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纳豆水解酪蛋白肽片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
    周勇,曾绮颖,夏祖猛,杜志云,赵谋明
    2024, 40(11):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534
    [摘要](130) [HTML](0) [PDF 2.03 M](92)
    摘要:
    纳豆水解酪蛋白肽片(简称蛋白肽片),主要以水解酪蛋白肽、纳豆粉、弹性蛋白肽等为原料制备而成。该研究旨在探究蛋白肽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每天灌胃口服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的体质量、血压、血清及血管。蛋白肽片可以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体质量下降。结果在结束灌胃的第10周时,与模型组相比,蛋白肽片可降低血清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蛋白肽片可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的含量,增加CGRP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肽片还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壁增厚现象,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管内皮免疫细胞的聚集。在该实验条件下,蛋白肽片不仅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高血压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血管功能。
    2  一种牛乳酪蛋白肽粉复合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
    宋玉,曾志安,刘果,刘星雨,朱秋轶,陈洛瑶,岑般若,李俊,黄祥泓,曹庸
    2024, 40(11):12-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405
    [摘要](51) [HTML](0) [PDF 1.44 M](58)
    摘要:
    该研究探讨一包含牛乳酪蛋白肽粉、酸枣仁、百合、γ-氨基丁酸的复合物改善睡眠的功效。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复合物及复合物中各个功效成分改善睡眠的效果,然后使用体内小鼠模型评价复合物改善睡眠作用,并测定小鼠下丘脑中神经递质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复合物组显著延长线虫睡眠时间,各指标均优于复合物中单个组分的作用结果。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分别提高18.18%、20.60%、25.60%,睡眠时长分别提高34.54%、45.24%、47.29%,入睡率分别提高25.00%、33.33%、33.33%。在旷场实验中复合物组运动总路程分别降低15.06%、13.96%、9.58%,进入中央区域次数分别提高138.10%、114.29%、114.29%,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分别提高142.98%、176.89%、114.25%、静止总时间分别增加28.13%、44.42%、55.40%。与空白组相比,低中高复合物剂量组小鼠下丘脑GABA含量显著提高34.74%、66.45%、76.99%,5-HT含量显著提高32.67%、50.34%、79.72%,Glu含量显著降低33.41%、34.83%、39.55%。综上所述,牛乳酪蛋白肽粉、酸枣仁、百合、γ-氨基丁酸的复合物能够改善睡眠,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睡眠,研究结果为新食品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3  黑米联合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研究
    李菲婷,林武贞,马永轩,郝娟,刘志霞,林梦芝,王佳佳,钟立煌,廖娜,刘光,李萍,周鹏飞,张雁,邓媛元
    2024, 40(11):21-2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300
    [摘要](38) [HTML](0) [PDF 2.53 M](42)
    摘要:
    为评价黑米单独和联合膳食纤维对便秘小鼠的通便效果,将雄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便秘模型组、黑米组(黑米100%)、黑米联合菊粉组(黑米90%+菊粉10%)、黑米联合聚葡萄糖组(黑米90%+聚葡萄糖10%)、黑米联合膳食纤维组(黑米80%+菊粉10%+聚葡萄糖10%)。小鼠喂养定制饲料14 d后连续5 d灌胃复方地芬诺酯造模,恢复2 d后解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米单独或联合膳食纤维均具有较好的通便润肠作用。黑米单独作用时日常平均排便重量及排便粒数比模型组分别增加11.65%、19.05%,并且可以更好地维持肠道结构特征,防止结肠粘液细胞数量减少,显著提高肠道GSH-Px活性105.32%,降低MDA含量33.27%。黑米单独或联合膳食纤维可以明显降低便秘小鼠血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VIP含量,提高兴奋性神经递质MTL、SP、Ach含量;其中黑米联合聚葡萄糖组下调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AQP9基因表达效果更为显著。黑米单独或联合膳食纤维在上述不同指标上体现出差异化影响结果,但都具有显著的通便作用。
    4  6-姜烯酚对D-半乳糖诱导C57BL/6小鼠衰老的保护作用
    陈雨露,李友,陈子琪,罗婷玉,叶泽严,张夏爽,谢超凡
    2024, 40(11):30-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73
    [摘要](26) [HTML](0) [PDF 4.28 M](44)
    摘要:
    旨在探究6-姜烯酚对衰老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槲皮素,低、中、高剂量(按体质量计6、12、18 mg/kg)6-姜烯酚给小鼠灌胃。记录小鼠脏器与体质量比值;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SA-β-Gal)染色法测定组织器官衰老情况;检测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脏器系数升高最多(P<0.05)。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经6-姜烯酚干预后,小鼠心肌细胞坏死减少,肾小体形态趋于正常,生精小管萎缩情况得到改善,精子数量增多。SA-β-Gal染色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中剂量6-姜烯酚组小鼠各组织器官切片蓝染较轻,器官衰老程度有明显改善。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6-姜烯酚组小鼠心脏、肾脏及睾丸中抗氧化酶活力升高、过氧化产物水平下降。其中,中剂量6-姜烯酚组的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 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6-姜烯酚改善衰老小鼠相关脏器的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
    5  不同市售即食海参营养品质差异分析
    傅志宇,李龙,于笛,方梓蓥,刘煜珺,林姝含,李双双,郑杰
    2024, 40(11):38-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029
    [摘要](44) [HTML](0) [PDF 5.08 M](50)
    摘要:
    以市售六种即食海参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灰分、总糖、胶原蛋白和皂苷含量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其味觉特征、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全质构(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特性,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六种即食海参营养品质存在显著差异,水分含量为75.42%~94.68%,粗蛋白含量为55.77%~69.91%,灰分含量为4.80%~11.94%,总糖含量为10.52%~15.78%,胶原蛋白含量为22.00%~30.18%,皂苷含量为0.31%~1.2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2.28~22.65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4~14.05 mg/g。氨基酸总含量为54.83~65.38 g/100 g,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丰富。电子舌分析滋味特征,S2、S3、S4和S5相近。六种即食海参微观结构差异较大,S1热稳定性最好,弹性、内聚性和回复性组间差异显著。感官评分S1最高为82.4,S3最低为74.3,整体上感官都可被接受。偏最小二乘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滋气味与酸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丰富性、咸味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口感与弹性、内聚性、酸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丰富性、咸味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上述结果可为即食海参产品开发、品质分级和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6  膳食混合谷物改善高糖饮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的效果及机制初探
    刘俊阳,李高恩,李贞淑,王可盈,黄春想,张明雨,朴健荣,宋家乐
    2024, 40(11):48-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49
    [摘要](22) [HTML](0) [PDF 1.57 M](27)
    摘要:
    探究混合谷物对高糖饮食(HSD)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脂质水平、肝功能与炎症水平,qRT-PCR检测肝内脂质代谢与炎症调控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对比Model组小鼠发现,糖尿病改善效能混合谷物(MCG-Dm)干预显著降低HSD小鼠体质量与肝脏指数,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并显著改善糖脂水平和肝功能水平(至TG 1.11 mmol/L,TC 4.25 mmol/L,LDL-C 0.36 mmol/L,HDL-C 0.97 mmol/L,FBG 7.72 mmol/L,AST 1 452.5 μg/mL,ALT 654.5 μg/mL);同时降低肝内Srebp1(67.88%)、Acc(34.38%)、Fas(50.99%)、Scd1(59.88%)、Pparγ(72.57%)、Cd36(75.46%)和Apob(41.18%)的mRNA表达减少脂肪酸合成,升高Pparα(2.32倍)、Cpt1(2.20倍)、Aco(3.95倍)的mRNA表达促进脂肪酸分解,缓解HSD小鼠肝脏脂质堆积。此外,MCG-Dm通过抑制Nfκb(46.74%)和Ikk2(46.48%)、升高Ikb(2.21倍)的mRNA 表达,减少了TNF-α和IL-6的释放,改善肝脏损伤。综上,该研究结果提示MCG-Dm有助于改善长期高糖饮食造成的肝脏炎症与脂质代谢异常,可为科学制定混合谷物膳食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7  长链菊粉对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湿疹的改善作用
    李婧文,莫玲,李晶晶,朱银涓
    2024, 40(11):59-6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22
    [摘要](21) [HTML](0) [PDF 6.22 M](32)
    摘要:
    探讨长链菊粉对小鼠湿疹的改善作用。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构建小鼠湿疹模型,给予长链菊粉添加量分别为5%和20%的饲料,持续干预3周后检测小鼠皮肤和结肠组织形态变化、肠道菌群组成、脾脏和胸腺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长链菊粉可显著改善湿疹小鼠皮肤角化、棘层增厚等症状,减轻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长链菊粉干预降低了葡萄球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此外,与模型组相比,长链菊粉低、高剂量组胸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下降。长链菊粉低剂量组脾脏中T-S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长链菊粉高剂量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6水平明显下降。综上,长链菊粉能改善DNCB诱导的小鼠湿疹,对湿疹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免疫器官的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8  鸡胆汁酶转化物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邓玉兰,邹泽斌,胡芳,梁梓滢,刘佩瑶,黎攀,杜冰,邱科先
    2024, 40(11):68-7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85
    [摘要](21) [HTML](0) [PDF 5.37 M](30)
    摘要:
    该实验旨在探究鸡胆汁酶转化物(CB)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D)的保护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35只8周龄的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B低中高剂量(50、100、150 mg/kg)。经过一周6 mL/kg•bw的酒精造模及CB干预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及肝脏测定相关指标,通过H&E 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高剂量CB具有良好的护肝效果,改善了大鼠体质量的降低及肝脏指数的升高。高剂量CB干预后,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67.48%、110.07%、34.30%,细胞色素酶(CYP2E1)水平降低35.02%,酒精代谢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分别降低35.62%、38.50%、45.25%,改善肝脏损伤。另外,高剂量CB干预可降低血清中51.23%总胆固醇(TC)和47.12%甘油三酯(TG)的水平,提高脂质代谢,同时,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提高102.93%,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40.69%,丙二醛(MDA)水平降低35.85%,减缓肝脏氧化应激。高剂量CB干预可下调TLR4/MyD88/NF-κB/IKBα信号通路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降低31.29%、28.71%、40.48%和37.48%,减缓炎症应激。研究结果表明,CB具有开发成为护肝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的潜力。
    9  荔枝发酵物提高人体皮肤HaCat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对细胞凋亡的修复作用
    甘聃,孙静,杨继国
    2024, 40(11):79-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000
    [摘要](21) [HTML](0) [PDF 1.71 M](32)
    摘要:
    该文研究了荔枝发酵物对人体皮肤HaCat 细胞模型中的ROS、SOD、透明质酸和水通道蛋白AQP3生成,以及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氧水诱导的HaCat细胞模型中,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ROS生成抑制率达到50%以上;所有剂量组均显著提升SOD活力水平(P<0.05),高剂量组相比模型组提高39.96%,与空白对照组水平一致(P>0.05)。在HaCat细胞干燥模型中,所有剂量组荔枝发酵物均显著提升水通道蛋白AQP3和透明质酸的表达水平,高剂量组相比模型组分别提高2.08倍和1.11倍;荔枝发酵物能够调节HaCat细胞由G0/G1期比例向S期和G2/M期转化(P<0.01),且能够显著降低由UVA照射导致的HaCat人体皮肤细胞的凋亡率(P<0.05)。因此,荔枝发酵物能有效提升HaCat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细胞分裂,修复UVA导致的细胞凋亡,为其在皮肤健康产品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10  白番茄提取物组合物抗糖化及抗小鼠衰老作用评价
    刘会平,刘弘基,李少飞,陈晓,蒋亮,冯东亮,罗振铧,罗洁玲,廖文镇
    2024, 40(11):87-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06
    [摘要](29) [HTML](0) [PDF 1.48 M](38)
    摘要:
    该研究通过建立体外抗糖化模型、抗氧化模型及小鼠衰老模型,评价白番茄组合物抗糖化、抗氧化及抗小鼠衰老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组合物对果糖胺、活性羰基化合物和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率分别为44.39%、19.22%和69.28%,组合物抗糖基化效果优于氨基胍。组合物对O2-•、羟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组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ABTS+•>•OH>O2-•。细胞实验表明,组合物可显著减轻丙酮醛的细胞毒性,提高HepG2细胞活力(P<0.05)。在小鼠衰老模型中,组合物可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肝损伤并显著恢复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P<0.05)。由此可知,这款含白番茄提取物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糖基化、抗氧化能力和抗衰老能力,将在功能食品、保健品行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1  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提取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及其降脂功能
    刘忠群,谢晓岑,罗晶晶,谢曦,彭宏,王蓉,宋彦廷,胡文婷
    2024, 40(11):97-10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09
    [摘要](16) [HTML](0) [PDF 5.29 M](24)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优化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从长茎葡萄蕨藻藻渣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探究其降脂功能。以长茎葡萄蕨藻藻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多糖的最佳参数;通过与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在体外评价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降脂作用;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灌胃干预,4周后评价其体内降脂效果。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复合酶(中性蛋白酶: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1:1:1)质量分数2.5%,酶解温度48 ℃,酶解时间123 min,多糖得率可达36.62%,质量分数为87.20%。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10 mg/mL)与胆酸钠、脱氧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结合率分别为86.56%、89.47%、84.26%和64.68%。与模型组比较,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200、400 mg/kg)显著减轻小鼠体质量(11.29%、15.38%),降低脂肪系数(4.07%、3.18%)及血清中TG(59.87%、68.42%)、TC(28.24%、39.08%)和LDL-C(34.93%、49.28%)水平,提高HDL-C(52.67%、99.00%)水平。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的条件合理可靠,所得多糖有较强的结合胆酸盐能力,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脂症具有预防作用。
    12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功能菌NF-101的全基因分析与产酶工艺优化
    张智,王蒙爱,冯丽荣,郑莹,盛新和,章圣龙,蒋士龙,解庆刚
    2024, 40(11):107-1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51
    [摘要](27) [HTML](0) [PDF 6.64 M](27)
    摘要:
    我国北方地区是主要的农作物产区,以种植秸秆为主。为了合理利用农作物的自然资源,并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该研究从东北三省20个地点采集100件样品。经初筛分离得到可分解纤维素的菌种2 052株,初步鉴定为细菌1 207株、霉菌598株、及放线菌195株,保存至-80 ℃超低温冰箱,以作为建立降解纤维素酶功能菌库储备菌种。经复筛得到16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功能菌,经16S rDNA及生理生化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地衣芽孢杆菌、耐盐芽孢杆菌等,其中产酶能力最强的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us)NF-101。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NF-101最佳产酶培养基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75 wt.%,蛋白胨0.6 wt.%,磷酸二氢钾0.2 wt.%,硫酸镁0.05 wt.%。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初始pH值7.0,温度37 ℃,培养时间72 h,优化后滤纸酶活达到181.22 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3.63倍。对NF-101进行全基因分析,证明该菌为高效降解纤维素酶优势菌株,并为纤维素酶降解实验提供优势菌株及实验依据。
    13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IM1.648生物膜的形成机理初探
    许本宏,石佼,袁珊,吴虹
    2024, 40(11):119-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78
    [摘要](38) [HTML](0) [PDF 2.47 M](26)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益生菌生物膜形成机理尚不清楚。该实验室前期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IM1.648(L. plantarum GIM1.648)为模型菌,探究了生物膜形成对L. plantarum GIM1.648抗逆性和抑菌性能的影响。但未涉及生物膜形成机理。对益生菌生物膜形成机理的了解将有助于今后通过分子手段促进生物膜的形成,进而提高益生菌的性能。因此,该文对L. plantarum GIM1.648生物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浮游态相比,差异基因共注释到338个GO条目,且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与代谢过程影响L. plantarum GIM1.648在静电纺纤维膜表面生物膜的形成;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共注释到56个代谢通路,主要集中于嘧啶代谢、双组分系统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通路,这会促进生物膜形成。此外,调控脂肪酸生物合成、肽聚糖合成和ABC转运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利于菌体耐受不良环境。生物膜态细胞luxS基因表达量是浮游态细胞的8.7倍。该研究初步阐明了L. plantarum GIM1.648形成生物膜的机理,为后续利用生物膜提高益生菌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14  酶法制备螺蛳呈味基料及新型螺蛳粉汤料开发
    莫凯棋,李欣蔚,吴新良,苗建银
    2024, 40(11):129-1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11
    [摘要](24) [HTML](0) [PDF 3.24 M](31)
    摘要:
    以螺蛳肉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蛋白酶筛选、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酶法制备螺蛳呈味基料工艺,并对螺蛳呈味基料的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和感官风味进行分析,随后以螺蛳呈味基料为基础进行新型螺蛳粉汤料开发研究。结果表明,螺蛳呈味基料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胰蛋白酶底质量比0.19%,料液比1:2 g/mL,酶解pH值8.0,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3 h,此时水解度为26.82%,其最终固形物得率比传统水煮法提高了6.3倍。螺蛳肉呈味基料总体风味良好,鲜味(6.64)突出,鲜甜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总量的57.48%。新型酶解型汤料配方为:以原汤作为溶解体系(质量分数),螺蛳呈味基料、食盐、白砂糖和味精的添加量分别为25 g/L、3%、1.25%和1.5%。新型酶解型汤料游离氨基酸总量(142.21 mg/100 g)和总氨基酸鲜甜氨基酸含量(17.28 g/100 g)较传统水煮型(14.25 mg/100 g 和13.48 g/100 g)均显著提升。因此,酶解型螺蛳粉汤料具有更好的风味价值。该研究为螺蛳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螺蛳粉汤料的品质提升和产业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
    15  乳酸菌发酵香菇汁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康馨月,廖姿莹,马一鸣,胡国元
    2024, 40(11):140-1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85
    [摘要](22) [HTML](0) [PDF 1.55 M](27)
    摘要:
    利用乳酸菌发酵香菇汁,研究发酵过程中活菌数、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并采用Logistic、SGompertz、Boltzmann和DoseResp模型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生长、总酸生成及还原糖消耗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乳酸菌发酵香菇汁的发酵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乳酸菌在香菇汁中生长良好,24 h时活菌数最高,为8.95 log CFU/mL;发酵过程中总酸、总酚、总黄酮、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升高,最高分别达到6.86 g/L、232.82 mg/L、101.89 mg/L、291.25 μg/m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发酵前分别提升了54.46%、26.96%和211.84%。在乳酸菌生长和总酸生成的动力学模型中,均采用Dose Resp模型最佳,R2分别为0.998 7和0.999 8;Boltzmann模型和Dose Resp模型均可用于定量描述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情况,两个模型的R2均为0.999 6。因此,利用乳酸菌发酵可提升香菇汁品质,所选模型与实验值拟合度较高,能够较好反映乳酸菌发酵香菇汁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为乳酸菌发酵香菇汁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6  淮山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特性及抗氧化活性
    肖诚熠,庞旭佳,张瑞芬,贾栩超,梁珊,易阳,黄菲
    2024, 40(11):149-1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92
    [摘要](25) [HTML](0) [PDF 1.19 M](53)
    摘要:
    该研究以酶解- 超声辅助法提取得到的淮山粗多糖为原料,采用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进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聚合物色谱系统、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其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发现粗多糖经纯化后得到3个多糖级分,其中CYP-Ⅲ得率最高(65.2%),其次是CYP- Ⅱ(4.2%)和CYP-Ⅰ(2.5%);红外光谱显示,三种多糖级分存在着吡喃糖且含有α-糖苷键,但CYP-Ⅰ中含有更多的羧基;CYP-Ⅰ是杂多糖(甘露糖38.29%、半乳糖30.61%、葡萄糖21.41%),分子量最大(5.1 ku),抗氧化活性最强;CYP-Ⅱ主要由葡萄糖(87.92%)聚合而成,分子量为4.0 ku;CYP-Ⅲ是葡聚糖(葡萄糖99.09%),分子量为2.5 ku,抗氧化活性最弱;扫描电镜结果显示CYP-Ⅰ分布无序,呈团簇状聚集且存在许多孔隙;CYP-Ⅱ表面较为紧密但凹凸不平;CYP-Ⅲ表面光滑但分布杂乱。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淮山多糖的的抗氧化活性与其酸性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和羧基含量成正相关。该研究可为淮山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7  八月瓜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张正宽,杨斐玉,刘怀琴,徐国波,朱勤凤,余玲玲,廖尚高
    2024, 40(11):157-1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52
    [摘要](22) [HTML](0) [PDF 961.24 K](26)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药食两用八月瓜种子[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Seeds]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将八月瓜种子经水和95%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后,分别测试各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发现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部位(IC50为18.16 μg/mL),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S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对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八月瓜种子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与文献波谱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Hederacholichiside F (1)、Saponin E (2)、Mutong Sponin B (3)、Saponin PJ1 (4)、Saponin PH (5)、Yuzhizioside Ⅳ (6)、Akebia Saponin D (7)、Saponin B (8)、HN-Saponin F (9)、Yuzhizioside Ⅳ a (10)、Icariside D (11)、Phenethyl rutinoside (12)、Calceolariolside B (13) 和Isoquercitrin (14)。化合物9、10、11、12、14为首次从八月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14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7.48、35.62、35.79、44.78 μg/mL。化合物6、13的抑制活性最为显著,其IC50分别为4.27、2.95 μg/mL,活性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为6.02 μg/mL)。
    18  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荔枝叶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降血糖活性比较
    梁洁,陆春莲,黄冬芳,郑飘雪,梁炎丽,谢晶晶,彭嘉文,马玉明,魏江存,秦祖杰
    2024, 40(11):166-1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48
    [摘要](18) [HTML](0) [PDF 3.61 M](30)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路线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解析荔枝叶不同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比较荔枝叶不同极性部位体外降血糖活性的强弱。采用PNPG法(p-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DNS法(3,5-Dinitro Salicylic Acid)考察荔枝叶不同极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化学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荔枝叶不同极性部位中含29个化合物,分别为有机酸类8个,黄酮及其苷类10个,原花青素类3个,含氮类5个,香豆素类1个,糖苷类1个,其他类1个;体外降血糖活性比较考察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分别为54.50、122.20 μg/mL。原儿茶酸、木犀草苷、表儿茶素、山柰酚等成分可能是乙酸乙酯萃取相体外降血糖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这为后续的荔枝叶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19  不同提取工艺下甘薯淀粉得率、微观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变化比较
    舒圣元,孙红男,马梦梅,木泰华,高飞虎
    2024, 40(11):180-19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64
    [摘要](28) [HTML](0) [PDF 4.34 M](29)
    摘要:
    该研究以商薯19为原料,比较了传统磋磨法、常温静置法、传统磋磨-CaCl2协同法、剪切乳化法对甘薯淀粉得率的影响,结合环境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提取淀粉后甘薯渣的微观结构,明确每种工艺提取甘薯淀粉的最佳参数;在此基础上,测定最佳工艺下甘薯淀粉的结构及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常温静置法、传统磋磨-CaCl2协同法、剪切乳化法提取甘薯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静置3 d;CaCl2质量分数0.5%(m/m)、提取时间16 h;剪切乳化时间15 min、剪切乳化速率22 000 r/min;在此条件下甘薯淀粉得率分别为10.89%、11.56%、18.81%,比传统磋磨法分别提高2.71%、3.38%、10.63%。同时,剪切乳化法所得甘薯渣中几乎无淀粉颗粒。此外,不同处理未改变甘薯淀粉的颗粒形貌及晶型,且剪切乳化法所得甘薯淀粉糊化特性、ΔH(14.07 J/g)最低,说明该淀粉抗剪切和耐热性较强,易于回生,有利于形成结构稳定性强的淀粉凝胶。上述结果以期为剪切乳化法应用于产业化提取甘薯淀粉提供理论指导。
    20  不同包装材料的冷冻藏羊肉品质比较分析
    闫光瑾,院珍珍,丁红艳,侯生珍,韩丽娟,高珂,孙胜男,桂林生,王志有,杨葆春
    2024, 40(11):193-2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346
    [摘要](19) [HTML](0) [PDF 4.16 M](28)
    摘要:
    为延长冷冻藏羊肉的贮藏期。该文以青海藏羊肉为试材,通过测定菌落总数、pH值、色泽稳定性、保水性、硫代巴比妥酸含量(TBA)、过氧化值(POV)以及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等指标,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尼龙复合袋(PA/PE)、聚酯复合袋(PE/PET)、七层共挤袋(PA/TIE/PA/TIE/PE/PE/PE)处理下的藏羊肉在-18 ℃下贮藏0、3、7、15、30、60、90 d后品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普通保鲜袋相比,三种包装材料结合真空包装对冷冻藏羊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尼龙复合袋(PA/PE)可较好的保持冷冻藏羊肉的品质。在冷冻90 d后,与普通保鲜袋相比,菌落总数下降了1.7 lg CFU/g,pH值在6.2~6.6范围内,色泽稳定性较好;蒸煮损失率、解冻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分别上升了4.51%、0.93%和2%;TBA值和POV值显著低于普通保鲜袋,分别降低了0.78 mmol/kg、0.033 mg/100 g;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降低了1.63 nmol/mg,巯基降低了0.21 nmol/g,表面疏水性下降了6.74 μg。综合分析,尼龙复合袋(PA/PE)结合真空包装进行处理,在-18 ℃贮藏条件下,可保证冷冻藏羊肉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21  茶鲜叶保鲜运输环境参数优化比较
    夏晶晶,王飞仁,刘东峰,郭嘉明,陈劲
    2024, 40(11):202-2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0769
    [摘要](22) [HTML](0) [PDF 5.59 M](19)
    摘要:
    茶鲜叶在采后的色泽劣变与失水主要与贮青温度、湿度和机械损伤等有关。为了明确这些因素影响采后茶鲜叶外观与相关品质变化的规律,该文以一芽二叶“英红九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可调控环境保鲜实验平台与振动试验台中开展了两组试验,每个试验组在贮存期间对茶青的质量损失率、含水率、L*、a*、b*色差参数进行收集。第一组试验研究氧气浓度、控湿,控温对茶鲜叶品质的影响变化。该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低氧范围控制对茶鲜叶质量损失率差异最大为1.51%。常温组对比控温组的质量损失率增加了22.50%。第二组试验探究不同低温范围、振动以及湿度对茶鲜叶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振动会显著的加快茶鲜叶外观品质和含水率的变化,47.67 Hz振动频率处理的茶鲜叶质量损失速率在48 h后可达71.74%,含水率降至8.20%,同时茶鲜叶的叶色劣变严重。另外,在15~18 ℃的贮存温度下可以有效的降低茶鲜叶色泽的劣变和失水速率,更低的贮存温度范围对茶鲜叶外观和含水率变化影响不显著。控湿结果表明,85%~90%的控湿范围可以在储运后期显著降低茶鲜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和外观劣变。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茶鲜叶保鲜环境的精准调控提供参考,对减少茶鲜叶损耗,保证制作成茶质量有积极意义。
    22  即食烧鹅胸肉的贮藏品质研究
    谢进,曹新志,杨建刚,白婷,张楷正
    2024, 40(11):210-2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70
    [摘要](20) [HTML](0) [PDF 1.97 M](22)
    摘要:
    分别在-18、4、25 ℃的贮藏温度下,分析真空包装下烧鹅胸肉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质构特性、感官评价与菌落总数的变化,采用修正的Gompertz、Arrhenius模型结合动力学方程分别与总菌落数进行拟合,建立货架期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精确度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分析可知:低温贮藏可以明显缓解肉样的品质下降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其货架期,具体表现减缓了pH值、弹性和硬度的下降,抑制了丙二醛和TVB-N的上升、菌落总数的增长;在25 ℃下TBARS值在贮藏第二周显著增加,对应的菌落总数在该时间段增长速率较快;感官评价分别在贮藏4、3、2周下降至不可接受的标准。基于菌落总数变化拟合的Arrhenius模型回归系数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预测值与实际结果对比误差均大于10%,而Gompertz 模型的回归系数R2 均大于0.98,且误差较小,由该模型预测所得的4、15、25 ℃下鹅肉的货架期约为25、12、9 d。所建立的模型可为实时控制贮藏流通条件延长烧鹅胸肉的货架期提供实践指导。
    23  基于不同米粉复配对延缓烙馍老化效果的比较
    常宪辉,薛聪聪,陈丹,曹杨,王月慧,吕庆云,丁文平
    2024, 40(11):219-2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0213
    [摘要](16) [HTML](0) [PDF 7.98 M](25)
    摘要:
    烙馍是北方人经常食用的面制食品,但其易老化,口感会变差且不易保存,传统延缓老化方法是添加改良剂,通过谷物复配改良的方法较少。因此,该实验研究米粉与中筋小麦粉复配,按不同种类、不同比例调节淀粉直支比对烙馍品质及老化特性的影响,考察烙馍的色泽、质构特征、感官特性、微观结构,并对烙馍在4 ℃,7 d储藏实验中的老化焓、结晶度、水分迁移的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添加米粉可以有效改良烙馍老化现象,糯米粉效果好于普通米粉,烙馍白度值从22.35增至25.63,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在4 ℃,7 d储藏实验中发现,添加糯米粉的烙馍老化焓变化不显著,长期老化后结晶度由14.42%增至17.66%,因为糯米粉支链淀粉含量高,水分迁移速度缓慢,可以对烙馍老化起到延缓作用,从实验结果来看,籼糯米粉较粳糯米粉效果略优。综上所述添加量为20%(m/m)的糯米粉,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可以有效延缓烙馍老化。该研究将为纯谷物配比的烙馍延缓老化提供理论依据。
    24  超高压处理后预包装白切鸡安全性及食用品质的变化
    张咏彬,于卓然,李汴生,阮征,李瑞清,石金明
    2024, 40(11):229-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0166
    [摘要](16) [HTML](0) [PDF 2.43 M](20)
    摘要:
    该文以清远麻鸡制作的白切鸡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经不同超高压处理(350~550 MPa,5 min)后,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及鸡胸、鸡腿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初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显著降低,白切鸡硬度、L*、鸡腿肉a*、汁液流失率显著增大(P<0.05),嫩度显著降低(P<0.05),弹性先增大后减小,持水性先减小后增大,咀嚼性、b*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350、450 MPa处理后的白切鸡感官评分和对照组差距较小。450 MPa处理组白切鸡在4℃的条件下贮藏20 d,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在第20 d分别为3.85 lg cfu/g、0 cfu/g,均未超过熟肉制品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对照组相比,货架期从7 d延长到了20 d左右。综上,在350、450 MPa,5 min的条件下处理的白切鸡在各种指标下都接近对照组,说明超高压处理不仅显著提高了白切鸡整鸡的安全性,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食用品质,延长了产品货架期。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超高压处理提高白切鸡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25  不同番石榴果实提取物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比较
    朱清华,邬家燕,杨丹,雷福厚,申利群,吴爱群
    2024, 40(11):238-2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71
    [摘要](18) [HTML](0) [PDF 2.21 M](27)
    摘要:
    该研究对红心和白心番石榴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提取番石榴的水和醇提物,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ACE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红心番石榴的醇提取物在抗氧化活性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其去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Fe3+的能力均强于其他提取物。对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白心番石榴的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最佳效果,抑制率可达93.99%。对于ACE酶的抑制活性,红心番石榴的水提取物表现出最佳效果,在10 mg/mL的质量浓度下可以达到43.03%。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番石榴提取物,共鉴定出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抗坏血酸、奎宁酸、原花青素、鞣花素、儿茶素等。这些化合物在不同品种和提取方法下,其化学成分及含量稍有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提取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有望成为健康生活的宠儿。此外,不同品种和提取方法对番石榴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差别,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26  青刺果粕肽饼干的品质、消化特性和降糖潜能
    姚登杰,吕静,黄锐,张贝贝,秦宇,李莉蓉
    2024, 40(11):246-2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313
    [摘要](24) [HTML](0) [PDF 2.56 M](25)
    摘要:
    模拟胃肠消化结合超滤制备分子量>5 ku和<5 ku的青刺果粕肽PMPa(Prinsepia utilis Royle meal peptide>5 ku)和PMPb(Prinsepia utilis Royle meal peptide<5 ku),分析它们的降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肽的添加量为0、1.25%、2.5%、5.0%和7.5%饼干的颜色和质构,模拟消化后饼干快速消化淀粉(RDS)含量、慢性消化淀粉(SDS)含量、血糖负荷(GL)以及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餐后2 h血糖水平。PMPa和PMPb的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为62.33%和68.51%,且显著高于阿卡波糖,PMPb对白蛋白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PMPa和阳性对照双氯酚酸钠、维生素E;随肽添加量的增加,饼干的亮度、硬度和咀嚼度逐渐降低,饼干消化后RDS含量减少、SDS含量增加;且添加7.5% PMPa和PMPb的饼干具有最低的血糖负荷,分别为15.57和13.79,属于中等GL食物;高比例PMP(5.0%和7.5%)替代的饼干饲喂II 型糖尿病小鼠后2 h餐后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PBG)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PMP的添加可以改善小麦饼干的体外消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控餐后血糖水平,其活性特征可作为天然活性食品配料应用于健康饼干。
    27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正交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鸡蛋银条肉酱辅料配方
    赵赵,刘薇,王卅,刘莹莹,邵建平,钱飞翔,刘江,槐雪,孙洋,张贝宁,黄南娟,朱文政,周晓燕
    2024, 40(11):256-26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62
    [摘要](16) [HTML](0) [PDF 4.55 M](26)
    摘要: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文以鸡蛋、银条、猪肉作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得到了鸡蛋银条肉酱的最佳辅料配方,并对其进行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污染物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鸡蛋银条肉酱的最佳辅料配方为:鸡蛋碎60 g,银条30 g,猪肉粒30 g,菜籽油30 g,黄豆酱25.80 g,青红椒20 g,生抽14.20 g,花生6 g,蚝油4.19 g,芝麻3.2 g,白糖2.57 g,花椒1.6 g,此时感官品质最好,口感层次丰富、脆嫩可口,口味咸辣适中,色泽诱人,酱体浓稠度适宜,具有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口感多样、附加值高等特点,Design-Expert 13软件得出感官评价得分为87.75,验证实验得分为88.14,与模型预测值相似,其各项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污染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该研究与国内目前以银条为主料制作酱料的相关研究相比,结果更精确、更清晰、更系统、更全面,可以为银条酱料开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新思路、新参考。
    28  凝胶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及品质影响的比较
    古丽米热.努尔麦麦提,冯作山,白羽嘉
    2024, 40(11):269-2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57
    [摘要](25) [HTML](0) [PDF 5.04 M](30)
    摘要:
    该文研究了凝胶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为了加快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速率、改善品质,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就单一凝胶剂添加量对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四种凝胶剂。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以干燥速率、硬度、Vc含量、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琼脂、β-环糊精、海藻酸钠、果胶添加量为自变量进行复配,得出凝胶剂的最佳复合添加量及比例。从不同的角度对复合果丹皮的品质进行研究,发现凝胶剂添加量过多或者过少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综合干燥速率、质构、Vc含量及感官评分结果,选取添加37.5%的琼脂、25%的β-环糊精、25%的海藻酸钠、12.5%的果胶添加量为最佳,此时的复合凝胶剂添加比例为3:2:2:1。与使用单一凝胶剂相比,复合凝胶剂更能起到协同效果,加快杏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干燥速率、改善品质,为果丹皮产业发展和市场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29  蔗渣中纤维素提取工艺优化及性质分析
    张琳,周易新,田埂华,吴言博,熊欣,黄绮雯
    2024, 40(11):281-2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22
    [摘要](19) [HTML](0) [PDF 3.68 M](24)
    摘要:
    该研究以制糖业生产废弃物甘蔗渣为原料,以提高提取得率和获得含量更高,性能更好的纤维素为目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研究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筛选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预处理加深度共熔溶剂提取法较酸法和直接深度共熔溶剂提取法能更高效地提取蔗渣纤维素。最优工艺条件为:采用20%质量浓度碳酸钠浸泡24 h进行预处理、提取温度103 ℃、时间200 min、料液比1:25(g/g),获得的最佳理论和实际纤维素含量分别为70.60%和70.26%。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提取处理后纤维素结构细密多孔、尺寸变小、结晶度提高、热稳定性变好。该研究可为甘蔗渣纤维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30  真空和面对苦荞麦鲜湿面品质的影响
    张静雯,于鑫,高丽美,申瑞玲
    2024, 40(11):289-2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301
    [摘要](19) [HTML](0) [PDF 6.21 M](31)
    摘要:
    以苦荞全粉为主要原料,经真空和面后制作苦荞麦鲜湿面,研究在0.00~0.08 MPa真空度范围内和面对苦荞麦鲜湿面的蒸煮特性、水分分布状态、质构特性、感官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的不断增加,苦荞麦鲜湿面的蒸煮损失率和吸水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真空度为0.06 MPa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7.64%和109.61%;经真空和面后,随着真空度的变化,面团中强结合水的含量从8.67%依次增加到10.47%、12.50%、13.88%、11.99%,苦荞麦鲜湿面的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00~0.08 MPa真空度范围内,面筋蛋白从聚集的团状逐渐均匀分散,真空度为0.06 MPa时面筋网络连续致密,0.08 MPa时面筋网络出现劣化。总体而言在,真空度为0.06 MPa时,苦荞麦鲜湿面品质最佳。经研究发现,不同真空度制得的苦荞麦鲜湿面品质特性皆优于零真空度和面制得的苦荞麦鲜湿面。
    31  不同提取工艺对芹菜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龙芳
    2024, 40(11):297-3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99
    [摘要](22) [HTML](0) [PDF 5.40 M](25)
    摘要:
    以芹菜渣为原料,采用水提(W),碱提(A)和超声辅助碱提(UA)工艺制备三种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并对比其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技术和扫描电镜等表征SDF的结构,结果显示:碱处理可导致酯键断裂,而超声辅助碱处理可裂解醚键致SDF含量增多;W-SDF、A-SDF和UA-SDF的吸热峰温分别为146.99、150.09和153.44 ℃,热稳定性大小为:UA-SDF>ASDF>W-SDF;W-SDF表面光滑紧实,平均粒径最大(1 481 nm),而A-SDF与UA-SDF均呈现多孔疏松的结构,A-SDF粒径次之(841 nm),UA-SDF最小(588.34 nm),这说明通过碱处理和超声处理,可导致酯键和醚键的断裂,进而将不溶性SDF转变为可溶性SDF。三种SDF体外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UA-SDF对•OH和DPPH•清除能力最强,且IC50分别为0.67和0.31 mg/mL,其次是A-SDF的IC50分别为1.25和0.58 mg/mL,W-SDF的IC50分别为1.72和0.86 mg/mL。综合分析,芹菜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特性差异是由其化学成分和表面结构的差异引起的。
    32  必需氨基酸平衡的高水分拉丝蛋白制备及物理特性变化
    余杰,贾利蓉,张贞炜,陈燕,李顺舟,边文洁,靳贻斌
    2024, 40(11):305-3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442
    [摘要](18) [HTML](0) [PDF 1.97 M](143)
    摘要:
    为提升高水分拉丝蛋白的营养价值,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人体氨基酸模式为参比,通过求差平方和的数学计算方式构建了一种必需氨基酸评价模型来优化复合植物蛋白原料的配比,并研究了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复合植物蛋白制备的高水分拉丝蛋白物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必需氨基酸评价模型优化的高水分拉丝蛋白配方中各原料的质量分数为大豆蛋白50%、小麦蛋白25%、豌豆蛋白10%、花生蛋白10%、大米蛋白5%,制备的高水分拉丝蛋白质构特性为:硬度8.18 kg,弹性2.06 g•s,咀嚼性8.87 kg•s。优化配方下制备的高水分拉丝蛋白必需氨基酸比例较市售的植物性肉类替代品更接近人体氨基酸模式,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并且与鸡肉和猪肉的质构特性相近。该研究对提升高水分拉丝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改善复合植物蛋白制备高水分拉丝蛋白的物理特性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开发营养美味的植物性肉类替代品。
    33  黑木耳多糖啤酒的加工工艺、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王晓雨,徐恒,张恒,刘曼丽,刘伟,裴龙英
    2024, 40(11):313-3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35
    [摘要](19) [HTML](0) [PDF 15.11 M](28)
    摘要:
    为开发啤酒新产品,在传统啤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黑木耳多糖辅助酿造啤酒,可延升食用菌多糖的深加工产业链。通过对黑木耳多糖啤酒的发酵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并对优化后的黑木耳多糖啤酒进行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在麦芽添加量为0.20 kg/L,酒花添加量17 g/L,多糖添加量20 g/L时,其感官评分为92.65分,双乙酰含量为0.048 mg/L,较好的保留了啤酒的风味和口感。对其理化性质测定后得到啤酒的色度值为15.5 EBC,酒精度为4.3%vol,泡持性为319 s,原麦汁浓度为11.23 °P,真实发酵度为48.6%,总酸含量为2.34%,均符合国家标准。将其与市售啤酒进行风味物质对比及层次聚类热图分析得到:在7种不同啤酒酒样中共检测出73种香气成分,且多糖啤酒具有较多特征香气组分。综合各项评判依据,黑木耳多糖啤酒口感较佳、安全性高、并能保留较多香气成分。研究可为功能性成分在酿酒的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34  穇子粉对面条质构、蒸煮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杨文雪,利杰梅,兰慧娴,谢蔼婷,谢玉婷,符珍
    2024, 40(11):325-3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06
    [摘要](17) [HTML](0) [PDF 2.64 M](22)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穇子粉的添加对混合粉糊化特性和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面条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粘性随穇子粉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断条率减小。当穇子粉质量分数为40%时,穇子面条的硬度最大(21.54 N),胶粘性最大(11.47 N),咀嚼性最大(10.55 mj),弹性为0.88 mm,此时的面条品质较佳,感官评分最高(82.11分)。随着穇子粉的增加,混合粉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降低(P<0.05),回生值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穇子粉的添加可以促进混合粉的糊化。然而,穇子粉的添加会使面条中的面筋蛋白含量减少,未被包埋的淀粉颗粒增加,当穇子粉质量分数为50%时,面条中抗性淀粉含量为22.66%,较小麦面条减少了37.64%,血糖生成指数为97.81,升高了17.84%,意味着穇子粉的添加会促进面条的消化。研究结果为穇子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35  两种发酵方式的刺梨果醋品质与风味差异比较
    李春燕,王瑜,李立郎,杨莹,文永岚,杨小生,杨娟
    2024, 40(11):332-3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25
    [摘要](22) [HTML](0) [PDF 2.42 M](33)
    摘要:
    以刺梨原汁为试材,采用混菌固定化发酵和传统发酵两种方式制备刺梨果醋,并对比分析刺梨原汁(CLYZ)、刺梨混菌固定化发酵果醋(GDHFJ)、刺梨传统发酵果醋(CTFJ)的功效成分、抗氧化活性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相较于CLYZ,GDHFJ的维生素C、总黄酮、总三萜和总酚含量分别降低8.77%、1.52%、24.88%、4.47%,CTFJ的分别降低27.82%、22.77%、45.27%、35.87%,CTFJ损失更大;DPPH、-OH、SOD活力大小为GDHFJ>CLYZ>CTFJ,相较于CLYZ,GDHFJ的DPPH、-OH、SOD活性增强,CTFJ的活性降低;GDHFJ、CTFJ、CLYZ中分别鉴定出73、103、62种挥发性成分,说明刺梨原汁经发酵后风味更为丰富;CLYZ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GDHFJ和CTFJ中含量最高的是酸类,其次为醇类;GDHFJ、CTFJ、CLYZ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分别为21、26、9种,共有的4种,分别是壬醛、乙酸异戊酯、苯乙醇、异戊醇;PCA-X分析显示,GDHFJ与CLYZ的距离小于CTFJ与CLYZ的距离,说明GDHFJ与CLYZ的风味物质组成差异更小。研究表明,综合功能成分、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物质分析,GDHFJ更能保持刺梨原汁的功效、抗氧化活性和风味。
    36  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分析及与酯的感知交互作用
    吴奇霄,赵兴蓉,余松柏,向玲,刘光钱,罗雪,张芮,黄张君,王松涛,沈才洪
    2024, 40(11):345-35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141
    [摘要](16) [HTML](0) [PDF 4.37 M](21)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12种香型白酒中的18种吡嗪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用S型曲线、Feller加和模型、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法和σ-τ模型研究三甲基吡嗪与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之间的感知交互作用。LC-MS/MS方法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出限为0.69~43.47 μg/L,定量限为2.10~95.21 μg/L,日内精密度≤4.71%、日间精密度≤4.11%,加标回收率82.22%~103.71%。酱香型白酒吡嗪总量最高,为10 411.71~32 628.30 μg/L,其次是兼、芝麻和董香型白酒,四甲基吡嗪和三甲基吡嗪是白酒中含量最高的2种吡嗪类化合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模型可对12种香型白酒进行大致分类,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 VIP)分析筛选出9种关键差异吡嗪类化合物,2-甲基吡嗪的VIP值最高,为1.33。感知交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甲基吡嗪与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之间存在加成或协同作用,与乳酸乙酯之间是掩盖作用。该研究可为白酒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37  孜然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及感官评价
    刘世君,张若琳,阚启鑫,宋明月,付娟,陈晓丽,苏秋成
    2024, 40(11):358-3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434
    [摘要](13) [HTML](0) [PDF 1.89 M](27)
    摘要:
    孜然是一种呈现强烈的香甜、辛辣经典气味的香辛料。由于独特的气味特征,其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等方面。该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探究孜然的香气成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低温连续相变装置提取富集孜然香气物质、结合定量描述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嗅闻仪,深入研究孜然的香气成分组成和特征香气成分,揭示其独特的风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孜然感官上呈现出明显的孜然风味和咸香风味,通过GC-MS共检测有99种孜然挥发性成分物质,其中以烯烃类成分含量最高。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分析确定孜然中18种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以α-蒎烯的OAV值最大,呈现出新鲜的樟脑、松脂气息;其次4-异丙基苯甲醛与对伞花烃为孜然风味的关键物质,香气组成整体构成孜然的特征风味。
    38  基于PCA-SVR算法和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牡丹籽油掺伪定量分析研究
    周会国,赵辉
    2024, 40(11):370-37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354
    [摘要](26) [HTML](0) [PDF 16.85 M](32)
    摘要:
    牡丹籽油掺伪现象严重,需要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如何鉴别牡丹籽油的真伪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旨在探究基于PCA-SVR算法和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牡丹籽油掺伪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集牡丹籽油样品,并进行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分别测试不同掺伪浓度的牡丹籽油的混合油。然后,利用拉曼光谱数据建立PCA-SVR定量分析模型,以区分牡丹籽油和其他植物油的掺伪情况。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牡丹籽油和其他植物油的掺伪情况,模型测试集量化效果的决定系数R2优于0.98,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0.04。该方案检测牡丹籽油掺伪浓度的理论极限为0.011 52,即对于预测混合油品中牡丹籽油所含体积比大于0.011 52的样品是可信的。基于PCA-SVR算法和共聚焦拉曼光谱相结合的检测方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对于提高牡丹籽油的质量控制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9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和UPLC-QQQ-MS的玫瑰花化学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赵璐璐,孙久兰,赵诗阳,赵盼,刘江亭,刘红燕
    2024, 40(11):379-3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284
    [摘要](15) [HTML](0) [PDF 2.68 M](27)
    摘要:
    采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联合UPLC-QQQ-MS/MS对5种玫瑰花中非发挥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别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色谱柱(100 mm×2.1 mm, 3 μm)、甲酸水-甲酸乙腈为流动相和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4.6 mm×100 mm, 2.7 μm)、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均采用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通过对照品比对及高分辨质谱解析,鉴定了其中73种化合物结构并解析了其裂解规律。7种黄酮类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回收率为96.62%~107.13%,RSD为1.06%~1.87%,在5种玫瑰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快速、可靠、高效,能较全面反映并比较5种玫瑰花中非挥发性成分及7种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可为深入阐明玫瑰花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40  超微粉碎果蔬粉的活性成分、物理特性与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丘梓慧,陈梓雅,陈爽,王琴,肖更生,彭进明
    2024, 40(11):398-4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334
    [摘要](21) [HTML](0) [PDF 1.70 M](25)
    摘要:
    超微粉碎是一种新兴的制粉技术,该技术能提高物料利用率、改善食品加工特性、提升产品品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果蔬加工领域。该文综述了超微粉碎对果蔬粉活性成分包括多酚、多糖、维生素C、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影响;分析了超微粉碎对果蔬粉物理性质包括粒径、休止角和滑角、溶解度、膨胀力、持水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另外讨论了果蔬超微粉在面制品、功能食品、乳制品和肉制品开发中的应用,以期为超微粉碎果蔬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41  原料乳中嗜冷菌污染现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何梦丽,秦雪,关宁,郭占辉,王易,裴晓燕,满朝新,姜毓君,杨鑫焱
    2024, 40(11):410-4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0748
    [摘要](29) [HTML](0) [PDF 1.84 M](1214)
    摘要:
    原料乳营养丰富,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嗜冷菌污染是影响原料乳品质变化因素之一。嗜冷菌在原料乳低温储藏过程中伴随着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引起原料乳腐败变质,受到了乳品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原料乳中的嗜冷菌可来源于牧场和加工环境,且部分嗜冷菌形成的生物膜会持续污染原料乳加工环境。因此了解嗜冷菌在原料乳中的污染现状并建立有效的防控策略对提高原料乳质量意义重大。该文主要综述了原料乳中嗜冷菌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并讨论了原料乳中嗜冷菌污染的影响因素,基于嗜冷菌所产部分耐热酶可使原料乳品质劣变及所产生物膜可造成持续性污染,该文简述了原料乳中嗜冷菌的防控措施,旨在为提高原料乳品质及降低嗜冷菌对原料乳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