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3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非原生地黑苦荞茎叶提取物降血糖作用及功效成分变化
    刘刚 胡婷婷 张晓喻 邓钱江 刘兴艳 邹亮 汪淑芳 王战国
    2017, 33(2):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1
    [摘要](890) [HTML](178) [PDF 463.57 K](1008)
    摘要:
    研究原生于甘洛县的黑苦荞种籽在原生地和非原生地种植后,分别采收开花前的茎叶,测定茎叶总黄酮、膳食纤维的含量,再比较60%乙醇提取物的功效成分和降血糖功能,探讨非原生地茎叶提取物的降血糖功能及其代替原生地资源的可行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80 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将两种来源的提取物(1000 mg生药/kg、500 mg生药/kg)分别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中成药的糖尿乐(300 mg/kg),连续12 d灌胃,测定处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值,每4 d称重一次。结果表明,灌胃两种来源的黑苦荞茎叶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高血糖小鼠体重的降低,对其高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并可增强其葡萄糖耐受量。两种来源黑苦荞茎叶的膳食纤维含量差异显著,总黄酮含量差异也显著,其中,除芦丁的差异显著外,槲皮素和D-手性肌醇的差异不显著。两种来源黑苦荞茎叶经乙醇提取后,提取物的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芦丁、槲皮素的差异均不显著,动物试验表明两种提取物都有降血糖功能,所以,非原生地黑苦荞茎叶可代替原生地的,用于开发降血糖的功能产品。
    2  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彭春秀 范艺凡 谭超 龚加顺
    2017, 33(2):8-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2
    [摘要](928) [HTML](190) [PDF 591.66 K](1070)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不同分子量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血症SD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45 d的治疗,饲喂TB1和RTB的大鼠血清TCTG和LDL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HDL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且TG与HD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B1和RTB对肝脏组织中HSL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在附睾组织和肠系膜组织中HSL活性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1)。同时,TB1和RTB可显著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脂肪组织ACC酶活性(p<0.01)和FAS酶活性(p<0.05)。说明TB1和RTB可通过提高HSL活性来加速脂质代谢,同时通过抑制ACC和FAS活性来减少脂肪酸合成。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B1和RTB有上调HSL蛋白表达、下调ACC1蛋白表达的作用。肝脏病理切片显示,TB1和RTB能有效减缓和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速度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TB1是RTB的主要活性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红茶提取物减肥作用研究
    郭郁 吴涛 刘锐 张民
    2017, 33(2):16-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3
    [摘要](983) [HTML](267) [PDF 425.52 K](1194)
    摘要:
    本文研究了红茶热水浸提物、茶多酚及茶多糖提取物对大鼠的减肥作用。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检测不同红茶提取物对肥胖大鼠体重、李氏指数、脂肪重量、相关生化指标、脂肪细胞形态数量以及粪便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茶各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李氏指数、脂肪重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平均下降20.93%、3.04%、37.08%、51.08%和41.84%),增加血清脂联素浓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平均上升45.64%和46.74%),提高肝脏中SOD活力41.48%,抑制脂肪细胞膨大,升高粪便脂肪酸含量75.22%;红茶热水浸提物可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50.00%。因此红茶提取物具有减肥作用,减轻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改善脂联素、血脂及抗氧化水平,减少脂肪细胞积累,促进脂肪酸随粪便排出,这一研究发现对人类预防和控制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4  茶黄素与真菌多糖联合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比较
    张乃珣 尹红力 刘冉 于美汇 李婷婷 王振宇
    2017, 33(2):2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4
    [摘要](945) [HTML](252) [PDF 587.83 K](1324)
    摘要:
    本文分别比较了茶黄素(TFs)与黑木耳多糖(AAP)和灵芝孢子多糖(GLP)单一、联合使用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作用。采用Chou-Talaly联合指数(CI)方法分析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并对单一和联合使用的清除效果、联合指数(CI)、等效应图和剂量减少指数(DRI)进行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茶黄素、黑木耳多糖和灵芝孢子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20.60 μg/mL、2.49 mg/mL和0.93 mg/mL,联合使用茶黄素和黑木耳多糖与茶黄素和灵芝孢子多糖(质量比为1:3)后,IC50值分别为74.04 μg/mL和58.92 μg/mL。联合指数(CI)分析表明,从清除率5%到97%,茶黄素和灵芝多糖的联合指数都小于1,且CI有降低趋势,二者间有协同作用;剂量减少指数(DRI)分析显示,从清除率5%到97%,茶黄素和灵芝多糖的剂量减少指数都大于1,以上结果茶黄素和黑木耳多糖联合使用均表现不一致。茶黄素和灵芝多糖之间存在协同清除ABTS自由基效应,但茶黄素和黑木耳多糖不存在。
    5  鲍鱼肌肉胶原蛋白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马少抗 陈俊 郝更新 翁武银
    2017, 33(2):29-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5
    [摘要](845) [HTML](214) [PDF 579.41 K](1182)
    摘要:
    提取了鲍鱼肌肉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不同胃蛋白酶质量浓度下的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并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ASC的提取率只有0.63%,低于任一PSC。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ASC和PSC的Gly含量都没有达到氨基酸总量的1/3,但都含有12.03~16.30个Cys残基和9.75~14.68个Tyr残基。根据SDS-PAGE图谱,发现鲍鱼肌肉ASC的α亚基是由160 ku的α1、140 ku的α2和130 ku的α3肽链组成,而PSC则是由3条α1肽链组成。ASC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出现在224 nm,而PSC却偏移至228 nm。ASC与PSC在粘度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结果表现为ASC的热变性温度高于任一PSC。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ASC还是PSC,其等电点均在pH 4.90附近。pH和NaCl对ASC的溶解性影响趋势与PSC基本一致,但在同一pH或NaCl浓度下,PSC的溶解度高于ASC,且随着胃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综上所述,鲍鱼肌肉ASC与PSC在理化性质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6  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性质及其脂类结合能力研究
    冯观萍 李美英 林虹仪 孙远明
    2017, 33(2):35-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6
    [摘要](878) [HTML](169) [PDF 701.93 K](1075)
    摘要:
    采用红外及X-衍射等分析手段表征魔芋葡甘聚糖(KGM)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a-KGM)结构并比较其持水性和粘度,以纤维素为对照,采用体外模拟人体胃及肠道的pH环境,对比分析KGM及Da-KGM对脂肪及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结果显示KGM脱乙酰基后1733 cm-1处的乙酰基的特征吸收峰消失,结晶度增加,持水性下降83.7%,高粘度特性丧失;相比纤维素,KGM具有良好的脂肪及胆固醇吸附能力,其吸附总量随样品质量、吸附时间和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天然KGM相比,Da-KGM的脂肪及胆固醇吸附能力降低,可能是因为KGM脱除乙酰基后KGM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加强致使与脂类结合位点减少,以及高粘度特性消失致使对脂类的直接包裹能力下降,提示KGM经脱乙酰加工成魔芋食品后在肠道与脂类的结合能力下降,其减肥降脂的生理功效可能受到影响。
    7  辣椒碱对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月 刘茜 肖春霞
    2017, 33(2):41-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7
    [摘要](729) [HTML](144) [PDF 635.97 K](997)
    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Cu2+/H2O2、AAPH体系诱导BSA氧化和羰基化损伤、Hemin/nitrite/H2O2诱导BSA硝基化损伤;Fe2+/Vitc、AMVN诱导亚油酸(LA)过氧化及AAPH诱导鲱鱼精DNA氧化损伤的模型,研究了辣椒碱对生物大分子在羟自由基和烷氧自由基攻击下发生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50 μM~1000 μM的辣椒碱能显著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蛋白质氧化损伤;10 μM~1000 μM的辣椒碱能显著抑制羟自由基诱导的蛋白羰基化、蛋白氧化应激产生的硝基化以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TBARS的生成,100 μM~1000 μM的辣椒碱能显著抑制烷氧自由基诱导的蛋白羰基化和DNA的氧化损伤。得出结论:辣椒碱对不同自由基诱导的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辣椒碱浓度呈正相关。本研究为辣椒碱在食品抗氧化剂以及功能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8  高粱外种皮原花青素四聚体对远缘链球菌6715粘附的影响
    田晶 鲁群 鲁亮 张永霞 刘睿
    2017, 33(2):48-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8
    [摘要](746) [HTML](142) [PDF 587.52 K](934)
    摘要:
    本文研究高粱外种皮原花青素四聚体(sorghum episperm procyanidin tetramer,SEPT)对远缘链球菌6715(S. sobrinus 6715)初始粘附及其致龋毒力因子-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的抑制效果。采用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aliva coated hydroxylapatite,SHA)体外模型研究SEPT对S. sobrinus 6715初始粘附的影响。通过PCR扩增S. sobrinus 6715 GTF-I的催化活性区(catalytic region,CAT)的基因片段到质粒Pgex-4T-1中,转化至大肠杆菌T7 Express competent,IPTG诱导表达,纯化浓缩表达产物,获得目标蛋白GTF-I/CAT。再用不同浓度SEPT处理GTF-I/CAT,根据其水不溶性多糖产量(water insoluble glucosyltransferase,WIS)评价SEPT对GTF-I/CAT酶活力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SEPT能够有效抑制S. sobrinus 6715在SHA的初始粘附,并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通过基因克隆表达获得的GTF-I/CAT蛋白酶活为8.446 mIU,产多糖能力为1.603 mg/(mg?h)。SEPT能明显抑制GTF-I/CAT产生WIS(p<0.01)。说明SEPT既可以有效抑制S. sobrinus 6715的初始粘附过程,又可以通过作用GTF-I的CAT区减少WIG的合成,抑制蔗糖依赖性粘附减少S. sobrinus 6715在牙齿表面的粘附聚集,从而干预龋齿的发生。
    9  大豆球蛋白酸、碱性链分离及其酶交联特性的研究
    夏佳恒 龚育清 吴蕾蕾 王艳 杨安树 陈红兵
    2017, 33(2):55-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09
    [摘要](727) [HTML](488) [PDF 545.95 K](944)
    摘要:
    本文以大豆为原料,分离大豆球蛋白中酸、碱性链,并探讨酸、碱性链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介导下参与交联反应的差异性。利用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层析以及亲和层析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4%的大豆球蛋白,再通过热变性、β-巯基乙醇(β-ME)还原和等电点沉淀分离大豆球蛋白酸和碱性链,并对其进行了电泳鉴定和氨基酸分析;进一步以MTG催化大豆球蛋白及其酸、碱性链交联,利用SDS-PAGE和溶解性试验探讨大豆球蛋白酸、碱性链交联特性和交联产物的溶解性。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酸、碱性链都是MTG的有效底物,均可参与交联反应并形成高聚物,但碱性链反应率较酸性链低,两者参与交联反应差异受其谷氨酰胺和赖氨酸残基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受其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
    10  产胞外多糖乳杆菌的筛选及多糖功能的研究
    董阳勤 妥彦峰 牟光庆 姜淑娟 钱方 宋莹龙
    2017, 33(2):61-6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0
    [摘要](713) [HTML](207) [PDF 578.28 K](905)
    摘要:
    本论文从大连地区海产品消化腺中筛选产胞外多糖(EPS)的乳杆菌属菌株,并研究其所产EPS的功能特性,选出一株目标菌,对其EPS分离纯化,测定纯化后各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量。获得EPS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经16S rRNA序列测定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4,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Lactobacillus plantarumsubsp. plantarum-49;对3株植物乳杆菌及其EPS进行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的EPS浓度为0.5 mg/mL时,清除率为48.82±3.88%,显著高于另外2株菌(p<0.05);测定植物乳杆菌的EPS抑制E. coli ATCC25922在HT-29细胞上的粘附效果,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的EPS浓度为0.2 mg/mL时,抑制率为78.23%±2.46%,显著高于另外两株菌(p<0.05);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的EPS可显著抑制E?coli ATCC25922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p<0.05)。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的EPS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Sepharose CL-6B凝胶柱和Sephacryl HR S20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两组分,测定两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104 u和7.4×104 u。
    11  基于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细菌群落结构
    李欣蔚 丛敏 武俊瑞 岳喜庆 乌日娜
    2017, 33(2):69-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1
    [摘要](4151) [HTML](251) [PDF 725.66 K](2350)
    摘要:
    为探究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细菌群落结构,本试验采用454 FLX+平台对东北地区传统自然发酵的16份酸菜汁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通过454焦磷酸测序,共得到302327条有效序列。计算Chao 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对样品菌群的Alpha多样性进行评价,发现松原和大庆样品的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份样品中存在交叠细菌物种,但含量极低。Heatmap图显示各省份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样品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大庆、黑河和松原样品中乳杆菌含量超过50%,黑河样品中乳杆菌含量高达69.6%。KEGG统计结果表明高纬度地区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耐寒细菌。此外,本试验首次在发酵食品中发现污蝇解壳杆菌属细菌(wohlfahrtiimonas),显示出高通量测序技术相对传统纯培养技术的优势。
    12  曲霉N1-14’高产L-苹果酸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乐贤松 吴军林 吴清平 张菊梅 郭伟鹏
    2017, 33(2):76-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2
    [摘要](722) [HTML](190) [PDF 726.77 K](895)
    摘要:
    为了解曲霉(Aspergillus sp.)N1-14’的高产L-苹果酸(LMA)机制,提取其总DNA作模板,设计同源引物扩增包含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yc)和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全长的片段并测序,再参考测序结果找到丙酮酸羧化酶(PYC)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编码区,设计引物从N1-14’总cDNA扩增出其编码序列并通过TA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pyc基因编码区长3582 bp,编码1193aa,分析结果显示PYC氨基酸序列在曲霉属内相当保守,同源性高达90%以上,其中N1-14’在两个保守位点出现突变,833位的A位于一个环区和1022位的F位于α-螺旋中部,可能与其高产酸活性相关;mdh编码区全长1023 bp,编码340aa。MDH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突变株同样有两个保守区出现氨基酸点突变,且两点均出现在α-螺旋区域。本试验主要克隆两个曲霉N1-14’产L-苹果酸通路关键酶基因,分析其种属的特异性及预测特异氨基酸位点的功能,为继续探究N1-14’的高产LMA机制及相应的基因工程改造提升产酸水平奠定基础。
    13  PCR-DGGE分析西藏雪莲菌细菌多样性
    王若宇 杜丽平 刘非 马立娟 郭学武
    2017, 33(2):83-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3
    [摘要](801) [HTML](138) [PDF 509.83 K](791)
    摘要:
    细菌是雪莲菌中的重要功能菌群,对于雪莲菌的形成及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探明其细菌的种群特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16S rDNA测序技术对3个西藏雪莲菌颗粒(A、B和C)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DGGE电泳结果显示,样品的丰度值介于12~16之间,细菌多样性指数在1.79~2.11之间,相似性指数在0.62~0.77之间。通过对DGGE指纹图谱优势条带切胶测序结果显示:它们分别属于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醋酸菌属(Acetobacter)。旨在为雪莲菌微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加快雪莲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14  鲜味八肽的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效果验证
    张崟 卢洲 熊伟 苟兴华 郭思亚 边杨
    2017, 33(2):89-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4
    [摘要](819) [HTML](263) [PDF 480.81 K](955)
    摘要:
    鲜味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呈味物质,但国内外对其呈味效果存在争议。导致这一争议的可能原因是验证鲜味肽呈味效果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合成法。为了制备生物源鲜味肽,以便对鲜味肽呈味效果进行再评价,本文以争议性鲜味八肽为目标肽,采用基因工程法,构建了制备生物源鲜味肽的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了验证。根据争议性鲜味八肽的一级结构Lys-Gly-Asp-Glu-Glu-Ser-Leu-Ala和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的密码子偏爱性,设计了该鲜味八肽的DNA序列,并将其克隆在pET-32a(+)上形成表达载体。通过菌落PCR检测阳性克隆、重组质粒鉴定及工程菌的诱导表达,结果发现,鲜味八肽的目的基因成功重组在pET-32a载体上,所得pET-32a鲜味肽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能够正常表达融合蛋白。这为后续获得生物源鲜味八肽奠定了基础。
    15  植物乳杆菌α-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挖掘及表达研究
    谢露 郭丽琼 林俊芳 叶志伟 钟倩婷
    2017, 33(2):94-9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5
    [摘要](887) [HTML](178) [PDF 627.31 K](1166)
    摘要:
    α-葡萄糖基转移酶(α-GTF)是一类可以利用麦芽糖,异麦芽糖,O-甲基葡萄糖苷等为底物合成低聚糖的多功能性酶,因其功能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本团队测序的植物乳杆菌(FMNP01)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获得α-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α-gtf),同时根据NCBI中上传的乳酸菌全基因组信息中的α-GTF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分别从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中克隆得到3个α-gtf基因,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42%、29%和29%;将克隆得到的3个基因分别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成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表达宿主菌中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在75 ku处都有一明显条带,与预期蛋白分子量一致,表明这3个基因成功获得了表达。同时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可望为以后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16  酱香型大曲的理化指标、水解酶系、微生物产酶的关系研究
    胡宝东 邱树毅 周鸿翔 王晓丹
    2017, 33(2):99-10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6
    [摘要](1220) [HTML](191) [PDF 537.18 K](1097)
    摘要:
    酱香型大曲是典型的高温大曲,本文主要对酱香型大曲的理化指标以及水解酶系的种类和酶活力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酱香型大曲的理化指标符合地方标准DB 52/T 871的规定;酱香型大曲中水解酶系主要为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结合酱香大曲的水解酶系实验结果和原料小麦的成分,对已从酱香型大曲分离鉴定的19株细菌和17株霉菌进行产酶实验,测定其产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脂肪酶的能力。研究发现,水解酶系能够部分反映出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黄曲霉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对酱香型大曲水解酶系贡献比较突出。将功能微生物制作成酶制剂,可用于提高酱香大曲的品质,为优化制曲工艺和强化大曲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17  黄茶闷黄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动力学模型
    王治会 童华荣 岳翠男 李小嫄 马超龙 陆昌琪
    2017, 33(2):107-1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7
    [摘要](890) [HTML](229) [PDF 583.10 K](1093)
    摘要:
    研究黄茶闷黄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与色差在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条件下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引起黄茶黄变的关键化学成分为叶绿素a、EGCG和ECG,并建立了叶绿素a、EGCG和ECG随闷黄时间、闷黄温度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以预测黄茶闷黄过程中的黄变程度。结果表明:叶绿素a、EGCG及ECG与零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程度较优,基于各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模型有效,并通过预测的模型计算出了各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发现随着温度和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a、EGCG和ECG的反应速率常数K逐渐增大,采用Arrhenius方程对反应速率常数k和温度T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叶绿素a、EGCG和ECG的活化能Ea与频率因子A,判断出相同条件下叶绿素a反应最易进行,其次是ECG、EGCG。
    18  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动力学研究
    朱丹 李世燕 牛广财 王赢 魏文毅
    2017, 33(2):115-1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8
    [摘要](703) [HTML](149) [PDF 676.12 K](945)
    摘要:
    以毛酸浆为原料,同时接入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在25 ℃、30 ℃和37 ℃条件下对其进行发酵,研究毛酸浆发酵过程中与非酶褐变有关的指标总多酚、还原糖、维生素C(Vc)、褐变度(BD)、5-羟甲基糠醛(5-HMF)、氨基酸态氮和色度(L*、a*、b*、?E)值的变化,分别用零级、一级和联合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25 ℃、30 ℃和37 ℃发酵条件下,用联合模型能更好解释5-HMF、褐变度、还原糖、Vc、总多酚、氨基酸态氮和?E的动态变化,联合模型拟合程度均优于一级模型和零级模型。同时,对发酵过程中5-HMF和BD这两项重要品质指标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函数关系,说明5-HMF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其对应温度下的褐变程度。5-HMF积累反应活化能为36.299 kJ/mol,非酶褐变色素物质的积累反应活化能为12.287 kJ/mol,表明非酶褐变反应速率非常大,毛酸浆发酵中很容易发生非酶褐变反应。
    19  黑花生衣提取物抑制油炸马铃薯体系中丙烯酰胺形成的研究
    欧阳燕林 王锋 谭兴和 郭红英 张春艳 张喻
    2017, 33(2):123-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19
    [摘要](716) [HTML](183) [PDF 514.76 K](854)
    摘要:
    本论文研究黑花生衣提取物对油炸马铃薯体系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采用黑花生衣中提取出的粗提物(BPSE)、原花青素(BPSP)、花色苷(BPSA)以及BPSP分级得到的M1、M2和M3三种不同平均聚合度的原花青素,分别将6种物质添加到马铃薯粉中,油炸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丙烯酰胺含量;选择最佳抑制率最大的物质进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BPSE、BPSP、BPSA、M1、M2和M3对丙烯酰胺的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0.1 μg/mL、1 μg/mL、0.1 μg/mL、1 μg/mL、0.01 μg/mL和0.1 μg/mL,最佳抑制率分别为39.78%、60.63%、25.18%、53.35%、49.02%和43.75%,原花青素能很好地抑制丙烯酰胺形成。通过比较BPSP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橙皮苷阳性对照组对油炸马铃薯体系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动力学过程,得出丙烯酰胺在200 s时,生成量最高,BPSP可以有效抑制丙烯酰胺的形成过程。
    20  鲢鱼糜凝胶力学性能对热处理方式的响应性研究
    张梦玲 樊瑶 张晋 熊善柏 刘茹
    2017, 33(2):129-1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0
    [摘要](788) [HTML](180) [PDF 546.35 K](981)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热处理方式下鱼糜凝胶的力学特性,探寻满足特异性消费需求的鱼糜热处理方式,进而为食品工业生产鱼糜凝胶制品提供理论支持。实验以鲢为原料进行采肉,添加适量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在不同凝胶化条件及鱼糕化条件下制备鱼糜凝胶,采用质构仪的穿刺测试、TPA测试、剪切测试、应力松弛测试和蠕变测试模式对鱼糜凝胶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0 ℃保温1 h后于90 ℃加热30 min所形成鱼糜凝胶的破断强度(1359 g)、硬度(8863 g)和内聚性(0.82)最高,适合生产高凝胶强度鱼糜凝胶制品。采用4 ℃保温24 h后于90 ℃加热30 min所形成的鱼糜凝胶脆度(2785 g/min)最高,适合生产高脆性鱼糜凝胶制品。无论采用哪种凝胶化条件,微波加热都不利于鱼糜的鱼糕化,与其他鱼糕化方式相比,降低了最终鱼糜凝胶的强度和脆性。
    21  不同品种番薯抗氧化活性的对比及热加工稳定性
    陆建超 郑必胜 颜盛繁 蒋泽根
    2017, 33(2):136-14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1
    [摘要](935) [HTML](245) [PDF 567.91 K](919)
    摘要:
    为比较几种典型番薯品种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冷冻丙酮和NaOH-乙酸乙酯分别提取番薯皮及番薯肉中游离态酚和结合态酚,并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分别测定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以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指征其抗氧化活性。发现番薯皮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ORAC值均高于相应品种的番薯肉;而在不同品种中,以紫皮紫心番薯中皮、肉中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336.87±2.83)?10-2和(121.79±1.68)?10-2 mg GAE/g;紫皮紫心番薯皮ORAC值为(6917.79±672.70)?10-2 μmol TE/g,高于其他品种,但不同品种薯肉ORAC值无显著性差异。探究了不同加热条件对紫皮紫心薯肉中多酚、黄酮和ORAC值的影响,与未经加热的生薯肉相比,100 ℃下加热30 min能使其提取物中多酚、黄酮和ORAC值分别提高2倍、2.6倍及5.7倍,表明热加工有利于提高番薯中多酚类物质的释放,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22  电子束辐照小麦粉的杀菌效果及对低菌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魏会惠 罗小虎 王莉 李永富 李亚男 王韧 陈正行
    2017, 33(2):142-1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2
    [摘要](1005) [HTML](139) [PDF 474.68 K](1083)
    摘要:
    为减少有害微生物对小麦粉的污染,本文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小麦粉的杀菌效果以及对其理化性质、流变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降低小麦粉中的微生物含量,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杀菌效果越显著;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蜡样芽孢杆菌、需氧芽孢菌的辐照杀菌剂量D10值分别为1.94、2.12、2.69、2.51和2.46 kGy;剂量为1~5 kGy时,辐照对小麦粉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辐照后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也无明显变化,但面筋指数、降落数值随着剂量增加有所减小;辐照可提高小麦粉面团的吸水率,降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面团的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等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变化幅度很小。
    23  基于LF-NMR方法分析电子束辐照技术影响大豆浓缩蛋白粉水分的变化
    林松毅 李幸芳 邢杰 梁荣 张鸣镝
    2017, 33(2):148-15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3
    [摘要](882) [HTML](288) [PDF 496.27 K](814)
    摘要:
    本研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测定经不同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剂量处理后的大豆浓缩蛋白粉的水分分布信息,并通过热变性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初步探究了EBI对大豆浓缩蛋白粉水分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粉中的主要水组分为与大豆蛋白分子紧密结合的结合水(T21,占97.0%±0.7%)。随着EBI剂量的增加,结合水和总水分含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在5.40 kGy时达到最大值。经热变性实验和FTIR光谱图分析得知EBI处理不会改变大豆浓缩蛋白粉的变性温度,但是能引起结合水中的O-H基团与氨基酸中的C=O所形成的分子内H键以及分子间H键振动增强。这些结果不仅表明EBI可通过改变大豆蛋白分子内和分子间的H键作用来影响其水分分布及含量,还为进一步探究经EBI处理的蛋白类食品中的水分迁移机制奠定了基础。
    24  丁香提取物对真空包装冷藏肉饼品质的控制
    陈洪生 刁静静 夏秀芳 孔保华
    2017, 33(2):153-15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4
    [摘要](733) [HTML](186) [PDF 478.25 K](1181)
    摘要:
    本文以未添加抗氧化剂和添加0.10 g/kg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肉饼为对照,研究添加0.50 g/kg和1.00 g/kg丁香提取物(Clove Extract,CE)肉饼在真空包装4 ℃条件下,贮藏0、4、8、12、24 d时品质的变化情况,检测指标包括:肉饼蛋白羰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hr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肉饼的蒸煮损失、硬度和弹性、肉饼的色差和感官评定等。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冷藏条件下,添加丁香提取物能够显著地降低肉饼蛋白的羰基含量(p<0.05),降低了肉饼的TBARS值,减少了肉饼的蒸煮损失,控制了肉饼酸败味的增加进程,抑制了贮藏中肉饼硬度的增加,控制了色差指标L*值和b*值的增加,延缓了贮藏中肉饼红度值(a*)的下降,改善了肉饼产品的弹性和感官特性,为丁香提取物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5  美拉德反应制备等电点澄清透明的乳清分离蛋白研究
    袁旦 秦新光 刘刚 胡中泽 李书艺 祝振洲 何静仁
    2017, 33(2):160-16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5
    [摘要](1128) [HTML](319) [PDF 583.53 K](1080)
    摘要:
    本文旨在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原料,研究其与糖类物质的美拉德反应制备得到产物在等电点附近的溶解性、乳化性(EAI)、乳化稳定性(ESI)和热稳定性等功能特性,为其在透明饮料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在相对湿度79%,温度70 ℃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得到乳清分离蛋白与L-乳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实验结果证实了美拉德反应使WPI中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分子量分别增加2~3 ku左右;邻苯二甲醛(OPA)结果表明在美拉德反应时间为12 h时,WPI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35%左右;美拉德反应改性使其溶解性、乳化性(EAI)、乳化稳定性(ESI)和热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在10 min时EAI和ESI分别为0.35 m2/g和20 min,为WPI的1.5倍和1.7倍);电位和粒径结果显示,乳清分离蛋白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增强是因为蛋白质表面引入糖分子的位阻效应所致,而非静电作用。
    26  壳寡糖和壳聚糖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
    邓丽莉 尹保凤 曾凯芳
    2017, 33(2):167-1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6
    [摘要](898) [HTML](157) [PDF 789.23 K](1073)
    摘要: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处理为阳性对照,探讨1.50%壳寡糖和0.50%壳聚糖浸泡处理在改善乙烯褪绿引起的柑橘果实果蒂病害及果实失水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对果实基本贮藏品质和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乙烯、50.00 mg/kg 2,4-D、1.50%壳寡糖和0.50%壳聚糖复合处理对蜜橘果实内部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但1.50%壳寡糖和0.50%壳聚糖能延缓乙烯褪绿引起的果实失重,且效果优于50.00 mg/kg 2,4-D处理。1.50%壳寡糖可以诱导乙烯褪绿蜜橘果皮PPO、POD、PAL、GLU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的显著增加,对果皮CHI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0.50%壳聚糖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PPO、POD、PAL、CHI和GLU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的诱导作用,对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诱导作用;50.00 mg/kg 2,4-D处理仅表现出对果皮POD和PAL的显著诱导作用,对果皮PPO、GLU活性和总酚、类黄酮含量仅表现出一定的诱导作用。壳寡糖和壳聚糖在替代商业上柑橘褪绿技术中2,4-D的使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7  韧化处理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张首玉 陈梦雪 李飞 李光磊 李刚
    2017, 33(2):176-1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7
    [摘要](991) [HTML](178) [PDF 432.89 K](1321)
    摘要: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 ℃升高到70.37 ℃,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 ℃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 ℃减少到60 h的15.09 ℃,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28  冻融循环处理对玉米淀粉凝胶结构及颗粒理化特性的影响
    高金梅 黄倩 郭洪梅 罗勤贵 张国权 李文浩
    2017, 33(2):181-1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8
    [摘要](909) [HTML](357) [PDF 1.14 M](1305)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次数(0、1、2、3、4、5和6次)的冻融处理对糊化后的普通玉米和糯玉米淀粉凝胶理化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定了凝胶化淀粉的碘蓝值、碘结合力、最大吸收波长、透明度、持水性、溶解度与膨胀力、水解特性和体外消化性。普通玉米淀粉凝胶呈孔状结构,糯玉米淀粉凝胶冻融2次后出现层状结构,二者孔径和层距都随冻融次数增加而减小。冻融循环处理对两种凝胶化玉米淀粉的碘蓝值、碘结合力、最大吸收波长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随冻融次数增加,普通玉米淀粉的透明度、持水性、RDS与SDS含量逐渐减小,而溶解度、膨胀力、水解率和RS含量逐渐升高;而糯玉米淀粉的透明度、持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力逐渐减小,RDS、SDS和RS含量及水解率均无显著性变化。
    29  11种品牌玉米油脂肪酸及异构体的主成分分析
    贺凡 郭芹 顾丰颖 哈益明 宁吉英 高萍萍 王锋
    2017, 33(2):190-1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29
    [摘要](1003) [HTML](170) [PDF 567.44 K](869)
    摘要:
    对市售的11种品牌玉米油开展了脂肪酸(包括脂肪酸及其异构体)组成与含量的调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品牌玉米油中脂肪酸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1种品牌玉米油中共鉴定出19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6种反式脂肪酸(TFAs)和1种共轭亚油酸(t,t-CLAs),平均含量分别为14.18?10-2 g/g,80.32?10-2 g/g,1.47?10-2 g/g和0.23?10-2 g/g;其中,亚油酸(C18:2-9c12c)、油酸(C18:1-9c)和棕榈酸(C16:0)依次是玉米油中含量最多的3种脂肪酸;不同品牌玉米油中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揭示了不同品牌玉米油在脂肪酸含量上的相似性、差异性及脂肪酸之间相关程度,TFAs和CLAs正相关程度高。本研究为评价市售玉米油脂肪酸品质特征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30  基于GC-MS结合PCA技术探究β-葡萄糖苷酶对蟠桃汁增香效果的研究
    王鹏 周文杰 田洪磊 张海轮 詹萍 张洪安 梁霞 张芳
    2017, 33(2):197-2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0
    [摘要](797) [HTML](135) [PDF 632.38 K](910)
    摘要:
    为探究β-葡萄糖苷酶酶解作用对蟠桃汁风味变化的影响,实验采用GC-MS检测技术对不同酶解处理方式的蟠桃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重复性实验、化学反应推断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了蟠桃汁中不同挥发性物质种类与感官属性间的相关性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单一的热反应对蟠桃汁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影响很大,酯类、醇类物质丧失明显,β-葡萄糖苷酶酶解后能够较为明显的提高酯、醇类物质整体含量,论证了β-葡萄糖苷酶对蟠桃汁增香作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PCA分析发现大部分的酯类和醇类与优良感官属性如桃果香、花清香、香甜味呈现正相关性,而烃类和杂环类物质则与不良风味属性(异味和蒸煮味)呈现较大响应度,结果再次证实β-葡萄糖苷酶能够对蟠桃汁的风味品质优化起到积极作用,适合引入到实际生产中作为蟠桃汁增香酶使用。
    31  玛咖中γ-氨基丁酸测定及其含量影响分析
    刘兴勇 樊建麟 师江 尹本林 林涛 黎其万 汪禄祥
    2017, 33(2):205-2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1
    [摘要](725) [HTML](153) [PDF 516.12 K](1034)
    摘要:
    本研究以玛咖为试材,建立了玛咖中活性成分GABA的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产地、色型、谷氨酸、脯氨酸及粗纤维对玛咖GABA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分析仪在反应柱温度58.0 ℃,反应器温度130 ℃,LCA K06钠离子型色谱柱(4.6 mm×150 mm,7 μm),双检测波长570 nm和440 nm,洗脱泵流速0.45 mL/min,衍生泵流速0.25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1 min,30% A,70% B;1~9 min,100% B;9~12 min,100% D;12~14 min,100% A条件下可实现玛咖中GABA快速检测。玛咖在自然条件下可富集丰富的GABA。色型对玛咖中GABA含量影响不明显,产地对GAB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谷氨酸、粗纤维分别呈极弱负相关和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与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玛咖是高GABA植物资源,产地环境对玛咖中GABA含量影响显著,可选择合适的栽培条件利用玛咖富集GABA。
    32  不同禽蛋蛋黄甘油三酯的脂质组学比较研究
    王庆玲 金永国 卢士玲 姬华 马美湖
    2017, 33(2):210-2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2
    [摘要](897) [HTML](309) [PDF 513.99 K](1017)
    摘要:
    甘油三酯(TAG)是禽蛋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禽蛋的贮藏及加工性能发挥重要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禽蛋脂质中TAG的分子结构类型及含量差异,本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利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模式、苯基-己基色谱柱完成了鸡蛋、鸭蛋和鹌鹑蛋蛋黄油脂中TAG分子结构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禽蛋TAGs中共检测到35种分子类型,其中鸡蛋35种,鸭蛋35种,鹌鹑蛋34种。TAG分子结构中含量最高的为OPO,其在鸡蛋、鸭蛋和鹌鹑蛋中含量在34.52%~36.86%之间;此外,OOO,PLO,PPoO及POP的含量也均大于5%,是禽蛋脂质含量较高的TAG分子类型。而SGP在禽蛋中的含量仅为0.01%~0.03%之间,OOG则在鹌鹑蛋中未检出。气相色谱的脂肪酸验证表明液质联用对禽蛋TAGs的结构及含量分析是真实有效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禽蛋在PCA得分图上区分显著,PLO、OLO、OOO、OPoO、POP及PPoO对区分贡献率较大。
    33  GC-MS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陈皮挥发油的质量
    陈彤 曹庸 刘飞 郭斌
    2017, 33(2):217-2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3
    [摘要](896) [HTML](289) [PDF 559.43 K](1072)
    摘要:
    本文采用GC-MS建立8个不同产地22种陈皮挥发油的指纹图谱,选取了其中的7个色谱峰作为共有模式图的特征峰(左旋-alpha-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萜品烯和异松油烯),并将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峰和一些微量成分作为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分析数据源,应用相似度分析法和PCA统计分析法找出22种陈皮挥发油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22种陈皮挥发油的相似度在0.886~1之间,来自广东四会、四川、江西南丰、广东新会和广西-桂林的样品获得了良好的区分,而来自广东云浮、广西梧州和广东清远这3个产地的样品聚成了一类,最终确定共有峰中左旋-α-蒎烯、α-法尼烯、β-蒎烯和微量组分中的大根香叶烯为显著贡献的主成分组分。根据主成分组分的含量变化能显著区分陈皮挥发油的不同产地,本研究可对陈皮挥发油质量的整体控制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4  茶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同时分析的简易前处理方法研究
    谭君 文洋 谭斌 刘德明 刘仲华
    2017, 33(2):223-22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4
    [摘要](917) [HTML](192) [PDF 665.80 K](907)
    摘要:
    本文对茶叶中的11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了同时快速分析。通过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将茶样与吸附剂充分研磨后,进行柱层析净化预分离,最后经气相色谱检测。文中分别对吸附剂、层析柱和洗脱剂等条件进行了详细考察,优化的方法为:1.0 g茶样浸润后与4.0 g中性Al2O3吸附剂充分研磨,混合物装入预填2.0 g无水Na2SO4+2.0 g Florisil+0.1 g活性炭的自制层析柱净化预分离,以20 mL乙酸乙酯:正己烷(2:3,V/V)洗脱;该法线性范围为0.1~2.0 mg/L,相关系数(r)大于0.9962(除了氟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检出限(LOD)在0.0000321~0.1451379 ng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R)在68.44%~119.20%,不同加标级别回收率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值(RSD)均低于14.73%。此外,对茶样的基质干扰(ME)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采用基质匹配校准曲线法(MC)有效解决ME问题。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环保,适用于茶叶中农残的同时、快速分离与分析。
    3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掺假牛肉的鉴别及定量研究
    张颖颖 赵文涛 李慧晨 马燕红 郭文萍 李莹莹
    2017, 33(2):230-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5
    [摘要](1049) [HTML](241) [PDF 569.58 K](1334)
    摘要:
    本文以差异蛋白质组学为理论研究基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实现了对猪肉或鸡肉掺假的牛肉的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首先采用高分辨质谱仪(nLC-QE)分别找出牛肉、猪肉和鸡肉的相对专属性多肽链,并对其进行二级扫描,得到了三个物种的特异性离子对,进一步利用H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掺杂猪肉或鸡肉的牛肉进行特异性离子对验证,分别选择了牛肉、猪肉和鸡肉的9、8和7条多肽进行定性研究;并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比对,得到的结果一致;此外将鸡肉和猪肉以0.5、1.0、5.0、10.0、25.0%的比例掺杂于牛肉中,各选择3组离子对进行定量分析,其各自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最低定量限为0.5%。由此表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对牛肉中的猪肉和鸡肉进行鉴别并能准确定量分析。
    36  鸭肉中强力霉素残留的SERS快速检测
    赵进辉 袁海超 胡琪 彭义杰 洪茜 刘木华
    2017, 33(2):238-2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6
    [摘要](1087) [HTML](212) [PDF 553.26 K](1261)
    摘要:
    以表面增强试剂OTR202和OTR103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活性基底,探索建立一种鸭肉中强力霉素(DC)残留的SERS检测方法。首先对DC水溶液、鸭肉提取液和含DC的鸭肉提取液的SERS光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研究了含DC的鸭肉提取液加入量和吸附时间分别对SERS信号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含DC的鸭肉提取液加入量为20 μL,最佳吸附时间为1 min。最后取1270与1242 cm-1 SERS信号强度比(I1270/I1242)来建立预测鸭肉提取液中DC残留的标准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鸭肉提取液中DC质量浓度范围为4~30 mg/L时,鸭肉提取液中DC质量浓度与I1270/I1242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得到的标准曲线对含不同质量浓度DC的鸭肉提取液进行预测,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762和3.0036,鸭肉提取液中DC的检出限可达1.346 mg/L,这说明本文研究方法用于鸭肉中的DC残留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37  基于分子印迹富集及HPLC-ICP-MS检测海产品中三丁基锡的研究
    杨华 刘丽君 朱艳杰 朱晓艳 潘道东
    2017, 33(2):243-2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7
    [摘要](884) [HTML](175) [PDF 655.81 K](1004)
    摘要: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丁基锡为模板分子,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并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成功地制备了能特异性识别TBT的MIPs。所合成的MIPS经过选择识别、吸附动力学及再生性能等检测,对三丁基锡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高选择识别能力。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分离富集TBT,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检测海水及海产品中的三丁基锡。结果表明,用传统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富集分离,在海水、贻贝和大黄鱼样品中检测限(LOD)分别为0.06 μg/L、4.0 ng/g和5.0 ng/g,加标回收率分别是61.5%~84.5%、76.2%~93.9%和74.2%~93.3%,线性范围分别是0.1 μg/L~30 μg/L、5 ng/g~50 ng/g和5 ng/g~500 ng/g。为海产品中有机锡等有机金属的检测提供方法。
    38  用于快速检测沙丁胺醇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杜平
    2017, 33(2):250-2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8
    [摘要](1059) [HTML](186) [PDF 569.29 K](1028)
    摘要:
    首先通过电沉积纳米金,电聚合聚硫堇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了修饰,之后利用沙丁胺醇为模板分子,通过电聚合α-甲基丙烯酸,制备了一种选择性具有特异识别功能的纳米金/聚硫堇/沙丁胺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法,对不同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优化电极的制备和测定条件,研究了印迹传感器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响应。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下,模板分子:功能单体=1:4,聚合15圈,以0.5 mmol/L硫酸:乙腈(1:9,V/V)洗脱10 min,在pH=7.0的PBS溶液中进行DPV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 mol/L,检测限为6.0×10-8 mol/L,S/N=3。该传感器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重现和稳定性好。利用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沙丁胺醇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86.5%~111.9%(n=3),结果令人满意。
    39  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枸杞酒中硒含量的方法研究
    梅灿辉
    2017, 33(2):256-2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39
    [摘要](838) [HTML](145) [PDF 541.11 K](844)
    摘要:
    硒是枸杞酒的重要功效成分之一,需要对枸杞酒中的硒含量进行测定。本文采用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枸杞酒中的硒含量。不经过繁琐的消解过程,将酒样酸化和稀释后直接上机测定,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去除酒样中的有机杂质,这大大简化了测定步骤。对此法的升温程序进行优化,然后在优化条件下测定硒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的优化升温程序为:干燥温度110 ℃、时间40 s,灰化温度1100 ℃、时间20 s、升温速率10 ℃/s,原子化温度2200 ℃;此法测定硒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024x2+0.0041x+0.017,相关系数R2=0.9988;检出限为26.74 pg;测定枸杞酒中硒含量为14.52 μg/L,RSD值<10%,加标回收率为102.60%。因此,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枸杞酒中硒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可行。
    40  微波固相合成技术及其在多肽(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李玉珍 肖怀秋
    2017, 33(2):262-2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2.040
    [摘要](943) [HTML](180) [PDF 534.57 K](1064)
    摘要:
    多肽(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是一种新型金属营养补充剂,具有吸收利用率高,代谢过程能耗低,转运速度快和不易被饱和等优点,而且多肽可作为金属元素配体通过小肽转运系统进入肠黏膜细胞,稳定性高,并可减少金属间拮抗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微波固相合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多肽(氨基酸)金属螯合技术,相比传统液相合成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效率高、能耗低、工艺操作简单、污染少和无废液产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肽(氨基酸)金属配位螯合物的合成中。本文从微波固相合成的机理、影响因素、金属螯合物鉴别及其在多肽(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微波固相合成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微波固相合成技术在多肽(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合成中的应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