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23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大孔吸附树脂对高良姜素吸附纯化特性的研究
    黄云,陈玲,候红瑞,冯毅凡,张喜梅,李晓玺,李琳
    2007, 23(1):1-4.
    [摘要](95) [HTML](0) [PDF 4.18 M](452)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高良姜中高良姜素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高良姜素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从中筛选树脂,并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高良姜素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HPD-600树脂对高良姜素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适合于从高良姜中提纯高良姜素,经该树脂吸附解吸,饱和吸附率为91.8%,解吸率85.36%。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高良姜素的纯度可达92.4%,而上柱前初提物中高良姜素纯度为59.4%,说明采用本方法分离纯化高良姜素是可行的。
    2  影响出芽短梗霉XYE-7木聚糖酶生物合成的条件
    张建珍,庞宗文,梁静娟,黄日波,肖健
    2007, 23(1):5-7.
    [摘要](77) [HTML](0) [PDF 241.36 K](283)
    摘要:
    类酵母真菌出芽短梗霉XYE-7是从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对其合成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合成木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为:硫酸铵0.5%、酵母膏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木聚糖0.5%,初始发酵pH值为2.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为80h。在该条件下XYE-7合成木聚糖酶的能力最强。
    3  酶法处理和超声波作用对抗酶解淀粉形成的影响
    郭星,温其标
    2007, 23(1):8-10.
    [摘要](70) [HTML](0) [PDF 230.10 K](293)
    摘要:
    本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α-淀粉酶、普鲁兰酶和超声波作用对抗酶解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酶作用对抗酶解淀粉形成的最佳条件为:淀粉浓度为5%,耐热α-淀粉酶量为10mL(酶活力为3U/mL),普鲁兰酶量为30mL(酶活力为22.5NPUN/mL),冷却升温次数为2次。得到的产品中抗酶解淀粉含量可达到14.52%。超声波频率为25kHz,作用时间为120s时,产品中抗酶解淀粉含量最高,为19.19%。
    4  几种大孔树脂对甘草黄酮吸附及解吸性能的研究
    李红,李炳奇,刘红,毛雁升
    2007, 23(1):11-12.
    [摘要](83) [HTML](0) [PDF 227.65 K](289)
    摘要:
    本论文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实验、动态吸附及解吸实验,初步研究了AB-8、S-8、NKA、NKA-Ⅱ、D4020、D201、XDA-1、X-5等八种大孔树脂对甘草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XDA-1型大孔树脂对甘草黄酮的动态吸附率为92.18%,动态解吸率为83.73%,是一种较好的分离甘草黄酮的树脂材料。
    5  破碎时蒸汽热处理对桃汁稳定性的影响
    赵光远,李娜,王璋,许时婴
    2007, 23(1):13-16.
    [摘要](79) [HTML](0) [PDF 275.05 K](310)
    摘要:
    桃破碎时蒸汽热处理使果浆温度在80s内达92℃以上不但可以改善桃浑汁的色泽且可增强果汁的混浊稳定性。果汁的颜色明显受果浆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影响。桃浆温度达92℃和95℃虽然VC损失较多,但果汁的总酚损失较小,有好的色泽稳定性。桃破碎过程中发生的褐变主要为酶促褐变,但热处理温度高于99℃,非酶褐变会变得显著。果汁的混浊稳定性受果汁中悬浮颗粒的尺寸、果汁的黏度影响。热处理增加了果胶的聚合度,促进果胶从果浆中的释放,从而增加了果汁的黏度。热还处理可减小果汁中悬浮颗浊的尺寸。
    6  层析法分离纳豆激酶的研究
    刘柳,郭勇
    2007, 23(1):17-19.
    [摘要](122) [HTML](0) [PDF 4.15 M](451)
    摘要:
    选高产酶的纳豆杆菌发酵,发酵液离心除菌后加入饱和度为30%硫酸铵去杂,然后加入65%的硫酸铵析出纳豆激酶粗提物,然后将粗提物分别过阴阳离子交换柱和疏水层析柱进行提纯酶。比较其提纯倍数和回收率,得出较好得分离纯化方案为:样品依次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层析和Penpyl- 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柱,纳豆激酶最终纯化倍数达到32.2,回收率为13.2%。
    7  尿苷产生菌的选育
    程远超,刘康乐,徐庆阳
    2007, 23(1):20-22.
    [摘要](98) [HTML](0) [PDF 4.51 M](412)
    摘要:
    以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J374为出发菌株, 采用DES(硫酸二乙酯)及UV(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具有2TUr(2-硫尿嘧啶抗性)和6AUr(6-氮尿嘧啶抗性)及UP-(尿苷磷酸化酶缺失)标记的菌株,获得一株尿苷产生菌Tc142, 36℃摇瓶发酵72h最高可产尿苷3.34g•L-1 。
    8  几种籽食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及探讨
    林少宝,丘通强,李征,刘朝亮
    2007, 23(1):23-27.
    [摘要](98) [HTML](0) [PDF 10.36 M](436)
    摘要:
    随着营养学的发展,人们对脂肪酸的认识不断增加,脂肪酸的组成及配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以黄豆、亚麻籽、棉籽为例,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着重讨论其中必须脂肪酸的含量。
    9  江蓠硫酸酯多糖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研究
    刘慧燕,赵广才,赵谋明
    2007, 23(1):28-29.
    [摘要](90) [HTML](0) [PDF 164.35 K](316)
    摘要: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江蓠硫酸酯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将离子交换分离得到的硫酸基含量不同的两种多糖(GTHSP、GTLSP)以不同浓度加入S-180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采用MTT法测定;结果:两种多糖均对S-180肿瘤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高硫酸酯多糖GTHSP对淋巴细胞有显著增殖作用(P<0.01);低硫酸酯多糖GTLSP对淋巴细胞增殖无作用。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均无抗肿瘤活性;GTHSP有免疫活性,其免疫活性与硫酸基含量有关。
    10  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研究
    鲁玉侠,蔡妙颜,郭祀远,王兆梅
    2007, 23(1):30-32.
    [摘要](122) [HTML](0) [PDF 249.93 K](335)
    摘要: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的条件,将一定量的海藻酸钠用蒸馏水加热溶解,将500mg脂肪酶溶解在pH=6的缓冲溶液中,然后两者混合均匀,用注射器将海藻酸钠酶液逐滴到1%的无菌CaCl2溶液中,搅拌条件下室温固定1h,过滤,洗涤,干燥,得球状固定化脂肪酶。试验表明,此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在60℃下加热固定化脂肪酶和游离脂肪酶1.5h,固定化酶活力仅损失30%,而游离脂肪酶的酶活只为原来的18%。固定化脂肪酶还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连续使用反应10次,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依然为初始酶活的95%。
    11  微波、纤维素酶预处理对大豆低聚糖提取的影响
    宋朝霞
    2007, 23(1):33-34.
    [摘要](115) [HTML](0) [PDF 166.45 K](329)
    摘要: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在碱液浸提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55℃和pH为11的条件下浸提1h)的基础上,采用微波和纤维素酶分别对脱脂豆粕进行预处理,考察两种方法对大豆低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大豆低聚糖的提取率有所下降,而经纤维素酶处理后,低聚糖的提取率有显著提高。
    12  超声法提取中药制剂中醇溶性成分的研究
    刘振华,李炳奇,刘红,孙萍,石伟
    2007, 23(1):35-37.
    [摘要](93) [HTML](0) [PDF 168.05 K](289)
    摘要:
    以超声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固液比为因素,每因素进行3水平的正交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制剂——促生长散中厚朴酚的含量和以其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发现提取实验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乙醇浓度,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60(20,20,20)min,超声温度35℃,乙醇浓度65%,固液比1:10。
    13  微波预处理提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钱丽丽,左锋,刘志明
    2007, 23(1):38-39.
    [摘要](82) [HTML](0) [PDF 221.23 K](282)
    摘要:
    本文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利用微波对其进行前处理。通过四个单因素实验选择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大豆异黄酮提取比较合适的条件是:微波处理15s, 65%的乙醇水溶液,1:15的料液比,50℃下提取45min。提取率可达到0.78%。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微波处理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溶出率,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14  苦瓜皂甙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田力东,张名位,郭祀远,张雁,张瑞芬
    2007, 23(1):40-44.
    [摘要](92) [HTML](0) [PDF 8.72 M](424)
    摘要:
    研究苦瓜皂甙的提取工艺和测定方法。以人参皂甙Rg1标准品为参照,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苦瓜中皂甙进行定量分析;以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的质量分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对苦瓜皂甙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贡献率法分析表明,各因子对浸提率影响的相对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经频率分析得到苦瓜皂甙浸提率>2.18%的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0.190~11.016倍,浸提温度68.80~72.33℃,乙醇浓度71.32~74.32%,提取时间13.484~19.396h,且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此范围内能够较准确的预测皂甙的浸提率。料液比1:10,浸提温度7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为12h,这个条件比较贴近实际生产应用,且比较接近理论值。
    15  用茶末及废茶枝叶提取高纯茶多酚的研究
    戴群晶
    2007, 23(1):45-47.
    [摘要](121) [HTML](0) [PDF 6.77 M](396)
    摘要:
    本文研究了以茶末和废枝叶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工艺流程为:(1)原料经微沸水浸提后加入碳酸氢铵调pH至中偏酸性后用硫酸锌沉淀纯化;(2)然后用硫酸解析溶解沉淀,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分相后,水相(硫酸锌溶液)循环供沉淀纯化用,有机相(乙酸乙酯+茶多酚)真空分离、干燥制取高纯茶多酚,萃取剂乙酸乙酯回收循环使用;茶末、废茶枝叶和碳酸氢铵、硫酸进行茶多酚的浸提和纯化后,以有机多元复肥形式回收综合利用。茶多酚的综合提取率大于13%,质量达到GTP-l(大于95%)要求。
    16  白藜芦醇合成过程中双键形成方法的研究
    丁刘刚,晏日安,黄雪松,冯锦玲,傅玉萍
    2007, 23(1):48-49.
    [摘要](100) [HTML](0) [PDF 174.86 K](296)
    摘要:
    研究了Wittig反应和Wittig-Horner反应在白藜芦醇合成中的应用,发现Wittig-Horner反应用于双键的形成具有明显优势,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物纯度高,产率可达65.3%。
    17  探讨干燥方法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
    康东方,何锦风,王锡昌
    2007, 23(1):50-53.
    [摘要](75) [HTML](0) [PDF 226.44 K](306)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三种干燥方法对方便米饭复水时间、复水率、碘兰值、酶解率、米汤吸光率等品质的影响及比较。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所得到的方便米饭品质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复水时间只需要5.0min,复水率达到3.50,其他理化指标也同样显示出其优越性。
    18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及脱苦技术的研究
    王绍英,刘丰,束克泉
    2007, 23(1):54-56.
    [摘要](101) [HTML](0) [PDF 237.18 K](449)
    摘要:
    本试验对酶法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水解液苦味脱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I.398中性蛋白酶水解度和水解液苦味值较好,最佳水解条件为pH为7.0,温度50℃,底物浓度5%,酶浓度8%,水解时间6h。大豆蛋白水解液采用1%粉末状活性炭,0.8%β-环状糊精和0.08%柠檬酸,三者联合脱苦风味较好。
    19  杏仁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李艳,郑亚军
    2007, 23(1):57-59.
    [摘要](100) [HTML](0) [PDF 239.42 K](286)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碱液提取法提取杏仁分离蛋白的影响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提取杏仁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温度为40 ℃、pH为9.0、料液比为1:30、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74.80%.
    20  野生蓝莓果实中花色苷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邹阳,张秀玲,石岳
    2007, 23(1):60-62.
    [摘要](108) [HTML](0) [PDF 2.25 M](384)
    摘要:
    本论文以野生蓝莓果为原料,对蓝莓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80%,浸提时间30min,浸提温度30℃,pH 2,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为92.4%。
    21  低糖胡萝卜果脯的研制
    林奇,李玉荣,杨欣然
    2007, 23(1):63-64.
    [摘要](102) [HTML](0) [PDF 251.70 K](255)
    摘要:
    本试验以优质新鲜胡萝卜为原料,探讨了低糖胡萝卜果脯的加工工艺,对产品的口感、外观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流程和配方。制成了一种色、香、味俱全,口感良好、外形美观、营养丰富的低糖微酸的新型果脯。
    22  低糖西瓜果脯的加工工艺
    张丽芳
    2007, 23(1):65-67.
    [摘要](65) [HTML](0) [PDF 249.99 K](275)
    摘要:
    以西瓜为原料,探讨了西瓜果脯的加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3%的亚硫酸钙处理5h后硬化效果较好;最佳糖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为:蔗糖溶液的浓度为30%,淀粉糖浆为40%,塔格糖含量为0.02%,柠檬酸为总量的0.2%。采用微波或真空渗糖方法。60℃下烘干16~20h。
    23  食用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精制的研究
    赵晓峰
    2007, 23(1):68-69.
    [摘要](112) [HTML](0) [PDF 157.12 K](349)
    摘要:
    本文对玫瑰花天然红色素的提取、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乙醇浸提法制备玫瑰花红色素的实验条件。乙醇浸提法的最佳条件为:70%的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10)下70℃提取3h。采用DA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制的色素进行精制,精制后色素色价提高了8倍。
    24  橙汁醋的研制
    孔美兰,刘谋泉
    2007, 23(1):70-72.
    [摘要](96) [HTML](0) [PDF 260.14 K](275)
    摘要:
    以食醋、橙汁、白砂糖、蜂蜜为主要原料制作橙汁醋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橙汁醋饮料的制作工艺配方:食醋6%,橙汁20%,砂糖2%,蜂蜜3%。此产品口味良好,具有一定保健功能。
    25  南瓜果胶脱色树脂的比较研究
    万国福
    2007, 23(1):73-74.
    [摘要](85) [HTML](0) [PDF 186.46 K](260)
    摘要:
    本试验运用树脂对南瓜果胶水解液进行脱色,并比较了几种树脂的脱色效果并确定了最佳脱色条件,结果为阴离子树脂(201×7)×D900树脂在20℃,摆幅为7r/min,脱色14h脱色效果最佳。
    26  HACCP在劲跳巧克力生产中的应用
    庞凌云,赵文献,张耀光
    2007, 23(1):75-78.
    [摘要](119) [HTML](0) [PDF 401.46 K](568)
    摘要:
    本文按照HACCP体系的监控要求对劲跳巧克力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品质控制,确立了四个关键控制点:原辅料验收、化油、精磨、过滤和两个特殊过程,即水分控制过程和细度控制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提高了劲跳巧克力的生产效率。
    27  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单杨,张群,吴越辉
    2007, 23(1):79-82.
    [摘要](96) [HTML](0) [PDF 213.11 K](344)
    摘要:
    本文简述了我国绿色标准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进现有的绿色食品标准。我国绿色食品在现有的标准体系下有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中农残及有害物质的残留低于国际标准、现有的标准体系不完善、宣贯力度待加强、管理待实现标准化;为适应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的“绿色壁垒”,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应加强标准的基础性研究、标准的制订、管理、宣贯实施,使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国际化,提高我国绿色食品的竞争力。
    28  减少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几种方法
    余以刚,李理,梅艳群,刘继平
    2007, 23(1):83-86.
    [摘要](122) [HTML](0) [PDF 197.57 K](391)
    摘要:
    原料中还原糖、天冬酰胺含量及加工温度是影响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因素。减少原料中的还原糖或天冬酰胺含量及降低加工温度能显著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本文概述了几种减少高温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29  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洋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王依春,王锡昌
    2007, 23(1):87-90.
    [摘要](121) [HTML](0) [PDF 3.72 M](362)
    摘要:
    羊葱是百合科葱属的一种世界性的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洋葱的多种含硫化合物使其具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本文采用传统的同时蒸馏装置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洋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的纤维头、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选择来优化其实验条件。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硫醇类、硫醚类是洋葱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
    30  抗性淀粉热性质分析[Ⅰ]
    黄东东,寇秀颖,王学文,黄淑红
    2007, 23(1):91-92.
    [摘要](93) [HTML](0) [PDF 10.44 M](408)
    摘要:
    采用热失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DSC)对松谷Fibersol 2抗性淀粉进行热性质分析。TG曲线显示该抗性淀粉在293.85℃开始分解,312.37℃分解速度最快,330.89℃是分解的最终温度。DSC吸热曲线显示,样品在24.36℃左右开始出现吸热峰,相变高峰温度约在98.54℃(相变焓179.1 J/g),另外在204.23℃和225.48℃出现两个小的吸热峰,表明样品以支链晶体结构为主。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红果中果糖的含量
    李志英,段金凤,张海容
    2007, 23(1):93-95.
    [摘要](116) [HTML](0) [PDF 183.89 K](359)
    摘要:
    果糖在酸性条件下失水得5–羟基呋喃甲醛[1],在28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其线性范围为0~34g/ml,回归方程为y=0.0322x+0.0128,相关系数R=0.9987。采用此法测定了海红果中果糖的含量,回收率99%。
    32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包衣片中合成色素的研究
    张连龙,周华生,叶科航,成恒嵩
    2007, 23(1):96-99.
    [摘要](116) [HTML](0) [PDF 3.81 M](330)
    摘要: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某保健食品包衣片中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靛蓝和诱惑红的含量。聚酰胺纯化样品,柱:Lichrospher C18,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pH 4.0,0.02 mol/L),梯度洗脱:甲醇20%~35%,3%/min;35%~98%,9%/min;98%持续6min,流速:1 ml/min,检测器:单波长,UV 254 nm;多波长,分段设置最佳波长,柠檬黄428 nm,靛蓝610 nm,诱惑红500nm,均取得较好结果。线性范围:0~100 μg/ml;回收率:91.3%~103.1%;标准差:2.11%~5.63%;最低检测量:2 ng~11 ng,其中尤以多波长测定最佳。
    33  介电特性在食品物料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辛松林,秦文,江凌燕,肖岚
    2007, 23(1):100-102.
    [摘要](113) [HTML](0) [PDF 184.94 K](445)
    摘要:
    介电特性与食品原料的新鲜度及腐烂程度间存在密切关系,相对介电常数在适当的频率范围内, 对一些食品的腐烂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以用于评价食品的内部品质。介电特性与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具有相关性,电容值的变化趋势与水分的变化相同,两者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34  多糖的研究进展
    王涛,赵谋明
    2007, 23(1):103-106.
    [摘要](195) [HTML](0) [PDF 238.53 K](418)
    摘要:
    对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性质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防衰老、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生物活性,多糖类保健品开发将大有所为。
    35  鱼糜加工过程中凝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黄国宏,沈要林
    2007, 23(1):107-110.
    [摘要](85) [HTML](0) [PDF 198.66 K](402)
    摘要:
    鱼糜凝胶性能是鱼糜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鱼糜的加工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凝胶强度是目前鱼糜的加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鱼糜加工过程中影响鱼糜凝胶性能的不同因素,阐述了如何在加工过程中提高鱼糜凝胶强度的方法,提出了鱼糜制品加工应该注意的问题。
    36  乳制品中益生菌存活力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方法
    苏旭东,李雅乾,田洪涛,种克,万红兵
    2007, 23(1):111-114.
    [摘要](115) [HTML](0) [PDF 175.15 K](301)
    摘要:
    提高乳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力是目前益生菌乳制品研制与开发的技术关键。本文根据益生菌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国内外益生菌乳制品研究开发进展,探讨了菌种(株)、菌种(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营养基质、生产工艺、氧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乳制品中益生菌存活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与技术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益生菌乳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