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黑木耳多糖的制备及其在功能性果冻中的应用
    惠瑶瑶 徐义娟 张婷 王珊珊 杨聪 彭程程 崔世修
    录用日期: 2025-06-30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延长黑木耳产业链,提高黑木耳的附加值,该文以黑木耳为原料,优化黑木耳多糖提取工艺,进一步对抗氧化和降糖降脂活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正交试验、质构特性、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为评价指标研制出黑木耳多糖果冻。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70(m/V),多糖得率为17.93%。质量浓度为2 mg·mL-1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60.34%和54.19%。质量浓度为10 mg·mL-1多糖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作用分别为68.71%、63.99%和75.49%。5 mg·mL-1质量浓度的多糖在体外胃液和肠道环境中对油脂的吸附率分别为30.09%和32.66%。黑木耳多糖具有胆酸盐结合能力。正交试验优化的黑木耳多糖果冻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15%(m/V),黑木耳多糖添加量0.5%(m/V),复合胶添加量0.5%(m/V),氯化钾0.2%(m/V),柠檬酸钾0.8%(m/V)。黑木耳多糖果冻质构特性与市售果冻接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7%,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该研究可为活性成分在果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孙亚南 游云 周陶鸿 孙小鹏 林津 周蕊 耿雅雯
    录用日期: 2025-06-30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解决复杂基质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基质干扰大,难以精准测定的问题,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串联(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HPLC-ICP-MS/MS)的二氧化硫测定新方法。通过实验确定最佳二氧化硫检测目标物、碰撞池气体流量等实验参数,同时对甲醛吸收液质量浓度、进样体积、流动相pH值及其浓度、流动相流速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0~20.0 mg·L-1范围内,待测物响应信号与二氧化硫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背景等效浓度(BEC)为7.4 μg·L-1,检出限为3 mg·kg-1,定量限为9 mg·kg-1。该法可实现对葡萄酒、酱腌菜和果脯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准确测定,以酵母抽提物为基质的不同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0%~105.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5%。该方法有效克服复杂基质干扰、缩短检验时长,着重增强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实现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精准测定,为日常监管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助力构建更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灵芝疏水蛋白编码基因Unigene0004454的克隆和异源表达
    陈虹 刘冬梅 亓希武 梁呈元
    录用日期: 2025-06-23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ZJ-1菌株疏水蛋白编码基因Unigene0004454的潜在功能,该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启动子元件分析和基因异源表达对该基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Unigene0004454的DNA序列长度为436 bp,cDNA序列长度为330 bp,编码10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疏水蛋白典型的半胱氨酸结构特点;在进化上与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疏水蛋白亲缘关系较近。Unigene0004454的启动子区域含有核心启动子元件(如TATA-BOX)、多个激素响应元件(如ABRE)及环境胁迫响应元件(如MBS),推测Unigene0004454的生理功能可能与菌株生长发育有关。构建pET-32a-Unigene0004454重组质粒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表明在BL21菌株中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27 kDa的重组蛋白,验证了Unigene0004454基因异源表达的可行性。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Unigene0004454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开发疏水蛋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同处理清香型铁观音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与香气成分分析
    周炎花 冯花 沈丹玉 谢杰全 郭雅玲 王飞权
    录用日期: 2025-06-23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究不同摇青处理对清香型铁观音单叶茶品质的影响,以中开面三叶嫩梢四次摇青(CK1)和单叶四次摇青(CK2)为对照,分别设置单叶2次摇青(DY1)和单叶3次摇青(DY2)处理,对四种处理所制茶叶的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果表明,CK2感官品质综合得分(93.10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摇青次数的增加,可降低铁观音“单叶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及酚氨比值,增加氨基酸等的含量。从4组不同处理样本中共检测出76个香气成分,分属10大类;基于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建立的PCA和PLS-DA模型可有效区分不同处理的茶叶样品;进一步以VIP>1、P<0.05、OAV>10为筛选条件,确定芳樟醇、吲哚、橙花叔醇等11种组分为导致样本间香气品质差异的关键呈香物质。本研究结果为清香型铁观音单叶茶的工艺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非热加工技术对果蔬功能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雪平 赵莉 黄莉 崔晓梅 魏萍 刘林 王港
    录用日期: 2025-06-21
    [摘要](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抗炎等功效,但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采用传统热加工很容易对其中的功能成分造成破坏。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因其低温杀菌、钝酶、保持原有营养与功能成分等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果蔬中常见的功能成分(多酚、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膳食纤维)及其结构、功效,综述了非热加工技术(高压、超声波、冷等离子体、脉冲电场)对果蔬中功能成分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其对功能成分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非热技术在果蔬领域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果蔬产业的深加工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陈洪周 牛婧媛 李琦 任玉伟 蔡克周 叶应旺
    录用日期: 2025-06-21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安全事件最重要的因素,严重制约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发高灵敏度、低成本、强特异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操作繁琐、特异性差等局限性。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多种技术相结合构建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将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实现致病菌的便捷化、智能化快速检测,以期为食品安全管理和公众健康提供更有效的检测手段和保障措施。
    半理性设计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高效合成D-阿洛酮糖
    王楷喆 马文杰 高宇昂 毛淑红 田康明 秦慧民
    录用日期: 2025-06-21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 DAEase)的催化活性与热稳定性,满足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需求,研究通过基因挖掘结合半理性设计改造获得高性能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来源于黄体微杆菌(Microbacterium luteolum)MlDAEase的可溶性表达,该酶最适催化条件为60 ℃、pH值8.0。通过三维结构建模分析指导半理性设计,结合高通量筛选获得优势突变体G65M、G65E和M110W。经组合突变(CAST)得到相对活性提高2.41倍的突变体G65E/M110W,其kcat/Km提高了5.09倍。突变体G65E/M110W催化500 g·L-1 D-果糖生成153 g·L-1 D-阿洛酮糖,转化率达到30.60%,相较于野生型提高2.09倍。研究结果表明,MlDAEase是一种具有良好改造潜力的新型DAEase,通过结构指导的半理性设计可显著提升其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该研究为D-阿洛酮糖的高效酶法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候选酶资源,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东北地区大豆核盘菌检测方法发展现状
    李倬林 衣志刚 刘佳 刘念析 厉志 董志敏 李玉秋
    录用日期: 2025-06-21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大豆菌核病分布广泛,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病害类型。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故此,研究大豆菌核病致病菌——核盘菌的致病原理以及有效检测、鉴定方法现已成为我国大豆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着重从分子层面阐述了核盘菌的致病原理,综述了现有的核盘菌检测方法:传统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详述了现有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适用性等特性,比较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同时对大豆核盘菌的检测模型进行了初探。该研究旨在为大豆菌核病的鉴定、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为菌核病的早期发现提供技术支撑,为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复合菌株发酵桔梗的工艺优化及其对LPS诱导肺炎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左承润 景娜 李佳 王雨卉 高世琦 刘宸 姚琳 霍金海 王伟明 王楠
    录用日期: 2025-06-16
    [摘要](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优化桔梗发酵工艺以提高多糖得率,并探究其发酵产物对LPS诱导肺炎相关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将植物乳杆菌xdx-6801与戊糖片球菌ZY-23按1:1的比例进行复配,结合单因素试验筛选发酵条件参数范围,进而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后通过C57BL/6J小鼠体内试验验证优化后桔梗发酵液(FPG)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肺部及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菌液接种量4%、发酵温度38 ℃、发酵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FPG多糖质量浓度达237.48 μg·mL-1和总皂苷质量浓度222.39 μg·mL-1,较未发酵样品分别提高2.54倍和1.02倍。FPG能有效缓解LPS诱导的ALI小鼠的肺部及心脏损伤,降低炎症因子IL-6 (72.30%)、IL-1β (54.66%)和TNF-α (53.44%)的表达,提升抗氧化酶GSH (28.01%)、SOD (44.35%)、T-AOC (37.81%)的活性,减少氧化损伤标志物MDA (53.25%)的积累。此外,FPG还显著改善了ALI小鼠的心脏泵血功能,提高了射血分数(44.50%)和短轴缩短率(79.48%),并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65.95%)的水平。总之,优化后的桔梗发酵工艺不仅显著提高了桔梗的多糖质量浓度,还对肺炎引发的心脏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为桔梗在防治肺炎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溶液中苯甲酸钠的辐照降解效果及辐解机理
    李咏富 邱 菊 陈曦
    录用日期: 2025-06-16
    [摘要](1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探究水溶液中苯甲酸钠的辐照降解效果及辐解机理,该实验对不同浓度苯甲酸钠水溶液(0.5、1、3、5、7 mmoL·L-1)在不同辐照剂量(1、3、5、7、9 kGy)下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GC、降解动力学等方法对苯甲酸钠的辐照降解规律进行分析,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手段阐明其辐照降解机理,最后通过菌实验考察辐照处理对苯甲酸钠抑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浓度下的苯甲酸钠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降解率逐渐增加,低浓度下的降解率几乎达到100%,苯甲酸钠的辐照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降解规律。高浓度的苯甲酸钠水溶液经过辐照之后会产生微量的苯酚。在辐照处理下苯甲酸钠与羟基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形成降解,其反应过程中的自由能活化能为11.3 kcal·mol-1,放热17.2 kcal·mol-1。苯甲酸钠的抑菌能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辐照剂量和样品的初始浓度对苯甲酸钠的降解率、降解后苯酚含量及抑菌能力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苯甲酸钠在使用过程中在限量范围内(6.94 mmol·L-1)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可选择合适的浓度,并根据使用浓度选择合适的辐照剂量进行辐照。该研究为苯甲酸钠的辐照降解规律及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因办公室装修,期间暂时无法接听电话,如有事请QQ或邮件联系。信息咨询:QQ: 2553003667稿件处理1:QQ: 1542354573稿件处理2:QQ: 2195608851 财务咨询:QQ: 1347040116 Email:mfood@scut.edu.cn、mfood@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