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血红素氧合酶-1介导海参蛋白肽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宋佳佳 白函瑜 成雪 纪小敏 姜乃义 刘学玲 毛学英
    2016, 32(4):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1
    [摘要](108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研究海参蛋白肽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结果表明,海参蛋白肽以浓度依赖效应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NO生成以及TNF-α、IL-1β、IL-6和iNOS mRNA表达(p<0.05),显著提高细胞内HO-1 mRNA表达(p<0.05)。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部分逆转海参蛋白肽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炎活性的海参蛋白肽富含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分子量180~1000 u的组分为72.12%。这些结果说明海参蛋白肽通过上调细胞HO-1 mRNA表达发挥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2  松多酚激活Nrf2/ARE通路对H2O2致牛肺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荣 栾淑莹 杨巍巍 王振宇
    2016, 32(4):8-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2
    [摘要](8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研究了松多酚对H2O2致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H2O2100 μM诱导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松多酚高、中、低(0.5、0.1、0.05 mg/mL)剂量组,免疫荧光检测转录因子NF-E 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变化;RT-PCR检测Nrf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以及应用抑制剂筛选其发挥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通路。松多酚可以促进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中的Nrf2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的转移,相对于模型组,松多酚提取物可以增加Nrf2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p<0.05,** 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p<0.01)。松多酚对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BPAECs具有保护作用,激活Nrf2/ARE机制可能与COX-2、p38、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而与PKC信号通路无关。
    3  胆固醇氧化物的鉴定、制备及其对大鼠肝细胞的毒性
    徐贵华 葛建 刘东红 陈士国 丁甜 马汉军 叶兴乾
    2016, 32(4):13-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3
    [摘要](80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胆固醇高温氧化物进行鉴定,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氧化物进行分离,并由MTT法检测其对大鼠肝细胞BRL的毒性。结果显示:胆固醇在高温下的主要氧化物有5种,分别为:7α-羟基胆固醇、7β-羟基胆固醇、5,6β-环氧基胆固醇、5,6α-环氧基胆固醇、7-酮基胆固醇。单因素实验表明在160 ℃下加热30 min可以产生最大量的胆固醇氧化物,并在此条件下对胆固醇氧化物进行制备。粗制品经过硅胶柱色谱洗脱收集,可得纯度约为90%的胆固醇氧化物(组成为:7α-羟基胆固醇9.96%、7β-羟基胆固醇23.24%、5,6 β-环氧基胆固醇15.34%、5,6α-环氧基胆固醇14.36%、7-酮基胆固醇26.77%、胆固醇3.12%、其它杂质7.21%)。MTT法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胆固醇氧化物在80 μg/mL浓度下对大鼠肝细胞BRL表现出显著毒性作用(p < 0.05),在100 μg/mL时,细胞活性仅有空白对照的7.49%,胆固醇氧化物的毒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4  乌贼硫酸软骨素的保水性、抗氧化性及抑制黑色素瘤生长的研究
    郑丽 王亚儿 李和生
    2016, 32(4):18-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4
    [摘要](9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以39800和19500 u的乌贼硫酸软骨素纯品CS-1,CS-2为原料,探究其保水性、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黑色素瘤生长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其保水性研究表明乌贼硫酸软骨素保水性低于甘油,分子量越大,保水性越强。抗氧化研究表明CS-1、CS-2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3.64、12.42 mg/mL,纯品的清除率比粗品高,对?O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7.52、3.98 mg/mL,清除能力为CS-2>粗品>CS-1,抗氧化能力显著,对Fe3+还原能力的测定间接也表明分子量越小,抗氧化能力越强。抑制黑色素瘤生长的研究表明CS-1和CS-2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有抑制作用,浓度在120 μg/mL时效果明显,在240 μg/mL浓度时,CS-2的肿瘤抑制率大于CS-1的肿瘤抑制率,分子量越小,抑制肿瘤能力越强,CS-2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已超过半数抑制率,可达到54%,在相同条件下,CDDP的抑制率为79%,可见CS-1,CS-2的抗肿瘤活性很高。
    5  两种真菌多糖益生菌酸奶协同抗皮肤衰老的研究
    李广富 陈伟 李听听 卢中一
    2016, 32(4):23-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5
    [摘要](100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分别灌胃添加茶新菇多糖或真姬菇多糖的益生菌酸奶,研究两种真菌多糖酸奶对小鼠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协同效果。结果显示,皮肤组织经HE染色观察,衰老组小鼠皮肤发生病变,而高剂量组小鼠皮肤修复效果最佳。两种真菌多糖益生菌酸奶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皮肤中SOD活性及含水量,降低MDA含量,提高皮肤和尾腱中HYP含量(p<0.05),且与多糖添加量呈剂量增强效应。与衰老组相比,茶新菇多糖酸奶和真姬菇多糖酸奶高剂量组小鼠皮肤中SOD活力提高了66.31%、14.54%,含水率提高16.49%、8.93%,皮肤和尾腱中羟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48.27%、65.59%和73.98%、61.63%,MDA含量降低38.96%、45.64%,皮肤抗衰老指标极显著改善(p<0.01)。结论:两种真菌多糖均可与益生菌酸奶在皮肤抗衰老方面发挥显著协同作用,有效修复皮肤损伤。
    6  酸性电解水去除葡萄表皮上赭曲霉毒素A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屠瑞莹 沙坤 王军 刘海杰
    2016, 32(4):29-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6
    [摘要](8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自制的电解水,以赭曲霉毒素A(OTA)标准溶液和模拟污染OTA的葡萄样品为研究对象,考察电解水对葡萄表皮上OTA的去除作用和酸性电解水的理化指标对去除OT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电解水去除OTA的机理和可能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电解水中的酸性电解水可以去除葡萄表面污染的OTA,其中微酸性电解水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0%。酸性电解水的pH值和有效氯浓度(ACC)对去除OTA有显著的影响,pH值范围在5.0左右且ACC水平越高的微酸性电解水对OTA的去除率越高。此外,微酸性电解水中以HClO形式存在的有效氯对去除OTA起重要作用。OTA经过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生成三个主要产物,其分子式推测为C9H11ClO3、C6H6ClO3和C5H3Cl2NO3。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葡萄等食品原料中的OTA污染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7  基于磁电辅助浸渍的鲜切苹果钙离子强化研究
    杨哪 金亚美 徐悦 吴凤凤 徐学明
    2016, 32(4):35-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7
    [摘要](80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互感方法获得交变感应电场,并结合旋转磁场作用,固定磁感应强度0.13 mT、旋转频率1 Hz下对浸渍溶液中的鲜切苹果进行钙离子强化处理,即以交变电场力和交变磁场力共同作用加速自由离子在苹果组织中的扩散,考察不同激励电压、激励信号种类、脉冲信号占空比和溶液种类对苹果中钙含量的影响,发现激励电压越高则越有利于钙离子在苹果中的扩散。经过脉冲波处理后的样品相对于正弦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处理的样品其钙离子含量最高。不同电导率的浸渍溶液体系中,其蔗糖-氯化钙溶液处理后的鲜切苹果钙含量最高可达94 mg/100 g,相对于其他2种浸渍体系即蔗糖-乳酸钙和蔗糖-葡萄糖酸钙体系,钙含量则分别提高了119.0%和91.6%,且样品的钙含量增加趋势在50 min后变缓,该研究为钙离子在多孔状植物组织中的渗透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8  不同蛋白酶水解高温花生粕和低温花生粕及其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赵谋明 董红竹 郑淋 丁刘刚
    2016, 32(4):40-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8
    [摘要](77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由于高温花生粕中的花生蛋白在高温压榨过程中高度变性,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蛋白利用率较低。本研究通过对比高温花生粕和低温花生粕经过不同商业蛋白酶(Alcalase 2.4 L, Neutrase, Papain, Protamex及Flavorzyme 500 MG)水解后水解产物特性的蛋白回收率、水解度、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确定高温花生粕是否适合采用生物酶解的方式利用其中的蛋白质并筛选合适的蛋白酶。结果表明,高温花生粕经不同蛋白酶水解后,其蛋白质利用率均在60.61~67.86%,与低温花生粕相当;水解度及分子量分布方面,高温花生粕Flavorzyme水解产物的DH最高,高达44.92%,且含有较多的<3 ku小分子肽及游离氨基酸;此外,高温花生粕不同酶水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高于低温花生粕,这可能是由于高温花生粕水解产物中含有较多具有供电子的小分子肽、游离氨基酸以及高温压榨过程中生成的美拉德反应产物。
    9  椰子油与棕榈硬脂油物理混合及其结构脂熔融特性的比较研究
    张华 南阳 方昭西 刘国琴
    2016, 32(4):46-5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09
    [摘要](8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油脂的相容性和非等温结晶性质对油脂的口感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拓宽椰子油和棕榈油的应用范围,开发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专用油脂产品,本文通过GC-MS测得椰子油和棕榈硬脂油不同混合比例的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组成,研究了脂肪酸组成与熔融特性的相关性,再利用脉冲核磁共振仪研究了椰子油和棕榈油的相容性,并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复配体系和酶法制备结构脂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酶法制备结构脂中Sn-2位的月桂酸含量(12.35~46.72%)明显高于物理混合油(5.86~30.75%)。该复配体系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晶现象,在较高温度(25~45 ℃)时,相容性较好。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在同一降温速率条件下,随着椰子油比例的增加,2倍链长的β′型晶体,转变为低熔点的3倍链长β′晶型。
    10  乳链菌肽对明胶-酪蛋白钙复合膜理化及抑菌特性的影响研究
    张乐 刘安军 韩悦 滕安国 马玲
    2016, 32(4):52-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0
    [摘要](88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乳链菌肽添加到明胶-酪蛋白钙中,开发出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乳链菌肽-明胶-酪蛋白钙抗菌复合膜,并对其力学特性、光学特性、表面形貌、抑菌活性和保鲜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乳链菌肽后,成膜液中的乳链菌肽等成分物质与明胶相互作用,导致复合膜的宏观和微观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变。随着乳链菌肽浓度的提高,复合膜的厚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外观颜色变深;抗拉强度、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逐渐降低;复合膜透光率的降低,对光的阻隔性能逐渐增强;对常见致食品腐败菌(尤其是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逐渐增强;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其表面粗糙程度逐渐增大,对冷藏肉的保鲜效果越来越好。因此,乳链菌肽-明胶-酪蛋白钙复合膜的开发在食品包装和保鲜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11  醇溶色素对制糖脱钙树脂的再生促进机制研究
    于淑娟 张新林 龙为 杨永军 朱思明
    2016, 32(4):59-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1
    [摘要](73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树脂的绿色再生是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制糖工业的关键。本文研究了醇溶制糖色素存在条件下传统氯化钠再生剂对糖汁脱钙树脂的再生,探讨醇溶制糖色素对钙型树脂再生的影响,以及钙的解吸性质及动力学。结果表明,醇溶色素的存在,促进了传统氯化钠再生剂对糖汁脱钙树脂的复苏,可能的原因是醇溶酚类色素与钙盐的螯合作用促进了树脂的再生;使用动边界模型描述了钙型树脂的解吸过程,发现解吸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表观活化能Ea为36.90 kJ/mol,反应级数为1.14,表观频率因子k0为1679 min-1,解吸过程可用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R2>0.99);钙型树脂的解吸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性良好,说明钙型树脂的解吸属于表面不均一性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扩散。研究为减少再生剂氯化钠的使用,实现糖用树脂绿色再生提供思路。
    12  6种药用植物内生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新国 唐鹏 刘英娟 赵萍 陈晓前
    2016, 32(4):66-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2
    [摘要](114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论文以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药用植物乌头、唐松草、独活、车前草、薄荷、泽泻为材料分离内生菌,并对内生菌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以PDA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以高氏培养基分离内生放线菌,测定各提取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其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的鉴定。结果分别分离得到43株内生真菌,18株内生放线菌,其中内生真菌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O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清除率≥70%)作用的菌株有6株,占所用菌株的9.84%。其中菌株DHL-10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的IC50为0.26 mg/m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了0.81±0.05 mg/g和0.84±0.05 mg/g;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真菌。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药用植物内生菌是抗氧化活性物质寻找的良好资源。
    13  CaCl2对采后不同成熟度冬枣抗氧化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支欢欢 董宇 张丽华 刘梦培 魏向珂 王壮 纵伟
    2016, 32(4):75-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3
    [摘要](99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讨CaCl2处理对不同成熟度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Dongzao)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1%和2% CaCl2浸泡处理白熟期(WM)和半红期(HM)冬枣果实,以水处理为对照,测定20±2 ℃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以及细胞壁组分(水溶性果胶(WSP)、离子结合果胶(ISP)和共价结合果胶(CSP))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1%和2% CaCl2处理可显著延缓WM和HM期果实硬度下降,抑制H2O2和MDA积累,维持较高水平的SOD和CAT活性以及AsA和GSH含量,同时,降低PG活性以及WSP和ISP含量,增加CSP含量,其中1% CaCl2处理对HM期果实作用效果最显著,通过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细胞壁降解过程,使其在贮藏期间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
    14  冷海水保藏下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菌相变化规律及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郑振霄 周聃 冯俊丽 金仁耀 戴志远
    2016, 32(4):81-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4
    [摘要](93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冷海水保鲜的鲐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冷海水保鲜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确定了鲐鱼在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MEGA5.2软件构建了贮藏末期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冷海水保鲜鲐鱼样品在贮藏初期(第0 d)的微生物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还有少量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枯草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样品中的菌相逐渐变的单一,假单胞菌属迅速下降,希瓦氏菌属迅速增加;贮藏末期希瓦氏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希瓦氏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藏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被确定为鲐鱼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
    15  异抗坏血酸钠对乌鳢肌肉海藻酸钠涂膜保鲜效果的影响
    王文娟 朱成科 王慧洪 舒璐 蒋凡
    2016, 32(4):87-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5
    [摘要](80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研究异Vc钠保鲜液浸泡、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对冷藏期间乌鳢肌肉新鲜度的影响。用乳酸链球菌素、柠檬酸和醋酸配制成保鲜液A。在A保鲜液的基础上,添加异Vc钠,配成保鲜液B。用A、B保鲜液浸泡乌鳢肌肉块,再用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涂膜,分别为A涂膜组和B涂膜组。测定该两组冷冻肉汁液流失率及2 ℃冷藏期间肌肉pH值、TBA值、TVB-N及细菌总数的变化,并与不经浸泡和涂膜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表明,乌鳢肌肉经两种保鲜液浸泡、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其冷冻汁液流失率均显著(p<0.05)低于未处理的对照组。在贮藏期间,乌鳢肌肉经保鲜液浸泡、海藻酸涂膜处理能显著延缓肌肉pH值、TBA值、TVB-N及细菌总数的上升;并且B涂膜组的延缓效果显著(p<0.05)大于A涂膜组。综合考虑,用含异Vc钠的保鲜液浸泡后,再经海藻酸钠涂膜处理能改善乌鳢肌肉的贮藏品质。
    16  小麦不同部位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
    刘冬 万红霞 赵旭 孙海燕 王慧清
    2016, 32(4):94-9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6
    [摘要](7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小麦不同部位(全麦、麸皮和精面)进行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测定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多酚表示)和黄酮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模拟胃消化过程中,与胃消化0 h相比,全麦、麸皮和精面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2.157、1.653和3.092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1.825、1.574和3.179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2.601、1.658和6.197倍。模拟肠消化过程中,与肠消化0 h和胃消化0 h相比,全麦、麸皮和精面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1.541、1.042、1.578和3.429、1.697、4.975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1.428、1.026、1.688和2.421、1.570、4.913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1.464、1.039、1.514和3.694、1.690、9.017倍。表明谷物结合多酚(如黄酮)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由于胃酸水解和胃肠蛋白酶酶解等消化作用由结合态转变成游离态多酚(黄酮),因而谷物结合多酚可以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17  木枣多糖ZJP2的初步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晓琴 冀晓龙 彭强 杨幸娜 王敏
    2016, 32(4):100-1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7
    [摘要](86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经水提、醇沉、脱蛋白和脱色等工艺提取木枣粗多糖(CP),经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单一木枣多糖组分(ZJP2),并对CP和ZJP2进行初级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P和ZJP2的酯化度分别为38.40%和47.10%,糖含量分别为71.95和91.29%,糖醛酸含量分别为51.05%和58.27%,分子量分别为59.1 ku和13.7 ku;化学衍生化结合GC分析表明ZJP2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5种单糖组成,其相对摩尔比为4.5:26.1:1.4:11.9: 18.1;碘-碘化钾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ZJP2具有典型的多糖类结构特征,并且可能有较多的侧链和分支;体外抗氧化分析表明ZJP2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力均强于CP,在样品浓度为6.0 mg/mL时,ZJP2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34%,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5.45%,清除力与样品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18  乳酸菌中生物胺氧化酶菌株的筛选
    刘玉晗 卢士玲 陆静 张雅晴 张宁龙 冯亮
    2016, 32(4):106-1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8
    [摘要](89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获得良好的具有生物胺降解能力的肉品发酵剂,本文以实验室前期筛选的63株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层显色平板试验,氧化酶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对产生物胺氧化酶菌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的菌株做抑菌试验和耐盐耐亚硝酸盐等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实验筛选出4株(1株Pediococcus acidilactici,1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2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较强生物胺氧化能力的乳酸菌,其中以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的生物胺降解能力最好,其对苯乙胺、色胺、组胺、腐胺、尸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的降解率分别为56.71%、51.40%、40.86%、28.12%、18.92%、24.59%、18.20%和9.68%。通过抑菌试验和耐盐耐亚硝酸盐等试验发现乳酸片球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且耐盐能力在6%以上,耐亚硝酸盐能力在0.15 g/kg以上,最适温度为37 ℃,最适pH为6.5。
    19  M/G比对海藻酸钠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李倩倩 陈海华 王雨生 张楠
    2016, 32(4):114-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19
    [摘要](8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M/G比(甘露糖醛酸/古洛糖醛酸)对海藻酸钠(AGNa)溶胶的静态和动态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并探讨M/G比对其胶凝性质和凝胶的应力松弛等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M/G比对中等黏度范围AGNa的静态流变学特性影响显著;而对低黏度范围AGNa的静态流变学特性影响不显著。在低pH时,AGNa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特性,而在高pH时,则表现为近似牛顿流体的特性。温度对AGNa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符合Arrhenius模型,其流动活化能与AGNa的M/G比呈正相关。在同一黏度范围内,随着M/G比的升高,AGNa溶液的胶凝时间(tG)逐渐延长,胶凝温度(TG)逐渐下降,同时,AGNa凝胶的应力及应力松弛模量也呈下降趋势。M成分含量高的,有利于AGNa形成以黏性成分为主的流体体系,而G成分含量高的,有利于AGNa形成以弹性成分为主的凝胶体系。
    20  麦芽低聚糖生成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潘思惠 任俊彦 李克 丁宁 顾正彪 李才明 李兆丰
    2016, 32(4):121-1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0
    [摘要](7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首先构建了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STB04的麦芽低聚糖生成酶(MFA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系统,并对含表达载体的枯草芽孢杆菌WB600产重组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以TB为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为30 ℃时,有利于重组酶的分泌表达。其次,通过疏水和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对重组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酶。最后,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和产物合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在溶液中为单聚体,最适反应温度为45 ℃,且在该温度下半衰期为30 min;最适反应pH为6.5,且具有很好的pH稳定性;酶活力对金属离子存在一定依赖性并受Fe3+和Sn2+等重金属离子的显著抑制;重组MFA酶的动力学性质可以用米氏方程进行很好的描述,对麦芽糊精的水解速率最高;重组酶作用不同来源原淀粉及麦芽糊精的主要产物均为麦芽三糖、麦芽四糖和麦芽五糖,且以麦芽五糖为最高。
    21  失活酵母菌吸附猕猴桃汁中氯吡脲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杨丽霞 岳田利 袁亚宏 王媛
    2016, 32(4):128-1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1
    [摘要](108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批量吸附试验,以失活酵母菌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猕猴桃汁中氯吡脲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主要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子内部扩散方程及Elovich方程对吸附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利用Langmiu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及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反应热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行为最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意味着化学吸附是其速率控制步骤。氯吡脲的浓度在0.5~10 μg/mL范围内,其吸附平衡数据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性最好,说明失活酵母菌对氯吡脲的吸附不是理想的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参数△G <0,△H<0,△S <0,表明在293~310 K范围内,失活酵母菌对氯吡脲的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熵减小的过程,低温有利于失活酵母菌对氯吡脲的吸附。
    22  胶球藻C-169户外诱导培养积累脂肪酸和色素的研究
    魏东 闫文君
    2016, 32(4):136-1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2
    [摘要](99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研究分别采用Basal、BBM以及无氮磷添加的培养基,在户外开放跑道池中培养胶球藻C-169,系统比较了比生长速率、生物量浓度、脂肪酸和色素含量的差异。研究表明,胶球藻C-169在户外开放跑道池中,水温13~20 ℃下,生长良好。在第二阶段氮磷限制Basal、BBM培养基中的8 d,细胞处于生长的对数期,Basal培养基中平均比生长速率是BBM培养基的1.92倍,生物量干重浓度最高为0.22 g/L。第一阶段细胞在BBM、Basal两种培养基中亚麻酸含量可分别高达总脂肪酸含量的36.6%、53.9%;第二阶段在氮磷限制的BBM培养基中,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下降了32.4%,油酸的比例增大了38.5%;氮磷限制BBM培养基中细胞内总脂肪酸含量由起始的3.99%增大到18.18%。上述两种藻液以1:1混合培养5 d,平均比生长速率下降到0.0094 d-1,总脂肪酸含量增大到20.2%。藻细胞中色素含量随着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负相关。
    23  热泵干燥对生咖啡豆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董文江 杨静园 陆敏泉 胡荣锁
    2016, 32(4):141-1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3
    [摘要](8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以日晒干燥为对比,研究了热泵干燥对生咖啡豆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探索不同干燥温度(40 ℃、45 ℃、50 ℃、55 ℃和60 ℃)下生咖啡豆色泽、脂肪、主要活性成分咖啡因、葫芦巴碱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处理下生咖啡豆的风味成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色泽明亮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温度为55 ℃时样品脂肪含量最高为9.21 g/100g DW;咖啡因含量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而葫芦巴碱含量基本保持不变(0.81~0.89 g/100 g DW);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共定性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酸类、醛类和醇类为生咖啡豆中三类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其它类别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在40 ℃处理下样品中酸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41.85%,醛类化合物在日晒干燥处理下含量最高为35.21%,而醇类化合物在60 ℃时样品含量最高为34.52%。
    24  阿魏酸-普鲁兰多糖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对对 韦庆益 袁尔东 杨继国 宁正祥 任娇艳
    2016, 32(4):150-1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4
    [摘要](85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普鲁兰多糖为水溶性多糖,在食品加工、农产品及海产品保鲜、包装、医药领域有广泛用途。但是普鲁兰多糖本身的抗氧化性能却不高,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选用普鲁兰多糖和阿魏酸为原料,以4-二甲基吡啶(DMAP)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催化剂成功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接枝度的阿魏酸-普鲁兰多糖接枝共聚物(FAP)。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层析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两者是以酯键进行连接。通过共聚物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测试,并以普鲁兰多糖为对照,显示共聚物对各种自由的清除作用及还原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且随着共聚物中阿魏酸接枝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说明两者的复合能显著增强普鲁兰多糖的生化活性。
    25  气调运输包装方式对荔枝保鲜品质的影响
    吕恩利 陆华忠 杨松夏 赵俊宏 田庆立
    2016, 32(4):156-1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5
    [摘要](103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掌握气调保鲜运输中不同包装方式对荔枝保鲜品质的影响,以“淮枝”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气调保鲜运输试验平台模拟保鲜运输试验,研究了气调运输中密封包装、无包装、孔袋包装等包装方式荔枝保鲜品质的变化。研究表明:整体而言,3种包装方式的保鲜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孔袋包装、密封包装、无包装;相对于无包装方式,密封包装方式和孔袋包装方式均可以明显地抑制荔枝质量损失率的下降和褐变指数的上升,运输至35 d时质量损失率均为3%以内;孔袋包装可以更好的抑制荔枝褐变和维持荔枝较高的好果率水平,运输至第7 d时仍可维持90%以上的好果率;在抑制质量损失率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物质的分解方面,密封包装方式和孔袋包装方式无明显差异,而密封包装在运输7 d后可引起可滴定酸含量的上升。该研究为提高荔枝气调保鲜运输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26  半干法磨粉中润米时间对鲜湿米粉的影响
    刘也嘉 林利忠 林亲录
    2016, 32(4):161-1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6
    [摘要](98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考察半干法磨粉过程中润米时间对大米粉粉质特性及鲜米粉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了不同润米时间条件下的大米原料进行半干法磨粉并制备鲜米粉。以可以实现半干法磨粉的24 h润米时间作为阳性对照,分析和比较不同润米时间的大米粉粒径分布、破损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等粉质特性以及鲜米粉的蒸煮损失、感官评价等制品品质特性,以确定获得同样效果的最短润米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润米6 h后进行半干法磨粉可以获得与24 h润米时间同样的大米粉粒度分布、破损淀粉含量、最高粘度和最低粘度等粘度特性。用此大米粉制备的鲜湿米粉产品,获得了理想的蒸煮损失率和可接受的感官评分值。以上结果表明,润米6 h是获得如润米24 h同样的大米粉及鲜湿米粉品质特征的理想润米时间。
    27  不同嫩度茶叶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刘智钧 谭展榆 黄惠华
    2016, 32(4):166-1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7
    [摘要](8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茶树品种金萱的鲜叶新梢为原料,通过杀青、烘干、脱色、去除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干燥粉碎后制得纤维素,然后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作为溶剂,用加热搅拌方法制备出水凝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质构分析等方法对水凝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水凝胶的平衡润胀率,用水杨酸钠作为模型药物分子的平衡载药率和释放率。实验发现:不同嫩度的茶叶纤维及其水凝胶在结构上差异较小;水凝胶在制备过程中,对应的纤维素均与离子液体发生了相互作用,产生的水凝胶主要组成属于再生纤维;叶梗水凝胶的凝胶特性、质构特性在5组样品中最优;二叶纤维所制备的水凝胶的平衡润胀率最高;而对水杨酸钠的平衡载药率与释放率则以成熟叶纤维制备的水凝胶最高。
    28  植物油脂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及产物分析
    李静 邓毛程 陈维新 王瑶 陈赞荣
    2016, 32(4):171-1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8
    [摘要](75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利用废弃油脂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WO-S14对不同植物油脂进行发酵,并对产物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发酵试验与性能分析,发现芝麻油的发酵产物具有优良的表面性能,对煤油的乳化率E24为75.22%,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7.90 mN/m,且在较广的环境条件范围内具有良好稳定性。采用柱层析方法获得分离纯化的表面活性剂产物,通过薄层层析(TLC)、红外光谱(IR)、气质联用(GC-MS)、电喷雾质谱(ESI-MS)和串联质谱(MS/MS)等手段分析了产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以芝麻油生物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肽,分子量为814,由含有15个碳原子的β-羟基脂肪酸和含有6个氨基酸分子的短肽组成,肽链中氨基酸连接顺序为:-Met-Glu-Ala-Ser-Ala-Val-,是一种新型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29  低温贮藏对冷鲜鸡腐败菌菌群变化的影响
    吴海虹 刘朏 刘芳 卞欢 诸永志 王道营 张牧焓 徐为民
    2016, 32(4):177-1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29
    [摘要](9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传统平板培养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冷鲜鸡低温贮藏期间的腐败菌菌群变化进行了分析。传统培养结果显示,冷鲜鸡的初始菌群主要为肠道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4 ℃贮藏条件时微生物生长速度高于0 ℃和-1.5 ℃;贮藏6 d后,4 ℃贮藏样品的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0 ℃和-1.5 ℃贮藏下样品的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直接对冷鲜鸡中的菌群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动杆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假单胞菌、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及乳球菌是样品中的主要污染菌;4 ℃贮藏时,假单胞菌条带逐渐变亮,0 ℃和-1.5 ℃条件下菌群的条带亮度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发现贮藏温度对样品中菌群多样性的变化影响较大,冰点温度下贮藏更利于冷鲜鸡中嗜冷菌的控制和产品的保鲜。
    30  不同淀粉原料对鲊海椒发酵过程中香气形成的影响
    赵欠 王丹 王巧碧 周才琼
    2016, 32(4):182-1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0
    [摘要](7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三种不同配料经自然发酵制备的鲊海椒为研究对象,采用SDE-GC/MS对发酵不同时段鲊海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比较不同食品配料和发酵时间对鲊海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对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玉米、芋头-玉米鲊海椒发酵45d挥发性成分种类最高,分别检出90种和87种,玉米鲊海椒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和酸类,芋头-玉米鲊海椒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和醇类;粳米鲊海椒发酵90 d检出香气种类最高为82种,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和烯类。三种淀粉配料制备鲊海椒均以酯类相对含量最高,玉米、芋头-玉米和粳米鲊海椒发酵45~90 d时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为40.69%~47.25%、64.41%~74.35%和60.29%~67.29%。。综合考虑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和种类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鲊海椒发酵后的主成分得分,芋头-玉米和玉米鲊海椒以发酵45 d左右为好,粳米鲊海椒则以发酵45~90 d为好,表明不同淀粉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可影响鲊海椒风味的形成。
    31  营养强化馒头加工和贮藏中叶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刘春菊 谢晓叶 刘春泉 李大婧
    2016, 32(4):194-20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1
    [摘要](87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研究叶黄素在强化馒头制作和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将叶黄素水溶性微囊粉添加至馒头中,测定叶黄素及其异构体在馒头和面、压延、发酵、蒸制和储藏过程中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和面、压延、发酵对叶黄素的降解影响不大,蒸制引起馒头中叶黄素含量略有下降,每份馒头中仍含有66.60%的全反式叶黄素。叶黄素强化馒头整个制作和储藏过程都伴随着顺式异构体的生成,和面过程中生成少量的13-顺式和13'-顺式叶黄素,压延过程中13-顺式和13'-顺式叶黄素含量继续增加,发酵过程生成少量的9-顺式和9'-顺式叶黄素,发酵和蒸制均引起13-顺式、13'-顺式、9-顺式和9'-顺式叶黄素含量的显著增加。整个储藏期间馒头中全反式叶黄素及顺式异构体含量略有下降,温度越高,叶黄素降解越快,-18 ℃冻藏更利于叶黄素强化馒头的保藏。
    32  食盐浓度对熟腌茭白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影响
    张胜男 吴祖芳 翁佩芳 张鑫
    2016, 32(4):201-2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2
    [摘要](74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茭白为原料,研究了不同食盐浓度腌制茭白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pH、总酸、盐度、亚硝酸盐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和微生物指标(细菌、乳酸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成品的色泽、质地、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和8%食盐浓度下腌制的茭白pH分别为3.73、3.18和3.48,酸度分别为13.77、23.67和17.05 g/kg,平衡盐度分别为1.21%、2.51%和3.42%,“亚硝峰”值分别为7.86、11.6和11.79 mg/kg,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012、0.027和0.048 g/mL,细菌和乳酸菌数均稳定在107CFU/mL。腌制后茭白的色泽和质地都会有所改变,食盐浓度越低其失色越严重,腌制后茭白的硬度低于新鲜茭白,咀嚼性和内聚性随食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三种食盐浓度腌制后茭白均检测到3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乙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酸乙酯和苯甲醛等。建议茭白腌制初始食盐浓度为5%。
    33  鲐鱼不同部位的营养评价及风味物质分析
    刘露 施文正 王锡昌 曹欣 瞿俐俐
    2016, 32(4):210-2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3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以鲐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鲐鱼不同部位(背肉、腹肉及尾肉)的基本成分、总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和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部位中腹肉脂肪含量最高,为4.2%,背肉含量最少;尾肉蛋白质含量最低,仅为71.26%。总氨基酸组成差异不显著,其中各部位含量最高的氨基酸都为谷氨酸,含量达2.68 g/100 g。背肉中脂肪酸种类最多33种,尾肉最少为26种,各部位中DHA和EPA含量都很高。电子鼻结果表明三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背肉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1种,腹肉、尾肉分别为32种和25种;背肉与腹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和尾肉差异显著。背肉中核苷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部位;三个部位都是IMP含量最高,分别为452.71、441.33、448.26 mg/100 g。研究结果将对鲐鱼肉的分类加工及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4  鲜食葡萄果穗形状颜色的多视角投影成像检测
    袁雷明 蔡健荣 孙力 叶创
    2016, 32(4):218-2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4
    [摘要](88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镜的低成本多视角投影成像结构,用于获取鲜食葡萄果穗不同侧面信息来判断果穗形状、颜色是否合格。采用两片前表面平面镜来延伸单目相机的拍摄视野,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果穗全表面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分割果穗的实像虚像区域,并借助悬挂果穗的高度不变属性对虚像区域进行放大,得到三个每隔120°的同样高度果穗。提取果穗区域、轮廓宽度曲线参数来对果穗外观形状进行评价,与人工分级对比,对果穗形状分级的准确率为95.5%;将彩色图像RGB转换到HSI颜色空间,从色度图像(Hue)获取果穗成熟时的典型颜色区域,计算果面着色面积比例,并按照着色面积比例的大小进行颜色分类,准确率为81.1%。结果表明多视角同时成像的方法可用于葡萄外观的分级,为在线检测提供参考。
    35  高光谱图像光谱提取区域对猕猴桃糖度检测精度的影响
    赵凡 董金磊 郭文川
    2016, 32(4):223-2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5
    [摘要](90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了解高光谱图像中光谱提取区域对果品糖度检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以“华优”猕猴桃为对象,分别提取了10×10、20×20和30×30(像素×像素)的正方形光谱区域以及样品掩膜图像的平均光谱,对平均光谱进行平滑去噪+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用处理后的全光谱建立了预测猕猴桃糖度的偏最小二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和误差反向传播网络模型,分析了光谱提取区域对猕猴桃糖度检测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光谱提取面积的增加能够提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和误差反向传播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基于猕猴桃掩膜图像的平均光谱所建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最好的预测性能,其预测相关系数为0.9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86oBrix,相对预测误差为4.06。研究说明在高光谱图像中选择合适的光谱提取区域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36  通用引物多重PCR新技术对番木瓜转基因成分检测的研究
    白卫滨 李宵 朱翠娟 文罗娜 王丽芳 卢军利 欧仕益 孙建霞
    2016, 32(4):229-2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6
    [摘要](93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满足能够同时对多个靶标进行检测,克服传统多重PCR的引物间排斥、重现性差等缺点的要求,建立通用引物多重PCR新方法对番木瓜中转基因成分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选用三种转基因番木瓜(Event 55-1、“GM - YK”和“华农一号”)和非转基因番木瓜(“台农2号”)的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根据三种转基因番木瓜的外源基因和内标木瓜蛋白酶基因(papain)序列,设计五种特异性引物。通过比较不加入接头的特异性引物的PCR验证结果,发现复合引物(带通用接头的引物)无论在单重PCR或者多重PCR的检测中的电泳条带均更为明亮清晰。而由灵敏度的对比,可以得出通用引物多重PCR灵敏度比普通引物的灵敏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通用引物多重PCR新技术较普通多重PCR方法检测番木瓜中转基因成分拥有更低的检测限和灵敏度,为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技术。
    37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固态发酵中芽孢杆菌的快速识别
    邹小波 申婷婷 石吉勇 朱瑶迪 胡雪桃 周煦成
    2016, 32(4):235-2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7
    [摘要](8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镇江香醋固态发酵中产酸芽孢杆菌的快速识别方法。筛选3种芽孢杆菌为标准菌,以标准菌生长12 h的菌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20×20)单菌落平均光谱共120条,并SNV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从每幅图像优选3幅特征图像,并从每幅特征图像提取4个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变量;对光谱和图像纹理的特征变量均进行PCA,分别提取合适的主成分构建BP-ANN和KNN识别模型。其中,光谱模型识别效果优于图像模型,且BP-ANN光谱模型识别效果最优,对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的识别率分别为98.70%和97.78%,主成分因子数为5。研究表明,菌落内部特征是识别菌种属的关键,且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识别细菌具有可行性,且快速简便。
    38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检测羊奶粉中掺杂的糊精
    马永杰 董文宾 樊成 方悦 王世鹏
    2016, 32(4):241-2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8
    [摘要](79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硫酸-丙二酸-溴酸钠-溴化钠-硫酸铈铵”为振荡体系,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测定羊奶粉中掺杂的糊精含量。先向羊奶粉中掺入不同量的糊精,配成掺杂糊精的羊奶粉标样,每份羊奶粉标样的总量为0.7 g。通过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对羊奶粉标样进行测定,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其诱导时间相对于羊奶粉中掺杂糊精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关系,可求出羊奶粉中掺杂的糊精含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指标:当羊奶粉中掺杂的糊精含量在0~30%范围内时,糊精含量与诱导时间值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1~0.9998,回收率为94.00%~108.75%,RSD为0.31%~1.96%,检测范围为0~0.30 g/g,检出限为8~9.3 mg/g。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测定羊奶粉中掺杂糊精的方法,也可作为复杂样本中其它成分定量分析借鉴的方法。
    39  GC-MS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郭学武 李园子 黄世永 杜丽平 陈叶福 肖冬光
    2016, 32(4):249-2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39
    [摘要](90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比较了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双水相萃取(LLE)作为预处理方法萃取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效率,并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测定,通过方法学验证评价各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性。结果显示:对于三种香型的白酒来说,SPE-GC/MS法检测精密性最好(1.77%~2.96%)、准确度最高(回收率89.73%~103.51%),检测限最低(1.12 μg/L);SPME-GC/MS方法检测清香型白酒的效果优于LLE-GC/MS;LLE-GC/MS方法检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效果优于SPME-GC/MS方法。综合考虑各因素,LLE-GC/MS因其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简便快速、成本低经济、有机溶剂用量少环保、易于掌握,满足一般性定量检测要求,适合用于我国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常规分析检测。SPE-GC/MS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但由于操作过程繁琐、成本高、有机溶剂用量多不环保,适用于精密分析。
    40  饴糖产品热絮凝物的测定研究
    刘莹莹 黄立新 罗建勇 郭峰 周彦斌
    2016, 32(4):255-2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0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传统的麦芽饴糖在加热或灭菌时出现絮凝沉淀物的现象,是饴糖产品较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了其食品饮品的加工应用。本文在4.50~5.50的pH值范围内,通过100 ℃水浴和灭菌加热的处理,发现对问题饴糖产品的热絮凝物的产生量的影响很小,糖液的湿絮凝物得率都约1.50%。研究发现絮凝沉淀物呈现多量的无定型区外,也具有一定的结晶结构,红外光谱与蛋白含量83.77%的大米蛋白样品很接近;主要为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为81.79%和17.66%,脂肪含量低;絮凝沉淀物所含的碳、氢和氧之外的元素,硫元素含量比例最大,铁、钙、硅和氯元素次之,构成了絮凝沉淀物灰分的主体;其550 ℃灼烧后残留的灰分试样,主要为二氧化硅的组分,为硅藻土助滤剂所带来的杂质物质。饴糖中的蛋白质在热絮凝物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它的钙、铁、硅等元素或离子的成分物质也促进了蛋白质的热絮凝。
    41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纸包装材料中7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黄金凤 李秀英 寻知庆 魏中华 林森煜 李哲 黄宝华 郭新东
    2016, 32(4):259-2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1
    [摘要](98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食品纸包装材料中7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2-丙烯酸甲酯、2-丙烯酸乙酯、2-丙烯酸丁酯、2-丙烯酸辛酯、2-甲基-2-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酯和2-甲基-2-丙烯酸辛酯)的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提取,混合吸附剂(10 mg多壁碳纳米管和50 mg硅藻土)分散净化后采用AQ C18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7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0.1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7~0.066 mg/kg,回收率为83.9%~109%,日内精密度(n=6)为1.4%~5.5%,日间精密度(n=5)为4.7%~9.3%。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定量准确、灵敏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食品纸包装材料中7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分析。
    42  元分析方法评估食品加工对果菜中农药残留的作用
    梁颖 丁莹 张留圈 刘贤金
    2016, 32(4):265-2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2
    [摘要](87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评估食品加工对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作用。通过多个数据库文献搜索、数据采集、元分析统计计算,获得特定食品加工方式对果菜中农药残留作用的响应比值、实验间变异及置信区间,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同质性Q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所取数据具有同质性,自来水清洗、多种溶液清洗、去皮、水煮、清炒、漂烫、烘烤对果菜中农药作用的响应比值均小于0.6,说明食品加工对去除果菜中农药残留有较好作用,可达到40%以上;其中漂烫和烘烤的响应比值分别为0.04和0.01,农药去除效果极佳,可达到95%以上;与自来水清洗相比,乙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对农药去除均有较好的效果。元分析获得食品加工对果菜中农药残留作用的响应比值可作为加工因子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并可指导果菜安全消费。
    43  HS-SPME-GC-MS研究大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
    黎攀 李沙 刘雄 罗立新 林炜铁
    2016, 32(4):271-2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3
    [摘要](9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研究传统食醋大曲固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变化。GC-MS共分离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 56种,包括酯类22种,醇类11种,醛类9种,酮类3种,酸类1种,烷类3种,杂环类1种,吡嗪类1种,含苯类3种,胺类1种,其他类1种。大部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酯类、醇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第3、7 d达到最高值,并在后期趋于稳定。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在第13 d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而酸类物质呈积累趋势,并在第30 d达到峰值。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大曲固态发酵各阶段挥发性成分差异,所得结果与气质联用方法相一致,均表明大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在第3、7、13 d变化较大,而后期趋于稳定。
    44  离子排斥色谱-双检测器法同时测定果蔬中的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
    莫润宏 王富民 倪张林 汤富彬 邵思费 邓建宇
    2016, 32(4):277-2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4
    [摘要](9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双检测器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选用离子排斥色谱串联DAD和RID双检测器法,以菠菜和西红柿为试样,0.05%硫酸溶液为提取剂,均质提取2 min,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对比了不同提取剂、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探究了流动相中不同硫酸浓度对有机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提取法是最为简单高效的提取方法;离子排斥色谱法精密度高(RSD 0.62~1.63%),重复性好(变异系数0.77~8.54%),回收率在87.8-109.8%,测定结果优于国标法。
    45  芹菜中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快速检测
    熊俊飞 吴瑞梅 郭平 刘木华 王晓彬 纪炜达 严霖元
    2016, 32(4):283-2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5
    [摘要](9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快速溶剂前处理方法快速分析芹菜中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利用乙腈提取芹菜汁,采用N-丙基乙二胺(PSA)、C18和石墨化碳去除芹菜汁中的脂肪酸、蜡质、色素和固醇等荧光物质,分别采集不同浓度苯醚甲环唑标准溶液和以芹菜汁为基质的苯醚甲环唑溶液表面增强拉曼信号。结果表明,1192 cm-1特征峰强度与以芹菜汁为基质的苯醚甲环唑溶液浓度在1~1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622。以芹菜汁为基质的苯醚甲环唑溶液的最低检测浓度1 mg/L。方法的回收率为92.4%~113.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8.83%~12.4%之间。在对4个未知浓度的样本进行t检验时,参考值与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单个样本检测时间在20 min内完成,基本满足国家规定的残留限量要求,可为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装置开发奠定基础。
    46  风味指纹结合PLS-DA用于羊肉香精风味质量的评定
    田洪磊 颜海燕 詹萍 何小燕 毛晓英 谈思维 王鹏 未志胜 代晨曦
    2016, 32(4):288-2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6
    [摘要](88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实验采用SPME-GC-MS结合GC-O技术对25个不同批次的羊肉样本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筛选获得32种共有风味物质作为羊肉特征风味评定的关键化合物,以此为分类变量,结合五种常见肉类样品中相对应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构建用于鉴别天然羊肉风味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PLS-DA)模型,所建模型相关系数大于0.90,校正和预测误差均方根均小于0.3,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天然羊肉风味的识别。依据所建立的PLS-DA模型,对自制一系列羊肉香精(MPF)风味的天然模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不同美拉德反应体系制备的羊肉香精呈现显著差异,整体风味属性依次为MPF5> MPF6-8>MPF2>MPF4>MPF1>MPF3。为了考察所建模型对羊肉风味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课题组已建立的描述性感官分析方法对所PLS-DA模型评定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趋势较为一致,表明通过结合PLS-DA模型可以替代传统的描述性感官分析用于羊肉香精风味质量的评定。
    47  鱼类血红蛋白诱导脂质氧化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米红波 郭鑫 李学鹏 励建荣
    2016, 32(4):297-3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4.047
    [摘要](98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脂质氧化不仅使食品的营养、风味、质构和外观发生变化,而且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降低其食用品质,是造成水产食品品质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红蛋白是水产品脂质氧化的重要诱导因子,其自动氧化产生的高铁血红蛋白可以加速脂质氧化反应速率,同时释放的血红素和铁离子也可催化脂质氧化的发生。化学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热点,了解血红蛋白促氧化的机理,找到适宜的抗氧化技术,有效地控制水产品在贮藏过程中血红蛋白诱导的脂质氧化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以血红蛋白诱导的脂质氧化为切入点,介绍了鱼类血红蛋白的结构、促氧化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天然酚类抗氧化物在控制血红蛋白促氧化方面的诸多应用与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