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9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不老莓多肽粉提高小鼠免疫力及抗氧化功能特性分析
    丛峰松,李兴华,董舒梅,班田震,朱甜甜,郝善驰,孙西玉,刘延波
    2023, 39(3):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47
    [摘要](277) [HTML](264) [PDF 1.03 M](490)
    摘要:
    该研究以不老莓多肽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功能以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体内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等指标,结果发现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P=0.009)、抗体生成能力(P=0.046)、血清溶血素水平(P=0.040)、碳廓清能力(P=0.001)和NK细胞活性(P=0.018);中剂量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显著增强作用(P=0.038);低剂量组具有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P=0.042);其次通过对DPPH自由基测定、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试剂盒的分析,结果显示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13.91、10.00 mg/mL,总抗氧化能力为72.76 U/mL,且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与不老莓多肽粉的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上述研究结果明确了不老莓多肽粉不仅具有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
    2  外翻肠囊法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
    商雪珂,杨晓君,丁泽人
    2023, 39(3):10-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10
    [摘要](150) [HTML](204) [PDF 900.55 K](406)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参数、吸收速率参数分析其肠道转运机制。不同肠段中,其主要成分LA与ALA均能在十二指肠(LA:2.71 mg;ALA:1.60 mg)与空肠(LA:1.89 mg;ALA:1.43 mg)中被检出,通过计算不同部位透过药量(M)、药物吸收转化率(A)和药物剩余百分数(R),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段中LA、ALA的M高于空肠段,A与空肠段接近,R低于空肠段,因此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肠段。在120 min时,LA和ALA的Pappi(瞬时表观渗透系数)皆高于其他时间点,因此最佳吸收转运时间为120 min。在给药倍数为2.0倍时,肠囊液中的LA和ALA浓度最高,分别为0.35、0.19 mg/mL,因此最佳给药浓度为200 mg/mL。结果表明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可能为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的被动运输模式且在十二指肠段中单向转运。
    3  黑米花色苷的酰基化及产物对肠道菌群的益生作用
    王慕文,孙汉巨,刘淑芸
    2023, 39(3):18-2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20
    [摘要](154) [HTML](219) [PDF 1.29 M](515)
    摘要:
    该研究以癸酸为酰基供体,对黑米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酶法修饰。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emi-HPLC)用于纯化产物,质谱(MS)用于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酰化反应发生在C3G的葡萄糖苷上,单酰化产物为矢车菊素-3-O-(6”癸酰)葡萄糖苷(ACD)。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分析ACD在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在体外发酵中,研究它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短链脂肪酸(SCFAs)和乳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CD在模拟唾液、胃和小肠液中几乎不被消化。体外发酵24 h后,ACD的总含量从96.83 mg/L降至23.20 mg/L。ACD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属和阿里松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普氏菌属、小类杆菌属、巨单胞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而且促进了SCFAs的产生。它不仅对肠道菌群表现出比C3G更好的动态和多重调节作用,而且在促进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生方面表现出与菊粉相似的作用,为酰化花色苷作为益生元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  素馨花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对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张奕孜,周致言,谢寅正,孙伶俐,孙世利,甘礼社,吴日辉,黄金文,张焜,李冬利
    2023, 39(3):27-3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23
    [摘要](125) [HTML](166) [PDF 1.64 M](471)
    摘要:
    该研究探讨素馨花水提物(WE)及其化学成分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上的降脂作用。通过将3T3-L1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定量和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判断素馨花样品对脂滴的抑制作用;液质联用仪分析WE中化学成分;MTT检测素馨花及其成分对3T3-L1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MPK、C/EBPα、FAS、ACC、CPT1、Bax、Bcl-2等蛋白表达。结果发现,WE能剂量依赖性抑制脂滴形成,其中高浓度WE(500 µg/mL)能降低中性脂质含量23.59%,降低TG含量30.20%,在脂肪积累早期作用最显著,并证明其活性成分主要是橄榄苦苷,含量为13.77%。WE及橄榄苦苷能激活AMPK(123.19%和115.98%)和其下游靶点ACC(451.06%和1 050.0%)的磷酸化、下调其下游靶点FAS(81.72%和60.50%)的蛋白表达,减少脂肪形成,提高CPT1(164.84%和292.19%)蛋白的表达,加快脂肪酸氧化;抑制C/EBPα(68.97%和34.57%)的表达,影响3T3-L1细胞分化;上调Bax(154.60%和139.37%)、下调Bcl-2(41.10%和45.62%)蛋白的表达,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结果提示,WE能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早期抑制细胞生长、分化和脂肪合成并促进脂肪酸氧化从而有效抑制脂质积累,机制上可能通过调控AMPK和Bax/Bcl-2通路。
    5  红鳘鱼胶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衰老作用
    田柬昕,钟碧銮,梁杉,黎攀,杜冰
    2023, 39(3):37-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30
    [摘要](139) [HTML](61) [PDF 927.71 K](491)
    摘要:
    该实验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型,以红鳘鱼胶为原料,探究红鳘鱼胶(HMYJ)、即食花胶(JSYJ)及鱼胶复配物(YJFP)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运动能力、应激能力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MYJ、JSYJ及YJFP分别使线虫的寿命延长了9.09%、9.09%、27.03%;JSYJ和YJFP能促进线虫运动;HMYJ、JSYJ及YJFP均能抵抗紫外应激和热应激的损伤。在紫外应激条件下,YJFP、JSYJ、HMYJ使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了33.33%、22.22%、11.11%;而在热应激条件下,YJFP、JSYJ、HMYJ使线虫存活率都增大了11.11%。此外,HMYJ、JSYJ及YJFP干预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JSYJ样品组降低了43.20%,HMYJ样品组降低了30.80%,YJFP样品组降低了22.80%。综上,HMYJ、JSYJ及YJFP可通过延长线虫寿命,提升其运动能力,提高线虫抗应激损伤的能力及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减缓线虫衰老,该研究也为鱼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6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白茶的降糖作用
    刘均,李强,谭蓉
    2023, 39(3):45-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33
    [摘要](167) [HTML](234) [PDF 1.03 M](507)
    摘要:
    研究以白茶为对象,采用新型斑马鱼实验技术开展了白茶降糖比较研究。基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斑马鱼研究发现,50和100 μg/mL老白牡丹茶(AWP)孵育24 h葡萄糖(GLU)值水平分别降低了29.68%和20.51%,孵育48 h GLU值分别降低了42.16%和51.54%,差异均显著(P<0.05);25、50和75 μg/mL白牡丹茶(WP)孵育24 h GLU值分别降低了40.18%、52.57%和62.11%,差异均显著(P<0.05)。另外,基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斑马鱼研究,20和30 μg/mL AWP孵育24 h GLU值分别降低了24.92%和23.66%,孵育48 h分别降低了54.35%和38.38%,差异均显著(P<0.05);40 μg/mL WP孵育24 h GLU值降低了22.58%(P<0.05),20 μg/mL WP孵育48 h降低了26.51%(P<0.05);30 μg/mL茶多酚(TP)孵育48 h GLU值降低了24.53%(P<0.05)。重要的是,在同等生药量下,20 μg/mL WP和AWP对NIDDM斑马鱼的降糖效果显著优于TP;30 μg/mL AWP对IDDM斑马鱼的降糖效果略优于TP,再明显优于WP。结果表明白茶具有明显的降糖功效,TP也具有明确的降糖作用,但白茶的降糖效应并不仅限于依赖TP,具体何成分起关键作用尚值得关注和研究。
    7  黑参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魏婷,郭晓萌,张焱
    2023, 39(3):55-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45
    [摘要](147) [HTML](248) [PDF 1.84 M](435)
    摘要:
    为开发黑参多糖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潜力,以黑参多糖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多糖的理化性质,通过体外抗氧化和对癌细胞抑制率的实验评估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黑参多糖经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色谱柱分离出具有单一组分的BGP-1,其分子量约为1.80×106 u,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组成的,摩尔比为70.52:17.35:5.6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半乳糖和木糖。紫外光谱扫描得出黑参多糖已无明显的杂质,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其是含有α-糖苷构型的中性多糖。抗氧化实验中黑参多糖在0.8~4.0 mg/mL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均可达到同浓度Vc作用下62%以上的效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实验证实黑参多糖对MGC-803胃癌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在4.0 mg/mL抑制率达到85.30%,Western Blot结果发现0.8~4.0 mg/mL的黑参多糖通过线粒体途径的信号传递来促进细胞凋亡。综上证实黑参多糖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可经研发后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
    8  不同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对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硫化氢生成量的影响
    宋洋波,张碧颖,石侃,任小莉,刘丽媛,周慧,许丹,刘树文
    2023, 39(3):66-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77
    [摘要](195) [HTML](266) [PDF 1.36 M](465)
    摘要:
    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和组成可影响对酿酒酵母发酵动力学和硫化氢生产。该研究旨在探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发酵中氮源组成对抑制硫化氢及发酵动力学的影响。通过添加磷酸氢二铵调整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酵母在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下发酵苹果酒,测定发酵特性、硫化氢释放量及四种氮源组分。初始酵母可同化氮浓度与H2S释放(释放变化及总量)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其中,H2S释放量最高的是中浓度处理,为288.25 μg/100 mL,而最低为高处理,为44.13 μg/100 mL。仅低浓度处理条件下,发酵速率[3.84 g/(d•L)]对H2S的生成速率[31.68 μg/(d•100 mL)]有极其显著影响(R2=0.95,P<0.000 1)。四种不同类型的YAN组分在发酵过程中的吸收和释放规律不同。该研究证实,YAN初始浓度对H2S的产生、动力学和每种类型YAN的摄取曲线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表明在苹果酒发酵中,磷酸氢二铵是避免H2S释放的有效氮源。该试验为苹果酒工业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9  大肠杆菌分泌表达烟酰胺单核苷酸合成途径酶及催化体系优化
    吴旻晖,梁书利,林影
    2023, 39(3):75-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96
    [摘要](135) [HTML](78) [PDF 1.41 M](611)
    摘要:
    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是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NAD+前体,通过信号肽PelB实现大肠杆菌BL21(DE3)分泌表达催化NMN合成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Sfnampt)、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Tkprs)和核糖激酶(Erbks)。对三酶的酶学特性分析显示,Sfnampt、Tkprs和Erbks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和37 ℃,最适pH值分别为7.5、8.5和5.5。热稳定性分析发现,Sfnampt在35 ℃热稳定性良好而在40~55 ℃较差;Tkprs在40~60 ℃热稳定性良好;Erbks在25~40 ℃热稳定性良好而在45 ℃较差。酶动力学分析可知,Sfnampt、Tkprs和Erbks的Vmax分别为0.65 μmol/(L•min)、2.37 μmol/(L•min)、12.58 μmol/(L•min),Km分别为2.87 μmol/L、25.48 μmol/L和74.13 μmol/L,Tkprs、Erbks与已表征的Prs、Rbks相比底物亲和力好。将分泌表达的三酶用于催化合成NMN,温度37 ℃、pH值8.0为较优催化条件。底物ATP以及酶Sfnampt在反应体系中为关键因素,经底物和酶配比优化后,使用三酶经过7 h催化可获得5.50 μmol/L的NMN。该研究在大肠杆菌系统成功实现了NMN合成途径酶的分泌表达,为NMN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10  3种微量化试剂对沙门氏菌及近源菌的生化鉴定结果比较
    杨绪伟,卢勉飞,孟宇,蔡芷荷,吴清平,李泽康
    2023, 39(3):87-9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68
    [摘要](115) [HTML](99) [PDF 765.65 K](404)
    摘要:
    评价本实验室研制的沙门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简称EasyID)的使用性能。用49株菌(包括沙门氏菌12株标准株,16株分离株;志贺氏菌8株标准株;柠檬酸杆菌1株标准菌和8株分离株;变形杆菌1株标准株和2株分离株;产气肠杆菌1株标准株),测试EasyID,传统液态生化管(简称HKM)以及国内其他品牌(简称GSA和GSB)的四种鉴定试剂盒。结果表明:49株测试菌株的鉴定结果,EasyID、GSA和GSB三种试剂与HKM传统液态鉴定试剂盒鉴定结果相比总体符合率分别为100%、94.46%、95.10%,EasyID相比GSA和GSB,与HKM的符合率更高;EasyID、HKM、GSA和GSB四种鉴定试剂盒与伯杰氏手册相比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7.96%、97.96%、93.00%、94.70%,EasyID和HKM符合率最高,其次为GSB,GSA稍低。结论:EasyID沙门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在可靠性上与传统生化管完全一致,在使用方便性上,采用一步加样技术的EasyID优于HKM、GSA和GSB。
    11  树脂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其在低pH值葡萄糖酸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张云娟,郑岚,杨俊慧,梁洁,赵永雷,马耀宏,刘庆艾,公维丽,王丙莲
    2023, 39(3):93-1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62
    [摘要](149) [HTML](88) [PDF 1.32 M](483)
    摘要:
    分别利用强碱性大孔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作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氢酶(CAT)固定化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并研究其在低pH值葡萄糖酸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效果。耐酸性试验表明固定化酶较游离酶具有更强的耐酸性能。分别利用游离酶和3种固定化酶在低pH值(pH值3.5)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强碱性大孔树脂、氨基树脂和环氧树脂固定化酶所需反应时间分别为40 h、24 h和27 h,酶活损失率分别为46.44%、3.42%和21.84%,而游离酶在反应过程中完全失活。3种固定化酶反应液的澄清度及色度均显著优于游离酶反应液。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后氨基树脂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为混合酶液浓度10%、GOD:CAT=1.5:1、固定温度25 ℃。在该条件下,氨基树脂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可达93.15%,转化100 g/L葡萄糖溶液所需时间为23 h,反应结束时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钠可达0.899:1(m/m)。并且氨基树脂固定化酶稳定性良好。因此,利用氨基树脂固定化酶可以建立低pH值固定化酶葡萄糖酸生产工艺,实现高品质葡萄糖酸产物的生产。
    12  醋醅源潜在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延长作用
    陈伟哲,杜李宇,陈俊杰,郑琦锴,廖振林
    2023, 39(3):102-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74
    [摘要](140) [HTML](183) [PDF 1.31 M](386)
    摘要:
    该研究对从传统醋醅中分离的7株菌株进行体外益生功能检测,并研究其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寿命的影响。7株菌通过溶血性、抑菌能力、产蛋白酶、自聚集和共聚集、疏水性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有明显差异,筛选出两株斯塔贝基斯鲁梅利杆菌(Rummeliibacillus stabekisii,R. stabekisii)CY2与CY4具有无溶血性,产蛋白酶含量高(11.49 mm和13.24 mm),24 h自聚集与共聚集能力强,24 h细胞表面疏水性突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好(上清液48.69%和59.22%,菌体44.00%和41.20%),进一步耐酸性实验得出CY2在pH值3.0时耐酸性显著优于CY4,且能够繁殖生长(4~8 h时存活率升高8.82%),并且CY2具有较高的LPS降解能力(46.95%),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寿命实验表明CY2能够显著延长寿命,单独饲喂相较于OP50组,平均寿命延长1.37 d,延长率为15.91%(P<0.05),最大寿命延长1.00 d,与OP50混合饲喂,平均寿命延长1.47 d,延长率为17.10%(P<0.05),最大寿命延长2.00 d。该研究结果表明斯塔贝基斯鲁梅利杆菌(R. stabekisii)CY2益生特性明显,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同时也为发掘新型食源潜在益生菌提供参考和依据。
    13  多菌共酵体系下枯草芽孢杆菌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曾鹏,李子健,刘丹,陈杰,唐世超,黄丹,罗惠波
    2023, 39(3):112-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282
    [摘要](93) [HTML](213) [PDF 1.37 M](374)
    摘要:
    研究接种大曲中优势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后在混菌发酵下微生物群落改变,分析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S-SPME-GC-MS、PLS-DA分析接种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差异,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接种前后微生物与差异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为Bacillus从76.56%降为0.04%,Enterobacter从0.01%上升为71.53%,Pichia从62.17%降为12.89%,且由LEFSE分析可知接种后群落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产物分析中,接种前后代谢产物有明显差异,己酸乙酯、2,3,5,6-四甲基吡嗪、乙酸乙酯等19种代谢物是显著差异代谢产物,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代谢产物的变化与接种后有显著变化的微生物有关,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会影响微生物的变化,从而使代谢产物产生变化。该研究揭示了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混菌发酵下群落结构与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探明枯草芽孢杆菌在多菌共菌发酵体系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14  不同地区发酵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及优势菌群的鉴定
    向书娅,翟茹,张海燕,禹石磊,潘琳
    2023, 39(3):121-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44
    [摘要](132) [HTML](292) [PDF 1.22 M](249)
    摘要:
    浆水作为我国特色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本试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甘肃天水、宁夏固原、陕西安康三个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研究,并对其中优势菌群进行鉴定,欲探究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浆水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差异性较小,真菌群落结构稳定性低,各地区、样本之间差异较大。三个地区优势细菌属均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各地区样品中相对丰度在72.69%~99.95%之间,宁夏固原地区样品中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25.24%)、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1.39%)也占有较高丰度。浆水中主要优势真菌属为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其相对丰度在40%以上,但不同样品中突出优势菌属差异较大。该研究揭示了陕西安康、甘肃天水、宁夏固原三个地区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异同,表明三地浆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为稳定浆水产品质量、口感风味及挖掘不同地区浆水中特色微生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5  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多拷贝重组表达、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蔡思泽,王斌
    2023, 39(3):129-1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510
    [摘要](322) [HTML](246) [PDF 1.19 M](529)
    摘要:
    胶原蛋白在人体内有重要作用,并且在食品、保健品、医疗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该研究针对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好性对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单串联、二串联和二串联四拷贝表达载体pPIC9K-COL3-S、pPIC9K-COL3-2和pPIC9K-COL3-4,转化毕赤酵母GS115实现了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的整合表达,获得了胶原蛋白单串联、胶原蛋白二串联和胶原蛋白二串联四拷贝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对pPIC9K-COL3-S、pPIC9K-COL3-2重组菌株进行了摇瓶模拟高密度发酵,甲醇诱导浓度为0.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菌株成功表达了重组胶原蛋白,其中单串联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26.7 ku,双串联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52.3 ku。四拷贝重组菌株在0.5%甲醇诱导下的高密度摇瓶发酵产量最高,在最佳诱导时间为72 h时,蛋白产量达到约0.45 g/L。通过镍柱纯化后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重组胶原蛋白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1.49%、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41.24%,证明具有抗氧化活性,为其在食品,保健品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6  产酶溶杆菌L-43的筛选及其抑菌物质的初步鉴定
    贾紫伟,刘洋,刘丹丹,封成玲,宁亚维,王志新
    2023, 39(3):138-1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40
    [摘要](105) [HTML](238) [PDF 1.10 M](249)
    摘要:
    采用透明圈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采用胞外酶活测定、蛋白酶水解、硫酸铵沉淀与膜分析、稳定性研究鉴定菌株所产抑菌物质。结果表明,从农田土壤中获得一株抑菌活性较好且没有溶血性的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L-43。该菌所产抑菌物质抑菌谱较广,对G+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大于10 mm。对抑菌物质进行分析,其不具有溶菌酶活性、不含过氧化氢;对蛋白酶E、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敏感,抑菌活性回收率为73.43%~79.00%;经过膜分析,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3 500 u和10 000 u时,抑菌活性回收率分别为93.43%和59.82%,初步判定抑菌物质主要是分子量在3 500~10 000 u之间的多肽类物质;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热、酸碱、金属离子、化学试剂和储存稳定性,121 ℃处理30 min活性回收率为85.66%,pH值2~10时活性回收率高于80%,进一步确定抑菌物质为多肽。综上,L. enzymogenes L-43所产抑菌物质为抑菌谱广且稳定性好的多肽。该研究为抗菌菌株及其代谢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7  英红九号茶蛋白降尿酸肽的酶解制备及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活性对比
    叶灏铎,管晓盛,马凤,毛远辉,孙世利,曹庸,苗建银
    2023, 39(3):147-1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01
    [摘要](154) [HTML](294) [PDF 1018.43 K](302)
    摘要:
    以英红九号红茶渣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提取茶叶蛋白,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酶解制备降尿酸肽,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最优酶解物进行超滤分离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2%(m/V)、加酶量0.3%(m/V)、温度39 ℃、pH值7.5和酶解时间3.4 h条件下,得到的降尿酸肽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85.42%。氨基酸分析表明,降尿酸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38.49%),高比例的疏水性氨基酸(48.00%)和碱性氨基酸(13.67%)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有重要作用。酶解物经过超滤分离后,与原酶解物的活性(IC50 0.72 mg/mL)比较,<3 ku组分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显著提升(IC50 0.41 mg/mL)。该研究可为茶叶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为茶叶源新型降尿酸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18  4种不同产地黑豆营养成分及花青素含量的分析与评价
    王舒璇,王若琼,张裕,张涛,王大凤,初子入,王欣,吕欣
    2023, 39(3):156-1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00
    [摘要](315) [HTML](127) [PDF 983.33 K](384)
    摘要:
    该研究以来自辽宁朝阳、山东临沂、黑龙江哈尔滨、陕西延川的黑豆(HD1、HD2、HD3、HD4)为原料,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等多种营养成分测定方法,结合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分析了不同黑豆样品的水分、灰分、总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粗纤维、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四种黑豆原料的营养组成类似,总蛋白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单一营养素含量差异明显,HD4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HD2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适合蛋白类及油脂类产品的开发;四种黑豆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38%,蛋氨酸和苏氨酸是四种黑豆原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营养强化或原料搭配保证产品的营养品质;四种黑豆均检测出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62%~87.1%,花青素含量为2.14%~2.26%,适于作为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开发。研究结果将为黑豆加工、功能成分的提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9  源于地龙蛋白的抗氧化肽鉴定与构效关系
    张祎,周飞燕,潘蕾蔓,贺萍,张艺哲,杨锦熹,黄明,吴晖,张猛猛
    2023, 39(3):164-1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521
    [摘要](159) [HTML](267) [PDF 1.34 M](303)
    摘要:
    为探究外源蛋白酶预酶解处理对地龙蛋白胃肠消化程度和胃肠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五种蛋白酶制备了不同的地龙蛋白酶解物,然后通过体外胃肠模拟消化探究这些酶解物的水解度、分子量分布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五种蛋白酶酶解物中,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最高,为40.8%,其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27.36、175.46 μmol TE/g,ORAC值为0.70 μmol TE/mg。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经胃肠消化后的水解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ORAC值相比于地龙蛋白直接胃肠消化所得产物(EWP)分别提高了94.06%、72.21%及120.00%。GHEWP中鉴定出10 823条分子量<3 ku的肽,通过bioware.ucd.ie进行活性阈值评分筛选出活性评分最高的11个肽进行合成,验证活性,其中ATSGFFVY、HCFVLY、HLASGWY、HRYSDF、HYANMY的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好,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ATSGFFVY、HCFVLY、HRYSDF、HYANMY的活性位点可能分别位于Tyr-8、Tyr-6、Tyr-3、Tyr-2上;HLASGWY的活性位点可能位于Trp-6上。该研究表明碱性蛋白酶预酶解可提高地龙蛋白的消化程度,增强其胃肠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20  脉冲强光预处理联合控湿干燥提升香菇的贮藏品质
    金晓燕,赵鑫淇,张龙,马海乐,周存山
    2023, 39(3):174-18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105
    [摘要](138) [HTML](230) [PDF 1.87 M](260)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脉冲强光(IPL)预处理联合控湿干燥对香菇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脉冲强光预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间新鲜和干香菇的呼吸速率,分别为对照的76.69%和84.65%;脉冲强光预处理提高了还原糖的保留率。新鲜和干香菇在贮藏期间对照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是IPL预处理样品的1.73倍和1.39倍,酶促褐变反应受到抑制,也因此提高了总酚的保留率。IPL可以提高鲜、干香菇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多糖保留率和抗氧化能力,延缓软化。IPL处理降低了新鲜香菇在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从6.43~8.02 log CFU/g减少至3.29~4.66 log CFU/g),但是对干香菇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影响较小。与热烫处理相比,脉冲强光处理提升香菇贮藏品质更佳。因此脉冲强光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预处理手段用于香菇干燥和保鲜中。
    21  超声-微波辅助解冻对杨梅保鲜品质的影响
    黄国中,王琴,马路凯,刘袆帆,刘东杰,王嘉沂,陈小婷,文芷懿
    2023, 39(3):186-1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31
    [摘要](170) [HTML](176) [PDF 894.33 K](269)
    摘要:
    为了探究超声-微波辅助解冻对杨梅保鲜品质的影响,以速冻杨梅为实验对象,设置了常温空气、常温水浴、微波、超声波和超声-微波辅助解冻5个实验组(以A、B、C、D、E表示),对速冻杨梅解冻后的果实进行了感官评价,并测定了解冻时间、汁液流失率、硬度值、色泽、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苯丙胺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数据显示,杨梅解冻后,感官综合评分最高是E组,达到85.67分;解冻过程耗时最短是C组,耗时1.48 min,E组次之,耗时3.67 min;汁液流失率最小是E组的0.33%;硬度值最大是E组的0.87 N;维生素C含量最高是E组的200.00 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仍是E组的10.83%;由此可见,超声-微波辅助解冻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冻品质最优的杨梅;除此之外,在表征杨梅损伤程度的三种代表性酶PAL、POD和PPO方面,E组酶活性均为最低,分别为37.00 U/mg、57.97 U/mg和43 U/mg,反映了超声-微波辅助解冻对杨梅的损伤程度最小,根据上述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超声-微波辅助解冻在5种解冻方式中最佳。
    22  气调微孔膜包装对鲜切肉苁蓉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路帆,梁佳睿,殷贝贝,过利敏,杨帆,吴斌,魏佳
    2023, 39(3):194-2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12
    [摘要](131) [HTML](221) [PDF 1.39 M](263)
    摘要:
    以新疆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为试材,主动气调处理(6% CO2+4% O2+90% N2,体积分数)结合不同包装材料PE膜[透氧量为300 cm3/(m2•d)]、微孔膜M1[透氧量为6 000 cm3/(m2•d)]、微孔膜M2(透氧量为8 000 cm3/(m2•d))对鲜切肉苁蓉在低温(4±0.5)℃贮藏中活性成分变化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7 d后,采用气调微孔膜(6% CO2+4% O2+90% N2+M1)处理组中PPO活性为2.07 U/g、褐变度为0.57 OD410/g,均低于CK组;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总多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分别较CK组高13.00%、5.88%、11.24%、14.45%、1.20%、1.47%;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值分别较CK组高8.97%、1.99%、11.43%。可见6% CO2+4% O2+90% N2+M1微孔膜处理能显著减缓鲜切肉苁蓉中活性成分的下降(P<0.05),维持其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减缓衰老程度,较好的保持鲜切肉苁蓉的药食同源性,是一种较好的鲜切肉苁蓉贮藏保鲜方法。
    23  纳米TiO2保鲜液对冬枣烂果病及生理品质的影响
    刘芳,闫晨卉,陈莹莹,郭红莲
    2023, 39(3):202-2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07
    [摘要](93) [HTML](390) [PDF 1007.03 K](274)
    摘要:
    纳米材料抗菌防腐作用已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粒子聚集作用,其抑菌性难以充分发挥。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纳米颗粒的聚集,所以将纳米材料复合成高分子复合体应用于农产品防腐保鲜领域将有广泛前景。该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冬枣果实上分离得到了病原真菌,并应用科赫法则验证了其致病性,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质混合纳米TiO2配成复合保鲜液,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了平板抑菌实验,并初步探索了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冬枣果实致腐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Fusarium sp.)真菌,离体实验表明纳米TiO2复合保鲜液对镰孢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病原孢子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9.77×10-3 g/L和39.06×10-3 g/L,纳米TiO2保鲜液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冬枣保鲜研究证实,保鲜液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并延缓了果实Vc含量的降低。综上,纳米TiO2与CMC-Na复合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抑菌手段应用于采后枣果的镰孢菌防治,为延长冬枣果实保鲜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4  不同变性淀粉对麻糬面包品质的影响
    朱凯悦,江彩艳,温成荣,尚珊,佟毅,白雨石,姜鹏飞
    2023, 39(3):209-2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295
    [摘要](153) [HTML](183) [PDF 1.11 M](390)
    摘要:
    为了探索并优化麻糬面包的配方,研究了预糊化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分别与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和磷酸酯双淀粉的不同复配比例对麻糬面团的流变特性、微观结构,以及麻糬面包的比容、感官评价与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糊化淀粉添加量的增加,麻糬面包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升高,初始模量最高分别超过12 500 Pa和4 000 Pa。羟丙基变性淀粉与磷酸酯变性淀粉组中预糊化淀粉添加量增加,麻糬面包的硬度升高到7 571.47 g和6 017.17 g,咀嚼度升高到2 435.48和2 840.05,但是比容逐渐降低,微观结构变的更清晰。而乙酰化变性淀粉组中预糊化淀粉含量升高,麻糬面包的硬度与咀嚼性先下降后上升,比容先上升后下降。当预糊化淀粉添加量为20%时,麻糬面包的感官评分最高,达到86.25分。该研究结果可为麻糬面包的原料提供更多选择,为其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25  静磁场辅助β-环糊精包埋广藿香精油
    张华丽,周宇益,李荣明,杨哪
    2023, 39(3):216-2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75
    [摘要](148) [HTML](224) [PDF 866.25 K](331)
    摘要:
    为探究静磁场对挥发性药物包埋性能的影响,以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广藿香精油为芯材,在0、3、6和10 mT静磁场环境下,测定β-环糊精与广藿香精油在不同包合参数下包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壁材质量分数、芯材质量分数、壁芯比、温度、处理时间和转速的增加,广藿香精油的包埋率先增加后下降。相同包合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随静磁场强度增加,广藿香精油包埋率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相比,3、6和10 mT静磁场下,质量分数为30%的β-环糊精壁材和质量分数为80%的广藿香精油芯材,壁芯比3:1,温度45 ℃,200 r/min下处理2 h,广藿香精油包埋率分别增大4.46%、8.80%和13.01%,磁场环境有效提升了广藿香精油包合物的包埋性能,为促进挥发性药物的包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26  不同清洗方式下克氏原螯虾肉细菌群落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谌玲薇,邱文兴,杜柳,熊光权,乔宇,汪超,汪兰,黎彩
    2023, 39(3):222-22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237
    [摘要](107) [HTML](285) [PDF 802.65 K](237)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克氏原螯虾的三种清洗预处理方式(清洗剂清洗,CA;超声波清洗,UL;清洗剂结合超声清洗,CA+UL;对照组,CK)对克氏原螯虾虾肉的细菌群落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清洗前后小龙虾虾肉菌落总数、假单胞菌、霉菌酵母、嗜温菌、嗜冷菌、pH、质构特性和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A+UL处理组减菌效果最好,清洗后菌落总数减少1.12 lg CFU/g,对霉菌酵母,产硫化菌,嗜冷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分别减少了0.66、0.9、0.82 lg CFU/g。而CA组与UL组对于霉菌、嗜温菌等细菌减少的效果不太明显,且清洗后虾肉pH有所上升;而CA+UL组pH变化不大;经过清洗后的虾肉品质整体有略微下降。不同清洗方式对挥发性物质也有较大的影响,产生了N-甲基异丙基胺等不良气味风味物质。因此,结合虾肉细菌群落结果与理化性质来看,超声波与清洗剂结合清洗的效果更优。
    27  不同干燥方式对复方赤灵芝提取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
    王祉昀,王云,李亚贤,陆智,杨继国
    2023, 39(3):230-23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02
    [摘要](139) [HTML](234) [PDF 1.04 M](249)
    摘要:
    研究在干燥复方赤灵芝提取物时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并探索合适干燥方案。该研究采用了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红外线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复方赤灵芝提取物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下5-HMF含量变化。喷雾干燥的进料速度、通气量逐渐增加时5-HMF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真空干燥下5-HMF含量随干燥温度、物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加,5-HMF含量、水分含量随真空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红外线、热泵及热风干燥下5-HMF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真空冷冻干燥后样品5-HMF含量为779.29 mg/kg,加工时间为50 h,耗时最长。在各优选方案下真空干燥所得样品5-HMF及水分含量最低为774.32 mg/kg、4.97%,加工时间17 h,耗时最短,样品呈黑褐色,质脆硬,不易复溶。因此,为保证有害物质5-HMF含量最低同时综合加工时间等因素,应优先考虑真空干燥方式,但还需采取进一步措施改善产品外观及复溶性。
    28  基于机器视觉的猴头菇品质快速无损检测与分级
    张银萍,朱双杰,徐燕,李魏
    2023, 39(3):239-2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67
    [摘要](122) [HTML](226) [PDF 1.21 M](255)
    摘要:
    传统的猴头菇品质检测与分级主要依靠人工分拣来完成,其主观性强、精度相差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鉴于此,为了实现猴头菇的快速无损等级评估,该研究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猴头菇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与分级方法,设计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猴头菇品质快速无损检测与智能分级设备,并通过图像处理和软件设计开发一套猴头菇智能快速无损检测分级系统。通过加色法混色模型(RGB)对猴头菇的颜色特征的快速检测与等级的判定;采用图像阈值分割和Canny边缘检测,实现猴头菇完整度的判定;使用最小外接圆法对猴头菇的大小进行实时计算,完成猴头菇直径大小的判别;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7平台开发一套猴头菇品质快速无损检测可视化平台。试验证明,基于机器视觉的猴头菇品质快速无损检测与分级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97.07%,速度达到人工的5倍多。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食品工业的智能化生产和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机器视觉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9  网棚栽培砂糖橘糖酸滋味形成的变化
    陈琳,陈秋映,邓迪方,杨美艳,徐长宝,岑伊静,高向阳,林日高
    2023, 39(3):247-2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43
    [摘要](148) [HTML](170) [PDF 2.22 M](245)
    摘要:
    糖酸各组分含量及其所形成的固酸比是砂糖橘果实滋味评价的重要指标。该研究以砂糖橘为试验材料,研究网棚栽培对砂糖橘糖酸滋味成分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棚栽培方式下12月份的成熟砂糖橘果实的固酸比(TSS/TA)为28.51显著低于露天栽培下的固酸比(31.63,P<0.05)。网棚栽培组中砂糖橘的D-果糖、葡萄糖、D-半乳糖、肌醇、D-山梨醇和海藻糖的生成均被显著抑制(P<0.05),其中D-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为165.00 mg/g、127.00 mg/g,相比于露天栽培组分别显著降低了7.82%、7.97%;柠檬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的含量略低于露天栽培的果实,无显著差异(P>0.05)。固酸比与D-果糖含量正相关性最强(r=0.934**),与柠檬酸含量负相关性最强(r=-0.650**)。网棚栽培方式下,砂糖橘糖组分含量减少、有机酸无显著差异,导致果实滋味偏酸;露天栽培下的砂糖橘清甜可口、酸甜适宜有蜜味,风味的可接受度高于网棚栽培的果实。通过增加网棚的透光性、调控网棚内的温湿度等栽培措施,可更好的保障砂糖橘的品质。
    30  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差异分析
    任玲,何姣姣,李沅达,吴婷,鲁倩,熊梦钒,周红杰,李亚莉
    2023, 39(3):257-2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09
    [摘要](155) [HTML](78) [PDF 812.46 K](457)
    摘要: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且干茶香气较茶汤香气和叶底香气更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萎凋工艺的云南红茶;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中,W1S(甲基类)、W1C(芳香成分、苯类)、W2S(醇类、醛酮类)和W5S(氮氧化合物)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其可能是影响不同萎凋工艺制成云南红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WM7[室内自然萎凋,24 h,(17±2)℃,相对湿度70%±5%,摊叶厚度2 cm]制作成的大叶种云南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有花果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31  不同规格CTC红碎茶理化与香气成分比较
    肖巧梅,张晓宇,王娟,罗涵潇,李雪丹,魏子涛,吕才有
    2023, 39(3):262-2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03
    [摘要](168) [HTML](102) [PDF 1.17 M](498)
    摘要:
    从感官审评、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方面对4个规格的CTC红碎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红碎茶干茶色泽以棕褐、茶汤以红亮为主,滋味以浓、强、鲜为突出特点,香气类型为甜香,碎茶3号感官品质评分最高。各类理化成分含量在不同规格红碎茶中有显著差异,水浸出物、茶碱和儿茶素总量随颗粒减小而降低;碎茶3号茶多酚(25.68 mg/g)、咖啡碱(43.67 mg/g)和儿茶素总量(96.93 mg/g)含量最高,碎茶5号黄酮总量(20.30 mg/g)最高。GC-MS从4个规格红碎茶中检测到醇类(44.11%~51.84%)、酯类(15.31%~18.96%)、醛类(5.99%~11.56%)等9类共100种香气物质,共有香气成分21种;碎茶3号香气成分与其他规格差异最大,香气物质种类最为丰富;碎茶2号和末茶香气成分最接近,碎茶5号香气物质种类最少。通过分析,不同规格CTC红碎茶在感官审评、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方面各有差别,初步探明不同规格CTC红碎茶的品质差异。
    32  HPLC-DAD-ESI-MS/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彭祖寿柑果肉的化学成分
    于啊香,马嘉慕,程杰,张燕,董英,钟祥健,姚鉴玲,单东杰,吕芳,折改梅
    2023, 39(3):272-2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517
    [摘要](126) [HTML](281) [PDF 2.10 M](497)
    摘要:
    以彭祖寿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果肉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电离质谱(HPLC-DAD-ESI-MS/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对果肉成分进行分析。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并上传至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创建彭祖寿柑果肉分子网络。根据文献报道及在线数据库mzcloud、pubchem,比对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及紫外吸收特征,排除分子网络假阳性结果,在果肉中共注释出70个成分,包括黄酮类7个、苯丙素类25个、二苯基庚烷类8个、有机酸类11个、脂肪酸类5个、氨基酸类4个、萜类4个、核苷酸类2个、生物碱类1个与其他类3个,其中8个二苯基庚烷成分和2个木脂素成分可能为其潜在的新成分。该研究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与分子网络技术结合,能够快速、准确、较全面地注释彭祖寿柑果肉成分,为彭祖寿柑果肉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33  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39(3):288-2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19
    [摘要](102) [HTML](235) [PDF 1.17 M](293)
    摘要:
    为了研发乌龙茶新产品并提升产品品质,比较分析了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干热后处理后,聚酯型儿茶素A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聚酯型儿茶素B和聚酯型儿茶素C含量显著增加;“花香”重要贡献成分二氢芳樟醇的含量在干热后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蜜香”风味成分2-戊基-呋喃、(E)-2-(2-戊烯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增加。基于35种差异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干热后处理后,香气类型并未改变,但香气轮廓更清晰。高含量的萜醇类和酯类是的“花香”风味主要赋香成分,2-戊基-呋喃(OAV>1)对形成“蜜香”有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干热后处理后的乌龙茶产品滋味醇厚,花香浓郁度降低,蜜韵增加。因此,干热后处理有利于新型乌龙茶品质提升,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34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木耳中镰刀菌的识别检测
    刘晨,岳田利,袁亚宏,时嘉骏
    2023, 39(3):298-3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84
    [摘要](108) [HTML](242) [PDF 1.17 M](230)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木耳中镰刀菌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对经高压灭菌的木耳样品分别接种木耳中常见的五种镰刀菌(层出镰刀菌189975、串珠镰刀菌340687、尖孢镰刀菌120618、木贼镰刀菌124121、茄病镰刀菌121547),并于28 ℃,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进行储存培养,同时采集不同储存阶段的木耳样品在1 800~900 cm-1的红外光谱信息。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建立木耳中镰刀菌的快速识别检测模型。结果表明:LDA模型对受不同镰刀菌侵染的木耳样品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87.50%,对受单一镰刀菌侵染的木耳样品霉变状态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82.50%;PLSR模型对木耳样品中菌落总数的预测实现了较好的定量结果(R2 p=0.842 8,RMSEP=0.292 log CFU/g,RPD=2.81);通过实际样品验证分析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可以实现木耳中镰刀菌的快速识别检测。
    3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冻干q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
    欧泽娜,陈洵,万锈琳,石磊
    2023, 39(3):306-3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37
    [摘要](159) [HTML](76) [PDF 1.18 M](227)
    摘要: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实时荧光定量LAMP(Quantitative LAMP,qLAMP)与冻干技术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该实验根据PEDV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引物并进行筛选,建立PEDV的qLAMP检测方法。筛选棉子糖、甘露醇和牛血清蛋白作为冻干辅料并优化,将最佳的配方与等温扩增试剂(除甜菜碱)混合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优化主干燥升温方式和二次干燥时间,制作出一条适合等温扩增试剂的冻干曲线,并以此制备PEDV qLAMP冻干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通过对冻干成品性状、溶解性及剩余水分含量的测定,确定了主干燥后期采用一步升温的方式进行升温,解析干燥时间为3.5 h。PEDV qLAMP冻干检测体系的最低检测限为每微升157 copies,与工艺优化前相比,其检测速率得到提升。对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5种病原无扩增反应,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5%,常温条件下保存30 d,在4 ℃条件下至少保存12个月。该研究通过使用冻干技术建立了LAMP检测方法,具有现场操作简便快捷、检测效果好、储存时间长,适用于基层现场快速检测。
    36  基于吖啶酯-磁微球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
    林健聪,梁科,柳彬,吴民富,罗林,雷红涛,沈玉栋,徐振林
    2023, 39(3):313-3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69
    [摘要](111) [HTML](228) [PDF 1.36 M](277)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吖啶酯-磁微球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牛奶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采用磁微球偶联二抗,吖啶酯标记OTA-BSA偶联物,优化了磁微球浓度、OTA抗体浓度、吖啶酯标记物浓度、抗体和标记物稀释液、反应时间、样品预处理条件等各种CLIA方法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CLIA方法对OTA的检出限为6.38 ng/kg,半抑制浓度(IC50)为31.40 ng/kg,线性范围为11.23~99.20 ng/kg,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8%;测定牛奶样品中的OTA时,检出限为25.52 ng/kg,IC50为125.60 ng/kg,线性范围为44.92~396.80 ng/kg,添加回收率为95.08%~105.83%;对赭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C的交叉反应率为6.52%和24.57%,对其他真菌毒素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对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一致;且CLIA方法的试剂能在2~8 ℃稳定保存9个月以上。该研究建立的CLIA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和操作便捷等特点,检测时长仅30 min,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牛奶样品中OTA残留的快速筛查。
    37  基于双配体金属有机骨架电化学传感食品包装中迁移的壬基酚
    黄迪惠,李梅,陈锦阳,杨嘉宜,代莉莉,叶瑞洪
    2023, 39(3):323-3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506
    [摘要](168) [HTML](216) [PDF 1.23 M](262)
    摘要:
    该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铁基金属有机骨架负载于高导电石墨烯(Fe-HHTP-HITP-HCG)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痕量的壬基酚(NP)。双配体金属有机骨架(Fe-HHTP-HITP)在高导电石墨烯(HCG)的空隙中生长而成Fe-HHTP-HITP-HCG,然后通过滴涂成膜的方式制成电化学传感器;考察了缓冲液的种类、pH值、配体比例、HCG比例、累积电位、累积时间等实验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电极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显示,Fe-HHTP-HITP-HCG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与催化活性,有良好的响应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当涂层为4层时,NP的检测浓度范围为1.0×10-7 mol/L~1.0×10-4 mol/L,检出限为1.22×10-8 mol/L。该传感器应用于牛奶袋迁移出的NP时,其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90%~102.00%。因此,实验提出了一种利用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进行NP灵敏度检测的新策略。
    38  流穿式净化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9种磺胺类药物
    何洁,梁松,余婷婷,严义勇
    2023, 39(3):331-3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61
    [摘要](123) [HTML](235) [PDF 1.43 M](272)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19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确证检测方法,利用盐包和流穿式净化柱对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双重净化,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检测分析。样品经80%乙腈(0.2%甲酸)提取、盐包及Speedy Prep®-Sulfa流穿式净化柱净化,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0.2%甲酸水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信号,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中流穿式净化柱可在30 s内完成净化,整个前处理过程缩短至10 min以内。19种磺胺类药物在其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 1,检出限为1.00~2.00 μg/kg,定量限为2.50~5.00 μg/kg,猪肉、牛肉、鸡蛋、虾肉、鸡皮、猪肝六种基质在5、10、50 μ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4.56%~119.2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91%~14.16%,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稳定性好,适用猪肉、牛肉、鸡蛋、虾肉、鸡皮、猪肝中19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确证检测。
    39  两种基于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比较
    张雅薇,林碧莲,张芳,傅德江,韩涛
    2023, 39(3):341-3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479
    [摘要](105) [HTML](211) [PDF 958.03 K](224)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利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建立并比较两种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氏菌菌毛蛋白fimY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分别采用荧光法和侧向流试纸条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构建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方法,验证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对人工污染样品的检测效果。该研究构建的两种方法均在39 ℃下恒温运行,检测时间30~40 min,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侧向流试纸条法灵敏度可达到1 pg/μL,荧光法灵敏度为 10 pg/μL,对人工污染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传统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因此该研究建立了两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用于检测沙门氏菌,为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快速筛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数据支撑。
    40  冷杀菌技术与植物源抑菌剂联合抗菌研究进展
    魏丽娜,崔晓亭,赵咪,徐颖,刘欢
    2023, 39(3):348-3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905
    [摘要](119) [HTML](288) [PDF 828.07 K](301)
    摘要: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人们更加青睐于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技术。相对于传统杀菌技术,冷杀菌技术简单易操作、处理温度低、对食品感官品质影响小、杀菌的同时能较好地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植物源抑菌剂相对于化学防腐剂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免疫调节等,然而,单独使用冷杀菌技术不能完全杀灭病原菌,植物源抑菌剂使用成本高,其难溶性和强烈的挥发性气味也限制了其应用。该研究综述了冷等离子体、紫外线、超高压和超声波这几种冷杀菌技术分别与植物源抑菌剂的联合抗菌研究进展,指出了冷杀菌技术与植物源抑菌剂的联合应用不仅能降低冷杀菌技术的处理强度和植物源抑菌剂的使用浓度,而且增强了抗菌效果,冷杀菌技术与植物源抑菌剂的联合应用在食品保鲜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为这两种技术的协同抗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就其应用前景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41  肌球蛋白的解离研究进展
    陈正冬,郑婉婷
    2023, 39(3):356-3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3.0335
    [摘要](107) [HTML](634) [PDF 827.88 K](426)
    摘要:
    肌球蛋白是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肌原纤维总蛋白质的60%。肌球蛋白能提高肉制品的保水性和嫩度、增强脂肪乳化稳定性、改善凝胶肉制品品质,对肉制品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肌球蛋白通常被束缚在肌原纤维粗肌丝中,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将其从肌原纤维中解离出来。该研究综述了肌动球蛋白的解离对加工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肌动球蛋白的解离机制,同时对加工过程中温度、pH值、食盐与焦磷酸盐等影响肌动球蛋白解离的因子进行研究和总结,为肉制品加工提供新思路,为提高加工肉制品品质奠定基础。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