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余甘子提取物及其复配物改善大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谭岸,王智诚,袁铭,胡浩,曹庸,温林凤
    2024, 40(4):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62
    [摘要](112) [HTML](2) [PDF 2.04 M](249)
    摘要:
    该研究通过《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2年版)》中的促进消化功能检验方法中小鼠小肠运动、大鼠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胃蛋白酶测定等试验研究了余甘子单方和四种复方的促消化效果。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方组),余甘子、山楂、茯苓和陈皮(复方1组),余甘子、山楂、白术和麦芽(复方2组),余甘子、山楂、茯苓、白术和陈皮(复方3组),余甘子、山楂、茯苓、白术、麦芽和陈皮(复方4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提高了65.99%、80.53%、107.91%、67.47%、90.47%(P<0.05,P<0.01,P<0.000 1,P<0.05,P<0.001),大鼠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强了89.24%、60.42%、103.07%、74.56%、106.84%(P<0.01,P≥0.05,P<0.01,P<0.05,P<0.01),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分别增强了89.30%、60.39%、103.14%、74.69%、106.98%(P<0.01,P≥0.05,P<0.01,P<0.05,P<0.01)。此外,复方4组大鼠食物利用率增加了15.35%(P<0.05),体质量增长、摄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组别的上述3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可有效改善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该研究为余甘子及其复配物促消化功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参考。
    2  葛根素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代谢紊乱
    丁文姣,葛晶晶,吴优,虞雨娟,周峰,阮征
    2024, 40(4):8-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10
    [摘要](54) [HTML](4) [PDF 3.50 M](204)
    摘要:
    高脂肪和/或高果糖摄入等因素导致过多的脂肪储存在肝脏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其全球发病率为25.2%,呈快速上升趋势。该文采用高糖高脂诱导NAFLD小鼠模型,研究了葛根素对NAFLD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NAFLD小鼠体质量、肝指数分别下降13.7%、14.9%;H&E染色提示肝脏组织损伤减轻,脂肪空泡几乎消失;ELISA测定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浓度分别下降62.9%、60.5%和61.0%。采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NAFLD小鼠的肝脏代谢,结果表明葛根素提高代谢物L-蛋氨酸、L-丝氨酸、L-天冬酰胺、L-苯丙氨酸和氨基己二酸的水平,调控了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途径的紊乱;下调脂质代谢物油酸水平,促进鞘脂降解;并调节磷酸戊糖代谢、维生素代谢、嘌呤及嘧啶代谢途径的代谢物水平。因此,葛根素调控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等途径的紊乱,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挥保护作用,为饮食调控脂肪代谢乃至脂肪肝奠定实验基础。
    3  灰树花多肽-锌螯合物对孕期缺锌鼠后代的改善作用
    张凤丽,李静茹,彭培植,黄文琪,赵立娜
    2024, 40(4):18-2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94
    [摘要](53) [HTML](4) [PDF 9.37 M](209)
    摘要:
    灰树花多肽-锌螯合物(Grifola frondosa Polypeptide Zinc Chelate,GPs-Zn)是灰树花多肽(Grifola frondosa Polypeptide,GPs)和锌离子的螯合产物,利用电镜扫描、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技术对GPs-Zn进行结构分析;通过构建ICR母鼠缺锌模型,进一步探究GPs-Zn对孕期缺锌鼠后代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GPs和锌离子螯合成一种新的物质;红外光谱对比图发现肽链上的氨基和羧基都参与了锌离子的配位反应;紫外光谱图发现,GPs-Zn中多肽的羰基原子和锌离子结合,诱导紫外光谱的红移,表明GPs与锌离子结合形成GPs-Zn。动物实验表明:GPs-Zn可将缺锌仔鼠胸腺指数提高78.69%(雌鼠)和87.55%(雄鼠);脾脏指数提高40.28%(雌鼠)和43.22%(雄鼠);体质量提高89.98%(雌鼠)和88.30%(雄鼠);且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提高了108.07%(雌鼠)和26.16%(雄鼠);锌浓度提高14.74%(雌鼠)和29.33%(雄鼠);碱性磷酸酶(AKP)水平降低52.28%(雌鼠)和62.48%(雄鼠)。综上可知,GPs-Zn对孕期缺锌鼠后代仔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锌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有一定改善作用。
    4  肠襻法结合药动学探讨复合红花籽油的吸收特性
    商雪珂,杨晓君,杨冬梅,敬磊,赵得秀
    2024, 40(4):27-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82
    [摘要](33) [HTML](8) [PDF 2.44 M](197)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Complex Safflower Seed Oil,CSSO)的肠吸收特性。采用肠襻吸收模型结合药代动力学,通过计算液相色谱测定的α- 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LA)浓度,计算吸收参数M(吸收药量)、P(累计吸收率)、Ka(吸收速率常数),t1/2(吸收半衰期)以及药动学参数,考察CSSO的药物浓度、pH值条件及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的影响,以及在动物体内不同给药剂量CSSO的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以此来阐明CSSO的吸收特性。由在体肠吸收实验可知,高浓度CSSO中ALA和LA的M(ALA:23.77 mg,LA:42.27 mg)和P(ALA:94.92% ;LA:91.89%)最高,且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H值为8.0时CSSO中ALA和LA的M(ALA:24.19 mg;LA:43.38 mg)和P(ALA:96.60%;LA:94.295%)最高,吸收促进剂对CSSO的吸收无影响。由药代动力学实验可知,CSSO吸收速度较快,在1~2 h即可达到峰浓度,在2.604~5.208 g/kg内生物利用度较高。结果表明,CSSO的吸收特性为具有浓度(剂量)依赖性且以被动扩散方式在大鼠体内吸收,为不饱和脂肪酸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5  蓝莓花色苷聚电解质复合物制备及降脂活性比较
    尹朝春,李环通,许泽文,陈丹妮,王赛男,肖苏尧
    2024, 40(4):35-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21
    [摘要](40) [HTML](5) [PDF 12.22 M](213)
    摘要:
    为提高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和活性,该研究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构建大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聚电解质负载蓝莓花色苷体系并进行表征,并对复合物的细胞降脂活性进行了较研究。在超声功率180 W、壁材质量比为10:4、壁芯质量比为10:1、包埋时间为1.0 h的条件下,得到包埋率为66.05%,ζ-电位为1比9.00 mV,平均粒径为2.53 μm的不规则球状物,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2 h的释放率为71.05%、61.04%,比游离花色苷降低了19.16%、30.50%。通过HepG2细胞模型,检测TG、TC、SOD、MDA含量,结果发现,复合物的降脂活性优于游离花色苷,当花色苷质量浓度在50 μg/mL时,复合物组的TC、TG、MDA含量为0.19 mmol/g prot、0.21 mmol/g prot、10.58 nmol/mg prot,比游离花色苷组下降9.70%、14.21%、17.12%;SOD酶活力为25.25 U/mg prot,比游离花色苷组提高9.54%。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可高效结合花色苷,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并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且复合物降脂活性高于游离花色苷。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发降脂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6  乳杆菌在胆盐MRS培养基中的传代稳定性
    徐凡,张臣臣,潘丽娜,康文丽,汪家琦,李威,黄玉军
    2024, 40(4):46-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82
    [摘要](33) [HTML](3) [PDF 3.96 M](190)
    摘要:
    该实验探究提高乳杆菌传代稳定性的方法以提高乳杆菌在胃肠道的定植能力,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M547、M621、M748、戊型乳杆菌M750为研究对象,研究胆盐环境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生长曲线仪确定合适胆盐培养菌株的浓度,对比胆盐培养和MRS培养的菌株在耐胆盐能力、产酸能力、耐酸能力的表现。0.04%的胆盐培养后,菌株在传代过程中对于0.075%胆盐的耐受存活率提升11%~18%左右,0.1%胆盐的耐受存活率提升20%~34%。胆盐培养对于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及稳定性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但对菌株的耐胆盐能力及传代稳定性有提高作用,可为研究改善益生菌的益生特性的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7  腊肉源酵母菌对发酵牛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秋会,孟高歌,王晗,曹淑萍,崔文明,祝超智,赵改名,李付强
    2024, 40(4):55-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1589
    [摘要](30) [HTML](3) [PDF 2.14 M](193)
    摘要:
    在发酵牛肉加工中,添加源于河南信阳腊肉的季巴蒙毕赤酵母以及四川绵阳腊肉的汉逊德巴利酵母作为发酵菌株,以研究特色腊肉源单菌株发酵对发酵牛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地方特色产品和空白作为对照,进行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pH值、蛋白质含量、亚硝胺含量、质构及感官评价等特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单菌株发酵牛肉硬度适中,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传统产品,其整体可接受性和传统腊肉未见显著差异,而且水分含量,pH值与亚硝胺含量显著低于传统腊肉制品。综合分析显示两种酵母菌均可作为发酵剂用于发酵肉制品生产,以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8  大曲耐热细菌富集及其在小曲白酒中的应用
    应超,任志强,曾波,黄治国,张运祺,卫春会
    2024, 40(4):64-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21
    [摘要](31) [HTML](3) [PDF 3.27 M](194)
    摘要:
    大曲中耐热细菌菌群富含多种酶系,对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温富集方法从大曲中分离目的耐热细菌菌群,制作成麸曲并应用在小曲白酒酿造过程中,初步探究了三种高温条件下大曲耐热细菌菌群在小曲酒中的功能。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并考察了含水量对麸曲中的细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曲中以Bacillus为主的耐热细菌菌群被成功复刻至麸曲中,并占主导地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富集温度的升高,耐热细菌占比越大;水分含量在55%时,麸曲中细菌生物量最高可达8.52×1010 CFU/g。通过小曲酒酿造试验发现,酿造出的最优小曲酒相较于对照组,出酒率提高3.7%,高级醇含量降低27.27%,酯含量增加23.07%,说明在小曲酒酿造过程中使用大曲耐热细菌菌群,可以提高小曲白酒质量。
    9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K0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分析
    黄志钰,黎旭,李幸,金庭飞,陶纯长,刘宗争
    2024, 40(4):73-8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77
    [摘要](30) [HTML](1) [PDF 3.32 M](202)
    摘要:
    从新疆昭苏县传统发酵乳酪中分离出2株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编号K07、K08),对2株菌的生长和产酸性能、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的耐受、产罗伊氏菌素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估;此外还测定了2株菌的抑菌性能并对K07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株菌均在培养1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末期,发酵终点pH值为4.45。K07对酸、胆盐和模拟胃肠道的耐受及抗氧化能力强于K08。pH值2.50处理4 h,K07存活率为73.27%。0.15%胆盐胁迫下K07菌株OD600 nm 上升0.3个单位需5.50 h,模拟胃肠道试验K07的存活率为74.13%。两株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完整细胞,其中K07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2.39%、15.69%,还原力17.96%。K07产罗伊氏菌素量为183.05 mmol/L显著高于K08,且K07抑菌性能较好,对白色念珠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20 mm、18.26 mm。K07基因组全长1 950 440 bp,预测蛋白质编码基因2 067种,GC含量为38.69%。研究结果显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K07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为后续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0  虾青素立体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郑钦生,周乐松,张俊林,邹晓君,曹庸,刘晓娟
    2024, 40(4):84-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26
    [摘要](30) [HTML](4) [PDF 6.31 M](197)
    摘要:
    该论文采用多光谱、表面等离子共振和分子对接,研究虾青素(Astaxanthin,AST)立体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ST异构体均结合于BSA亚结构域Ⅱ A和Ⅲ A的交界处,并且对蛋白质的构象没有明显影响。AST异构体对BSA具有相似的结合亲和力(左旋AST 4.17×10-7 mol/L,右旋AST 3.91×10-7 mol/L)和结合动力学(慢结合、慢解离),然而在较高浓度下(0.35~1.78 μmol/L)左旋AST的最高结合响应值均高于右旋AST。此外,左旋和右旋AST与BSA相互作用的焓变ΔH分别为-175.09和-149.42 kJ/mol,熵变ΔS分别为-502.72和-417.65 J/(mol•K),负值的ΔH和ΔS表明AST-BSA发生结合的主要相互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显示左旋AST与Lys504、Thr190残基形成键长为2.0 Å、2.7 Å的氢键,而右旋AST与Arg435残基形成键长为2.9 Å的氢键。这项研究有助于阐明AST立体异构体与BSA的结合机制,并为AST异构体在血液循环中潜在的药代动力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信息。
    11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云南金花茶抗氧化能力变化
    石志娇,唐军荣,向建英,阚欢,赵平,张贵良,刘云
    2024, 40(4):95-1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23
    [摘要](33) [HTML](6) [PDF 3.26 M](202)
    摘要:
    为探究云南金花茶在消化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释放及功能活性的变化情况,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测定了云南金花茶消化液中总黄酮、总多酚浓度及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胃消化过程中,云南金花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比口腔消化高,最高分别达229.99、327.65 μg/mL,经肠消化后,总黄酮含量在38.56~78.88 μg/mL之间,总多酚含量在30.04~65.52 μg/mL之间,含量较低。在功能活性测定中,较口腔消化,胃消化阶段的DPPH•、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随消化的进行呈上下波动;经肠消化后,DPPH•、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急剧下降,且均比胃消化阶段低,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则趋于平稳或逐渐上升。通过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综上所述,云南金花茶是较好的活性物质来源,该研究可为探索云南金花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新思路。
    12  酶解糖化滇黄精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
    黄俊源,袁晚晴,苏艺,杨淑婷,黎攀,陈建萍,杜冰
    2024, 40(4):104-1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27
    [摘要](36) [HTML](9) [PDF 3.36 M](196)
    摘要:
    该论文研究了酶解糖化下的滇黄精多糖结构和免疫活性,以探究酶解糖化下的黄精多糖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糖化黄精多糖(SPKP)的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94.05%、4.1%。多糖结构分析表明,SPKP的红外光谱在1 016~1 147和931 cm-1处有吡喃糖特征吸收峰;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果糖=0.032:0.117:0.419:0.048:0.383,重均分子量(Mw)为3 820 u。甲基化结果表明SPKP主要的糖苷键连接方式为→4)-Glcp-(1→,占比47.1%,分支度为34.1%,结合碘碘化钾和刚果红实验结果可以推测SPKP是一种含有复杂分支的三股螺旋多糖。RAW264.7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酶解糖化黄精多糖在比较广的浓度范围内无毒性,均能促进细胞增殖,且有较高的细胞吞噬能力和NO水平,因此可以推测SPKP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且与其多糖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该研究可以为多糖与免疫活性的构效关系以及黄精新炮制方法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13  不同处理与干燥方式对黄瓜脆片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性的比较
    王浩,祖正梅,程晨霞,张怀震,杨绍兰
    2024, 40(4):113-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78
    [摘要](38) [HTML](3) [PDF 2.86 M](214)
    摘要:
    该论文以黄瓜为材料,对黄瓜切片进行蒸汽或烫漂预处理,通过空气炸锅、热风干燥、真空冷冻三种干燥方式对预处理后的黄瓜进行干燥处理。测定黄瓜脆片的硬度、色泽、复水性、电子鼻、叶绿素、以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指标,探究不同预处理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黄瓜脆片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处理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硬度最低,为0.22 N;烫漂后再进行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的复水率、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3.37%和1.85 mg/g;空气炸锅和热风干燥处理的样品色泽较深,容易褐化,但预处理中烫漂可以较好的维持黄瓜脆片色泽;电子鼻的LDA分析能够较好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黄瓜脆片;未处理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清除率和O2-•清除率分别为66.30%和46.12%。因此,预处理烫漂后可以更好的维持黄瓜脆片的颜色特性,但抗氧化活性更低。进行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更好的维持了黄瓜的颜色特性,也提高了营养价值,但其制作脆片的成本也更高。
    14  抗菌干预结合微环境气调维持葡萄采后贮藏品质
    李金金,李春媛,谷佰宇,贾晓昱,吴迪,张鹏,李江阔,罗铮
    2024, 40(4):121-1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226
    [摘要](27) [HTML](4) [PDF 5.13 M](204)
    摘要:
    为探讨抗菌干预结合微环境气调保鲜箱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后经抗菌干预(0.8 g/L纳他霉素和1.0 g/L ε-聚赖氨酸喷施以及1 μL/L 1-MCP处理)后置于气调保鲜箱中,于-0.5 ℃冰温库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葡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3个处理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葡萄果实贮藏品质的下降,其中处理3(气调元件保鲜箱+复配保鲜剂+1-MCP)箱内气体环境更有利于抑制葡萄果实的呼吸作用,贮藏90 d时,果实腐烂率、落粒率和失重率分别为6.54%、1.70%和0.30%,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较好地抑制了果皮L* 值、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3组处理葡萄果实风味成分变化较大,处理3更有利于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释放和维持。综上所述,处理3可有效延缓“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成熟衰老,保鲜效果最好。
    15  比较不同包装膜对白灵菇的保鲜效果
    邹优花,翟梦杰,连玲丹,李彦增,李伟鹏,李晨,王杰
    2024, 40(4):133-14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95
    [摘要](30) [HTML](6) [PDF 2.71 M](197)
    摘要:
    研究了三种包装膜(PE、PE+微孔、PP)对白灵菇贮藏品质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聚乙烯(Polytene,PE)包装膜白灵菇褐变程度为所有处理最低,外观品质最好。贮藏至第12天,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1.39%、70.68%,总糖含量为所有处理中最高。重量和硬度分别下降了0.82%、1.15%,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最低,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活性分别降低了46.87%、48.5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最高,其中CAT的活性提高了2.42倍。抗氧化物质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1.62倍、8.18倍。木质素含量增加了1.20倍。PE+微孔处理贮藏后期虽增强SOD活性及提高抗氧化物质的生成,但延缓褐变效果较差。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处理组褐变氧化、失重则最严重。综上,PE包装膜的贮藏效果最佳,其可能通过延缓细胞壁的降解,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增强其抗氧化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6  不同贮藏温度下李果实的品质比较
    万璇,林欣,彭俊森,张琴,罗登灿,董晓庆
    2024, 40(4):142-1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213
    [摘要](35) [HTML](5) [PDF 5.45 M](196)
    摘要:
    为探究‘蜂糖李’和‘空心李’适宜采后贮藏温度,将两种李果实贮藏于0、2、4 ℃下进行外观及内在相关品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有助于维持李果实较高硬度、减弱呼吸作用从而维持品质;其中‘蜂糖李’在4 ℃下可溶性固形物迅速积累且呼吸速率飙升,颜色由绿转黄后失去商品价值,而0、2 ℃较好的抑制‘蜂糖李’呼吸速率延缓营养物质的消耗,但2 ℃下果实失重明显且贮藏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0 ℃,0 ℃有利于李果实保持较好色泽并延迟硬度下降、抑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等;‘空心李’在贮藏过程中,三个温度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为稳定,但0 ℃比2、4 ℃更好的维持果实硬度、减缓失重率、呼吸速率的上升、以及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积累,且0 ℃下果实色泽保持良好,而2、4 ℃贮藏后期果实丧失特有色泽。综上所述,0 ℃贮藏有利于维持‘蜂糖李’和‘空心李’外观及内在品质,从而延长货架期。
    17  没食子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杜伊晗,何强,董怡
    2024, 40(4):156-16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1068
    [摘要](31) [HTML](5) [PDF 4.32 M](195)
    摘要:
    没食子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较差的脂溶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该实验以没食子酸与大豆卵磷脂为原料,使用溶剂蒸发法制备没食子酸-磷脂复合物。使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出没食子酸-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使用紫外、红外光谱及差示量热扫描对制得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验证其形成;并初步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与抗氧化性能。所得最佳制备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为1 mg/mL,没食子酸与大豆卵磷脂的投料摩尔比为1:4,45 ℃下恒温搅拌2 h。该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复合率达94.65%,显著提高没食子酸的油水分配系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没食子酸无显著差异。对加入没食子酸-磷脂复合物的核桃油进行加速氧化实验,测定复合物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磷脂复合物可有效抑制核桃油氧化,且12 d内抗氧化效果显著优于没食子酸(P<0.05)。该研究制备的没食子酸-磷脂复合物复合率高,脂溶性和抗氧化性良好,可有效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
    18  甘油增塑剂浓度对羟丙基淀粉-琼脂复配软胶囊囊皮性能的影响
    蔡幸哲,余龙,胡凯甄,陈家奕,刘宏生,缪承杜
    2024, 40(4):167-1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37
    [摘要](37) [HTML](4) [PDF 4.91 M](199)
    摘要:
    为寻求传统明胶软胶囊囊皮替代物,本研究以羟丙基淀粉(HPS)和琼脂(AG)为原料,甘油(G)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成功制备了不同甘油含量的复配软胶囊囊皮;并探究甘油浓度对复配囊皮性能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理。红外结果表明,复配囊皮中HPS与AG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热重结果表明甘油的添加使得HPS与AG相容性降低,随着甘油质量分数升高(0~20%,m/m),复配囊皮热稳定性提高;复配囊皮在600 nm处的吸光度先增大后减小,甘油含量10%(m/m)(10% G+HPS+AG)复配囊皮吸光度最大(0.60),遮光性好;复配囊皮水接触角(WCA)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15% G+HPS+AG复配囊皮WCA最大(86.17°),疏水性好;拉伸测试结果表明,15% G+HPS+AG复配囊皮具备较好的杨氏模量(17.47 MPa),拉伸强度(3.17 MPa)和断裂伸长率(94.17%),满足稳定生产条件;与传统明胶囊皮相比,15% G+HPS+AG复配囊皮在干燥贮存条件下更加柔软,具备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且原料均为非动物源,安全性更好。结果表明,HPS-AG复配体系在软胶囊囊皮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为淀粉基软胶囊囊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19  大豆-坚果奶酪类似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陈斗艺,邱晓敏,林美云,郑倩望,叶志伟,郭丽琼,林俊芳,邹苑
    2024, 40(4):177-18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30
    [摘要](35) [HTML](3) [PDF 3.23 M](200)
    摘要:
    该研究采用大豆乳、腰果乳及巴旦木蛋白为原料制备一种奶酪类似物,目的是确定最佳工艺配方以制备出高品质的大豆-坚果奶酪类似物,然后评价其理化性质、感官特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最佳品质的大豆-坚果奶酪类似物基本配方为(皆为质量分数):腰果乳50.00%,大豆乳50.00%;并以植物乳质量为基准,依次添加植物油3.09%(椰子油与葵花籽油比例为7:3)、巴旦木蛋白2.01%、TG酶0.33%、柠檬酸0.10%、乳酸0.10%;以凝乳质量为基准,添加胶体1.08%、蔗糖4.00%。大豆-坚果奶酪类似物硬度值0.88 N、整体感官评分7.71分,可以与商品化动物奶酪相媲美。此外,随着储藏时间增加其硬度值从0.94 N增加到1.15 N,无明显变硬和析水现象。体外消化结果显示其蛋白电泳条带在肠道消化180 min后全部消失,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为60%。因此,制备的大豆- 坚果奶酪类似物营养价值高,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储藏稳定性好且蛋白易于消化,能够作为动物奶酪的替代物以满足人们对奶酪的需求。
    20  外源氨基酸添加对春卷皮面浆体系的影响
    马汝悦,钟昔阳,王佳林,孙梦瑾,罗水忠,赵妍嫣,郑志
    2024, 40(4):186-1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51
    [摘要](29) [HTML](1) [PDF 5.50 M](194)
    摘要:
    氨基酸作为良好的营养、风味增强剂,其在春卷皮面浆体系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选取四类八种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Arg),赖氨酸(Lysine,Lys);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中性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Thr)、甘氨酸(Glycine,Gly);非极性氨基酸:色氨酸(Tryptophan,Trp)、蛋氨酸(Methionine,Met)]来探究其对制备春卷皮面浆体系流变学与热力学特性、微观结构以及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的添加增加了面浆粘度,降低了面浆析水率,致使体系中游离水含量减少,面筋蛋白网络结构强度增加,进而面浆体系连接更紧密;其中,碱性氨基酸中的Arg降低了面浆中淀粉糊化所需能量焓值(1.68至1.24 J/g);此外,加入酸性氨基酸后,面浆淀粉糊化所需能量增大,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β- 折叠含量减少、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中性和非极性氨基酸的加入降低了面浆粘度,提高了面浆析水率,对面浆体系热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同时增加了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β-转角的含量。该研究以期为氨基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21  不同粒度充气硬糖的品质特性分析
    曾少雯,李汴生,阮征,李丹丹,洪泳鸿,吴洁
    2024, 40(4):196-2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71
    [摘要](25) [HTML](4) [PDF 3.94 M](46)
    摘要:
    充气硬糖是含有高压二氧化碳气泡的硬质糖果,溶解时可以产生令人愉悦的跳感。由于充气硬糖颗粒细小,气压值不易直接测定,同时其形状不规则和大小不一的特点给指标测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来评价充气硬糖的品质特性。该文将充气硬糖分为10目<粒径≤4目、20目<粒径≤10目、30目<粒径≤20目和粒径≤30目四个粒度等级,研究不同粒度充气硬糖品质特性的差异。实验通过测定充气硬糖的气泡尺寸分布与气体状态参数分析气泡特性与跳感品质的关系,利用理想气体方程计算得到充气硬糖的平均气压在0.73~0.91 MPa之间,平均气压大小随着颗粒减小而降低。采用X 射线衍射测得充气硬糖属于非晶态物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颗粒的减小而降低,这可能是气压与吸湿性的不同导致小颗粒的充气硬糖Tg 比较低。充气硬糖的原始水分活度为0.31±0.01,因此在高于30% RH的环境中会发生吸湿。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吸湿性的结果为充气硬糖保藏条件的设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22  蓝莓复合果泥超高压和热杀菌的比较分析
    马新雨,毕秀芳,任书凝,邢亚阁
    2024, 40(4):206-2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02
    [摘要](26) [HTML](2) [PDF 3.16 M](264)
    摘要:
    以蓝莓、草莓和苹果为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分析,研制出一款蓝莓复合果泥。利用超高压(UHP)和热杀菌(TS)处理果泥,分析处理前后和4 ℃贮藏40 d内其微生物、理化指标、色泽、花青素、香气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后果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均未检出,贮藏40 d时仍符合食品标准限量。pH值在处理后和贮藏期内都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固形物在UHP处理后无显著变化(P>0.05),TS处理后显著增大(P<0.05),贮藏结束时均为7.80 °Brix。TS处理后果泥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UHP组无显著变化(P>0.05),贮藏期间,UHP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TS组。UHP和TS组果泥贮藏期间ΔE最大值分别为1.26和3.47,TS组果泥贮藏时出现明显颜色变化。电子鼻结果表明UHP比TS能更好地保留果泥的香气成分。流变仪结果表明UHP组果泥贮藏期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综上,UHP对蓝莓复合果泥的品质保存效果好,是一种适用于蓝莓复合果泥加工的杀菌方式。
    23  超声辅助不同小分子糖渗透处理后真空冷冻干燥油柑的品质比较
    彭进明,梁贵强,肖宇燊,温文俊,丘苑新,王琴,肖更生
    2024, 40(4):215-2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09
    [摘要](29) [HTML](3) [PDF 6.26 M](52)
    摘要:
    该研究评价了超声辅助五种小分子糖渗透处理后冻干油柑的理化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经超声辅助渗糖处理的油柑水分损失率、固形物增加率升高;冻干油柑内部孔隙更加致密,硬度显著提高、脆度基本保持,复水性下降;低聚异麦芽糖处理组的吸湿率(18.25%)低于对照组(22.54%);葡萄糖和麦芽糖处理组的冻干油柑色差ΔE小,分别为2.73和1.71,即颜色保留率高;低聚麦芽糖和蔗糖对冻干油柑的风味强化效果较好;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处理组的冻干油柑可滴定酸含量较低;与对照组玻璃化转变温度(Tg=43.66 ℃)相比,麦芽糖处理组的Tg 升高到45.53 ℃,其他处理组则显著降低了样品的Tg ;除木糖醇处理组(9.44 mg/g)外,不同超声渗糖处理组的总酚保留率均较高;蔗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渗透处理可有效保持冻干油柑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总的来说,超声辅助蔗糖和低异聚麦芽糖渗透处理的冻干油柑品质较好,其中低异聚麦芽糖可作为一种蔗糖替代品用于开发功能性冻干油柑。
    24  亚临界萃取琥珀精油工艺优化及活性分析
    杨媛媛,唐语谦,杨继国
    2024, 40(4):225-2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06
    [摘要](29) [HTML](3) [PDF 5.97 M](48)
    摘要:
    以琥珀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琥珀精油。基于琥珀精油的得率,探究亚临界流体萃取琥珀精油的最佳工艺,通过GC-MS技术分析琥珀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并进行体外抗氧化分析和酪氨酸酶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2.1:1(mL:g)、萃取温度58 ℃、萃取时间51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工艺条件下精油的提取率为1.61%;GC-MS分析显示,从琥珀精油中分离出40个峰,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主要包括对伞花烃(29.39%)、左旋龙脑(18.02%)、葑醇(8.46%)、左旋樟脑(7.12%)、桉叶油醇(6.40%)等物质,是琥珀精油独特香气的主要成分;琥珀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 自由基的IC50 值分别为12.66 mg/mL和2.91 mg/mL,呈现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琥珀精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IC50值为1.13 mg/mL,其美白活性高于同等浓度的熊果苷。
    25  传统广式烤鸭烫皮工艺中蛋白质变性与品质关系分析
    杨海华,林进,郑华,吴湘衡,吴绍宗,郭宗林,林佳慧,黎梓杭,林捷
    2024, 40(4):236-2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58
    [摘要](24) [HTML](3) [PDF 5.61 M](50)
    摘要:
    以樱桃谷鸭为原料,研究了烫皮过程温度变化和烫皮前后的水分、色泽、蛋白变性、显微结构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0~95 ℃,5 s的烫皮程度已达到传统烫皮感官要求,鸭皮表面温度到达80 ℃以上,皮内温度达到45 ℃以上;晾皮失水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与鸭皮中的蛋白质变性程度测定(DSC)实验结果一致,显示该温度下蛋白发生变性、聚集。进一步探究90 ℃烫皮条件,结果表明,90 ℃烫皮7 s(90 ℃-7 s)晾皮3 h(含水量22.01%)比90 ℃烫皮9 s(90 ℃-9 s)晾皮4 h(含水量20.52%)膨化效果更好;DSC数据也显示90 ℃-7 s蛋白质热聚集程度大于烫皮5 s(P<0.05),90 ℃-9 s的样品蛋白质存在凝胶结构。综上所述,传统广式烤鸭鸭皮脆化与膨化的核心是控制烫皮后鸭皮中蛋白质处于变性聚集的状态及此状态下皮的水分含量,研究结果为探究传统广式烤鸭烫皮机理并为其烫皮工艺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26  不同预处理和干燥方式下养心菜粉色泽、功能成分和抗氧化性水平 的比较
    杨丽阳,卢琪,杨德,王轶,王琼,郭鹏,薛淑静
    2024, 40(4):245-2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242
    [摘要](30) [HTML](3) [PDF 5.90 M](61)
    摘要:
    为了研究养心菜的加工适用性,拓展其利用途径,采用未预处理(Untreated,UT)、沸水漂烫(Boiling Water Blanching,BWB)、沸水+护色漂烫(COLOR Protection+Water Blanching,CPB)、蒸汽漂烫(Steam Blanching,SB)与冻融(Freeze-Thawing,FT)五种预处理方式处理后,分别进行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得到UT HP、UT HA、BWB HP、BWB HA、CPB HP、CPB HA、SB HP、SB HA、FT HP及FT HA 10种养心菜粉,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和干燥方式下养心菜色泽、功能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UT HP没食子酸和山萘酚含量最高,但色泽差、叶绿素含量较低,干燥时间长;CPB HP的干燥时间短,Vc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水平,但没食子酸含量较低;SB HP总酚、总黄酮、槲皮素含量最高,其他品质指标介于中间;FT HP养心菜具有最好的色泽、最高的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含量,但总酚、总黄酮、槲皮素、山萘酚以及抗氧化水平低。从主成分分析来看,BWB HP、CPB HP、SB HP 和BWB HA、CPB HA、SB HA的养心菜品质分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UT HP、FT HP、UT HA、UT HA和其有明显差异。该文综合比较了养心菜不同预处理及干燥方法的优劣,在养心菜下游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27  搅拌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传统六堡茶挥发性成分
    梁剑锋,李亚,宾月景,奚广生,陈金辉,梁莉莉
    2024, 40(4):257-2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43
    [摘要](31) [HTML](4) [PDF 5.38 M](55)
    摘要:
    为了探究传统六堡茶挥发性组分及关键呈香物质,该研究采用搅拌吸附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风味轮技术对三个传统六堡茶样品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论文鉴定出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类、杂氧化合物六大类共39种香气化合物,样品挥发性组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农家六堡茶含有较高醇类(62.66%)和烯类(26.64%)挥发性化合物,六堡茶果含有较高醇类(81.10%)和醛类(3.62%)挥发性化合物,六堡老茶婆含有较高的醇类(56.13%)和烯类(36.95%)挥发性化合物;α-雪松醇是传统六堡茶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8.92%~49.12%)挥发性组分。样品经ROAV值计算确定α-雪松醇、韦得醇、别雪松醇、β-芳樟醇等对8种化合物为对样品香气具有决定作用的挥发性组分(ROAV>1.00),香茅醛、反-2-辛烯醛、2-正戊基呋喃等7种化合物为对样品香气具有修饰作用的组分(0
    28  红甜菜根中类黄酮类差异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白雯钰,刘乃新,韩广源,于清涛,周芹,陈百翠,李承欣
    2024, 40(4):264-2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216
    [摘要](29) [HTML](2) [PDF 3.38 M](47)
    摘要:
    该研究以一品红和俄罗斯红甜菜块根为原料,使用UPLC-MS/MS检测平台和Metware自建数据库对两种红甜菜块根中的类黄酮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代谢物质的成分及差异。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检测到的类黄酮类代谢物的数据来筛选差异代谢物;随后再利用KEGG网站分析差异代谢物参与的合成途径。结果表明,两种甜菜块根共检测出类黄酮代谢物69个,分成黄酮、黄酮醇、查尔酮、二氢黄酮、橙酮类和其他类黄酮六种类型。差异代谢物29种,一品红中12种差异代谢物含量高于俄罗斯红,17种低于俄罗斯红。根据代谢物log2FC判定差异倍数较大的成分主要是五羟基查耳酮类、异鼠李素、二甲氧基黄酮、蒽酮、多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山柰酚、香叶木素、高车前素类衍生物。被注释到KEGG 通路上的代谢物有7个:依次是3-O-甲基槲皮素、木犀草甙、3'-O-甲基木犀草素、芦丁、异槲皮苷、异牡荆素、三叶豆甙。由此表明,两种甜菜物质中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类黄酮类代谢物,建议可作为特征代谢物做进一步分析。
    29  烘瓣子和阴瓣子发酵过程中风味品质的对比分析
    蒋四强,邓维琴,范智义,李雄波,王泽亮,李恒,陈功
    2024, 40(4):277-2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69
    [摘要](30) [HTML](1) [PDF 3.52 M](50)
    摘要:
    为探究发酵工艺对甜瓣子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对烘瓣子和阴瓣子中微生物、风味物质、色差、质构特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烘瓣子和阴瓣子品质差异显著(P<0.05)。两种甜瓣子发酵过程霉菌和细菌数量差异显著,发酵结束时,烘瓣子和阴瓣子中细菌与霉菌数量分别为5.07、4.81和2.75、2.13 lg CFU/g。两种甜瓣子的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有明显提升,阴瓣子总酸(1.81 g/100 g)显著高于烘瓣子(1.48 g/100 g),同时硬度(30.69 N)高于烘瓣子(14.48 N);烘瓣子中氨基酸态氮(0.69 g/100 g)显著高于阴瓣子,其瓣子颜色更红亮。风味分析结果显示,烘瓣子风味较突出,阴瓣子风味相对协调。阴瓣子和烘瓣子共检出57种风味物质,两种甜瓣子的风味物质组成相似,同种风味物质在两种甜瓣子中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烘瓣子中风味化合物种类更多和相对含量更高,2-甲基丁醇、乙酸异戊酯、乙醇、乙酸和异戊醛等14种物质是主要差异性风味化合物。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烘瓣子品质优于阴瓣子。综上所述,烘瓣子发酵周期短,风味更突出,适于现代甜瓣子的生产。
    30  恒温隔绝式PCR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寇肖迪,孟含,苏雅航,汤承,胡瑜,唐俊妮
    2024, 40(4):287-2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230
    [摘要](32) [HTML](4) [PDF 4.01 M](53)
    摘要:
    该研究以编码旋转酶B亚基的gyrB基因为靶基因,利用恒温热隔绝式PCR(Insulatedisothermal PCR,IiPCR),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同时,将建立的方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SYBER Green 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检测方法相比较,并应用于不同类型零售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在40 min内迅速判定出结果(+、-、?);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5×102 CFU/mL,优于普通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限相当;对42份零售食品进行检测,共发现45.23%的样本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19/42)。这一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但检测时间至少节省了4 h以上。该研究为蜡样芽孢杆菌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现场实时检测的检测方法。
    31  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快速SDS-PAGE荧光检测方法
    李汉芳,黄珍,路梦凡,孙娜娜,徐丹,徐秦峰
    2024, 40(4):296-30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968
    [摘要](34) [HTML](4) [PDF 3.55 M](50)
    摘要:
    该研究采用新型的Chromeo P503(P503)染料替代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以克服脱色染色步骤繁琐、耗时长(≥5 h)的不足,建立一种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快速简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方法。P503染料标记蛋白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发射,在30 min内一步操作即可完成,并且进行脱铁处理后消除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于荧光信号的干扰,保证定量的准确性。根据凝胶成像图中78 ku蛋白条带是否存在及其灰度值的大小,实现乳铁蛋白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15~75 μg/mL,检出限为5.11 μg/mL,加标回收率在75.79%~108.09%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SDS-PAGE和P503结合无需进行肝素亲和柱前处理,便可直接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快速简便的准确定量检测,P503染料标记还可以用于其它乳蛋白的SDS-PAGE快速低成本定量检测, 从而为乳品质量控制和营养评价及加工工艺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32  不同产地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和膳食风险评估
    郗政棋,沈琦,勿吉斯古冷,何伟忠,王成
    2024, 40(4):303-3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13
    [摘要](27) [HTML](1) [PDF 1.73 M](52)
    摘要:
    为明确不同产地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状况,探明其残留风险。该研究以2020年广西,海南、河北、辽宁、江苏、吉林132份甜瓜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DB65/T 3970-2017《蔬菜和水果中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开展了样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水平的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甜瓜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差异,进而开展了各产区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风险排序。甜瓜样品中残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脱落酸残留样品占比最高为72.13%,其次是多效唑、矮壮素、氯吡脲、烯效唑,残留样品占比分别为11.48%、9.29%、4.37%、2.73%。残留的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0%~0.119 7%,平均值为0.015 2%;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在0%~9.714 1%,平均值为0.669 2%,均远低于100%,处于安全水平。风险排序得分,无高风险植物生长调节剂,且不同产地残留样品风险得分不同。综合残留样品占比、急、慢性膳食风险评估及风险得分来看,eMRL建议制定修订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9、4、1 mg/kg,且脱落酸和多效唑的残留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加强关注。
    33  基于GRA-ISM-HMM的广州市肉及肉制品安全风险评估
    张维蔚,陈坤才,张玉华,陈燕珊,黄德演
    2024, 40(4):312-3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73
    [摘要](24) [HTML](4) [PDF 2.71 M](70)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利用广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2015年至2020年针对肉及肉制品样本的检测数据,构建肉及肉制品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从而了解广州市该段时间内肉及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风险及其时变特点。该研究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建立风险指数,并基于该指标值作为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观测值探讨观测背后的隐含风险状态。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0年所有样本综合风险指数结果都在[0,0.45]之间,总体风险都较小,其中2019年风险最高;将风险指数进行等级划分,显示2015~2020年风险等级为[1, 2, 2, 2, 3, 1];通过HMM分析得到这六年的隐藏风险等级为[0, 1, 1, 1, 2, 0],与观测风险结果一致,且HMM预测2021年风险等级为1,即表明广州肉及肉制品风险往良好态势发展。最后,进行风险差异原因分析,发现各肉制品分类之间有差异,其中腊肠、鸡肉和腊肉的风险指数较高于其他种类,而2019年增加腊肠和腊肉的检测是风险增加的一个原因。总体来说,广州肉及肉制品风险较小,但依旧需要监督改善。
    34  高盐食品基质中砷含量的测定
    戴瑞平,刘花梅,舒露,唐丽君,黎申英,李彪,张梅玲,刘涛,黄宗兰
    2024, 40(4):321-3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79
    [摘要](31) [HTML](3) [PDF 1.90 M](57)
    摘要:
    建立了一种基体匹配-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盐食品基质中砷含量的方法,以解决高盐基体对砷测定的质谱干扰和基体干扰。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技术要点,通过分析前处理消解方式、有机基质、氯含量和内标校正元素等对砷含量测定的影响,建立了高盐食品基质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并不太适用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有机基质和氯分别会对砷的质谱测定信号产生增敏效应和质谱干扰,74Ge比72Ge更适合作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内标元素。建立的检测方法定量限0.010 mg/kg,高盐基体中砷在0.010、0.025、0.20、0.50 m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1.50%~110.80%,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76%~7.22%。本法和参照法对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值均大于t0.90,10(1.81,双边),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动能歧视测定模式并不太适用于高盐食品基质样品中总砷的测定。该方法准确可靠,能用于高盐和高基体食品中砷含量的测定分析。
    35  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香辛料中15种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
    侯美玲,冯桂蓉,蔡小钦,黄丹丹,董宪兵
    2024, 40(4):331-3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429
    [摘要](25) [HTML](2) [PDF 4.27 M](59)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分析香辛料中15种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的内标检测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钠溶解,乙腈萃取,正己烷复溶后,过弗罗里硅土(Florisil)小柱净化浓缩,供HPLC检测,苯并[a]芘-D12作为内标定量。该方法在0~1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辣椒中PAHs检出限:0.5~3.0 μg/kg;定量限2.0~10.0 μg/kg;花椒中检出限:0.5~1.0 μg/kg;定量限2.0~3.0 μg/kg。在2.0、10.0、50.0 μg/kg 3个浓度水平,辣椒中回收率范围为60.58%~119.4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n=6)为1.25%~9.61%,花椒中回收率为60.46%~119.24%,RSD(n=6)为1.10%~8.56%。5种地产香辛料中ΣPAHs 含量由高到低为:青花椒(561.2 μg/kg)>二荆条(448.8 μg/kg)>红花椒(358.3 μg/kg)>石柱红(353.6 μg/kg)>小米辣(243.5 μg/kg),区县种植基地污染较严重的为璧山、江津和荣昌,ΣPAHs分别为721.5、626.6和621.0 μg/kg,PAHs中污染较严重的化合物为菲、荧蒽和芘,平均含量分别为215.10、80.25和75.35 μg/kg。该研究建立的内标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香辛料及制品中PAHs检测。
    36  萝卜硫苷的高效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李金旺,甄少波,李修德,周麟依,刘奕忍,李金峰
    2024, 40(4):341-3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517
    [摘要](40) [HTML](1) [PDF 4.64 M](66)
    摘要:
    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RAA)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其代谢产物具有防癌抗癌等功能。但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的RAA纯度较低,降低了其利用率,因此需要对RAA纯化。当前纯化RAA的主要技术为色谱纯化技术,但该技术存在回收率低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此外,因膜纯化技术是分离纯化糖苷类物质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以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故该技术同样是纯化RAA的潜在技术。因此, 色谱纯化与膜纯化联合技术可实现RAA的有效回收并提高RAA的纯度,有效规避色谱纯化技术所造成的RAA回收率低及二次污染的缺点。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目前RAA主要的纯化方法,分析了色谱和膜纯化技术在RAA纯化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为RAA的高效纯化提供方法参考。
    37  淀粉分子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张思捷,张芯蕊,冯志强,汪桢,王璐阳,黄继红
    2024, 40(4):350-3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4.0307
    [摘要](34) [HTML](1) [PDF 5.70 M](60)
    摘要:
    天然淀粉是由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终产物之一,是农作物收获器官的主要储存性多糖之一,也是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淀粉分子量是研究淀粉分子结构的重要基础参数,也是决定淀粉性质及其应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淀粉分子量进行调控,可以改善天然淀粉的诸多性能,例如热稳定性、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等,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医药、化学、食品工业等领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三个方面对淀粉分子量调控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调控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分子量变化对淀粉物化性质和应用产生的影响。提出淀粉分子量调控的新思路,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研究淀粉分子量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