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诺尼果多糖对高脂膳食小鼠胆汁酸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邹嘉琪,吴小勇,彭紫君,伍芳芳,郑传进
    2024, 40(6):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55
    [摘要](113) [HTML](59) [PDF 22.36 M](1164)
    摘要:
    为探究诺尼果多糖对长期高脂膳食引起的代谢紊乱和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该研究分别通过饲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膳食小鼠模型和灌胃广谱抗生素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分析比较诺尼果多糖干预对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粪便总胆汁酸含量(Total Bile Acid, TBA)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膳食组相比,诺尼果多糖组小鼠体质量降低11.91%,粪便总胆汁酸含量增加29.58%。但在伪无菌高脂膳食小鼠中,诺尼果多糖的上述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说明肠道菌群在诺尼果多糖抑制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增长,促进小鼠粪便总胆汁酸排出中发挥关键作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粪杆菌(Faecalibaculum)、杜氏乳杆菌(Dubosiella)、鼠杆菌(Muribaculaceae)等是在第4周和第12周均发挥促进TBA排出,抑制小鼠体质量增长作用的菌属。该研究结果表明,诺尼果多糖通过促进上述有益肠道菌的增殖,发挥促进高脂膳食小鼠TBA排出,抑制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增长的作用。
    2  美藤果油对Aβ25-35 诱导的SH-SY5Y 阿尔兹海默症细胞的保护作用
    曾文燊,刘冰,张桓,彭卢炜,赖岚玉,杜冰,黎攀
    2024, 40(6):12-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586
    [摘要](60) [HTML](39) [PDF 4.80 M](1131)
    摘要:
    该研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探讨美藤果油对Aβ25-35诱导阿尔兹海默症模型细胞的潜在保护作用。经Aβ25-35和不同剂量的美藤果油干预后,测定美藤果油对AD模型细胞的抗氧化、抗凋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0~40 μg/mL的剂量下,美藤果油对细胞活力不会产生影响,在0~100 μg/L的剂量下,Aβ25-35对细胞损伤程度上升,选用25 μg/L的剂量诱导AD 细胞模型。培养完成后,测定美藤果油对细胞的SOD、MDA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程度、测定线粒体膜电位以及ROS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研究细胞Nrf-2、HO-1、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0、40 μg/mL剂量组细胞MDA含量水平分别降低了24.24%、42.73%,ROS含量水平分别降低了15.34%、25.53%,SOD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0.81%、27.27%(P<0.005)。此外,美藤果油能够回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细胞凋亡,同时上调Nrf-2/HO-1抗氧化通路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 的表达。综上所述,美藤果油能够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损伤,逆转细胞凋亡来达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Nrf-2/HO-1抗氧化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3  基于Nrf2信号通路探析桑黄多糖对运动疲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昆展,王颖,郑佳,刘浩
    2024, 40(6):20-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1221
    [摘要](63) [HTML](49) [PDF 2.34 M](1167)
    摘要:
    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桑黄多糖,通过Nrf2信号通路探讨其对运动疲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桑黄多糖提取得率为7.64%,纯化效率为23%。与运动疲劳模型组相比,桑黄多糖显著降低了小鼠的肝脏系数,低、中、高浓度组力竭游泳时间分别显著提高了15.58%、34.69%、53.06%;相比安静对照组,模型组肝脏内SOD、CAT、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和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浓度组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高浓度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显著降低了50.54%、50.51%、46.21%,ALT、AST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3.30%、34.57%。模型组Nrf 2、HO-1、NQO1 mRNA表达水平较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Kea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补充多糖后,低、中、高浓度组Nrf 2、HO-1、NQO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ea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桑黄多糖通过激活肝脏Nrf2 信号通路,起到提高运动疲劳小鼠肝脏的抗氧化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从而减轻小鼠的肝损伤。
    4  核桃蛋白抗炎成分的筛选及其活性比较
    胡霞,弘子姗,代晶晶,解静,田洋
    2024, 40(6):29-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80
    [摘要](54) [HTML](51) [PDF 10.53 M](1112)
    摘要:
    研究核桃蛋白中最具有抗炎活性的组分及胃肠消化对其性质和抗炎活性的影响。利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研究6种核桃蛋白酶解物的抗炎活性;利用超滤技术将抗炎活性最强的酶解物进行分级提取,研究不同分子量超滤组分的抗炎活性;建立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评价体外模拟消化对活性最好组分水解度、多肽含量和抗炎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6种蛋白酶酶解物均可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的NO释放,其中碱性蛋白酶酶解物抑制效果最好,当其剂量为800 μg/mL时NO释放抑制率为18.33%;碱性蛋白酶酶解物中,分子量<1 ku组分对NO释放抑制效果最好,当其剂量为800 μg/mL时NO释放抑制率为25.25%;与未消化组相比,<1 ku胃肠模拟消化组的多肽含量从5.56 g/100 g增加到10.93 g/100 g,水解度从1.82%增加到7.54%,NO释放抑制率从24.75%增加到46.50%。结果表明,核桃碱性蛋白酶解物中,分子量<1 ku组分具有最强的抗炎活性,经胃肠消化后其抗炎活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核桃抗炎肽分离纯化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核桃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5  哈蟆油酶解物激活MAPK/ERK信号凋亡途径修复皮质酮诱导HT-22细胞损伤作用
    李唯嘉,马超,刘萌萌,裴科,林喆,律广富
    2024, 40(6):43-5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05
    [摘要](51) [HTML](38) [PDF 5.24 M](1105)
    摘要:
    为研究哈蟆油(Oviductus Ranae,OR)对海马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机制, 该研究通过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诱导HT-22细胞损伤模型探究哈蟆油酶解物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ORT与HT-22细胞共同培养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给予哈蟆油酶解物再次孵育,将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加入HT-22细胞中。采用MTT法、Hoche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T-22细胞凋亡情况和相关蛋白表达以及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高水平CORT能够诱导HT-22细胞损伤,哈蟆油酶解物能够使CORT诱导的HT-22细胞活力提升62.5%~87.5%,凋亡比例降低50%~70%。哈蟆油酶解物能够上调BCL-2、P-ERK1/2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AX、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高水平CORT是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凋亡的发生从而诱导HT-22细胞损伤,哈蟆油酶解物能够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调节BLC-2、BAX、Caspase-3、Caspase-9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凋亡的发生减轻神经元损伤,该作用机制为哈蟆油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途径之一。
    6  杭白菊及其F1代单株头状花序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吕金,李凤,马天贵,周厚高,王凤兰,陈砚,罗红辉,伍青
    2024, 40(6):53-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540
    [摘要](46) [HTML](37) [PDF 3.55 M](1135)
    摘要: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及其F1代优选单株的花朵(头状花序)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杭F1-17和杭F1-22中分别检测到502、505和496个代谢物,三者共有代谢物309个。结合差异倍数值FC≥1.5和≤0.8筛选杭白菊vs杭F1-17和vs杭F1-22的差异代谢物中分别有135和206种上调、144和154种下调,其中,杭F1-17和杭F1-22的黄酮类代谢物山奈酚(FC为16.77和18.69)、木犀草素(FC为7.35和3.74)、异鼠李素(FC为3.21和6.38)、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的甲硫氨酸(FC为103.22和67.71)、主要有机酸苹果酸(FC为306.73和2.76)和柠檬酸(FC为4.82和12.16)、菊花主要保健成分绿原酸(FC为1.53和3.11)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均明显上调。此外,与母本杭白菊相比,杭F1-17特有熊果酸、维生素A和K3等成分,杭F1-22特有鼠尾草酚、杨梅素、维生素B1等成分。以上研究表明杭白菊F1代优选单株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较母本高,同时在F1代单株中还检测到特有营养成分,且杭F1-17头状花序的托桂特性也为开发观食两用的优良茶用菊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7  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延缓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衰老作用
    叶文斌,陈文东,王昱,何九军,黄新异,邸多隆
    2024, 40(6):66-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69
    [摘要](54) [HTML](44) [PDF 5.47 M](1110)
    摘要:
    该文研究了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Zeaxanthin,OZ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将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OZT高中低处理组、橄榄油组(Olive Oil,OL)、维生素E阳性(Vitamin E,VE)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CK(0)组。连续灌胃28 d后,分析不同剂量OZT对衰老小鼠的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血清中SOD(Superoxide Dismutase)、CAT(Catalase)、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活性和MDA(Malondialdehyde)、IL-2(Interleukin-2)、IL-4、IL-10、IFN-γ(Interferon-γ)生成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建模灌喂给药28 d后,Model组体质量与CK组小鼠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灌胃OZT的高中低剂量小鼠的体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灌胃后OL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和游泳时间最短,而OZT的高剂量组的小鼠时间最长,与VE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OZT还能降低衰老小鼠血清中的ALT、AST、SOD、CAT和GSH-Px的活性,提高IL-2、IL-4、IL-10和IFN-γ生成,降低MDA含量,且OZT高剂量组效果显著优于OL组,与VE接近。综上,OZT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提高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延长耐缺氧时间和提高抗疲劳作用,延缓衰老的作用。
    8  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王媛媛,郑必胜,徐秋雄,刘瑞海
    2024, 40(6):74-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26
    [摘要](43) [HTML](44) [PDF 7.05 M](1119)
    摘要: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癌症之一,目前,毒性小、副作用低、多靶点治疗且效果好的天然产物成为乳腺癌药物开发热点。红景天中存在两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单体红景天苷及酪醇,该研究采用ORAC法确定其抗氧化能力,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实验模型,考察其抗增殖效果,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以及RT-qPCR进一步探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及酪醇均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的增殖,其EC50值分别为63.55、127.35 μmol/L;细胞划痕实验表明它们能显著抑制细胞迁移,在36 h时高浓度组红景天苷和酪醇分别将细胞愈合率从72.16%降低至27.86%和32.69%;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表明红景天苷和酪醇将细胞周期绝大部分阻滞在G2期并促进细胞凋亡;RT-qPCR实验发现红景天苷主要通过上调p53、p21基因,下调Bcl-2、Bcl-xL、CDK6基因发挥抗MDA-MB-231增殖效果,酪醇主要通过上调p53、p21、Bax基因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为单体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将来抗乳腺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9  α-乳白蛋白及其组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睡眠的改善作用
    黎卓斌,邓怡玲,陈彩凤,吴桐,侯艳梅,张亚丽,陈韵,谢奎,曹庸,陈运娇
    2024, 40(6):85-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61
    [摘要](53) [HTML](46) [PDF 6.76 M](1123)
    摘要:
    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亟需开发具有改善睡眠功效的活性物。该研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从α-乳白蛋白、γ-氨基丁酸、L-茶氨酸和百合提取物四种活性物中筛选出改善睡眠效果最佳的物质并探究其改善睡眠的机制,最后将其开发成具有改善睡眠功效的复合组合物。结果表明,四种活性物均能降低与线虫睡眠相关的活性氧水平,且α-乳白蛋白改善线虫与睡眠相关的氧化应激效果最佳。经α-乳白蛋白干预后,线虫线粒体损伤减少了65.00%(P<0.05),并且应激胁迫下线虫最大寿命显著延长了4.10%(P<0.05)。最后,含α-乳白蛋白复合组合物促睡眠效果最佳的配方不仅能将线虫发育阶段睡眠的睡眠时长和睡眠频率分别提高7.97%(P<0.05)和59.43%(P<0.05),还能显著降低线虫应激诱导睡眠的运动速率。综上所述,四种活性物中,改善线虫睡眠相关氧化应激效果最佳的是α-乳白蛋白并且其改善睡眠的机制与线粒体修复有关,含α-乳白蛋白复合组合物具有改善线虫睡眠的作用。
    10  槲皮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及对色氨酸代谢物的影响
    郭晴君,杨惠蘩,杨蕴妍,李淑欢,杨宜浩,谢佳玉,苏立杰
    2024, 40(6):96-1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28
    [摘要](73) [HTML](43) [PDF 3.99 M](1117)
    摘要:
    探讨槲皮素干预通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及对色氨酸代谢物的影响。该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HFD)和槲皮素干预组(HFD+Q),每组10只。HFD+Q组小鼠灌胃给予槲皮素(50 mg/kg.BW),持续16周。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脏组织的质量;组织切片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肪沉积情况,ELISA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LC-MS技术靶向分析血清中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乙酸(IAA)和吲哚-3-丙酸(IPA)的含量。槲皮素干预能显著减少肥胖小鼠的体质量增加(P<0.05),减少肝脏脂肪沉积,降低炎症因子TNF-α(62.96%)、IL-1β(42.52%)和IL-6(50.88%)mRNA表达水平,抑制FAS(80.36%)、SREBP-1c(23.54%),提高ABCA1(5.21倍)脂质代谢基因mRNA表达;增加色氨酸代谢物IAA(1.71倍)和IPA(1.12倍)的含量。结论提示,槲皮素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脏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增加血清中吲哚-3-乙酸、吲哚-3-丙酸等色氨酸代谢物含量。
    11  三组多菌群益生菌发酵羊乳酸乳的特性分析
    许双双,吕嘉枥,巨瑞,康婕
    2024, 40(6):104-1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63
    [摘要](49) [HTML](49) [PDF 5.98 M](1120)
    摘要:
    该研究分别以嗜热链球菌与5株乳杆菌组合(SN_4)、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组合(SN_2)、5株乳杆菌组合(SN_3)三组益生菌组合对羊乳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0~12 h)活菌数、pH值、酸度、持水力及凝乳点的质构特性、流变特性、菌群结构、功能性差异代谢物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SN_4、SN_2、SN_3的凝乳时间依次为4.70、5.60、10.60 h;活菌数均可达到109 CFU/mL以上;发酵至凝乳点,链球菌属和乳杆菌属均被检出;SN_4组合发酵酸乳的持水力、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等均表现最优,SN_2次之;在P<0.05水平上,SN_4与SN_2相比,18种肽类、2种糖类、7种有机酸差异代谢物中分别有13种、2种和2种上调;SN_4与SN_3相比,18种肽类、7种糖类、6种有机酸差异代谢物中分别有5种、4种和6种上调;SN_3 VS SN_2、SN_4 VS SN_2、SN_4 VS SN_3差异代谢物通路分别涉及7条、5条、4条。研究结果表明,SN_4发酵酸乳特性均优于SN_2、SN_3。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制感官优良、功能性强的多菌群发酵酸乳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12  贝莱斯芽孢杆菌产抑菌物质培养基发酵优化
    刘军,江宇琪,刘康,代航培,黄翠欣,王风青,李丽,李仲玄,陈鲜鑫,陈玲
    2024, 40(6):114-1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56
    [摘要](42) [HTML](38) [PDF 5.68 M](1124)
    摘要:
    为提高贝莱斯芽孢杆菌产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进行发酵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乳糖和硝酸钠分别为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和氮源,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影响贝莱斯芽孢杆菌抑菌能力的显著因素为接种量、硝酸钠和发酵时间,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糖添加量10 g/L,硝酸钠添加量6.15 g/L,接种量3%,转速220 r/min,温度34 ℃,发酵时间30.7 h,在此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为17.6 mm,较优化前提高了55%,活菌数从优化前的2.42×108 CFU/mL 提升到6.71×108 CFU/mL。该研究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作为潜在益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高该菌株抗食品腐败微生物的能力。
    13  植物乳杆菌PJ4-2发酵对南瓜汁发酵前后品质的影响
    李娅馨,邓岚,王秀静,杨双双,李文媛,胡宏,赵雅冉,赵强,李华敏,刘文丽
    2024, 40(6):124-1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02
    [摘要](39) [HTML](49) [PDF 2.14 M](1132)
    摘要:
    利用植物乳杆菌PJ4-2发酵蜜本南瓜汁,以未发酵的南瓜汁为对照,分析利用植物乳杆菌PJ4-2发酵后南瓜汁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2 h发酵,南瓜汁pH值下降至4.52,酸度上升至10.70 mg/g,有机酸含量上升至11.64 mg/g。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发酵前后的南瓜汁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1种醛、9种酮、11种醇、4种烯烃、1种酚、1种酯、1种酸和2种其他物质,发酵后挥发性风味物质浓度增加了67.60%,植物乳杆菌PJ4-2对增加南瓜汁风味有重要贡献。结合香气活性值(OAV)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DA)可知,南瓜汁发酵后香气差异的特征性潜在标记物为2,3-丁二酮(OAV=175.10,VIP=1.51)和3-羟基-2-丁酮(OAV=10.18,VIP=1.40),赋予发酵南瓜汁黄油香气。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J4-2在南瓜汁具有较好活性,发酵后南瓜汁香味浓郁、酸甜适中,整体接受度更高,植物乳杆菌PJ4-2适用于发酵南瓜汁。
    14  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菌细菌纤维素生产条件
    吴家奇,李力,白金,马森
    2024, 40(6):133-1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76
    [摘要](62) [HTML](46) [PDF 5.12 M](1129)
    摘要:
    为提高红茶菌发酵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以红茶菌细菌纤维素干重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测定了细菌纤维素的基本理化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确定红茶菌发酵生产BC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茶汤体积分数0.83%、蔗糖质量分数10.42%、装液量70.22%、培养温度29.33 ℃。经验证试验,在此条件下实际得到细菌纤维素产量达4.21 g/L,较优化前(茶汤体积分数0.8%,蔗糖质量分数6%,装液量60%,培养温度30 ℃,产量2.63 g/L)提高了60.08%。对培养所得红茶菌纤维素干燥后进行理化性质测定,表明粗蛋白、粗淀粉、膳食纤维与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1%、1.01%、85.67%、6.1%;扫描电镜表明细菌纤维素具有超微网状结构,其纤维直径属于纳米级别;拉伸试验表明红茶菌纤维素强度约达2.28 MPa;X射线衍射分析细菌纤维素的结晶度为81.30%。利用响应面优化法有效提高了红茶菌细菌纤维的产量。
    15  亚麻酸甘油酯异构体形成动力学及不同酰化位置对热致异构体差异比较
    芦慧敏,李咏富,武艳霞,邱菊
    2024, 40(6):141-1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10
    [摘要](43) [HTML](46) [PDF 2.16 M](1129)
    摘要:
    研究亚麻酸甘油三酯在加热时反式亚麻酸形成的动力学的差异以及亚麻酸在甘油酯不同酰化位置对热致异构反式产物种类影响。采用GC-FID 分析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发现亚麻酸甘油三酯中有7种反式异构体生成,亚麻籽油有6种反式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对比亚麻酸甘油三酯和亚麻籽油的动力学参数:在亚麻酸甘油三酯和亚麻籽油中,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形成的活化能分别为79.39、106.49、82.33 kJ/mol和86.04、115.84、102.85 kJ/mol;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分别为180.57、233.55 kJ/mol和164.36、165.38 kJ/mol;C18:3-9t,12t,15t分别为211.79 kJ/mol和140.30 kJ/mol。对比monolinolenin、dilinolenin、1,3-dilinolenin的异构体种类含量可知,Sn-1和2位比Sn-1和3位更稳定;Sn-1位比Sn-1和3位还有Sn-1和2位更稳定。因此,亚麻酸甘油三酯基本比亚麻籽油跨越的能垒高;对于酰化位置,Sn-1和2位比Sn-1和3位更稳定,Sn-1位比Sn-1和3位还有Sn-1和2位更稳定。
    16  茶树鲜叶色泽和化学成分与红茶适制性的关系
    曹挥华,江新凤,李琛,张贱根,王礼献,童忠飞
    2024, 40(6):149-15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556
    [摘要](65) [HTML](41) [PDF 1.85 M](1123)
    摘要:
    该研究以白叶1号、紫娟、黄金菊、福鼎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茶树芽叶性状,测定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色素含量与生化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制成红茶进行审评检验。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最高的为紫娟(1.21 mg/g),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为紫娟(8.86 mg/g),分别为白叶1号、黄金菊和福鼎大白茶的29.53、6.47和4.3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色素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茶树鲜叶色素含量、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代表“色素因子”、“生化因子”、“滋味因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6.90%,可以很好地分析不同颜色(品种)鲜叶制成的红茶质量,鲜叶品质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紫鹃(T2)>黄金菊(T3)>福鼎大白茶(T4)>白叶1号(T1),与制成的红茶感官审评结果一致。紫鹃茶树品种具有高绿叶素a、叶绿叶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高酚氨比,适合加工红茶,适制红茶品种能通过鲜叶的色素含量、生化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断。综合分析,该研究能为不同色泽茶树新梢的适制性提供数据支撑。
    17  添加不同分子量酶解魔芋葡甘聚糖的冻藏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和结构特性变化
    郭兵兵,胡澳,阙凤,吴文锦,熊光权,石柳,陈胜,郭晓嘉,汪超,汪兰,李玮
    2024, 40(6):158-16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59
    [摘要](46) [HTML](46) [PDF 3.59 M](1129)
    摘要:
    该研究比较了添加三种分子量分别为149.03、118.75和36.48 ku的魔芋葡甘聚糖酶解产物EK1、EK2和EK3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18 ℃冻藏过程中物理、化学和结构特性的变化,通过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总巯基、表面疏水性、粒径、Zeta电位、SDS-PAGE、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商业抗冻剂、EK1和EK2相比,冻藏20 d,EK3组的盐溶性蛋白浓度和总巯基含量最大,分别为1.51 mg/mL和19.76×10-5 mol/g。与此同时,冻藏30 d,EK3组的Ca2+-ATPase活性含量最大,且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最小,分别为1.31 μmol Pi/(mg prot•h)、8 689.07和-13.35 mV。冻藏30 d,SDS-PAGE结果表明EK3组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降解程度最小,有利于抑制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冻藏30 d,紫外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K3组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减小,有利于维持蛋白空间结构稳定性。因此,该实验添加小分子量的魔芋葡甘聚糖酶解产物EK3(36.48 ku)对肌原纤维蛋白冷冻保护作用最佳,这为水产品冷冻过程中使用小分子多糖作为抗冻剂提供了理论支持。
    18  高能电子束辐照脆肉鲩鱼片的贮藏品质分析
    陈敏惠,陈于陇,李佳鸿,陈飞平,叶明强,王玲,戚英伟,罗政,戴凡炜
    2024, 40(6):169-17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527
    [摘要](42) [HTML](47) [PDF 2.19 M](1127)
    摘要:
    该试验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于脆肉鲩鱼片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剂量(0、1、3、5、7 kGy)的电子束辐照,结合真空包装于4 ℃冷藏条件下保鲜,测定菌落总数(APC)、脂质氧化产物(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TPA)和色度,结合感官评价探究电子束辐照对鱼片冷藏期间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能较大程度抑制鲩鱼片中微生物的增长,3~7 kGy的辐照剂量能使鲩鱼片在整个贮藏期间菌落总数保持在106 CFU/g以下,推断3 kGy是脆肉鲩鱼片最低有效剂量。虽然辐照处理后会导致鲩鱼片TBARs值增加,但在贮藏后期有延缓TBARs值上升的效果,5 kGy及更低剂量可维持鲩鱼片TBARs在较低水平。同样,辐照能延缓鱼片TVB-N 含量的增加。辐照对鲩鱼片气味、质构和色值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考量,在真空包装,4 ℃冷藏的条件下,3 kGy是脆肉鲩鱼片最低有效剂量,5 kGy是最高耐受剂量,使用3~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最适用于脆肉鲩生鱼片的贮藏保鲜。该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应用于脆肉鲩鱼片的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19  胶原蛋白肽功能饮料的贮藏稳定性及体内抗血栓活性评价
    梁芮涵,李博
    2024, 40(6):178-1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81
    [摘要](48) [HTML](42) [PDF 3.37 M](1116)
    摘要:
    抗血小板活性功能食品可以代替药物在血栓的预防中发挥作用。前期研究表明,鲢鱼皮胶原蛋白肽(Silver Carp Skin Collagen Peptides,SCPs)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活性,开发基于SCPs的饮料有望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该研究探究SCPs粉末和饮料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并采用尾血栓模型对贮藏前后的SCPs粉末和饮料进行体内抗血栓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真空包装的SCPs粉末常温(25 ℃)贮藏两个月肽损失率约为1.43% ;SCPs饮料常温贮藏三个月肽损失率约为5.90%,高温(37 ℃)贮藏三个月肽损失率约为12.87%,且伴随着美拉德反应、菌落数的生长和感官品质的下降;SCPs粉末在200 mg/kg.bw的饲喂剂量下对小鼠尾血栓形成的抑制率为66.4%,常温贮藏两个月后的SCPs粉末相较于贮藏前体内活性未发生显著下降;SCPs饮料对小鼠尾血栓形成的抑制率为58.7%,高温贮藏三个月后抑制率降至45.3%,但仍能与25 mg/kg.bw饲喂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效果相似。该研究表明,SCPs作为粉末或开发成液体饮料的产品形式均为可行方案,二者均可作为预防血栓的膳食补充剂。
    20  六种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面包中的应用
    杨烁,赵秀杰,蔡勇建,邓欣伦,赵强忠,赵谋明
    2024, 40(6):189-1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33
    [摘要](59) [HTML](43) [PDF 3.22 M](1170)
    摘要:
    为探究膳食纤维对冷冻面团面包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竹纤维、小麦纤维、甘蔗纤维、豌豆纤维、大豆纤维和可可纤维的理化和功能性质;并测定了面包的烘焙特性,分析纤维性质与面包烘焙特性间相关性。根据膳食纤维性质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竹纤维、小麦纤维和甘蔗纤维,其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持水性、乳化性较强;第二类为豌豆纤维和大豆纤维,其半纤维素含量较高,持水性、乳化性较弱;第三类为可可纤维,其木质素含量较高、但IDF 含量低,持水性、乳化性最弱。面包烘焙特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添加第一类纤维能明显提升面包烘焙特性,其中添加甘蔗纤维的面包硬度降低70.15 g,感官评分提高3.76,面包品质改善效果最佳;第二类纤维改良效果次之;而添加第三类纤维后,面包硬度提高74.46 g,感官评分降低4.33,对面包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的IDF 含量、持水性、乳化性与面包硬度、弹性和感官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
    21  3种芒果品种不同成熟度的营养指标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邓浩,吴广,陈小妹,郭莉,尹青春
    2024, 40(6):198-2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80
    [摘要](45) [HTML](38) [PDF 2.25 M](116)
    摘要: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水果,不同采收成熟度的芒果色泽、理化、营养指标差异较大。该实验在对3种不同成熟度的贵妃(GF)、台农(TN)和金煌(JH)芒果主要品质指标对比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GF和JH芒果综合色泽指数为-0.01到-0.35,说明果皮以绿色为主,转色不如TN芒果明显。3种芒果在成熟过程中硬度分别降低了56.05%,48.58%,69.69%。可滴定酸分别降低了30.61%,61.29%,85.06%,而可溶性固形物、pH值、固酸比则逐渐增大。起主导作用的糖是蔗糖,主导有机酸为柠檬酸、己二酸、丁二酸,主导氨基酸为丙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对以上15个关键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可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代表了以上指标的91.361%的信息。进一步的数学模型评价表明:十成熟的芒果综合品质排序为:GF>TN>JH。因此,十成熟的GF芒果品质最佳,且比九成熟的GF芒果综合得分提升了154.29%,适宜做“树上熟”农场采摘体验项目主推品种。
    22  ‘蓝鸟’睡莲花色苷W/O皮克林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赵霞,陈彦甫,周卫娟,赵莹
    2024, 40(6):206-2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472
    [摘要](45) [HTML](43) [PDF 5.42 M](95)
    摘要:
    由于睡莲中所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不稳定性,对活性成分的包埋技术有待探索。该文以热带睡莲中的‘蓝鸟’睡莲(Nymphaea 'Blue Bird')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W/O皮克林乳液将睡莲花色苷包埋,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稳定的食品级体系,并研究该技术对花色苷的包埋稳定性与释放效果。以花色苷溶液作为水相(W),大豆油为油相(O),乳化剂选取亲脂性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制备不同水相体积分数的W/O乳液。研究发现,水相体积分数为30%和50%时制备的W/O乳液,在不同温度下贮藏15 d后体系稳定,对花色苷的包封率分别为75.97%和78.12%,且15 d内的包埋稳定性较好。以不同剪切速率制备W/O乳液考察其稳定性,当剪切速率为28 000 r/min时,W/O乳液的表观稳定,保存120 min之后离心保留率达到97.40%。综合研究,该论文制备的W/O皮克林乳液体系平衡,且对花色苷有较好的包封效果。
    23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立筒仓卸料动态侧压力数值模拟分析
    刘强,张茜茜,许启铿,丁永刚,孙启帅,王依峰
    2024, 40(6):214-2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405
    [摘要](48) [HTML](51) [PDF 4.18 M](73)
    摘要:
    为研究粮食立筒仓卸料时的动态侧压力,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数值模拟玉米、小麦和稻谷三种粮食,研究不同种类贮料物理特性和接触属性下的静态侧压力分布,并与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卸料过程中动态侧压力分布规律和相应超压系数、流动状态与速度分布关系;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卸料时动态侧压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三种贮料的静态侧压力最大值均出现在仓壁底部范围内且大于规范值,规范公式计算值偏于保守。动态侧压力在卸料过程中会发生震荡增大,三种贮料的动态侧压力最大值分别为6.08、5.38和4.73 kPa,均发生在0.8 m测点深度处且均超过规范中所要求的水平侧压力修正系数,现行规范中水平侧压力修正系数偏于不安全。贮料密度、贮料与仓壁静摩擦系数和贮料与筒仓结构碰撞恢复系数是影响动态侧压力的主要因素。该文可为筒仓规范中对贮料与筒仓结构的碰撞恢复系数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24  基于GC×GC-TOFMS-O分析3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胡腾飞,萧涵,谢贺,陈国和,欧行畅,蒋容港,王超,李勤,黄建安,刘仲华,虞丽明
    2024, 40(6):221-2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35
    [摘要](52) [HTML](56) [PDF 2.36 M](99)
    摘要:
    通过感官审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技术及香气活力值法,分析了三个茶树品种(肉桂、水仙、大红袍)毛茶在同一焙火温度下加工制成的三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在香气品质上,肉桂以桂皮香为主,并带有花香;水仙以兰花香为主;大红袍花果香馥郁。3种武夷岩茶中共检测出337种挥发性成分,36种香气活性成分、26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在肉桂、水仙、大红袍中分别确定17、16、18种关键香气成分。结合热图分析,肉桂中确定香叶醇、3,5-二乙基-2-甲基-吡嗪、异戊酸正己酯、正己醛等8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水仙中确定己酸戊酯、罗勒烯、甲基庚烯酮、吲哚、3-乙基-2,5-甲基吡嗪等10 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大红袍中确定苯乙醇、苯甲酸甲酯、十一醛、2-甲基吡嗪、十二醛等8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不同武夷岩茶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25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竹荪品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安诗语,汤鹏宇,孟繁博,黄道梅,莫小引,林茂
    2024, 40(6):231-2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00
    [摘要](46) [HTML](53) [PDF 4.96 M](105)
    摘要:
    为探究不同品种竹荪的风味特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ROAV分析法分析了三个品种竹荪干品及鲜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从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含7种醇类(4.51%~46.46%)、11种酯类(8.00%~49.87%)、6种酮类(7.28%~18.76%)、20种醛类(14.86%~60.51%)、2种醚类(0.46%~6.41%)、2种吡啶类(0.08%~0.49%)、1种呋喃类(0.05%~0.30%)、3种硫化物(0.19%~3.44%)、1种烯烃(0.06%~0.72%)和1种羧酸(0.17%~4.08%)类化合物。GC-IMS指纹谱图显示,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特征峰区域大于红托竹荪红托竹荪和长裙竹荪之间差异较大,而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之间差异较小。竹荪中不同品种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含量最多的是醛类、醇类和酯类。同时,主成分和欧氏距离显示,竹荪鲜品在干燥后与干燥前风味存在差异。GC-IMS可对不同品种竹荪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可视化研究。该实验为丰富不同品种竹荪风味品质特性提供了一定参考信息。
    26  不同卤料处理方式对卤味鹅肝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林婉玲,曾姣,郑秋纯,薛映珠,肖丽婷,刘汉旭,刘亚群,罗东辉,蔡雪媛
    2024, 40(6):243-25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750
    [摘要](50) [HTML](33) [PDF 2.07 M](100)
    摘要:
    普通鹅肝营养丰富,但综合利用率低,为提高鹅肝利用价值及优化卤味鹅肝的工艺,该研究以三种不同处理的香辛料对普通鹅肝进行卤制,研究处理后的香辛料对卤制鹅肝风味的影响。结果发现,粉碎的香辛料卤制30 min的鹅肝(FS)的感官评分与传统直接卤制60 min的鹅肝(WF)的接近,粉碎+球磨处理的卤料卤制的鹅肝(FS+QM)感官评价稍差;三种鹅肝共检出5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WF40种,FS42种,FS+QM36种,三种鹅肝的部分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差异。醛类、醇类和醚类是含量较高同时也是变化最显著的三类物质,其中醛类是影响风味的关键物质。PCA分析进一步表明,三种不同处理香辛料卤制鹅肝的关键风味物质明显不同。研究结果揭示卤料粒径大小对卤鹅肝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影响,粉碎香辛料可代替传统块状香辛料进行卤制,节约卤制时间,同时为普通鹅肝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27  利用基于Python/RGB模块的DNA电泳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绵羊血浆中羊源性成分
    曹诗林,张春鸿,赖昕珏,袁志涛,郝锦亨,陈慧,马俊炜,李鑫尧,余洁婷,罗佳伟,陈胤熹,郑少鹏,郑焜文,林小茹,陈宛涓
    2024, 40(6):252-25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29
    [摘要](32) [HTML](36) [PDF 2.31 M](85)
    摘要:
    该文探究了运用Python处理食品中DNA分子量与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建立了DNA凝胶图像分析方法。将不同分子量的DNA Marker与DNA标准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拍照,利用自行开发Python程序分析凝胶图,对图像进行灰度图转换、高斯模糊、图像阈值化、轮廓检测的图像优化步骤,探究了轮廓平均值法、轮廓中线法、全局数据平均法、全局数据积分法反映出DNA浓度与RGB数值间的线性关系,选取最优处理方法,通过读取像素迁移距离、RGB-灰度、RGB-向量、RGB-亮度进行DNA分子量与含量的测定实验,建立一种基于Python/RGB色彩体系的DNA凝胶电泳中分子量与含量的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误差较小,证明了Python/RGB的DNA分子量与含量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将该文所构建的凝胶图像分析方法应用于绵羊血浆中羊源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所得目的蛋白为296 bp,而用DNA检测法得出样品中片段大小为294 bp,误差为0.99%,有望构建一种肉类源性成分检测的新方法。
    28  HACCP体系在控制湿粉生产过程中米酵菌酸形成的应用
    冼燕萍,王欣,徐晓丽,朱光富,梁明,侯向昶,吴玉銮
    2024, 40(6):260-26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234
    [摘要](28) [HTML](39) [PDF 1.90 M](84)
    摘要: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种针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的预防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该研究以广州一家湿粉生产企业为示范研究,针对湿粉生产过程发生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及其代谢产生剧毒素米酵菌酸的危害进行潜在危害分析,确定了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控制点(CCP)的监控、纠偏与验证程序,并提出防控措施,制定HACCP计划表,通过HACCP体系应用加强对湿粉生产过程的管控,保障湿粉质量安全。
    29  一株新现食源性多重耐药非典型肠致病大肠杆菌特征分析
    黄远斌,张淑红,杨广珠,吴清平,张菊梅,吴诗,古其会,叶青华,张友雄,韦献虎
    2024, 40(6):268-27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92
    [摘要](41) [HTML](33) [PDF 3.36 M](99)
    摘要:
    探究一株新现食源性多重耐药非典型肠致病大肠杆菌(aEPEC)表型、生化及遗传特征。从市售食品中分离到一株产ESBL且携带质粒介导多粘菌耐药基因mcr-1的aEPEC菌株E2892A1,利用API 20E对其生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常见抗生素MICs,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了遗传特征(耐药基因、质粒类型、毒力基因),并基于cgSNP对其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如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四环素、氨苄西林等耐药,且属于ESBL菌株。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为aEPEC,其携带17种耐药基因和EPEC特征毒力基因eae,具有4种复制子类型。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多种耐药基因(特别是CTX-123和mcr-1)共存于同一株多重耐药aEPEC ST752菌株中。接合实验证实mcr-1基因可水平传播至大肠杆菌C600。这类菌株存在于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构成了重要威胁,需特别关注其扩散情况。该研究为食品中高毒力多重耐药菌风险监测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可为畜牧养殖中抗生素合理使用和食源性疾病用药方案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30  动物源食品中孕酮激素残留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刘波,华彦涛,马楠楠,赵炫,陈丽楠,袁利鹏
    2024, 40(6):279-2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72
    [摘要](31) [HTML](46) [PDF 1.93 M](82)
    摘要:
    该研究以孕酮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备了新抗原,通过动物免疫得到特异性兔抗体,基于所得抗原和抗体,进一步优化了抗原抗体浓度、反应缓冲液种类及其pH值等关键参数,最终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用于动物性食品中性激素孕酮残留快速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该研究确定最优实验条件为:抗原0.30 μg/mL、铕标抗体0.40 μg/mL、pH值7.2的TBST工作缓冲液,并建立标准曲线,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6~6.94 μg/L,IC50达1.79 μg/L,与睾酮交叉反应率为1.25%,与雌二醇、雌三醇等激素无交叉反应。实际样品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0%~113.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5%,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2=0.988)。结果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TRFIA检测方法准确可靠、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完全可用于动物源食品中孕酮残留的快速检测。
    3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食品中苯基吡唑类化合物质残留的方法
    陈锂,张启恒,朱正伟,吴婉琴,江丰
    2024, 40(6):285-2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52
    [摘要](42) [HTML](43) [PDF 3.53 M](155)
    摘要:
    建立了一种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技术检测食品中乙虫腈、丁虫腈、吡草醚、氟甲腈、氟虫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和氟虫腈-脱三氟甲基亚砜等8种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食品基质,使用φ=1%醋酸乙腈和水作为提取溶剂,经盐析和QuEChERS净化直接测定。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同时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使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分析。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峰型尖锐对称,分离效果较好,在1~8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在鸡蛋、禽肉、牛奶、枣、白菜、茶叶、大米基质中检出限为0.01~0.53 μg/kg之间,定量限为0.04~1.75 μg/k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0.12%~119.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9.91%(n=6)。该方法高效准确、通用性强,可应用于不同食品基质中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同时检测分析。
    32  宁夏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冯秀娟,董川,苏洋,高俊峰
    2024, 40(6):295-30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98
    [摘要](34) [HTML](42) [PDF 1.99 M](75)
    摘要:
    为综合评价宁夏桶装水生产企业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耐药性及系统进化关系,确定污染来源,提升产品质量,该研究对企业各生产环节的水样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16S rRNA测序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实验应用微生物全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检测,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MALDI-TOF M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VITEK-2、MALDI-TOF MS、16S rRNA鉴定结果与常规方法分离的24株阳性菌株鉴定结果100%相符。耐药性结果表明,2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株为耐药菌株,分别是5-B-1,7-C-5,耐药率为8.3%,说明水源性菌株的耐药水平总体偏低。质谱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地区的阳性菌株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系统发育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与地域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同一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同一簇,其来源主要为水源。该研究为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溯源积累了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菌种污染溯源提供理论依据。
    33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测定大米中的四种香精
    刘芸,李优,张庶冉,李静静,丁涛,柳菡,张军蓓
    2024, 40(6):303-3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70
    [摘要](45) [HTML](41) [PDF 2.67 M](90)
    摘要:
    对大米中四种香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建立了检测方法。大米样品 经水溶液浸泡,加入酸化的乙腈提取、涡旋震荡12 min、离心后,提取液过C18固相萃取柱,流出液过0.45 μm滤膜。梯度洗脱采用乙腈-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分析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Plus C18(100 mm×2.1 mm,1.8 μm)。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采用Full MS/dd-MS2扫描模式,以一级质谱提取的母离子对应峰面积进行定量,以自动触发扫描所得的二级子离子进行定性确证,外标法定量。四种香精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香豆素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分离度较好。该方法对四种香精的检测限可达15 μg/kg,定量限可达50 μg/kg,在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三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验证,四种香精的平均回收率为79.0%~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7.7%。该方法样品处理过程简单,回收率高、稳定性好,可以用于大米中四种香精的筛查和确证,为规范大米中香精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34  二氧化硫在鲜食葡萄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一帆,吴培文,朱本忠
    2024, 40(6):311-3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45
    [摘要](73) [HTML](51) [PDF 1.79 M](112)
    摘要: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被广泛应用于葡萄贮藏,它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使用成本低廉、而且保鲜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保鲜剂。但是过量SO2会对鲜食葡萄的果实造成严重伤害,常见的症状包括果实漂白、大量落粒、果实开裂以及风味劣变,在贮藏过程中造成较大损失。目前,缺乏对于鲜食葡萄保鲜中SO2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系统性归纳整理。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综述了SO2处理对鲜食葡萄采后贮藏病害、果实感官品质以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O2在鲜食葡萄保鲜应用中的抑菌作用原理和积累途径;以及过量SO2会对鲜食葡萄造成漂白、落粒和贮藏风味劣变的伤害。最后对SO2在鲜食葡萄保鲜上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SO2葡萄保鲜剂的精准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及为我国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35  矢车菊-3-葡萄糖苷提取纯化、生物活性及稳态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琦,孙铭阳,袁兴铃,彭雪,王宁,薛友林
    2024, 40(6):318-32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409
    [摘要](42) [HTML](45) [PDF 1.91 M](83)
    摘要:
    矢车菊-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C3G)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花青素,富含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以及维持视觉健康等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备受关注。提取纯化是利用C3G的重要步骤,但C3G在储存、加工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原有的颜色和生理价值。为促进C3G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该文汇总了C3G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及常见的提取纯化方法,概述了C3G抗氧化、抗癌、抗炎以及维持视觉健康等生物活性,并从生物大分子复合和分子修饰两个方面介绍了C3G的稳态化方法,为未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C3G提供理论依据。
    36  姜黄素的应用、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陈煜淳,林勇,刘勇,梁景龙
    2024, 40(6):327-3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684
    [摘要](90) [HTML](44) [PDF 1.73 M](93)
    摘要: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已在食品和饲料等行业中已得到良好的应用,如在食品中可用作着色剂和防腐剂,在饲料工业中可代替抗生素,对提高禽类、畜类和鱼类等动物的存活率及肉质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其存在制备纯化成本较高、生物利用率低、水溶性差等缺点,使其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姜黄素的提取、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采用超临界萃取和闪式提取工艺等不同手段进行姜黄素的提取;开发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等不同的姜黄素制剂和对姜黄素进行结构修饰。为此,该文将对姜黄素的应用情况、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的高效应用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37  花色苷结构与呈色稳定性研究进展
    梁璐,隋勇,黄师荣,蔡芳,施建斌,蔡沙,熊添,梅新
    2024, 40(6):336-3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582
    [摘要](82) [HTML](45) [PDF 1.76 M](171)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膳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摄入的问题。花色苷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在当前营养膳食的社会热点下,使其在食用色素及功能食品开发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花色苷具有多个酚羟基,存在结构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降解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花色苷的呈色多样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该文主要基于花色苷结构与呈色的关系,概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呈色的相关性,并讨论了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呈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花色苷与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果胶等物质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的阐述,为更深入地研究花色苷和开发更安全、更环保的功能食品新产品提供参考。
    38  槟榔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刘书伟,张田田,王燕,武天明
    2024, 40(6):347-3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570
    [摘要](88) [HTML](50) [PDF 2.28 M](633)
    摘要:
    槟榔是热带亚洲和我国流行的咀嚼物品,国内外文献报道槟榔含有生物碱、黄酮、单宁、萜烯类、类固醇和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寄生虫、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炎、促消化、降血糖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随着槟榔销售市场的扩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槟榔副作用不断被放大,其活性和副作用的物质基础仍无权威结论,探明槟榔活性及副作用的物质来源已成为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食用安全的关键。通过综述槟榔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后续槟榔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9  数字孪生赋能预制菜冷链发展的研究进展
    匡红云,郝皓,游世胜,苏醒
    2024, 40(6):356-3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6.0359
    [摘要](58) [HTML](49) [PDF 1.80 M](131)
    摘要:
    疫情、宅经济助推预制菜所代表的“便捷化餐饮”新消费潮流。数字技术催生新的情景应用和价值创造,推动要素、流程和组织管理的创新,赋能产业升级。该研究分析我国预制菜冷链供应链中存在的产地预冷缺乏、信息要素不流通问题,比如冷链配套设施不足、冷链操作不规范、最后一公里配送及销售损耗。数字孪生模型可模拟和预测预制菜在冷链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引入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后可实现产品的运输监控和追踪溯源。该研究提出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预制菜的数字化冷链追踪溯源系统,实施预制菜冷链供应链的供应链、数字链、信任链和利益链的“链条化”发展,尝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预制菜发展的数字化道路,助力预制菜与冷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