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9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平卧菊三七对小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郑国栋 钟树生 张清峰 黎冬明
    2013, 29(12):2800-2804.
    [摘要](1558) [HTML](0) [PDF 522.07 K](819)
    摘要:
    高血糖和高血脂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探讨平卧菊三七(GPM)对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阐明其作用机制。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2%、4%和8% GPM,喂养小鼠12周,称量小鼠体重和脏器,测定血中的生化指标和肝脏及粪中脂类含量,用qRT-PCR及蛋白印迹等方法分析肝脏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GPM对小鼠体重增加和脏器重量没有明显变化。4%以上GP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和血糖及肝脏中TG的浓度。而粪中的TG却明显增加。8% GPM明显抑制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CR)的活力和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GPM通过调节HMGCR和Glut4的mRNA及蛋白表达,和抑制肠道对TG吸收,达到降糖降脂作用。
    2  草鱼抗氧化肽的美拉德反应特性研究
    赵谋明 刘洋 孙为正 苏国万
    2013, 29(12):2805-2809.
    [摘要](1149) [HTML](0) [PDF 649.34 K](646)
    摘要:
    本研究通过单独加热草鱼肽和添加木糖加热反应制备热降解产物(TDPs)和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运用DPPH?抑制率、肽分子量分析及氨基酸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反应时间草鱼肽热降解产物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性能、分子量分布以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深入探讨了反应时间对草鱼肽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独加热草鱼肽对各时间段热降解产物的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3000 Da以下肽段含量增多。美拉德反应体系样品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物中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其中精氨酸及赖氨酸减少尤其显著,分子量大于3000 Da的肽段明显增多,3000 Da以下的肽段含量降低,此外,美拉德反应产物中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
    3  苹果汁电导率及介电损耗因子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云阳 李站龙 杨绍龙 董宇
    2013, 29(12):2810-2815.
    [摘要](1408) [HTML](0) [PDF 615.91 K](904)
    摘要:
    本文研究了苹果汁的电导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温度、粘度和NaCl浓度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电导率与介电损耗因子的关系,确定不同频率下与离子介导相关的苹果汁的介电损耗因子。结果表明,苹果汁的电导率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趋势,随温度线性增大,粘度大小对电导率的影响很小,添加少量NaCl苹果汁电导率成倍增大。借助SPASS数据分析软件,得出电导率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温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σ=-28.69C2+17.292C+0.02T+0.135,R2为0.974,拟合度良好。通过计算获得苹果汁在不同频率下(13.56、27.12、40.68 MHz)与离子介导相关的介电损耗因子。这些结果和数据,可为欧姆和射频加热技术用于苹果汁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4  磷酸化处理对酪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
    王金水 蔺丹华 苏银杰 高芸芳
    2013, 29(12):2816-2820.
    [摘要](1116) [HTML](0) [PDF 514.44 K](701)
    摘要:
    采用三聚磷酸钠(STP)对酪蛋白进行改性,在pH为9、STP的添加量为5%、温度为30 ℃的条件下磷酸化3 h,此时酪蛋白的磷酸化程度为18.18 mg磷/g酪蛋白。利用胰蛋白酶对不同磷酸化程度的酪蛋白进行酶解。研究了STP处理对酶解过程中水解度、水溶性氮含量、氨基氮和肽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并且用分子排阻色谱(HPSEC)研究了酶解液中的MWD(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磷酸化处理后,酪蛋白的水解度及酶解液中氨基氮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并且不同磷酸化程度的酪蛋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磷酸化3 h的酪蛋白的酶解液中水溶性氮和肽氮含量显著提高(P<0.01)。磷酸化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其保留时间变短,并且在保留时间为12 min时出现新的吸收峰,磷酸化处理显著提高酶解液中分子量为2×104~3.5×104 u之间的多肽含量。
    5  黑穗醋栗果实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及结构初步研究
    徐雅琴 宋秀梅 任中杰 邵铁华 张鑫
    2013, 29(12):2821-2825.
    [摘要](1014) [HTML](0) [PDF 536.99 K](669)
    摘要:
    以黑穗醋栗果实为原料,分别用80%、70%、60%、50%、40%、30%乙醇醇沉并采用D4006大孔树脂初步纯化制备6种多糖。分别进行DPPH?、OH?和O2-?清除试验,结果表明6种多糖对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其中80%醇沉制备的多糖(BCP-1)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对BCP-1纯化制备均一组分BCP-1-Ⅱ,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BCP-1-Ⅱ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及分子量测定。结果表明:BCP-1-Ⅱ分子量为51880 u,并且由4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9.08:1.00:15.77:0.41。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其含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并且可能含有吡喃糖环及α-糖苷键。
    6  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离与耐药性研究
    石磊 王文燕 闫鹤
    2013, 29(12):2826-2829.
    [摘要](1338) [HTML](0) [PDF 491.69 K](819)
    摘要:
    了解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血清型和耐药性现状。按照国标GB 4789.30-2010程序分离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多重PCR确定血清型;纸片扩散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273份猪肉样本中有52(19.02%)个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共检出78株该致病菌。33株(42.31%)、24株(30.71%)、16株(20.51%)、3株(3.85%)、2株(2.56%)分别被确定为血清型1/2a(或3a)、1/2b(或3b或7)、1/2c(或3c)、4a(或4c)和4b(或4d或4e)。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能、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都敏感,对四环素(20.51%)的耐药率最为严重。11.54%的菌株对临床治疗李斯特菌病的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出现耐药。tet(M)基因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四环素的主要机制之一,接合型转座子Tn916与该菌四环素耐药散播有直接关系。
    7  植物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吴克刚 赵三娥 柴向华 赵欣欣
    2013, 29(12):2830-2833.
    [摘要](1279) [HTML](0) [PDF 518.84 K](734)
    摘要:
    采用气相熏蒸法研究了松针油、香茅油、依兰油、康酿克油、山苍子油、莪术油、鼠尾草油、沉香木油、艾叶油、迷迭香油十种植物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气相抗菌活性,通过测定各种植物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比较其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和香茅精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0 μL/L;鼠尾草油和依兰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μL/L;艾叶油、莪术油和迷迭香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000 μL/L;松针油、康酿克油和沉香木油未表现明显抗菌活性。山苍子油和香茅油以2:3和3:2进行复配时表现出显著协同增效效果,复配物空间体积浓度为100 μL/L时就能完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不同溶剂对复配精油抗菌活性有所影响,以冰乙酸为溶剂抗菌效果最好,乙醇其次,甘油和丙二醇稍差。
    8  绿豆抗性淀粉消化前后益生作用与结构变化的比较
    谢涛 张儒
    2013, 29(12):2834-2838.
    [摘要](1540) [HTML](0) [PDF 521.03 K](801)
    摘要:
    制备与纯化得到了绿豆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研究了它们的益生作用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绿豆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达到100倍以上,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强度更是高达106倍以上,对粪肠球菌的抑制强度也有10倍,而对梭状杆菌无明显影响;它们的发酵液总酸度增大30%以上,说明它们能被肠道益生菌发酵利用;绿豆抗性淀粉经消化处理后比表面积增加,经发酵后比表面积更大。绿豆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较之原淀粉降低了一半,发酵后绿豆抗性淀粉或消化抗性淀粉的平均聚合度继续降低30%以上;绿豆抗性淀粉经消化前后的晶型均为B型,绿豆抗性淀粉及消化抗性淀粉经发酵后,晶型都转变为A型,微晶度、亚微晶度及总结晶度较之发酵前都明显降低。
    9  两种微藻对高浓度酵母发酵废水中细胞耐受能力的比较
    魏东 陈娇敏 巴音克西克
    2013, 29(12):2839-2843.
    [摘要](1139) [HTML](0) [PDF 511.84 K](714)
    摘要:
    本文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简称C. py)和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 NIES-119,简称NIES-119)在异养生长中对蔗糖的耐受浓度,进而比较了对高浓度酵母发酵废水的细胞耐受性。结果表明,C. py和NIES-119在蔗糖浓度高达70 g/L的培养基中仍有高比生长速率(0.90 d-1和0.63 d-1),最大生物量浓度可达到3.37 g/L和2.84 g/L。酵母废水添加糖蜜后,COD可高达104~105 mg/L并伴随有总氮、总磷的高浓度,C. py和NIES-119在这类废水培养基中的最高比生长速率为0.43 d-1和0.42 d-1,最大生物量浓度可达到1.95 g/L和1.70 g/L,均极显著高于不加糖蜜的废水培养基中的最高值;同时,C. py对废水培养基中COD、总氮、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高达34.56%、20.00%和20.63%,NIES-119则分别高达21.46%、31.25%和16.11%。结果说明这两种微藻在耐受高浓度酵母废水、通过生长净化废水中都具有巨大潜力。
    10  超声对大豆11S蛋白-葡聚糖共混溶液冷致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
    朱建华 杨晓泉 齐军茹 赖富饶 单斌 邹秀容
    2013, 29(12):2844-2849.
    [摘要](1225) [HTML](0) [PDF 732.14 K](652)
    摘要:
    本文采用稳态剪切和小变形振荡流变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大豆11S蛋白-葡聚糖共混溶液的稳态剪切粘度和及其冷致凝胶过程动态流变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照样及超声处理后的共混溶液均为假塑性流体,共混溶液的表观粘度随超声时间或超声功率增加呈降低趋势。与对照样相比,经237.5 W超声处理6 min后,粘度的下降幅度达46.6%。当超声处理时间或功率分别位于0~9 min或0~142.5 W范围时,共混溶液经超声处理后均可冷致形成非共价三维网络共混凝胶,凝胶的G'和G"随时间或功率增加呈增加趋势。当超声时间或功率分别增加到12 min或237.5 W时,共混凝胶的G'分别由峰值的954.7 Pa和609.9 Pa降低为367.3 Pa和507.8 Pa,同时凝胶起始时间被迟滞。超声处理对凝胶线性粘弹区域影响不显著。
    11  植物乳杆菌在青梅汁中的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
    熊犍 何翠婵 林伟锋 叶君 陈中
    2013, 29(12):2850-2854.
    [摘要](1324) [HTML](0) [PDF 500.58 K](729)
    摘要:
    以自制总酸含量为2.38%(以苹果酸计)的青梅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LP-L134-1-P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青梅汁进行生物降酸,研究了在青梅汁中植物乳杆菌LP-L134-1-P接种量、pH、温度、糖含量和柠檬酸-柠檬酸钠的对生长及其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植物乳杆菌LP-L134-1-P发酵的青梅汁,其总酸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H值为3.50,接种量为108 CFU/g时,能正常引发MLF,且接种量越大,MLF的降酸幅度越大;接种量为109 CFU/g,pH值为3.50时,发酵温度≥25 ℃时,才能引发MLF;接种量为109 CFU/g,pH值≥3.10时,即能引发MLF,且pH值越高,越容易发生MLF;在青梅汁中添加1.00%的葡萄糖,植物乳杆菌LP-L134-1-P使体系的酸度只升不降,证实植物乳杆菌LP-L134-1-P优先代谢葡萄糖转化成乳酸,抑制了MLF的发生;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中,植物乳杆菌LP-L134-1-P不能使体系的酸度降低,证实植物乳杆菌LP-L134-1-P不能单独利用柠檬酸作为碳源,进行MLF。
    12  棕榈蜡的组成和热分解特性分析
    李桂华 杨颖 聂留俊 王向云
    2013, 29(12):2855-2859.
    [摘要](1273) [HTML](0) [PDF 612.76 K](1039)
    摘要:
    实验分析测定了棕榈蜡的基本理化指标、官能团组成和热分解特性等。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测定了棕榈蜡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棕榈蜡中可能含有22 C的蜡和24 C的醇,具体的成分结构还不能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棕榈蜡官能团知:棕榈蜡中主要含有C-O、C=O、-OH、-CH3和-CH2等官能团;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棕榈蜡的相变温度,熔化温度和最终分解温度知:棕榈蜡的熔化温度为25 ℃~80 ℃、分解温度为80 ℃~375 ℃;根据TG/DSC分析棕榈蜡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棕榈蜡在15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50 ℃~300 ℃有68.75%的组分分解气化,剩余31.25%的组分在300 ℃~425 ℃完全分解气化;由DTA分析知,棕榈蜡在258.57 ℃时分解速率最大,332.92 ℃时次之,450 ℃以后,完全分解气化。
    13  酯化淀粉薄膜中增塑剂与淀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李晓玺 刘坤 黄晨 朱杰 陈玲 李琳
    2013, 29(12):2860-2864.
    [摘要](1425) [HTML](0) [PDF 485.97 K](725)
    摘要:
    采用酯化淀粉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增塑剂,经流延法制备了酯化淀粉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SAXS/WAX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酯化淀粉薄膜的结构及增塑剂DEP与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DEP含量的增加,增塑剂DEP分子减弱了淀粉分子内/间相互作用力,且导致了无定形区域中淀粉分子形成部分排列更规整的微晶结构,促使淀粉分子形成有序微区,但有序微区结构尺寸Rg在37 nm~38 nm之间变化不大。通过调节酯化淀粉薄膜中增塑剂DEP含量,可控制增塑剂分子与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淀粉分子链段在薄膜中微区的有序排列程度及其规整程度,为设计抑制增塑剂迁移的酯化淀粉薄膜材料提供了基础数据。
    14  玉米芯诱导米根霉生成葡萄糖淀粉酶的研究
    崔莉 朱海军 李大婧 高小女 郁萌 刘春泉
    2013, 29(12):2865-2869.
    [摘要](1472) [HTML](0) [PDF 558.97 K](722)
    摘要:
    本研究发现,玉米芯能够使菌株CL-6生成葡萄糖淀粉酶的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3。于是,对菌株CL-6进行鉴定,并分析了玉米芯中的糖类成分以探究其中诱导因子的化学成分。菌株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鉴定方法,葡萄糖淀粉酶酶活测定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发酵体系采用液体摇瓶发酵法,玉米芯中糖类成分的测定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检测法。结果表明,菌株CL-6为米根霉属。玉米芯中水溶性成分中的糖类成分为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其含量为520.33、242.67、228.67、30.33 mg/2.5 g湿基。通过分析在米根霉CL-6液体发酵体系中加入玉米芯、玉米芯水溶性成分、玉米芯水溶性成分中的糖类成分以及玉米芯水溶性成分中分子量高于8~14.4 KD成分对其葡萄糖淀粉酶酶活的影响,本研究推测,玉米芯中的诱导因子为分子量高于8~14.4 KD的水溶性物质而非糖类成分。
    15  金银花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郑必胜 李会娜
    2013, 29(12):2870-2876.
    [摘要](1427) [HTML](0) [PDF 546.59 K](752)
    摘要:
    建立高效液相转换波长法,测定金银花叶粗分物中绿原酸、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绿原酸占水相原液的含量为2.05%,木犀草素、木犀草素在金银花叶粗提物EA相中的含量分别为1.12%、0.57%。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的,用DPPH?法、FRAP法、ORAC法三种体外抗氧化方法来测定和评价金银花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金银花叶粗提物、粗分物、绿原酸.、木犀草素及木犀草苷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其中木犀草素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IC50值为0.01764 mg/mL,还原能力1751.8±13.9 mmol/L,ORAC值23817.44 μmol Trolox/g。其次为粗分30%乙醇洗脱相,其IC50值为0.02548 mg/mL,还原能力933.8±11.6 mmol/L,ORAC值10557.97 μmol Trolox/g,且各物质随着抗氧化剂浓度及纯度的增加,抗氧化性逐渐增强。因此对金银花叶有效成分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可作为新型的高效无毒的抗氧化剂。
    16  三七叶总皂苷酶解产物抗抑郁活性的评价
    张华林 李梦涛 彭灏 周中流 杨红艳 项辉
    2013, 29(12):2877-2882.
    [摘要](1399) [HTML](0) [PDF 516.25 K](739)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三七叶总皂苷酶解产物EP-3的抗抑郁药效。采用强迫游泳、悬尾、获得性无助、利血平拮抗等行为模型以及甩头实验、奔跑实验、打斗实验进行评价。强迫游泳实验,EP-3可以使强迫游泳小鼠的不动时间缩短43.39~52.00%,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活性。获得性无助实验,EP-3能显著减少获得性无助小鼠的逃避失败次数,测定的第2 d EP-3给药组逃避失败次数减少了16.56~29.96%,测定的第3 d减少了20.06~35.28%,第4 d为29.63~62.82%,呈现出随给药时间延长,作用增强的特点。EP-3可以明显逆转利血平诱导的小鼠肛温下降和拮抗小鼠眼睑下垂,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鼠运动不能症状。此外,EP-3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减少可乐定诱导的小鼠打斗行为,提高L-Dopa诱导的小鼠奔跑速度。但是EP-3对悬尾实验小鼠的不动时间没有影响(P>0.05)。EP-3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HT、NE和DA等单胺能神经递质或其受体有关。
    17  汤料对青方腐乳后期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质构及臭味的影响
    陈涛 陈燕华 陈福生
    2013, 29(12):2883-2888.
    [摘要](1313) [HTML](0) [PDF 614.15 K](822)
    摘要:
    本文研究了某市售青方乳腐汤料对青方腐乳主要成分、质构及臭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与空白腐乳(未添加该汤料的腐乳)相比,样品腐乳(添加该汤料的腐乳)的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较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后酵49d时,样品腐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11.7%(干重),比空白腐乳氨基酸含量提高了60%左右;质构参数方面,样品腐乳的硬度和弹性较低,而粘聚性较高,后酵第49 d时,样品腐乳坯体的硬度、粘聚性和弹性分别为213.75 g、0.37和0.35,空白腐乳坯体的硬度、粘聚性和弹性分别为258.28 g、0.29和0.43;两种腐乳坯体质构参数(硬度、粘聚性和弹性)与坯体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接种此汤料可使腐乳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和吲哚,但此汤料经过较高转速离心及微孔滤膜过滤后不能使腐乳产生这些物质。
    18  不同波长UV对副溶血性弧菌光修复反应的影响
    苏泽红 何淑雅 李俐娟 练高建 高桥章
    2013, 29(12):2889-2893.
    [摘要](1084) [HTML](0) [PDF 510.09 K](694)
    摘要:
    低压水银管是常见的灭菌工具,其一般采用的是波长为254 nm的UVC作为灭菌光源。而UVA(365 nm波长)配合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也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本研究从灭菌能力,照射后细菌的光修复能力和再生长能力以及能耗等方面入手,比较短波长的UVC和长波长的UVA/LED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菌效果。结果显示,UVA/LED比UVC有更强的杀菌能力,且在受到UVA/LED照射后,副溶血性弧菌的再生长明显慢于单纯UVC处理后的细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光修复酶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UVA/LED照射后副溶血性弧菌三种光修复酶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无激活现象,而UVC处理后的细菌三种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我们认为UVA/LED可能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光修复现象。但在具备以上优势的同时,UVA/LED的能耗大大高于UVC,因此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19  大蒜乙醇提取物对几种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肖香 王瑶 姜松 周慧 支竹伟 董英
    2013, 29(12):2894-2900.
    [摘要](1257) [HTML](0) [PDF 662.57 K](654)
    摘要:
    以肴肉中3株特定腐败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中间耶尔森菌(Yersinia intermedia)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为受试菌,采用大蒜提取物与茶多酚的复合物为抑制剂,研究其对三株腐败菌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以0.84 mg/mL的复合物处理即可破坏3株菌的细胞超微结构,从而使处理10 h后的3株菌电导率显著增加,均大于14 ms/cm;使处理2 h后的三株菌PI染色率均显著提高,分别为36.34%(对照为0.42%)、99.64%(对照为3.72%)和92.95%(对照为28.67%);并可使三株菌的细胞膜上硬脂酸含量及胞内苹果酸含量显著变化,但仅使屎肠球菌胞内蛋白合成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大蒜提取物与茶多酚复合物通过破坏三株腐败菌的细胞膜和DNA结构,进而改变其胞内外的正常代谢,最终导致腐败菌的抑制或死亡。大蒜提取物-茶多酚复合物的抑菌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20  山西不同品种谷子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杨斌 张喜文 张国权 李萍 张文兴 张艾英 姜龙波 杜文娟
    2013, 29(12):2901-2908.
    [摘要](1098) [HTML](0) [PDF 632.99 K](814)
    摘要:
    从谷子主产区山西省选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谷子栽培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析研究了其淀粉的颗粒形态及粒径大小、直链淀粉含量、碘蓝值与淀粉糊的透光率、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溶解度与膨胀度及凝沉特性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小米淀粉颗粒均为单粒,外形规整,多数为多角形,少数为卵圆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不同品种间淀粉颗粒形态差异明显。小米淀粉小颗粒的粒径为0.42~2.25 μm,大颗粒的粒径为3.42~29.26 μm,小米淀粉的粒径分布特征呈现出“三峰”型。8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幅为2.22~17.96%,碘蓝值变幅为0.586~0.872,透光率变幅为2.4~29.2%,析水率变幅为3.67~49.85%,糊化温度变幅为67.6~78.8 ℃,各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各品种淀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膨胀势及淀粉糊的凝沉特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加工目的采用相适宜的品种。
    21  荔枝汁经乳酸菌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郑欣 余元善 吴继军 徐玉娟 肖更生 程银棋
    2013, 29(12):2909-2914.
    [摘要](1032) [HTML](0) [PDF 636.06 K](808)
    摘要:
    研究了荔枝汁分别经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肠膜状明串珠菌发酵后及4 ℃贮藏期间乳酸菌活菌数、主要营养品质和色泽的变化。研究表明:三种乳酸菌都能在荔枝汁中很好的生长,发酵12 h后,活菌数均达到最大值(9.0个对数以上);三种菌对荔枝汁中糖和有机酸的转化和利用有明显差异,其中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荔枝汁后产生了高达37.5 g/L的胞外多糖;荔枝汁分别经三种乳酸菌发酵后,多酚和Vc含量均变化不显著,L*值均明显下降(P<0.05),且色泽变得更白。另外,三种菌发酵荔枝汁在4 ℃贮藏期间,没有明显的后发酵发生,但经过28 d的低温贮藏后,肠膜状明串珠菌的活菌数下降到了7.0对数以下,而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仅仅下降了不到0.5个对数。
    22  热风风速和相对湿度对扇贝柱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王雅娇 郭洁 姚思远 王颉
    2013, 29(12):2915-2920.
    [摘要](1330) [HTML](0) [PDF 565.67 K](830)
    摘要:
    本试验以海湾扇贝柱为原材料,进行薄层干燥试验,研究恒定风温下不同热风风速、相对湿度对产品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测定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Aw)的变化,并对所得产品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质构等品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整个干燥过程均处于降速干燥阶段,起始阶段干燥速率下降最快,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干燥速率逐渐平缓。提高风速、降低热风相对湿度都可以显著缩短干燥时间,水分活度(Aw)下降速也越快。不同热风风速和相对湿度对干贝的质构特性、收缩率和复水率也有显著影响,但是对干贝色泽影响并不显著。综合考量干燥速率和干制品品质,选择热风风速为0.8~1.2 m/s、热风相对湿度在8%左右为较适宜的海湾扇贝柱热风干燥条件。
    23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研究
    林昕 黎其万 和丽忠 兰珊珊 林涛 刘宏程
    2013, 29(12):2921-2925.
    [摘要](1542) [HTML](0) [PDF 518.43 K](835)
    摘要:
    普洱茶根据不同来源分为古树茶和台地茶。古树茶被认为是一种有别于台地茶的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品质。本研究为探讨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对普洱茶不同来源判别的有效性,找寻表征判别特性的元素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MS)测定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代表性普洱茶古树茶和台地茶中的15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Y、Er、Tm、Yb、Lu和Sc)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出4个有效判别指标La、Ce、Eu和Sc,分别建立普洱茶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判别模型,产地检验判别率为94.4%,交叉检验判别率83.3%;身份判别检验率为100%,交叉检验判别率91.65%。利用不同来源的普洱茶稀土含量差异,结合稀土元素指纹技术判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分类方法是可行性的
    24  含环氧基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共聚载体的催化性能研究
    李丕武 李瑞瑞 刘佃磊 郝琼 杨晴 王升
    2013, 29(12):2926-2930.
    [摘要](1119) [HTML](0) [PDF 616.55 K](718)
    摘要:
    环氧基团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与酶分子的氨基发生共价结合使其固定于载体表面。选用含有活性环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并加入Fe3O4磁流体,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成功合成了大孔Ferrofluid-GMA-MBAA共聚物载体(FGM)。通过调节磁流体和交联剂用量,可调节载体比表面积,孔径以及溶胀性能。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偶联于GMA含量20%,磁流体含量4%,交联剂含量40%的共聚物载体4FGM (40),制成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其表观酶活高达546.23±2.33 U/g。讨论了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在最适条件(55 ℃,pH 8.0)下,固定化酶的表观酶活回收率为90.45%;连续使用15次活性仍接近初始值的60%;固定化酶在4 ℃保存30 d,活性保持不变。
    25  陈皮挥发油的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及特性分析
    周国海 苗建银 刘飞 管晓盛 张泳 李赟 杨宜婷 曹庸
    2013, 29(12):2931-2936.
    [摘要](1704) [HTML](0) [PDF 528.18 K](1405)
    摘要:
    陈皮作为传统中药材,其所含挥发油具有祛痰、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从陈皮中提取挥发油,探讨了原料颗粒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和解析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对陈皮挥发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陈皮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萃取压力0.6 MPa,萃取温度30 ℃,解析温度70 ℃,在此条件下陈皮挥发油的提取率为3.31%。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陈皮挥发油呈黄色至红棕色半固体膏状物,内含10.6%多甲氧基黄酮类物质,碘值为122.4 g I/100 g,酸价为73.8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 g/100 g。经GC-MS分析发现,陈皮挥发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30.01%),十八碳-9-烯酸(25.43%),亚麻酸(16.32%)和硬脂酸(4.56%)。
    26  静电纺抗菌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纺丝条件对其形貌的影响
    吴虹 温棚 崔秀秀 朱定和 娄文勇 宗敏华
    2013, 29(12):2937-2941.
    [摘要](1238) [HTML](0) [PDF 665.02 K](735)
    摘要:
    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PVA)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肉桂精油纺成抗菌纳米纤维材料。溶液组成及纺丝工艺参数会影响纤维直径的分布,进而影响材料的抗菌性能。因此,我们首先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的PVA和β-环糊精(β-CD)对纤维直径分布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对制备的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观察,发现最适的PVA及β-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和2%。在恒定电压下,利用SPSS分析接收距离和纺丝速率对纤维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纺丝速率影响相对较小,适宜的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15 kV,纺丝速率0.4 mL/h, 接收距离14 cm。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形貌良好,有利于提高其抗菌活性。
    27  发酵型半干罗非鱼片热风和热泵干燥的对比研究
    吴建中 张宸 欧仕益 周华 金君
    2013, 29(12):2942-2946.
    [摘要](1134) [HTML](0) [PDF 424.80 K](690)
    摘要:
    为探寻一个适用于发酵型半干罗非鱼片干燥的方法,以干燥罗非鱼为原料制备发酵型半干鱼,分别采用热风与热泵2种干燥方式对发酵型半干罗非鱼片进行干燥,比较了2种干燥方式对发酵型半干鱼口感、色泽、质构、微观结构、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热风干燥效率优于低温热泵干燥,其完成罗非鱼片干燥所需时间仅为热泵干燥的一半;但采用热泵干燥鱼片在感官指标、色泽、质构均匀性等方面均优于热风干燥鱼片;热泵干燥鱼片中的总菌数和乳酸菌数分别为1.46×108 cfu/g和1.38×108 cfu/g,热风干燥鱼片中的总菌数和乳酸菌数分别为2.44×108 cfu/g和2.9×107 cfu/g。相对于热风干燥,热泵干燥有助于保存乳酸菌,减少杂菌污染,更加适合于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干燥。研究结果可以为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干燥加工提供参考。
    28  芹菜素的制备、鉴定与纯化的研究
    刘本国 杨继国 邱晓斌 张瑞婷 宁正祥
    2013, 29(12):2947-2952.
    [摘要](1417) [HTML](0) [PDF 555.77 K](1120)
    摘要:
    芹菜素具有抗肿瘤、降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领域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传统的芹菜素生产是以洋苷菊和旱芹为原料,其芹菜素的含量很低,这就导致芹菜素的生产得率低,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亮叶杨桐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其叶富含以芹菜素为苷元的类黄酮物质,本文研究了以亮叶杨桐叶为原料制备芹菜素的方法。通过向亮叶杨桐叶的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加热酸解,可获得大量沉淀物,其主要的成分经紫外、红外、电喷雾质谱及核磁分析,鉴定为芹菜素,液相分析表明该粗品中芹菜素含量为64.80%。通过测定该粗品中芹菜素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乙醇中溶解能力的分析,本研究确定采用恒温浓度梯度法精制芹菜素,获得的芹菜素纯度为92.44%。
    29  肉料绞切加工试验与综合评价研究
    童宝宏 孙军 许正华 陈志勇 纪滨 宋斌
    2013, 29(12):2953-2957.
    [摘要](1125) [HTML](0) [PDF 650.63 K](795)
    摘要:
    为了对肉料绞切加工过程及加工后肉糜品质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在同时考虑肉类制品绞切加工后肉糜质量和绞肉装备工作效能的评价方法基础上,开展肉料绞切加工特性的试验研究。以绞肉机产品的核心性能参数工作能力、阻力矩、能耗和肉料温升等为考察对象,同时以绞切加工后肉糜新鲜度、保水性等理化特性的测试分析为评价依据,构建专用试验平台并对肉料绞切加工特性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螺旋轴输送转速的增加,绞肉机的绞肉能力呈明显提高趋势,试验绞肉机的肉料输送与绞切加工性能匹配良好,散热性能稳定。不同刀具-孔板匹配对绞切加工得到的肉糜质量及理化特性影响比较明显,在绞肉机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匹配试验
    30  鳀鱼蒸煮液陶瓷膜微滤浓缩的研究
    张建友 林龙 王斌 丁玉庭
    2013, 29(12):2958-2963.
    [摘要](1268) [HTML](0) [PDF 570.37 K](698)
    摘要:
    本文研究了压力、温度、陶瓷膜孔径、蒸煮液浓度和投料方式对微滤浓缩鳀鱼蒸煮液膜通量的影响。微滤浓缩时,0.45 μm和0.14 μm陶瓷膜对蛋白质的浓缩效率相同,但选用0.14 μm陶瓷膜使整体膜浓缩效率提高;升高温度、压力等均能提高陶瓷膜通量;降低蒸煮液的浓度虽能增大陶瓷膜通量,但降低了蛋白质的浓缩效率。45 ℃浓缩时陶瓷膜通量较高,并且浓缩液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相对于浓缩因子的增长率最小,丙二醛(TBARS)的增长率与35 ℃、25 ℃相近。因此在温度45 ℃、压力0.3 MPa和选用0.14 μm陶瓷膜的条件下,采用间歇的投料方式作为陶瓷膜浓缩鳀鱼蒸煮液较优的操作条件。陶瓷膜清洗方面,复合清洗剂(1% NaOH+0.05% SDS)在45 ℃的清洗条件下,清洗40 min可使膜通量回复率达到98.99%,比单一清洗剂(1% NaOH)提高22.85%。
    31  大孔树脂纯化银杏叶黄酮的研究
    吴海霞 吴彩娥 李婷婷 范龚健 应瑞峰
    2013, 29(12):2964-2969.
    [摘要](1417) [HTML](0) [PDF 530.64 K](709)
    摘要:
    以脱脂银杏叶粉为原料,采用70%乙醇浸提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研究大孔树脂纯化银杏叶黄酮的工艺条件。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了AB-8、D101、HPD-100 3种大孔树脂对银杏叶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适合银杏叶黄酮分离纯化的树脂为AB-8型大孔树脂。结合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试验,得出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将银杏叶黄酮提取原液稀释1.5倍(浓度为0.94 mg/mL)、调pH至4.85作为上样液,以1.5 BV/h的流速上样吸附,上样量200 mL,之后采用pH 4.95的80%乙醇作为洗脱剂,以2~2.5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洗脱剂用量约50 mL。在此纯化条件下所得银杏叶黄酮含量为26.16%,较纯化前提高了3.2倍。该纯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有效用于银杏叶黄酮的分离富集,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
    32  温度、超声、nisin协同脉冲磁场杀灭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
    钱静亚 马海乐 李树君 刘斌 张弨
    2013, 29(12):2970-2974.
    [摘要](999) [HTML](0) [PDF 395.84 K](745)
    摘要:
    本文对温度(50~100 ℃)、超声(200 W,5~30 min)、nisin(100~350 IU/mL)协同磁场强度为3.0 T,脉冲数为30个的脉冲磁场杀灭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先脉冲磁场处理后温度处理时,温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当温度为100 ℃,枯草芽孢杆菌的残留率最低为3.17%;先脉冲磁场处理再采用超声功率800 W,工作5 s间隙10 s的超声处理后,超声总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当超声时间为30 min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残留率最低为8.18%;先脉冲磁场处理后nisin处理时,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当nisin终浓度为350 IU/mL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残留率最低为19.21%;先脉冲磁场处理再温度、超声、nisin处理的杀菌效果比先温度、超声、nisin处理后再脉冲磁场处理的杀菌效果要好,这与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相吻合。协同杀菌后,枯草芽孢杆菌的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产生萎缩现象,脉冲磁场处理后再用nisin协同处理,枯草芽孢杆菌的内容物出现泄漏。
    33  超高压辅助制备乙酰化淀粉的特性研究
    孟爽 杨绮云 晏祖根
    2013, 29(12):2975-2979.
    [摘要](943) [HTML](0) [PDF 413.09 K](777)
    摘要:
    乙酰化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改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及非食品加工等领域。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利用超高压处理技术,在压力为300~400 MPa条件下,保压10~20 min以制备乙酰化淀粉。利用传统方法(30 ℃,0.1 MPa,60 min)制备的乙酰化淀粉作为对照样品,探讨超高压技术对乙酰化淀粉的取代度、热特性、溶解性、膨润力、凝沉性和糊的透明度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乙酰化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超高压方法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乙酰化淀粉取代度,压力为400 MPa,保压20 min时取代度为0.0461,与传统方法相比,取代度提高约30%,超高压处理时间越长取代度越高。超高压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节约能源,制备的乙酰化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
    34  红外干燥对即食虾仁品质的影响及品质评定模型的建立
    李心悦 孙剑锋 崔晓朋
    2013, 29(12):2980-2985.
    [摘要](1418) [HTML](0) [PDF 645.45 K](739)
    摘要:
    为研究红外干燥对即食虾仁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的相互关系,本文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经过不同红外干制时间干燥后即食虾仁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色泽参数和质构参数等指标,并进行了即食虾仁感官品质分数与质构、色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干燥这一处理方法对即食虾仁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色泽参数和质构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红外干制时间对各指标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硬度、弹性、内聚性和红绿参数这四个指标的测量值可以客观代替感官估计感官品质,并建立了感官品质和质构、色泽参数的回归模型:Y(感官分数)=0.260X1(硬度)+2.800X2(弹性)+5.425X3(内聚性)+0.218X4(a*)-10.744,R2=0.972。
    35  海地瓜,黑乳参和乌皱辐肛参营养成分对比
    董晓弟 潘如佳 王长海
    2013, 29(12):2986-2990.
    [摘要](1835) [HTML](0) [PDF 500.78 K](674)
    摘要:
    通过对干海参海地瓜,黑乳参和乌皱辐肛参体壁组成,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多糖组成,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组成成分的分析,来比较这三种海参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三种海参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高蛋白,低脂肪。鲜味氨基酸(DAA)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在这三种海参中鲜味氨基酸是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在海地瓜,黑乳参和乌皱辐肛参中分别占61.6%、58.1%、59.7%。亮氨酸/精氨酸的比值在这三种海参中都非常低,范围在0.39~0.46。相较于其他两种海参,海地瓜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酸(21.4%)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67.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花生四烯酸(C20:4)。这三种海参中Fe(16.3 mg/kg~24.1 mg/kg)和Zn(11.7 mg/kg~19.0 mg/kg)含量较高,As (0.58 mg/kg~0.66 mg/kg) 和Cd(0.49 mg/kg~0.21 mg/kg)的含量相对较低。通过比较分析表明:海地瓜体壁要比黑乳参和乌皱辐肛参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36  啤特果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
    王永刚 任海伟 王晓力 杨明俊 李志忠
    2013, 29(12):2991-2996.
    [摘要](1637) [HTML](0) [PDF 548.01 K](889)
    摘要:
    对啤特果的氨基酸、矿质元素、挥发性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啤特果中水分、灰分、粗脂肪、蛋白质、总糖、总酸、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88.2%、3.3%、0.82%、0.38%、6.47%、1.05%、3.05%和13.8%;每100 g样品中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和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2 mg、0.001 mg、0.139 mg、6.8 mg和0.042 mg;含有18种氨基酸,其总量(TAA)达到2658 mg/kg。EAA/TAA为37.02%,EAA/NEAA为58.78%,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62.0;K、Ca、P、Mg、Na、Fe、Zn、Cu、Mn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68.32、101.64、98.78、85.14、40.62、36.92、1.38、0.84、0.37 mg/kg;挥发性组分共分离25种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己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和2-丁烯酸乙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981%、0.215 %、0.187%、0.132 %、0.103%和0.137%。由此表明啤特果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37  电子鼻快速检测区分羊肉中的掺杂鸡肉
    田晓静 王俊 崔绍庆
    2013, 29(12):2997-3001.
    [摘要](1186) [HTML](0) [PDF 423.22 K](645)
    摘要:
    为实现掺假羊肉的快速、客观检测,利用电子鼻定性和定量分析混入鸡肉的掺假羊肉糜。单因素试验表明顶空体积、载气流速、样品量和顶空生成时间对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影响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确定了电子鼻检测的较佳条件:样品量10 g、载气流速200 mL/min、顶空容积250 mL及顶空生成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检测混入鸡肉的掺假羊肉,结果发现采用主成分分析时,掺入鸡肉的比例随主成分一降低而增大,但相邻比例彼此重叠,难以有效区分;采用典则判别分析时,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羊肉糜样品能较好地区分;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R2>0.95)能有效预测混入的鸡肉比例。电子鼻在混入鸡肉的掺假羊肉鉴别中具有可行性,论文可为羊肉掺假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38  LAMP实时浊度法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10
    王小玉 邝筱珊 胡松楠 余以刚 成晓维 冯家望 张璜 肖性龙
    2013, 29(12):3002-3005.
    [摘要](1428) [HTML](0) [PDF 504.29 K](637)
    摘要:
    LAMP实时浊度法是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通过实时浊度仪实时检测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白色沉淀,从而实现对扩增全过程的监控,弥补了显色法只能观看反应终点的缺陷,使引物筛选和反应体系的优化有数据可依。本研究以转基因玉米MON810为研究对象,针对外源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毒蛋白CryIA(b)与内源基因边界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浊度法在63 ℃的恒温条件下完成检测,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ON810的LAMP实时浊度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与LAMP显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结果比对,符合率为100%,经评价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强、准确简便等优点,非常适合转基因玉米MON810的快速检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39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云南红茶香气质量评价
    任洪涛 周斌 秦太峰 夏凯国 方林江
    2013, 29(12):3006-3013.
    [摘要](1327) [HTML](0) [PDF 586.68 K](923)
    摘要:
    为综合评价云南红茶香气质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30个云南工夫红茶样品中的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测定了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了感观审评。以16个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的品质与正己醛、青叶醛、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的含量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Y=88.027+0.53X1-0.596X2-0.239X3+0.246X4+0.12X5-0.052X6-5.615X7,复相关系数R2=0.902。通过对16个主要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77.156%,基本能够反映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不同来源的云南工夫红茶进行分类,证明该方法可作为云南红茶分类分级的有效方法。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为红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40  LC-MS/MS法测定发泡塑料餐具中5种荧光增白剂
    杜志峰 冼燕萍 刘付建 黄金凤 吴玉銮 郭新东 王永华 罗东辉
    2013, 29(12):3014-3018.
    [摘要](1833) [HTML](0) [PDF 515.91 K](769)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发泡塑料餐具中5种荧光增白剂(FWA135、FWA184、FWA367、FWA368、FWA393)的方法。样品以三氯甲烷溶解提取,加入甲醇使基质沉淀,提取液氮吹浓缩,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0.1%甲酸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串联质谱ESI正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以保留时间及离子对比较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荧光增白剂在0.5~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仪器检出限(S/N=3)为0.1~0.5 μg/L,方法定量限(S/N=10)为0.4~2.0 μg/kg,添加水平为2、8、200 μg/kg时,样品的回收率在86.4~9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3.9~8.1%。该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发泡塑料餐具中5种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41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性腺中挥发性成分
    顾赛麒 吴浩 张晶晶 王锡昌
    2013, 29(12):3019-3025.
    [摘要](1473) [HTML](0) [PDF 823.43 K](865)
    摘要:
    阳澄湖所产的中华绒螯蟹风味优良,为我国传统名贵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采用新型材料-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onoTrap)作为吸附剂,在优化吸附剂种类、吸附剂个数、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基础上,对阳澄湖中华绒螯蟹性腺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捕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捕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采用7个MonoTrap RCC18、萃取温度为100 ℃、萃取时间为50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以此条件可从阳澄湖中华绒螯蟹性腺中鉴定得到七大类55种挥发性成分。查阅各挥发物的阈值并计算其气味活性值后,从55种挥发物中筛选得到了22种重要的“活性气味物质”,其中2,4-癸二烯醛、三甲胺、癸醛这3种物质对性腺样品的整体风味贡献最为显著。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法对挥发性化合物吸附效率高,是一种优良的食品风味分析方法。
    42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鱼中汞含量
    李咏梅 李人宇
    2013, 29(12):3026-3030.
    [摘要](1213) [HTML](0) [PDF 573.19 K](651)
    摘要:
    采用微波消解对鱼进行前处理,根据Hg2+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对1,10-菲啰啉和灿烂黄所产生的共振光散射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考察实验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测定条件为10 mL比色管中加入pH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液1.5 mL、1.0×10-4 mol/L 1,10-菲啰啉溶液1.0 mL和4.0×10-5 mol/L灿烂黄溶液0.8 mL,反应温度25 ℃,反应时间5 min。最大共振光散射峰位于451.6 nm,共振散射光强度增加值与Hg2+质量浓度在0~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54 μg/L。大量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Cu2+和Fe3+的干扰可加入氟化钠-硫脲混合掩蔽剂消除。将该法用于测定鱼中汞含量,结果与冷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38~2.19% (n=5),平均回收率为99.33~102.00%。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选择性好,高效环保,适用于鱼中汞的测定。
    43  西南委陵菜黄酮的纯化及HPLC-ESI-MS/MS分析
    陈欣 姜子涛 李荣
    2013, 29(12):3031-3037.
    [摘要](1256) [HTML](0) [PDF 647.52 K](614)
    摘要:
    通过静态吸附研究了七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西南委陵菜黄酮的纯化效果,利用动态吸附考察了样品液的吸附流速和pH值、解吸剂pH值和乙醇浓度等影响因素。发现大孔吸附树脂D101对西南委陵菜黄酮的纯化效果最佳,最佳条件为:样品液pH 4、吸附流速2 BV/h、解吸剂pH 8、解吸剂中乙醇浓度为60%,使纯度由28.24%提高到46.6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二级质谱(HPLC-ESI-MS/MS),根据保留时间、分子离子、二级质谱碎片,对西南委陵菜黄酮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多反应监控模式(MRM)监控特定碎片离子,以及三种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分别利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黄酮进行了定量分析。西南委陵菜黄酮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为:芹黄素-7-O-β-D-葡糖苷酸(6.66 μg/mg)、金丝桃苷(2.39 μg/mg)、紫云英苷(2.30 μg/mg)、野黄芩苷(1.95 μg/mg)、木犀草苷(0.44 μg/mg)、翻白叶苷A(0.39 μg/mg)和异牡荆素(0.01 μg/mg)。
    44  熏制即食罗非鱼片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盛金凤 姜元欣 刘小玲
    2013, 29(12):3038-3045.
    [摘要](1185) [HTML](0) [PDF 553.95 K](737)
    摘要:
    为研究熏制即食罗非鱼片在不同加工阶段产品风味变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新鲜鱼肉、熏制鱼肉、熏制腌制鱼肉以及添加调味油的熏制腌制鱼肉的挥发性物质,最终新鲜罗非鱼检测出17种挥发性成分,熏制罗非鱼和熏制腌制罗非鱼分别检测出35种和45种挥发性成分,而添加调味油的产品检测出53种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熏制过程赋予了鱼肉较多的以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4-已基愈创木酚、苯酚为代表的酚类物质,另外还有醛酮类物质以及一定的酸类物质,使鱼肉呈现出特有的烟熏风味,腌制过程对改变产品的风味作用不明显,添加香辛料油后产品增加了酯类物质、酚类物质和不饱和烯烃类物质,这些成分虽然在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低,但是对改变产品的风味作用明显。
    45  基于石墨烯-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的过氧化氢传感器
    孙颖恩 张秀花 谭允冰 王兰腾 林煦章 朴金花
    2013, 29(12):3046-3052.
    [摘要](1531) [HTML](0) [PDF 722.00 K](789)
    摘要:
    本文采用Hurnmers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振荡后得到氧化石墨烯并用水合肼进行还原,制得还原石墨烯,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层间距由原料石墨的0.33 nm增加到0.86 nm,结构上出现了含氧基团,还原后的石墨烯某些含氧基团消失。制备了基于石墨烯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电极的过氧化氢传感器,该传感器以石墨烯(GR)作为酶的载体,壳聚糖(CS)为粘结剂,硫堇(Th)作为电子传递材料,玻碳电极(GC)为基体,结果显示,石墨烯和硫堇在修饰电极中有协同作用的效果,基于GR-Th-HRP-CS/GC修饰电极的过氧化氢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催化电流与H2O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0-5~1.1×10-3 mol/L,检测限为9.53×10-7 mol/L,表观米氏常数 为6.55×10-5 mol/L,该传感器具有优越的过氧化氢检测性能,可用于过氧化氢含量检测。
    46  基于碘量反应电导率变化的食用油过氧化值测定研究
    杨艳蝶 陈秀梅 于修烛 王亚鸽
    2013, 29(12):3053-3058.
    [摘要](1088) [HTML](0) [PDF 494.19 K](757)
    摘要:
    为了实现简便快速地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以常见的食用油为原料,基于碘量反应(KI与食用油中的过氧化物反应)导致反应液水相碘离子浓度下降的原理,利用电导率仪测定反应前后水相电导率值,并根据其差值得出食用油过氧化值的变化。通过对检测条件温度、静置时间、振荡时间、饱和碘化钾溶液稳定性和油样种类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过氧化值模型并利用国标中碘量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室温(25 ℃)条件下,检测条件对测定结果影响均不显著,建立的食用油过氧化值模型为y=15.05x-0.0327(x为电导率差值,mS/cm;y为过氧化值,mmol/kg),R2=0.9961。模型验证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国标法测定的过氧化值高度线性相关,R2为0.9981,而且盲样验证相对偏差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是可行的。
    47  超临界CO2萃取澳洲坚果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分析
    郭刚军 伍英 徐荣 刘昌芬
    2013, 29(12):3059-3062.
    [摘要](1169) [HTML](0) [PDF 493.76 K](693)
    摘要:
    为了分析澳洲坚果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澳洲坚果花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澳洲坚果花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澳洲坚果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了43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87.09%。其主要由烯烃类(2.66%)、醇类(18.44%)、酚类(0.78%)、醛类(13.91%)、酮类(3.60%)、酯类(7.20%)、酸类(21.74%)及氧化物类(9.54%)等化合物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乙醇(8.75%)、4-羟基苯甲醛(6.88%)、反-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6.25%)、苯乙酸(5.94%)、α-苄基苯乙醇(4.22%)、苯甲醇(3.75%)、桂酸(2.19%)、苯乙酸乙酯(1.72%)、芳樟醇(1.25%)等。
    48  甾醇阿魏酸酯的功能、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陆柏益 杨佳佳 熊丽娜
    2013, 29(12):3063-3069.
    [摘要](1545) [HTML](0) [PDF 607.03 K](889)
    摘要:
    甾醇阿魏酸酯是甾醇C3位上的羟基与阿魏酸结合脱水形成的结合态植物甾醇衍生物,可分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β-谷甾醇阿魏酸酯、豆甾醇阿魏酸酯、菜油甾醇阿魏酸酯、二氢谷甾醇阿魏酸酯等,是甾醇酚酸酯主要的天然存在形式,广泛存在于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中。由于甾醇阿魏酸酯兼具植物甾醇和阿魏酸的结构,研究表明其比游离甾醇和阿魏酸具有更显著和更综合的生物功效。本文概述了甾醇阿魏酸酯的分布、结构和理化性质,综述了其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和植物萃取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分离纯化等制备方法,比较分析了其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等分析检测方法的优劣,并从制备方法、分析技术、功效评价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对甾醇阿魏酸酯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甾醇阿魏酸酯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指明方向。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