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黑豆-乳清双蛋白膳食对大鼠体内免疫的调节作用
    梁得福,孟维洪,舒欣,庄柯瑾,张东杰
    2024, 40(1):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601
    [摘要](176) [HTML](120) [PDF 3.48 M](438)
    摘要:
    黑豆蛋白和乳清蛋白分别是两种优质的植物源和动物源蛋白质原料,食用后均可改善机体的免疫特性,但双蛋白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该试验利用标准膳食(CP)、乳清蛋白膳食(WP)、黑豆蛋白膳食(BSP)和黑豆-乳清双蛋白膳食(BS-WP)对4组大鼠进行为期60 d的喂养,喂养周期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M、IgA和IgG质量浓度、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自然杀伤细胞活力、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进行测定,探究黑豆乳清双蛋白对大鼠体内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单一蛋白源相比,BS-WP组大鼠的血清免疫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和谷丙转氨酶显著提升(P<0.05);IgG、IgA和IgM的质量浓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IgG增加最为显著,与单一WP组和BSP组相比,BS-WP组大鼠的IgG分别增加了38.23%和41.02%,此外,脾脏和胸腺指数也均有显著增加(P<0.05),脾脏指数分别增加了35.33%和35.91%,胸腺指数分别增加了31.51%和34.26%。由此可知,黑豆-乳清双蛋白膳食可显著提升机体免疫能力。
    2  山西老陈醋通过JAK2/STAT3通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损伤
    刘佳佳,申彤,陈嘉,庞全海
    2024, 40(1):10-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096
    [摘要](111) [HTML](110) [PDF 4.73 M](323)
    摘要:
    旨在探究山西老陈醋通过 JAK2/STAT3 通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使用高脂乳剂灌胃大鼠5周,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按体质量计1.35、2.7、5.4 g/kg)山西老陈醋灌胃大鼠10周。血清学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x)、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K-P)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变化;q-PCR和WB检测肝脏中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山西老陈醋均能够极显著降低脂质含量和肝损伤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极显著抑制JAK2、STAT3 mRNA和蛋白含量(P<0.01);其中高剂量组TC、TG降低20.50%、48.65%,高、中剂量组对AST(32.79%、29.07%)、ALT(21.65%、20.67%)、ALK-P(19.42%、19.71%)效果最好;与低剂量组相比,高中剂量组JAK2(57.07%、34.02%)、STAT3(55.19%、41.45%)mRNA和JAK2(27.89%、24.09%)、STAT3(33.06%、26.64%)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上,山西老陈醋减轻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肝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活化来实现。
    3  云南野生余甘子鞣花酸和漆黄素的减肥降脂作用
    林倩如,胡海娥,李学莉,马瑞婷,徐璐,刘果,邓晰文,侯韬,阚启鑫,陈宇立,曹庸
    2024, 40(1):19-2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193
    [摘要](140) [HTML](99) [PDF 9.12 M](367)
    摘要: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PE)是近年广受关注的药食两用水果,但关于其减肥降脂功效及具体作用成分鲜有报道。该研究提取了云南野生PE富含的黄酮多酚物质(Phyllanthus Emblica Extract,PEE),发现其在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模型中,能够显著抑制3T3-L1细胞分化至成熟脂肪细胞,减少脂滴生成量,300 μg/mL作用时,细胞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相对含量分别降低至66.47%、40.87%,这表明,云南野生PE中的PEE具有减肥降脂潜力。通过HPLC分析测得,云南野生PE中含有3 030.78 μg/g鞣花酸,560.70 μg/g 漆黄素。将鞣花酸和漆黄素以5:1的比例还原搭配成混合物(Ellagic Acid and Fisetin,EF),研究其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EF 能够抑制HFD小鼠的体质量和白色脂肪增长,高剂量干预时,血清TG、TC、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45.48%、12.06%、37.54%,HDL-C水平提高了18.75%;HFD小鼠的肝脏指数、血清中ALT和AST分别降低了7.80%、21.59%、41.64%。EF 具有减肥降脂功效,且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是云南野生PE减肥降脂作用的重要成分。
    4  人参皂苷F2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
    牛志强,李琦,刘亚男,胡烨烨,何姿良,胡卫成,陶永霞,张迹
    2024, 40(1):27-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41
    [摘要](125) [HTML](114) [PDF 4.06 M](459)
    摘要:
    作为人参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人参皂苷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是其抗炎机制研究较少,尤其是人参皂苷F2。因此,该研究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构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探究人参皂苷F2的抗炎作用。细胞活力实验表明人参皂苷F2在100 μmol/L内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为安全浓度范围。人参皂苷F2可以显著抑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NO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0~100 μmol/L)。人参皂苷F2(50、100 μmol/L)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100 μmol/L时显著抑制iNOS和TNF-α的mRNA表达。经人参皂苷F2处理可显著下调iNOS蛋白表达,但对COX2蛋白表达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此外,经扫描电镜(SEM)观察,100 μmol/L人参皂苷F2处理可以显著改善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细胞形态改变。蛋白印迹表明,人参皂苷F2提高了PDK1、AKT、IκB-α蛋白的表达,降低了AKT蛋白磷酸化、NF-κB的核易位。该文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F2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并可能通过AKT/IκB-α/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可为相关天然抗炎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5  动物双歧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对肥胖小鼠体脂分布和血脂的影响
    朱梅珍,郑晗盈,郭东北,陈小旋,潘莉莉,李红卫
    2024, 40(1):34-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43
    [摘要](82) [HTML](129) [PDF 4.23 M](373)
    摘要:
    利用肥胖小鼠模型探讨动物双歧杆菌CP-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CP-9,CP-9)和罗伊氏乳杆菌ADR-1(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ADR-1,ADR-1)对体质量、体脂分布和血脂的影响。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High-fat Diet,HFD)、CP-9组、ADR-1组,正常饮食组(Normal Diet,ND)普通饲料喂养,每组12只,连续灌胃10 w。测量小鼠体质量、体成分,观察体脂肪分布、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肝脏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ty Acid Synthase,FA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干预结束时,与HFD相比,CP-9和ADR-1组小鼠体质量(-18.82%,-18.82% vs HFD)、腹腔和皮下脂肪、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显著降低(P<0.05)。CP-9、ADR-1 组肝脂肪变性及肝损伤较HFD组明显改善,且肝脏FAS基因的蛋白表达减少(-53.22%,-53.22% vs HFD),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增加(571.43%,714.29% vs HFD)。综上,CP-9和ADR-1干预可有效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腹腔和皮下脂肪,改善肝脂肪变性及肝损伤,可能是通过调节肝脏FAS和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降低TG、LDL-C从而改善脂肪代谢异常。
    6  蓝莓黑醋栗枸杞决明子复合物对眼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欢,王敏,刘竹青,何运辉,石举然,邹圣灿
    2024, 40(1):47-5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613
    [摘要](79) [HTML](101) [PDF 4.82 M](341)
    摘要:
    探讨了蓝莓黑醋栗枸杞决明子复合物(Blueberry,Blackcurrant,Medlar,Cassia Seed Complex,LHGJ)对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诱导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PRE-19)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MGO诱导ARPE-1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建立细胞模型,给予不同质量浓度LHGJ复合物处理。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E)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实验结果表明,ARPE-19细胞可经0.80 mmol/L MGO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诱导ARPE-19细胞经0.10、1.00 μg/mL LHGJ复合物处理后,细胞活力增加23.03%与21.23%,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01)。0.01、0.10、10.00 μg/mL LHGJ复合物使ROS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1.02、1.28、2.37倍(P<0.05),0.01、0.10、10 μg/mL LHGJ复合物使NO的生成量显著降低13.24、15.23、16.24 μmol/g prot(P<0.05);1.00、10.00 μg/mL LHGJ 复合物使SOD活性显著与极显著升高6.01、7.43 U/mg(P<0.05、P<0.01);1.00与10.00 μg/mL LHGJ复合物显著增加了GSH-Px活力14.32及25.42 U/mg(P<0.05)。LHGJ 复合物对MGO导致的ARPE-1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为LHGJ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7  红曲霉与植物乳杆菌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黄媛,于娟,江小丽,任玲,董蕊,鲁倩,王建飞,李亚莉,周红杰
    2024, 40(1):54-6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070
    [摘要](76) [HTML](123) [PDF 1.89 M](346)
    摘要:
    该文探究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对普洱茶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六个发酵茶样的水浸出物、黄酮、茶多酚含量范围分别是50.64%~52.50%、0.77~0.95 mg/g、13.21%~11.07%,单接植物乳杆菌R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3.21%。不同处理的茶样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R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10.36 μg Trolox/mL、91.59%、29.43%)。相关性显示,茶红素、茶褐素与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咖啡碱、茶多酚、茶黄素、总黄酮指标与抗氧化能力都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4、0.95。添加菌种发酵的普洱茶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单菌种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比混合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其中R的抗氧化能力最好。
    8  没食子酸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抑制和促进生长
    刘欣宁,卢云浩,何强
    2024, 40(1):61-6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64
    [摘要](95) [HTML](129) [PDF 2.08 M](410)
    摘要:
    该文以微生物生长曲线、多酚浓度变化和培养液pH值变化为指标,研究了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植物乳杆菌CICC 625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和EGCG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表现出抑制和促进的双向调节作用,且二者的作用存在构效差异性。在GA和EGCG分别在5 mg/mL和7 mg/mL以上时,两者都抑制了植物乳杆菌的生长,而当GA和EGCG分别低于4 mg/mL和6 mg/mL时二者都促进了细胞的增殖,且随质量浓度增加其促进作用增大。GA可作为碳 源被植物乳杆菌迅速利用,而EGCG(4 mg/mL)因其良好的细胞亲和性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效地促进了植物乳杆菌细胞的增殖,菌落数在28 h内由7.42 lg CFU/mL增加到12.54 lg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个数量级以上。该研究表明,GA和EGCG均表现出对植物乳杆菌的双向调节作用,其中EGCG表现出更佳的益生特性。该文研究结果可为GA和EGCG及类似食源性多酚在益生菌生长调节和相关食品研发中提供参考。
    9  传统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萨拉米中的初步应用
    王淳玉,徐宝才,杨柳,孙芸
    2024, 40(1):67-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81
    [摘要](90) [HTML](105) [PDF 5.59 M](388)
    摘要: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菌株,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并研究其在萨拉米发酵过程中的适应性。通过不同菌株发酵特性分析,筛选出两株不产黏性和色素、不产H2O2 和H2S、发酵葡萄糖不产气、无氨基酸脱羧酶和溶血性、不分解精氨酸产氨、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YR07和L.48。通过糖发酵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种YR07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48为清酒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菌株 YR07和L.48对质量分数6.0% NaCl、150 mg/kg NaNO2 及pH值4.0的耐受性良好,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致腐菌,对红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无耐药性。两株菌分别应用于萨拉米发酵阶段,接菌组香肠pH值在24 h内可快速降至4.71和4.82,杂菌生长受到抑制,产品质地、感官风味得到提升。综上,YR07和L.48符合发酵剂特性,生产适应性强、安全性高,可用于肉制品发酵。
    10  发酵豆乳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豆乳抗氧化性能的改善作用
    王敬丽,孟珺,朱萌茜,章绍兵
    2024, 40(1):76-8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19
    [摘要](88) [HTML](132) [PDF 5.87 M](466)
    摘要:
    该文通过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16S rDNA鉴定的方法,从传统发酵食品及健康人肠道中筛选出74株乳酸菌。以胃肠液耐受性、产酸能力和增殖能力为指标,初步筛选出5株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将其应用于发酵大豆乳、花生乳和鹰嘴豆乳,进一步测定菌株在3种豆乳中的产酸和增殖能力,筛选出适用于发酵不同豆乳的乳酸菌。其中发酵24 h时,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F3.2在三种豆乳中均具有最强的产酸能力,发酵大豆乳和花生乳的pH值达到4.5以下。此时三种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都达到了8 log CFU/mL以上,在大豆乳和花生乳中L. fermentum LF3.2和L. plantarum G1.3增殖能力最强,在鹰嘴豆乳中L. fermentum LF3.2和L. plantarum G1.4的增殖能力最强。三种豆乳经L. fermentum LF3.2、L. plantarum G1.3发酵24 h后其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发酵大豆乳对DPPH•和OH•的清除率比未发酵分别高出23.34%、23.64%,增长量最高。L. fermentum LF3.2更能增加三种豆乳对DPPH•的清除率,而L. plantarum G1.3更能增加三种豆乳对OH•的清除率。该文研究结果对开发功能性发酵豆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乳酸菌应用于植物基发酵食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三种柑橘类精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对比
    陈彦,潘晓薇,陶红,林恋竹
    2024, 40(1):84-9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70
    [摘要](129) [HTML](148) [PDF 7.12 M](443)
    摘要:
    选取陈皮、柠檬和金桔这三种柑橘类植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高效提取精油。采用GC-MS分析样品成分,进而探究三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烟曲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柠檬精油中的醇类(3.41%)、醛类(2.55%)、酮类(2.03%)、酯类(7.17%)和除柠檬烯以外的萜烯类化合物(34.06%)含量较高,D-柠檬烯含量是这三种精油中最低的(46.52%);陈皮精油中的萜烯类(86.34%)、酚类化合物(1.82%)含量较高;金桔精油中的酸类化合物(12.71%)和D-柠檬烯(72.69%)含量较高。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烟曲霉菌的抑菌活性均为柠檬精油>陈皮精油>金桔精油。在这三种柑橘类精油中D-柠檬烯并非是唯一的抑菌成分,精油的抑菌活性也与除D-柠檬烯以外的抑菌成分密切相关。其中柠檬精油中含量丰富的γ-松油烯和β-蒎烯等其他抑菌成分可与D-柠檬烯协同起到有效提高精油抑菌活性的作用。该方法所提取的精油可为相关天然抑菌产品研发提供一定帮助。
    12  提高羊肚菌液态发酵三萜含量的诱导条件优化
    朱永乐,高梦祥,李利,张佳兰
    2024, 40(1):92-1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45
    [摘要](83) [HTML](118) [PDF 4.61 M](379)
    摘要: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羊肚菌资源,提高羊肚菌三萜含量,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多种诱导子提高羊肚菌液体发酵时三萜含量的最佳条件,通过响应面试验来优化多种诱导子对羊肚菌液态发酵三萜含量的促进条件,并对三萜合成途径中的两种关键酶的酶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处理为磁场强度2.81 mT、赤霉素0.56 g/L、水杨酸214.54 mmol/L。在此条件下,羊肚菌三萜的积累量最大达到60.26 mg/g,是优化前的160.72%(m/m),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SS)酶活和鲨烯合酶(FPS)酶活分别为39.93 IU/L和71.08 IU/L分别是对照组的190.85%和178.02%(m/m)。因此,采用磁场、赤霉素结合水杨酸作为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羊肚菌三萜含量,且三萜的积累是通过提高其合成途径中的两种关键酶所致。该研究为羊肚菌富集有益代谢产物的诱导剂及羊肚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三种食物来源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比较
    张馨月,张民,邓梅,董丽红,马勤,贾栩超,陈燕霞,张瑞芬
    2024, 40(1):102-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1
    [摘要](121) [HTML](118) [PDF 3.93 M](451)
    摘要:
    为探究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吸附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柚子、胡萝卜和米糠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其显微结构特征、理化特性,胆酸钠吸附力与释放动力学、胆固醇吸附力、葡萄糖吸附力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等吸附特性。结果显示:胡萝卜膳食纤维是表面较光滑的球形颗粒,具有最佳的吸水膨胀力(7.92 mL/g)、胆汁酸吸附力(57.80 mg/g)与模拟肠环境(pH值7)时的胆固醇吸附力(11.72 mg/g);米糠膳食纤维呈现出粗糙多孔的不规则结构,拥有最佳的持油力(3.00 g/g)、葡萄糖吸附力(20.67 mmol/g)、亚硝酸盐吸附力 1 482.22 μg/g(pH值7),2 836.23 μg/g(pH值2)、胆汁酸阻滞力(4.47 mg/g)和模拟胃环境(pH值2)时的胆固醇吸附力(8.56 mg/g);柚子膳食纤维表现为层叠的鳞片状结构,具有最佳的持水力(15.48 g/g)、黏度和优异的胆汁酸阻滞力(3.55 mg/g)。可见,三种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的显微结构与理化特性各具特点,使三者的吸附特性各具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不同种类膳食纤维在健康食品中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14  富硒与普通稻米理化性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分析
    许锐,李书艺,梅新,祝振洲,周雷,施建斌,蔡沙,熊添,蔡芳,隋勇
    2024, 40(1):112-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02
    [摘要](71) [HTML](118) [PDF 2.97 M](344)
    摘要:
    富硒大米是人体日常重要的补硒来源,为了探究富硒处理对大米理化性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四个品种的籼稻(巨两优60、野香优航1573、虾稻一号、华夏香丝)和两个品种的粳稻(南粳5055、南粳9108)为实验原料,分析比较富硒组和对照组大米的基本理化特性和蒸煮食味品质。结果显示 :硒促进了大米蛋白质的积累,与普通大米相比,富硒大米蛋白质含量增加了3 wt%~16 wt%;硒对大米糊化特性、质构特性、热学性质和蒸煮品质没有显著影响;硒显著降低了米饭的食味品质(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硒与蛋白质和灰分的相关系数为0.54和0.46,与大米米饭硬度的相关系数为0.48,与米汤pH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与其他理化指标间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硒与米饭外观、口感和食味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3、-0.79。与普通大米相比,富硒大米提升了总硒、蛋白质和无机物质的含量,提升了大米的营养品质,但却降低了其食味品质。该研究为富硒大米品质研究和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15  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屈莎,胡婷,唐善虎,李思宁,郝刚
    2024, 40(1):121-1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452
    [摘要](95) [HTML](116) [PDF 4.19 M](330)
    摘要:
    该文以不同pH值的Fenton氧化体系孵育24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P)形成的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白度、持水性、质构等特性的研究,探究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该条件下化学作用力、流变、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随H2O2 浓度的增加,蛋白凝胶白度、持水、质构显著降低(P<0.05)。疏水相互作用力是维持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其次是二硫键、离子键和氢键,随着H2O2 浓度的增加,疏水作用力和二硫键显著上升,离子键和氢键显著下降(P<0.05)。pH值为5.0时氧化对凝胶特性影响最为明显,MP凝胶持水性最低,为77.20%,质构强度最差,仅有53.40 g,储能模量、蛋白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微观结构松散、无序。pH值为6.0时氧化对凝胶特性影响最弱,MP凝胶质构强度最大,为61.40 g,储能模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微观结构致密有序。为牦牛肉中蛋白氧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16  茴香醛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
    谢一嘉,李晓凤,余以刚,张自强,林旖晗,肖性龙
    2024, 40(1):128-13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234
    [摘要](104) [HTML](112) [PDF 5.92 M](356)
    摘要:
    该文研究了茴香醛(p-Anisaldehybe,AS)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 flavus)的抑菌效果。通过96孔板二倍稀释法确定了AS对黄曲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分别为0.80 mg/mL和3.20 mg/mL。2 MIC AS处理对黄曲霉的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生物量合成抑制率、径向生长抑制率和黄曲霉毒素B1合成抑制率皆为100%。与对照组相比,24 h内4 MIC组黄曲霉胞内核酸(A260)和蛋白(A280)释放量增长显著,胞外电导率和pH值均升高。通过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CW)染色实验证明,AS处理对黄曲霉细胞壁隔膜无显著性影响。此外,2 MIC AS能够有效抑制黄曲霉侵染开心果,第8天时霉菌总数下降了1.89 lg CFU/g。综上所述,AS处理显著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对开心果霉菌减控有显著效果,有望开发为新型抑菌剂应用到食品工业中。
    17  电子鼻结合生物胺分析淡水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刘琳,焦文娟,赵甜甜,张友胜,周芳,南海军,张业辉,黄文
    2024, 40(1):137-1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80
    [摘要](94) [HTML](105) [PDF 2.82 M](392)
    摘要:
    以三种淡水鱼(草鱼、罗非鱼和鳙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5 ℃和4 ℃贮藏条件下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并结合电子鼻和生物胺(BAs)探究在贮藏过程中新鲜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5 ℃和4 ℃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b*值、总色差(ΔE)、生物胺含量、TVB-N和TBARS含量逐渐增大,pH值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规律,而L*值和a*值呈现下降趋势。25 ℃贮藏12 h和4 ℃贮藏第6天,三种淡水鱼的TVB-N值均超过15 mg N/100 g,均检测到腐胺和尸胺成分,说明淡水鱼开始腐败变质,电子鼻响应信号也均能很好地区分三种淡水鱼新鲜程度变化。综上,贮藏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淡水鱼新鲜度的重要因素,特征生物胺及电子鼻感应器响应值可以用来判断淡水鱼品质新鲜度变化,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该研究为淡水鱼产品的新鲜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8  不同液氮速冻温度下预制鸡排的品质变化
    黄文权,阚启鑫,黄丰景,李玉坤,杨寒,刘果,陈宇立,谢灿杰,宋明月
    2024, 40(1):149-15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10
    [摘要](106) [HTML](114) [PDF 3.83 M](395)
    摘要:
    为探究不同液氮速冻温度下预制鸡排的品质变化,该文采用液氮喷雾(-80、-100、-120 ℃)对鸡排进行速冻,同时以4 ℃保鲜冷藏和-18 ℃冰箱缓冻作对照,评价指标包括冷冻速率、感官评分、持水性、pH值、色泽、质构特性以及氧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液氮速冻工艺能显著缩短鸡排冷冻时间;液氮速冻-100 ℃鸡排的感官得分(70.83分)最接近4 ℃保鲜冷藏下的鸡排(84.00分),而液氮速冻-120 ℃会导致鸡排表面出现裂纹;液氮速冻能够较好地保持预制鸡排的持水性,液氮速冻-100 ℃鸡排的离心损失率为20.95%,而-18 ℃冰箱缓冻鸡排的离心损失率高达32.84%;各组别的pH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色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液氮速冻组各项质构指标总体优于-18 ℃冰箱缓冻;相比-18 ℃缓冻,液氮速冻-80 ℃和-100 ℃鸡排的丙二醛含量分别减少了22.54%和15.0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分别提高了66.13%和132.58%。综上所述,相比-18 ℃缓冻,液氮速冻的鸡排保留有更好的食用品质,加工温度设置为-80 ℃至-100 ℃之间相对合适。
    19  60Co-γ射线辐照协同包装材料对生鲜鸡肉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温晓梅,蓝碧锋,吴俊师,罗鹏宇,梁淑敏
    2024, 40(1):158-1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84
    [摘要](83) [HTML](102) [PDF 2.46 M](367)
    摘要:
    为延长生鲜鸡肉的贮藏期、保证其品质安全和拓宽流通范围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以生鲜鸡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色差值及菌落总数等指标,探讨不同辐照剂量:0、2、4、6 kGy,和不同包装材料:聚乙烯(PE)、复合尼龙(PA/PE)、复合聚偏二氯乙烯(PVDC/PE)处理下的鸡肉在4 ℃条件下贮藏期内品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辐照能有效地杀灭鸡肉内微生物,同时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辐照处理后,鸡肉的TBA值明显上升(P<0.05),且辐照引发脂质的氧化作用对鸡肉品质影响较大;结合不同包装材料分析发现,PA/PE包装组的鸡肉,其贮藏期的品质表现较好,辐照处理后TBA值变化较小,各样品组的TBA值变化范围为0~0.76 mg/kg;且在贮藏期间变现出较好的色泽,在贮藏期间a*值有所上升,可达5.12(4 kGy)。综合分析,优选PA/PE包装结合4 kGy辐照剂量进行处理,在4 ℃贮藏条件下,可保证生鲜鸡肉安全品质的同时,将贮藏期延长至18 d。
    20  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咀嚼加工及食团特性的比较分析
    范会平,马晨晨,索标,张艳杰,李真,陈雨蒙,艾志录
    2024, 40(1):173-18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029
    [摘要](75) [HTML](115) [PDF 4.77 M](318)
    摘要:
    为探究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的咀嚼加工行为及食团特性,该研究考察了熟化方式对甘薯的质构、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的影响,并进行咀嚼试验,跟踪分析受试者咀嚼至吞咽点食团的水分含量、咀嚼参数、唾液分泌情况、食团特性以及淀粉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倒蒸甘薯条和煮甘薯干片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熟化甘薯制品(P<0.05),熟化甘薯制品中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均显著低于鲜甘薯(P<0.05)。在不同熟化方式甘薯制品的咀嚼试验中,咀嚼参数中的一口量、咀嚼次数、咀嚼时间、进食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回收食团的平均中值粒径(D50)(1.55~2.65 mm)与样品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样品形态以及受试者主观性的差异使样品咀嚼时的平均唾液添加量(0.41~0.94 g/g 干基)和平均唾液流速(45.92~72.65 mg/s)存在显著差异(P<0.05);咀嚼后的平均总淀粉消化率最高为蒸制甘薯(88.35%),最低为微波甘薯(34.32%)。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甘薯消化特性以及甘薯精深加工奠定理论基础。
    21  豌豆蛋白酶解-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及其提升低钠植物肉风味及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谢宇希,宋雪盈,赵谋明,吴军,罗东辉,罗燕华,梁春虹,张佳男,苏国万
    2024, 40(1):183-1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48
    [摘要](90) [HTML](103) [PDF 3.54 M](356)
    摘要:
    该文探究了豌豆蛋白酶解-美拉德反应产 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Derived From Pea Protein Enzymatic Hydrolysate,PPIHM)对低钠植物肉品质的影响。以豌豆蛋白为原料,通过蛋白酶水解结合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交联,添加质量分数为3.0%谷胱甘肽和1.0%还原糖(木糖:核糖=1:3)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PPIHM,并证明PPIHM的良好烤肉香气,鲜味及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添加不同质量分数(1%、3%、5%)的PPIHM于低钠植物肉中,系统研究发现添加PPIHM在保持植物肉自身刚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能显著提升植物肉的肉香感知强度,延缓植物肉中油脂和蛋白的氧化。其中,感官品评人员对3% PPIHM植物肉组的喜好度和接受度最高,5% PPIHM植物肉组抗氧化和贮藏稳定性效果最好,在第12天时,POV值仅为0.009 7 g/100 g。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PIHM是改善低钠植物肉风味,提高其储藏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该研究为深入探究PPIHM作为天然反应型风味补偿剂在低钠植物肉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2  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颜色和酚类物质组成比较
    王驰,兰义宾,段长青,何非
    2024, 40(1):194-2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091
    [摘要](96) [HTML](111) [PDF 5.05 M](464)
    摘要: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各子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与颜色差异,选取贺兰县(HL)、西夏区(XX),永宁县(YN),青铜峡市(QTX)的‘马瑟兰’干红,测定其颜色参数和酚类物质的组分。各子产区酒样在颜色参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颜色与年份间有着更明显的关系。XX的单体花色苷总量(69.83 mg/L)显著高于YN(19.37 mg/L);HL和QTX的杨梅酮含量(6.98 mg/L)显著高于YN(2.37 mg/L);XX的原花青素B,(-)-表儿茶素,(-)-表棓儿茶素显著高于YN。HL的龙胆酸(2.44 mg/L)显著高于XX(1.50 mg/L)和YN(1.31 mg/L)。XX的3-羟基肉桂酸含量(46.37 mg/L)显著高于QTX(32.14 mg/L)和YN(26.44 mg/L),HL(41.63 mg/L)显著高于YN。基于酚类物质含量进行逐一判别分析可以将各子产区的葡萄酒样品清楚地区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葡萄酒中的甲基花翠素类,二甲花翠素类,黄酮醇,黄烷醇与葡萄酒的L*值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和C*值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宁夏贺兰山东麓各子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在颜色上差异不显著,但在酚类物质组成上具有显著的风土特异性。
    23  长期贮藏干枣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水和加工特性
    尹小琳,胡鑫,李汴生,丁真真,阮征,李丹丹,金庭飞
    2024, 40(1):205-2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17
    [摘要](87) [HTML](100) [PDF 6.83 M](340)
    摘要:
    干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药食兼用的食品原料,其保健功能、贮藏和加工特性备受关注。长期贮藏的干枣脱水严重,果肉变硬、果皮发暗,商品价值降低。该文以分别贮藏约1和13个月的新疆骏枣和灰枣干枣为对象,研究干枣的浸泡吸(复)水的规律及其对干枣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13个月的骏枣和灰枣的湿基含水量较贮藏1个月的骏枣和灰枣减少了约50%,贮藏时间对果形指数、果肉质地和成分均有一定影响,长期贮藏的干枣仍具有很好的加工利用价值。干枣的吸水曲线大都呈对数曲线的规律,吸水过程受水温和干枣种类影响。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ow-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分析显示,水分主要从枣蒂和表面渗入到枣果内。贮藏约13个月的骏枣和灰枣的干基含水量分别为43.18 g/100 g(T=40 ℃)和41.06 g/100 g(T=60 ℃)时,出现轻微软化现象,此时可进行去核和切片加工;当干枣浸泡至干基含水量为129 g/100 g时,果肉软化充分,水分分布均匀,则可进行打浆加工,浆液粒度和色泽均较好。
    24  基于主成分和响应面分析三种改良剂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
    张珊,任传英,程建军,王帅
    2024, 40(1):214-2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626
    [摘要](101) [HTML](118) [PDF 6.87 M](405)
    摘要:
    该研究以玉米为原料制作传统发酵玉米面条,通过主成分分析以面条的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构建发酵玉米面条品质评价模型,研究品质改良剂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应用响应面分析不同品质改良剂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品质改良剂的配比。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F1和F2的贡献率分别为:58.31%和25.41%,累计贡献率为83.7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构建发酵玉米面条品质评价模型;品质改良剂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瓜尔豆胶食盐谷朊粉,其中食盐和瓜尔豆胶、瓜尔豆胶和谷朊粉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品质改良剂的最佳配比为:食盐质量分数0.87%、瓜尔豆胶质量分数0.53%、谷朊粉质量分数6.18%。
    25  解冻方式对冷冻鱼丸理化与质构性质的影响
    盛倩茹,王娟
    2024, 40(1):224-2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410
    [摘要](111) [HTML](83) [PDF 5.59 M](424)
    摘要:
    采用空气、低温、热水、流水、超声和微波解冻,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鱼丸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解冻时间、保水性、色泽、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质构和微观结构,评价解冻方式对鱼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能快速解冻冷冻鱼丸,但处理后鱼丸保水性、质构指标差,局部过热现象明显。超声解冻后鱼丸保水性好,解冻损失仅为2.60%,且TVB-N(3.85 mg/100 g)和TBARS值(0.54 mg MDA/kg)偏低。与其他解冻方式相比,低温解冻鱼丸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最低(分别为2.24%、1.97%),硬度、弹性、胶着性与咀嚼性较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鱼丸肌肉结构紧密,损伤最小。空气解冻鱼丸蛋白质降解程度高,TVB-N值最高(5.60 mg/100 g)。流水解冻同样会加重蛋白质降解,其TVB-N与空气解冻无差异。不同方式解冻后鱼丸色泽、pH值没有明显差异。综合比较而言,超声波处理能维持鱼丸保水性,对蛋白质与脂质影响较小,是比较理想的鱼丸解冻方式,但其操作参数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低温解冻的质构性质较好,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
    26  催熟过程中芒果浆营养成分及流变学性质变化
    胡隆孝,刘琳,谭葆瑶,赵雷,王凯
    2024, 40(1):233-2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481
    [摘要](101) [HTML](83) [PDF 5.28 M](508)
    摘要:
    催熟是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技术,催熟时间长短对芒果营养成份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催熟不同时间芒果的营养成份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其流变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芒果催熟108 h后,淀粉含量从7.95%下降至0.06%,果胶含量从15.79 g/kg下降至3.74 g/kg,总黄酮含量增加了0.24 mg/g,而总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随着催熟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催熟72 h后过氧化物酶活性趋于稳定。催熟60 h后丙二醛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说明催熟60 h以上细胞膜受损程度变化不明显。流变学结果表明,芒果浆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和弱凝胶体系,其表观粘度随催熟时间延长而逐渐越低。综合评价芒果的营养成分、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流变学特性认为催熟72 h后芒果果浆的综合品质较好。该研究结果为芒果催熟过程中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7  蔗糖酯二元复配乳化剂对复合骨汤乳液稳定性和品质的影响
    贺紫琼,杨杨,张立彦
    2024, 40(1):240-2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01
    [摘要](102) [HTML](104) [PDF 3.49 M](427)
    摘要:
    为了增强复合骨汤的乳化稳定性,改善乳化品质,将蔗糖酯分别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及微晶纤维素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二元乳化剂,研究其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及内在原因,并探讨乳液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复配蔗糖酯与单甘酯的HLB值为8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4.8 mV),黏度为8.91 Pa•s,平均粒径D[4,3](1 496 nm);蔗糖酯和大豆卵磷脂复配HLB值为12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8 mV),黏度为8.94 Pa•s,平均粒径D[4,3](725.1 nm)蔗糖酯与微晶纤维素复配HLB值在10~12之间时乳液zeta电位值在(-26.3 mV)至(-29.3 mV)之间,复合骨汤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蔗糖酯与大豆卵磷脂复配对骨汤乳液的稳定效果优于其它2组复配乳化剂,可使乳液中乳滴粒径显著降低(P<0.05),并能增大乳滴表面的电荷数量及乳液粘度,使乳滴均匀分散、不易聚集上浮。蔗糖酯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两两复配后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但与微晶纤维素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二元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对骨汤乳液的稠度、色泽和可接受度影响较大,对香气及滋味影响较小,影响作用与乳液稳定性相关。
    28  枸杞酸奶的制备、质构品质和风味物质分析
    罗叶名,傅虹飞,索朗嘉措,周元
    2024, 40(1):249-2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067
    [摘要](130) [HTML](108) [PDF 7.68 M](367)
    摘要:
    该研究以枸杞浆、纯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枸杞酸奶的配方和发酵条件,同时采用物性测定仪测定其质构参数,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枸杞酸奶配方为:以纯牛奶为基准(质量分数),枸杞浆添加量5%,奶粉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10%,发酵剂添加量0.1%,42 ℃条件下发酵8 h,其感官评分为85.2分,硬度28.32 g,稠度379.31 g•sec,粘聚性-18.35 g,粘度指数-16.98 g•sec,酸度值100.20 °T。相关性分析表明,枸杞酸奶的硬度与色泽和组织状态呈极显著负相关(r<0.001),稠度与口感呈极显著正相关(r<0.01),色泽和组织状态呈极显著正相关(r<0.001),组织状态和风味呈显著正相关(r<0.05),以及风味与口感呈极显著正相关(r<0.001)。枸杞酸奶含有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为1 417.09 μg/kg。枸杞浆中的醛类等是枸杞酸奶中枸杞风味主要来源。研发的枸杞酸奶色泽柔和,质地均匀,稠度适中,口感细腻,酸甜适宜,兼顾营养和风味。
    29  提高麸皮占比对高盐稀态酱油品质及香气成分的改善作用
    武倩宇,耿予欢
    2024, 40(1):262-2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74
    [摘要](97) [HTML](88) [PDF 5.87 M](359)
    摘要:
    该研究采用大豆、面粉及麸皮为原料制备高盐稀态酱油,探究了麸皮添加量对酱油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检测并分析了酱油样品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当大豆、面粉和麸皮用量之比为7:2:1(S2)时,成曲蛋白酶活力最高,其氨基酸态氮含量(0.87 g/mL)和总氮含量(1.81 g/mL)最高,与对照酱油相比,添加麸皮的酱油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发酵结束时S2、S3(7:1:2)的还原力分别比S1(7:3:0)高30.38%和20.85%,DPPH自由基清除率同样比S1高31.81%和28.59%(P<0.05)。此外,在添加麸皮的酱油中检测到了6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添加麸皮能够显著提高酱油中醛类、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使得酱油的香气成分更为丰富,改善了酱油的风味。研究结果有利于推进麸皮在酱油生产中的高值化利用,对酱油酿造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0  6种非标农药的改进QuEChERS结合GC-MS/MS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苏雅航,车颖欣,李永丽,刘俊,唐诗,李海涛,唐俊妮
    2024, 40(1):272-2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11
    [摘要](107) [HTML](108) [PDF 4.02 M](801)
    摘要:
    针对6种欧盟及日本进出口果蔬中重点检测,但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暂无检测标准的农药物质进行研究,建立一种改进的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提取净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检测方法,能快速检测叶菜类蔬菜基质中邻苯基苯酚钠、二甲基敌草索等6种农药多残留。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无水MgSO4 与NaCl盐析除水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固相材料净化,使用G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 Reaction Monitoring,MRM)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6种农药物质在0.002~0.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RSN=3)为0.15~2.32 μg/kg,平均回收率为84.50%~106.23%,相对标准偏差为0.96%~8.35%,此结果均符合欧盟农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程序要求与日本和欧盟对农残“一律标准”中农药限量要求。将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其他蔬菜中高发农药物质的检测,检测效果良好。该方法重复性好、耗时短、易操作,为邻苯基苯酚钠、二甲基敌草索等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和依据。
    31  UPLC-MS/MS测定小麦粉及其制品与小麦粉添加剂中新型非法添加物乙酰氧肟酸
    袁利杰,赵光升,张培毅,袁阳蕾,陈欣欣,毛景
    2024, 40(1):281-2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61
    [摘要](121) [HTML](95) [PDF 3.30 M](281)
    摘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小麦粉及其制品与小麦粉添加剂中新型非法添加物乙酰氧肟酸的分析方法。方法选取小麦粉、小麦粉添加剂、面皮、面条、馒头等5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为研究基质,以甲醇为提取溶剂,经超声和涡旋振荡提取,高速离心、过滤,通过T3色谱柱(2.1 mm×150 mm,3 μm)分离,以0.10%(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作为洗脱流动相,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酰氧肟酸的溶剂和基质标准曲线在0.07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25 mg/kg,加标回收率为78.49%~108.6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7%~7.50%。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适用于小麦粉及其制品与小麦粉添加剂中乙酰氧肟酸的测定。
    32  食品检验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质量差异分析
    刘帅,张捷,陈怡文,许苗苗,李献,王慧,陈勃旭,崔生辉,周巍
    2024, 40(1):288-2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004
    [摘要](61) [HTML](95) [PDF 3.12 M](673)
    摘要:
    为丰富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验收时的质控菌株,提高商品化培养基质量,该实验采用GB 4789.28-2013中规定的验收方法,以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福氏志贺氏菌CMCC 5157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为参照,选取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1株福氏志贺氏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5株大肠埃希氏菌对4个品牌的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培养基(Xylose Lysine Desoxycholate Agar,XLD)的外观、pH值、水分含量等物理指标以及生长率、选择性等微生物指标进行实验评价。结果显示A、B、C、D 4个品牌培养基干粉颜色分别为粉红色,淡粉色、土黄色、粉白色;水分含量分别为5.55%,5.92%、5.46%、5.94%;配置100 mL添加量分别为5.54、5.89、5.69、5.70 g;pH值均符合7.4,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和1株福氏志贺氏菌在4个品牌培养基上生长率均≥0.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不生长,5株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指数G均<5。综上,4个品牌的XLD培养基全部符合GB 4789.28-2013,该实验所选菌株可用作验收XLD培养基质控菌株的补充菌株。
    33  玉米须总黄酮含量检测络合显色体系的比较
    徐晓伟,李柱刚,李晓娟,王珣,赵伟,冷春旭,赵曦,陆杰,韩浩
    2024, 40(1):296-3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106
    [摘要](148) [HTML](118) [PDF 5.23 M](357)
    摘要: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最适合玉米须总黄酮(Corn Silk Total Flavonoids,CSTF)含量检测的络合显色体系。实验选用体积分数60%乙醇为溶剂对CSTF进行提取,并以不同极性溶剂对CSTF进行分级萃取,最终获得正己烷(Normal Hexane,n-Hexane)、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Extracts,EAE)和正丁醇(Bormal Butanol,n-BuOH)萃取物。以玉米须中不同类型黄酮为对照品,比较研究NaNO2-Al(NO3)3/AlCl3-NaOH和KAc-Al(NO3)3/AlCl3 四种络合显色体系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最适合的对照品种类和显色体系。结果表明,HPLC法检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中黄酮含量分别为83.45%和57.36%,经比较研究发现,与HPLC法检测总黄酮含量最接近的是以芦丁为标准品的KAc-Al(NO3)3络合显色体系。综上所述,KAc-Al(NO3)3 络合显色体系是玉米须和各萃取物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检测CSTF提取液黄酮含量为1.08%。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为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管控提供依据。
    34  高效噬菌体防控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
    梁馨文,刘振杰,张菊梅,陈谋通,吴清平
    2024, 40(1):304-3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0318
    [摘要](132) [HTML](119) [PDF 3.10 M](882)
    摘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其具有耐高盐度、宽pH值和宽温度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进化速度惊人,检测与控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是食品行业和公共卫生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而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因其特异性强、安全性好、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在食品有害微生物防控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杀菌剂,在不同种类食品致病微生物防控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尽管噬菌体生物防治仍存在宿主谱窄及宿主易产生抗性菌等挑战,但其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将在防控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综述了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噬菌体分离、快速检测与高效防控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开发基于噬菌体的高效防控新技术提供参考。
    35  水产预制食品品质控制及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赵茜,陈剑,李欢,王彦波
    2024, 40(1):312-3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630
    [摘要](92) [HTML](136) [PDF 4.06 M](369)
    摘要:
    近年来,预制菜因其食用方便、获取便捷的特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因氧化、微生物作用、内源酶降解导致的水产预制食品品质劣变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水产预制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调控水产预制食品品质,监测水产预制食品质量变化,对产品品质保持及预制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研究从预制工艺、包装方式、杀菌技术角度探讨了水产预制食品品质调控方式,并从检测标签、机器学习、全链条监测角度总结了水产预制食品品质智能监测方法,以期为水产预制食品品质控制、智能监测及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36  豉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苏泽佳,熊若冰,梁景龙,费永涛,白卫东,赵文红
    2024, 40(1):319-3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441
    [摘要](152) [HTML](107) [PDF 3.22 M](370)
    摘要:
    豉香型白酒是米香型白酒的衍生香型,其口感醇厚,豉香独特,醇厚甘甜,回味爽净,是我国广东地区岭南特色食品代表之一。近年来,白酒消费趋势倾向低度化、舒适化,顺应豉香型白酒的发展特色,但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迎合市场要求,产品的风味组成是关键。而发酵微生物结构对风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该研究对豉香型白酒微生物结构、影响风味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强化发酵提升酒品质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豉香型白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37  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覃欣怡,赵华显,杨恕,黄炯清,廖能健,李晓丽,姜宫凌侠,李楠
    2024, 40(1):325-3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22
    [摘要](80) [HTML](97) [PDF 3.96 M](321)
    摘要:
    海洋弧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致病性海洋弧菌可危害人类健康和造成水产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然而,关于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多样性系统总结的报道仍较为缺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物种组成、群落分布特点及其驱动机制,该文从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群落结构特征、环境驱动因子、群落构建机制等方面对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多样性在不同海域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驱动因子为总溶解氮、溶解性无机氮、总溶解磷等营养盐。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群落构建过程由随机过程主导。此外,该研究对广西北部湾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致病性海洋弧菌防控提供新思路,并为海洋弧菌生态功能多样性研究及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38  植物精油微胶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佳敏,孙飞龙,史宇,罗如梦,贾光峰
    2024, 40(1):332-3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4.1.1531
    [摘要](191) [HTML](111) [PDF 6.25 M](635)
    摘要:
    食品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污染影响食品品质,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天然保鲜剂是当前保鲜食品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植物精油的天然抗菌性和抗氧化活性使其在食品保鲜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微胶囊技术能够改善精油气味,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减少氧化挥发,且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食品保鲜的效能。该文综述了植物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材料、制备方法、保鲜机理、释放机理及其在果蔬、肉制品等食品中的保鲜应用,以期为植物精油微胶囊在食品保鲜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