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3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绿蒜正己烷萃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影响
    刘玮 王京雅 陈海霞
    2017, 33(9):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1
    [摘要](809) [HTML](177) [PDF 590.22 K](825)
    摘要:
    为了探讨绿蒜75%乙醇提取物的正己烷萃取物(简称绿蒜正己烷萃取物:GGHE)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 mg/kg)、GGHE低中高剂量组(L-GGHE:75 mg/kg;M-GGHE:150 mg/kg;H-GGHE:300 mg/kg),连续给药14 d。测定小鼠体重、水食量、肝脏中SOD、GSH-Px、CAT、ALT、AS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测定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2和VEGF的含量;计算水食效率、瘤体积、抑瘤率、脏器指数;分析肿瘤组织的病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M-GGHE的抑瘤率达71.48%。与模型组相比,GGHE能显著提高小鼠水食效率、胸腺及脾脏指数以及IL-2,TNF-α的水平,降低VEGF的表达。不同程度的提高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以及转氨酶ALT和AST的活力。结论:GGHE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改善了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提高了荷瘤小鼠的抗氧化水平和免疫功能。本实验提示可将绿蒜75%乙醇提取物的正己烷萃取物开发成治疗肝癌的候选药物。
    2  沙棘粉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杜鹃 郗艳丽 宋春梅
    2017, 33(9):8-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2
    [摘要](952) [HTML](259) [PDF 364.20 K](810)
    摘要:
    本文研究了沙棘粉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沙棘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5个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每日分别用0.5 mg/g bw、2.5 mg/g bw和5 mg/g bw的沙棘粉匀浆液灌胃大鼠。4 W后处死动物,采集肝脏,分别测定肝脏脂质含量、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一定剂量的沙棘粉可降低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使肝脏组织肝脂酶(H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提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说明沙棘粉可降低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质水平,提高肝脏脂代谢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减缓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3  集胞藻PCC6803中S2P蛋白酶Slr1821参与热胁迫响应的研究
    陈谷 李仕良 刘小芳 林诗琪 丁清龙
    2017, 33(9):20-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4
    [摘要](805) [HTML](135) [PDF 854.38 K](1083)
    摘要:
    随着全球CO2排放量不断上升,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甚至生态环境的破坏日渐严重,研究光合自养生物对热胁迫的响应机制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集胞藻PCC6803是一种研究光合作用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生物过程的模式蓝细菌,本文通过同源双交换完全敲除集胞藻PCC6803的S2P蛋白Slr1821的编码基因,构建了缺失突变体Δslr1821,发现经过高温44 ℃热处理后,突变体完全不能生长,而野生型能够快速恢复热损伤,揭示Slr1821蛋白在热胁迫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藻胆蛋白相对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发现该基因缺失抑制了细胞热处理后的光合色素包括藻胆蛋白和叶绿素的重新合成,为研究光合自养生物适应热胁迫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4  茶槲寄生“螃蟹脚”醇提正丁醇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李娟 薛桥丽 肖蓉 林奇 徐志强 胡永金
    2017, 33(9):28-3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5
    [摘要](1025) [HTML](172) [PDF 775.28 K](1114)
    摘要:
    本文研究了茶槲寄生“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的抑菌作用及正丁醇萃取相(NVB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DIZ)的大小,对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来评价“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大肠杆菌(E.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4种食源性腐败菌的抑制性;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胞膜通透性、胞壁完整性和酶活性等实验,研究了NVBEs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S. aureus、E. coli、S. typhimurium和L. monocytogenes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NVBEs抑菌活性较好,对S. aureus抑制效果最好,DIZ为9.84±0.57 mm,MIC为3.52 mg/mL,MBC为7.04 mg/mL。抑菌机理结果表明:NVBEs可增加S. aureus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体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内含物如核酸和蛋白质等外泄;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使菌体细胞形态结构出现异常;影响菌体酶的代谢活动,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5  丝素蛋白在氯化钙-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行为及其结构的变化
    陈佳弘 江虹锐 余炼 王成华 赵谋明 刘小玲
    2017, 33(9):37-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6
    [摘要](1163) [HTML](520) [PDF 868.00 K](1353)
    摘要:
    为制备可溶性丝素蛋白应用于食品,本文探讨了不溶性丝素蛋白向可溶性再生丝素蛋白转化的条件并分析丝素蛋白结构变化对其溶解性的影响。以丝素蛋白的溶解时间和再生丝素蛋白的氮溶解指数为指标分析了溶解体系、温度、盐浓度和乙醇浓度对丝素蛋白溶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氯化钙-乙醇-水体系可将不溶性丝素蛋白溶解,当氯化钙在30%的乙醇溶液中浓度达到4 mol/L时,95 ℃保温9 min,丝素蛋白完全溶解,所得再生丝素蛋白氮溶解指数达到91%。利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圆二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测丝素在混合溶液中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三元体系中,丝素与水结合逐渐增强,丝素纤维膨大,随后逐渐断裂为片层状,结晶结构破坏,再生丝素从β-折叠转变为无规则卷曲,导致溶解性改善。
    6  脱氮硫杆菌ATCC25259 SQR蛋白及突变体的结构分析与活性研究
    陈新 孟志忠 罗义 荣向 李杉
    2017, 33(9):46-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7
    [摘要](728) [HTML](191) [PDF 866.51 K](1077)
    摘要:
    本文研究了通过Discovery Studio 3.5利用同源建模法构建了脱氮硫杆菌ATCC25259的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Sulfide:quinone oxidoreductase,SQR)野生型蛋白及突变体蛋白模型,通过GROMACS 5.1.2对所有模型进行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的优化,使蛋白模型处于能量较低且结构稳定的状态。使用PROCHECK,Verify 3D和ProSA三种模型评价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表明蛋白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使用该蛋白模型计算蛋白相互作用、SAS及能量值。将构建好的SQR及突变体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分子量约65 ku的蛋白。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经大量表达含有6×His标签的野生型与突变体蛋白,采用已经建立的SQR活性测定方法,进行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突变体酶活性较低。从模拟计算与实验验证两方面说明SQR C端α螺旋结构对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从而酶活性降低。
    7  柳蘑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周聪 孙月 李德海 顾嘉林 龚金华
    2017, 33(9):56-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8
    [摘要](908) [HTML](146) [PDF 629.01 K](785)
    摘要:
    为了研究提取溶剂酸碱性对柳蘑多糖的制备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本文利用稀酸、蒸馏水和稀碱溶剂分别制备三种柳蘑多糖(SPAP1、WPAP1和JPAP1),经过脱蛋白对应得到三种脱蛋白的柳蘑多糖(SPAP2、WPAP2和JPAP2),分别考察柳蘑多糖提取率和纯度的变化以及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初步分析柳蘑多糖的结构差异。研究表明,提取溶剂酸碱性对柳蘑多糖的提取率及纯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JPAP1的提取率最高,为11.02%,SPAP2的纯度最高,为73.91%。SPAP2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柳蘑多糖(p<0.05),并与多糖浓度和给药时间成量效关系。其中SPAP2对Hela细胞的增值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0.88%;红外光谱分析SPAP2在1078±4 cm-1和759.83±5 cm-1处有较强的吸收峰,表明SPAP2中C-O-H或C-O-C和环氧基团含量高于其它柳蘑多糖。本论文结果为深入开发柳蘑多糖产品及进一步研究柳蘑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8  高粱糠不同存在形态酚类物质的AB-8大孔树脂纯化及对红细胞氧化溶血的保护作用
    陈华敏 赖富饶 孙崇臻 张猛猛 吴晖 唐语谦 李晓凤
    2017, 33(9):63-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09
    [摘要](1079) [HTML](178) [PDF 746.53 K](1203)
    摘要:
    本文对提取得到的高粱糠不同存在形态酚类物质进行AB-8大孔树脂纯化,之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抗AAPH氧化溶血效果的测定。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酚含量依次为游离酚、束缚型酯型酚、束缚型苷型酚、可溶性苷型酚、可溶性酯型酚。而HPLC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18种酚类化合物的总量顺序依次是:束缚型酯型酚>游离酚>束缚型苷型酚>可溶性酯型酚>可溶性苷型酚。200 μg/mL的游离型、束缚型和可溶型酯型酚可使AAPH溶血率降至约10%,接近阴性对照组,而可溶性苷型酚仍为28.84%。五类酚类物质的预处理使得AAPH损伤的人血红细胞内的MDA含量减少,GSH/GSSG升高,使红细胞恢复到正常状态;SOD、GSH-Px和CAT酶活力较弱的红细胞也受到了保护。综上,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高粱糠不同存在形态酚类物质可以保护人血红细胞免受AAPH的损伤,其细胞内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和酚类化合物的组成有联系。
    9  24-表油菜素内酯调控苯丙烷代谢增强杏果实抗病性的研究
    李丽花 张瑞杰 姚远丽 朱璇
    2017, 33(9):71-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0
    [摘要](779) [HTML](154) [PDF 532.54 K](814)
    摘要:
    为了探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24-EBR)对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于0.05 MPa的压力下,用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对绿熟期的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处理后的杏果实放置24 h后损伤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置于温度为4 ℃,相对湿度为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及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并统计果实的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能显著提高杏果实PAL、C4H、4-CL的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的含量,在贮藏后期增加类黄酮含量,降低杏果实损伤接种的病害发生率及病斑直径。说明24-表油菜素内酯有可能通过诱导杏果实苯丙烷代谢增强来提高果实的抗病性。
    10  恶臭假单胞杆菌肌酐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酶学特性分析
    侯赣生 林影 梁书利
    2017, 33(9):77-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1
    [摘要](886) [HTML](259) [PDF 522.00 K](1155)
    摘要:
    肌酐酶(Creatininase)是肌酐酶法检测的一个关键酶,将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肌酐酶基因(Cre)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通过IPTG的诱导,实现了肌酐酶Cre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的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经60 ℃加热处理、Ni-NTA亲和层析和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分离纯化出重组肌酐酶,回收率为29.3%,其比酶活达到489.17 U/mg,是已有文献中报道中的最高水平。进一步进行酶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 ℃,50 ℃以下可以稳定保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适pH值为7.0,在pH 7.0~8.0条件下比较稳定;Cu2+会抑制肌酐酶的活性;Mn2+、Zn2+和Co2+对肌酐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EDTA、SDS、Tween-20、Tween-80和Trinton-100几乎对酶活力没影响;NaN3不影响酶的活力。以肌酸为底物时,酶动力学常数Km值为47.38 mmol/L。本研究在大肠杆菌系统成功实现肌酐酶的可溶性表达,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其酶学性质,为肌酐酶的表达和潜在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1  炭疽病菌侵染对香蕉采后品质变化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李丽 何雪梅 李昌宝 孙健 零东宁 盛金凤 饶川艳 肖占仕 李杰民 郑凤锦 刘国明 唐雅园
    2017, 33(9):83-9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2
    [摘要](845) [HTML](219) [PDF 656.44 K](869)
    摘要:
    研究人工接种炭疽病菌对采后香蕉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分析测定了接种炭疽病菌后“宝岛蕉”和“东莞大蕉”两个品种香蕉果实的硬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病情指数及抗病相关酶POD、PP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的硬度迅速下降,贮藏4 d后显著低于未接种炭疽病菌组,香蕉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分解速率显著增加,加速了香蕉褪青和转黄;接种炭疽病菌促进了果实中淀粉等多糖物质不断地向可溶性糖的转化,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对“宝岛蕉”的影响更为明显。炭疽病菌侵染促进了香蕉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升高,同时加快果实的呼吸和感病速率;接种炭疽病菌后,抗病相关酶POD、PPO活性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炭疽病菌的侵染加速了两种香蕉的成熟、软化、衰老及腐烂。
    12  不同品种山楂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张晓波 邓捷 温玲蓉 游丽君
    2017, 33(9):91-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3
    [摘要](1141) [HTML](198) [PDF 444.99 K](1101)
    摘要:
    本文以产自山东地区的山里红和大金星这两个常见山楂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山楂冻干制成粉末后测定它们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ORAC和PSC),并采用HPLC分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山楂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各异,其中山里红果实的总酚(61.91 mg GA equiv./g DW)和总黄酮(55.96 mg catechin equiv./g DW)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金星。山楂果实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山里红品种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其ORAC及PSC值分别是大金星的1.54和2倍。山楂果实提取液经HPLC法分析,鉴定出7种多酚类化学成分,最主要的酚类化合物为原花青素B2以及表儿茶素,且山里红果实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大金星。综合比较发现山楂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各异,且山里红的抗氧化活性较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原料。
    13  余甘子提取物降血糖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研究
    李明玺 黄卫锋 姚亮亮 万春鹏
    2017, 33(9):96-1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4
    [摘要](890) [HTML](355) [PDF 657.83 K](900)
    摘要:
    为研究余甘子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本文研究了其对LO2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 (GLUT-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表达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PER)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活性的影响。该实验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对余甘子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三个组分;采用Real-Time 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研究余甘子提取物及其有效组分对GLUT-2和PPARγ mRNA表达和PPER和NF-κB荧光素酶活性。余甘子提取物可以显著升高GLUT-2和PPARγ mRNA的表达和PPRE报告基因的活性,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可以降低NF-κB报告基因的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大孔树脂柱30%乙醇洗脱物为其有效活性组分。通过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分离鉴定了一个主要的成分为没食子酸;余甘子可能是通过升高GLUT-2和PPARγ的表达和抑制相关炎症通路发挥降血糖作用,没食子酸可能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14  单增李斯特菌(EGDe)sig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特性的初步鉴定
    陈国薇 刘武康 丁承超 谢曼曼 郭亮 董庆利 刘箐
    2017, 33(9):102-1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5
    [摘要](1244) [HTML](222) [PDF 721.40 K](1172)
    摘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感染过程中可以穿越人体肠道屏障、胎盘屏障及血脑屏障,进而引发肠胃炎、脑膜炎及孕妇流产等疾病。Sigma B (sigB)基因编码产生的sigmaB因子是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对环境胁迫产生应答反应的主要调控因子,并且直接或间接的调控Lm中相关重要毒力基因如prfA、inlA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Lm野生菌株EGDe的sigB基因敲除,并且对缺失菌株的生长曲线,inlA、inlB、prfA等13种Lm的毒力基因表达水平及对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侵袭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EGDe-Δ sigB基因缺失菌株生长速度与EGDe基本一致;sigB基因的缺失造成inlA和inlB基因表达水平的大幅度下调,但actA和plcA等毒力基因却上调4~5倍,说明sigB基因对于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一些毒力基因表达影响比较大;Caco-2细胞的侵袭实验显示EGDe-Δ sigB基因的缺失对Caco-2细胞侵袭能力的下降。
    15  绞股蓝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石嫚嫚 姜建国
    2017, 33(9):109-1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6
    [摘要](872) [HTML](217) [PDF 532.95 K](860)
    摘要:
    研究绞股蓝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成分以及其自由基消除和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1H-NMR和13C-NMR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HPLC分析其指纹图谱,采用DPPH、ABTS和FRAP三种体外检测体系进行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的研究。从绞股蓝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个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2'-反式-肉桂酰基-3'-O-β-D-葡萄糖基-3'-O-β-D-葡萄糖基](化合物1)、3,4-二羟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2)。HPLC证实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分别含化合物1和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化合物1和化合物2都显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浓度为400~800 μg/mL范围内,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高于阳性对照Vc;ATBS实验,在12.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清除能力均高于Vc;FRAP实验结果为在较低浓度下,Vc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化合物1和化合物2,但是在800 μg/mL时,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接近Vc。
    16  温度和微射流处理对乳清分离蛋白颗粒性质的影响
    陈业宝
    2017, 33(9):115-1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7
    [摘要](894) [HTML](248) [PDF 640.59 K](807)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微射流处理对不同温度下乳清分离蛋白(WPI)颗粒性质的影响。以微射流处理与温度为变量,对WPI的SDS-PAGE电泳、示差扫描量热特性、平均粒径、ζ电位、表面疏水性(Ho)与乳化活性指数(EAI)进行了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温度下,经微射流处理的WPI的平均粒径及Ho均小于未经微射流处理的WPI,但ζ电位高于未经微射流处理的WPI。无论是否经过微射流处理,在60 ℃以下时,WPI的Ho基本上不受温度影响,在60 ℃以上时,其Ho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0 ℃下达到最大,如微射流处理前后WPI在80 ℃下的Ho分别为3786和3082。此外,在60 ℃以下时,WPI的EAI基本上不受温度影响,在60 ℃以上时,其EAI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0 ℃下达到最大,如微射流处理前后WPI在80 ℃下的EAI分别为130.5 m2/g和120 m2/g。微射流处理前后WPI平均粒径及EAI的变化可能与WPI颗粒间ζ电位和Ho的共同作用有关。
    17  陶融型大曲中产香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陈蒙恩 樊建辉 侯建光 韩素娜 牛姣 杨方玉
    2017, 33(9):122-1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7.018
    [摘要](768) [HTML](144) [PDF 505.39 K](896)
    摘要:
    本研究从陶融型大曲微生物资源中筛选产香功能性微生物,研究其与大曲香味物质之间的联系,并对产香功能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法从不同发酵阶段的陶融型大曲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37株,酵母22株。以小麦固体培养基为底物对各菌株进行单菌产香实验,经闻香评定,菌株YSY04发酵后能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发现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香味物质种类丰富,其中吡嗪类物质、苯乙醇、愈创木酚、2,3-丁二醇和萜烯类等香味物质为陶融型大曲的重要香味成分。因此,可初步认定菌株YSY04为陶融型大曲的产香功能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YSY04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anomalus)。
    18  三种形态叶菜真空预冷过程的比较研究
    吴欣蔚 朱志伟 孙大文
    2017, 33(9):128-1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19
    [摘要](637) [HTML](126) [PDF 745.78 K](1014)
    摘要:
    本研究以结球甘蓝、白菜和菜心为对象,针对其形态结构差异,在不同预冷终压和处理量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真空预冷处理,探讨蔬菜包裹形态、紧密程度,叶片非叶脉部分面积占表面积比例和叶片厚度等特点对预冷过程时间、失重率和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球甘蓝、白菜、菜心均可经过真空预冷实现快速冷却,在预冷终压500 Pa、处理量2400 g条件下,三种叶菜均能在25 min以内降至4 ℃。但不同压力和处理量条件下,结球甘蓝、白菜和菜心在预冷时间、失重率和温差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裹形态和紧密程度在影响预冷时间和预冷温差方面起主要作用,叶片组织特性包括叶片非叶脉部分面积占表面积比例和叶片厚度则对预冷失重率有较大影响。叶菜的形态结构是影响预冷效果的重要因素,真空预冷压力和处理量的设置需结合蔬菜形态结构特性设定。
    19  暴马丁香枝条中紫丁香苷提取工艺的优化及预测模型分析
    姜志辉 李桂荣 郑友兰
    2017, 33(9):134-1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0
    [摘要](791) [HTML](281) [PDF 611.46 K](786)
    摘要: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暴马丁香枝条中紫丁香苷的超声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自变量,紫丁香苷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优化出最佳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确定紫丁香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为54.64%乙醇17.05倍量,超声提取3次,每次提取85.23 min,超声功率为80 W,温度为30 ℃。最佳工艺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差1.26%,二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047,说明二次多项式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紫丁香苷提取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信度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暴马丁香枝条中紫丁香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密度高,质量稳定。因此,该方法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予以推广使用。
    20  壳聚糖氧化降解制备聚合度6以下的壳寡糖
    吴丽华 周萌 郑必胜 叶盛权
    2017, 33(9):140-1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1
    [摘要](962) [HTML](262) [PDF 635.24 K](1093)
    摘要:
    壳寡糖是壳聚糖经降解后的低聚物,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水溶性好,易于吸收,生物活性高。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脱乙酰度高于95%的壳聚糖,利用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对低聚合度的壳寡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制备聚合度在6以下的壳寡糖。以降解产物的离子色谱中聚合度6以下的峰面积和与产物得率之积作为响应指标,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来考察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及降解特性,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氧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离子色谱测定聚合度6以下的壳寡糖在方法学上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得到的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为:过氧化氢浓度4.50%、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56 ℃。由最优条件下的降解产物离子色谱图可知,聚合度越低的壳寡糖越容易得到;可利用离子色谱法对壳聚糖的降解过程进行调控。
    21  中试规模酶解制备的大豆低聚肽中抗氧化肽和ACE抑制肽的分离和鉴定
    刘文颖 陈亮 谷瑞增 鲁军 潘兴昌 蔡木易
    2017, 33(9):147-1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2
    [摘要](649) [HTML](190) [PDF 421.90 K](1072)
    摘要: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中试规模制备大豆低聚肽的方法,制备出的大豆低聚肽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91.45%)和较低的分子量(84.37%的分子量小于1000 u)。测定了大豆低聚肽的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然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收集六个主要的液相组分,分别命名为组分1~6,利用质谱仪对这些组分进行肽段结构鉴定。共鉴定出41个肽段结构,选择15个肽段进行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豆低聚肽中有两个新型抗氧化肽段和四个ACE抑制肽段。抗氧化肽段分别为:Tyr-Glu,8.61±0.42 mmol Trolox等同物/g样品;Asp-Tyr-Arg,6.53±0.34 mmol Trolox等同物/g样品;ACE抑制肽段分别为:Leu-Val-Arg,IC50=51.75 μM;Leu-Tyr,IC50=305.76 μM;Asp-Tyr-Arg,IC50=1082.95 μM;Asp-Phe,IC50=1106.04 μM。这些肽段大多数是从大豆中新发现的抗氧化肽段和ACE抑制肽段。大豆低聚肽和这些活性肽段可作为抗氧化或降血压物质用于食品添加剂、营养物及医药制品中。
    22  明胶-溶菌酶/ZnO纳米复合抗菌膜材料构建与性能
    胡二坤 石伟健 尹寿伟
    2017, 33(9):159-1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3
    [摘要](916) [HTML](222) [PDF 603.87 K](908)
    摘要:
    本研究以温敏性的明胶为基材同时包埋有机/无机抗菌剂,企图实现抗菌剂的协同增效,扩大材料的抗菌谱,并系统研究抗菌材料表面结构、机械与阻隔性能随抗菌剂种类及计量的演变规律。溶菌酶/纳米氧化锌-明胶膜材料具有选择吸光性,在紫外区域有明显吸收峰,而在可见光区域透光率超过90%。溶菌酶/纳米氧化锌具有协同增效,扩大膜材料的抗菌谱,相对荷载溶菌酶或纳米氧化锌的膜材料,复合抗菌剂膜对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更强的抗菌效果。荷载溶菌酶或纳米氧化锌不改变明胶膜材料的表面微结构,两者在成膜及膜基质中的相互作用形成异质的膜表面,并影响蛋白网络结构,弱化膜材料的水汽及氧气阻隔性能。本研究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膜材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3  异丙威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熊波 梁祖培 刘贵州 刘辉 唐秋实 袁利鹏
    2017, 33(9):166-1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4
    [摘要](955) [HTML](120) [PDF 437.88 K](731)
    摘要:
    异丙威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杀虫剂,在果蔬、粮食和烟草等中都有广泛应用,然而这类农药也具有较强生物毒性。为了制备异丙威单克隆抗体,以实现对农药异丙威药物的快速检测。本文以2-异丙基苯酚等为原料,合成异丙威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克隆、筛选获得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经腹水诱导法及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制得异丙威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竞争ELISA法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异丙威单克隆抗体检测范围为1.88~82.80 ng/mL,抗体的IC50为11.7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54 ng/mL,抗体与克百威、西维因、涕灭威、灭多威、2-异丙基苯酚5种异丙威结构类似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具有高特异性,能够满足农产品中异丙威残留检测的要求。异丙威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异丙威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4  展青霉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刘冰 张富源 高进 生威 王硕
    2017, 33(9):171-1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7.025
    [摘要](883) [HTML](317) [PDF 477.22 K](952)
    摘要:
    展青霉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对动物的细胞和组织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展青霉素原药毒性大,价格昂贵且不稳定;其化学结构简单,直接制备免疫原效果不理想。因此,目前报道的展青霉素免疫分析方法并不多。免疫原的设计合成是免疫分析方法建立的关键步骤之一。本论文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借鉴药物分子虚拟筛选的方法,研究展青霉素结构特点,优化筛选毒性较低且价格廉价的替代物,设计并成功合成展青霉素半抗原。活化酯法偶联两种载体蛋白(BSA和KLH)制备展青霉素两种免疫原,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分别可以达到1:16000和1:64000。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展青霉素免疫分析方法打下基础。同时,论文为小分子有毒有害物免疫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25  甘蔗皮花色苷的提取及辅色剂对花色苷的辅色作用研究
    闫怀锋 赵振刚
    2017, 33(9):176-1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6
    [摘要](691) [HTML](130) [PDF 636.78 K](780)
    摘要:
    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甘蔗皮中的花色苷,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选取三种辅色剂(阿魏酸、香草酸和4-香豆酸)与甘蔗皮花色苷进行辅色反应,研究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辅色剂的辅色效应。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剂组成(V甲醇:V丙酮 :V水=2:2:1,pH=1.0),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20 ℃。在此条件下,花色苷总含量为125.01±1.77 mg/100 g DW(甘蔗皮干重)。在模拟酒体系中,辅色剂对甘蔗皮花色苷的辅色效果随辅色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降低pH可增强辅色效应,当达到最适辅色pH时辅色反应达到平衡;达到最适辅色温度后辅色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弱;三种辅色剂的辅色效应从强到弱依次为:4-香豆酸>阿魏酸>香草酸。
    26  马铃薯淀粉3D打印工艺及其3D打印结构的研究
    冯传兴 周泉城
    2017, 33(9):183-1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7
    [摘要](1042) [HTML](174) [PDF 680.47 K](917)
    摘要:
    为了开发马铃薯淀粉3D打印工艺,探讨3D打印淀粉食材在3D打印前、中、后三个阶段中理化结构、物性的变化。本论文基于淀粉糊化特性,提出一套新的马铃薯淀粉3D打印原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质构分析的方法对3D打印淀粉食材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糊化马铃薯淀粉分子发生黏连,凝胶化;3D打印显著降低了糊化马铃薯淀粉的黏附性、硬度和凝胶性,但对其热力学性质、结晶结构和分子化学键等没有显著影响,仅改变了颗粒结构的表面光滑度。说明3D打印仅改变了糊化马铃薯淀粉部分物性性能,对理化结构没有影响。本研究为3D打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27  基于低场核磁技术的不同花期金银花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杜利平 崔莉 赵恒强 闫慧娇 王涛 王晓
    2017, 33(9):189-1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8
    [摘要](782) [HTML](150) [PDF 492.98 K](754)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花期金银花(三青期、大白期和全花期)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分布及状态变化。不同花期金银花在45 ℃条件下进行远红外干燥,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分析金银花中水分随时间的迁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花期的金银花中均含有三种状态的水:结合水、半结合水和自由水,其含量为:半结合水>结合水>自由水;三青期金银花的结合水和自由水含量高于大白期和开花期,半结合水含量相对低于大白期和开花期;金银花干燥过程中,不同状态的水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半结合水含量逐渐减小,结合水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干燥过程改变了金银花内部水分分布状态和水分含量,不同状态的水分之间会发生一定的相互转化,三青期金银花中部分结合水在干燥初期流动性变大,后期流动性变小,大白期金银花结合水流动性持续变小。干燥过程中金银花水分含量与半结合水的峰面积、总峰面积均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LF-NMR技术为金银花中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
    28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对稀奶油-乳清发酵液的影响
    林伟锋 周艳 鲍志宁 夏枫耿
    2017, 33(9):195-2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29
    [摘要](1164) [HTML](118) [PDF 493.04 K](1892)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脂肪含量(7%、14%和21%)和蛋白质含量(2.3%和4.6%)对稀奶油-乳清发酵液的影响,研究新型风味发酵体系组成和发酵特性之间的关系。测定在发酵过程中活菌数、酸度和pH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发酵60 h后发酵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较低时,脂肪含量增加对乳酸菌增殖和pH值无影响,蛋白质含量较高时,脂肪含量增加抑制乳酸菌增殖和pH值下降;脂肪含量增加促进产香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增加,抑制菌种产酸。蛋白质含量增加促进乳酸菌增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明显增加,使pH值下降减缓;脂肪含量较低时,蛋白质含量增加促进产酸,脂肪含量较高时,抑制产酸。发酵60 h后,体系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有乙酸、丁酸、2,3-丁二酮和3-羟基-2-丁酮。通过感官评定,14%脂肪和4.6%蛋白质的发酵液具有最佳的组织状态以及最强的特征性酸奶风味。
    29  高粱超微全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王军 程晶晶 王周利 袁亚宏 郭康权 岳田利
    2017, 33(9):202-2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0
    [摘要](956) [HTML](254) [PDF 477.76 K](1190)
    摘要:
    为研究高粱超微全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将高粱超微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小麦面粉中,测定混合粉的流变学特性,并对混合粉馒头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粱超微全粉添加量较低时(5~10%),混合粉的各项粘度值和峰值时间增加;添加量增加到15~20%时,各项粘度值和峰值时间降低,糊化温度差异不显著。高粱全粉的添加使混合粉的吸水率有所增加。添加量达到10%及以上时,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和延伸度均显著降低。混合粉馒头除色泽外的各项感官指标得分显著降低。馒头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粘附性和内聚性先增加后降低,弹性降低,回复性无明显变化规律。气孔延长度差异不大,其他图像分析指标差异显著。高粱超微全粉的添加改变了混合粉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淀粉和蛋白质的构成与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均有较大影响。
    30  上面发酵高粱啤酒的工艺研究
    朱凤娇 陈叶福 王希彬 宋露露 郭学武 肖冬光
    2017, 33(9):210-2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1
    [摘要](1116) [HTML](261) [PDF 590.65 K](882)
    摘要:
    高粱啤酒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无麸质酒精饮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研制品质优良的高粱啤酒,本研究以高粱芽为原料,分别对糖化工艺对高粱汁中总还原糖和α-氨基氮量的影响;发酵工艺对高级醇含量的影响以及发酵后不同澄清剂对高粱啤酒的澄清效果和色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粱汁制备的最佳糖化方法为倾出糖化法,糖化条件为:浸酶温度35 ℃,浸酶时间20 min,糊化温度90 ℃,糊化时间30 min,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1 h,糖化后高粱芽汁的总还原糖含量为83.23 g/L,α-氨基氮含量适中,为180.8 mg/L。高粱啤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高粱芽汁浓度12 °P、酵母菌接种量2.0×107个/mL、发酵温度16 ℃,发酵后啤酒中的高级醇含量为109.09 mg/L,该条件可有效降低高级醇含量。最佳的澄清剂为皂土,当添加比例为0.9%时,透光率达到90%,高粱啤酒的澄清效果最佳。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上面发酵高粱啤酒澄清透明、色泽鲜亮、口感独特,高级醇含量适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酒精饮品。
    31  甜菜果胶的醇析工艺研究
    张涛 郭晓明 张兵兵 于淑娟
    2017, 33(9):217-2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2
    [摘要](908) [HTML](218) [PDF 580.46 K](881)
    摘要:
    乙醇沉淀法是纯化果胶的工业化方法,应用广泛。本文以甜菜果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醇析pH、乙醇浓度等对甜菜果胶的醇析率、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表征甜菜果胶在醇析过程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并采用通过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分析醇析所得甜菜果胶的分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前后的SBP醇析率均在pH为2.5,体系乙醇浓度为71.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6.81%和57.23%;SBP的重均分子量范围为145.07~404.27 kg/mol;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等五种中性糖,范围为16.23~17.83%。SBP溶液初始pH与体系乙醇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SBP的水合作用有影响,醇沉所得SBP的结构受到了醇析条件的影响。
    32  柿饼干制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
    施宝珠 段旭昌 吴烨婷 梁连友 焦中高 冯锁劳
    2017, 33(9):224-2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3
    [摘要](862) [HTML](214) [PDF 664.30 K](873)
    摘要:
    为探索柿饼干制过程中柿饼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以求为柿饼的干制方法和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柿饼人工控制干制和自然干制过程中柿子中的水分、单宁、原果胶、水溶性果胶、乙醇、乙醛、乙醇脱氢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测定自然干制过程二氧化硫含量的变化,比较人工干制与自然干制柿饼的卫生状况。柿饼的人工干制与自然干制过程中的水分、单宁、原果胶、水溶性果胶、乙醇、乙醛、乙醇脱氢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人工干制的时间是自然干制时间的1/7,人工干制柿饼不受天气影响,无二氧化硫残留,细菌总数只有23 CFU/g,而自然干制需要进行6次二氧化硫熏蒸防霉,最终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150 mg/kg,细菌总数达3500 CFU/g,是人工干制细菌总数的152倍。证明柿饼的人工干制完全可以替代自然干制过程。
    33  酱香型大曲贮存过程中发酵性能变化的研究
    张丽 卢红梅 陈莉 乔岩 何星 安家静
    2017, 33(9):231-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4
    [摘要](744) [HTML](241) [PDF 488.69 K](952)
    摘要:
    以酱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曲在贮存过程中水分含量、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数量的变化,以及发酵力、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和酒化力等生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贮存初期的霉菌数量、液化力、糖化力及酯化力含量都较低,在前4个月的贮存过程中这四个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5~8个月时变化趋于稳定;大曲的水分含量、菌落总数、酵母菌数量、发酵力和酒化力在贮存的前4个月明显呈下降趋势,贮存4个月后在相对小的范围内波动。通过对大曲贮存中水分、菌落总数、霉菌数量、酵母菌数量、发酵力、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及酒化力等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60%以上的指标间达到显著、极显著关联。酱香型大曲贮存5~6个月时生化性能趋于稳定,用于白酒生产有利于稳定基酒的产量和质量,最适宜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
    34  基于发卡型DNA循环杂交放大技术检测海产品中的Hg2+含量
    杜平
    2017, 33(9):238-2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5
    [摘要](1035) [HTML](181) [PDF 478.06 K](794)
    摘要:
    利用发卡型DNA的循环杂交放大作用和碱基T与Hg2+之间的稳定结构,设计了一种高灵敏性的表面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用于海产品中痕量汞的检测。首先制备了携带有大量拉曼信号分子的纳米金生物条码作为拉曼信号探针。然后通过酰胺键将捕获DNA固载在磁珠表面上,利用T-Hg2+-T形成的稳定结构和链式循环杂交反应放大技术,将含有大量拉曼信号DNA分子的纳米金颗粒通过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到磁珠上,最后通过SERS技术实现了溶液中Hg2+的检测。最佳实验条件下,当固定磁珠捕获DNA浓度为1.0×10-7 mol/L,Tris-HCl缓冲溶液为pH 7.4,37 ℃下杂交反应3 h后,Hg2+的浓度与拉曼信号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7~1.0×10-13 mol/L,检测限1.0×10-13 mol/L(S/N=3)。该传感器用于海产品中Hg2+的测定,测定值与ICP-AES的测定值基本一致。
    35  民勤枸杞主要营养、功能成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分析
    艾百拉·热合曼,李晔,叶理跃,邱进强,许兴文,籍保平,周峰
    2017, 33(9):243-2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6
    [摘要](878) [HTML](161) [PDF 274.50 K](815)
    摘要:
    本文为了探讨民勤枸杞的营养、活性成分和安全性评价,通过使用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法和其他测定方法分析民勤枸杞的基本营养和功能成分、氨基酸组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民勤枸杞的基本营养成分(以每100 g干重计)蛋白质、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71 g、3.09 g和60.80 g;功能成分多糖、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抗坏血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1 g、569.81 mg、1.57 g、45.08 mg、81.95 mg和70.23 mg。民勤枸杞主要基本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并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民勤枸杞中色氨酸和芳香氨基酸等必须氨基酸含量丰富;天冬氨酸含量最为丰富;赖氨酸是第一限制必须氨基酸。民勤枸杞含有相对较高的脂肪、类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没有超绿色食品枸杞标准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民勤枸杞质量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36  超声处理对柑普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郑敏 林丽静 黄晓兵 李积华 彭政
    2017, 33(9):250-2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7
    [摘要](811) [HTML](105) [PDF 597.64 K](835)
    摘要: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超声处理前后的柑普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柑普茶的香气成分来自茶枝柑的柑皮和普洱熟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烯、蒎烯、β-月桂烯、γ-松油烯、芳樟醇、萜烯醇、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1,2,3三甲氧基苯等;超声处理能影响柑普茶不同部分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较超声处理前,柑普茶柑皮中α-侧柏烯和α-蒎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减少,邻伞花烃、癸醛的含量增多,柑普茶茶叶中的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水芹烯、芳樟醇、松油醇和1,2,3三甲氧基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在超声处理后都有提高,β-月桂烯、柠檬烯、γ-松油烯和茶香酮的相对含量较超声处理前有所减少;各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在实验时长内基本随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37  高光谱成像技术定量可视化检测熟牛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
    杨东 陆安祥 王纪华
    2017, 33(9):257-2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8
    [摘要](871) [HTML](199) [PDF 672.05 K](818)
    摘要: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熟牛肉在冷藏过程中的新鲜状况,尝试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熟牛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采集400~1000 nm范围内样品高光谱图像,采用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法(VCPA)提取出6个光谱特征波段变量,针对特征波段图像,利用Tamura算法共提取出18个纹理特征变量,基于RGB颜色模型,分别计算出R、G和B分量图中共9个颜色特征变量。利用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算法分别建立了不同变量组合的TVB-N含量预测模型。经分析比较,基于光谱与颜色特征融合的PSO-LS-SVM模型展现出最优的预测能力,预测集决定系数(R2p)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55和1.093。利用最优模型将TVB-N含量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融合高光谱图像中光谱与颜色特征并结合PSO-LS-SVM算法对熟牛肉中TVB-N含量进行准确的预测与可视化表达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其它肉及肉制品新鲜度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38  石河子地区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及耐药性的研究
    田会丽 袁筠 廖超 孟云 糜唯钰 姬华 王周平
    2017, 33(9):265-2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39
    [摘要](790) [HTML](118) [PDF 535.67 K](707)
    摘要:
    本文研究了石河子地区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毒力特性及耐药性。对24份零售鲜奶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PCR方法检测nuc、16S rRNA和7种毒力基因,利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共分离55株疑似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和16S rRNA基因PCR扩增检测结果中有20株菌为阳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中有5株(5/20;25%)携带毒力基因,其中3株携带Coa(3/5;60%),1株携带Sei(1/5;20%),1株携带Sea+Sec+Coa(1/5;20%)。发现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9株对所测试的一种或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且19株均对亚胺培南和氯霉素敏感。本文为指导抗生素在人类临床和动物饲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性数据,为乳品中有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39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
    王珊 李忠 潘亮 刘陆 薛良辰 曾川 彭碧宁 许喜林
    2017, 33(9):271-2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40
    [摘要](982) [HTML](211) [PDF 564.96 K](1007)
    摘要:
    苯并(a)芘广泛存在于煤焦油、炼油等工业污水中,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烧焦的食物都可能含有苯并(a)芘。我国目前对食用植物油类产品中苯并(a)芘的限量标准是<10 μg/kg。检测食品中苯并(a)芘的方法中使用较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方法,但检测过程样品的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检测效率低,尚不能满足实时、现场检测的要求。本文使用纳米金修饰的多孔材料作为SERS基底,利用SERS对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的含量进行快速检测。苯并(a)芘在0~200 μg/L范围内与SERS的信号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34.98x-571.77,R2=0.9942;在10 μg/kg含量水平下,样品回收率为93.2~125.7%,相对标准偏差为10~18%,方法检出限为5.6 μg/L。SERS可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现场检测,测试时间短(一般为数十秒至一两分钟)。在检测灵敏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SERS方法为快速筛查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40  两种提取方式的燕麦油成分的GC-MS分析
    张陈 吕振岳 葛发欢 马晋芳 于荣敏
    2017, 33(9):276-2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41
    [摘要](678) [HTML](117) [PDF 527.72 K](833)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燕麦油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常规提取和超临界CO2流体提取两种方法提取燕麦油中的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燕麦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GC-MS分析结果显示,燕麦油常规提取物中,通过人工解析结合标准图谱数据库(NIST)检索定性确认,共鉴定出6种成分,从常规提取燕麦油脂肪酸酯化产物中共鉴定出13种成分;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方法提取的燕麦油中共鉴定出16种成分,从超临界流体提取燕麦油脂肪酸酯化产物中共鉴定出10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4种样品化学成分含量分别占总面积的82.7%、99.65%、64.26%和99.71%,其中含量较高的有N-(2-羟乙基)癸酰胺、顺式-十八烷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本研究旨在今后为燕麦油的进一步食用或药用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41  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检测与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聂新颖 张蕊蕊 蒋丽芬 李群英 夏必帮 廖红梅
    2017, 33(9):283-29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42
    [摘要](932) [HTML](241) [PDF 662.98 K](1077)
    摘要:
    在环境胁迫下,部分食源性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和酵母等)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得以存活。进入VBNC状态的微生物在细胞形态、代谢活性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且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检出,因此给食品质量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总结了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各种环境诱导因素、生理生化特性和复苏条件;着重论述了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分子检测技术和噬菌体检测法,并讨论了方法的优缺点及优化方案。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分离和纯化VBNC状态微生物的方法并分析了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生理特性,研发更加快速、简便和高效的检测分离方法提供参考。
    42  中国马铃薯主食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曾凡逵 刘刚
    2017, 33(9):293-29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43
    [摘要](1845) [HTML](212) [PDF 307.15 K](972)
    摘要:
    农业部宣布马铃薯将成为中国新的主食,马铃薯块茎富含淀粉,高品质蛋白、重要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然而,将马铃薯升级为中国的主食需要从文化、技术、环境和经济等方面解决很多问题。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技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是不可取的。内蒙古、西北和西南地区作为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不适合继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因为已经导致了草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政府已经提出要退耕还草或者退耕还林。在中国南部,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是最值得推崇的增加中国马铃薯产量的方法,也是最值得政府推广的方法。另外,将马铃薯开发成中国特色的主食如面条和馒头,使用脱水马铃薯泥作为半成品原料,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采用低温干燥方式将马铃薯加工成半成品原料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43  食品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危害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韩文凤 谭兴和 林晓丽 邱泼 孟宏昌
    2017, 33(9):299-3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9.044
    [摘要](1191) [HTML](377) [PDF 1.16 M](1471)
    摘要:
    食品中的Nε-(1-羧甲基)-L-赖氨酸(Nε-(1-Carboxyethyl)-L-Lysine,简称羧甲基赖氨酸或CML)是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的氨基等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中的一种主要成分。CML具有较高的酸稳定性,可以作为评价食品体系美拉德反应中蛋白质化学修饰、羰基应激和脂质氧化的一个重要指标。CML通过食品介质进入人体后,可积聚于多个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达到一定数量后,会直接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导致机体的病理变化。CML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能促进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展和人体器官的快速衰老。CML的定量检测对指导人们减少CML的摄入,进而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ML的危害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高效的CML含量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