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6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牡蛎寡肽对H2O2氧化损伤L02人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刘淑集,许旻,路海霞,廖登远,苏永昌,王茵,潘南,陈晓婷,苏捷,刘智禹
    2020, 36(5):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1
    [摘要](465) [HTML](157) [PDF 11.12 M](789)
    摘要:
    为了研究牡蛎寡肽对自由基清除作用及对人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了牡蛎寡肽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并建立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氧化损伤人肝细胞L02的模型,研究牡蛎寡肽对氧化损伤L02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酶系(superoxide dismutase/SOD,glutathione/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寡肽对羟自由基的IC50为0.38 mg/mL。2 mg/mL牡蛎寡肽对于L02细胞的增殖率仍为123.98%。模型组SOD和GSH水平分别降低了40%、64.87%,而ROS增加了1倍。当添加不同剂量牡蛎寡肽后,中剂量组细胞中SOD含量几乎恢复到正常组水平,GSH活性也提高了118.89%,ROS水平降到模型组的62.43%,说明牡蛎寡肽对L02细胞无毒,能降低氧化损伤的L02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提高SOD和GSH含量,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牡蛎寡肽对H2O2致氧化损伤的人肝L0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抑制ROS的过多积累来实现。
    2  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粒抗氧化活性及其对急性炎症小鼠的抗炎作用
    刘烨,彭雅琦,邹艳,梁晓,胡坤
    2020, 36(5):7-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2
    [摘要](517) [HTML](166) [PDF 45.87 M](1026)
    摘要:
    本文研究了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果胶纳米颗粒(En-RES)对体外模拟消化后的抗氧化能力和LPS诱导小鼠的抗炎效果。采用反溶剂/静电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果胶核壳纳米粒。用模拟胃肠道消化的En-RES消化液处理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检测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的含量。72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脂多糖(LPS)模型组、游离白藜芦醇低、中、高浓度组、En-RE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干预后取血浆测定白细胞介素-1α (IL-1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一氧化氮(NO)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白藜芦醇(RES)消化液相比,En-RES消化液处理氧化应激的HepG2细胞后,细胞内的MDA含量降低49.0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35.27%、67.22%和13.15%(p<0.05)。小鼠急性炎症实验中,与RES高浓度处理组相比,En-RES高浓度组中小鼠血浆IL-1α、IL-1β、IL-6和NO水平分别下降62.73%、44.91%、52.86%和55.47%,IL-10水平提高了66.49% (p<0.05)。负载白藜芦醇的zein-果胶纳米颗粒提高了白藜芦醇在体外的抗氧化能力和体内的抗炎能力。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白藜芦醇;纳米颗粒;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3  南极磷虾油灵芝孢子油纳米乳复合物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杨迪,李丽杰,张曾亮,王敏,王鲁慧,卢赛,邹圣灿
    2020, 36(5):14-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3
    [摘要](342) [HTML](209) [PDF 836.18 K](641)
    摘要:
    本文研究了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与灵芝孢子油纳米乳复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效果。将350只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批(N=70),每批随机分为7组(n=10),阴性对照组、纳米乳复合物与非纳米乳复合物低(0.25 g/kg·bw)、中(0.50 g/kg·bw)、高(1.50 g/kg·bw)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10、30倍。经口灌胃30 d,每日1次。检测受试物对小鼠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纳米乳复合物低、中剂量组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分别为35.72%(p<0.05)、157.13%(p<0.01),高剂量组增强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效果为32.41%(p<0.05);中剂量组促进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增殖效果为21.12%(p<0.05),低、中、高剂量增强小鼠产生血清溶血素的效果依次为:63.22%(p<0.01)、77.64%(p<0.01)、55.31%(p<0.01);中、高剂量组增强小鼠NK细胞的活性效果分别为58.92%(p<0.01)和134.83%(p<0.01),且经纳米乳化后效果优于单纯的复合物。南极磷虾油与灵芝孢子油纳米乳复合物对小鼠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4  牡丹籽油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体外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作用
    邹佳文,罗依,Akan OD,周潇恬,徐魏,白婕,刘津良,胡作民,周亚萍,罗非君
    2020, 36(5):22-2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4
    [摘要](344) [HTML](173) [PDF 43.28 M](747)
    摘要:
    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结肠癌细胞HCT116为模型,评估了牡丹籽油对HCT116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利用MTS实验、蛋白蛋印迹等检测了结肠癌细胞在增殖、迁移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牡丹籽油能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当牡丹籽油的浓度达到100 μg/mL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15、p21、p53的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对照组(Con)分别上升了5.49、4.56和3.73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牡丹籽油能调控细胞周期G1/S期关键靶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牡丹籽油也能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且能显著抑制其下游转录因子AP-1和NF-κB的活性。结果提示牡丹籽油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AP-1和NF-κB活性下调,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课题研究将为功能性抗癌类食用植物油的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5  赤芝富硒蛋白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江涛,莫春梅,张露艺,龙晓静,曾英,林燕华
    2020, 36(5):30-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5
    [摘要](302) [HTML](149) [PDF 3.78 M](555)
    摘要:
    探究赤芝富硒蛋白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分布、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选取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药物对照组、无硒赤芝蛋白组、低、中、高浓度组,检测六组细胞生物学行为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显示,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其他各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G1期细胞比例为58.66%,高于其他各组。高浓度组细胞侵袭、迁移数分别为28.21、29.66,低于其他各组(p<0.05)。高浓度组细胞Bcl-2、caspase3表达分别为0.98、1.01,均低于其他各组;Bax表达为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使用赤芝富硒蛋白进行干预,能够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侵袭、迁移能力,调控Bcl-2、Bax、caspase3表达,说明赤芝富硒蛋白能够调控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发展和扩散,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6  雷公藤红素的肝肾毒性分析及其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吕英杰,王帅珂,吴苹,李晓静,韩军,郭尚敬,陈芳
    2020, 36(5):35-4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6
    [摘要](433) [HTML](174) [PDF 23.71 M](979)
    摘要:
    研究高脂饮食和雷公藤红素处理对小鼠肠道菌群及肝肾毒性的影响。用普通鼠粮和高脂鼠粮喂养小鼠,雷公藤红素高、中、低剂量组干预。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的肠道菌群,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肌酐(Cr)、血尿素氮(Bun)含量。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和雷公藤红素处理显著影响了小鼠肠道菌群构成,高脂饮食会显著降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雷公藤红素处理可提高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并且富集Ruminiclostridium和Anaerotruncus属菌,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Ruminiclostridium菌和Anaerotruncus菌含量分别增加51.26%、-44.62%、69.98%和62.45%、28.73%、17.86%。在100 μg/kg~400 μg/kg的雷公藤红素处理剂量下,AST、ALT活力值及Cr、Bu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高脂饮食和雷公藤红素处理显著影响了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并且雷公藤红素在100 μg/kg~400 μg/kg的处理剂量下未见显著毒性。
    7  不同糊化度马铃薯淀粉的黏度及凝胶特性分析
    徐芬,刘伟,刘倩楠,周童童,刘鑫硕,胡宏海,张泓
    2020, 36(5):42-5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7
    [摘要](534) [HTML](510) [PDF 54.54 M](756)
    摘要:
    为探究不同糊化度马铃薯淀粉黏度及其凝胶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将马铃薯淀粉乳(料液比1:9)分别置于59 ℃和60 ℃条件下加热1、3、6、9、12、15、18 min,制备出糊化度为38.70%~91.13%的马铃薯淀粉样品。测定了不同糊化度马铃薯淀粉的黏度,微观结构,凝胶强度及弹力,并分析了马铃薯淀粉理化特性与其糊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马铃薯淀粉颗粒逐渐破裂,椭圆形特征形貌逐渐消失。马铃薯淀粉黏度,凝胶强度及弹力与其糊化度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1)。随糊化度的增大,预糊化马铃薯淀粉黏度由0.17 mJ增加至3.40 mJ。未经二次加热的不同糊化度马铃薯淀粉凝胶强度和弹力随初始糊化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但经二次加热完全糊化的马铃薯淀粉凝胶的强度和弹力随初始糊化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不同程度的预糊化处理显著改变了马铃薯淀粉的黏度及凝胶特性。
    8  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对比
    刘辉,卢扬,刘永翔,王辉,李俊
    2020, 36(5):51-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8
    [摘要](278) [HTML](191) [PDF 19.50 M](690)
    摘要: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可溶态(s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并对两种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5 ℃,最适pH值为7,m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7。以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10.04 mmol/L和24.00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分别为443 U/(mL·min)和965 U/(mL·min),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4.98 mmol/L和48.04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分别为299 U/(mL·min)和912 U/(mL·min),且对焦性没食子酸的催化效果优于邻苯二酚。6种抑制剂对比发现,Na2SO3对s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Vc对m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sPPO和mPPO的酶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对马铃薯制品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9  不同产地马齿苋的抗衰老活性比较
    张雯雯,郑必胜,刘瑞海,袁玲,李文芝
    2020, 36(5):57-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09
    [摘要](284) [HTML](251) [PDF 23.05 M](687)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马齿苋的化学成分和活性差异,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产地的马齿苋作为样品,利用福林酚比色法、硼氢化钠-四氯代苯对醌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测定了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其抗氧化值,并通过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样品对线虫寿命的延长效果。结果表明,四川产地的马齿苋在四个指标上都具有最高的效果:总酚含量99.28 μg GAE/mg DW,总黄酮含量121.57 μg CE/mg DW,ORAC值3.32 μmol Trolox/mg DW,能够把线虫的平均寿命从19.53 d延长到26.65 d,延长了36.49%。该延长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通过相关性分析,ORAC与总黄酮含量具有强相关性(R2=0.99),而马齿苋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影响其其延长线虫寿命效果的指标(R2=0.95)。综上所述,马齿苋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而四川产地的马齿苋的效果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马齿苋醇提物在线虫模型中发挥抗衰老作用的过程中,很可能是其中黄酮物质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而促进的。
    10  不同溶剂的蒲公英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降糖能力比较分析
    李婧雯,包怡红
    2020, 36(5):64-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0
    [摘要](470) [HTML](195) [PDF 13.33 M](751)
    摘要:
    研究溶剂极性对蒲公英根提取物活性功能的影响。以蒲公英根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极性的6种溶剂(水、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和正己烷)进行提取,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影响,并对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蒲公英根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溶剂极性的降低,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也随之下降,水的提取率最高可达24.87%,且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对羟基自由基和ABTS+·能力最高,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6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不断增大,当浓度达到5 mg/mL时,水提物对两种酶的抑制能力最强,达到71.56%和74.9%。且6种提取物中水提取物多糖含量最高为63.92 mg/g,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03 mg/g和12.26 mg/g,甲醇提取物皂苷含量最高为0.88 mg/g。通过体外验证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以及降糖能力,对蒲公英根活性功能的评估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1  花椒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刘琳琪,赵晨曦,李佩娟,向思孟,罗金花
    2020, 36(5):73-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1
    [摘要](487) [HTML](143) [PDF 28.08 M](778)
    摘要:
    本文以花椒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法萃取花椒挥发油工艺,并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同时以水蒸气蒸馏法作对比。结果表明,当温度42 ℃,压力30 MPa,提取180 min时,超临界CO2法的得率高达12.70%,是水蒸气蒸馏法得率的2.27倍。GC-MS分析发现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组成相似,含量差异较大,主要成分有花椒油素(32.99%/10.56%)、芳樟醇(4.68%/4.84%)、桉叶油醇(3.92%/5.84%)、α-松油醇(4.55%/7.04%)、4-萜烯醇(2.95%/10.42%)、乙酸松油酯(5.19%/7.24%)、薄荷酮(5.40%/4.41%)、茴香脑(2.91%/3.73%)等,其中超临界CO2法所得挥发油中的花椒油素含量最高,达到32.99%。这说明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效率更高,而且所得挥发油含有高含量的花椒油素,这为花椒油素的提纯,花椒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12  贵州蓝莓蜜的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冉曜琦,孙丽萍,曾海英,黎华君,林黎,贺兴江,韦小平
    2020, 36(5):81-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2
    [摘要](293) [HTML](178) [PDF 5.92 M](799)
    摘要:
    以贵州蓝莓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多酚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贵州蓝莓蜜酸度值44.69 mmol/kg,总糖含量79.30%,葡萄糖含量(40.88%)高于果糖含量(38.41%);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0.27~24.72 mg GAE/100 g和3.88~6.77 mg RE/100 g,DPPH和ABTS自由基半抑制率分别为119.04~136.56 mg/mL和140.56~212.34 mg/mL;蓝莓蜜含15种多酚类物质(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对香豆酸、芦丁、阿魏酸、杨梅酮、木犀草素、桑色素、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高良姜素),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为槲皮素,酚酸含量由高到低为: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原儿茶酸。研究表明,蓝莓蜜酸度偏高、易结晶,结合槲皮素含量高的特点与酚酸含量高低规律,可作为蓝莓蜜鉴定与检测的参考指标。
    13  艾叶总三萜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段丽萍,孙炜炜,苗丽坤,陈胜,朱颖,李丽丽
    2020, 36(5):88-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3
    [摘要](458) [HTML](221) [PDF 79.79 M](785)
    摘要:
    本研究以湖北恩施艾叶为原料,考察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液固比及超声时间对艾叶总三萜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四因素三水平,以艾叶总三萜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并运用倍比稀释法研究艾叶总三萜提取物对7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了艾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艾叶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2%,提取温度为73 ℃,液固比20:1 mL/g,超声时间42 min。此条件下艾叶总三萜实际得率为6.51%,其中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对艾叶总三萜得率影响较大。艾叶总三萜对所选7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3.00 mg/mL。本研究提供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且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为艾叶总三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4  浓香型白酒窖泥的真核菌群结构分析
    孟雅静,张会敏,王艳丽,梁金辉,周庆伍,王银辉,刘国英,何宏魁,李安军
    2020, 36(5):96-1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4
    [摘要](293) [HTML](280) [PDF 13.06 M](654)
    摘要:
    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浓香型白酒新老窖池池壁泥与池底泥真核菌群结构。老窖池底泥的6个样本中只有1个样本扩增并测序成功,说明老窖池池底泥真菌含量非常少。门水平上,窖泥的绝对优势门均为Ascomycota(98.80%~63.14%),新老池底泥真菌组成更相似,新老池壁泥真菌组成更相似。属水平上,新窖池底泥中Candida占绝对优势(82.79%),老窖池底泥中只有Candida(97.24%),新老池壁泥的真菌组成更接近且更丰富,优势属包括Candida(11.99% vs 3.72%)、Pichia(3.69% vs 5.09%)、Aspergillus(4.87% vs 4.41%)等。老窖池底泥的pH值(5.69)、铵态氮(2.54 g/Kg)、乙酸(689.97 mg/Kg)和K+(1252.19 mg/Kg)含量最高;新窖池底泥总酯(7.12 mg/g)最高。聚类分析显示池底泥真核菌群的聚类效果更集中。冗余分析(RDA)表明,Ca2+与池底泥真核菌群呈强烈正相关,解释度最高(45.9%),具极显著贡献(p<0.01),说明Ca2+含量对池底泥的真核菌群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15  一氧化氮熏蒸处理抑制冬枣贮藏过程中的乙醇代谢及异味产生
    赵亚婷,朱璇,侯媛媛,石玲,潘艳芳,李喜宏,刘海东
    2020, 36(5):104-1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5
    [摘要](296) [HTML](172) [PDF 11.23 M](753)
    摘要:
    本研究以冬枣果实为试验材料,用20 μL/L一氧化氮(NO)气体熏蒸冬枣果实3 h,置于0 ℃、相对湿度为90%~95%的冷库贮藏75 d,定期测定冬枣果实挥发性物质、乙醇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冬枣果实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酸类、酮类。在采收当天、以及对照组和NO熏蒸处理组贮藏45 d和75 d后,分别检测出24、37、38、45和46种挥发性成分。贮藏期间果实醛类物质的变化多以先上升后下降为主,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大致主要呈增加趋势,NO对于醛类物质的作用因贮藏时间和醛类种类有所不同,而NO能有效抑制醇类和酯类含量增加。同时,NO处理显著抑制了丙酮酸脱羧酶(PDC)和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进而抑制了果实贮藏期间乙醇和乙醛含量的积累。说明NO处理能较好地保持冷藏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延缓异味产生。
    16  不同处理条件的蓝莓货架品质比较分析
    薛友林,于弘弢,张鹏,李江阔
    2020, 36(5):113-1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6
    [摘要](384) [HTML](230) [PDF 23.75 M](738)
    摘要: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蓝莓冰温贮藏后低温货架品质的差异,探求蓝莓采后保鲜的最佳处理。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采用箱式气调(MAP)、1-甲基环丙烯(1-MCP)、箱式气调结合1-甲基环丙烯(MAP+1-MCP)处理,对蓝莓品质指标、生理指标、硬度、色泽的影响。通过OPLS-DA分析得出处理间的差异性指标为花色苷、硬度。在货架期第12 d时,MAP+1-MCP 处理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4%、可滴定酸含量为0.85%、Vc含量为35.61 mg/100 g、花色苷含量为87.51 mg/100 g、硬度为897.75 g,与对照组相比,MAP+1-MCP 处理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下降了13.32%和28.27%。这表明MAP+1-MCP处理可以使果实Vc、花色苷、可滴定酸含量含量下降趋势得到延缓,减缓了蓝莓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果实软化,同时还能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及乙烯生成速率的升高,但各组处理对蓝莓果实的色泽影响不显著。MAP+1-MCP是蓝莓果实采后的最佳处理,实验结果可以在蓝莓商品化销售中应用。
    17  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协同对猪肉糜的防腐作用
    孙宇,王宝维,王茜,杨洵,杨铸钰,葛文华,张名爱,张华君
    2020, 36(5):122-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7
    [摘要](416) [HTML](177) [PDF 16.70 M](875)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甘油二酯(DG)与壳聚糖(CTS)的协同作用对猪肉糜在冷藏期间物性的影响,以便探索一种新型绿色的肉类防腐剂。实验以新鲜猪肉为原料,通过对照试验,测定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猪肉在冷藏过程中猪肉糜样品的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MetMb含量以及抑制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DG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抑菌效果极显著(p<0.01)。DG与CTS协同抑菌效果优于DG的单独添加,能够延缓猪肉糜冷藏期间细菌的繁殖,样品菌落总数由0.33变化为14.71;具有减缓猪肉糜在冷藏期间pH上升的作用,pH由5.68上升到6.13;具有抑制脂肪氧化的作用,MetMb含量由24.67%增加到55.34%。添加DG、CTS可提高猪肉糜的氧化稳定性,延长猪肉糜的保存期。DG与CTS具有协同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因此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协同作为食品防腐剂具有很大潜力。
    18  不同降温速率休眠的加州鲈无水保活品质比较
    王彩霞,白婵,李宁,雷小雨,王炬光,熊光权,廖涛
    2020, 36(5):129-1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8
    [摘要](462) [HTML](314) [PDF 17.53 M](643)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降温速率休眠对加州鲈无水保活的影响,按照1、3、5 ℃/h降温速率将暂养水温为10~13 ℃鱼样降至临界温度0 ℃至其休眠,3 ℃保活,分别保活12、14、16 h后,测定该过程加州鲈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以期获得最优的降温速率提高存活率。结果表明:3 ℃/h降温,3 ℃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6 h后复苏率达85.75%,复苏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实验组;随保活时间延长3个降温速率处理组加州鲈血液中皮质醇、谷草转氨酶、丙二醛、尿素氮、乳酸含均会显著升高(p<0.05),鳃Na+/K+-ATPase、白蛋白含量会显著降低(p<0.05),保活16 h以上指标升高或降低值基本为对照组的1~2倍;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含量、全质构指标中硬度、胶黏性、咀嚼性等肌肉指标随保活时间延长会显著降低(p<0.05)指标,以上指标3 ℃/h降温组减小值显著低于其他两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3 ℃/h降温保活对鱼肝脏和肾脏影响较小,既可保证运输较长时间的存活率,也能保证该过程鱼的肌肉品质变化较小。
    19  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的量化评价方法
    王震涛,兰海鹏,牛浩,张宏,曾勇,张永成,刘扬
    2020, 36(5):138-1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19
    [摘要](351) [HTML](159) [PDF 25.94 M](55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温度对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规律,掌握不同温度贮藏下香梨品质变化状况。以香梨采后实际贮藏条件下的温度(-1、5、25 ℃)出发,研究了香梨贮藏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随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建立品质指标变化动力学模型,以期对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香梨贮藏品质;不同贮藏温度下库尔勒香梨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变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R2>0.93);各品质指标的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敏感性符合Arrhenius方程,并基于动力学理论和Arrhenius方程构建了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量化评价模型。经试验验证发现,贮藏60 d后,品质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平均相对百分比偏差P值小于10%,说明所建模型能够真实反应香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证明该模型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预测香梨品质指标变化及货架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库尔勒香梨实际贮藏环境下商品销售、品质评价和货架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0  酱油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与交互作用
    赵谋明,陈涛,王靖雯,陈宇星,李暄,冯云子
    2020, 36(5):148-1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0
    [摘要](389) [HTML](148) [PDF 15.54 M](777)
    摘要:
    本研究从高盐稀态酱油酱渣中筛选细菌菌株,对5株代表性菌株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探明菌株生长特性,并在模型体系中研究其与酵母的交互作用对菌株繁殖及风味形成的影响。研究后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更强的蛋白酶活力,而腐生葡萄球菌、克氏库克菌与约式不动杆菌有更强的生长活力与产酸能力。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耐盐性最差,其生长量相较于无盐状态下降低98.5%。在细菌与酵母交互作用模型中,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与鲁氏酵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生长的作用。如解淀粉芽孢杆菌与酵母的数量分别提升约9.6倍,而腐生葡萄球菌与酵母分别提升约5.2倍。同时,克氏库克菌的单菌与混菌培养体系均具有较好风味特性,提升了乙酸、乙酸乙酯、苯乙醛、3-甲硫基丙醛和3-甲硫基-1-丙醇等香气物质,具有应用潜力。该研究将对酱油发酵中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21  降糖多肽Brevinin-2GUb的高效表达及活性鉴定
    林静莲,黄敏华,王蒙,马毅,王菊芳
    2020, 36(5):155-1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1
    [摘要](474) [HTML](138) [PDF 25.91 M](680)
    摘要:
    为实现降糖多肽Brevinin-2GUb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本文将Brevinin-2GUb基因插入到含有硫氧还蛋白、His标签及肠激酶酶切位点的pET32a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rx-His-EK-Brevinin-2GUb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Trx-His-EK-Brevinin-2GUb融合蛋白。通过对表达温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16 ℃诱导表达20 h后融合蛋白产量达到36 mg/L;该融合蛋白经肠激酶(EK)特异性切割后成功获得不带标签的Brevinin-2GUb多肽,产量约为2.50 mg/L,纯度达90%以上。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重组表达的Brevinin-2GU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Brevinin-2GUb与人工合成的Brevinin-2GUb的氨基酸序列一致。通过血平板检测发现,170 μg/mL的重组表达Brevinin-2GUb多肽无溶血效应。此外,重组表达的Brevinin-2GUb多肽在浓度为10 μg/mL时对INS-1细胞产生显著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为基础释放量的120.04%;p<0.01)。研究结果为Brevinin-2GUb多肽开发为降糖口服液及多肽药物奠定了基础。
    22  红色红曲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MrSir2的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
    郭美月,张静,颜青青,邵彦春
    2020, 36(5):163-1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2
    [摘要](320) [HTML](194) [PDF 21.06 M](802)
    摘要:
    根据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得到了红色红曲菌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mrsir2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其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为1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含有一个SIR2蛋白保守结构域。根据大肠杆菌的密码子的偏好性对mrsir2序列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序列与pET-28b载体连接后转入宿主菌E. coli 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16 ℃条件下用终浓度为0.25 mM的IPTG诱导培养16 h后,目的蛋白MrSir2可溶性表达效果良好。Ni2+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的MrSir2重组蛋白在SDS-PAGE上显示为一条约75 ku大小的条带,蛋白定量浓度达1.97 mg/mL,经Western blot鉴定为目的蛋白,测定酶活为78.5(OD/min/mg),780 μM的二氢香豆素(dihydrocoumarin,DHC)对MrSir2蛋白的酶活抑制率为47%。MrSir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为全面了解其酶学特征提供了材料,也为体外分析蛋白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23  食用菌发酵液对热干面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
    潘昌,范秀芝,姚芬,胡龙,殷朝敏,史德芳,高虹,胡中泽
    2020, 36(5):170-17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3
    [摘要](258) [HTML](206) [PDF 579.25 K](446)
    摘要:
    为确定鲜湿热干面中主要腐败微生物,本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和生化鉴定对从热干面中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确定从中分离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为利用食用菌发酵液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生长,以菌丝生长速度为筛选指标,从香菇、黑木耳、血耳、猴头菇和蛹虫草5个品种26个菌株中各筛选1个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并通过不同品种菌株发酵液对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抑制效果评价,筛选最佳食用菌品种及菌株,最后,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确定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个食用菌品种中,血耳的麻城血耳菌株对所分离蜡样芽胞杆菌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在300 min检测周期内其抑制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确定麻城血耳发酵液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 μL/mL。本研究为血耳发酵液应用于鲜湿热干面的生产和保鲜提供参考,并为食用菌发酵液应用于鲜湿面条营养和功效提升奠定基础。
    24  不同菌体肽聚糖对产气荚膜梭菌芽孢萌发的诱导作用
    任宏荣,李苗云,朱瑶迪,赵改名,张佳烨,赵莉君,张园园,王文涛
    2020, 36(5):178-1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4
    [摘要](336) [HTML](257) [PDF 25.11 M](742)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菌体肽聚糖对芽孢萌发的影响,本研究分别提取了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 perfring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 subtili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细胞壁肽聚糖,以C. perfringens芽孢为研究对象,按照1:10、1:100、1:1000比例分别加入提取的三种菌体肽聚糖,并以芽孢浑浊度(OD600)、芽孢折光性、2,6-吡啶二羧酸(DPA)的释放量、热抗性损失等指标比较不同菌体肽聚糖对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的效果。结果显示,按照一定百分比分别加入三种菌体肽聚糖,1:10比例添加C. perfringens营养体肽聚糖诱导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效果最佳,在60 min后,其芽孢浑浊度(OD600)下降了31.71%,DPA释放率上升可达到38.29%;1:10比例添加B. subtilis营养体肽聚糖诱导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效果次之,其芽孢浑浊度(OD600)下降了24.92%,DPA释放率上升可达到30.84%;而不同比例S. aureus营养体肽聚糖对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阐明肽聚糖诱导芽孢萌发的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25  豆汁源屎肠球菌DZ的发酵特性及其安全性评估
    袁钰,王子荣,罗红霞
    2020, 36(5):185-19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5
    [摘要](312) [HTML](219) [PDF 27.51 M](733)
    摘要:
    本文以豆汁源屎肠球菌DZ为研究对象,从生长曲线、产酸能力、产粘能力及模拟人体胃肠道耐受性等方面探究其特性;通过吲哚实验,溶血实验,硝酸还原酶检测等实验探究其安全性,并进一步探究其发酵产品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屎肠球菌DZ在1 h-4 h时菌落生长较快;在pH 3.0的人工胃液中可存活,之后进入肠道可增殖;豆汁接菌发酵16 h时,酸度值达43.69 °T,接菌发酵的豆汁酸度值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时间为16 h时,粘度值达5.50 mPa·s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安全性探究实验中,硝酸还原酶检测及吲哚实验均为阴性,溶血性实验表明屎肠球菌DZ为γ-溶血;其发酵产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有害物质。结论说明,屎肠球菌DZ具备在极低pH值情况下存活的能力,产酸能力良好,且具备一定的产粘能力;该菌不分解色氨酸,不溶血,其代谢产物中不含硝酸还原酶,具有一定安全性。
    26  南美白对虾肠道内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宋俊男,张久峰,罗剑飞,赵丹丹,林炜铁
    2020, 36(5):192-19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6
    [摘要](350) [HTML](219) [PDF 11.91 M](740)
    摘要: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其肠道内筛得26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测序鉴定可归为4种:乳酸乳球菌乳亚种L. lactis subsp. lactis、台湾乳球菌L. taiwanensis、格式乳球菌L. garvieae、乳酸乳球菌L. lactis。选取7株具有代表性的乳酸菌,用PCR的方法检测对虾中检出率较高的6类18种抗性基因(ARGs)在乳酸菌中的分布,辅以平板涂布的方法用抗生素选择性培养基研究乳酸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发现:7株乳酸菌具有相似的耐药谱,对四环素、磺胺吡啶、乙酰螺旋霉素表现出耐药性(抑菌率<50.00%),对盐酸金霉、土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抑菌率100%);含有多重抗性基因,ARGs的检出率:磺胺类(92.86%)>四环素类(53.06%)>喹诺酮类(23.81%)>氨基糖苷类(4.76%)>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0.00%),其ARGs基因型与菌株的抗生素表型并不能完全吻合。
    27  捻转制作过程中理化性质及蛋白质特性的变化
    张康逸,康志敏,王莉,赵迪,郭东旭,张萌丽,宋江峰
    2020, 36(5):200-20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7
    [摘要](165) [HTML](229) [PDF 7.86 M](679)
    摘要:
    为研究捻转制作过程中湿热处理和碾压对捻转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捻转制作过程中三个阶段的样品速冻青麦仁、烤制青麦仁及成品捻转为原料,对样品的理化指标、功能指标、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速冻青麦仁、烤制青麦仁及成品捻转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等在制作过程中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分别减少了0.14%和4.22 μg/g;成品捻转水分含量约为45%,持水性减小仅为0.96 g/g,持油能力增强。制作过程中样品硬度、弹性、咀嚼性逐渐减小,颜色亮度变浅、绿色减弱。制作过程中三个样品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β-折叠含量分别减少了5.60%和3.67%,而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在加工成捻转时分别增加了3.80%和6.57%,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制作过程中烘烤处理和碾压对蛋白质种类无影响,但不同分子量蛋白质含量不同。
    28  不同鸡肉与金线鱼糜混合比例香肠的凝胶品质对比
    仪淑敏,杨领,赵珺泽,李学鹏,牟伟丽,励建荣,谢晶,沈琳
    2020, 36(5):207-2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8
    [摘要](279) [HTML](243) [PDF 33.79 M](697)
    摘要:
    本文以鸡肉和金线鱼鱼糜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m鸡肉:m金线鱼糜分别为1:1、3:1、5:1、7:1,空白组为鸡肉香肠和金线鱼肠),研究了金线鱼-鸡肉香肠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鸡肉与鱼糜的比例为5:1时金线鱼-鸡肉香肠的凝胶强度高于其他组;相比纯鸡肉香肠和金线鱼肉香肠分别提高了12.71%、6.03%。当鸡肉与鱼糜的比例为5:1时,样品内部的不易流动水含量最高;与其他样品相比,此比例下孔洞的形状较为平整、圆滑;微观三维结构更为致密、均匀;肌原纤维蛋白重链条带在此比例下颜色较浅,此时蛋白质聚集程度较强。鸡肉与鱼糜的比例为7:1时金线鱼-鸡肉香肠的持水性最高,比鱼肉香肠提高了8.22%;鸡肉香肠的白度值比金线鱼肉香肠高23.51%,而随着鸡肉含量占比的上升白度值从65.37上升至75.71。综上所述,在鸡肉与金线鱼糜的比例为5:1时样品的凝胶品质最好。
    29  不同打印条件的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分析
    金立明,赵子龙,焦熙栋,闫博文,范大明,黄建联,周文果,赵建新,张灏
    2020, 36(5):214-2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29
    [摘要](534) [HTML](215)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实现以鱼糜为原料,打印出的产品在形貌、强度、色泽等方面满足要求。本文研究了填充密度、分层高度、打印速度以及喷嘴孔径对鱼糜凝胶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通过切片软件改变模型的打印参数,比较打印成型样品的打印精度、凝胶强度、白度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填充密度为60%以上,成型样品具有较高的凝胶强度,内部填充连续,没有明显的断条现象发生;当分层高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导致打印精度降低,0.8 mm的分层高度具有较好的打印效果;打印速度越快,耗时越少,成型样品的白度越好,但是过快容易导致样品坍塌;鱼糜浆料从过小的喷嘴孔径中挤出易发生断线,打印不完整。综合表明,当填充密度大于60%,分层高度、打印速度和喷嘴孔径分别为0.8 mm、35 mm/s和1.2 mm时,鱼糜浆料体系的3D打印能够打印出品质较好、精度较高的成型样品。本研究对鱼糜浆料在食品3D打印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为在食品3D打印领域开发新的食品应用提供参考。
    30  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柚皮苷酯及其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
    赵曜明,袁琨,李晓凤
    2020, 36(5):223-2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0
    [摘要](289) [HTML](194) [PDF 19.55 M](643)
    摘要:
    本文研究了非水相条件下利用固定化脂肪酶IMTL催化柚皮苷的酯交换反应,得到了一系列带有不同链长脂肪酸的柚皮苷酯。固定化脂肪酶IMTL对反应显示出高催化活性,其底物转化率均达到90%以上。在4 mL叔戊醇体系中,50 mg IMTL酶,柚皮苷:酰基供体=1:20,50 ℃的条件下,反应3 h后,区域选择性达99%以上。在对柚皮苷酯进行液相分析、质谱和核磁鉴定后,发现酰化产物为柚皮苷-6’’-O-酯。研究发现柚皮苷酯的ClogP发现随着链长的增长而增加,其中柚皮苷肉豆蔻酯的ClogP值为6.50。HepG2细胞抑制实验的结果显示柚皮苷酯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与柚皮苷酯的脂溶性相关。相较于柚皮苷,柚皮苷酯对HepG2细胞具有更好的抑制增殖作用。带有长链脂肪酸的柚皮苷肉豆蔻酯具有更加良好的脂溶性,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强(2.28%)。以上研究表明酶促合成生成的柚皮苷酯比柚皮苷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31  不同品种砂梨多酚氧化酶改善夏暑宜红茶的理化品质
    叶飞,高士伟,龚自明,桂安辉,罗军武,黄建安
    2020, 36(5):231-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1
    [摘要](351) [HTML](166) [PDF 13.33 M](681)
    摘要:
    为了提高夏暑宜红茶品质,采用金水1号、丰水、黄花和鄂梨2号砂梨品种的多酚氧化酶促进红茶发酵,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所制样品的感官得分、色泽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组分,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PPO的动力学曲线差异较大,丰水和金水1号砂梨品种的PPO活力较强,分别在3 min和5 min时达到了最大反应速率,可以与红茶发酵初期PPO活性较低形成互补,促进了夏暑宜红茶发酵。金水1号砂梨多酚氧化酶处理所制的夏暑宜红茶感官得分最高(84.05),与对照相比,干茶亮度显著上升(p<0.01),茶汤色相值提高了12.00%,理化成分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香气组分中的苯乙醛、反-反-2,4-庚二烯醛、藏红花醛、橙花醇、顺氧芳樟醇、β-紫罗酮、反-香叶基丙酮、α-古巴烯等组分也有所增加,综上试验结果,采用金水1号砂梨的多酚氧化酶促进红茶发酵,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夏暑宜红茶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32  牛蒡复合益生菌酸奶发酵条件的优化
    焦镭,蒋小锋,魏楠
    2020, 36(5):238-2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2
    [摘要](230) [HTML](278) [PDF 9.06 M](719)
    摘要:
    本研究以胡萝卜、牛蒡、山药等为原料,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备益生菌复合酸奶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胡萝卜、牛蒡、山药的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20%、15%和10%时,发酵温度在40 ℃时,时间在7 h条件下,发酵的复合益生菌酸奶品质最好。乳酸菌接种量为5%~6%时,复合益生菌酸奶的酸性约为80%,持水性约为70%;通过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的对比,证明复合益生菌酸奶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7 h,发酵温度为40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发酵条件能够更好实现复合益生菌酸奶的发酵优化,且得到的酸奶发酵后质量最佳。
    3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红烧乳鸽的挥发性组分
    钱敏,赵文红,周冠峰,董浩,白卫东,曾晓房
    2020, 36(5):243-25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3
    [摘要](265) [HTML](302) [PDF 8.78 M](572)
    摘要:
    以癸酸乙酯为内标物,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对市售红烧乳鸽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半定量测定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1种化合物,分别为醇类21种、酯类15种、醛类14种、酮类12种、酸类3种、硫类10种、烷烃类8种、烯类8种、吡嗪类8种、呋喃类2种、其它10种。总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是硫类物质,其次是醛类和醇类物质。硫类物质中含量比较高的有二烯丙基二硫、烯丙基甲基二硫和1-烯丙基-2-异丙基二硫烷,其含量分别为:20653.10 μg/kg、2338.33 μg/kg、1006.57 μg/kg。醛类里己醛、戊醛和苯甲醛的含量是最高的三种,分别为4836.47 μg/kg、469.91 μg/kg、442.10 μg/kg。醇类化合物中1-辛烯-3-醇、2-乙基-1-己醇、1-戊醇含量较高,分别为1204.27、1134.45、422.35 μg/kg。酯类、酮类、吡嗪类等其他物质也构成了红烧乳鸽丰富的肉香味。鉴定出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二烯丙基二硫,其次是己醛和烯丙基甲基二硫,这三种化合物的OAV值也比较高,对红烧乳鸽的香气贡献比较大,是红烧乳鸽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
    34  凝胶油替代脂肪制备牛肉饼的配方优化
    李明华,高艳蕾,宋艳艳,张丽,余群力,韩玲,郭兆斌
    2020, 36(5):252-2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4
    [摘要](336) [HTML](113) [PDF 982.76 K](569)
    摘要:
    为优化获得一种凝胶油替代脂肪制备牛肉饼的配方,本试验以不同浓度的蜂蜡(2.5%,5%,7.5%,10%,12.5%)制备菜籽基凝胶油替代脂肪生产牛肉饼。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凝胶油浓度、复合磷酸盐添加量、卡拉胶胶添加量以及水分添加量四个因素对牛肉饼感官评价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对牛肉饼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胶油浓度为10%,复合磷酸盐添加量为0.3%,卡拉胶添加量为0.3%,水分添加量为20%,在此条件下凝胶油替代脂肪制备的牛肉饼综合评定分值高达87.60,其组织致密、滋味浓郁、弹性较好。借助模糊数学法和正交试验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获得的凝胶油替代脂肪的牛肉饼的最佳配方,可为新型的肉制品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35  不同方法提取的芝麻分离蛋白对面包品质比较
    林丹琼
    2020, 36(5):261-26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5
    [摘要](283) [HTML](166) [PDF 749.18 K](524)
    摘要:
    用冷榨、热榨、干法脱皮、湿法脱皮的方法制取芝麻分离蛋白后与面粉等其它成分混合制成面包。通过对各组面包进行感官评分,测定面包的体积、比容质构及面包芯水分,研究不同芝麻分离蛋白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脱皮组面包感官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干法脱皮组、湿法脱皮组面包比容分别为3.16、3.57 mL/g,均低于热榨组、冷榨组(p<0.05)。冷榨组面包100 g面包体积为491.35 cm3,高于其他三组,湿法脱皮组面包100 g面包体积为479.66 cm3,高于热榨组、干法脱皮组(p<0.05)。湿法脱皮组面包硬度、咀嚼度分别为176.65、141.36,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干法脱皮组面包弹性、回复性分别为0.87、0.23,高于其他三组。存放1 d、3 d、5 d时,湿法脱皮组面包水分减少速率分别为1.72%、0.97%、0.58%,低于其他三组(p<0.05)。说明使用湿法脱皮芝麻分离蛋白制作的面包感官评分最高,面包质构最优,水分减少速率较慢,整体品质最理想。
    36  地椒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路立峰,沈伟,蒋雨来,端贺魁,张云端,牟艳华
    2020, 36(5):267-2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6
    [摘要](465) [HTML](136) [PDF 17.18 M](579)
    摘要:
    为评价地椒的食用安全风险,本文研究了地椒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采用国家保健食品检验和技术评价规范标准中的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经口给药30 d喂养试验。发现了分别给予昆明种小鼠、SD大鼠最大耐受剂量60 g/kg、30 g/kg BW未见中毒及死亡。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试验菌株在5000 μg/皿、1581 μg/皿、500 μg/皿、158.1 μg/皿、50 μg/皿5个剂量回变突变菌落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的2倍。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低剂量组外,高、中剂量组微核发生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中剂量组对雄性大鼠体重呈现抑制作用,而对雌性大鼠体重呈现增长作用,同时能提高动物食物利用率;血液中RBC和HGB显著升高,HCT、MCV、MCHC、RDW-CV有所升高;血生化检查指标与对照组对比,能显著降低雌鼠AST,增加雌性动物的CHO、TG水平,对雌雄动物UREA、GLU水平明显降低。除肝、肾外,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表明,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无明显影响;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受试剂量范围内,地椒对骨髓细胞微核产生有一定毒性;地椒具有潜在的降血糖活性;地椒对雄性动物性激素系统、造血系统、肌肉功能,具有潜在激活作用;高剂量地椒对大鼠肝肾有一定毒性。结果证明地椒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本试验为地椒安全食用提供了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依据。
    37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粮谷中的九种麦角碱及污染状况分析
    汪薇,余婷婷,刘迪,龚蕾,杨青,王会霞,张莉
    2020, 36(5):277-2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7
    [摘要](513) [HTML](110) [PDF 25.99 M](727)
    摘要:
    本研究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粮谷中双氢麦角汀、麦角柯宁碱、麦角异柯宁碱、麦角克碱、麦角异克碱、麦角卡里碱、麦角异卡里碱、麦角生碱、麦角胺等9种麦角生物碱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水溶液(84+16)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剂PSA净化后,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C18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麦角碱检出限均为5 μg/kg,定量限均为20 μg/kg,在45~375 μg/kg添加浓度下,麦角碱的回收率为50%~90%。同时通过高分辨质谱,确定麦角碱的一级精确质量数以及二级特征碎片离子,辅助样本筛查确证。对20份市售粮谷样品进行检测,有一份样本检出了麦角克碱和麦角异克碱,其含量高于检出限而低于定量限。本研究为粮谷及其制品中麦角碱提供相对有效的检测方法,保障我国粮谷安全。
    38  鱼体中汞残留量检测的样品前处理工艺优化
    曾卿春,张崟,吴秀清,张龙翼,柯欢,郭添荣,母运龙,李慧
    2020, 36(5):288-2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8
    [摘要](215) [HTML](137) [PDF 20.51 M](578)
    摘要:
    为了提高鱼体中重金属汞残留量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因为样品前处理工艺不当引起的样品中汞的损失,本研究以外加汞标液的方式,对鱼肉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析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赶酸温度、消解温度、双氧水助消解量、硼氢化钾浓度,对样品中汞的回收率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鱼肉样品的前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汞的回收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拟合模型具有显著性(p<0.05),所得汞的回收率与各影响因素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95.33)。在对所得拟合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基础上,以汞的回收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对样品前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的结果显示,在赶酸温度88 ℃、消解温度171 ℃、双氧水用量1.2 mL、还原剂硼氢化钾浓度13 g/L时,鱼体中重金属汞的回收率最高,其回收率可达98.90%。总之,所得优化工艺对鱼肉样品前处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9  蜂胶胶囊中多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廖夏云,杨黎,刘星,刘常凯,苏小婷,卢羽玲
    2020, 36(5):295-3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39
    [摘要](276) [HTML](183) [PDF 36.16 M](823)
    摘要:
    本文建立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胶胶囊(以蜂胶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多种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洛硝哒唑、异丙硝唑、二甲硝基咪唑、羟基甲硝唑、羟甲基甲硝咪唑)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分散,涡旋混匀,超声提取目标成分,通过HLB SPE小柱净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7 μm,2.1 m×10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经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测定,电喷雾正离子MRM模式检测,离子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6种目标分析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在2.5、5.0、10.0 μg/kg三个水平下,回收率为68.12%~92.20%,RSD为1.20%~5.83%;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推广应用前景较好,能适用于蜂胶保健食品中多种痕量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同时检测。
    40  食品中空肠弯曲菌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兰全学,陈佳平,杨慧,杜文旗,金玉娟,甘莉萍,刘渠,刘小青
    2020, 36(5):304-3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40
    [摘要](298) [HTML](124) [PDF 18.30 M](465)
    摘要:
    本研究为了实现空肠弯曲菌的快速和便捷检测,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exo-RPA)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方法。通过对空肠弯曲菌和对照菌株的exo-RPA检测来判断该方法的特异性。用梯度稀释的空肠弯曲菌作为模板进行检测来分析exo-RPA方法的灵敏度。通过对模拟污染样品检测来分析exo-RPA的应用效果。分别以exo-RPA和荧光PCR检测实际食品样品来分析二者的检测效果。空肠弯曲菌exo-RPA方法可特异检出空肠弯曲菌,检测灵敏度达到6.0×102 CFU/mL。在模拟污染试验中,含2.5×101 CFU/mL空肠弯曲菌的增菌液在培养24 h后可以被exo-RPA检测出阳性信号。exo-RPA和荧光PCR对于4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相同。本研究建立的空肠弯曲菌exo-RPA具有特异、灵敏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41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评价国产不同批次肉豆蔻挥发油的质量
    黄盼,周改莲,王倩,周文良,王乃斌,谢雪婷
    2020, 36(5):310-3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41
    [摘要](326) [HTML](153) [PDF 11.30 M](762)
    摘要:
    本文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对其共有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对肉豆蔻挥发油进行综合质量评价。通过对其形状、气味、色泽等性状进行记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仪(GC-MS)所得挥发性成分,结合NIST08系列标准谱库、人工检索等方式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进行综合评价。16批次肉豆蔻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香气浓烈、灰棕色;从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共筛选出17个共有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概括为4个主成分,包含源信息量的86.2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次肉豆蔻样品可聚为两大类,S15批次聚为一类,S1-S14,S16批次聚为一类;两种分析结果达成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性状品质与安全性分析,可以建立肉豆蔻挥发油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肉豆蔻挥发油的药食两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方法综合性强、全面性高。
    42  基于液质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和表型的玛咖
    梁晓庆,杨长军,王桐,耿越
    2020, 36(5):319-3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42
    [摘要](306) [HTML](125) [PDF 150.26 M](592)
    摘要:
    本实验基于液质联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20种不同表型和产地玛咖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Dionex Ultimate 3000-Q Exactive Orbitrap),原始数据经过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处理后通过SIMACA 14.1软件分析可能的标志性代谢物,然后对这些潜在的标志性代谢产物进行二级质谱分析,通过相关文献和数据库(HMDB或NIST)对其进行定性。结果表明按照产地分组的多元变量统计分析中,五个产地的玛咖在OPLS-DA中成功分组,丽江和香格里拉两个产地玛咖在PLS-DA和OPLS-DA中分组成功;三种表型的紫色、黄色和黑色玛咖在PLS-DA和OPLS-DA中分组成功。聚类分析表明黄色、黑色和紫色玛咖各分为不同三类,三种表型玛咖内活性成分差异较大,与OPLS-DA得分图结果相吻合。表明高分辨质谱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玛咖不同表型及产地的鉴别。由于目前对于玛咖中代谢物质定性的数据库和文献较少,本实验只定性出黑色玛咖的标志性代谢产物N-苄基-15Z-烯二十四酰胺以及黄色和紫色玛咖标志性代谢产物3-甲氧基苯基乙酸。
    43  组学技术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徐英江,刘鸽,崔艳梅,姜芳,曹伟,王明磊,冷男,杨玉芳,宫向红,田秀慧
    2020, 36(5):329-33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43
    [摘要](451) [HTML](199) [PDF 760.29 K](540)
    摘要:
    近年来我国沿海区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众多的重金属冶炼、加工等企业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工业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导致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其中重金属由于高危性及难治理性,被认为是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等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浓度累计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对生物种群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作用。随着系统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为探求重金属等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以及生物体的响应机制提供更加有力的工具。本文主要针对重金属污染现状、毒理效应以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海洋重金属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44  4种动物骨骼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帕尔哈提·柔孜,杨晓君,木合布力·阿布力孜,唐远萍,吾哈丽妮萨·麦麦提托合提,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王娟
    2020, 36(5):337-3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5.044
    [摘要](418) [HTML](262) [PDF 772.79 K](969)
    摘要:
    动物骨骼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良好的疗效,具备较高的食用价值。骨骼化学成分主要以胶原蛋白、油脂、矿物质及硫酸软骨素等为主,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免疫调节、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作用。因此,本文整理了古籍关于羊、牛、马及骆驼4种动物骨骼的来源、性味、作用等领域的记载,并对其近年来报道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产品概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副产物-骨骼资源的功能物质进行基础研究、综合利用及开发高附加值骨骼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