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辣椒素缓解低温低湿条件下小鼠胃肠道炎症
    罗鑫,牛素敏,董轶群,谢定源
    2023, 39(1):1-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50
    [摘要](6) [HTML](14) [PDF 1.45 M](28)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不同辣椒素剂量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对小鼠胃肠道炎症缓解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温低湿模型组、辣椒素处理组(10、15、20 mg/kg),试验周期7天。记录小鼠体重,观察胃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含量,检测胃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中NF-κBp65、IκB-α、IL-1β、TNF-α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低温低湿环境会显著降低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胃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十二指肠组织NF-κBp65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辣椒素剂量15 mg/kg处理后会显著增加小鼠体重,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显著下降,辣椒素处理适当下调胃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十二指肠组织中关键通路的蛋白表达以恢复正常水平。意味着在低温低湿(10 ℃,30%)的环境下食用辣椒素剂量为10~20 mg/kg可以缓解胃黏膜损伤,并且能恢复十二指肠绒毛断裂,对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健康食用辣椒的量提供指导意见。
    2  基于16S rRNA测序探究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苏钢,杨光勇,张庚鑫,杜海洋,田维毅,王文佳,王平,涂小华,何光志
    2023, 39(1):11-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35
    [摘要](4) [HTML](11) [PDF 1.63 M](20)
    摘要:
    应用16S rRNA测序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空白组(C)(10只)和造模组(50只),其中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造模组SD大鼠给予克林霉素250 mg/kg灌胃造模,两组均为1次/d,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丽珠肠乐组(P)、模型组(M)、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GQD-H、GQD-M、GQD-L),每组10只。丽珠肠乐组(双歧杆菌活性菌胶囊,0.15 g/kg)、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10.08 g/kg)、中剂量组(5.04 g/kg)低剂量组(2.52 g/kg)分别给予对应药物进行灌胃干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连续给药7 d后,在无菌操作下提取各组大鼠粪便DNA,进行16S rRNA测序并分析其结果。通过Alpha与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GQD具有增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作用;GQD可在门水平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增加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的丰度。通过LEfse分析,发现GQD能增加乳酸杆菌、拟杆菌丰度,降低变形菌丰度。提示GQD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  高链玉米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的体外大肠发酵特性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规律
    徐诗琪,周倩雯,扶雄,黄强,张斌
    2023, 39(1):20-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69
    [摘要](4) [HTML](10) [PDF 1.53 M](10)
    摘要:
    该研究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igh-Amylose Maize Starch,HAMS)与四种饱和度不同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备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研究不同复合物体外大肠发酵特性及菌群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除淀粉-油酸复合物(34.87%)外,形成的复合物V型结晶越少(30.42%~32.93%)。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产气量基本一致(13.8~14.2 mL)。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产丁酸浓度(14.83~17.91 mmol/L)低于HAMS (22.42 mmol/L),但产较多乙酸(60.25~63.73 mmol/L)和丙酸(21.22~24.81 mmol/L)。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均能显著促进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这与其较高的丙酸产量有关。综上,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大肠发酵特性受脂肪酸饱和度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淀粉-脂质复合物自身结构有关,复合物中脂肪酸的饱和度对高链玉米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菌群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4  兜唇石斛发酵多肽Asp-Asp-Asp-Tyr和Asp-Tyr- Asp-Asp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
    梁楚容,王琴,肖更生,马路凯,吴晖,肖建波,刘袆帆
    2023, 39(1):31-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478
    [摘要](6) [HTML](11) [PDF 1.25 M](11)
    摘要:
    为了研究兜唇石斛发酵多肽Asp-Asp-Asp-Tyr(DDDY)、Asp-Tyr-Asp-Asp(DYDD)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抗炎活性。以合成的兜唇石斛发酵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法筛选增殖活性最高的发酵多肽浓度,通过中性红吞噬实验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发酵多肽对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分化形态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NO及细胞因子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12.5、25、50和100 μg/mL四组质量浓度的发酵多肽对细胞无毒性并有增殖作用;100 μg/mL的DDDY和DYDD和1 μg/mL的LPS处理可以激活细胞,增强细胞吞噬能力,相对吞噬率为2.05%、1.97%和2.19%;构建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发现两种发酵多肽处理有效抑制细胞分化,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抑制细胞NO分泌能力,100 μg/mL DDDY和DYDD处理组的NO分泌能力降低到LPS组的0.41倍和0.49倍;并且对抑炎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提高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降低有显著效果,均表现出剂量反应关系。由此可知,DDDY和DYDD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为后面探究发酵多肽的炎症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5  溶菌酶LyAa在黑曲霉中的高效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
    顾力行,王斌,潘力
    2023, 39(1):41-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58
    [摘要](5) [HTML](16) [PDF 1.15 M](13)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将嗜碱顶孢霉中的GH25溶菌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构建包含糖化酶信号肽的溶菌酶单拷贝和双拷贝表达载体并均由启动子PnaⅡ控制表达,利用双拷贝表达载体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使用PEG介导法转化无孢黑曲霉宿主HL-1,获得高酶活力的溶菌酶表达菌株。重组菌株LyAa-C的溶菌酶活力达到2 291.37 U/mL,是仅使用双拷贝表达载体的LyAa-F菌株酶活力(869.74 U/mL)的2.63倍,是仅使用传统单拷贝表达载体的LyAa-T菌株酶活力(358.41 U/mL)的6.39倍。通过6×His标签使用镍柱亲和层析成功纯化了重组溶菌酶LyAa,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溶菌酶LyAa蛋白大小约为25.0 ku,最适pH值为4.0,最适温度为30 ℃,并显示出良好的胃蛋白酶稳定性。综上,该研究基于双拷贝载体和CRISPR技术成功优化和提高了溶菌酶在黑曲霉中的表达。
    6  海洋菌株Mitsuaria sp. SH-50产嗜热性壳聚糖酶CsnSH50的酶学性质表征及其应用
    卢波斯,崔丹丹,沈宏
    2023, 39(1):50-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98
    [摘要](4) [HTML](14) [PDF 1.23 M](14)
    摘要:
    实验室从中国海南滨海虾蟹养殖区泥土样品中筛选到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海洋菌株Mitsuaria sp. SH-50,优化后该菌株产酶时间仅为12 h,产酶活性可达26.6 U/mL。该研究对其胞外壳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表征并进行壳寡糖制备的小试放大试验,以期进一步明确该菌株在壳寡糖生产上的实际意义。结果表明:壳聚糖酶CsnSH50分子量约为41 ku,纯化后CsnSH50比酶活力为7 462.50 U/mg,最适反应pH值为4.5,温度为75 ℃,在pH值2.5~8.5及温度低于50 ℃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最适条件下,稀释后CsnSH50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29.41 U/mL,米氏常数Km=1.71 mg/mL,1 mmol/L的K+、Ca2+、Cu2+、Fe3+、Mn2+对CsnSH50的酶活力有明显正激活效应,10 mmol/L的Mn2+对其正激活效应可达412%。TLC和ESI-MS结果表明:CsnSH50水解壳聚糖的最终产物主要为壳二糖、三糖、四糖。小试放大试验结果显示:制备5%(m/V)壳寡糖溶液时,壳聚糖溶液的初始pH值3.5,温度75 ℃,水解120 min时壳寡糖产率达到92.1%,产物平均聚合度为10.2。综上,CsnSH50具有酶活性高、热稳定性好、耐酸等特性,同时是一种鲜有报道的嗜热性壳聚糖酶,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重组大肠杆菌产脂肪酶MAS1的发酵建模与优化
    肖阳,王永华,杨博
    2023, 39(1):59-6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36
    [摘要](8) [HTML](14) [PDF 1.30 M](16)
    摘要:
    该研究以来源于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W007脂肪酶MAS1为研究对象,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优化了发酵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脂肪酶的最佳诱导时间为对数生长后期,最佳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为0.6 mmol/L,最佳诱导pH值为6.5,最佳诱导温度为20 ℃。然后,用R语言rsm包设计Box-Behnken试验,并在7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试验以得到Box-Behnken实验数据。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计算得到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脂肪酶MAS1的最优发酵条件:IPTG浓度为0.65 mmol/L、诱导温度23 ℃、诱导pH值为6.7时,理论脂肪酶MAS1酶活力为2 276.99 U/mL。在7 L发酵罐中,使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进行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培养时,得到最大脂肪酶MAS1酶活力为2 316.02 U/mL,比未优化之前(1 733.33 U/mL)提高了33.61%。上述结果表明SVM-GA在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为脂肪酶MAS1的高效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
    8  广式酱油中微生物蛋白组学分析样本的制备
    陈聪,李俊,温林凤,徐婷,张慧婷,钟梦丽,林银山,曹庸,符姜燕,刘占
    2023, 39(1):69-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87
    [摘要](9) [HTML](14) [PDF 929.01 K](12)
    摘要:
    广式酱油发酵周期长、微生物种群多样、代谢物复杂,缺乏微生物蛋白组学分析的样本制备方法。该研究通过比较改良的TCA浓缩法和超滤法两种蛋白纯化方法,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LTQ Orbitrap Velos Pro ETD质谱检测酱油微生物宏蛋白组样本制备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CA浓缩法制备的蛋白样品,其SDS-PAGE凝胶图谱有26个清晰条带,比超滤法多13个;两种法所制备的蛋白经胰蛋白酶酶切后的质谱图可分别鉴定到的2 495和1 682个肽段,说明TCA浓缩法制备的蛋白样品酶切更充分;不同发酵时期(0、60、120 d)的酱油经TCA浓缩法制备的蛋白样品,烷基化、酶切后,通过LTQ Orbitrap Velos Pro ETD质谱检测和Proteome Discoverer 2.5软件分析,可分别鉴定到1 035、1 104、1 046种蛋白质。通过TCA浓缩法制备蛋白组分析样本,操作简便,实验速度快,蛋白质鉴定率高,适用于广式酱油微生物的蛋白质组学的检测分析,为利用蛋白组学分析广式酱油的微生物发酵分子机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9  怀集黄菜发酵微生物群落与理化品质相关性分析
    杨晓,李汴生,阮征,张德润,李丹丹,雷略焕
    2023, 39(1):75-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30
    [摘要](6) [HTML](12) [PDF 1.08 M](15)
    摘要:
    怀集黄菜是肇庆怀集的一种特色发酵萝卜叶菜,仍采用步骤繁琐、耗时长的传统发酵工艺。为改进怀集黄菜传统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揭示自然发酵黄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挖掘其菌种资源,论文选取了当地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发酵黄菜,采用扩增子测序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冗余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黄菜品质的关键微生物,为黄菜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自然发酵黄菜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主要细菌属包括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片球菌属、甲基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Allort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丰度最高的主要菌种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莫氏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larrymoorei)、人参皂苷乳杆菌(Lactobacillus ginsenosidimutans)和偶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盐度、pH值、水分活度、总酸是影响黄菜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乳杆菌属、片球菌属、魏斯氏菌属为促进黄菜品质的关键菌属,种水平则体现在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乳酸片球菌、食窦魏斯氏菌对促进黄菜酸味、色泽和质构的保持作用。研究结果表征了自然发酵黄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主导菌属与品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黄菜发酵过程的品质控制。
    10  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表征
    陈雅鑫,林永杰,杨婷,何袅袅,蔡树芸,陈晖,方华,洪专,张怡评
    2023, 39(1):82-9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091
    [摘要](4) [HTML](14) [PDF 1.50 M](11)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 -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工艺条件为:棕榈硬脂:胆固醇60:40(m/m)、FX:脂质0.2:1(m/m)、壁芯比25:1(m/m)、凝聚pH值4.5,超声条件240 W/3 min,所得微胶囊包埋率为96.24%,载药量为0.85%。冻干样品后,FX-MC平均粒径为1,154 nm,PDI值为0.27,电位为-20.71 mV,粒径分布较均匀,溶液较为稳定;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岩藻黄质被微胶囊壁壳成功包埋;差示扫描量热谱图可知,FX-MC发生相变所需的焓值最高,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岩藻黄质在食品或保健品行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1  不同提取方法的莲子心多糖结构与理化性质比较
    方嘉沁,郑青松,文雨欣,郑丹纯,阳运军,翟永贞,张霞,李冰
    2023, 39(1):92-1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12
    [摘要](6) [HTML](17) [PDF 1.82 M](21)
    摘要:
    该研究考察了热水浸提(HWE)、超声辅助提取(UAE)、酶辅助提取(EAE)和微波辅助提取(MAE)四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莲子心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热水浸提,其他三种提取方法均能够提高莲子心多糖的得率、纯度、糖醛酸含量,其中微波辅助提取法的多糖得率、多糖纯度和糖醛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37%、67.85%、7.10%。三种辅助提取方法得到的莲子心多糖的分子量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超声辅助和酶辅助提取得到的莲子心多糖中半乳糖的含量分别为16.51%、9.66%,高于传统热水浸提得到的莲子心多糖中4.93%半乳糖含量,但并没有检测出木糖;微波辅助提取法与热水浸提法单糖组成种类相同,半乳糖醛酸的含量为7.59%,高于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得到的莲子心多糖吸热峰ΔH值、交叉频率值最高,分别为为54.89 J/g、50.23 rad/s,具有更高的表观粘度。可见,微波辅助提取方法较适于莲子心多糖的提取。
    12  腌制前后橄榄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比较
    聂稳,邓广牒,徐新玉,胡海娥,李学莉,贺丽苹
    2023, 39(1):104-1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44
    [摘要](8) [HTML](18) [PDF 1.41 M](23)
    摘要:
    该研究旨在研究橄榄腌制后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变化。采用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建立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抗炎活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质谱对腌制橄榄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显示,鲜橄榄的水、φ=70%乙醇、乙酸乙酯三种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70.33~126.42 mg/g,总黄酮含量为3.46~6.19 mg/g,腌制后橄榄提取物总酚含量为78.67~150.92 mg/g,总黄酮含量为4.09~6.65 mg/g,且UPLC-Q-TOF-MS/MS从中分析鉴定出11种多酚化合物;鲜橄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依次为70%乙醇>乙酸乙酯>水,7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9 mg/mL、0.03 mg/mL,而腌制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5 mg/mL、0.02 mg/mL;在浓度为0.10 mg/mL时,鲜橄榄提取物对LPS致炎模型的NO抑制率为7.51%~30.47%,而腌制橄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细胞NO抑制率为10.84%~34.85%。以上结果表明腌制后橄榄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优于鲜橄榄,以腌制橄榄为原料开发相关功能食品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13  不同蜂蜜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比较
    张敏,黄京平,赵文,王鹏,金玥,胡菡,薛晓峰,张金振
    2023, 39(1):113-1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02
    [摘要](5) [HTML](17) [PDF 867.48 K](9)
    摘要: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0种蜂蜜中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及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蜂蜜总酚酸含量为116.46~2 133.33 mg PCA/kg,总黄酮含量为8.31~120.81 mg QUE/kg,DPPH自由基清除IC50为16.25~674.22 mg/mL,铁离子还原FRAP值为0.50~7.39 mmol Fe2+/kg,酪氨酸酶抑制IC50为9.15~350.26 mg/mL。荞麦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6.25~45.83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3.21~7.39 mmol Fe2+/kg)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为9.15~14.16 mg/mL)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蜂蜜(p<0.05)。蜂蜜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蜂蜜中总酚酸、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为蜂蜜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14  香茅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张卯,张业辉,李惠,肖性龙,余以刚
    2023, 39(1):120-12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07
    [摘要](3) [HTML](12) [PDF 1.00 M](20)
    摘要:
    该研究探讨香茅醛(Citronellal,CI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的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时间-杀菌曲线确定了CIT对S. aureus的抑菌活性。CIT对S. aureus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0.80 mg/mL,且具有快速杀菌作用,1.60 mg/mL的CIT处理0.5 h后,S. aureus活菌数从5.65 log CFU/mL下降到0.00。经CIT处理后,S. aureus胞外K+浓度显著升高至2.63 mg/L,碘化丙啶(PI)荧光强度与对照相比升高5 326.83 A.U.,表明CIT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内小分子及大分子物质泄出。扫描电镜观察下发现,高浓度CIT能严重破坏S. aureus细胞形态及结构。此外,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发现,CIT在加入S. aureus的DNA后,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增色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差值为0.45 A.U.,表明CIT可能通过沟槽结合与DNA相互作用,干扰DNA的正常生物功能,抑制细胞生长。综上所述,CIT可作为S. aureus生长的天然高效抑菌剂,并通过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及影响DNA结构,干扰细菌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发挥抑菌作用。该研究为CIT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5  抗坏血酸浸渍后草莓中天然叶酸稳定性的变化
    谭美,张靖旋,潘靖茹,孟梓怡,胡清心,林芷伊,王超,段翰英
    2023, 39(1):127-1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43
    [摘要](10) [HTML](15) [PDF 933.92 K](13)
    摘要:
    为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浸渍后草莓中叶酸稳定性的变化,该研究采用真空(0.09 MPa)和常压两种方式浸渍AsA,对比浸渍速率以及浸渍后中天然叶酸的稳定性及草莓的新鲜度。同时探讨真空浸渍AsA的草莓在8 d冷藏过程中,天然叶酸的含量及质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浸渍AsA的传质速率更快(k2=0.01),浓度更高(1.24 mg/g)。草莓中总叶酸含量为100~128 μg/100 g,主要叶酸种类为5-甲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及叶酸降解产物或合成底物对氨基苯甲酸。草莓经8 d冷藏后,真空浸渍组和对照组的四氢叶酸分别下降了7.70%和42.51%,对氨基苯甲酸分别上升了57.13%和77.89%,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5-甲基四氢叶酸在第4天分别上升了24.47%和12.67%。质构结果表明,第8天时,真空浸渍组硬度(92.60 N)明显高于对照组(57.20 N)。因此,真空浸渍AsA处理可以抑制四氢叶酸降解(p<0.05),从而提高叶酸在冷藏中的稳定性,保护草莓的质地。该研究为提高草莓叶酸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16  臭氧水处理对草鱼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徐国栋,安玥琦,熊善柏,尹涛,覃凤阳,陈萍,尤娟
    2023, 39(1):134-14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55
    [摘要](3) [HTML](7) [PDF 1.63 M](7)
    摘要:
    为探究臭氧水处理对调理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臭氧水处理方式(冲淋和浸泡)以及贮藏温度(4 ℃和10 ℃)对草鱼片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冲淋组草鱼片常温贮藏1 d后的感官得分、TVB-N值显著高于臭氧水浸泡组和对照组草鱼片;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水冲淋、浸泡处理草鱼片的Shannon、ACE、Chao1指数值均下降,Simpson指数值上升,链球菌科、气单胞菌科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4 ℃、10 ℃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水处理草鱼片的Shannon指数值下降,Simpson指数值上升。与对照组菌群结构相比,臭氧水处理草鱼片在4 ℃贮藏后其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显著减少,布丘氏菌属、乳球菌属等显著增加,而在10 ℃下不动杆菌属显著减少,沙雷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臭氧水处理显著改变草鱼片群落结构,降低草鱼片菌群的多样性,且处理后贮藏温度对草鱼片菌群结构有显著性影响。
    17  不同品种马铃薯雪花粉在方便土豆泥中的应用比较
    赵宇慈,刘琳,段文圣,曾凡逵,石瑛,张海,刘刚
    2023, 39(1):144-15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21
    [摘要](2) [HTML](14) [PDF 1.03 M](14)
    摘要:
    东农310为本土培育的适用于全粉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该研究以引进生产全粉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对照,从营养物质/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价分析了东农310马铃薯雪花粉在土豆泥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东农310雪花粉的干物质、蛋白和淀粉含量较低。矿物质元素中钙含量低于大西洋,但磷、铁、镁、钾含量都高于大西洋,吸水性略低大西洋雪花粉。东农310雪花粉颜色外观与大西洋相比,白度基本一致,黄绿色较深。添加相同比例雪花粉时大西洋质地和粘聚性更接近于市售土豆泥粉所制作土豆泥,但东农310土豆泥质地更软且粘聚度低,感官评价更适口。GC-MS香气成分检测,东农310醛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且气味阈值低,是土豆泥的关键性香气物质。综合分析认为,东农310雪花粉制作的土豆泥营养成分丰富、整体风味浓郁,且质地软,略微提高其比例则可接近市售土豆泥质地,适用于加工为土豆泥。
    18  菌体蛋白替代鸡胸肉的炸鸡块品质变化
    曾艳,张学文,李德茂,王钦宏,孙媛霞
    2023, 39(1):152-15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073
    [摘要](2) [HTML](11) [PDF 905.50 K](9)
    摘要:
    为探究菌体蛋白在肉制品领域的应用可行性,使用菌体蛋白替代不同比例的鸡胸肉制作炸鸡块,并对获得的炸鸡块进行营养组成、烹饪损失、色泽、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菌体蛋白替代20%~60%鸡胸肉制作的炸鸡块产品,蛋白含量在21.12 g~18.78 /100 g,脂肪含量在9.98~10.48 g/100 g,膳食纤维含量在2.22~5.23 g/100 g。随着菌体蛋白比例增加,炸鸡块的烹饪损失由19.19%减小到16.28%,硬度由4.48 N升高到5.97 N,弹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菌体蛋白替代20%鸡胸肉的炸鸡块与无菌体蛋白的产品相比,营养组成差异小,嫩度无差异(p>0.05),但亮度(L* 67.60)增加,咀嚼性与弹性分别提高43.95%与17.95%(p<0.05),感官评价接受度良好。综上所述说明菌体蛋白可用于制备新型炸鸡块产品,研究能够为菌体蛋白作为动物蛋白替代的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19  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的研制
    于海坤,刘爱成,陈佳丽,李墨翰,杨梅,杨柳,岳喜庆
    2023, 39(1):160-1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15
    [摘要](7) [HTML](18) [PDF 1.35 M](23)
    摘要:
    为更加符合成人脂肪酸平衡要求,满足消费者摄入营养健康油脂的需求,以11种常见植物油和分提牛油为原料,在满足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前提下,以价格为指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建模编程得到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配方,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对调配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货架期的预测。结果表明,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的配比为:分提牛油8.00%,玉米油16.40%,亚麻籽油72.20%,芝麻油3.40%;单价为每百毫升0.28元;实际测得饱和脂肪酸占12.78%,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的值为5.99,在4~6:1之间,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与PUFA的质量分数比为0.96,基本满足MUFA:PUFA约为1:1,所配得的调和油脂肪酸比例与期望值相符;最佳调配工艺为:搅拌时间30 min、TBHQ添加量15 mg、搅拌温度20 ℃;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保质期为18个月。研究结果为营养平衡健康的调和油开发奠定了理论依据,为食用油企业新产品研发提供新的途径。
    20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红提成熟度判别模
    高升,徐建华
    2023, 39(1):170-1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52
    [摘要](5) [HTML](16) [PDF 1.05 M](13)
    摘要:
    成熟度是水果评价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水果的品质和经济价值。针对红提采摘成熟度评判困难,果肉营养价值参差不齐、产品竞争力低等问题,建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红提成熟度判别模型。该研究选取红提生长过程的4个阶段(分别为:未成熟、半成熟、成熟、过熟)的样本并进行光谱信息采集。选择550 nm~1 000 nm的光谱波段建模,分别将经过预处理的光谱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ni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进行特征波长提取,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的判别模型,最终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红提成熟度的最佳判别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处理算法光谱预处理后运用SPA算法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建立的ELM模型成熟度判别分类效果最佳,SVM模型次之,PLS-DA模型最差。因此,红提成熟度的最佳判别分类模型为SG-SPA-ELM,该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7.50%和96.67%。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红提成熟度进行判别是可行的,该研究为红提成熟度的判别找到了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
    21  富硒平菇粉的抗癌活性评价及富硒代糖面包的研制
    余嘉莲,丁静华,罗晓琪,李国坤,董嘉华,黄永莹,陈骁熠
    2023, 39(1):177-1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20
    [摘要](4) [HTML](12) [PDF 1.05 M](17)
    摘要:
    该研究采用不同总硒浓度的富硒平菇粉联合5-FU处理肝癌细胞HepG2,应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双染法探讨富硒平菇粉联合5-FU的抑癌效果,并以富硒平菇粉为原料研制一款富硒代糖面包,为富硒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富硒平菇粉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范围为13.89%~27.39%;不同总硒浓度的富硒平菇粉联合5-FU干预HepG2肝癌细胞36 h后,凋亡细胞数量呈硒作用浓度依赖性增高(p<0.05);总凋亡率分别是26.36%~49.72%,且凋亡率高于5-FU组(p<0.05)。富硒代糖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配方为:200 g面粉中富硒平菇粉添加量为0.06 g,复配代糖添加量为25 g,烘烤温度为上下火175 ℃,烘烤时间为20 min,总硒含量为(0.17±0.01)mg/kg。综上所述,采用不同总硒浓度的富硒平菇粉联合5-FU处理肝癌细胞HepG2,发现富硒平菇粉联合5-FU可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起到增效解毒的作用,并成功研制出富硒代糖面包的最佳工艺,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22  谷朊粉及其主要组分对果糖吸湿的抑制作用
    王双双,李斌,李晶
    2023, 39(1):185-1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305
    [摘要](6) [HTML](17) [PDF 1.69 M](10)
    摘要:
    为改善果糖因其强吸湿性而导致的结块和潮解现象,通过绘制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宏观形态分析,接触角测定以及低场核磁等表征手段,考察谷朊粉(Wheat Gluten,WG)添加量对果糖冻干品吸湿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谷朊粉中两种主要成分: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谷朊粉显著降低了冻干果糖样品的平衡吸湿率(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EMC),在25 ℃、75%相对湿度下果糖与谷朊粉比例为10:0、3:7、2:8的EMC分别为36.33%、16.00%、14.61%;随着谷朊粉比例的增加,样品的结块程度减弱,接触角由11.3 °增大到94.8 °。Peleg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果糖-蛋白体系的水分吸附过程;相较于麦醇溶蛋白,添加麦谷蛋白的样品EMC更低,结块量更小,且麦谷蛋白的接触角(88.2 °)大于麦醇溶蛋白(64.6 °);低场核磁结果显示,与麦醇溶蛋白相比,麦谷蛋白对降低水分自由度产生了更有效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谷朊粉及其主要组分对果糖的吸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较于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抑湿效果更突出。
    23  基酒FT-NIR光谱预处理与特征波筛选方法的比较
    朱雪梅,庹先国,张贵宇,翟双,罗林,罗琪
    2023, 39(1):196-2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71
    [摘要](7) [HTML](16) [PDF 1.33 M](8)
    摘要:
    为解决白酒基酒分类的问题,降低基酒的分类误差,减少基酒对摘酒师傅身体的危害,本实验选取18种预处理以及3种特征波筛选方法来较少光谱中的无关干扰信息,降低建模数据复杂度。基酒的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R)经过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PXY)划分数据集、预处理、马氏距离(MD)异常剔除、特征波筛选、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预测来完成最终的分类。研究发现: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后的训练集预测集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特定算法结合才能实现准确分类,因此要注意与其他算法的组合,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ve Variables Elimination,UVE)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都能实现高效的特征波选择,预测集的平均准确率接近90%。实验证明,经过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最多占原数据的47.57%,基酒近红外谱图经过预处理与特征波筛选后可以降低后期回归模型处理数据的复杂程度,提高模型的精确度。
    24  不同非热加工技术对百香果果浆杀菌效果及品质变化的比较
    郑楚瑶,张司南,吴元斌,蒋卓
    2023, 39(1):205-2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33
    [摘要](2) [HTML](14) [PDF 1.28 M](8)
    摘要:
    为评价不同非热杀菌方式对果蔬原料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低温等离子体技术(Cold Plasma,CP)和辐照技术三种方式对百香果鲜榨果浆进行杀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非热处理方式对果浆中的微生物(2.15 lg(CFU/g)、2.44 lg(CFU/g)、2.34 lg(CFU/g))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300 MPa及以上压力处理和3 kGy辐照量处理后果浆的菌落数均<1 lg(CFU/g),这两种方式对百香果果浆均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超高压处理对果浆贮藏期的影响,该研究还探讨了超高压处理前后的果浆在-20 ℃的条件下储存9个月内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实验得出,500 MPa和600 MPa处理的百香果果浆在-20 ℃下储存9个月后微生物含量仍<2 lg(CFU/g),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在理化性质方面,超高压技术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能有效保持果浆的色泽(ΔE<2)和风味(p>0.05),且能抑制果浆POD酶、PPO酶的活性,但辐照处理无法钝化PPO酶。综上所述,超高压技术能有效杀灭百香果果浆中的菌落,并能更好地保持果浆的品质,因此超高压技术在百香果果浆中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25  不同烘制预处理方式下裸仁南瓜籽烘烤工艺的比较
    刘战霞,吴宏,郭慧静,李斌斌,吴洪斌,贾文婷,杨慧
    2023, 39(1):213-2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80
    [摘要](3) [HTML](15) [PDF 1.08 M](7)
    摘要:
    为探究不同烘制预处理方式下对裸仁南瓜籽烘烤工艺的影响,对裸仁南瓜籽进行晒干(Sun Dried Unroasted,SDU)、湿盐烤(Wet Salted Roasted,WSR)、干盐烤(Dry Salted Roasted,DSR)、无盐烤(Unsalted Roasted,US)4种不同烘制预处理后,测定并分析烘烤南瓜籽的基本成分、色泽、质构、电子鼻和气味感官评价、脂肪酸、矿物质、总酚和生育酚、抗氧化活性的含量。结果表明:湿盐烤预处理条件下,基本营养成分保留效果最佳,总脂肪酸含量达99.46 m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9.50%;五种矿物质总含量达到203.96 mg/100 g,总酚和生育酚含量分别为2.65、11.65 mg/g;•OH、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为55.36%、69.25%和85.1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湿盐浸是裸仁南瓜籽烘制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湿盐烤工艺为最适宜的南瓜籽烘烤预处理方式。因此,湿盐烤制的裸仁南瓜籽可制成感官品质优、风味好、抗氧化能力强的植物蛋白食品。
    26  海参内脏酶解物和体壁溶出物的护肤功效评价
    米锐,周遵春,孟楠
    2023, 39(1):222-22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092
    [摘要](3) [HTML](19) [PDF 1.15 M](8)
    摘要:
    该研究以海参加工副产物为试验材料,将海参体壁酶解物作为对照,分别考察了海参内脏酶解物和体壁溶出物的保湿、防晒、抗氧化、美白及抗衰老功能,旨在对海参加工副产物的护肤功效进行评价。试验数据表明,内脏酶解物和体壁溶出物在保湿、防晒、抗氧化、抗衰老功能上优于体壁酶解物。其中内脏酶解物的吸湿保湿、抗衰老功能综合评价最佳:在81% RH的12 h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为52.51%和95.04%,弹性蛋白酶抑制率达到26.34%;体壁溶出物在防晒、抗氧化功能上表现最佳:在UVC和UVB波段的紫外吸收率分别为94.52%和33.89%,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为3.00 mg/mL,ABTS与FRAP法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4.48 mmol/g和5.91 mmol/g。美白功能方面,体壁溶出物及内脏酶解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的IC50分别为49.43 mg/mL和40.00 mg/mL,美白功能低于体壁酶解物(IC50=16.82 mg/mL),但也能发挥很好的美白作用。在应用中,可以有效利用两种副产物在护肤功效上的作用优势,将二者联合应用或者作为体壁酶解物的补充应用在护肤品上,实现海参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开发利用。
    27  物理处理对黄粉虫蛋白理化及消化性质的影响
    王金梅,江轶群,穆利霞,骆兆娇,孟赫诚
    2023, 39(1):230-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60
    [摘要](4) [HTML](14) [PDF 1.17 M](9)
    摘要:
    以碱溶酸沉法提取黄粉虫蛋白(Tenebrio molitor Larvae Protein Isolates,TPI),探究了热处理和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对其理化、功能和体外消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TPI主要由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及二硫键稳定高级结构。热处理和微射流处理均可诱导TPI聚集体的形成,且这种聚集可能是以疏水性聚集为主。热处理TPI的溶解性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热处理导致蛋白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削弱了TPI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高压微射流的机械作用增强了蛋白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升了TPI的溶解性,且与处理压力呈正相关。中性条件下,50 MPa和100 MPa微射流处理TPI的溶解度由24.05%分别提升至50.08%和64.81%。热处理改善了TPI的乳化活性和泡沫性质,但降低了其乳化稳定性;微射流处理增强了TPI的泡沫稳定性,但对其乳化性能和起泡性均无显著影响。两种物理处理均提升了TPI的体外消化抗性,其中,90 ℃和120 ℃热处理TPI的氮释放量由39.53%分别降至35.58%和33.90%,微射流处理TPI在17 ku附近的亚基无法在体外消化过程中被完全水解。
    28  响应面法优化灰枣超微粉制备工艺及其粉体性能表征
    丁华,魏佳,林丽静,刘义军,张平
    2023, 39(1):238-2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18
    [摘要](4) [HTML](16) [PDF 1.35 M](21)
    摘要:
    该研究以新疆干制灰枣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实验,结合超微粉碎技术,研究预处理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超微粉碎时间对灰枣超微粉粒径、理化特性和表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枣超微粉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g/mL),预处理时间53 h,乙醇浓度60%(V/V),超微粉碎时间为4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粉体粒径为28.47 μm。超微粉碎后灰枣超微粉体的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分别降低了42.22%、39.06%和74.78%,氨基酸和蛋白质溶出率显著提高(p<0.05)。超微粉碎后粉体亮度增强,休止角、滑角、堆密度增大。润湿时间缩短了41.99%,表明粉体润湿性提升;灰枣超微粉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下降了60.30%、56.28%,表明超微粉碎使粉体水合能力降低。经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超微粉碎后粉体主要结构及基团未发生较大改变。与传统制粉工艺相比,该法所得灰枣超微粉不添加辅料,粉体品质较好且有利于控糖人群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9  苹果皮提取物的多酚组成及益生活性
    贺子倩,郑必胜,邓娜,袁玲,李文芝
    2023, 39(1):247-25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08
    [摘要](2) [HTML](12) [PDF 1.60 M](9)
    摘要:
    苹果皮是生产苹果酱、果汁和其他产品的副产品,为探究其益生活性,该研究首先利用φ=80%丙酮作为溶剂得到苹果皮提取物(Apple Peel Extract,APE),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物的多酚组分进行分析。再通过体外益生菌厌氧发酵,跟踪测定24 h期间的生物量、pH值和多酚组分的变化。苹果皮提取物一共鉴定到13种多酚类物质,主要组分为根皮苷515.54 mg/100 g、金丝桃苷530.06 mg/100 g和槲皮苷459.04 mg/100 g。与空白组相比,APE显著促进了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四种益生菌的增殖,其发酵液的pH值维持在3.66~4.00,降低了42.86%~47.71%。在发酵过程中,根皮苷分别被消耗了93.36%、89.21%、86.31%和0.41%。结果表明,苹果皮提取物拥有丰富的多酚单体组成,是一种潜在可利用的益生元,可以调节肠道益生菌生长及代谢,具有较高的益生活性。
    30  核桃调和油在不同烹饪温度下氧化稳定性的变化
    徐丹亚,焦云琦,闫皓,卢亮亮,李晓曼,刘凤兰,孔令明,孙俪娜
    2023, 39(1):254-2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044
    [摘要](3) [HTML](12) [PDF 1.23 M](32)
    摘要:
    为保持核桃油热加工过程中营养和热稳定性,将核桃油与亚麻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和菜籽油进行调和,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脂肪酸摄入量,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核桃调和油中各原料所占比例,研制出核桃油含量分别为1%、5%、15%、25%的营养均衡核桃调和油。分析中式烹饪温度下核桃调和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及品质变化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调和油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质量分数比例接近0.27:1:1,n-6/n-3脂肪酸均在(4~6):1推荐值范围之内,符合人体对脂肪酸均衡摄入的需求。1%、5%、15%、25%的调和油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升高,210 ℃时PUFA/SFA比值分别为0.30%、0.39%、0.70%、0.96%,MUFA/PUFA比值较纯核桃油分别增加0.03%、0.07%、0.11%、0.14%,n-6/n-3脂肪酸比例介于4.42~5.76之间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均低于纯核桃油,表明纯核桃油经过调和,有助于减缓氧化物的生成,提高热稳定性,维持脂肪酸的膳食平衡。
    31  基于万能蒸烤箱的鸡汤炖制工艺分析
    陈丽兰,陈祖明,袁灿
    2023, 39(1):262-2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62
    [摘要](8) [HTML](15) [PDF 1.22 M](16)
    摘要:
    为探讨炖制方式与鸡汤品质之间的关系,以万能蒸烤箱为设备,分析不同的炖制模式下鸡汤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不同炖制模式下鸡汤的气味和滋味差异性,采用主成分(PCA)、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鸡汤风味的差异性进行区分,确定出万能蒸烤箱的鸡汤炖制条件。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炖制的鸡汤呈淡黄色、表面有小粒浮油、鸡汤鲜味明显,香味浓郁,口感醇厚,回味清甘。该条件的汤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达到117.97 mg/100 g;挥发性风味物质共39种,其中醛类15种,醇类9种、酯类8种,酮类3种,其他4种,比较六种炖制模式的样品,模式四(蒸烤模式,湿度100%;温度140 ℃烹制20 min后;100 ℃烹制60 min)下炖制的样品风味佳、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且炖制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成品风味佳且节能的炖制方式。
    32  不同加工环境自然发酵羊肉香肠细菌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关联分析
    牛茵,尹礼国,杨梓垚,王洁,刀筱芳,林亚秋,陈娟
    2023, 39(1):270-2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57
    [摘要](14) [HTML](11) [PDF 1.52 M](13)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加工环境下羊肉香肠理化性质和风味品质的差异,该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和安徽省安庆市手工制作自然发酵羊肉香肠的常规理化特性、细菌多样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庆样品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水平和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三个加工环境样品中葡萄球菌属、环丝菌属、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拟杆菌属、Odoribacter属、乳酸杆菌属等相对丰度较高;成都样品的差异物种为葡萄球菌属,乐山样品的差异物种为环丝菌属,安庆样品的差异物种为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与一个无法鉴定的菌属。成都和乐山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相似,以醛类物质为主,安庆样品则存在一定差异,以酯类物质为主。羊肉发酵香肠中优势菌群与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优势微生物种类决定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研究结果为阐明不同加工环境下羊肉香肠的细菌菌群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特征提供数据支持,为从加工环境角度揭示传统发酵香肠优势菌群对关键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徐梦婷,邵淑贤,陈静,田洪武,谢微微,陈潇敏,叶乃兴,高水练
    2023, 39(1):281-29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19
    [摘要](6) [HTML](15) [PDF 1.33 M](22)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关键呈香物质,该研究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品种工夫红茶中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化合物,共有挥发性物质的种类18种,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烯类、酯类、酸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5个品种工夫红茶主要呈现花香、果香和甜香,其中癸醛、芳樟醇、苯甲醇、香叶醇、正己醛和异戊醛6种香气成分为共同的主要赋香物质。5个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金牡丹含有较高的酯类和酮类化合物;金观音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紫玫瑰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梅占含有丰富的醇类化合物;福云6号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此外,该研究结合ROAV值从5个品种工夫红茶中共筛选出7~15种对香气品质特征具有重要贡献的香气成分(ROAV≥1.00)。
    34  春黄菊干花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香气协同作用变化评估
    徐志强,熊文,冯俊俏,牛云蔚
    2023, 39(1):291-29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02
    [摘要](4) [HTML](12) [PDF 1.68 M](18)
    摘要:
    该研究以春黄菊干花为研究对象,对其香气化合物及其香气物质间的香气协同作用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从中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13种,醛类6种,醇类8种,酮类2种,烯烃类11种等。样品中(E)-β-金合欢烯(6.06 mg/L),乙酸(4.61 mg/L),甜没药烯萜醇氧化物B(1.12 mg/L)的含量较高。结合气GC-O和OAV,得到关键香气化合物(OAV>1.00)18种,其中戊酸、癸酸乙酯具有较高数值,可能是主要特征香气化合物。电子鼻提供风味指纹图谱,根据感官分析,选择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4种酯和乙酸、戊酸2种酸运用S型曲线法探究得出,乙酸与辛酸乙酯发生协同作用(R=0.48),与癸酸乙酯发生加成作用(R=0.97);而戊酸与癸酸乙酯发生加成作用(R=0.80)。
    35  基于灰色数据预处理的WD-LSTM模型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分析
    陈晨,尹佳,董曼,穆书敏,陈锂,郭鹏程,文红,桂预风
    2023, 39(1):300-3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91
    [摘要](6) [HTML](15) [PDF 1.52 M](21)
    摘要: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为了提高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本文基于检测产品和检验数据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信息不完全性,将所得不同地区的乳制品检测数据通过改进的softmax公式进行等级划分,并按自然日进行分箱处理,通过风险权重等比例映射法得到风险等级,充分利用了乳制品灰色数据,对检验合格数据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挖掘。采用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W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的乳制品检测数据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达97.54%,标准偏差为0.03,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LSTM模型和有选择性重构且间隔为2的WD-LSTM模型相比准确率更高,稳定性更好,可实现对乳制品质量风险的预测和防控,能为乳制品的风险监管提供有利参考和技术支撑。
    36  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改善胃肠道功能类保健食品中的22种非法添加化合物
    袁阳蕾,袁利杰,郭立净,石璐
    2023, 39(1):311-3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96
    [摘要](3) [HTML](11) [PDF 1.12 M](14)
    摘要: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同时定量分析保健食品中22种非法添加化合物。该研究以市面上常见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类保健食品(片剂和口服液基质)为研究对象,样品经甲醇涡旋振荡和超声提取;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1 mm×50 mm,1.8 μm)色谱柱分离,φ=0.1%甲酸水和甲醇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正离子扫描,Full MS/dd-MS2(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的二级扫描)模式,以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一级母离子和自动触发采集的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高通量定性筛查,以一级母离子进行定量分析,22种化合物在6.5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精确质量数偏差≤1.77×10-6。结果表明,各目标化合物在5 ~5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定量限均为50 μg/kg,片剂回收率为82.11%~116.16%,口服液回收率为83.64%~117.21%。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片剂和口服液基质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类保健食品中22种非法添加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37  UPLC-MS/MS方法评估人对食物中杂环胺的摄入
    杨婉琪,彭利娟,王亚南,李青,陈季旺,吴波
    2023, 39(1):320-3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28
    [摘要](3) [HTML](14) [PDF 949.21 K](25)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人体摄入吸收后的食物致癌物杂环胺(HAAs)与血清白蛋白(HSA)形成的亚磺酰胺加合物的准确、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HAAs的摄取,研究HAAs与相关癌症风险的关系。选取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IP)为研究对象,依据PhIP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体外合成PhIP-HSA亚磺酰胺加合物。使用UPLC-MS/MS检测PhIP-HSA亚磺酰胺加合物的酸水解产物PhIP,对PhIP-HSA亚磺酰胺加合物进行定量。结果表明,HiTrap Blue亲和柱对HSA的回收率高于90%;优化的条件下,PhIP-HSA亚磺酰胺加合物的水解效率高达96%;PhIP-HSA亚磺酰胺加合物的含量与PhIP的信号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是y=1.011 7x+3.256 3,R²=0.998 7。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低至5×10-3 fmol/mg HAS和1.50×10-3 fmol/mg HSA。该方法对人血浆中PhIP-HSA亚磺酰胺加合物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HAAs摄入与相关癌症风险关系的研究中,是用于评估常食用熟肉个体的HAAs摄入的可行方法。
    38  基于时间分辨纳米荧光微球的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操青青,赵力超,方祥,钟青萍,廖振林,王丽
    2023, 39(1):326-3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249
    [摘要](2) [HTML](12) [PDF 1.16 M](20)
    摘要: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频繁爆出,开发一种简单、快速且能大规模现场检测的方法对确保食品安全、避免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功开发了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现场快速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TRF-LFIA)。该方法将时间分辨纳米荧光微球(EuNPs)标记副溶血性弧菌单克隆抗体形成可以作为特异性免疫荧光探针的微球抗体偶联物,通过测定探针与目标致病菌结合后的荧光信号值来实现对目标致病菌的定量检测。该研究开发的TRF-LFIA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灵敏度为8.2×102 CFU/mL,视觉检测限为1.2×104 CFU/mL,线性范围为1.8×103~1.8×107 CFU/mL,回收率为84.25%~105.13%,变异系数(CV)为2.56%~9.14%,并且对其他7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株检测未发生交叉反应。该研究所建立的TRF-LFI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特异性好等优点,为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检测工具。
    39  基于实验室能力验证需求国标法检测鸡肉和鸡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优化
    唐子恒,林泽宁,陈子敏,黄楚彪,劳华杰,詹炜玮,刘文字,沈祥广
    2023, 39(1):335-3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65
    [摘要](120) [HTML](117) [PDF 634.18 K](389)
    摘要:
    基于实验室能力验证检测工作的特点,对农业部1025号公告-14-2008和农业部781号公告-6-2006两个国标法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结合加热沉淀法,快速测定鸡肉、鸡蛋样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量,为依照国标法检测步骤完成能力验证实验的结果提供质量验证参比。鸡肉或鸡蛋考核样品按国标方法提取获得备用液(其中鸡蛋备用液定容至6 mL),精密移取待固相萃取(SPE)净化的备用液1 mL,加入乙腈0.2 mL,涡旋,55 ℃水浴加热20 min快速沉淀蛋白质,离心后取上清液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残留量。快速加热沉淀法应用于鸡肉、鸡蛋样品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08%~103.09%和77.60%~102.94%。剩余备用液依照国标法继续净化,并对净化操作稍作优化:鸡蛋备用液只取3 mL进行SPE净化;鸡肉备用液先冷冻,解冻后高速离心,移取上清液进行SPE净化。优化方案操作简单,能快速测得样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浓度,提高了回收率和重复性,既可为能力验证提供结果质量验证的参考,亦可用于日常的批量快速检测。
    40  基于ttr基因的mini-MPN-qLAMP法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章小洪,郑连宝,陈卫平,王伟影,贺云鹏,方芳,胡彤
    2023, 39(1):343-35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0163
    [摘要](127) [HTML](123) [PDF 757.47 K](377)
    摘要:
    该研究通过3管型微量MPN计数法(Mini Most Probable Number,mini-MPN)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的荧光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Quantitativ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qLAMP)方法。依据沙门菌属ttr基因设计了qLAMP和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引物,结合5 h BPW增菌和MPN计数法建立了mini-MPN-qLAMP沙门氏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使用两种人工污染样品对mini-MPN-qLAMP法进行验证,使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qLAMP法与qPCR法反应特异性均良好,纯培养时qLAMP法检出限为500 CFU/mL。通过Bland-Altman分析表明所建立的mini-MPN-qLAMP法在速冻乌米饭中检测结果与mini-MPN-qPCR、mini-MPN计数法、平板计数法相比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r2≥0.994,检出限为-0.44 lg MPN/mL;而在速冻鸡胸肉中该法检测结果与mini-MPN-qPCR结果一致性最佳,r2=0.990,检出限为-0.64 lg MPN/mL。肉制品中腐败杂菌会影响mini-MPN计数和平板计数结果,mini-MPN-qLAMP可排除肉制品中腐败杂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该研究所建立的mini-MPN-qLAMP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定量检测。
    41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
    陈香玉,龚晶,陈俊红
    2023, 39(1):352-3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3.1.1259
    [摘要](149) [HTML](110) [PDF 446.46 K](497)
    摘要: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其持续不断地反复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冷链食品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完善现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满足消费者安全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是当前关乎民生的重大课题。基于此,该研究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剖析了体系建设存在各层级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待整合集成、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生态圈尚需加速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亟待强化等问题,而且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更为凸显。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提出建立统一的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大力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建立良好运行技术环境等,以期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为强化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