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8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贮藏温度对山竹果皮硬化效应及抑菌活性影响
    于立梅 冯卫华 白卫东
    2012, 28(9):1098-1101.
    [摘要](929) [HTML](0) [PDF 383.49 K](603)
    摘要:
    本文以海南山竹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温度(4 ℃,30 ℃)对山竹果皮硬化效应及抑菌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 山竹果壳硬化效应指标木质素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贮藏末期,常温处理的木质素含量比低温处理的木质素含量增加14.3%。木质化底物总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第6 d达到峰值,为33.03 mg GAE/g FW,抑菌活性表明,在贮藏期间,山竹果皮抑菌活性因受木质化产物和多酚转化产物的影响有不同的变化趋势,低温有助于抑菌活性稳态化。
    2  不同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质构和色泽的影响
    涂敏建 迟海 杨宪时 李学英
    2012, 28(9):1102-1105.
    [摘要](940) [HTML](0) [PDF 358.74 K](515)
    摘要:
    以质构和色泽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对水分含量分别为22%、25%、28%和31%的四种南极磷虾烤虾品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质构有一定影响,水分含量22%的南极磷虾烤虾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和剪切力与其他水分含量的南极磷虾烤虾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含量25%和28%的南极磷虾烤虾的内聚性和弹性相对较高,品质较好;通过测定四种烤虾的RGB值,发现四种样品的色泽均属于粉色系,对外观的影响不是很大,随着烤虾水分含量下降,制品的色泽越容易接受。水分含量28%的南极磷虾烤虾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99±0.05,通过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南极磷虾烤虾的质构和色泽分析,结合感官评定,认为南极磷虾烤虾的水分含量为28%时品质最佳。
    3  接枝PVDF膜吸收器中CO2吸收特性和传质规律的研究
    何婷琳 陈仁菊 肖凯军
    2012, 28(9):1106-1110.
    [摘要](1085) [HTML](0) [PDF 413.64 K](559)
    摘要:
    本文以CO2为吸收气体,NaOH为吸收液,研究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接枝的PVDF中空纤维膜吸收器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特性以及传质规律,并建立膜吸收器中二氧化碳的传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PNIPAM接枝PVDF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CO2吸收率随吸收液浓度和吸收液的流量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流量升高而降低;在实验操作条件下,较佳吸收二氧化碳的工艺参数为:吸收液浓度为0.4 mol/L,吸收液流量为16 L/h,气体流量为250 L/h,气液两相流动方式采用逆流方式。此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接近100%;而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过程中传质的研究得出,总传质系数KG=17.5?26.3×10-5 mol?m-2?s-1?KPa-1,传质通量NCO2=3.8?7.6×10-6 mol?m-2?s-1;采用PNIPAM接枝PVDF中空纤维膜吸收器,NaOH水溶液吸收CO2具有良好的吸收效率。
    4  山莓叶醇提物对不同模型小鼠腹泻的影响
    章丽 刘晓娟 熊平 陈雪香 曹庸
    2012, 28(9):1111-1115.
    [摘要](964) [HTML](0) [PDF 476.98 K](615)
    摘要:
    本文研究了山莓叶醇提物(RE)对四种不同类型小鼠腹泻的影响。采用番泻叶、蓖麻油、硫酸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建立不同小鼠腹泻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BC)、模型组(MC)、阳性药物组、山莓叶醇提物高(RH)、中(RM)、低剂量组(RL)6个组,观察稀便数、稀便级,计算腹泻指数。结果表明,与MC相比,RE对抗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0~3 h内的腹泻指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RH和RM对抗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0~5 h内的腹泻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RM对抗大肠埃希氏菌所致小鼠腹泻0~2 h内的腹泻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RM和RH对抗硫酸镁所致小鼠腹泻指数均仅在0~1 h内明显降低(P<0.01)。山莓叶醇提物对番泻叶、蓖麻油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导致的小鼠腹泻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硫酸镁所致腹泻的干预作用较弱。
    5  螺杆挤压加工对干香菇可溶氮及氨基氮影响的研究
    吴克刚 唐忠盛 罗辑 柴向华 王胜利 潘显宗
    2012, 28(9):1116-1119.
    [摘要](924) [HTML](0) [PDF 449.08 K](558)
    摘要:
    为提高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溶出,采用螺杆挤压处理,研究了筒体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物料含水量以及蛋白酶解的影响。实验结果,以NSI、氨基态氮为主要指标辅以其他物理特性参数,确定螺杆挤压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25 r/min,物料含水量10%,筒体温度160 ℃,喂料速度9 r/min,此时NSI可达73.93%。各因素对NSI影响次序为:螺杆转速>物料含水量>筒体温度>喂料速度。进一步采用胰蛋白酶酶解可使NSI及氨基态氮含量分别提高94.94%、82.94%。
    6  败酱草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兰桃芳 卢佳琨 渠宏雁 刘锦峰 蔡文倩 孟良玉
    2012, 28(9):1120-1122.
    [摘要](905) [HTML](0) [PDF 517.10 K](454)
    摘要:
    为研究败酱草对大鼠脂类代谢的影响,采用SD大鼠(雌雄各半),对动物进行编号并随机分成4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喂养4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为3.01、总甘油三酯(TG)为1.3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0.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07,结果表明败酱草提取物对高血脂症老鼠的血脂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说明败酱草具有抵抗血脂升高的作用,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加以开发。
    7  人β-防御素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吴晖 陈艺 肖俊梅 唐语谦
    2012, 28(9):1123-1127.
    [摘要](943) [HTML](0) [PDF 596.20 K](560)
    摘要:
    以质粒pPIC9K-hBD3为模板,扩增得到一段上游带信号肽因子(α-factor)的人β-防御素-3(hBD-3)基因,克隆至酿酒酵母穿梭质粒pYES2中,构建了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α-factor-hBD3 (pYα-hBD3)。将重组质粒转化至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VSC1中,鉴定阳性重组子,经2%半乳糖诱导表达。实验发现表达所得hBD-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和大肠杆菌(ATCC10231)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hBD-3基因片段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hBD-3的生物活性及防御素应用安全性打下基础。
    8  腌制工艺对风味罗非鱼制品品质的影响
    陈娇娇 蒋爱民
    2012, 28(9):1128-1132.
    [摘要](939) [HTML](0) [PDF 530.03 K](610)
    摘要:
    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态氮、盐卤中的蛋白质和氯化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腌制时间、温度、浓度为自变量,感官评定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腌制条件(时间、温度、浓度)对罗非鱼鱼肉及盐卤中成分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定结果与指标间的数学模型,以此优化干腌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腌制时间对鱼肉中氯化钠含量、鱼肉中氨基肽氮含量和盐卤中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显著(p<0.05,鱼肉中的氯化钠含量与腌制盐度呈正相关,盐卤中的蛋白质含随着腌制盐度增加而增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感官评定与腌制条件的数学模型,曲面方程拟合性好。盐水浓度对感官评定结果影响极显著(p<0.0001),腌制时间对其影响较显著(p=0.0421),腌制温度对其影响不显著(p=0.4621)。通过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最佳腌制条件为腌制时间为4.28 h,腌制温度9.64 ℃,腌制盐度为1.64%,按照最佳工艺加工所得罗非鱼的感官评分最优,且感官评分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9  超滤对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任增超 左伟 周春霞 洪鹏志
    2012, 28(9):1133-1135.
    [摘要](1015) [HTML](0) [PDF 475.44 K](523)
    摘要:
    以罗非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pH-stat法控制酶解,制备5.0%的罗非鱼下脚料酶解蛋白。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 kDa的超滤膜对罗非鱼下脚料胰蛋白酶水解产物(DH 5.0%)进行超滤。结果显示:蛋白回收率为89.21%,脱盐率为87.59%,乳化活性提高1.2倍,乳化稳定性提高1.1倍;发泡性略有提高。
    10  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江绮晴 方祥 郑贵朝
    2012, 28(9):1136-1138.
    [摘要](1231) [HTML](0) [PDF 306.71 K](597)
    摘要:
    从38株野生金线莲中共分离获得29株菌根真菌,其中丝核菌类(Rhizoctnia sp.)真菌7株,结合菌株形态、融合群测定及5.8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如下:J1、F1、F7属于双核丝核菌AG-P融合群,F1、F7为AG-P融合群中的同一亚群,J1为不同的亚群;G1、G3、G5、G6为多核丝核菌,初步推断为兰科丝核菌类的念珠菌根菌(Moniliopsis)。
    11  天然抗氧化剂的增效作用及其对花生油抗氧化效果研究
    黄克 崔春 赵谋明 马浩
    2012, 28(9):1139-1141.
    [摘要](1372) [HTML](0) [PDF 415.43 K](627)
    摘要:
    对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植酸、V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和五种天然抗氧化剂相互之间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Rancimat法测定了添加各种抗氧剂的花生油的诱导时间,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各种天然抗氧化剂在组分中的主次因素为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植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优化得出天然抗氧化剂的复配配方为迷迭香提取物0.07%、茶多酚0.03%、植酸0.0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此配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能力优于TBHQ。
    12  苍耳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谢仰熹 刘先意 郭子强 孙卫明 许丽航 于平儒
    2012, 28(9):1142-1145.
    [摘要](1510) [HTML](0) [PDF 468.78 K](553)
    摘要:
    从植物苍耳中分离内生真菌,选出8株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有6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率大于50%。菌株SC008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对内生真菌SC008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鉴定,初步判定菌株SC008归属于黑孢霉属(Nigrospora Zim.)。碳氮源实验表明,SC008在以乳糖和蔗糖为碳源及以酵母提取物和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13  蛋白酶对酱香型白酒中杂油醇含量的影响研究
    孙金旭 朱会霞
    2012, 28(9):1146-1148.
    [摘要](1121) [HTML](0) [PDF 394.59 K](571)
    摘要:
    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研究的蛋白酶添加量对杂油醇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添加量对杂油醇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在0~20 U/g范围内,杂油醇生成量随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蛋白酶为20 U/g时,杂油醇生成量最低为0.231 g/L,相对于未添加蛋白酶降低60.52%,添加量超过20 U/g时,杂油醇生成量随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杂油醇单体(异丁醇、正丙醇、异戊醇)变化趋势和总杂油醇变化趋势相似。
    14  蜡样芽孢杆菌D-11降解粉末壳聚糖制备水溶性低聚糖的研究
    高星爱 张永锋 赵新颖 刘思言 朴鲁东 金荣德
    2012, 28(9):1149-1152.
    [摘要](1266) [HTML](0) [PDF 474.69 K](477)
    摘要:
    为了省去制备胶状壳聚糖的工艺,能有效降解粉末壳聚糖利用到低聚糖的生产,利用自然环境中筛选得到的产壳聚糖酶菌株蜡样芽孢杆菌D-11,进行了基质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筛孔分别为20、40、60、80目的粉末壳聚糖(3±0.5 cm;脱乙酰度98.1%)为基质,培养液含有1%的吐温60时,降解粉末壳聚糖的能力比对照提高12%,当筛孔60目的粉末壳聚糖为碳源(浓度0.6%)时,降解粉末壳聚糖的能力提高62.5%。随着基质每毫克中酶活性的提高,对粉末壳聚糖的分解率也随之增加。同时利用薄层色谱法分析低聚糖的分布,有效证明了该D-11菌株具有降解粉末壳聚糖的能力,且发现壳聚糖酶对基质粉末状态的降解率有选择性。
    15  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催化合成果糖月桂酸单酯的研究
    付敏 赵谋明 刘宁 仇超颖 赵强忠
    2012, 28(9):1153-1156.
    [摘要](1022) [HTML](0) [PDF 457.43 K](558)
    摘要:
    利用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在脱水叔戊醇中催化合成果糖月桂酸单酯。对该酶法合成果糖单酯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加酶量、酸糖摩尔比、分子筛添加量、糖浓度和时间等几个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在4 mL反应体系中,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添加量25 g/L、酸糖摩尔比4:1、果糖250 mmol/L、分子筛添加量100 g/L、43 ℃下反应48 h果糖月桂酸单酯的转化率达到69.45%。
    16  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的制备及其乳化性的研究
    伍秀英 罗发兴 黄强 李超
    2012, 28(9):1157-1160.
    [摘要](1096) [HTML](0) [PDF 469.18 K](508)
    摘要: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糊精酯的合成工艺以及其乳化性能,并以产品的取代度(DS)为指标,对该酯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OSA添加量为糊精干基3%的条件下,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乳质量分数40%,反应体系pH值8.5,反应温度35 ℃,反应时间5 h;经红外光谱扫描后,产品在1725 cm-1处有C=O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574 cm-1处有C=C伸缩振动吸收峰;糊精酯可以作为乳化剂应用于饮料乳液的制备,随着DE值的增大,其乳化油滴的能力降低。
    17  低值单枞茶中茶多酚提取的比较研究
    江东文 江绮晴 黄佳佳 杨公明 杜冰
    2012, 28(9):1161-1165.
    [摘要](1257) [HTML](0) [PDF 496.85 K](546)
    摘要:
    本文对低值单枞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复合酶法、超高压法、复合酶结合乙醇提取法及复合酶辅助超高压提取法对低值单枞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分析比较各提取液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组分和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高压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得率最高达31.07%,其粗提液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提取液,且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18  超声波辅助提取低褐变程度香蕉皮中总酚的研究
    李哲 李芬芳 袁德保 谭琳 郑晓燕 寇丽萍 丁武 金志强
    2012, 28(9):1166-1169.
    [摘要](1114) [HTML](0) [PDF 365.98 K](517)
    摘要:
    本试验首先比较了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以及热风干燥对香蕉皮干燥后褐变程度的影响。其次,以微波真空干燥得到的香蕉皮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香蕉皮总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皮中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香蕉皮褐变程度远低于热风干燥。香蕉皮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60%的乙醇溶液、70 ℃条件下超声波(固定功率120 W)作用40 min,总多酚提取率最高,香蕉皮总酚的提取量达36.95 mg/g (干基)。
    19  超高压对澄清苹果汁杀菌效果的研究
    杨晓苗 阮美娟
    2012, 28(9):1170-1172.
    [摘要](1402) [HTML](0) [PDF 317.52 K](601)
    摘要:
    为研究澄清苹果汁超高压处理与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考察了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在压力100~500 MPa、保压时间5~30 min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增强;霉菌和酵母菌对压力较为敏感。对不同处理压力下苹果汁杀菌效果进行动力学分析,应用线性模型,绘制杀菌曲线,在5个压力水平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0,证明线性拟合效果良好。
    20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Mozzarella干酪的制作工艺参数
    王浩 刘会平 杨勇
    2012, 28(9):1173-1176.
    [摘要](925) [HTML](0) [PDF 446.60 K](712)
    摘要:
    通过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酪蛋白和脂肪比例(C:F)、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与脂肪比例和均质压力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极显著(p<0.01);单因子效益为酪蛋白与脂肪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温度;酪蛋白与脂肪比例和均质温度之间以及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Mozzarella干酪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酪蛋白与脂肪比例(C:F)0.9,均质压力6 MPa,均质温度65 ℃。在此工艺条件下,感官评分达到13.05,为最佳。
    21  即食客家咸菜配方的优化
    谈娜 蹇华丽 杨幼慧 黄静敏 林小洁
    2012, 28(9):1177-1179.
    [摘要](1071) [HTML](0) [PDF 436.33 K](484)
    摘要:
    本试验以客家咸菜为原料,研究即食客家咸菜配方优化工艺。通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玉米油、白砂糖、鸡精及胡椒粉等因素对客家咸菜风味品质的影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即食客家咸菜的最佳基础配方:即每100 g客家咸菜中添加15 g白砂糖、0.1 g鸡精、8 g玉米油、2 g胡椒粉。在此配方基础上,针对不同口味差异,开发出甜味、五香、辣味等即食客家咸菜系列产品,经真空包装和杀菌处理,达到国家酱腌菜卫生标准的要求。
    22  速溶葡萄籽粉的研制
    何文兵 刘雪莲 唐艳
    2012, 28(9):1180-1182.
    [摘要](925) [HTML](0) [PDF 444.47 K](560)
    摘要:
    本研究以葡萄籽为原料生产速溶葡萄籽粉,为葡萄酒企业生产残渣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烘烤温度、时间、抗氧化剂、增稠剂对速溶葡萄籽粉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配方。即葡萄籽的最佳烘烤温度为120 ℃,最佳的烘烤时间为40 min;最佳的增稠剂为β-环状糊精,加入量为8%,葡萄糖加入量为2.2%,柠檬酸加入量为0.8%,蔗糖脂肪酸酯的加入量为0.14%。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葡萄籽粉香味浓郁,具有葡萄籽粉所特有的感官品质。
    23  大久保桃的催熟条件研究
    王静
    2012, 28(9):1183-1185.
    [摘要](1198) [HTML](0) [PDF 415.19 K](497)
    摘要:
    本文研究了冷藏后的大久保桃适宜的催熟方式、温度和时间对桃果实和软白桃罐头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原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大久保桃采用打孔的PE袋包装,催熟效果较好,此时桃的腐败指数和褐变指数低,风味浓郁;有效冷藏18 d内的大久保桃,30 ℃催熟3 d后,生产的软白桃罐头感官和理化指标均达到国标要求;原料利用率均保持在83.31%以上。该研究为软白桃罐头加工中的桃催熟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24  双螺杆挤压制备谷物营养早餐的研究
    蒋长兴 魏益民
    2012, 28(9):1186-1189.
    [摘要](1084) [HTML](0) [PDF 456.05 K](561)
    摘要:
    以玉米、大米、小米的混合粉为材料,采用DSE-25型双螺杆挤压膨化实验室工作站加工谷物营养早餐食品,研究物料配比、蔗糖和单干酯添加量对产品质量指标和设备系统参数的影响,获得谷物营养早餐食品较优配方:玉米、大米、小米混合比例6:2:2(m/m),砂糖8%,甜蜜素0.1%,食盐0.5%。在此条件下,产品口感酥脆、颜色金黄、风味独特。
    25  葡萄胡萝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
    邹磊
    2012, 28(9):1190-1192.
    [摘要](877) [HTML](0) [PDF 426.87 K](597)
    摘要:
    选用葡萄、胡萝卜为主要原料, 研制复合果蔬汁饮料,进行了配方工艺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葡萄胡萝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为:砂糖10%,葡萄胡萝卜混合汁20%,柠檬酸0.1%。使用混合稳定剂,参数为黄原胶0.4 g/L、羧甲基纤维素0.6 g/L、海藻酸钠0.8 g/L,稳定效果较好。
    26  芦荟悬浮饮料的研制
    董文明 范崇 张江荣 李凌飞
    2012, 28(9):1193-1196.
    [摘要](925) [HTML](0) [PDF 482.91 K](554)
    摘要:
    本研究以库拉索芦荟为原料,滇皂荚多糖胶为复配稳定剂配料,通过正交试验、感官评定、稳定性试验等对芦荟悬浮饮料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配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芦荟悬浮饮料加工中复合稳定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琼脂:0.05%,滇皂荚多糖胶:0.03%,氯化钾:0.03%。芦荟悬浮饮料中主要成分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0.20%,复合稳定剂:0.10%,白砂糖:11.0%,芦荟果肉:6.0%。
    27  Mozzarella再制干酪辅料及其工艺条件的选择
    陈苓 刘会平
    2012, 28(9):1197-1202.
    [摘要](800) [HTML](0) [PDF 589.71 K](622)
    摘要:
    研究了利用Mozzarella天然干酪制备再制干酪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辅料配方和工艺条件:成熟期为1个月和4个月的Mozzarella干酪以2:1混合,复配乳化盐(添加柠檬酸钠量0.80%、多聚磷酸钠为0.08%、焦磷酸钠为0.15%),乳清浓缩蛋白用量6%,黄油用量15%,加水量20%,乳化水浴温度100 ℃,乳化时间7 min,乳化转速1000 r/min。利用GC-MS法对再制干酪中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23种风味物质 其中烃类7.8%;醇类9.56%;醛类4.81%;酮类5.82%;酸类22.91%;酯类41.1%;酚类0.269%及二甲基砜7.73%。
    28  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研究
    姚妙爱 周玉东
    2012, 28(9):1203-1205.
    [摘要](896) [HTML](0) [PDF 500.83 K](574)
    摘要:
    通过对以麦芽糊精为底物,合成β-环糊精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研究,为环糊精生产提供参数指导。经试验得出最佳参数为:添加10% (V/V)环己烷,以DE 5.80的麦芽糊精为底物,底物浓度15~20% (m/V),反应温度50 ℃,反应pH 8.5,加酶量5 U/g淀粉,反应时间5~10 h的条件下,β-环糊精得率最高。
    29  咖啡奶茶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
    何保江 胡勇 陈志玲 侯方丽
    2012, 28(9):1206-1208.
    [摘要](1125) [HTML](0) [PDF 396.81 K](579)
    摘要:
    以奶粉、绿茶和咖啡粉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咖啡奶茶主要原料配比试验。并以稳定性作为主要评定指标,研究了乳化剂对咖啡奶茶油脂析出率、离心沉淀率等其稳定因素的影响, 确定咖啡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奶粉添加量为9.0%,茶水30.0%,咖啡0.30%,白砂糖3.0%,蔗糖酯0.08%,海藻酸钠0.02%,CMC-Na 0.04%的条件下,所得咖啡奶茶在色泽、气味、组织状态和风味都比较好。
    30  食品安全管理协同保障措施的探讨
    冯笑军 黄晓雯
    2012, 28(9):1209-1211.
    [摘要](1096) [HTML](0) [PDF 384.00 K](511)
    摘要:
    本文论述了企业作为食品责任承担第一者,在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上必须通过道德和自律,以及依法监管来实现对危害的防范和对风险的控制。
    31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8种阴离子
    王渊龙 夏永军 侯建平 任婧 朱娜
    2012, 28(9):1212-1214.
    [摘要](927) [HTML](0) [PDF 307.03 K](639)
    摘要:
    利用MIC型离子色谱仪,对饮用水中F-、Cl-、NO2-、NO3-、PO43-和SO42-阴离子进行检测。采用Supp 5~4.0 mm*150 mm离子色谱柱,3.2 mol/L碳酸钠和1.0 mol/L碳酸氢钠淋洗液,抑制型电导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这个离子色谱的最佳条件可以对饮用水中的8种阴离子同时准确快速地定性定量检测。F-、HCOO-、Cl-、NO2-、Br-、NO3-、PO43-和SO4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88%~3.270%,检出限为:0.012 mg/L~5.076 mg/L,回收率为:94.0%~105.2%。实验结果发现有水样中的F-含量超出国家标准。
    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晚香玉净油的成分
    周斌 任洪涛 张劲松 夏凯国 秦太峰
    2012, 28(9):1215-1218.
    [摘要](991) [HTML](0) [PDF 427.56 K](684)
    摘要:
    本文对云南产的单瓣晚香玉和重瓣晚香玉提取净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成分及含量。结合评香结果,研究单瓣晚香玉和重瓣晚香玉净油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晚香玉主成分是:alpha-松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异丁香酚甲醚、金合欢醇、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等。单瓣晚香玉净油的主香成分含量较高,如:单瓣晚香玉净油的alpha-松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金合欢醇、苯甲酸苄酯的含量分别为3.679%、11.564%、13.263%、39.785%;重瓣晚香玉净油的alpha-松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金合欢醇、苯甲酸苄酯的含量分别为2.706%、6.038%、6.394%、26.005%。重瓣晚香玉浸膏、净油得率较高。
    33  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黄艳菲 彭镰心§(并列第一作者) 丁玲 李艳丹 左旭 刘圆 赵钢
    2012, 28(9):1219-1222.
    [摘要](1114) [HTML](0) [PDF 470.74 K](586)
    摘要:
    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种荞麦、不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的含量。以回流法提取,采用DIKMA diamonsil (4.6 mm ×250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柱温20 ℃,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在该色谱条件下,芦丁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为0.003976~0.5964 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3%(n=6),RSD为2.72%。结果表明:苦荞中芦丁含量远远高于甜荞;不同生产地的苦荞茶中芦丁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原料产地及制作工艺不同有关;不同类型苦荞茶商品中以全胚茶中芦丁含量最高。
    34  GC-MS分析柠檬不同品种果皮精油成分
    朱春华 李进学 高俊燕 周东果 龚琪 岳建强
    2012, 28(9):1223-1227.
    [摘要](938) [HTML](0) [PDF 584.98 K](636)
    摘要:
    以云南德宏地区栽培的不同柠檬品种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费米耐劳、云柠1号、艾伦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23、20、27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是3个品种共有组分。烯烃类物质是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艾伦尤力克柠檬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费米耐劳和云柠1号柠檬,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也最高。
    35  黄褐毛忍冬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相关性
    杨占南 林丽娇 何磊磊 玉秋萍 张妮 宋庆发 余正文
    2012, 28(9):1228-1230.
    [摘要](986) [HTML](0) [PDF 506.21 K](479)
    摘要:
    为探究黄褐毛忍冬总绿原酸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利用50%甲醇恒温震荡提取黄褐毛忍冬花蕾中总绿原酸、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DPPH比色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软件对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01水平上总绿原酸含量、总黄酮含量与黄褐毛忍冬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相关数为分别为0.734和0.683,即绿原酸对黄褐毛忍冬的抗氧化活性贡献最大,其次是黄酮。
    36  SPME-GC/MS法测定红茶及红茶粉中的挥发性
    范远景 王林 董万领 张东吟 谢玄 范增涛 张平 郭秀秀
    2012, 28(9):1231-1235.
    [摘要](1292) [HTML](0) [PDF 574.45 K](626)
    摘要: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祁门红茶和红茶粉中主要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这些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香气成分的分析对比找出红茶加工成茶粉的过程中所丢失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红茶经过加工到红茶粉后,其中主要的醇、醛、酯类物质大量减少,当样品量为1 g、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30 min时得到萃取结果最优。祁门红茶香气成份中共检测到醇、醛、酮、酯、酸类物质,主要特征性香气成份为反式-2己烯醛,苯甲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亚硝基甲苯,水杨酸甲酯,香叶醇,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酸苄酯等,在红茶粉香气物质中占绝大部分成份,香叶醇是代表祁门香的主要物质,构成其特殊的风味。
    37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国标方法的改进
    潘宝怡 吴清平 彭飞艇 周锦祯 郭伟鹏
    2012, 28(9):1236-1238.
    [摘要](995) [HTML](0) [PDF 416.77 K](549)
    摘要:
    针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检测国家标准方法中,滤膜上的菌落在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经24 h厌氧环境培养后黑色产生不明显的问题,对检验方法进行改进。国标改进方法一:按GB/T 8538.4.55-2008进行过滤后增加一步骤,即用SPS培养基(约10 mL)倾注于培养皿的膜上,然后放置厌氧培养;国标改进方法二:按GB/T 8538.4.55-2008进行过滤后将滤膜反贴于SPS培养基上,然后放置厌氧培养。对方法进行改进后,国标改进方法一和国标改进方法二滤膜上的菌落经24 h厌氧环境培养后均有明显的黑色产生。国标方法黑色菌落不明显,国标改进方法一和国标改进方法二产生的黑色菌落数与国标方法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国标改进方法一不但有利于产气荚膜梭菌黑色的产生,而且容易挑取菌落做进一步试验。
    38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面粉中的偶氮甲酰胺
    吴正双 梁炽琼 钟海娟 王建伟
    2012, 28(9):1239-1242.
    [摘要](1400) [HTML](0) [PDF 494.00 K](645)
    摘要:
    本文建立了面粉中偶氮甲酰胺(AD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面粉样品中的ADA经湿热处理后,最终转变成氨基脲(SEM),加入2-硝基苯甲醛37 ℃过夜衍生化,乙酸乙酯提取后,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通过测定SEM的量来间接计算ADA含量。该方法的ADA检测限为0.21 mg/kg,远远低于HPLC法的1 mg/kg;线性范围为1~100 mg/kg,相关系数r=0.9997,回收率为86.8~117.2%,相对标准偏差(RSD)<6%。该方法方便、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实现对面粉中偶氮甲酰胺的检测。
    39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7种微囊藻毒素
    陈立坚 何敏恒 李秀英 林森煜 黄金凤 罗东辉 吴玉銮
    2012, 28(9):1243-1248.
    [摘要](789) [HTML](0) [PDF 512.28 K](512)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7种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RR、微囊藻毒素-YR、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LA、微囊藻毒素-LW、微囊藻毒素-LF、微囊藻毒素-LY)的分析方法。样品用90%甲醇水(V/V)溶液提取,经离心、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C18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使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及特征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微囊藻毒素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 0,方法的定量限(以信噪比为10计)为0.2~0.5 μg/kg,添加水平为1.0~20 μg/kg时,回收率为71.5~106%,相对标准偏差(n=6)为3.2~9.1%。该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水产品中7种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40  不同基体改进剂对粉状化妆品中铅含量测定的影响
    李伟盛 余晓志 孙剑 赖红霞 席绍峰 王继才 谭建华 李慧勇
    2012, 28(9):1249-1250.
    [摘要](1005) [HTML](0) [PDF 386.64 K](610)
    摘要: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粉类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方法。重点讨论了不同基体改进剂对样品铅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5%磷酸二氢铵可有效改善和提高粉类化妆品铅含量测定的稳定性和灵敏度,RSD达到1.5%。
    41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枸杞质量评价研究
    李小亭 李瑞盈 相海恩 赵志磊 刘秀华
    2012, 28(9):1251-1253.
    [摘要](1079) [HTML](0) [PDF 433.40 K](498)
    摘要:
    基于指纹图谱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枸杞进行质量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8个不同产地枸杞的指纹图谱,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及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的枸杞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枸杞的黄酮类物质指纹图谱具有专属性,其中中宁、青海、新疆3个产地的枸杞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分别为1、0.963、0.956,聚类分析也将该三个产地的枸杞聚在一起。青海、新疆产枸杞与中宁枸杞质量相似,可以作为枸杞药材新来源。H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法能够对枸杞的产地识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42  比对实验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验与分析
    邓建英 孙旭峰 凌颖敏
    2012, 28(9):1254-1255.
    [摘要](999) [HTML](0) [PDF 461.80 K](530)
    摘要:
    本文综合国标法,色谱法及试剂盒法三种方法进行修正,把1:1的甲醇水改为7:3的甲醇水直接加进样品中,删除国标法及试剂盒自带方法中采用石油醚转移步骤,把手动振摇、蒸发等步骤改为漩涡振荡及离心方法,改良了样品的提取方法,操作方便,减少交叉污染,使结果更稳定。
    43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溯源体系发展现状及建议
    龙红 梅灿辉
    2012, 28(9):1256-1261.
    [摘要](1186) [HTML](0) [PDF 470.94 K](565)
    摘要:
    建立和发展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溯源体系,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与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全球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溯源体系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建议。
    44  环京津旅游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王华 李志芬
    2012, 28(9):1262-1265.
    [摘要](941) [HTML](0) [PDF 433.78 K](547)
    摘要:
    秦皇岛作为一个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在旅游餐饮业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本文以秦皇岛为例,从对于现存问题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外部问题集中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监测设备相对落后、监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食品安全科学管理方法推广乏力及监控网络不健全等五个方面;内部问题则集中于旅游餐饮企业发展无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和管理体系等诸多问题导致旅游餐饮服务质量是投诉热点。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45  非明胶软胶囊囊材研究进展
    曾建成 黄朝霞 吴晓春 余宗盛
    2012, 28(9):1266-1271.
    [摘要](1161) [HTML](0) [PDF 579.63 K](620)
    摘要:
    软胶囊作为保健食品和药品常用的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易于吞咽、掩味性好、适用范围广和外形美观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非明胶软胶囊囊材的研究进展,包括淀粉、食用胶和高分子聚合物等主要材料以及增塑剂等辅料的特性及应用,为新型软胶囊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