)的利用情况为主要参考指标,研究了中和剂、pH、接种量、初始糖含量、通气方式以及补料工艺等对菌体在发酵罐内生长的影响,并对试验菌进行250 L中试放大工艺的优化。优化菌体小试发酵工艺为:将种子液以8%(V/V)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70%的小罐,初糖浓度40 g/L,搅拌转速100 r/min,间歇通氮气维持一定的厌氧环境,自动流加12.5%的氨水控制pH恒定在5.8,37 ℃恒温发酵。250 L中试发酵工艺为:将控制pH 5.8,37 ℃恒温发酵7 h左右的种子液以8%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70%的250 L发酵罐,搅拌转速60 r/min,自动流加氨水控制pH 5.8,间歇通氮气不保压(每2 h以0.2 vvm的速率通氮气5 min),37 ℃恒温发酵10 h左右结束。250 L规模所得发酵液的活菌浓度约为8×109 CFU/mL,经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菌粉活菌浓度约为1.2×1011 CFU/g。
    27  不同处理条件下红牛肝菌保鲜品质的对比分析
    张微思 何容 罗晓莉 曹晶晶 张沙沙
    2018, 34(2):171-1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7
    [摘要](736) [HTML](297) [PDF 410.86 K](861)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采集后原态、整理态及保鲜剂)对红牛肝菌贮藏期间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红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过程(1 d、4 d、7 d、10 d、13 d、16 d和19 d)中理化指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和相对电导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分为五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去泥脚、不清洗,第3组去泥脚、清洗,第4组用保鲜剂保鲜,第5组用保鲜剂保鲜并用吸水纸。结果表明,红牛肝菌贮藏过程中整理态保鲜效果优于原态;配方为1%黑虎掌菌提取液+0.75%竹荪提取液+0.5%壳聚糖的保鲜剂有利于红牛肝菌的保鲜,贮藏19 d后仍可食用,但贮藏过程中是否用吸水纸对红牛肝菌保鲜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因此,红牛肝菌保鲜可采用去泥脚、清洗后用可食性保鲜剂保鲜,保鲜期可延长7 d以上。
    28  湿热地区不同贮藏温度对热鲜牛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黄彩燕 韩玲 余群力 瞿明仁 杨食堂 李海鹏 张松山 谢鹏 孙宝忠
    2018, 34(2):176-1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8
    [摘要](747) [HTML](218) [PDF 568.10 K](896)
    摘要:
    本文研究了湿热地区不同温度热鲜牛肉贮藏过程中食用品质、新鲜度、肌糖元含量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旨为热鲜牛肉的食用提供参考。选取20月龄左右锦江黄牛6头,宰后立即取背最长肌作为原料,分别贮藏在温度为5 ℃、15 ℃、25 ℃和35 ℃和湿度为80%恒温培养箱。测定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对热鲜牛肉贮藏过程中pH、感官指标(色泽、风味、弹性、组织状态和总体可接受性)、菌落总数、肌糖元含量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长,不同贮藏温度热鲜牛肉pH呈先降低后升高,肌糖元含量和感官评分降低,菌落总数和MFI增加。综合分析;贮藏温度对热鲜牛肉的pH值、感官评分、菌落总数、肌糖元含量以及MFI变化具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越高,失水率越高,微生物生长繁殖越快,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越大。
    29  冻融过程对速冻油条水分分布与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康志敏 张康逸 高玲玲 温青玉 宋范范 盛威
    2018, 34(2):182-1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29
    [摘要](796) [HTML](260) [PDF 536.85 K](896)
    摘要: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速冻油条经反复冻融过程对油条水分分布与品质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了油条的水分含量、低场核磁T2弛豫时间、色泽、比容、感官品质及质构品质,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冻融次数增加,T21与瓤的水分含量、比容、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T21、a*值、b*值与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22与咀嚼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冻融次数增加,油条内部水分与蛋白质、淀粉的结合变疏松,瓤的水分含量减少、油条比容及感官评分降低,油条表面色泽变暗,红度、黄度增加,硬度增加。因此,反复冻融会造成油条内部水分损失,影响水分分布,造成油条比容、品质改变,影响油条产品的最终品质。
    30  基于响应面优化的褶牡蛎中金属硫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姚冬儿 杨慧琳 斯兴开 张宾 孙继鹏
    2018, 34(2):189-1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0
    [摘要](638) [HTML](218) [PDF 781.04 K](785)
    摘要:
    探究褶牡蛎中金属硫蛋白的提取方法并优化其分离制备工艺。以褶牡蛎为原料,采用Cd2+诱导机体产生MT,然后根据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原理,以牡蛎组织与提取液物料比、提取温度、提取pH及缓冲液浓度为影响因素,以金属硫蛋白提取量作为响应值,进行牡蛎金属硫蛋白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发现,提取条件对金属硫蛋白提取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物料比>提取pH值>提取温度=缓冲液浓度,进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物料比1:4,提取液pH 9.0,提取温度30 ℃,缓冲液浓度0.25 mol/L,提取时间2 h。在此参数条件下,MT提取量为0.221 mg/g,该结果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洋源金属硫蛋白分离提取以及进一步的活性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基础。
    31  菊苣粕果胶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皮芳 郭晓明 刘战朋 于淑娟
    2018, 34(2):197-2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1
    [摘要](852) [HTML](154) [PDF 963.05 K](949)
    摘要:
    提取是菊苣果胶生产技术的关键单元操作。本文以菊苣粕为原料,比较微波辅助提取法(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及传统热酸法(Conventional heating extraction,CHE)对果胶得率、化学组成和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对菊苣果胶的半乳糖醛酸、甲酯化度和乙酰化度等结构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延长传统热酸法的提取时间有助于提高果胶得率,但会导致果胶分子链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微波处理时间与果胶得率、重均分子量(Mw)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微波处理时间为120 s时,果胶得率(12.7%)与重均分子量(321 ku)均最高,且果胶分子结构降解程度较低。与传统热酸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效率高和降解程度低等优点,是提取菊苣果胶的理想方法。
    32  低温预贮对青尖椒采后冷害的影响
    刘婧 郑秋丽 左进华 高丽朴 李淼 王清
    2018, 34(2):205-2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2
    [摘要](674) [HTML](207) [PDF 506.32 K](835)
    摘要:
    为研究低温预贮(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LTC)对青尖椒果实冷害的影响,本实验将青尖椒分为两组处理,分别为对照组(4 ℃贮藏25 d)和LTC组(10 ℃贮藏2 d再放入4 ℃贮藏23 d),测定贮藏期间青尖椒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导电率、丙二醛、叶绿素、POD、APX和CAT等生理指标,探究LTC处理对青尖椒果实冷害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将青尖椒放入冷库贮藏,LTC处理可更好抑制青尖椒冷害的发展,有效减缓青尖椒冷害指数的增加,抑制相对导电率的升高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缓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青尖椒果实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提高青尖椒果实抗冷性,保存青尖椒的贮藏品质,延长青尖椒果实贮藏时间。
    33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器检出限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贾离离 祁志红 彭立军 陈福生 周有祥
    2018, 34(2):212-2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3
    [摘要](1470) [HTML](425) [PDF 540.27 K](1551)
    摘要:
    检出限是指产生一个能可靠地被检出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某物质的最小浓度或含量,包括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其中仪器检出限是仪器的检出能力,而方法检出限是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检出能力的集合。检出限是评价检测方法检出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有多种检出限分析方法,包括三倍噪音值法、IUPAC法、色谱计量检定法、EPA法、Hubaux-Vos法以及数学模型法等,但对于上述方法的差异,以及实际应用并不明确。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桔霉素的检出限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上述6种仪器检出限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桔霉素的仪器检出限在0.009~0.344 ng/mL之间,其中,因数学模型法考虑到了标准偏差的变化,其可信度相对较高。该文通过比较分析6种常见仪器检出限的计算方法,为检出限在检测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34  不同储藏年限绒柄牛肝菌紫外&红外光谱数据融合鉴别研究
    张钰 李杰庆 李涛 刘鸿高 王元忠
    2018, 34(2):218-2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4
    [摘要](541) [HTML](162) [PDF 609.86 K](838)
    摘要:
    野生食用菌干品长时间储藏会引起微生物增殖、物理及化学变化,影响其商品品质,为保证其质量安全,亟需建立快速有效的方法,鉴别不同储藏年限野生食用菌。本研究采集5个储藏年限,77个绒柄牛肝菌子实体的紫外(UV)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采用卷积平滑(SG)、二阶导数(2-D)、标准正态变量(SNV)等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UV、FT-IR、低级和中级数据融合模型。结果显示:UV与FT-IR光谱最佳预处理分别为SG+2-D和SG+2-D+SNV;UV、FT-IR、低级和中级数据融合模型,总样品分类错误数分别为10、6、4、3,且中级数据融合的R2cal平均值最接近于1、RMSECV平均值最小,表明中级数据融合分类效果,优于UV、FT-IR和低级数据融合。采用UV与FT-IR中级数据融合策略结合PLS-DA,能够准确鉴别不同储藏年限牛肝菌样品,为野生食用菌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35  萝卜泡菜细菌多样性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朱琳 高凤 曾椿淋 俞冰倩 徐琴 刘轶斐 李雪 魏巍
    2018, 34(2):225-2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5
    [摘要](1317) [HTML](222) [PDF 499.88 K](1022)
    摘要:
    本文基于Illumina平台的高通量测序,解析萝卜泡菜发酵液中亚硝酸盐浓度峰值期(第3 d)和回落期(第7 d)时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亚硝酸盐浓度峰值期和回落期样品中分别得到373和349个可操纵分类单元(OTU),分属于135和127个细菌属,且峰值期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回落期。峰值期发酵液样品中以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72.1%)最为优势,以Erwinia(45.0%)、Aeromonas(7.4%)、Pseudomonas(6.6%)、Shigella(6.0%)和Delftia(5.1%)为主要优势菌属。厚壁菌门(18.9%)为第二优势菌门,Lactococcus(10.5%)为其中的主要优势属。回落期发酵液样品中以厚壁菌门(84.0%)最为优势,优势属包括明Leuconostoc(27.5%)、Lactococcus(19.9%)、Weissella(19.2%)和Pediococcus(16.3%)等。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为10.5%。结果表明伴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变化,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也发生演替,与发酵液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和降解密切相关。
    36  基于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对杏仁露中花生源性成分的鉴别研究
    韩晴 王赞 章晶晶 李月华 杨岚 周巍 张岩 张志胜
    2018, 34(2):232-2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6
    [摘要](926) [HTML](172) [PDF 711.49 K](995)
    摘要:
    杏仁露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其成分与配料表是否相符也备受消费者关心。本研究基于植物DNA条形码技术与PCR技术,设计、筛选同时能对杏仁、花生、核桃、大豆、芝麻和榛子六个物种进行扩增的通用引物,并将其应用于杏仁露中花生源性成分的检测。试验表明引物ITS2-2和trnH-psbA-1分别对六个物种的扩增成功率和测序成功率均较高;通过计算杏仁、花生的基因组DNA提取率,设计掺假模型在提取的杏仁基因组DNA中掺入花生基因组DNA,引物ITS2-2对于掺入85.80%的花生检测结果为杏仁,trnH-psbA-1对于掺入6.94%的花生检测结果为花生。引物ITS2-2和trnH-psbA-1可作为鉴别杏仁露中花生源性成分的植物DNA条形码组合。本研究为该类食品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参考。
    37  基于PY-GC-MS技术对沉香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陈福欣 张军兴 李立 张少利 张会宽 郑超 贺诗华
    2018, 34(2):241-2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7
    [摘要](787) [HTML](202) [PDF 375.70 K](849)
    摘要:
    本次实验着重分析沉香热解挥发组分,同时研究不同热解温度下热解挥发组分含量的差异来确定最佳热解温度。本文采用PY-GC-MS法对沉香热解成分直接进行在线分离检测,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占总热解组分的相对含量。最终得出低温沉香热解产物较少,高温热解产物明显增多,这可能因为低温条件下沉香热解不充分挥发组分少,高温时沉香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导致的。热解温度220 ℃时共鉴定出23种物质,其中主要组分有醛、酸和酮,除此之外基于PY-GC-MS快速检测到咖啡因、5-羟基-6,7,8-三甲基-2,3-二甲基色酮、可待因、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2,6-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等物质。由此得出使用PY-GC-MS技术可在线快速检测分析沉香热解组分,并且采用不同的热解温度对其热解挥发性组分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次实验条件下沉香最佳热解温度为220 ℃。
    38  柠檬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柠檬苦素及主要类黄酮分析
    朱春华 周先艳 李进学 杜玉霞 董美超 沈正松 高俊燕 潘思轶 岳建强
    2018, 34(2):246-25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8
    [摘要](943) [HTML](428) [PDF 494.64 K](1639)
    摘要:
    瑞丽柠檬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柠檬果实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类黄酮等物质,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水果。本文采用HPLC分析了云南湿热气候条件下栽培的云柠1号柠檬果实三个不同发育期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抗癌防癌功效的柠檬苦素和9种类黄酮物质,研究表明,柠檬苦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含量逐渐下降,但至花后210 d时,果实中柠檬苦素含量仍高出人体苦味阈值6.3倍;类黄酮中地奥司明含量最高,占类黄酮总含量的83.26%~84.61%,其次是以橙皮苷和新橙皮苷为主的黄烷酮类,占类黄酮总含量的14.18%~15.45%,含量最低的为多甲氧基黄酮,含量仅占类黄酮总含量的0.008%~0.89%,未检测出橘黄酮。推测云南湿热环境下有利于地奥司明成分的累积,类黄酮的累积转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9  基于UPLC-ESI-Q-TOF-MS的“散茶发花”茯茶加工前后的物质变化分析
    黄浩 郑红发 赵熙 钟妮 黄建安 刘仲华
    2018, 34(2):252-2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39
    [摘要](965) [HTML](264) [PDF 1.05 M](1133)
    摘要:
    以大红袍、红茶与茯砖茶原料为供试原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对不同茶叶原料茯茶的“发花”前后样品的整体成分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发花”前、后间差异成分数量均有不同,各组差异代谢化合物个数分别为大红袍49个、红茶40个、茯砖茶原料49个;综合3组茶叶的具体差异代谢化合物,发现其从类别上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酯型儿茶素下降的极为显著,而简单儿茶素除没食子儿茶素(GC)变化无明显差异外,表儿茶素(EC)、儿茶素(DL-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含量较原料都有所升高,原花青素和咖啡碱、可可碱、茶碱、黄嘌呤与次黄嘌呤也有相同的变化;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牡荆素和芦丁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大黄素则是在各原料“发花”后均新增的蒽醌类化合物。
    40  基于特征标志物食用油掺伪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张良晓 窦心敬 马飞 喻理 张奇 李培武
    2018, 34(2):265-2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40
    [摘要](735) [HTML](191) [PDF 392.10 K](1282)
    摘要:
    利益驱动的食用植物油掺伪现象危及消费安全和食用油市场秩序,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食用油鉴伪方法。目前,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理化测定的鉴别技术、基于波谱分析的快速鉴别技术、基于代谢组学的全谱指纹分析、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鉴别技术,这些方法优势互补。其中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鉴别方法因具有确证性、高灵敏、可实现鉴定多种低价食用油同时掺伪的优点,越发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DNA、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以及加工过程中引入的外源物质等特征标志物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发现进一步挖掘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标志物,建立多种标志物的高灵敏同步检测技术是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41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酒精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李宗军 吴中琴 李珂
    2018, 34(2):271-2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8.2.041
    [摘要](866) [HTML](328) [PDF 682.88 K](1110)
    摘要:
    酒在现代生活中日趋重要,适量饮酒有促进活血、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但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胃和脾等器官甚至导致神经性疾病,这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式生物,具有相对简单且已明晰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其神经结构),以及大量被证实的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同源基因,因而被用作生物模型来研究疾病发生的分子靶点和相关神经通路。本文介绍了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来研究酒精干预下的寿命调控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酒精引发成瘾及Ⅱ型糖尿病等相关研究进展,展示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在酒精生物功能研究领域发挥的独特优势,为了解酒精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相关生理机制,预防酒精引起的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