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富硒红曲米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
    张亚萍,袁亚宏,岳田利
    2022, 38(2):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09
    [摘要](316) [HTML](296) [PDF 2.19 M](498)
    摘要:
    该研究旨在探究富硒红曲米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4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富硒红曲米的低、中、高剂量组和红曲米组。灌胃8周后,测定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对肝脏组织和脂肪状态进行镜检,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研究发现,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富硒红曲米高剂量组的血脂水平、肝脏脂肪堆积和肠道菌群有显著改善,其中血清TG、TC和LDL-C水平分别显著降低了26.97%、24.43%、49.03%,HDL-C水平显著增加了95.71%;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增加,肠道菌群结构显著改善,其中厚壁菌门(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的相对丰度降低了39.26%,疣微菌门和艾克曼菌属(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36.09%、36.93%。相较于红曲米组,富硒红曲米高剂量组的LDL-C水平显著降低了42.31%,此外,厚壁菌门减少了26.10%,疣微菌门和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46.59%、44.01%。研究表明,与红曲米相比,富硒红曲米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2  基于有机酸代谢的复合茶降脂作用
    周才碧,文治瑞,木仁,潘秀娟,王传明,杨再波,周小露
    2022, 38(2):12-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21
    [摘要](227) [HTML](209) [PDF 6.44 M](366)
    摘要:
    探讨复合茶的降脂作用,为茶叶的降脂机理及复合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SPF级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K)、阳性对照组(YK)、空白对照组(CK)和复合茶处理组(DH)4组,每个组10只;灌胃给予复合茶30 d后,分析复合茶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重、肝系数和肝组织形态以及肝脏有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NK组小鼠的体重极显著上升,而DH组的增重、肝体比均无显著差异;共检测到52种差异显著有机酸代谢物,与CK组相比,DH组中有B-脲基异丁酸和N-乙酰天冬氨酰谷显著上调,肌酸等14种有机酸代谢物显著下调;YK组中有精氨基琥珀酸等13种显著上调,绿原酸等17种显著下调。研究表明:复合茶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YK组(血脂康处理);其可能原因是复合茶调节绿原酸等有机酸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改善了高脂膳食诱导的小鼠血脂异常,从而达到减肥降脂作用。
    3  甜菜碱提高LO2细胞中抗氧化酶的表达水平
    张猛猛,辛璇,赖富饶,吴晖
    2022, 38(2):28-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90
    [摘要](249) [HTML](119) [PDF 742.94 K](377)
    摘要:
    该研究探究了甜菜碱(BET)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mRNA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以及Nrf2-Keap1-ARE通路的相关指标。经不同浓度的BET处理12 h后,LO2细胞中SOD、GPx和CAT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最高分别提高了1.08、0.51、0.88倍(p<0.05);经250 μmol/L BET处理后,LO2细胞核中可与ARE区域结合的Nrf2蛋白水平和细胞内总的NRF2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提高了1.21、0.80倍(p<0.05);经Nrf2蛋白抑制剂鸦胆子苦醇处理后,BET对三种抗氧化酶mRNA水平的提高作用完全丧失;进一步地分析表明,BET并未显著提高Nrf2蛋白的mRNA和磷酸化水平,但将Kea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分别降低了38.21%和49.15%(p<0.05)。这些结果表明,BET可通过降低Keap1的水平激活Nrf2-Keap1-ARE通路,进而提高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
    4  金柚幼果黄酮对AAPH诱导红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纳雨农,陈乃驿,张涣悠,王琴,肖更生,刘袆帆
    2022, 38(2):36-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76
    [摘要](204) [HTML](139) [PDF 1.50 M](428)
    摘要:
    该研究通过微波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金柚幼果粗黄酮,经AB-8大孔树脂及制备液相色谱仪纯化得到金柚幼果黄酮(PF)。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鉴定了PF的组成成分,检测结果显示PF含有35种成分,其中美鼠李苷、水苏碱、2-O-咖啡基熊果苷、甜菜碱的含量分别为15.57%、1.6%、1.15%、0.13%。在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模型中,经过高浓度PF处理后的实验组溶血率为31.63%,与AAPH组52.79%对比溶血率显著下降;酶促抗氧化体系中,经高浓度的PF处理后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分别为241.04 U/L、93.29 U/L、72.93 U/L均低于AAPH组;非酶促抗氧化体系中,经高浓度的PF处理后的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分别为1233.94 μmol/L、27.39 nmol/L,乳酸脱氢酶(LDH)酶活为314.75 U/L且均表现出剂量反应。由结果可知,PF主要是通过非酶促体系清除自由基,从而抑制AAPH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此研究为金柚幼果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5  新疆伊吾县野山杏多肽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蒋丽,卢悦,买迪娜木•阿布力米提,商雪珂,许贺志祥,杨晓君
    2022, 38(2):46-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05
    [摘要](184) [HTML](136) [PDF 605.48 K](288)
    摘要:
    采用酶解法提取新疆伊吾县野山杏多肽,探究其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酶底物比、料液比、提取时间、pH值和酶解温度对野山杏多肽水解度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野山杏多肽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为原料,D-半乳糖制备小鼠衰老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野山杏多肽低、中、高剂量组(50、75、100 mg/kg),衰老模型组以及Vc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饲养30 d,测定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匀浆中GSH-Px、SOD活力和MDA含量。酶解法提取野山杏多肽的最佳工艺:酶底物比为4%,酶解时间120 min,pH值为8,酶解温度为65 ℃,料液比为1:25,多肽水解度为35.73%,多肽得率为7.22%。与模型组相比,多肽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肝组织及脑组织中的T-SOD、GSH-Px活性(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5);其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SOD含量达到177.24 U/mL,MDA含量达到9.05 nmol/mL,GSH-Px达到261.59 U/mL,与空白对照组结果相近。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伊吾县野山杏多肽对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6  大豆异黄酮复合软胶囊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刘灵,王萌,宋自娟,单媛媛
    2022, 38(2):56-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39
    [摘要](176) [HTML](220) [PDF 464.96 K](352)
    摘要:
    为观察大豆异黄酮复合软胶囊(SIC)的增强免疫力效果及安全性。按照人体推荐用量的30、20、10倍,经口给予小鼠340、670、1000 mg/kg•bw剂量的SIC干预。通过测定脏器/体重比值、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指标和NK细胞活性,评估SIC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剂量SIC干预小鼠的足跖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OD差值、溶血空斑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87%(p<0.05)、36.07%(p<0.05)、15.85%(p<0.05),血清溶血素值比对照组升高了12.66%(p<0.01)。说明SIC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通过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SIC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30 d观察期内,各剂量组的SIC对实验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均无影响,其大鼠急性毒性MTD大于19.76 g/kg•bw,NOAEL大于3.33 g/kg•bw。以上结果表明,SIC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7  超声诱导对发芽花生的转录组分析及苯丙烷类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解梦汐,于淼,鲁明,付欣,张良晨,石太渊
    2022, 38(2):64-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22
    [摘要](175) [HTML](140) [PDF 1.15 M](306)
    摘要:
    为解析超声处理对花生发芽过程中基因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差异,本研究以前期筛选出适宜富集白藜芦醇的花生品种为试验原料,以经超声诱导后的发芽花生(CS)为研究对象,并以未经诱导处理的发芽花生(KB)作为对照组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共获得110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521个上调表达基因和583个下调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中,对富集程度明显的前20个类别做出功能分析。共得到21个不同的COG功能注释,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转换。有21个DEGs富集到苯丙烷类的生物合成途径,是KEGG富集分析最显著的通路。发芽花生转录本与KEGG数据库中的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比对结果表明共3个基因arahy.Tifrunner.gnm1.ann1.DXZI51、arahy.Tifrunner.gnm1.ann1.VGN2GE和arahy.Tifrunner.gnm1.ann1.Y23DM6参与发芽花生苯丙烷类物质的合成。上述结果表明超声诱导能够调控发芽花生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
    8  桄榔抗性淀粉调控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增殖及耐受性
    李梦赟,任民红,刘远森,张露,梅江洋,符珍
    2022, 38(2):72-7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255
    [摘要](162) [HTML](228) [PDF 459.82 K](308)
    摘要:
    该研究以桄榔淀粉为原料制备桄榔抗性淀粉(APRS),采用体外发酵考察不同浓度(0.1%、0.2%、0.5%、1%、1.5%)APRS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增殖作用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逆环境中的耐受能力影响。结果表明:当APRS浓度逐渐增加到0.2%时,LB的OD达到最大值为0.91,当APRS浓度逐渐增加为0.5%时,LP的OD达到最大值0.94,但随着APRS含量的继续升高,益生菌液浓度显著降低;故低浓度下(0.1%~0.5%)APRS可促进LB和LP的生长,但高浓度(1%~1.5%)不利于LB和LP的生长;与葡萄糖(GLU)相比,APRS可显著增强LB和LP耐酸性环境、高浓度胆汁酸盐及胃液逆环境的能力(p<0.05)。APRS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展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使其在胃肠道环境中耐受性增强,APRS潜在的益生作用可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9  单宁酸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工艺条件优化
    焦晓佳,吴利洋,陈艳红,姜泽东,倪辉,李清彪,朱艳冰
    2022, 38(2):79-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33
    [摘要](241) [HTML](118) [PDF 628.63 K](364)
    摘要:
    该研究探讨单宁酸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工艺条件。以单宁酸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TA-MNPs)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通过测定固定化酶的活力和酶活回收率优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固定化条件,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固定化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定载体量为10 mg时,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如下:戊二醛浓度为1.00%,交联时间为2 h,固定化温度为5 ℃,固定化时间为8 h,固定化pH为8.00,加酶量1.20 U,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活力和酶活回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6.56 U/g和30.5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成功固定在TA-MNPs表面。透射电镜结果显示,TA-MNPs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固定化酶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粒径变化不大。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和存储稳定性提高。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固定化条件优化研究为该酶的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0  桑葚、百香果、柚子及火龙果复合果汁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及机制
    董宇豪,陈春,扶雄
    2022, 38(2):87-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84
    [摘要](269) [HTML](242) [PDF 830.19 K](431)
    摘要:
    为探究果汁在复配体系中对于生物活性的协同增效作用,选择具有丰富天然活性物质的桑葚、百香果、柚子、火龙果为原材料,以多酚含量等比例混合制备得到复合果汁,评价其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果汁复配,果汁样品的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无明显改善,而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果汁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在0.16~0.25 mg GAE/mL之间,均小于单一果汁的IC50值(0.30~0.49 mg GAE/mL),表明复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增强效果,且联合指数均小于0.9,其中柚子与桑葚-百香果-火龙果的联合指数最低为0.57。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桑葚果汁表现为对α-葡萄糖苷酶的非竞争型抑制,而其他三种果汁均为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以桑葚果汁最低为22.2 mg/mL。总的来说,桑葚、百香果、柚子、火龙果果汁复配具有一定的增强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的效果,各组分表现出协同作用,且机制研究表明,具有较强活性的桑葚果汁可作为一种非竞争性抑制的原料应用于复合果汁中。
    11  不同脱糖方式下荔枝果渣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比较
    李依娜,余元善,李璐,吴继军,肖更生,邹波
    2022, 38(2):94-1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439
    [摘要](252) [HTML](244) [PDF 1.80 M](433)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三种不同预处理(醇洗、水洗和酵母发酵)对荔枝果渣的脱糖效果及其膳食纤维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果渣中的总糖含量达到11.13%,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4.89%和4.33%(m/m);三种脱糖方式均可有效脱除荔枝果渣的还原糖,其中,醇洗组和水洗组的荔枝果渣损失率超过60%,进而降低了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得率,当酵母发酵组脱糖率达到91.24%时,其果渣损失率仅为36.07%,IDF得率下降了3.34%,SDF得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脱糖相比,醇洗组总膳食纤维(TDF)的持水力、结合水力和膨胀性分别提高了1.53 g/g、1.19 g/g和0.70 g/g,水洗组和发酵组的水合性质则有所下降(p>0.05);三种脱糖方式均显著提高了TDF的压缩指数和阳离子交换能力(CEC),其中发酵组TDF的CEC最高,为0.67 mmoL/g。综上所述,酵母发酵法可以作为荔枝果渣膳食纤维提取前的合适脱糖方式。
    12  冷冻期间猪肌内脂肪氧化及肌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差异分析
    尉立刚,孙文艳,范三红,李倩,杨钰昆,郭彩霞
    2022, 38(2):104-1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94
    [摘要](180) [HTML](236) [PDF 489.72 K](325)
    摘要:
    该试验以猪肉为研究对象,在-18 ℃冷冻一定周期(0、1、4、8、12周)后,对其肌内脂肪氧化程度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能(溶解度、凝胶保水性、凝胶白度及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冷冻时间的延长(12周),猪肌内脂肪的TBARS值由0.07 mg/kg蛋白升至0.22 mg/kg蛋白;与新鲜原料猪肉相比,经12周冻藏后,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由56.08%下降至35.92%,白度59.71降至26.53,凝胶保水性由46.67%下降为33.57%,凝胶强度由0.25降低至0.14。此外,将猪肉的冷冻时间与上述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后发现:冷冻期间猪肌内脂肪的氧化将会导致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下降,并且猪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的下降可能是导致其凝胶保水性、凝胶白度和凝胶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冷冻期间控制猪肌内脂肪的氧化将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下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3  脂肪含量对雪花牛排在高氧气调包装贮藏期间肉色稳定性的影响
    刘文轩,罗欣,杨啸吟,张一敏,朱立贤,毛衍伟,梁荣蓉,马伟民,杨振刚
    2022, 38(2):110-1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29
    [摘要](128) [HTML](208) [PDF 1.50 M](306)
    摘要:
    为探究雪花牛排在高氧气调包装贮藏期间的肉色稳定性,该实验选用两种不同脂肪含量(A1和A3等级)的雪花牛排,进行高氧气调包装(80% O2+20% CO2)。在每个时间点(0、5和10 d),测定其各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种等级的牛排脂质氧化程度均逐渐增大,肌红蛋白还原力逐渐减弱,使高铁肌红蛋白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贮藏至5 d时,两种等级的牛排肉色值未出现显著变化。而贮藏至10 d时,A3等级牛排褐变程度和脂肪氧化程度均显著大于A1等级,A1牛排的a*值仅下降至17.43,而A3牛排的a*值却下降至12.22;A3等级牛排脂肪氧化值达到1.82 mg MDA/kg,而A1等级牛排脂肪氧化值仅为1.09 mg MDA/kg;A3等级牛排MMb含量已经超过40%,肉色已完全褐变。因此,对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高等级雪花牛排,高氧气调包装只能在较短的贮藏时间内使其保持良好的肉色,生产中若对此类高档牛排进行长期贮藏应谨慎使用高氧气调包装。
    14  不同贮藏条件下牛肉的理化性质及感官品质的对比分析
    王莹,李茜,朱迎春
    2022, 38(2):119-1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14
    [摘要](216) [HTML](177) [PDF 1.11 M](518)
    摘要:
    为分析牛肉在不同包装方式与贮藏温度下理化性质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该试验将牛肉背最长肌分别采用空气包装(air-packaging,AP)、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和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其中MAP包括两种气体比例:MAP1为78.8% O2、18.8% CO2和2.4% N2,MAP2为60% CO2和40% N2,之后在冰温-1.5±0.1 ℃和低温2±1 ℃下贮藏。测定和分析贮藏期间各处理组牛肉蒸煮损失、汁液流失率、色泽参数、高铁肌红蛋白含量(Metmyoglobin,MetMb)、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脂肪氧化和感官品质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AP组蒸煮损失在15 d达到最大,分别为28.93%(2 ℃)、27.03%(-1.5 ℃);MAP1组MetMb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组,10 d达到最大值54.39%(2 ℃)、48.69%(-1.5 ℃);TBARS值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大,MAP1组的TBARS值显著高于VP组和MAP2组(p<0.05),且在15 d高于0.7 mg MAD/kg;MAP2组和VP组在15 d时TVB-N值均低于限量阈值(15 mg/100 g);由感官评分可得MAP2组货架期为25 d,长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冰温贮藏下牛肉品质优于低温贮藏,MAP2气调包装方式可使牛肉具有更好的贮藏品质。该试验为牛肉保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15  氨基酸对淀粉结构形貌及热致相变行为的影响
    许慧娴,朱芷仪,韦惠莹,赖晓宁,钟航宇,刘宏生,贾晓江
    2022, 38(2):128-1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99
    [摘要](233) [HTML](157) [PDF 4.35 M](500)
    摘要:
    以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仪器表征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氨基酸对淀粉结构形貌及热致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谷氨酸和碱性赖氨酸使体系pH值由7.13分别变为3.27和9.72,较强的酸碱性一定程度破坏淀粉颗粒形貌及内部结构,使颗粒表面变粗糙及内部相对结晶度提高。在氨基酸/淀粉共混溶液体系中,氨基酸分子与淀粉分子的氢键相互作用随着氨基酸含量的增大逐渐增强。三种氨基酸在不同含量条件下均能抑制淀粉分子糊化,其中含量为10%的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使淀粉的糊化峰值温度分别提高了3.71 ℃、6.00 ℃和5.58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为氨基酸影响淀粉分子相变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分子通过影响淀粉分子周围水分子的分布,导致体系中与淀粉分子发生氢键相互作用的水分子数目减少,使淀粉构象稳定性提高,进而抑制淀粉的溶胀和糊化等相变行为。
    16  龙眼-枸杞-红枣营养餐粉的研制及其体外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黄菲,周文君,易阳,张名位,张瑞芬,刘磊,贾栩超,陈燕霞,池建伟
    2022, 38(2):143-1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11
    [摘要](193) [HTML](206) [PDF 608.87 K](316)
    摘要:
    为开发一款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效的营养餐粉,该研究以龙眼干、枸杞干和红枣干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3种原料的粉碎工艺,采用混料设计辅以其他营养配料,以流动性、稳定性、感官评分等为指标,确定龙眼-枸杞-红枣营养餐粉的最佳配方,并评价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3种原料粉碎制得复合果粉的工艺为:乳清蛋白为辅料,原辅料比1:1.5,冷冻超微粉碎时间150 s,其中3种原料配比为龙眼干:枸杞干:红枣干为3.59:4.60:1。混料设计确定营养餐粉的配方比例:复合果粉50%、全脂奶粉5%、植物脂肪粉5%、大米膨化粉10%、麦芽糊精30%。该配方得到的龙眼-枸杞-红枣营养餐粉冲调性好、稳定性强、感官较佳、营养均衡。该餐粉能显著促进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4种肠道菌的增殖,且促进肠道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和丁酸的产生,由此表明龙眼-枸杞-红枣营养餐粉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17  基于变温发酵技术的黄金茶工夫红茶品质分析
    黄浩,余鹏辉,赵熙,钟妮,郑红发,肖力争
    2022, 38(2):155-1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951
    [摘要](143) [HTML](144) [PDF 3.40 M](398)
    摘要:
    该研究以保靖黄金茶1号1芽2叶鲜叶为原料试制工夫红茶,考察变温发酵(第一阶段40 ℃ & 第二阶段30 ℃)对黄金茶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加工的工夫红茶色泽黑褐尚润,滋味甜醇、鲜爽,甜香尚高长,汤色红亮,叶底尚红匀;与恒温发酵相比,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茶汤颜色由红亮向红暗转变更明显,滋味由甜醇向纯和尚甜方向发展,叶底逐渐变暗失去光泽(红亮转为红褐),并随着发酵第一阶段(40 ℃)占据总体发酵时间延长而表现的更加明显;与变温发酵相比,40 ℃、3 h恒温发酵后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下降最多,与(30 ℃,4 h)处理中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趋势则基本一致,而变温发酵处理后茶黄素的最终含量(0.39%)均高于30 ℃、40 ℃恒温发酵处理;基于感官审评结果与各处理品质成分含量检测结果,综合判定变温发酵处理(40 ℃ 1 h+30 ℃ 2 h)是以黄金茶为原料加工工夫红茶甜醇带鲜特征品质的最佳工艺。
    18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品质综合评价
    隋勇,施建斌,蔡沙,熊添,王少华,梅新
    2022, 38(2):164-1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284
    [摘要](158) [HTML](228) [PDF 507.14 K](355)
    摘要:
    为了获取食品化利用品质高的小麦次粉,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粉路小麦次粉进行分析和筛选。通过测定12个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和2个不同等级小麦粉的营养品质、色泽、面筋特性和糊化特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粉路小麦次粉的品质特性中,脂肪、灰分、面筋指数、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衰减值、回生值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20%。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其中更具代表性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4.182%,依据综合评价函数进行分析计算排名,综合排名前三位的为DF1XF1下、DF1XF1上和精制面粉;聚类分析将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分为4类,次粉DF1XF1下和DF1XF1上与精制面粉归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12个不同粉路小麦次粉中,DF1XF1下和DFXF1上品质最好,7M下、8M上和2T下品质最差。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小麦次粉品质特性,可为其食品化高值利用提供参考。
    19  超高压预处理降低杂色蛤发酵酱中的生物胺及其品质提升
    黄雅婷,阮征,李丹丹,李汴生,钱江
    2022, 38(2):172-1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240
    [摘要](134) [HTML](113) [PDF 783.62 K](354)
    摘要:
    该研究将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进行超高压杀菌预处理、热杀菌预处理和无预处理后,用蛋白酶进行初步酶解,再用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us)于35 ℃快速发酵36 h,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杂色蛤发酵酱的总酸含量逐渐升高,pH值逐渐降低,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增加,但热处理组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缓慢,36 h对照组、超高压组、热处理组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68、0.68、0.42 g/100 mL;超高压预处理可以降低发酵杂色蛤酱中挥发性盐基氮、腐胺和尸胺的含量,36 h对照组、超高压组、热处理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79.43、65.15、43.73 g/100 mL,尸胺含量为140.96、0.83、0.79 mg/L,对照组腐胺含量为0.64 mg/L,超高压组和热处理组腐胺含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相比热处理组,超高压组能保证杂色蛤发酵酱的特殊风味不变,对照组、超高压组、热处理组的感官评价总分分别为13.20、18.20和15.6。因此超高压杀菌可以作为预处理方式应用于杂色蛤发酵中,具有降低挥发性盐基氮、腐胺和尸胺的含量,提高感官评分,保证安全性的效果,并且与热预处理相比,超高压预处理能保持发酵酱原有的特殊风味和发酵效果的不变。
    20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灵芝活性成分的工艺优化
    胡流云,刘岑岑,陈洪璋,刘果,温林凤,张军,曹庸,陈聪
    2022, 38(2):180-1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381
    [摘要](196) [HTML](152) [PDF 488.92 K](416)
    摘要:
    本研究利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工艺提取灵芝活性成分,以灵芝提取固形物、总糖、总三萜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溶剂浓度等因素对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灵芝活性成分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低温连续相变醇提灵芝活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该最佳工艺水提成分的总糖分子量情况分布进行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灵芝活性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水提温度100 ℃、解析温度78 ℃、水提溶剂流速30 L/h、水提总时间5 h,水提后醇提,醇提温度85 ℃,解析温度68 ℃,醇提溶剂流速28 L/h、醇提总时间4 h。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灵芝固形物得率为7.56%,总糖得率为1.14%,总三萜得率为1.17%,比传统水提工艺分别高15.60%、23.91%和333.33%。根据水提液GPC谱图,发现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工艺较传统工艺要多2种组分。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工艺萃取灵芝活性成分,其活性成分得率显著提高,且多糖组分保留较多,适宜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本研究为灵芝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21  淀粉包埋亚麻籽油脂粉末的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罗明昌,朱宝燕,吴晨孛,冯一农,黄强
    2022, 38(2):190-1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1197
    [摘要](245) [HTML](232) [PDF 4.37 M](423)
    摘要:
    亚麻籽油因其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质,导致感官品质下降。粉末油脂技术不仅使油脂对环境的抵御能力增加,而且还降低或掩盖了油脂的不良味道、气味等。本文以普通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反溶剂法制备了V型淀粉,与一定比例的亚麻籽油干法加热制备粉末油脂,并研究了复合温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V型淀粉的吸油能力较好(1.54 g/g),优于商业多孔淀粉(1.08 g/g)。动态光散射及X射线衍射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V型淀粉制备的油脂粉末的粒径逐渐降低、相对结晶度逐渐增大,表明V型淀粉的单螺旋疏水空腔参与了对油脂的吸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温度升高油脂的扩散速度加快,较高温度下表现出了更高程度的复合;红外光谱显示,随着复合温度上升,1060/1022 cm-1峰值从0.81升至1.07,表明AS-NMS的短程分子有序性升高。该研究以V型淀粉为包埋壁材,生物相容性高,工艺简单绿色,为粉末油脂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2  不同粒度双孢蘑菇粉制备食用菌溶豆的食用品质比较
    陈璁,程世伦,叶爽,史德芳,范秀芝,殷朝敏,姚芬,沈汪洋,高虹
    2022, 38(2):197-2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37
    [摘要](138) [HTML](238) [PDF 957.89 K](271)
    摘要:
    以双孢蘑菇粉为主要添加料制备冻干型食用菌特色溶豆,分析了不同粒度(20目、60目、100目、超微粉)的双孢蘑菇粉对溶豆的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双孢蘑菇粉后,溶豆的色泽明显变暗变深,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显著升高,水合能力和质构特性变化明显;随着添加双孢蘑菇粉粒度的降低,溶豆色泽显著变亮变白,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逐渐增大;溶豆的水合能力及感官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复水时间及韧性、硬度和粗糙度等指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研究发现,添加双孢蘑菇粉超微粉可显著改善溶豆的色泽,但对最终产品的口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双孢蘑菇粉粒度为100目时,溶豆的食用品质最佳,其水合能力为2.82 g/g,复水时间为51.38 s,韧性(距离)为0.20 mm,最大穿刺硬度为1083.00 g,粗糙度为26.40。100目的双孢蘑菇粉适宜用于制备食用菌特色溶豆,可较好地保证产品的食用品质。该研究可为双孢蘑菇特色食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3  不同方法提取草果油树脂及其成分分析
    林毅,黄梅,吴桂苹,徐飞,和俊才,友胜军,高鹏慧,刘霖娜,段梦雅,侯梅芳,谷风林
    2022, 38(2):206-2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24
    [摘要](221) [HTML](198) [PDF 1.40 M](371)
    摘要:
    以熏干草果(XGCG)为原料,分别采用热回流法中不同的提取温度(RA、RB、RC)、超声波法(C)、微波法(W)、超声波-微波法(CW)辅助提取法提取草果油树脂,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草果油树脂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油树脂得率及1,8-桉叶油醇含量有所不同。XGCG油树脂的得率大小依次是:CWCW>RB>RA>W>C。XGCG油树脂的成分在共鉴定出100种芳香族化合物。RA、RB、RC、C、W、CW提取的油树脂分别鉴定出58、50、47、56、54、55种,不同提取方法的XGCG油树脂化合物总体相对含量分别为88.28%、81.77%、87.45%、73.71%、55.65%、63.06%,其中,1,8-桉叶油醇、香茅醇、2-甲基-3-苯基丙醛、橙花醇乙酸酯的含量比例在不同的提取方法中也不同。所以,在草果油树脂不同的提取方法中,RA法提取草果油树脂的得率为3.93%,种类和总含量分别为58种和88.28%。虽然油树脂得率不是最高,但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总含量最高,说明RA法更适合香味物质的提取。这也为开发草果附加值产品及深加工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4  紫苏饼粕的残油醇提工艺及品质分析
    胡东亚,张志军,曹千慧,李会珍,张由盛,张永荣
    2022, 38(2):218-2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32
    [摘要](152) [HTML](124) [PDF 514.97 K](415)
    摘要:
    为提取紫苏饼粕残油,减少有毒有机溶剂残留和污染,同时获得低脂、高蛋白紫苏饼粕,采用95%乙醇浸提法提取紫苏饼粕残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出最优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液固比、浸提时间。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 ℃、浸提次数5次、液固比3.50:1、时间3 h。在该工艺下对紫苏饼粕残油的提取率可达96.04%,紫苏饼粕含油率降至0.51%,蛋白富集率提升至57.90%。对紫苏籽压榨油、紫苏饼粕乙醇浸提油及石油醚浸提油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油在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石油醚浸提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较大分别为3.65 KOH/(mg/g)和5.96 mmol/kg,乙醇浸提油次之,低温压榨油较小为3.30 KOH/(mg/g)和5.22 mmol/kg。碘值无显著差异,而浸提油的皂化值要大于低温压榨油。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乙醇浸提油的亚麻酸相对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59.60%和89.31%,略低于低温压榨油的61.09%和90.33%,高于石油醚浸提油的57.29%和86.10%。综合来看乙醇浸提油品质高于石油醚浸提油,略低于低温压榨油。
    25  不同产区青蟹肝胰腺风味品质的比较
    鲁玉凤,王福田,聂勇涛,杨冰,姜绍通,林琳,陆剑锋
    2022, 38(2):224-2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38
    [摘要](143) [HTML](193) [PDF 503.95 K](278)
    摘要:
    采用感官评价、味觉活度值、电子鼻和挥发性物质分析,对来自渤海、东海和南海地区养殖的青蟹肝胰腺进行了风味品质比较。结果表明,东海雄蟹和雌蟹肝胰腺的感官评价较好;通过游离氨基酸的TAV分析发现,肝胰腺鲜甜味均较好,Glu、Ala和Arg是提供愉快滋味的主要游离氨基酸,渤海和东海的雌雄蟹肝胰腺中鲜甜味氨基酸含量相近,且均高于南海雌雄蟹;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雌雄蟹肝胰腺的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之和均大于90%,其气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3个地区雄蟹肝胰腺中分别检测到41、45、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雌蟹肝胰腺中分别检测到45、40、4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醛类物质是青蟹肝胰腺主要的风味来源,其中1-癸烯-3-酮、2-戊基呋喃使东海青蟹肝胰腺呈现独特的风味。综上认为,东海雌雄蟹肝胰腺的风味品质相对较好。
    26  不同烹饪方式处理的鲟鱼肉营养成分和风味比较
    彭海川,钱琴,母运龙,张应杰,李慧,张崟
    2022, 38(2):236-2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85
    [摘要](200) [HTML](113) [PDF 510.47 K](324)
    摘要:
    为了探究烹饪方式对鲟鱼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以人工养殖的鲟鱼肉为原料,比较了清蒸和煎炸烹饪方式,对鲟鱼肉的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风味化合物含量,以及氨基酸指数(AAS、EAAI)、蛋白质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鱼肉为对照,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水分含量分别降低了56.41%和43.73%;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干基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19.78%和17.47%;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干基灰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5.80%和20.85%;清蒸和煎炸使鲟鱼肉的干基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0.37%和26.27%。煎炸使鲟鱼肉的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效价较清蒸组更高。与鲟鱼生肉相比,煎炸使鲟鱼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效价均提高,且较清蒸烹饪方式处理组高。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从生鲟鱼肉、清蒸鲟鱼肉和油炸鲟鱼肉中分别鉴定出27种、28种、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烃类、醇类以及其他类风味化合物。总之,鲟鱼肉经过煎炸和清蒸处理,可以使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提高、风味物质含量增加。
    27  基于UPLC-Orbitrap-HRMS技术的苎麻籽乙醇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
    熊蓥姿,赵振,成婧,李佳银,罗磊,李跑,李脉泉,刘霞
    2022, 38(2):245-2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42
    [摘要](188) [HTML](317) [PDF 1.10 M](291)
    摘要: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超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对苎麻籽乙醇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Agilent 5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0.2%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阱质量分析器(orbitrap),喷雾电压3500 V(正离子模式)。通过1,1-二苯基-2-吡啶并肼基-高效液相色谱(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PPH-HPLC)方法,发现苎麻籽乙醇提取物中,存在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进一步扫描相应色谱峰的紫外吸收光谱,结合标准品质谱数据、MsBank、mzCloud质谱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等多种方式,解析其质谱信息,从苎麻籽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别出20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0种,分别为原花青素二聚体、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山萘酚-3-O-β-D-芸香糖苷、槲皮素-3-O-β-D-木糖苷、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山萘酚-3-O-β-D-半乳糖苷、槲皮苷、槲皮素、山萘酚、阿福豆苷。其他化合物有糖类物质1种,核苷类2种,氨基酸类1种,B族维生素3种。苎麻籽乙醇提取物中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苷元,表明苎麻籽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苎麻籽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8  不同干燥温度下橘皮的干燥特性及香味变化
    许克静,黄珂,梁淼,杨金初,刘前进,赵声辰,杜佳,席高磊,张峻松
    2022, 38(2):256-2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435
    [摘要](183) [HTML](286) [PDF 800.71 K](408)
    摘要:
    为研究不同干燥温度下橘皮的干燥特性及挥发性香味成分变化情况。以橘皮为原料,分析了不同干燥温度下橘皮含水量变化及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优的橘皮干燥动力学模型,并考察了干燥温度对橘皮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橘皮干燥过程主要发生降速干燥,干燥温度越高,干燥所用时间越短,Page模型可较优地描述橘皮的干燥过程;橘皮水分有效系数随温度的升高由9.35×10-8 m2/s逐渐增大至30.17×10-8 m2/s之间,干燥活化能为17.37 kJ/mol;干燥后的橘皮色泽及挥发性香味成分变化明显,色差值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30 ℃色差值为10.53,90 ℃色差值36.84;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及柠檬烯含量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当干燥温度由30 ℃升高至90 ℃时,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从4.67 mg/g提高到26.88 mg/g,柠檬烯含量从1.98 mg/g提高到22.75 mg/g。因此,该研究为橘皮再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29  酶联免疫法检测猪肉中的司帕沙星
    邢广旭,赵东,孙雪峰,温留丁,张颖硕,张改平
    2022, 38(2):266-2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27
    [摘要](156) [HTML](115) [PDF 517.78 K](327)
    摘要:
    为了建立一种检测猪肉中司帕沙星(SPFX)残留的方法,并且在检测时具有特异性高,背景低和无需样品预处理的特点。该研究制备了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剂和特异性抗司帕沙星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该抗体与氟甲喹(11.99%)、氟罗沙星(11.14%)、恩诺沙星(4.60%)、环丙沙星(0.31%)几乎没有交叉反应。该方法测定了添加SPFX的猪肉中的药物残留,检测内变异系数小于5.68%,检测间变异系数小于5.51%。检测间和检测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06%和101%~104%。该抗体对SPFX的IC50为31 μg/L,没有抗体具有四种结构相关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cELISA快速检测猪肉中SPFX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研究表明icELISA法检测猪肉中SPFX残留分析是一种可靠、简便、低成本的方法。
    30  IQ-Check Salmonella II Kit方法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评价
    安琳,余文,崔生辉
    2022, 38(2):272-27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491
    [摘要](102) [HTML](153) [PDF 360.07 K](213)
    摘要:
    通过对标准菌株和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评价IQ-Check Salmonella II试剂盒方法。该研究采用试剂盒方法对50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和50株非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通过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食品样品(包括液体奶、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及肉类制品)的检测,评价试剂盒方法与GB 4789.4-2016方法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当菌浓度在103 CFU/mL及以上,试剂盒方法对50株沙门氏菌实现全部检出,其对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检出限的平均值为6.98×102 CFU/mL。试剂盒方法对50株非沙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试剂盒特异性较好。试剂盒方法与GB方法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食品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77%(161/163)和96.32%(157/163);相对准确度为:96%、99%、97%,总体准确度为97.33%;相对灵敏度为:96.22%、100%、100%,总体灵敏度为98.73%;相对特异性为:95.74%、98.15%、92.86%,总体特异性为95.80%。参照ISO 16140进行方法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方法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表明该试剂盒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在人工染菌食品样品检测中与GB方法呈高度一致性,值得在食品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31  丁香油与月桂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制作用
    谭婉静,张笑薇,白泓,李晓凤,余以刚,肖性龙
    2022, 38(2):278-28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312
    [摘要](147) [HTML](194) [PDF 569.50 K](345)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丁香油、百里香油、薄荷油等三种植物精油以及中链脂肪酸月桂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组合丁香油与月桂酸,测定协同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将该组合制成抑菌保鲜液,应用于生鲜米粉保鲜。结果表明,丁香油、薄荷油、百里香油及月桂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0 µg/mL、4.00 µg/mL、7.50 µg/mL以及9.00 µg/mL,丁香油和月桂酸联合使用,在浓度为1/4 MIC丁香油+1/4 MIC月桂酸时具有协同抑菌效果,此时分级抑菌浓度系数为0.50。丁香油与月桂酸协同处理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损伤,增加通透性。抑菌保鲜液对生鲜米粉中的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维持生鲜米粉品质具有积极影响。72 h贮藏期间,处理组初始菌落总数比对照组至少低1.50 lg 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降低1.65 lg CFU/g;酸度值比对照组至少低0.8 °T;感官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丁香油与月桂酸协同组合制成抑菌保鲜液有可能成为生鲜米粉的可替代复合保鲜液。
    32  高分辨质谱库和特征组分诊断比值法快速鉴别食品中非法添加淫羊藿
    吴婉琴,江丰,干国平,范小龙,刘国姣,王彬,高芳,朱松松,张啟恒,宋哲
    2022, 38(2):286-2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15
    [摘要](165) [HTML](115) [PDF 611.78 K](385)
    摘要:
    建立了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库和特征组分诊断比值法鉴别食品中非法添加淫羊藿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构建淫羊藿6种特征组分高分辨质谱库进行初步筛查,将不同产地和采摘时间的淫羊藿中药材模拟配制酒、代用茶和饮料样品,构建3种基质中淫羊藿特征组分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选取受产地、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影响较小,不同基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的3组特征组分峰面积诊断比值DR1(朝藿定A/朝藿定B)、DR3(朝藿定A/淫羊藿苷)和DR7(朝藿定B/淫羊藿苷),合并后绘制箱图确定各诊断比值非异常值范围分别为0.60~0.96、0.26~0.64和0.35~0.91,以此作为鉴别指标。对实际样品配制酒、代用茶及饮料进行分析,1批次配制酒样品与淫羊藿6种特征组分高分辨质谱库匹配一致,且3组特征组分诊断比值DR1、DR3、DR7分别为0.73、0.28、0.38,均在规定区间内,推断该配制酒样品中加入了淫羊藿中药材。该方法准确、快捷、稳定性好,可快速鉴别食品中非法添加淫羊藿,为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淫羊藿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3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铁皮石斛中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贾宁,曾绍东,陈吴海,郭宏斌,叶剑芝,林玲,杨春亮
    2022, 38(2):295-3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00
    [摘要](168) [HTML](159) [PDF 87.85 M](551)
    摘要:
    为了测定铁皮石斛中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含量,该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铁皮石斛中16种不饱和PAs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05 mol/L硫酸甲醇提取、MCX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富集,以甲醇和0.005 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采集,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中16种PAs在0.5~2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6~0.11 μg/kg,定量限为0.23~0.35 μg/kg;在0.5、1.0、10 μ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范围在75.38%~110.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1%~7.43%。采用此方法对20份市售铁皮石斛中的PAs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2份样品中检出7-乙酰石松胺,含量为1.02~6.54 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适合铁皮石斛中PAs的快速确证和定量分析。
    34  基于酶联适配体快速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A
    林祥群,杨国江,卢春霞,陶思桦,闫圣坤
    2022, 38(2):305-3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56
    [摘要](152) [HTML](107) [PDF 1.23 M](306)
    摘要:
    该研究基于双适配体夹心原理,建立了一种酶联适配体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的新方法,并对适配体浓度、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浓度、反应体系、封闭条件、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在适配体浓度40 nmol/L、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封闭浓度为1%、封闭时间4 h、反应体系为SEA适配体筛选缓冲液、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稀释体积比1:40000、靶标与适配体反应时间30 min等优化条件下,SEA在5~5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6),方法检出限为0.18 ng/mL,加标回收率为91.22%~101.30%,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82%~7.50%。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食品样品中SEA检测,并与国标法(GB 4789.10-2016)对比验证,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的相关性(R=0.994)。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性,该研究为食品中SEA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经济、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新技术。
    35  基于机器视觉的残缺饼干分拣系统开发
    程子华
    2022, 38(2):313-3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372
    [摘要](206) [HTML](237) [PDF 2.02 M](408)
    摘要:
    为降低机器人拾取强度,提高分拣效率,该研究提出了识别分拣残缺饼干的方法。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采用三次拍照对比识别残缺饼干算法,解决了在拍照区域边缘位置因饼干只有部分被拍到会被识别为残缺品和部分饼干粘连导致误识别的问题;通过识别算法获取行进中的输送带上的饼干中心坐标位置,通过对比t时间间隔饼干中心坐标的差值是否等于输送带t时间运行的距离,以确认三次拍照获取的饼干图像哪些是同一饼干,并获取此饼干的图像特征数据;当获取的饼干图像特征数据与标准饼干的视觉特征参数不同时,识别为残缺品,输出该饼干中心坐标给并联机器人进行拾取。本文对程序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影响识别率的因素进行了实验讨论。通过实验验证,程序运行可靠,对残缺饼干识别准确率保持在100%。另外镜头高度对识别准确率影响较小,但对可识别半径影响较大,呈线性关系;输送带运行速度增加至19 mm/s后,识别准确率直线下降;光照强度达到400 Lux后,识别准确率可保持100%。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对残缺饼干进行识别,为今后饼干在线检测分拣提供了技术支持。
    36  GC-MS法测定白酒接触塑料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TXIB的迁移量
    梁小刚,黄焕婷,龙丹,李琴琴,吴建霞,林琳
    2022, 38(2):319-3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644
    [摘要](166) [HTML](213) [PDF 941.05 K](316)
    摘要:
    该研究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白酒接触用塑料材料中2,2,4-三甲基-1,3-戊二醇双异丁酸酯(TXIB)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食品模拟物对常见塑料材料样品进行迁移试验后,得到模拟浸泡液,选择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对模拟浸泡液进行萃取,萃取溶剂体积为2 mL,震荡萃取时间为1 min,萃取液用HP-5ms(30 m×0.25 mm×0.25 µm)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GC-MS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可快速定量分析白酒接触用塑料材料中TXIB迁移量,线性关系良好(r=0.9975),定量限为0.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106.60%~119.90%,相对标准偏差为2.30%~6.50%。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白酒接触用塑料材料中TXIB迁移量的检测。
    37  脉冲电场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进展
    熊强,董智勤,朱芳州
    2022, 38(2):326-3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428
    [摘要](388) [HTML](460) [PDF 816.53 K](564)
    摘要:
    当前食品工业加工方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热处理与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往往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且存在高成本、环境不友好等弊端,开发高效、绿色的食品加工方法已成为食品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振幅的电磁脉冲对物料进行处理的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PEF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广大学者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以期将其应用于食品工业。该研究综述了脉冲电场技术的原理、应用机制,包括电穿孔理论、电流体、等离子体以及电化学反应与自由基激活假说,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归纳,为食品加工领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有利于推动脉冲电场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38  绿豆肽功能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安宇,冯玉超,王长远
    2022, 38(2):340-3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16
    [摘要](362) [HTML](120) [PDF 371.92 K](568)
    摘要:
    肽是生物活性小分子物质,具有来源广、安全性高以及微量高效的特点。绿豆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性杂粮豆类,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其蛋白不仅含量高,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绿豆肽的氨基酸组成与绿豆蛋白相似,但却具备更多样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性、免疫活性、降血压作用等;还具有较强的金属螯合能力,可提升其功能活性以及金属离子在机体中的运转;添加到食品中还可赋予食品相应功能特性,且对于食品品质形成及保持具有一定作用,故绿豆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植源性生物活性肽。近年国内外对绿豆肽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但尚未有广泛的文献综述,该研究从绿豆肽的制备、改性、功能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几方面对其现有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旨在为今后绿豆肽的生产、功能性产品研发及其在食品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现实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撑。
    39  生物降解柠檬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王金玲,晏雨辰,李巧月,张福舜,李鑫,卢志全
    2022, 38(2):347-35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2.0575
    [摘要](336) [HTML](266) [PDF 1.04 M](492)
    摘要:
    柠檬酸(citric acid,CA)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在成熟的柠檬、百香果、红树莓等柠檬酸型水果中含量高,导致此类水果酸感尖锐,加工产品的适口性、感官品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柠檬酸可以被乳酸菌利用生成双乙酰、乙偶姻和丁二醇等香气化合物,也可以在酵母菌内转化为醇、乙醛酸、琥珀酸等多种代谢产物。不同的柠檬酸降解途径赋予柠檬酸型水果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风味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详细地阐述了乳酸菌、酵母菌生物降解柠檬酸的途径及主要代谢产物,分析了pH、碳源两种因素对生物降解柠檬酸的影响及生物降解柠檬酸在果汁、果酒等加工中的应用,指出了限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用于生物降解柠檬酸的条件,旨在为柠檬酸降解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