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31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PCR-DGGE分析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HFA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廖振林 曾本华 李瑞 钟青萍 王丽 魏泓 方祥
    2015, 31(9):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1
    [摘要](1102) [HTML](0) [PDF 795.05 K](1379)
    摘要:
    本文研究了香蕉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菌群人源化小鼠(HFA)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将30只肠道菌群人源化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分别饲喂普通饮食、高脂饮食和高脂饮食+抗性淀粉。提取第0周和第8周新鲜粪便DNA,比较用16S rDNAV6-V8区段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以PCR-DGGE技术手段检测抗性淀粉组、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肠道菌群差异。第0周,三组小鼠菌群总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和粪便供者之间菌群相似性为36%;三组小鼠肠道菌群相似性达到60-93%,PCA分析显示三组小鼠的数据点都聚在一起,说明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适用于分析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膳食干涉第8周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数值,抗性淀粉组都极显著低于高脂组和普通饲料组(p<0.01),PCA分析也显示三组小鼠肠道菌群各组的数据点都分布在不同区域,说明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HFA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2  海蜇糖蛋白JGP-III2的结构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任国艳 邵征 郭金英 曹力 樊金玲 崔国庭 肖枫 张凡 刘志龙 梁旺春
    2015, 31(9):7-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2
    [摘要](803) [HTML](0) [PDF 962.65 K](1045)
    摘要:
    从海蜇中获得一种新的糖蛋白JGP-III2,其糖含量为11.87%,蛋白含量为87.74%,分子量为39.5 kDa。JGP-III2中含有8种单糖分别为甘露糖、2-氨基-D-葡萄糖、氨基半乳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含量比例为:6.88:5.13:5.19:70.78:1.47: 2.09:6.59:1.85;氨基酸含量为85.95%,甘氨酸、缬氨酸和谷氨酸所占比例较高;JGP-III2含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与海蜇体内获得的蛋白(gi|156215071)具有同源性。通过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对JGP-III2的免疫活性及免疫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JGP-III2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及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强机体免疫能力。JGP-III2能促进Th1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mRNA的表达,对模型组中的“Th1/Th2漂移”现象有恢复作用。推测JGP-III2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Th1/Th2的平衡来提高机体免疫活性。
    3  苦瓜皂苷与南瓜多糖或苦荞黄酮联合作用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研究
    李毅腾 王晓闻 何庆峰 尤玲玲 肖萍 崔艳 冯超 刘金福
    2015, 31(9):14-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3
    [摘要](926) [HTML](0) [PDF 752.71 K](1084)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苦瓜皂苷、南瓜多糖和苦荞黄酮单一或联合作用对糖尿病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灌胃提取物后的表征、体重、饮水量和摄食量进行比较,表明三种提取物或提取物联合组对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组的病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运用PCA分析法筛选糖脂代谢指标,并结合单维统计方法,得出皂苷和多糖联合作用对谷丙转氨酶、脂联素和肌酐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任一单一组分(P<0.05),对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的改善优于皂苷组(P<0.05),同时对谷草转氨酶的改善作用优于多糖组(P<0.05);而皂苷和黄酮联合作用可使谷丙转氨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成分(P<0.05),肌酐改善优于皂苷组(P<0.05),脂联素和胰岛素改善优于黄酮组(P<0.05)。由此可知,通过本研究可证实活性成分的联合作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具有更加突出的改善效果。
    4  鱿鱼卵磷脂对东莨菪碱痴呆小鼠 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周苗苗 孙树红 宋姗姗 徐杰 王玉明 薛长湖 李兆杰
    2015, 31(9):20-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4
    [摘要](968) [HTML](0) [PDF 853.11 K](1248)
    摘要:
    本文比较研究了鱿鱼卵磷脂和蛋黄磷脂对老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模型、鱿鱼卵磷组(SL)和蛋黄磷脂组(EL),喂养1周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造模并进行行为学测试。测定脑皮层、白质、海马中乙酰胆碱酯酶(T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MAO)活力和脑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SL组水迷宫潜伏期显著降低,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提高,行为学改善效果优于EL组。SL能显著降低脑内各组织TchE活力、MDA水平和白质中MAO活力,显著提高脑皮层、海马和白质中SOD活力,且作用效果优于EL。综上,鱿鱼卵磷脂通过影响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和脑内抗氧化系统,改善了东莨菪碱所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5  Genipin交联明胶/溶菌酶缓释抗菌膜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张首玉 胡二坤 尹寿伟
    2015, 31(9):26-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5
    [摘要](954) [HTML](0) [PDF 757.14 K](1200)
    摘要:
    针对亲水明胶膜材料对抗菌剂缓释能力较差的问题,采用生物交联剂(genipin)调节膜材料微结构,制备出新型控释明胶/溶菌酶复合膜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水汽阻隔性能、膨胀性和热性质等物理性能,并用AFM研究了膜材料的表面微结构,探讨了其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enipin交联显著改善复合膜材料的力学性能,TS值从9.72 MPa逐渐增加至18.80 MPa;复合膜材料的膨胀度(swelling)随genipin浓度增加急剧下降,从1316%降至~200%;genipin交联提升复合膜材料的热稳定性。复合膜材的表面粗糙度依赖于genipin浓度,在低浓度段(0~1.0%),膜材料呈现平整表面微结构;高浓度(2.0%)时,膜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突起,变得粗糙。适度的genipin交联有助于形成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改善复合膜材料的物理性能;高浓度的genipin过度交联明胶基质,形成团聚状聚集物,及弱化明胶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弱化膜材料的水汽阻隔能力。
    6  肉牛屠宰过程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的FAFLP分子溯源分析
    董鹏程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牛乐宝 李玉林 朱立贤 罗欣
    2015, 31(9):31-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6
    [摘要](872) [HTML](0) [PDF 927.13 K](971)
    摘要:
    为确定沙门氏菌在宰前、屠宰过程中的污染情况,明确沙门氏菌在厂内发生污染的主要环节,为工厂中沙门氏菌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采用荧光扩增长度多态性(FAFLP)的方法对屠宰过程中7个工序分离出的7种不同血清型共计83株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83株沙门氏菌在0.83的相似度下划分为6个大群,与血清型呈现一定的联系。以0.86的相似度进行溯源,发现FAFLP较血清分型具备更高的灵敏度,与前期的流行率的调查数据吻合。溯源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在肉牛皮毛、粪便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叉污染现象,同时部分粪便、皮毛分离出的沙门氏菌穿过了屠宰企业的防控屏障,对工厂内部的胴体造成了污染。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应注重宰前动物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宰前交叉污染对工厂内部干预措施的压力,同时应增加必要的危害控制点,以降低沙门氏菌检出的风险。
    7  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谌素华 王维民 蔡璐 钟思燕 钟赛意 谢恩义
    2015, 31(9):38-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7
    [摘要](933) [HTML](0) [PDF 591.45 K](1015)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中、低分子量岩藻聚糖(MMWF1、MMWF2、LMWF1、LMWF2)四个不同组分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SF)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脂质过氧化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实验表明:四组SF都能提高血清和肝脏中CAT、GSH-PX、SOD、POD活性;都能使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都能提高脂质代谢紊乱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恢复机体内氧化系统平衡,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产生,保持机体内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改善并恢复脂质正常代谢。四组SF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依次为:MMWF2>MMWF1>LMWF2>LMWF1,MMWF抗氧化能力比LMWF强,相似组分间硫酸根含量越高的抗氧化能力越强。
    8  苹果渣总三萜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爽 任亚梅 刘春利 马婷 陈相杰 任小林
    2015, 31(9):45-5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8
    [摘要](962) [HTML](0) [PDF 797.90 K](1088)
    摘要:
    本文研究了富士苹果渣中总三萜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体内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得到苹果渣总三萜,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测定苹果渣总三萜清除DPPH?、ABTS+?、?OH的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的活性及MDA、IL-6的含量。结果表明:苹果渣总三萜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但不及Vc。在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下降,最高达48%以上;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最高达69%;MDA、IL-6含量显著降低,最高达43%。苹果渣总三萜对CCl4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自由基,调节血清酶、抗氧化物酶的活力和含量有关。
    9  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对肠道细胞黏附及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尹琼芳 潘道东 郭宇星 曾小群 孙杨赢 曹锦轩
    2015, 31(9):51-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09
    [摘要](918) [HTML](0) [PDF 714.86 K](1082)
    摘要:
    比较去除S-层蛋白前后嗜酸乳杆菌对肠道细胞黏附及菌体自我凝集率的变化,并探究S-层蛋白对巨噬细胞增殖及溶酶体分泌的影响。采用4M氯化锂提取嗜酸乳杆菌ATCC 4356的表层蛋白,经透析及微孔过滤等步骤得到S-层蛋白,SDS-PAGE确定其分子量。利用酶标仪测定嗜酸乳杆菌在37 ℃孵育过程中(0 h~5.5 h)自我凝集率的变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去除S-层蛋白前后嗜酸乳杆菌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黏附情况变化。将S-层蛋白与巨噬细胞RAW264.7孵育2 h后,MTS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溶酶体荧光探针研究溶酶体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提蛋白为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分子量M≈46ku)。嗜酸乳杆菌自我凝集率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去除S-层蛋白后,菌体自我凝集率降低,嗜酸乳杆菌对HT-29细胞的黏附量也明显减少,且S-层蛋白能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及其溶酶体分泌。
    10  虾青素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影响及 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罗卿心 刘晓娟 曹庸 贺丽苹 赵力超 刘欣
    2015, 31(9):56-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0
    [摘要](1172) [HTML](0) [PDF 640.01 K](1418)
    摘要:
    本文研究了虾青素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试验设立对照组和虾青素组(0.08 mM、0.16 mM、0.40 mM、0.80 mM),观察N2野生型线虫的寿命及相关生理指标(生殖能力、吞咽频率和移动力),评价不同浓度虾青素对线虫衰老过程的影响,明确虾青素作用的最佳剂量;选用最佳剂量的虾青素处理N2野生型、daf-16基因缺陷型和age-1基因缺陷型线虫,分析其寿命长短,探讨虾青素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上延缓线虫衰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虾青素可显著延长线虫的寿命(P<0.05),0.16 mM虾青素的作用效果最佳,线虫的平均寿命达到26.03 d,显著延长了31.68%;虾青素对线虫的生殖能力和吞咽频率没有显著影响,能显著增强10 d和15 d线虫的移动力。0.16 mM虾青素可显著提高age-1缺陷型线虫的寿命,对daf-16缺陷型线虫的寿命无显著影响。因此,虾青素可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的daf-16基因密切相关。
    11  纳豆菌糖肽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曹靖文 黄占旺 吴少福 吴高峰
    2015, 31(9):61-6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1
    [摘要](1130) [HTML](0) [PDF 1.00 M](1282)
    摘要:
    为考察纳豆菌糖肽(BNGP)对正常状态及脂多糖(LPS)激活状态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用不同浓度的BNGP单独处理或LPS和不同浓度的BNGP共同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作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吞噬能力,Griess试剂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促炎介质(PGE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BNGP在62.5~50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提高正常状态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代谢活力,增加NO、IL-1β、TNF-α、PGE2的分泌量,提高COX-2和iNOS的表达量,高浓度(>125 μg/mL)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当细胞处于LPS激活状态时,BNGP在62.5~50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抑制IL-1β、TNF-α、PGE2的分泌,浓度为500μg/mL时可抑制NO的产生及iNOS的表达,高浓度(>125 μg/mL)则能下调COX-2的表达。
    12  假酸浆籽胶质多糖的结构及凝胶特性研究
    牛庆凤 王斌 李涛 金鑫 陈荫
    2015, 31(9):68-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2
    [摘要](1713) [HTML](0) [PDF 813.99 K](1201)
    摘要:
    用热水从假酸浆籽中提取胶质多糖(NPG),对其结构和成胶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对其化学结构特征进行解析。通过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和透射电镜对假酸浆胶质多糖的成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假酸浆胶质多糖分子量为1.6×106 u,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这四种单糖构成,其摩尔比为12:4:1:1。该胶质多糖的主链是由半乳糖糖醛酸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假酸浆胶质多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球形结构,在钙离子存在下,多糖分子首尾相连,成带分支状结点的链状结构,分支相互交联形成具有空间的网状结构。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交联进一步加深,多糖纤维状结构加厚聚集,形成凝胶。
    13  紫外线诱导刺参自溶氧化损伤及体内抗氧化应答
    奚倩 董秀芳 李楠 傅卉 张警予 启航
    2015, 31(9):74-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3
    [摘要](1005) [HTML](0) [PDF 792.00 K](1146)
    摘要:
    本研究以活刺参为原料,经紫外线(1.5 W/m2)照射不同时间后,检测刺参体壁和肠中的组织蛋白酶L(CL)、乙酰胆碱酯酶(AChE)、蛋白质羰基、过氧化氢(H2O2)、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变化和酸性谷胱甘肽(GSH)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活刺参经UV照射6 h,体壁和肠中CL活力提高了69.27%、52.37%,AChE活力下降了55.70%、36.16%,蛋白质羰基量都是对照组的1.30倍左右,H2O2量提高了2.44倍、3.57倍,Caspase-3活力提高了4.09倍、2.81倍,而体壁和肠中SOD、CAT、GPx的酶活随着UV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分别为38.79%、24.70%,44.27%、36.18%和79.54%、33.79%,GSH含量增加75.31%、66.71%,说明刺参在UV照射下在发生自溶的同时伴随了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现象,UV诱导的自溶途径中ROS以及相关氧化产物对于刺参自溶起到了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海参自溶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14  嗜热链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其特性测定
    田辉 霍贵成 刘飞 陈玲玲 谷春涛
    2015, 31(9):81-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4
    [摘要](798) [HTML](0) [PDF 729.75 K](977)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的可行性。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实验室保藏的8株和全基因组公布的6株嗜热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最后测定8株嗜热链球菌的产酸速率和蛋白质水解等表型特征。结果显示8株实验室菌株分属于4种基因型,6株全基因组菌株分属于5个基因型;菌株亲缘关系远近不一,其中分离自中国的ND03、MN-ZLW-002和0#具有较高同源性,分离自新疆酸奶的09086、09087和09088具有较高同源性,分离自内蒙古酸奶的菌株09067、09078和09079与分离自法国酸奶的JIM8232具有较高同源性,分离自法国发酵剂的s4与分离自法国酸奶的CNRZ1066具有较高同源性;8株实验室菌株的产酸速率和蛋白质水解具有菌株特异性,且表型特性与基因分型基本一致。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对嗜热链球菌进行有效分型。
    15  玫瑰花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岳凤丽 赵妍妍 吴霞
    2015, 31(9):87-9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5
    [摘要](1030) [HTML](0) [PDF 767.52 K](1171)
    摘要:
    本文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Zeta电位及浊度等多种分析实验技术,对玫瑰花超微粉和细粉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化学官能团吸收强度比、分散水溶液的稳定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比较了其持水、持油力和溶解性等性质差异。结果表明:玫瑰花超微粉大部分组织结构和细胞壁较细粉破碎严重,各官能团吸收强度相对含量比均高于玫瑰花细粉。玫瑰花超微粉比细粉在水溶液中分散稳定性更好;随温度升高,两种玫瑰花粉分散水溶液的浊度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80 ℃左右降至最低;超微粉较细粉的分散水溶液稳定性受温度影响小;沸水浴后,超微粉抵抗介质离子强度变化的能力明显优于细粉;与玫瑰花细粉相比,超微粉持水、持油能力降低,而溶解性升高。
    16  大米蛋白体外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佟立涛 陈倩倩 钱海峰 钟葵 刘丽娅 周素梅
    2015, 31(9):92-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6
    [摘要](1245) [HTML](0) [PDF 886.49 K](1505)
    摘要:
    为了研究大米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用Osborne法从大米粉中提取大米四种蛋白。采用胃-胰蛋白酶分步酶解,选择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四个指标对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市售的大豆肽比较,大米四种蛋白经模拟体外消化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醇溶蛋白的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最好,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30.88 mg/mL、27.61 mg/mL、5.43 mg/mL、0.18 mg/mL。大米四种蛋白酶解产物的Fe2+螯合能力半抑制浓度均小于1 mg/mL,具有良好的Fe2+螯合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米四种蛋白的体外消化酶解物具有不同大小的抗氧化活性,分子量集中在181~1000 Da范围内,是一种易于被人体吸收的抗氧化肽。
    17  胶原明胶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
    王雪蒙 于玮 马良 郭雪霞 周梦柔 黄丹丹 张宇昊
    2015, 31(9):98-1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7
    [摘要](1122) [HTML](0) [PDF 882.73 K](1206)
    摘要:
    本试验以猪皮胶原为原料,研究胶原明胶化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8 h的酸处理诱导下,胶原明胶化程度较高,热水提胶后明胶得率可达83.98%,随着酸处理时间进一步延长,明胶得率显著下降;差示量热扫描(DSC)、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研究表明,随酸处理的进行,胶原的三螺旋结构逐渐松散,维系三螺旋结构稳定的价键逐渐被破坏,酸处理8 h后,胶原三螺旋结构被过度破坏,是导致明胶得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在酸处理的过程中,胶原肽链的降解始终存在,且明胶化胶原中所保留的亚基量直接影响明胶中亚基含量。因此,在明胶化过程中必须在肽链降解和三螺旋结构松散之间寻找平衡点,以获得高得率和高品质明胶。
    18  6-姜酚与6-姜酚肟抗氧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鲁昊浩 焦睿 黄雪松 晏日安
    2015, 31(9):106-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8
    [摘要](1154) [HTML](0) [PDF 615.91 K](1141)
    摘要:
    为比较姜酚及姜酚肟的抗氧化性质,以姜油树脂为原料,用真空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姜酚,并通过肟化反应制得化学性质更加稳定的姜酚肟。对比不同浓度姜酚、姜酚肟、BHT和VE的还原力、清除DPPH与羟基自由基能力及抗油脂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2~0.8 g/L时,姜酚肟的还原力(吸光度值:0.23~0.37)低于姜酚(0.52~1.11)高于VE(0.19~0.29),姜酚肟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5~89%和37~62%,低于姜酚和BHT,但与VE无显著差异。在浓度为50~250 mg/kg时,姜酚肟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3.39~3.57 h和1.71~2.07 h,虽均低于姜酚(3.57~3.83 h和1.90~2.16 h),但明显高于VE(3.06~3.49 h和1.53~1.93 h)。综上所述,这四者的抗氧化能力大小排序为VE≤姜酚肟<姜酚≤BHT,姜酚和姜酚肟均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由于姜酚肟化学性质较姜酚更加稳定,使其在抗油脂氧化方面更具潜力。
    19  山楂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李利华 刘军海
    2015, 31(9):112-1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19
    [摘要](1026) [HTML](0) [PDF 781.57 K](1105)
    摘要:
    研究山楂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的酶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以及抑制剂对PPO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山楂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 ℃;90 ℃热处理1.0 min或85 ℃处理1.5 min 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山楂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55.83 mmol/L,Vmax= 98.04 U/min;Al3+对PPO酶活的抑制作用较强,Mn2+、Ca2+和Zn2+次之,Cu2+和Mg2+对PPO酶活抑制作用不明显,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种抑制剂对山楂PPO酶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抑制剂浓度呈量效关系,相同浓度下抑制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20  迷迭香提取物对牛肉丸冻藏过程中脂肪氧化和品质特性的影噢
    贾娜 陈璐 孔保华
    2015, 31(9):117-1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0
    [摘要](854) [HTML](0) [PDF 861.50 K](1050)
    摘要:
    将不同浓度的迷迭香提取物(0、0.02%、0.04%和0.06%)添加到牛肉丸中,并以0.02%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做对照,测定迷迭香处理组和对照组牛肉丸在冻藏过程中的过氧化物值(P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色差值(L*值、a*值)、保水性和质构特性,并对牛肉丸进行感官评价,考察迷迭香提取物对牛肉丸脂肪氧化和品质特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冻藏牛肉丸的PV值和TBARS值,抑制牛肉丸的脂肪氧化程度;同时,提高牛肉丸的a*值,使其保持良好的色泽;迷迭香提取物还能降低牛肉丸的蒸煮损失和解冻损失,改善牛肉丸的保水性;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也得到改善;感官评价结果显示,迷迭香处理组牛肉丸的感官评分较高,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因此,迷迭香提取物具有抑制冻藏肉牛丸制品脂肪氧化和改善其食用品质的潜在应用价值。
    21  水相体系中固定化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S)-3-氯苯丙醇不对称合成
    黄宇美 徐玉 赵冰怡 娄文勇
    2015, 31(9):124-1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1
    [摘要](918) [HTML](0) [PDF 952.34 K](981)
    摘要:
    光学纯的3-氯苯丙醇是合成抗抑郁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本论文报道了水相体系中固定化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为(S)-3-氯苯丙醇,采用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的混合载体对醋酸杆菌细胞进行固定化,所得的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均明显优于游离细胞。同时,固定化后的微生物细胞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连续反应3个批次后固定化细胞仍保留了80.0%以上的活性,而游离细胞的相对活性则小于20%。在所研究的体系中,葡萄糖为该反应的最佳辅底物,其最适浓度为50.0 mmol/L;该反应体系中的最适缓冲液pH值、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分别为5.5、30 ℃和3.0 mmol/L。在此条件下,反应的初速度、产率以及产物的e.e.值依次为1.77 mM/h,88.9%和99.0%以上。
    22  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孙智纯 王兵 单娟娟 司汇通
    2015, 31(9):132-1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2
    [摘要](930) [HTML](0) [PDF 982.97 K](906)
    摘要:
    香草醛作为食品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剂,可以从热带兰花香荚兰的种子中找到。本文以香草醛(VAN)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分别采用沉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通过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最佳配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微观形貌。采用平衡和等温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MAA与VAN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沉淀聚合法制备的MIPs具有均匀规则的球状结构,且表现出对VAN更好的结合能力,具有较高的特异识别性。
    2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表征
    肖凯军 代佳丽 何其 朱良 董浩 李绍峰
    2015, 31(9):138-1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3
    [摘要](862) [HTML](0) [PDF 1.02 M](1219)
    摘要:
    研究以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来改善其分散性及反应活性。本文分别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20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制备纳米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产物及其去除Pb(Ⅱ)效果进行了表征和研究。SEM显示三种表面活性剂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纳米铁的分散性,加入PEG-4000和PEG-20000制备的纳米铁均呈细小纤维状,加入PVP的纳米铁呈蓬松颗粒状;FT-IR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在纳米铁形成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而是通过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等吸附或包覆在纳米铁表面;XRD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并未改变纳米铁的晶相;UV表明PEG-20000与PVP的分散效果优于PEG-4000;AAS表明加入3%的PEG-20000时,纳米铁对Pb(Ⅱ)去除效果最好,吸附容量约为229 mg/g。
    24  不同自然场景下葡萄果实识别方法研究
    马本学 贾艳婷 梅卫江 高国刚 吕琛 周强
    2015, 31(9):145-1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4
    [摘要](907) [HTML](0) [PDF 837.06 K](1212)
    摘要:
    本文研究了自然场景下不同颜色葡萄果实的识别方法,针对晴天顺光、晴天逆光及夜间三种光照情况下采集的葡萄图像进行处理,在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不同颜色空间的图像分割方法,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和直方图双峰法分别获取最佳阈值,得到葡萄串的轮廓图像,实现目标果实和复杂背景区域的分割。根据目标果实轮廓图像绘制其最小外接矩形,并利用Harris角点检测法提取果实重心及采摘点坐标等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葡萄识别算法可对图像中果实部分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来,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光照强度等因素对果实识别效果的影响,其中绿色葡萄在晴天顺光、晴天逆光、夜间的识别率分别为93.3%、86.7%、96.7%,紫色葡萄在三种光照情况下识别率分别为90%、83.3%、96.7%。
    25  锌离子结合类蛋白反应修饰肽的稳定性研究
    张娟娟 刘尊英 董士远 毛相朝 赵元晖
    2015, 31(9):150-1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5
    [摘要](916) [HTML](0) [PDF 669.63 K](1149)
    摘要:
    以牡蛎为原料制备锌离子结合类蛋白反应修饰肽,重点以锌保留率为指标,研究了pH,胃肠道消化酶,热处理,储存时间等因素对锌离子结合类蛋白反应修饰肽的稳定性的影响,并与锌离子结合多肽和锌离子结合谷氨酸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类蛋白反应后有新的物质生成;锌离子结合物在pH2.0下都易于解离,在pH9.0下都比较稳定,且锌离子结合肽类的稳定性明显强于锌离子结合谷氨酸的稳定性(P<0.05);锌离子结合物对消化酶都具有一定的抗消化性,且锌离子结合肽类的稳定性明显强于锌离子结合谷氨酸的稳定性(P<0.05);锌离子结合类蛋白反应修饰肽和锌离子结合多肽对热处理较为敏感,其稳定性明显低于锌离子结合谷氨酸的稳定性 (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锌离子结合物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锌保留率可达95.50%左右。
    26  柴鱼蛋白肽的酶法制备、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任娇艳 张榕 杨继国 尹嘉欣 刘金钏 宁正祥 赵谋明
    2015, 31(9):155-1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6
    [摘要](860) [HTML](0) [PDF 796.79 K](1053)
    摘要:
    以柴鱼为原料,酶解制备柴鱼蛋白肽,并以抗氧化活性和蛋白质回收率为指标对柴鱼蛋白肽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和凝胶层析法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最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MS)串联质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分离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研究显示,1、最佳用酶为木瓜蛋白酶;最适加酶量为1.0%;最佳预处理条件为100 ℃、5 min;最佳酶解时间为4 h。2、经过DEAE-52纤维素层析后,分离出A、B、C三个组分,其中A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后对A组分用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进一步分离纯化,分离出A1、A2两个成分,其中A1的抗氧化活性最好。3、用MALDI-TOF-MS质谱对A1、A2进行分子量鉴定,检测发现,A1、A2组分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78.830 Da,进一步做氨基酸分析后,推测其可能含有的氨基酸组成为Lys、Leu、Pro。
    27  脱酰胺处理对不同谷物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龙佩 张晖 王立 钱海峰 齐希光
    2015, 31(9):162-16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7
    [摘要](814) [HTML](0) [PDF 945.60 K](1055)
    摘要:
    脱酰胺处理是蛋白质改性一种方式,经脱酰胺后,蛋白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性质都会发生改变。本实验研究了酸法脱酰胺处理对大米、小麦、玉米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并从蛋白质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等理化性质方面来探究脱酰胺影响体外消化率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脱酰胺程度的加大,大米蛋白、小麦蛋白和玉米蛋白质巯基和二硫键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明显(P<0.05),两者的含量基本维持不变;三种谷物蛋白的溶解度在胃蛋白酶最适pH 1.5和胰蛋白酶最适pH 7的条件下逐渐增大;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随脱酰胺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体外消化率也分别从原来的66.5%、79.5%和78.5%提高到了79.5%、89.0%、和89.2%,超微结构从原来的致密聚集变得多孔疏松,更利于蛋白质的消化。
    28  基于水平集的炉膛烤鸡色泽满意度模型
    纪滨 汪骏
    2015, 31(9):169-1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8
    [摘要](1600) [HTML](0) [PDF 781.16 K](1071)
    摘要:
    为了测量烤箱内烤鸡色泽品质并跟踪其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炉膛烤鸡色泽区域取样方法以及量化检测色泽品质的模型。其中,色泽区域取样是通过基于水平集的自适应能量模型(ABEM),以烤鸡图像的对比度信息和均值为基础,使用水平集方法对炉膛图像进行取样,实现烤鸡色泽区域图像的快速提取。为了验证该方法有效性,采用该方法和距离正则化水平集方法(DRLSE)对炉膛图像进行取样,试验结果表明,ABEM方法可在不损失取样效果的前提下快速获取炉膛烤鸡的前景图像。量化检测色泽品质的模型是通过基于色泽满意度的相对指标模型(CSIM),利用HSV颜色空间中S分量的核心频域,计算烤鸡图像的色泽指标值,并转化为烤鸡相对色泽满意度指标,直观反映烤鸡色泽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将ABEM与CSIM相结合,对于监测炉膛烤鸡色泽品质指标是有效的,更为万能蒸烤箱的食品品质测控系统核心算法提供重要借鉴。
    29  谷朊粉发酵液中鲜味肽的分离、鉴定与呈味分析
    崔春 钱杨鹏 彭睆睆 王海萍 赵海峰
    2015, 31(9):175-1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29
    [摘要](1073) [HTML](0) [PDF 717.74 K](1222)
    摘要:
    鲜味是五种基本味感之一,它在人们选择食品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肽是氨基酸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多种味道,是主要的呈味物质,利用蛋白酶解可以获得具有较强鲜味的肽段。本实验采用感官评价结合超滤(UF)、凝胶层析(GPC)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技术从以盐酸脱酰胺面筋蛋白为原料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鲜味肽,同时采用MALDI-TOF-MS串联质谱鉴定该鲜味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分子质量;目标定向固相合成鉴别出的鲜味肽,并测定了其鲜味阈值及鲜味相乘效应。结果发现:该鲜味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sp-Cys-Gly(DCG),分子质量为293.15 Da,固相合成该鲜味肽后采用滋味稀释法评价发现该鲜味肽的鲜味阈值为100mg/mL,是MSG阈值的1/3,该鲜味肽对浓度为200mg/L的I+G溶液具有鲜味增强作用,对MSG没有鲜味增强作用。
    30  干热处理对稻米复配粉及米蛋白性质的影响
    秦洋 邱超 曹金苗 熊柳 孙庆杰
    2015, 31(9):180-1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0
    [摘要](891) [HTML](0) [PDF 730.02 K](1024)
    摘要:
    本文对稻米复配粉进行了干热改性,探究了干热处理对稻米复配粉及米蛋白性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米蛋白后,稻米复配粉的峰值黏度降低,表明米蛋白降低了稻米淀粉的含量,产生了一定的稀释效应。干热处理后,稻米复配粉的黏度显著增加,表明干热处理使稻米淀粉与稻米淀粉或米蛋白之间通过非共价键或氢键产生相互作用。色差分析显示干热后的米蛋白明显偏黄。热重分析表明,130 ℃干热处理4 h后,米蛋白的起始失重温度由238 ℃增加到291 ℃,表明米蛋白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干热4 h后的米蛋白在1250 cm-1处产生一个新的小峰,说明干热后的米蛋白有β-折叠结构发生改变,且在1600~1700 cm-1处酰胺键振动增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表明干热促进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1  不同热风干燥方式对香菇多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卢可可 郭晓晖 李富华 明建
    2015, 31(9):185-19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1
    [摘要](879) [HTML](0) [PDF 877.15 K](1131)
    摘要:
    研究了六种不同热风干燥方式对香菇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法对香菇多酚定量定性分析,并用化学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恒温干燥(ID)游离酚含量最高(2.69 mg GAE/g DW),结合酚含量最低(0.19 mg GAE/g DW);均匀间歇干燥(UID)游离酚含量最低,结合酚含量相对较高。游离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结合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槲皮素。六种干燥方式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ID组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53 μg/mL、0.06 μg/mL;ID组游离酚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3.32 μg/mL,各干燥组间结合酚ABTS+?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干燥组间的还原力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处理香菇多酚的含量、组成、抗氧化性有所差异,恒温干燥(ID)是香菇干燥比较理想的方式。
    32  干燥条件对挂面干燥脱水过程的影响
    武亮 刘锐 张波 张影全 魏益民
    2015, 31(9):191-1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2
    [摘要](827) [HTML](0) [PDF 755.54 K](1251)
    摘要:
    为了解烘房内干燥介质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流速)对挂面干燥脱水速率的影响,以及脱水速率在厚度相同,宽度不同(1 mm、2 mm和3 mm)挂面间的差异,本研究以某挂面生产企业5排60 m隧道式烘房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功能便携式气候仪(Kestrel-4500),在线监测挂面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每种条形挂面采集12班次(重复),在动态监测挂面干燥介质条件参数的同时,测定挂面在隧道式烘房1 m、15 m、30 m、45 m、59 m干燥距离处的含水率,分析各因素对挂面干燥脱水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本相同的干燥工艺干燥厚度相同、宽度为1、2、3 mm的挂面,脱水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影响挂面干燥脱水量的主要因素是相对湿度,其次是温度和风速;干燥介质各因素对挂面干燥脱水量的影响大于相同厚度、不同宽窄条形对挂面干燥脱水速率的影响。
    33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朱迎春 杜智慧 马俪珍 肖艳 党晓燕
    2015, 31(9):198-2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3
    [摘要](845) [HTML](0) [PDF 942.32 K](1138)
    摘要:
    采用3种复合型发酵剂(VBL-97、VBM-60、SHI-59)和1种单一型发酵剂(BOM-13)生产发酵香肠,研究不同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组发酵香肠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乳酸菌始终保持为优势菌,当达到成熟时,乳酸菌数在7.21~8.13 lgcfu/g范围内,葡萄球菌(除BOM-13外)高于5.50 lgcfu/g,肠杆菌科菌数低于3.00 lgcfu/g。BOM-13型发酵剂由单一清酒乳杆菌组成,发酵和成熟时间长于其他三组,所以成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0.84 mg/100 g)和非蛋白氮值(NPN,0.46%)高于其它3组产品。由此可知由于发酵剂组成不同,相应地发酵条件(温度和时间)和成熟时间亦不同,但最终四种发酵剂都可生产出高品质产品(pH值<5.3;AW<0.82;NPN值高;TBARS值<1.0mg/kg;乳酸菌为优势菌且>7.0 lgcfu/g;肠杆菌科菌<3.0 lgcfu/g)。VBL-97型发酵剂产酸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强,而BOM-13型发酵香肠蛋白分解程度最高。
    34  屠宰应激对宰后猪肉保水性的影响
    吴小伟 李侠 张春晖 唐春红 魏秀丽 景晓亮
    2015, 31(9):205-2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4
    [摘要](877) [HTML](0) [PDF 736.82 K](1120)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电击晕和二氧化碳致晕对杜大长三元杂交猪和三门峡黑猪的应激效应及宰后肌肉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电击晕相比,二氧化碳致晕使得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三门峡黑猪血液中的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E)、皮质醇(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三门峡黑猪宰后pH45min值较高,差异显著(P<0.05),宰后24 h汁液损失率(降低1.17%和0.59%)、蒸煮损失率(降低3.09%和3.56%)及解冻损失率(降低0.55%和0.29%)显著降低(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0.71 kg及0.66 kg(P<0.05)。此外,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抗应激能力较差,其宰后肌肉保水性显著低于三门峡黑猪(P<0.05)。LF-NMR研究表明,二氧化碳致晕能够显著降低解冻后肌肉中的自由水含量(降低32.24%和28.92%),抑制了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的“态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二氧化碳致晕能降低生猪屠宰应激,提高肌肉保水性。
    35  卡拉胶和转谷氨酰胺酶复合对热处理罗非鱼鱼糜肠凝胶性能的影响
    陈斌 朱志伟 阮征 李汴生 刘通讯 戴炳胡 曾广幸
    2015, 31(9):212-2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5
    [摘要](783) [HTML](0) [PDF 758.71 K](1030)
    摘要:
    在高压湿热灭菌条件下,通过杀菌温度121.1 ℃和杀菌时间14 min、17 min和20 min的热处理组合,对复合添加了卡拉胶和转谷氨酰胺酶(TG酶)的罗非鱼鱼糜肠的凝胶强度、以TPA指标(硬度、内聚性和回复性)、持水性以及维持其凝胶结构的化学作用力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组合条件下,添加了卡拉胶和TG酶的鱼糜肠在凝胶强度、持水性方面均显著高于(P<0.05)未添加上述复合添加物的对照样。添加上述复合添加物的鱼糜肠在硬度、内聚性和回复性上均随着杀菌强度的加大而下降,但均好于同一杀菌条件下的对照样,其中硬度和回复性的改善效果显著(P<0.05),而内聚性的提高效果不明显(P>0.05)。此外,相比于对照样,其在该热处理条件下,疏水相互作用和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共价键交联破坏程度显著下降(P<0.05),二硫键的破坏程度无显著变化(P>0.05)。
    36  宰杀方式对冷冻斑点叉尾鮰品质的影响
    陈盎弘 许艳顺 姜启兴 夏文水
    2015, 31(9):218-2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6
    [摘要](842) [HTML](0) [PDF 664.32 K](1057)
    摘要:
    研究不同宰杀方式对冷冻斑点叉尾鮰鱼片品质的影响,寻求合适的宰杀方式以提高冷冻鮰鱼片的品质。采用四种不同宰杀方式:CO2窒息、电击、敲头及冰水中放血,宰杀后将鱼肉置于-18 ℃冰箱中保藏。考察各组样品的pH、色差、血红蛋白含量、解冻汁液流失、TVB-N及菌落总数。鱼肉pH值在宰后45 h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放血组的pH值变化最小,其次为敲头组,CO2窒息组变化最大。冰水中放血组鱼片白度和绿值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残留少(P<0.05)。储藏60 d期间,CO2窒息组的解冻汁液流失率最大为5.53%(P<0.05),敲头组最小为3.25%(P<0.05)。冰水中放血组的鱼肉TVB-N值最小(P<0.05),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菌落总数在储藏期间呈现下降趋势,冰水中放血组的菌落总数最小,其次为敲头组、窒息组和电击组。可知敲头和冰水中放血的致死方式能得到较好的鮰鱼片品质。
    37  植物内生菌011粗提液对番茄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周金伟 周红丽 易有金 柏连阳 李高阳 隆丽林 程远渡 夏菠
    2015, 31(9):223-22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7
    [摘要](824) [HTML](0) [PDF 905.46 K](988)
    摘要:
    本文以湘粉1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植物内生菌011粗提液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贮藏25 d后,粗提液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采后腐烂率,与无菌水对照组比较,其腐烂率降低了52.17%。在整个贮藏期间,粗提液处理延缓了番茄果实的质量损失率,显著减小了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V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较好的维持了番茄果实的风味,显著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积累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上升,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显著提高了抗逆性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因此,011粗提液能较好的保持番茄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显著提高番茄的贮藏效果,为果蔬采后生物防治和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参照。
    38  酱油酿造中米曲霉与风味酵母协同制曲的研究
    刘晶晶 胡勇 陈梦 陈世贵 付彩霞 汪超 陈雄 徐宁 李冬生
    2015, 31(9):230-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8
    [摘要](1120) [HTML](0) [PDF 1.16 M](1199)
    摘要:
    本文通过添加一株嗜盐产香酵母菌(鲁氏酵母)与米曲霉协同制曲,探讨制曲过程中酶系、各项理化指标及风味与酵母代谢调控的相关性。动态监测制曲过程中酵母菌落数、米曲霉孢子数、酶系活力、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采用GC-MS对成曲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酵母的添加量为1.5×106个/g曲料,米曲霉接种量为0.15%(m/m)时,米曲霉孢子数无明显变化,中性蛋白酶活与对照组相当,36 h时达到3100 U/g,α-淀粉酶活较对照组降低了22%,糖化酶活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7%,氨肽酶活、酸性羧肽酶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制曲结束时对照组与添加酵母氨基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基本相近,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添加酵母和对照组成曲中分别检测出32种,2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知,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协同制曲并未对米曲霉生长及酶系产生显著影响,但改善了曲料的风味品质。
    39  葱姜蒜混合物对炖煮猪肉感官品质、脂肪氧化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王瑞花 姜万舟 汪倩 陈健初 叶兴乾 刘东红
    2015, 31(9):238-24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39
    [摘要](790) [HTML](0) [PDF 781.47 K](1074)
    摘要: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葱姜蒜混合物(onion-ginger-garlic,OGG)(5%、10%、15%)对炖煮猪肉感官品质(色泽、质地、滋味、香气)、基本理化指标(脂肪和水分)、脂肪氧化程度(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OGG的添加能够提高炖煮猪肉的感官品质、改善肉的持水力,且随着OGG添加量的增大,炖煮猪肉的持水力显著提高(P<0.05)。OGG能够抑制炖煮猪肉过氧化物及TBARS的产生,且添加量为15%的效果最显著(P<0.05)。炖煮猪肉中添加OGG能显著抑制猪肉脂肪酸氧化,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其抑制效果也明显提高。此外,OGG的添加还影响炖煮猪肉脂肪酸含量,添加OGG制得的炖煮猪肉,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UFA)和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P<0.05),从而改善了猪肉的营养价值。
    40  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的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赵立 陈军 赵春刚 白青云 毕艳红 王辉
    2015, 31(9):244-2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0
    [摘要](1064) [HTML](0) [PDF 635.68 K](1151)
    摘要:
    本文对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野生乌鳢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乌鳢(P<0.05)。野生乌鳢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c22:6(DHA)含量均高于养殖乌鳢,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中n-3/n-6的比例分别为1.21和0.65。两种乌鳢肌肉都检测到了17种氨基酸,养殖乌鳢肌肉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野生乌鳢,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的比值分别为42.66%和42.2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的比值分别为74.40%和73.26%,均高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的必需氨基酸评分(EAAI)分别为63.48和70.82。两种乌鳢肌肉中矿物质元素均以钾最高,养殖乌鳢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乌鳢(P<0.05)。因此,以低值野杂鱼饵料为食物来源的养殖乌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41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追溯鸡蛋中的色素来源
    孙丰梅 王慧文 石光雨
    2015, 31(9):250-2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1
    [摘要](1049) [HTML](0) [PDF 778.96 K](1017)
    摘要:
    研究了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鸡蛋中的δ13C、δ15N值,追溯鸡蛋中色素来源的方法。320只产蛋鸡随机分为4个玉米含量不同组和4个色素添加量不同组,在试验前期第28 d和后期第56 d测定蛋黄的RCF、δ13C、δ15N值。结果表明:玉米组中,随着玉米含量的增加,各组的RCF值和δ13C值也随之增加,并且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0.01);后期10% 玉米组与70%玉米组互换饲料后,其蛋黄的RCF值和δ13C值与各自前期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未改变饲料的两组与前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色素组中,前期随着色素添加量的增加,蛋黄RCF值显著升高(P<0.05),撤除色素后,各处理间的RCF值差异不显著(P > 0.05);蛋黄的δ13C值在撤除色素前后差异均不显著(P > 0.05)。玉米组中,蛋黄色度与其δ13C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色素组中不存在相关性,当两组的RCF值相同时,δ13C值有显著差异。通过测定蛋黄的δ13C值可以追溯鸡蛋中的色素来源。
    42  利用Shotgun蛋白组学策略分析长白山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蛋白
    李京京 刘春雷 闵伟红 刘景圣 李鸿梅 郑鸿雁
    2015, 31(9):256-2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2
    [摘要](1263) [HTML](0) [PDF 862.66 K](1316)
    摘要:
    采用碱溶酸沉法获得长白山核桃楸种仁分离蛋白,利用胰蛋白酶水解后经柱层析分离并通过Shotgun蛋白质组学方法进行鉴定,共识别出61个蛋白质。基于Gene Ontology进行分类显示,61个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在1~100 kDa之间,其中21个蛋白分子量分布在10~20 kDa之间;19个蛋白质(31.15%)等电点分布在pI 6.00~7.00;28个蛋白残基数目在100~300之间;49个蛋白GRAVY值小于0.00,为亲水性蛋白;10个蛋白有跨膜区;这61个蛋白质按生物途径可分为13类,共有42个蛋白质参与代谢过程;按照细胞定位分类,有24个蛋白质来源于细胞,16个蛋白质来源于细胞器;按其分子功能可分为6类,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34个,占55.74%,其次是具有结合能力的蛋白质26个,占42.62%。本研究通过核桃种仁蛋白质谱分析,为研究核桃蛋白对机体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43  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枇杷叶片三萜酸含量及叶面分布
    邹小波 徐艺伟 陈武 石吉勇 朱瑶迪 申婷婷
    2015, 31(9):263-26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3
    [摘要](818) [HTML](0) [PDF 819.42 K](1115)
    摘要:
    枇杷叶富含三萜酸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首先建立枇杷叶高光谱信号与三萜酸含量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高光谱图像包含每个像素点的光谱信号这一独特优势,检测枇杷叶片的三萜酸分布。通过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建立三萜酸含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iPLS将全光谱均匀划分11个子区间,选择1、5、6、7联合,主因子数为4 h,建立的siPLS谱区筛选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其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3.392 mg/g和3.731 mg/g,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9和0.8223。根据siPLS模型计算叶片上所有像素点处的三萜酸含量,并通过伪彩色方法描述叶片中三萜酸含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分析枇杷叶片三萜酸含量及叶面分布是可行的。
    44  基于多元分析的11种烟台中、晚熟品种苹果香气成分比较
    孙承锋 朱亮 周楠 杨建荣 李彦伸 姜中武
    2015, 31(9):268-27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4
    [摘要](968) [HTML](0) [PDF 852.50 K](1092)
    摘要:
    为了探明烟台中、晚熟苹果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对11种烟台中、晚熟品种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的苹果以及其香气成分的种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1种苹果中共检测出59种香气成分,其中21种成分为所有品种苹果所共有,在共有香气成分中,乙酸、丁酸、己酸的酯类化合物,己醛(包括2-己烯醛)与一些高级醇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阳光苹果、丹霞苹果综合得分较高,极早熟富士苹果综合得分最低,得分排名反映出苹果品种之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大小。聚类分析表明,11种苹果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烟富三、斗南、甘红、极早熟富士、皮诺娃、烟富一、最良短富;第二类为丹霞、阳光;凉香和华帅分别自为一类。经过两种分析方法有效结合,筛选得到的丹霞、阳光、凉香、华帅四种苹果香型特点更为突出,为今后品质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45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菌株
    韩小龙 张海燕 曹明秀 沈晓盛
    2015, 31(9):278-28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5
    [摘要](826) [HTML](0) [PDF 574.21 K](1026)
    摘要: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对上海市8-10月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tdh和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贝类样品180份,6个常规品种,实验同时采用PCR测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tdh和tr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在市售贝类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2.77%和11.66%,PCR的分析结果为11.11%和7.78%。对分离的毒力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后发现了2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株为毒力基因双阳性菌(tdh+/ trh+)。2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条带型相似度较高(相似度>90%)。这些结果表明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双阳性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出现值得关注,应对各血清型菌株尤其是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情况加强监测。PC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LAMP方法适用于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的检测分析。
    46  硫酸酯化对测定多糖分子量的干扰性研究
    陈海秀 吴永沛 刘翼翔 蔡慧农 刘萌 凌绍梅 李斌
    2015, 31(9):284-2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6
    [摘要](950) [HTML](0) [PDF 775.69 K](1229)
    摘要:
    硫酸酯化赋予了多糖独特的抗病毒、抗凝血等生物活性,但其活性严格受控于分子量大小。然而,用于检测硫酸多糖分子量的方法仍然采用葡聚糖为标准品,必然出现对活性硫酸多糖分子量的误判。本文通过对比标准葡聚糖和葡聚糖硫酸酯的特征粘性参数,观察两种多糖的流变力学差异性;并采用改良Mark-Houwink-Sakurada(MHS)模型和常规柱层析技术探讨硫酸酯化对多糖分子量测定的干扰性。结果发现:葡聚糖与葡聚糖硫酸酯表现出不同的流体力学性质,葡聚糖浓度与比浓粘度关系式斜率为正,而葡聚糖硫酸酯浓度与其比浓粘度关系式斜率为负;改良MHS模型发现,两种多糖的DB方程式特性常数出现明显差异;凝胶柱层析分析发现,如果采用葡聚糖为标准品,葡聚糖硫酸酯的分子量会远大于其真实值。以上结果说明,硫酸酯化会对多糖的流变特性产生影响,是造成常规检测方法误判硫酸多糖分子量的根本原因。
    47  纳地青霉发酵对鸡肉质构、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物质变化的影响
    刘功明 孙京新 李鹏 于林宏 黄明 徐幸莲 于冰
    2015, 31(9):289-2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7
    [摘要](1050) [HTML](0) [PDF 964.58 K](1103)
    摘要:
    本文运用物性分析仪(TA-XT. plus)、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高速氨基酸分析仪(Agilent1100)分析了纳地青霉发酵对鸡肉食用品质的变化。将纳地霉菌接入经高压灭菌锅灭菌后的鸡肉糜中,27±1 ℃下前发酵3 d、4 ℃下后熟7 d制得发酵鸡肉产品,比较了肉样在发酵过程中、最终发酵产品与未发酵鸡肉样(对照)质构、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鸡肉在发酵过程中,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弹性逐渐减小,黏着性则逐渐升高的趋势;后熟7 d的发酵鸡肉产品中游离氨基酸、游离的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总和显著增加(P<0.05);发酵鸡肉产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与未发酵鸡肉样相比新产生了愈创木酚、γ-丁内酯等物质。因此,灭菌鸡肉经霉菌发酵后产生了适于食用的品质,这为开发新型发酵肉制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48  氨基酸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关系研究
    张颖 刘国新 朱柳杨 张健
    2015, 31(9):296-30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8
    [摘要](875) [HTML](0) [PDF 745.35 K](1066)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中广泛存在的“2A”类致癌物,可由氨甲酰化合物和乙醇反应生成。葡萄汁中的氨基酸经酿酒酵母的氮代谢后,可生成氨甲酰化合物,进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为了研究氨基酸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关系,本文构建了氨基酸缺失的模拟葡萄汁,比较了他们和正常模拟葡萄汁经主发酵后的氨基甲酸乙酯和尿素含量,并采用N15同位素示踪确认了氨基酸对氨基甲酸乙酯的贡献。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铵单独作为氮源发酵不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用其替代缺失的氨基酸不会影响正常发酵过程;缺失精氨酸的模拟葡萄汁发酵后,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明显减少,而缺失其它氨基酸对二者无显著影响。N15同位素示踪证明精氨酸胍基的氮原子参与了氨基甲酸乙酯的合成。本文为发酵食品危害物的前体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气质联用仪辨识同位素提供了方法借鉴。
    49  羊肉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研究
    李志成 傅忙娟 岳田利 白连社 李猛 胡海梅
    2015, 31(9):301-3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49
    [摘要](846) [HTML](0) [PDF 875.63 K](1203)
    摘要:
    为研发根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评价冷却肉新鲜度的智能冰箱,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羊肉贮藏在4 ℃±2 ℃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同时检测羊肉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菌落总数和pH值等新鲜度指标,探讨羊肉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羊肉冷藏保鲜时间为5 d,新鲜羊肉特征性气味成分除丁酸乙酯外无明显规律,羊肉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产生的特征性气味成分有2-丁酮、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三氯甲烷、3-甲基-1-丁醇和3-羟基-2-丁酮,特征性气味成分的含量(3-羟基-2-丁酮第7 d的数据除外)与冷却羊肉的新鲜度中度到高度相关(P<0.001到P<0.05),当其含量分别为92.87 μg/L、5.81 μg/L、27.39 μg/L、30.53 μg/L、175.76 μg/L和159.96 μg/L时冷却羊肉由新鲜变为不新鲜。这为通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判断羊肉的新鲜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50  手性色谱法测定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的研究
    黄晓婉 王杉 揭琴丰 邱伟华 何悦铭 邓泽元
    2015, 31(9):309-3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50
    [摘要](981) [HTML](0) [PDF 716.95 K](1305)
    摘要: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一种新型硒源类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而D-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安全性尚没有相关研究,目前对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多集中在测定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无法检测到其中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含量。本文建立了通过手性色谱柱分离、标准曲线法测定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实验使用EC250/4 NUCLEOSIL Chiral-1手性色谱柱(4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4mmol/L CuSO4?5H2O水溶液,柱温为35 ℃,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40 nm;在该条件下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41~1.352 mg/ml,线性相关系数R达0.9999,在线性范围内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3%。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产品及其制品质量的监控。
    51  岩藻黄素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彭娟 邓夏青 敖钰舒 袁建平
    2015, 31(9):314-3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9.051
    [摘要](1058) [HTML](0) [PDF 853.43 K](1365)
    摘要:
    目前肥胖和Ⅱ型糖尿病已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一种在褐藻中发现的典型类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具有潜在的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活性,可能对治疗肥胖以及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岩藻黄素含有一个丙二烯键以及两个羟基的多烯发色团尾端,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是其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岩藻黄素可以诱导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在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的表达从而增加产热,还可以通过调节WAT中的细胞因子分泌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血糖水平。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岩藻黄素抗肥胖以及抗糖尿病作用进行全面综述。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