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辣木籽蛋白酶解物对小鼠肠道黏膜炎的改善作用
    杨晓丽,李丽,杨静娟,田洋,白忠彬
    2024, 40(3):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48
    [摘要](157) [HTML](196) [PDF 3.01 M](340)
    摘要:
    探讨辣木籽蛋白酶解物(Moringa oleifera Seed Protease Hydrolysate,MSPH)对小鼠肠道黏膜炎的改善作用。提取辣木籽蛋白并进行酶解,冷冻干燥得到MSPH ;随机将雄性BALB/c 小鼠分为空白对照(Con)组、模型(Mod)组和MSPH 组(800 mg/kg•BW),每组6 只,腹腔注射5-FU 诱导小鼠肠道黏膜炎,MSPH 灌胃干预。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通过HE 染色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学并计算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INF-γ、SIgA、ROS、G-CSF、ET、D-LA)和小肠组织(IL-1β、IL-6、MDA、MPO、TNF-α)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小肠组织ZO-1 和Occludin mRNA 表达量。与Mod 组相比,MSPH 组小鼠在实验后期体质量显著提高(P=0.001 1),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别增加16.22% 和34.69%,肠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增加25.88%,血清中INF-γ、ROS、G-CSF、ET、D-LA 含量分别降低16.85%、17.50%、14.22%、8.28%、9.27%,SIgA 含量升高23.07%,小肠组织中IL-1β、IL-6、MDA、MPO、TNF-α 含量分别降低9.72%、11.23%、9.74%、7.29%、5.17%,肠道组织ZO-1 和Occludin mRNA 表达量增加121.64% 和29.35%。因此,MSPH 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及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5-FU 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炎。
    2  当归挥发油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谢云亮,张博
    2024, 40(3):9-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55
    [摘要](100) [HTML](190) [PDF 2.65 M](249)
    摘要:
    通过建立慢性轻度不可知应激刺激(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研究当归挥发油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当归挥发油组(15、30、60 mg/kg)及盐酸氟西汀组(2.1 mg/kg)。干预4 周后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挥发油各剂量组小鼠中央穿越次数、中央区活动时间及糖水偏好度升高(P<0.01),悬尾不动时间下降(P<0.05,P<0.01),海马CA1 区病理变化减轻,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P<0.01),而IL-10 含量增加(P<0.01);除低剂量当归挥发油组小鼠脑组织多巴胺(DA)含量及神经营养蛋白-3(NT-3)表达无明显变化外(P>0.05),剩余各组小鼠DA、去甲肾上腺素(NE)、5- 羟色胺(5-HT)含量及神经生长因子(NGF)、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上述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具有改善CUMS 诱导的小鼠抑郁行为作用,该作用与抑制神经炎症、上调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3  鼠尾草酸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焦鑫鑫,许敏,吴华,刘梓萱,肖俊松
    2024, 40(3):18-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53
    [摘要](87) [HTML](147) [PDF 4.35 M](935)
    摘要:
    研究了鼠尾草酸(C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小鼠自由饮用含3% DSS的蒸馏水,连续7 d造模。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 组:空白对照组(CK)、DSS模型组(DSS)、鼠尾草酸低剂量组(CAL)、鼠尾草酸高剂量组(CAH)、美沙拉嗪组(PC)。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和肠道通透性变化评估CA对UC小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与DSS组相比,CA干预降低了UC小鼠的质量损失和DAI评分、改善了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同时,CAL和CAH组结肠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3.75%、70.00%(P<0.05),SOD 活性分别升高了6.12倍、9.62倍(P<0.05),肠道通透性显著降低、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得到恢复。50 mg/kg mb的CA灌胃提高了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比值,恢复了DSS诱导的UC小鼠中Akkermansia等有益菌属的丰度下降,降低了Alistipes等有害菌属的相对丰度。CA对UC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肠屏障和调控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关。
    4  具有抗氧化活性青稞酒糟蛋白酶解液对H2O2诱导HepG2 细胞的保 护作用
    陈丽花,陈少华,荣玉芝,冯声宝,张叶挺,钟研威,江津津
    2024, 40(3):28-3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30
    [摘要](86) [HTML](162) [PDF 4.72 M](245)
    摘要:
    为实现青稞酒糟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在提取青稞酒糟蛋白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指标优化了青稞酒糟蛋白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对该酶解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青稞水酒糟和青稞白酒糟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1.46 g/100 g和18.47 g/100 g;超声纤维素酶法辅助碱提酸沉法对青稞水酒糟的蛋白提取率高达76.10%(m/m),白酒糟的为29.88%;碱性蛋白酶最适合用于青稞水酒糟蛋白的酶解,其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60(m/V),超声时间15 min,酶添加3.7%(m/m)及酶解时间3.5 h,此条件下制得的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5.02%;不同浓度的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对HepG2细胞活力没有负面影响;随着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浓度的升高,对经H2O2 诱导的细胞内ROS逐渐降低,酶解液浓度为5.0 mg/mL(m/V)时可使受损细胞内的ROS比损伤组低约50%。该研究成果可为青稞水酒糟蛋白酶解液的制备及其在保健食品、化妆品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5  发酵祛湿汤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秀丽隐杆线虫抗衰老作用
    利树婵,陈扬,李雅琪,曾文燊,赵文俊,梁泓波,黎攀,杜冰
    2024, 40(3):39-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14
    [摘要](69) [HTML](160) [PDF 18.25 M](224)
    摘要:
    利用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发酵祛湿汤(Fermented Qushi Decoction,FQD)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与未发酵祛湿汤(Qushi Decoction,QD)相比,高剂量FQD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其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24.38%、11.98%、11.76%。FQD对线虫总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并能促进线虫的运动;与QD相比,FQD干预后线虫平均寿命延长了8.02%~26.36%;在热应激条件下,FQD组最长存活时间提高了25%,在氧化应激下,FQD组线虫的生存时间较QD提高了16.67%。此外,FQD作用后,线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脂褐质的堆积水平降低。综上,FQD通过提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延长线虫寿命,提升抵抗应激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来延缓线虫的抗衰老作用。该研究初步表明发酵祛湿汤具有抗衰老作用,为保健品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6  原儿茶醛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心肌病的改善作用
    丁萍,叶志明,刘冰,张陆勇
    2024, 40(3):48-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00
    [摘要](70) [HTML](172) [PDF 4.93 M](284)
    摘要:
    研究了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CA)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成功构建DCM小鼠模型后给予PCA干预治疗。记录小鼠心脏与体质量比值,测定心功能,检测心肌组织中促炎症因子、肌钙蛋白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和马松染色观察了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组织和大鼠心肌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等蛋白的表达,并评估了PCA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CA干预DCM小鼠中心脏与体质量比值、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距分别增加为5.42 mg/g、54.91%和28.07%,血清中LDH、CK和肌钙蛋白I分别降低为538.51 U/L、885.93 U/L和221.87 pg/mL,同时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P<0.05)。同时,PCA也能有效抑制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PCA具有保护DCM小鼠心肌的作用,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可能是发挥心脏改善作用的途径。
    7  白块菌多糖理化特性分析及对运动疲劳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焕燃,朱轶龙,孙萍
    2024, 40(3):56-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65
    [摘要](78) [HTML](198) [PDF 4.25 M](275)
    摘要:
    探究白块菌多糖(Tuber panzhihuanense Polysaccharide,TPP)的理化特性,研究其对运动疲劳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提取粗多糖,柱层析分离纯化并测定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构建小鼠运动疲劳模型,测定相关生化指标以探究TPP对运动疲劳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TPP分离纯化得到TPP-A和TPP-B两个主要组分,其分子质量分别为23.74和46.81 ku,TPP-A含有甘露糖和葡萄糖,TPP-B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与过度运动模型组(E-CK)相比,TPP组明显减少了小鼠肝细胞中的炎症因子,降低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活性氧、丙二醛含量(P<0.05),提高了肝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其低、中、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升高了18.15%、39.73%、59.06%(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升高了49.91%、86.40%、127.80%(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升高了16.00%、24.01%、38.87%(P<0.05)。研究表明TPP具有提高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其对运动疲劳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8  腺苷酸环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
    宋捷,郑穗平
    2024, 40(3):65-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50
    [摘要](81) [HTML](161) [PDF 4.68 M](283)
    摘要: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对酶法合成环单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至关重要,它催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cAMP和焦磷酸(PPi)。本研究将Thermomonospora echinospora来源的AC(TeAC)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经过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后进行酶学性质的分析,并进一步将其用于cAMP的催化合成。在16 ℃下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TeAC后,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TeAC,经过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条带为40 ku,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重组TeAC酶的最适温度为50 ℃,最适pH 值为10.5。经酶动力学分析,测得该酶对底物ATP催化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115.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64.52 μmol/(mg•min),催化常数(Kcat)=8.13s-1。用TeAC催化底物ATP反应11 h后cAMP产量可达19.1 g/L。该研究成功表达了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TeAC,并将其应用于cAMP的催化合成时有较高的产量和生产效率,为酶法合成cAMP 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9  不同比例黑青稞麦芽汁中酵母的发酵性能及啤酒品质
    刘皓,陈烨,曾英杰,陈炼红,李思宁,王媚,李媛媛,阳辉蓉
    2024, 40(3):74-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16
    [摘要](89) [HTML](155) [PDF 6.48 M](276)
    摘要:
    黑青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开发价值。该文探究了不同配比大麦芽与黑青稞麦芽(10:0、8:2、6:4、4:6、2:8、0:10 m/m)麦汁(HA、HB、HC、HD、HE、HF)中酵母的发酵特性及其啤酒的营养成分、品质和感官特性。结果表明:黑青稞麦芽的增加影响了酵母的发酵性能,其中显著降低了pH值、发酵度和乙醇产量(P<0.05);随着黑青稞麦芽比例的增加,啤酒的β-葡聚糖、浊度、花色苷和色度显著增大(P<0.05),而HB啤酒中多酚含量最高105.31 mg/L;HD和HE啤酒的起泡性最好;HB、HC、HD和HE啤酒持泡性均较好;6组啤酒样品中共检出54种风味物质,黑青稞麦芽的添加导致啤酒中醇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减少,但增加了酯类物质的种类,HB和HC啤酒中酯类最多有32种;PCA分析显示各组风味成分呈现明显差异,表明黑青稞麦芽的添加可显著改变啤酒的风味组成;感官分析中HB和HC展现出较好评分。综合来看,黑青稞麦芽占比20%~40%(m/m)时,啤酒展现出较好的品质、风味和感官特性。
    10  健康婴儿粪便中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安全性评价
    桑微,李国花,赵馨,马雨哲,钱卫生,鲁曦
    2024, 40(3):83-9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273
    [摘要](69) [HTML](175) [PDF 3.33 M](234)
    摘要:
    为筛选出符合安全要求的粪肠球菌,该研究以采集的1月龄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MRS分离纯化和16S rR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共鉴定出64株粪肠球菌。该研究对其中16株菌进行体外安全性评价,分别考察其溶血性、抗生素敏感性和6种毒力基因。结果发现16株粪肠球菌均未出现β溶血现象;药敏试验发现菌株对四环素(56.25%)、红霉素(43.75%)耐药率较高,青霉素(37.50%)和环丙沙星(31.25%)次之,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受菌株;继上述实验获得的8 株相对安全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共检出5种毒力基因:ace、asal、efaA、cylA、gelE,以ace+efaA+gelE+为主要携带模式;综合评价后最终得到4株粪肠球菌候选菌株,编号为:LX29、LX31、LX41、LX50,可为后续的功能性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11  乳酸菌的乙醇耐受机制及其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
    张霖,夏程程,王文悦,余帆,肖柯,易弛,樊鑫,朱晓青,肖俊锋,李琴,汪超,穆杨,周梦舟
    2024, 40(3):91-1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22
    [摘要](79) [HTML](190) [PDF 3.10 M](262)
    摘要:
    传统固态发酵食醋因其丰富的菌群在风味、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乳酸菌作为固态食醋发酵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等领域。然而,食醋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受到高乙醇环境的胁迫,因此探究乳酸菌如何在高乙醇环境下生存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选择耐乙醇副干酪乳杆菌(PC-5)和不耐乙醇植物乳杆菌(PR-7)作为实验对比菌株,通过检测生物指标发现:在体积分数为8%的乙醇环境下,PC-5的多糖含量占比和细胞膜通透性分别提高至0.56%和75%,且显著高于PR-7。此外,代谢途径中的己糖激酶(Hexokinase,HK)、6-磷酸果糖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PF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性均高于PR-7,并分别提高至99.82、2.78、3.43 U/mg。最后,在食醋不同发酵阶段中加入PC-5使其与酵母菌实现共同发酵,结果发现:共发酵食醋体系中多酚的生成和总抗氧化能力比单菌发酵分别提升了32.14%和55.56%。因此乳酸菌对食醋发酵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乳酸菌参与食醋共发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12  植物乳杆菌发酵三华李果汁工艺优化及贮藏期内品质变化
    杜晓仪,杨继国,罗文珊,徐玉娟,余元善,李璐
    2024, 40(3):102-1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75
    [摘要](74) [HTML](164) [PDF 2.91 M](245)
    摘要:
    应用植物乳杆菌对三华李果汁进行发酵。通过益生菌保护剂筛选和发酵工艺优化,建立最优的植物乳杆菌发酵三华李果汁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将三华李发酵果汁在4 ℃和25 ℃下进行贮藏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三华李果汁的最适益生菌保护剂为低聚异麦芽糖,最优添加量为0.50%,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7 ℃、发酵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三华李发酵果汁中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108 CFU/mL,显著高于未优化之前。不同温度下贮藏的三华李发酵果汁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在107~108 CFU/mL,符合益生菌发酵果汁要求。贮藏期间,植物乳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消耗三华李发酵果汁中苹果酸,代谢产生乳酸或乙酸。4 ℃贮藏28 d 后,三华李发酵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ABTS+• 清除率和FRAP 分别下降了0.20 Brix°、3.71%、1.52%、30.52%、6.22% 和0.08 g TE/L,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25 ℃贮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植物乳杆菌发酵三华李果汁更适合贮藏在4 ℃。研究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三华李果汁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3  植物乳杆菌DMDL 9010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梁婉诗,吴佳敏,林嘉伟,曹凯,宋炜桐,曾新安,刘冬梅,黄燕燕
    2024, 40(3):113-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246
    [摘要](68) [HTML](175) [PDF 10.82 M](220)
    摘要:
    为了探讨植物乳杆菌DMDL 9010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结构特性,该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功能位点、磷酸化位点、信号肽、结构域、保守功能域、序列同源性以及空间结构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 920,等电点6.86,含有191个氨基酸;其为疏水蛋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经过跨膜结构预测,发现其不存在跨膜结构,为胞内蛋白;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中含有15个磷酸位点;氨基酸序列中不包含信号肽,所编码蛋白均为内分泌型蛋白;保守功能域预测中,基因中仅发现一段PHP 结构域,该基因可能参与调节胞外多糖的基因表达。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1.14%,并不存在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其三级结构比例与二级结构基本相似。该研究对植物乳杆菌DMDL 9010的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功能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其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14  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赵玉娟,刘才子,高岩松,赵子健,高磊,杨舸,王超,李盛钰
    2024, 40(3):121-1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01
    [摘要](81) [HTML](175) [PDF 5.75 M](267)
    摘要: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 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而pH值分别降低至3.93和3.88,培养24 h后,可滴定酸度(TA)含量为65.62 g/L和63.21 g/L,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6.41%和95.78%,在5% NaCl溶液中培养24 h后OD600 值仍达到1.51以上,综合评价菌株YJ132和UA107可作为发酵菌种用于东北酸菜发酵。利用YJ132和UA107制备酸菜,发酵末期酸菜样品中TA含量为35.96 g/L,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6.51 mg/g和111.27 μg/g,并在发酵初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乳酸菌可抑制有害菌肠杆菌的增殖(P<0.01),增加酸菜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乳杆菌在发酵中后期始终是优势菌群,由此推断YJ132和UA107是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来提升东北酸菜的品质。综上所述,YJ132和UA107是适用于东北酸菜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
    15  腌制叶用芥菜发酵菌应用与发酵工艺优化
    胡丹丹,陈山乔,孙志栋,吴祖芳
    2024, 40(3):131-14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177
    [摘要](71) [HTML](208) [PDF 6.41 M](260)
    摘要:
    为获得品质优良的发酵叶用芥菜,通过层次分析法、多因素试验对叶用芥菜的腌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菌株L8(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复合发酵,最佳配比为1:1:1,在新鲜芥菜堆黄优化基础上,再通过菌接种量、堆黄时间、食盐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叶用芥菜腌渍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菌接种量体积分数5%、堆黄时间2 d、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5%。该条件下,总酸质量分数为0.85 g/100 g、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203 g/100 g,亚硝酸盐半衰期为4.23 d以及感官评分为86.50分,总体可接受性好。该研究为进一步提供优质发酵蔬菜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16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多糖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覃引,徐文慧,吴凯,孟攀,蔡菊,林长松
    2024, 40(3):142-15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112
    [摘要](103) [HTML](163) [PDF 7.06 M](262)
    摘要:
    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多糖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该文以黄精根茎为原料,分别用水提法(Water Extraction,WE)、酶解法(Enzyme Extraction,EE)、超声辅助法(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UE)提取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P),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多糖得率、化学组成、理化特性(持油力、醇溶性、吸湿性)、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α-淀粉酶抑制活性)、单糖组成及分子量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法较其他两种提取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得率(8.11%)、总糖含量(52.79%)、持油力(5.67 g/g)、吸湿率(25.28%)和重均分子量(5.343×105 g/mol)。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多糖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 mg/mL)分别为0.41、0.23、0.25;对1,1- 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mg/mL)分别为0.19、0.16、0.18;对α-葡萄糖甘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mg/mL)分别为2.14、1.98、2.06;对α-淀粉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mg/mL)分别为0.62、0.41、0.58。三种多糖均为酸性多糖,单糖组成以葡萄糖为主。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到3 种多糖均具有多糖特征官能团,电镜扫描结果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综上,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多糖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单糖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有差异,酶解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多糖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黄精多糖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可开发利用价值。
    17  刺梨发酵乳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比较
    杨曦澜,董洁怡,刘佳玥,刘冬梅
    2024, 40(3):153-1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11
    [摘要](69) [HTML](152) [PDF 4.48 M](246)
    摘要:
    刺梨含有丰富的多糖和维生素C 等营养成分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及发病率的潜力。该研究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DMLD-H1(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DMLD-H1,简称H1)和嗜热链球菌DMST-H2(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DMST-H2,简称H2)为发酵剂菌株,通过优化菌种比例、接种量和刺梨汁添加量,确定刺梨发酵乳最佳发酵工艺,并与商业菌种发酵的发酵乳的各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实验表明,最佳的刺梨发酵乳发酵条件为:菌种比例为H1:H2=1:2,接种量为1.0×107 CFU/mL,刺梨添加量为0.06 g/mL。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的刺梨发酵乳pH值为4.47,酸度为76.78 °T,持水力为32.94%,其中分离出11种挥发性物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2~38 ku,后酸化4 周后发酵乳的pH值降低至3.89,活菌数含量为1.1×108 CFU/mL。对比商业发酵乳发现,刺梨发酵乳能够抑制发酵乳的后酸化作用,提高持水力,以及提升发酵乳中的酪蛋白含量;然而,刺梨可能会影响发酵乳中原本的风味物质。该研究为一种新型的刺梨发酵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新型功能性发酵乳的研发提供参考。
    18  低温等离子体关键活性粒子对大豆球蛋白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
    彭开锋,周迎雪,李晓娟,刘志伟
    2024, 40(3):163-1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04
    [摘要](61) [HTML](165) [PDF 8.39 M](259)
    摘要:
    该文通过构建单独活性粒子(•OH、H2O2)氧化体系和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CP)的活性粒子屏蔽体系(屏蔽•OH:叔丁醇;屏蔽H2O2 :MnO2)的对比研究,探究CP活性粒子(•OH、H2O2)对大豆球蛋白结构及致敏性影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单独•OH氧化体系,大豆球蛋白与IgG/IgE 结合能力均随•OH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至69.00%(20 mmol/L);CP+叔丁醇的•OH屏蔽氧化体系中,结合能力由59.45%(IgG)、52.50 %(IgE)(40 kV、2 min),分别增加至67.95%(IgG)(100 mmol/L)和73.77%(IgE)(300 mmol/L)。单独H2O2 氧化体系,大豆球蛋白与IgG/IgE结合能力均随H2O2 含量增加而降至65.65%(IgG)、30.84%(IgE)(2.0 mmol/L),基于CP+MnO2 的H2O2 屏蔽体系中,随着MnO2 添加量的增加,结合能力分别增加至91.22%(IgG)、73.90%(IgE)(25 mmol/L)。利用SDS-PAGE 和内源荧光光谱分别表征蛋白一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OH通过改变大豆球蛋白一级和三级结构,而H2O2 改变蛋白三级结构达到消减大豆球蛋白致敏性目的。该研究证实•OH和H2O2 作为具有氧化作用的活性粒子参与CP处理对蛋白结构的氧化修饰。
    19  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
    焦婷婷,师梦楠,罗慧,王庆华,王白娟,阮殿蓉,周玲,熊昌云
    2024, 40(3):172-1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32
    [摘要](107) [HTML](175) [PDF 9.84 M](346)
    摘要: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深变暗,贮藏10年及以上感官品质有所提升,但贮藏18年后,感官品质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咖啡碱、GC、C、CG的含量呈不规则变化,没食子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EGC、EC、EGCG、GCG、ECG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17个品质指标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可将茶样分为5类,每间隔3~4年聚为一类,其中,A类综合得分最高,D类次之,E 类最低,说明品质指标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在3~4年贮藏时间内保持稳定。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依据。
    20  预制乌鳢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
    胡澳,郭兵兵,章蔚,汪兰,陈胜,石柳,熊光权,李玮
    2024, 40(3):182-19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62
    [摘要](58) [HTML](129) [PDF 4.01 M](239)
    摘要:
    该实验以预制乌鳢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60、320、480、640 和800 W 的微波功率加热处理下温度分布、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及水分子分布的变化,优化预制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60、320、480、640和800 W下鱼肉在70~80 ℃之间鱼肉已完全熟化,通过熟化度、感官评价确定不同微波功率由低到高相应的最佳熟化时间分别在8、6、4、3和2 min,其对应最小剪切力为67.85、51.9、63.70、71.39、66.44 g。随着样品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肌肉蛋白变性,肌肉对水的束缚能力下降,自由水比例不断升高,鱼肉的剪切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分析和水分子分布的结果,640 W处理3 min,鱼肉完全熟化,剪切力最高,其鱼肉嫩度最受欢迎,感官评分最佳,为预制乌鳢鱼片最适微波熟化参数。
    21  马齿苋中抗炎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张会敏,邢岩,仇润慷,张丽梅,倪贺,赵雷
    2024, 40(3):191-19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24
    [摘要](114) [HTML](131) [PDF 2.90 M](346)
    摘要:
    以活性物质示踪为导向,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马齿苋中的抗炎物质进行跟踪,采用柱层析提取法、硅胶柱色谱分离法、制备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抗炎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醇、无水乙醇和纯水溶剂依次对马齿苋样品进行提取,三种粗提物将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量分别减少至33.13、25.83和20.53 μmol/L,其中石油醚相粗提物的抑制效果最强(P<0.05)。对石油醚相进一步分离得到四个组分,Fr.1、Fr.2和Fr.3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但Fr.1 和Fr.2 组分含有潜在的毒性成分,选择Fr.3组分继续分离。Fr.3组分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三个组分,Fr.3.1组分表现出最强的抑制NO的分泌量效果(11.80 μmol/L)。经制备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及气质分析,确定Fr.3.1组分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47.0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3.21%)和其他成分。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从马齿苋中分离纯化出抗炎物质方法,为马齿苋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22  亚精胺和柠檬酸联合处理促进荞麦芽中γ-氨基丁酸的富集
    张钰,李静媛,雷琦,孙鹏东,邓阳
    2024, 40(3):200-2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163
    [摘要](63) [HTML](121) [PDF 2.33 M](239)
    摘要: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具有众多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在谷物中含量普遍较低,但通过胁迫处理可以得到有效富集。该研究以荞麦为原料,重点研究了柠檬酸和亚精胺联合处理对荞麦芽GABA含量的影响,并初步解析了其作用机制。响应面优化试验发现,2 mmol/L柠檬酸和0.1 mmol/L亚精胺联合处理更有助于荞麦发芽过程中GABA的积累,含量可达12.23 mg/g,比单独处理分别提高了1.11和1.27倍。同时,分别考察联合处理下谷氨酸脱羧酶(GAD)、二胺氧化酶(DAO)和多胺氧化酶(PAO)的活力以解析GABA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处理后三种关键酶的活力分别为1 204 nmol/(min.g)、18.92 U/g和3.58 U/g,较未处理和单独处理的组别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说明柠檬酸和亚精胺联合处理可显著提高荞麦芽GABA含量,这与GABA合成途径中关键酶GAD、DAO和PAO的酶活力提高有关,而且联合处理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该研究为富集谷物GABA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23  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郑秀艳,陈曦,何扬波,黄磊
    2024, 40(3):209-2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289
    [摘要](69) [HTML](123) [PDF 4.47 M](264)
    摘要:
    以新鲜红托竹荪为原料,研究传统煤火干燥(Coal Fire Drying,CFD)、空气源热泵干燥(Air Source Heap Pump Drying,ASHPD)、真空微波-电热鼓风组合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 in Combination with Forced Air Drying,MVD+FAD)和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四种干燥方式对其外形、色泽、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VFD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竹荪菌柄和菌裙外形,其蛋白质、粗纤维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色泽与鲜品最接近(ΔE=3.60);ASHPD制备的竹荪菌柄和菌裙外形保持较好,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保留效果较好。竹荪的鲜甜味/苦味的值为VFD组(4.99%)>MVD+FAD组(4.66%)>ASHPD组(4.50%)>CFD组(4.37%)。VFD制备的竹荪组织结构较脆,组织内部结合力较小,与鲜品相似,而另三种干燥方式制备的竹荪内部结合力较大,抵抗受损能力较强,吞咽前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嚼碎。此外,VFD和ASHPD制备竹荪的细胞状结构明显,VFD更好的保持了竹荪原有的细胞状结构。干燥方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VFD>MVD+FAD>ASHPD>CFD。综上,VFD为红托竹荪较理想的干燥方式,但其应用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ASHPD是比较有推广价值的干燥方式。
    24  不同打发状态蛋清泡沫及其凝胶特性的比较
    李正雯,阮征,李汴生,李丹丹,黎来凤,吴文静
    2024, 40(3):219-2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20
    [摘要](68) [HTML](115) [PDF 7.08 M](468)
    摘要:
    蛋清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凝胶性,其在充气食品中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为研究不同状态蛋清泡沫凝胶的理化性质,该文在室温条件下以恒定搅拌速率(980 r/min)制备了不同打发状态(打发时间为0、50、70和90 s)的蛋清泡沫,并测定了蛋清泡沫的理化特性。随后将不同打发时间的蛋清泡沫加热固化,制备了蛋清泡沫凝胶,通过显微观察、色度、质构和流变分析考察了蛋清泡沫凝胶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的搅拌速率下蛋清泡沫的气泡状态会随打发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适当延长打发时间,有利于形成比重较低的(0.16~0.17)、具有高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固态泡沫。打发70 s的蛋清泡沫(蛋清泡沫呈小弯钩状,比重为0.165)稳定性最佳,且经加热固化后,该蛋清泡沫凝胶的亮度(L*=90.28)显著升高,硬度(27.69 g)和弹性(0.78 mm)显著降低(P<0.05),凝胶性质优良。结果揭示了蛋清泡沫的流变学性质能显著影响蛋清泡沫及其凝胶的性能,为蛋清泡沫在充气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25  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功能特性分析
    马凤,张振宇,陈启苗,牛佳佳,曹庸,苗建银
    2024, 40(3):229-23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38
    [摘要](63) [HTML](112) [PDF 4.07 M](272)
    摘要: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制备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以梨渣SDF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酶解制备SDF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SDF最佳提取工艺为酶底质量比1.1%、时间5.2 h、料液比1:21、温度37 ℃、pH值4.5,在此条件下进行的验证试验SDF得率为6.29%,与理论值6.23%较相符。与原梨渣相比,SDF的持水性和膨胀性均得到提高,且SDF对DPPH(IC50=0.494 mg/mL)和ABTS+(IC50=0.429 mg/mL)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SDF在肠道中表现出更好的胆固醇吸附能力(4.81 mg/g),但在胃环境(84.68%)中对NO2- 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肠道环境(16.21%)。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理化功能特性,该研究为梨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6  基于营养与智能感官综合比较不同烹饪方式下芫根的品质差异
    蔡雪梅,乐洋,刘欣,张婧,彭毅秦,易宇文,乔明锋
    2024, 40(3):239-2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12
    [摘要](64) [HTML](126) [PDF 3.89 M](246)
    摘要:
    为筛选出芫根的适宜烹饪方式,本研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电子舌和食品热量检测仪(Calory Answer)比较了5种烹饪方式(水煮、气蒸、微波、高压和油炒)下芫根游离氨基酸、整体滋味和营养成分的差异,同时对芫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芫根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61.06 mg/100 g,以甜味氨基酸为主,气蒸、微波和油炒后芫根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90.50%、59.74%和83.92%,其中苦味氨基酸比例增加;水煮能够增加酸味和鲜味氨基酸的比例,减少苦味氨基酸比例。油炒、微波和高压能显著提高芫根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气蒸和油炒能显著提高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P<0.05)。电子舌能有效区分不同方式烹饪的芫根,水煮和气蒸的芫根滋味较为接近,微波和高压的相似,油炒的较其他相比滋味差异较大。主成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芫根最适宜的烹饪方式是气蒸,其次是油炒。
    27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三种茶坯窨制桂花茶的香气成分
    唐梦婷,廖献盛,谷梦雅,李鹏春,洪雅萍,徐梦婷,金珊,叶乃兴,张见明
    2024, 40(3):247-2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52
    [摘要](90) [HTML](158) [PDF 22.86 M](255)
    摘要: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花红茶、桂花美人茶和桂花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窨制后3种桂花茶中共检测出726种共有香气成分,324种差异香气成分(P<0.05)。桂花茶以杂环化合物、萜类、酯类、烃类及酮类为主,占比78.73%。桂花茶中的关键呈香成分(OAV>10)为呋喃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柠檬醛、脱氢芳樟醇、月桂醇等。其中桂花红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月桂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苯甲醇、月桂醇等;桂花美人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柠檬醛、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萜品油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等;桂花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α-紫罗兰酮、吲哚、β-紫罗兰酮、月桂醇等。研究表明,桂花窨制能明显改善不同茶坯香气,赋予茶坯较浓郁持久的桂花香,其中以桂花红茶的品质最优。
    28  酱卤鸭脖的特征风味物质剖面解析
    于恒和,马一凡,韩东,黄峰,李侠,郭德斌,张春晖
    2024, 40(3):259-2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12
    [摘要](66) [HTML](130) [PDF 2.31 M](192)
    摘要:
    为构建酱卤鸭脖的特征风味指纹图谱,该文利用电子鼻、电子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对3款市售酱卤鸭脖(W牌、J牌、H牌)的特征风味进行剖面解析。结果表明,W牌、J牌和H牌中分别鉴定出44、37、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丁香酚、芳樟醇、肉桂酸乙酯、茴香脑等因具有较高OAV和特殊香气被划定为3种鸭脖共有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可贡献甜香、果香和脂香。电子鼻结果则表明3种鸭脖在含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上存在差异;谷氨酸、丙氨酸、5,-肌苷酸、5,-鸟苷酸因TAV>1被确定为3种酱卤鸭脖的特征滋味物质,对鲜味和甜味贡献突出。此外,H牌的EUC值(4.41 g MSG/100 g)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其鲜味程度优于J牌和W牌鸭脖,这也与电子舌检测结果保持一致。该研究可以为酱卤鸭脖特色风味保持及产品风味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29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不同品牌牛肉汤的水溶性滋味物质差异对比
    王琳,韩森森,李聪,蔡克周,周辉,徐宝才
    2024, 40(3):272-2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238
    [摘要](62) [HTML](110) [PDF 2.27 M](206)
    摘要:
    为了探明牛肉汤中主要滋味物质及不同品牌牛肉汤之间的滋味差异,选取七个品牌的牛肉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电子舌等测定样品中的滋味物质。结果表明:七个品牌的牛肉汤共鉴定出17种游离氨基酸和5种呈味核苷酸,主要滋味为酸味、苦味、咸味、鲜味、Kokumi和后味。不同的加工工艺导致牛肉汤中固形物、盐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牛肉汤的滋味。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表明肌苷(Inosine,I)、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丝氨酸(Serine,Ser)、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是这七种牛肉汤中主要滋味差异物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确定了影响牛肉汤口感的17种滋味物质。该研究为进一步改善牛肉汤品质和滋味定向调控提供了基础。
    30  改进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脂肪含量牛奶中19种酯类风味物质
    梁明,胡均鹏,陈荣桥,冼燕萍,吴玉銮,白卫东,戴航,侯向昶
    2024, 40(3):281-2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40
    [摘要](60) [HTML](143) [PDF 3.24 M](345)
    摘要:
    采用改进QuEChERS-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技术测定不同脂肪含量牛奶中19种酯类风味物质,研究牛奶中酯类风味物质与脂肪含量的关系。样品中的酯类风味物质经乙腈提取和PSA净化,净化后的样液经滤膜过滤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9种酯类风味物质经DB-FFAP色谱柱分离,单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9种酯类风味物质在5.0~5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通过牛奶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19种酯类风味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在74.7%~109.2%之间,日内精密度(n=6)在1.9%~8.5%之间,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5~14.0 μg/kg和10.0~40.0 μg/kg。实际样品检测发现牛奶中检出的δ-葵内酯、γ-十二内酯和δ-十二内酯的含量与脂肪含量正相关,且全脂纯牛奶>低脂纯牛奶>脱脂纯牛奶;此外,部分牛奶样品可能添加有香精香料,导致γ-壬内酯和γ-十一内酯的含量明显升高。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不同脂肪含量牛奶中19种酯类风味物质的检测要求。
    31  不同品种甜瓜的关键香气成分鉴定及感官特性形成分析
    谢永恒,卢绍浩,刘崇盛,许利平,许高燕,吴兆明,张丽娜,赵振杰,高阳
    2024, 40(3):289-30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046
    [摘要](130) [HTML](112) [PDF 3.47 M](202)
    摘要:
    该研究首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结合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从伽师瓜、黄河蜜瓜、西州密25号和西州密17号中分别鉴定出9、16、12和10种关键香气物质,其中的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乙酸苄酯等7种香气物质是我国厚皮甜瓜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定量描述分析确定了甜瓜的果香、瓜香、甜香、青香、花香和麝香- 烘烤香6个感官特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感官得分;利用聚类热图法分析了4种甜瓜中关键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了甜瓜香气感官特性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与甜瓜麝香- 烘烤香感官属性形成相关;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丁酯与甜瓜果香感官属性形成相关;乙酸苄酯、异戊醛、(E,Z)-3,6-壬二烯-1-醇、硫代乙酸甲酯、(Z)-6-壬烯-1-醇和3-甲基丁酸乙酯与甜瓜的花香和瓜香感官属性形成呈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我国厚皮甜瓜风味香气的改良以及其感官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32  基于免疫蛋白质组学的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挖掘
    张颖,吴诗,古其会,叶青华,张菊梅,陈谋通,吴清平
    2024, 40(3):301-3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439
    [摘要](72) [HTML](126) [PDF 3.74 M](221)
    摘要:
    该研究采用高毒力持留基因型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对菌株胞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旨在挖掘筛选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作为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候选抗原。超声法提取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四次免疫后经间接ELISA测定效价达1:512 000。脱氧胆酸钠(DOC)-10%(m/V)TCA沉淀法提取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胞外蛋白,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和LC-MS/MS技术挖掘并鉴定具有强免疫反应的蛋白点,结果表明双向电泳图谱成功获得85个蛋白点,并成功鉴定了P60、InlC、MltG、Enolase和假定蛋白YxeA family protein等5个强免疫原性蛋白,研究结果为基于强免疫原性蛋白制备特异性抗体用于食品及其加工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富集及快速检测技术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33  炎症和免疫相关代谢物定量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猪“淋巴肉”
    汪薇,江丰,吴婉琴,陈冉,朱晓玲,李贝贝
    2024, 40(3):309-3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269
    [摘要](62) [HTML](138) [PDF 4.08 M](223)
    摘要:
    该文研究了基于炎症和免疫相关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淋巴肉”方法。样品经80%乙腈水提取,正己烷除脂。选用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25 min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建立基于UPLC-MS/MS的38种炎症和免疫相关代谢物的定量方法,并对淋巴肉和猪肉中的炎症和免疫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淋巴肉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各目标化合物的在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浓度加标回收率范围为50.3%~118.8%,高浓度加样回收率范围为57.0%~127.0%,RSDs均在20%以下。基于PCA模型和OPLS-DA模型,淋巴肉与猪肉两组样本能被很好地区分开,对于淋巴肉掺入比例超过20%的样本可以从猪肉样本中鉴别出来,R2和Q2分别为0.954和0.858,模型无过拟合现象,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利用炎症和免疫相关代谢物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有效区分淋巴肉与猪肉样本,为淋巴肉鉴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34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二甲戊灵残留
    李小玲,万译文,肖维,索纹纹,杨霄
    2024, 40(3):319-3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197
    [摘要](45) [HTML](89) [PDF 3.99 M](185)
    摘要:
    建立了QuEChERS一种分散型固相萃取(QuEChERS)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测定水产品中二甲戊灵的方法。样品采用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经0.6 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0.2 g乙二胺-N-丙基硅烷分散固相萃取净化,40 ℃下氮吹浓缩近干,加入乙腈1.0 mL复溶,经0.22 μm滤膜过滤,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目标化合物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6 μm)分离,采用乙腈和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内标法定性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在2~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5 μg/kg和1.0 μg/kg。以鲤鱼、克氏原螯虾和中华鳖为样品基质,在3个不同的添加水平下,二甲戊灵的平均回收率为78.9%~110.6%,RSD为3.8%~6.8%。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度与灵敏度高的优点,满足稻田水产品中二甲戊灵的残留检测需求。
    35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组分含量
    李鑫,沈晓君,王媛媛,刘蕊,闫刚
    2024, 40(3):326-3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09
    [摘要](77) [HTML](125) [PDF 3.50 M](192)
    摘要:
    为了实现晒青毛茶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50份晒青毛茶样品中的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结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建立了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GCG、EGC、GA含量所建立近红外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99.99%、99.99%、99.92%;校正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17、0.15、0.10;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19%、0.27%、0.56%;外部验证的结果显示,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3、0.12、0.0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7、0.25、0.45。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稳定性,在快速检测晒青毛茶儿茶素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36  我国荔枝龙眼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分析与建议
    顾燕萍,张树飞,张惠云,张湛辉,孙海滨,刘怀韬,刘艳萍,王潇楠,常虹,王思威
    2024, 40(3):333-34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168
    [摘要](63) [HTML](112) [PDF 2.51 M](820)
    摘要:
    为了了解我国荔枝和龙眼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标准的制定情况,保障我国荔枝龙眼产业的发展,该研究以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为依据,结合我国农药在荔枝龙眼上的登记情况,分析了我国荔枝龙眼上农药MRLs标准现状,并按农药类别列出了MRLs、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和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统计显示,GB 2763-2021中涉及荔枝龙眼的农药MRLs有133项,涉及农药品种125个,其中推荐有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的限量有109项,在我国登记有效的限量有33项。对比GB 2763-2019,新增限量标准53项,增长率达到66.25%。此外,新增了方法标准3个。但是,基于荔枝龙眼的农药监测数据,荔枝龙眼上MRLs以及检测方法标准仍需继续补充,加快荔枝龙眼上的MRLs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荔枝龙眼上的MRLs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仍需加快。
    37  贵州蓝莓蜜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张致豪,孙丽萍,师丰丰,黄家兴,韦小平
    2024, 40(3):342-3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332
    [摘要](59) [HTML](108) [PDF 4.06 M](193)
    摘要:
    该研究利用TaqMan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手段,建立了高效、精准鉴别贵州特色(中蜂)蓝莓蜜的方法。对贵州白竹林、麻卡和乌卡坪三个地域的蓝莓种植区蓝莓蜜进行采集(包括意蜂蓝莓蜜),同时购买市售蜂蜜及加拿大蓝莓蜜,该方法通过采集贵州麻江县白竹林地区蓝莓种植园及蜂场周围蓝莓同花期26种植物样本,基于植物基因组中trnL基因序列的多序列比对,设计蓝莓trnL基因特异性引物,并进行TaqMan探针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TaqMan探针特异性强,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检测到蓝莓花粉DNA最低浓度为0.3 ng/μL;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1种市售蜂蜜和贵州蓝莓蜜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贵州蓝莓蜜的Ct值为24~26,蓝莓花粉数在800~1 700颗,其余蜂蜜Ct值在30以上,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贵州蓝莓蜜和其他蜂蜜的区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8  GI值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及低GI食品生理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靳玉龙
    2024, 40(3):350-3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024
    [摘要](110) [HTML](147) [PDF 2.56 M](188)
    摘要: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反应食物消化吸收速率及餐后血糖应答的重要指标,能够确切地反映食物摄入一段时间后人体血糖的波动状态。根据GI的数值,一般将食物分为:高GI食物(GI>70)、中GI食物(55
    39  岩藻黄素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周小叶,蔡路昀
    2024, 40(3):361-3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061
    [摘要](96) [HTML](130) [PDF 3.48 M](281)
    摘要:
    主要来源于褐藻、微藻(如微藻、金藻)等海洋藻类。岩藻黄素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针 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概述了岩藻黄素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抗肿瘤、抗肥胖、抗炎等功能特性,并对岩藻黄素生产 的上游开发和下游加工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介绍,详细介绍了岩藻黄素的上游开发(生物合成途径、生产藻类 筛选、培养方法及条件)和下游加工技术(提取纯化方法、稳态化制剂、产品生产技术),指出目前存在的技术瓶 颈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分别介绍了岩藻黄素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该文将为未来岩藻黄素产业化技术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40  植物发酵活性物在美妆中应用研究进展
    余霞,胡家逢,黄晓东,胡晓清
    2024, 40(3):373-37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3.0087
    [摘要](66) [HTML](128) [PDF 1.76 M](185)
    摘要:
    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蕴涵着极其多样化的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黄酮、多酚、氨基酸等,其储存的含碳物占生物体含碳物的80%,在化妆品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天然植物原材料中有效成分相对较低、传统提取不充分,甚至会有一些毒副作用成分,影响了其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或提取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活性物释放、富集或转化生成新的活性物、增强并拓展功效、降低毒副作用。植物发酵活性物具有抗菌、美白、抗氧化、抗炎、促进胶原再生等多重功效,在美妆产品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