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8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攀枝花黑松露多糖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
    魏鑫悦,陈克保,关统伟
    2022, 38(3):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85
    [摘要](549) [HTML](280) [PDF 3.36 M](690)
    摘要:
    多糖作为松露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多糖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但关于攀枝花黑松露中多糖组分的相关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采用水提法和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黑松露多糖,并对其结构及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黑松露多糖的分子质量为1.29×104 u,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鼠李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89:1.81:0.34:0.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组分是含有α-糖苷键的吡喃型多糖。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该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对DPPH自由基表现出更好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1.02 mg/mL,同时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升高。另外,在体外降血糖实验方面,该多糖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99 mg/mL、3.30 mg/mL。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度开发黑松露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2  马铃薯抗性淀粉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糖血脂作用
    尉迟邈,吴建美,高璐,刘登宇,曲琳
    2022, 38(3):8-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40
    [摘要](263) [HTML](189) [PDF 933.66 K](483)
    摘要:
    探究马铃薯抗性淀粉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糖血脂作用,48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高脂饲料饲喂2周后按总胆固醇(TC)水平随机分为5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马铃薯抗性淀粉高、中、低剂量组。干预6周,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肝脏系数、血脂水平等指标,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比较,高脂组体重增加2.21%;心脏、肝脏、肝脏系数、附睾周脂重均有所增加,分别为23.70%、85.84%、63.88%、23.74%;TC、TG、LDL-C及血糖水平升高;高脂模型建立成功。与高脂组比较,实验组体重、肝脏重量、肝脏系数、附睾周脂重降低,降低最大幅度分别为2.50%、14.18%、9.18%、19.46%;TC、TG、LDL-C、AI及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最大幅度分别为29.84%、49.33%、59.21%、43.89%、11.33%,HDL-C无显著差异。HE 染色结果显示,与高脂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改善。表明马铃薯抗性淀粉能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3  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郭泳静,刘果,冯孔龙,宋明月,戴伟杰,黄早成,曹庸
    2022, 38(3):15-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08
    [摘要](245) [HTML](196) [PDF 3.41 M](397)
    摘要:
    为表征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以含5%该发酵大豆膳食纤维(该研究所述发酵大豆膳食纤维为一种酱油渣来源的低盐、低油、无异味的食品级膳食纤维)的饲料喂食的母猪作为实验组(DF),空白对照组(CK)喂食普通饲料(相同的饲料没有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分别收集两组的母猪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母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并通过GC-MS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属水平上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研究。Welch’s t-test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喂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后母猪肠道菌群中史雷克氏菌属(Slackia)的丰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LEfSe结果发现Clostridium IV和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为实验组中丰度较高的两个差异物种。喂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后,粪便中各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丁酸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使母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了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的富集,从而提高了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含量。
    4  榆黄菇多糖对体外诱导炎症模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
    罗晓恒,赵哲坤,高宜,赵爽
    2022, 38(3):25-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21
    [摘要](213) [HTML](224) [PDF 913.52 K](481)
    摘要:
    以榆黄菇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榆黄菇粗多糖,Sevage法去除蛋白,利用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和Superdex-75凝胶层析方法纯化获得PSI和PSII两个组分;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建立炎症模型;利用MTT法筛选出两个多糖的优势浓度,采用吸光度分析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来评价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显示,LPS浓度为5 μg/mL时,细胞炎症水平达到最高,在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出PSI的优势浓度为500 μg/mL、PSII的优势浓度为200 μg/mL;与LPS模型组相比较,PSI对NOS活性、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抑制率分别为37.54%、28.84%、28.27%和30.25%,PSII对NOS活性、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抑制率分别为51.24%、37.56%、31.35%和32.67%。研究证实,榆黄菇多糖PSI和PSII对LPS诱导RAW264.7炎症细胞具有缓解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促进细胞增殖、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等方面,而对比PSI来说,PSII对于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的抑制力要更强,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5  芥菜疙瘩超微粉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改善作用
    陈岭林,查学强,李强明,罗建平,杨磊
    2022, 38(3):33-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28
    [摘要](178) [HTML](312) [PDF 2.76 M](383)
    摘要:
    该实验研究了芥菜疙瘩超微粉(BUP)对脂多糖鼻腔滴注构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肺炎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与粉碎后过60目筛的芥菜疙瘩普通粉(BOP)相比,BUP的活性成分可溶性膳食纤维、多酚、黄酮、硫苷、异硫氰酸酯等具有更高的溶出率(分别提高了77.27%、63.89%、17.86%、26.72%、42.86%);BUP可以改善COPD小鼠的体重减轻、肺气肿和肺纤维化,提高COPD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降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下调COPD小鼠肺组中IL-1β和IL-6的水平并上调IL-10的水平,抑制肺组织内IκB和NF-κB p65的磷酸化,阻止p65入核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BUP能够平衡COPD小鼠BALF中活性氧水平,改善其肺组织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水平,促进肺组织内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研究表明BUP可能由于其活性成分的溶出率优于BOP从而具有更好的改善COPD小鼠肺炎的作用,其机制与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相关。实验结果可为芥菜疙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6  鳀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凌胜男,刘特元,陈雪叶,王红丽,王锡昌,施文正
    2022, 38(3):41-4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06
    [摘要](384) [HTML](670) [PDF 472.25 K](970)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鳀鱼的营养价值,提高鳀鱼的附加值,该研究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鳀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5.67%、16.38%、5.05%和2.31%。鳀鱼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组成比例(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EAA/NEAA)分别为40.49%和68.06%,完全符合FAO/WHO的推荐标准(EAA/TAA在40%左右、EAA/NEAA>60%)。鳀鱼中共检测出37种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两者含量达31.74%,n-3/n-6值(5.58)远高于FAO/WHO推荐的日常膳食(0.1~0.2)。鳀鱼常量元素含量最高的是Ca(744.23 mg/100 g),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是Fe(2.24 mg/100 g)。综上,鳀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丰富、比例均衡、营养价值丰富的鱼类资源。该研究可为鳀鱼加工、运输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7  一株致皮蛋“爆蛋”的嗜碱菌株分离鉴定及其De nove测序分析
    张昊,杨林杰,张腾飞,孙静,梁振华,皮劲松,杜金平
    2022, 38(3):49-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59
    [摘要](210) [HTML](274) [PDF 1.21 M](388)
    摘要:
    该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从皮蛋“爆蛋”样品中分离出一株“致爆”菌BD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测序比对,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细菌学试验探究了菌株的生长性能、耐盐耐碱特点和产气能力,并对该菌进行De nove测序,获得菌株基因组框架图。结果表明,该菌16S rDNA序列与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同源性高达99.92%。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 ℃,可在高碱(pH 12)环境下生长,具有产气能力。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3.70 Mb,共编码3381个基因,对蛋白编码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膜转运功能相关通路基因,推测其在皮蛋内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耐受高碱环境。BD菌株的碱耐受能力为其在皮蛋中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其生理特点为皮蛋“爆蛋”控制提供依据,也为微生物高碱、高脂质环境适应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
    8  牛奶发酵过程中阪崎克罗诺杆菌可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曹怡芳,周爱莲,白泓,余以刚,肖性龙
    2022, 38(3):56-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14
    [摘要](230) [HTML](296) [PDF 1.18 M](396)
    摘要: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牛奶发酵剂,研究了牛奶发酵过程中阪崎克罗诺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阪崎克罗诺杆菌存活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MA-qPCR方法分析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结果显示,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牛奶中发酵48 h后pH值可达到3.40,酸度值可达212.00。在发酵前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48 h后pH值和酸度值分别为3.50和193.30;在发酵中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48 h后pH值和酸度值分别为3.47和214.30。发酵前期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结果的影响更大。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中生长48 h后菌浓度可稳定在9.08 lg(CFU/mL);不论在牛奶经发酵前期或中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发酵后期平板计数法均检测不到阪崎克罗诺杆菌,但16s rDNA和PMA-qPCR技术均可检测到阪崎克罗诺杆菌活菌的存在。该研究结果说明,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后进入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该状态的存在会导致该菌检测时活菌数量的低估,从而引发乳及乳制品的安全隐患。
    9  苦瓜皂苷与乳清蛋白水解物协同对二肽基肽酶-IV的抑制活性
    于海坤,热罕古丽,吴尚仪,陈佳丽,夏扣娜,李墨翰,岳喜庆
    2022, 38(3):63-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64
    [摘要](167) [HTML](280) [PDF 6.32 M](445)
    摘要:
    为评价动植物源天然产物的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抑制活性,以苦瓜皂苷(momordica saponins,MS)、乳清蛋白胃蛋白酶水解物(whey protein pepsin hydrolysates,WPPHs)、乳清蛋白胰蛋白酶水解物(whey protein trypsin hydrolysates,WPTHs)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水解条件,再将MS与WPPHs、WPTH进行复配,结合模拟体外消化,探究DPP-IV抑制活性。结果表明,MS、WPPHs及WPTHs具有DPP-IV抑制活性,最佳水解条件为:当酶添加量4%、pH 2.7酶解2 h时,WPPHs的DPP-IV抑制率最高为15.43%;当酶添加量4%、pH 7.6酶解4 h时,WPTHs的DPP-IV抑制率最高为14.62%。苦瓜皂苷与乳清蛋白水解物具有协同对二肽基肽酶-IV抑制活性作用,当MS与WPPHs、WPTHs的复配体积比均为1:1时,显著高于两者单独累加(p<0.05)。经胃消化后,WPPHs的DPP-IV抑制率降低2.02%,MS和WPTHs的DPP-IV抑制率升高0.99%、7.01%;经肠道消化后,WPPHs的DPP-IV抑制率升高2.23%,而MS和WPTHs的DPP-IV抑制率降低4.12%、2.70%。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动植物源产物协同对二肽基肽酶-IV抑制活性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为降血糖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方向。
    10  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热稳定性实验相结合分析乙酰氨基葡萄糖与脂肪酶的相互作用机制
    郑敦锦,沈锐锋,何康平,罗佳伟,陈胤熹,黄嘉惠,余洁婷,郑少鹏,古伟明,曹诗林
    2022, 38(3):74-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492
    [摘要](255) [HTML](321) [PDF 2.14 M](538)
    摘要:
    该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与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热稳定性实验论证GlcNAc对CaLB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在323.15 K下,CaLB与GlcNAc的静电势能与Lennard-Jones(L-J)在前20 ns模拟时间中显著下降,CaLB-250 mmol/L-GlcNAc模型在0~100 ns时,静电势能和L-J势能分别下降了3350 kJ/mol和2791 kJ/mol,二者间的氢键数从0增加到115左右,CaLB与GlcNAc的可及面积(SASA)接近于50 nm2。均方根偏差(RMSD)和均方根波动(RMSF)数据表明:游离酶(Free-CaLB)模型在323.15 K和353.15 K下的RMSD分别为0.2617 nm和0.3473 nm,而不同浓度CaLB-GlcNAc模型的RMSD均小于Free-CaLB的数值,且CaLB-GlcNAc组装体模型区域(Val 147-Leu 155)波动明显小于Free-CaLB模型,说明GlcNAc可以减弱Free-CaLB的韧性而有效维持脂肪酶的原始结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Free-CaLB及CaLB-GlcNAc在60 ℃下处理2.0 h,Free-CaLB的残余酶活力仅为22.26%,而CaLB-GlcNAc的残余酶活力为52.11%。综上,乙酰氨基葡萄糖可以提高游离脂肪酶的热稳定性。
    11  荸荠皮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
    曾凡珂,潘蕾蔓,张祎,赖富饶,吴晖,张猛猛
    2022, 38(3):82-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81
    [摘要](229) [HTML](491) [PDF 1.50 M](453)
    摘要:
    为探究荠皮多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重分析、Zeta电位分析、乌氏粘度测定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纯化的荸荠皮多糖WVP-1和WVP-2的结晶性、稳定性、粘度等理化特性,并结合细胞抗氧化实验和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实验评估两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VP-1和WVP-2的结晶区域较少,主要以无定型态存在,玻璃化温度分别为61.30和69.50 ℃,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90.50和308.50 ℃,Zeta电位分别为9.60和-18.50 mV,特性粘度分别为5.33×10-3和3.80×10-2 mL/mg,果胶类多糖WVP-2的酯化度为15.00%。此外,在62.5~1000 μg/mL浓度范围内,WVP-1和WVP-2能有效抑制AAPH诱发HepG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也能有效保护红细胞免受AAPH攻击发生氧化溶血。综上所述,WVP-2比WVP-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粘度和和抗氧化活性,并且WVP-2属于低酯果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活性成分应用于食品领域。
    12  5种多酚类化合物提高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及辅色机理初探
    孙晨晨,高庆超,李亚辉,张志勇,王树林,梁颖
    2022, 38(3):89-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44
    [摘要](295) [HTML](302) [PDF 754.88 K](442)
    摘要:
    该研究选取儿茶素、没食子酸、香兰素、槲皮素、山奈酚五种多酚化合物作为辅色剂对紫甘蓝花色苷进行辅色,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加,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辅色作用不断加强,当浓度达到0.01 mol/L时,辅色作用增长缓慢;香兰素浓度达到0.004 mol/L时,辅色作用最强,浓度继续增加辅色作用反而减弱;槲皮素和山奈酚对紫甘蓝花色苷的辅色作用较差,当浓度达到0.002 mol/L时加速紫甘蓝花色苷降解。五种多酚化合物中儿茶素辅色作用最好,没食子酸次之,山奈酚和槲皮素较差。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兰素均能显著提高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没食子酸对于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效果最好,将花色苷的降解率从34.02%降低至22.88%,槲皮素和山奈酚对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热力学分析发现,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兰素对紫甘蓝花色苷的辅色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推测辅色作用为非共价结合。因此,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兰素均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提高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其中儿茶素效果最佳。
    13  超声和绿原酸联用对杀鲑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协同杀菌作用
    孙晋跃,刘芳,吴海虹,孙芝兰,孙远成
    2022, 38(3):97-1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77
    [摘要](181) [HTML](220) [PDF 1.10 M](422)
    摘要:
    为了探究超声联合绿原酸处理对杀鲑气单胞菌生物膜的杀菌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分析了超声(ultrasound,US)、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0.5%、1%、2%)以及超声联合绿原酸(US+0.5% CA、US+1% CA、US+2% CA)处理后的杀鲑气单胞菌生物膜。结果表明US+1% CA可在60 min内使得杀鲑气单胞菌生物膜细胞降低8 logCFU/mL,这与2% CA单独处理的杀菌效果一致。胞外多糖含量分析发现US+1% CA能使得生物膜内可溶性多糖与不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降低到13.01和16.52 μg/mL,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电镜和胞外物质含量分析发现联合处理明显导致生物膜空间结构的瓦解,造成了生物膜内菌体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急剧增加,导致胞外核酸和AT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联合处理显著降低了菌体细胞内呼吸链脱氢酶活性(p<0.05)。综上可知,US+CA处理能通过协同降低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含量,破坏菌体细胞的完整性及胞内酶的活性来达到对杀鲑气单胞菌生物膜的控制效果。
    14  液氮喷雾速冻及梯度解冻在荔枝品质保鲜上的优势
    吴炜俊,程丽娜,徐玉娟,余元善,邹波,李俊,肖更生
    2022, 38(3):105-1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474
    [摘要](422) [HTML](312) [PDF 2.53 M](632)
    摘要:
    为探究荔枝的冻融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冻融方式,该研究通过液氮喷雾速冻(-40 ℃/-60 ℃/-80 ℃/-100 ℃)和梯度解冻(-20 ℃/0 ℃/5 ℃/4 ℃/25 ℃)对荔枝冻融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并以传统冰柜冻结、浸渍冷冻、室温解冻为对比。结果表明:在-20~-100℃范围内,温度越低,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越短,对冻结荔枝的保护效果越好;-100 ℃液氮喷雾速冻联合“-20 ℃~-5 ℃~4 ℃~25 ℃”组梯度解冻能够保持新鲜荔枝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多酚、可溶性糖、Vc含量分别为3.92 mg/g、150.69 mg/g、2.15 mg/g)85.00%以上,其水分流失仅为5.05%,硬度保留率为57.00%;细胞结构完整性较好,抑制了液泡中的自由水向细胞间和细胞壁的流动,最大程度维持了组织内水分的原有分布。综上,液氮喷雾速冻联合梯度解冻是荔枝适宜的冻融方式,能够较好地维持其品质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荔枝的工业贮存与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15  牛肉源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致腐能力差异比较
    张若煜,罗欣,朱立贤,刘昀阁,陈雪,郝剑刚,黄鑫,张一敏
    2022, 38(3):115-1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23
    [摘要](193) [HTML](283) [PDF 886.65 K](511)
    摘要:
    为探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存在差异的牛肉源假单胞菌对冷鲜牛肉的致腐能力,该研究首先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共筛出7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假单胞菌株,其中荧光假单胞菌(PP3413、PP754、PL1415)3株、恶臭假单胞菌(P011)1株、草假单胞菌(PL347)1株、Pseudomonas salomonii(PP1438)1株、Pseudomonas libanensis(PL1459)1株。在无菌冷鲜牛肉中回归污染以上菌株,发现贮藏末期(8 d)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P3413、PP754和PL1415)的样品中假单胞菌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值均较高(分别为8.97~9.65 log CFU/g、20.35~25.02 mg/100 g)。而接种PL347(脂肪酶活性最强)的样品其假单胞菌数(6.25 log CFU/g)和TVB-N值(13.95 mg/100 g)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此外,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PP754(25.02 mg/100 g)、PP3413(22.06 mg/100 g)的TVB-N值高于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PL1459(21.80 mg/100 g)、PL1415(20.35 mg/100 g)。综上所述,荧光假单胞菌的产酶能力和腐败能力较强,且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假单胞菌其腐败能力可能优于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菌株,但假单胞菌对冷鲜牛肉的致腐能力与其产酶能力的具体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证。
    16  西红柿催化红外去皮过程三维传热模型的建立和设备能耗计算
    刘莹,曲文娟,杨斯宇,马海乐,潘忠礼,蒋群辉
    2022, 38(3):125-1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51
    [摘要](237) [HTML](245) [PDF 2.32 M](465)
    摘要:
    为提高西红柿红外干法去皮的加工性能,本研究建立了红外辐射加热的三维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西红柿红外去皮过程中表面和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预测,并通过比较温度预测值和实测值来验证模型的拟合度;进一步通过能耗计算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红外设备,筛选出较优的红外设备。结果表明,与静态催化红外设备相比,燃气-滚轮传送式催化红外设备可以实现对西红柿表皮的快速加热(表面最高温度为60.32 ℃),且西红柿表面温度分布更均匀(最大温差约6.44 ℃);内部温度增幅较低(内部最高温度为49.10 ℃),且内部温度分布也较均匀(最大温差约18.25 ℃)。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较好(R2≥0.93),且两者之间的估计标准误差EESE值较低(0.13~10.80 ℃),表明三维传热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能够很好地反映不同红外设备下西红柿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分布。与静态式催化红外设备相比,燃气-滚轮传送式催化红外设备更优,即缩短了16.60%的加工时间,又节约了34.80%的能耗,更高效节能,在果蔬去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工业化推广价值。
    17  茉莉绿碎茶窨花工艺的优化及理化品质改善
    叶飞,桂安辉,刘盼盼,王胜鹏,胡善斌,雷大焰,韩汉山,杨齐国,高士伟,郑鹏程
    2022, 38(3):135-1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70
    [摘要](260) [HTML](245) [PDF 635.34 K](460)
    摘要:
    为了提高茉莉绿碎茶产品品质,以现行窨花工艺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工艺流程处理所制样品的感官得分、色泽品质、理化成分、香气组分和生产成本,采用感官分析、化学计量法、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技术,对比筛选了不同窨花工艺对茉莉绿碎茶理化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增加窨花次数和增加提花工艺后,所制的茉莉绿碎茶感官得分明显提高了1.92~4.25分;干茶亮度提高了4.05%~5.20%(p<0.01),干茶和叶底色泽变红(p<0.01);儿茶素苦涩味指数降低了2.35%~8.87%,综合理化品质得到升高;同时鉴定得到了茉莉绿碎茶中20种呈香成分,其中苯甲酸甲酯、芳樟醇、乙酸苯甲酯和水杨酸甲酯的呈香强度≥3。综合来看,“一窨一提”工艺所制茉莉绿碎茶的品质符合商品要求,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实际生产的技术需要。
    18  不同水分含量对自热后烤制带鱼品质影响的比较分析
    常莉莉,王瑷琳,刘祉妤,施雯刚,姜鹏飞,梁鹏铖,周天铖,孙成龙,唐越
    2022, 38(3):143-15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98
    [摘要](246) [HTML](281) [PDF 2.22 M](462)
    摘要:
    为解决自热鱼类产品杀菌复热后食用品质下降问题,该研究以带鱼为原料,利用测色仪、质构仪、扫描电镜(SEM)以及拉曼光谱,探讨烤制至不同水分含量(70%、60%、50%、40%)、经过灭菌和自热后,比较其色泽、质构和感官品质,确定最佳自热烤制带鱼的水分含量。在140 ℃、160 ℃、180 ℃和200 ℃条件下将带鱼烤制至最佳水分含量,比较其色泽、质构、感官评价、微观结构及蛋白质变性程度,从而得到自热烤制带鱼最佳烤制条件。研究发现,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L*值和白度值分别从64.65和60.74下降至42.23和35.82,a*值和b*分别从-0.59和17.05升高至12.23和24.69。水分含量为40%时带鱼鱼块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分别为水分含量70%的4.27倍、5.53倍和5.89倍。烤制至水分含量为70%时,感官评价的各个单项评分最高。在140 ℃条件下烤制带鱼鱼肉使其含水量至70%时,即烤制温度为140 ℃,烤制时间为24 min 3 s时,鱼肉肌纤维直径较细,肉质较嫩,具有稳定的蛋白质结构,感官品质较佳。该研究成果可为自热鱼类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9  发酵过程中原花青素对大米淀粉多尺度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调控
    涂园,李晓玺,陆萍,陈玲,李琳
    2022, 38(3):152-1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251
    [摘要](220) [HTML](342) [PDF 1.89 M](394)
    摘要:
    为了调控发酵米制品的消化性能,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凝胶渗透色谱及体外模拟消化等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系统考察原花青素在大米淀粉发酵过程中对淀粉结构和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原花青素与淀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提高大米淀粉颗粒的抗消化性能,且在原花青素的添加量为8%时RS含量可达66.85%。在原花青素协同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原花青素抑制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并降低了淀粉分子被降解及聚集态结构无序化的程度;原花青素与淀粉分子形成淀粉分子-原花青素-淀粉分子的复合结构,促使淀粉半结晶层状结构中半结晶层厚度增大、无定型层厚度降低及聚集态结构紧密程度和表面短程有序化结构比例增加,且其在消化过程中释放原花青素并抑制淀粉酶活性,最终显著降低淀粉的消化性能。研究结果为发酵米制品消化性能的调控提供了依据。
    20  5种不同酱油抗氧化活性的对比分析
    冯拓,单培,盛明健,王泽建,王博,张智宏,高献礼
    2022, 38(3):159-16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21
    [摘要](275) [HTML](359) [PDF 403.30 K](309)
    摘要:
    该研究对比分析了1种黑豆酱油和4种黄豆酱油中总酚、总黄酮、色深物质、氨基酸态氮、无盐固形物、还原糖、总糖、总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及两类酱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此外,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5种酱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除氨基酸态氮、无盐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外,黑豆酱油的其他6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p<0.05);除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外,黑豆酱油的其他3种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酱油中总酚、总黄酮和色深物质是造成5种酱油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黑豆酱油的综合品质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因此黑豆酱油的综合品质显著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黑豆酱油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酱油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1  微波干燥工艺对月柿果片色泽质构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韦珍珍,段振华,唐小闲,覃焱婷,周思云,段伟文,刘艳
    2022, 38(3):168-1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20
    [摘要](289) [HTML](297) [PDF 624.10 K](499)
    摘要:
    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对月柿果片进行干燥,考察微波功率、切片厚度、装载量对月柿片色泽、硬度、咀嚼性、复水比、感官评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增加,月柿果片的L*值、b*值显著减小(p<0.05),而a*值、色差值(ΔE)、硬度、咀嚼性的趋势相反;复水能力与感官评分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均在280 W时达到峰值。当切片厚度不断提升,月柿果片由焦黑色逐渐转变为亮黄色,柿片的硬度、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复水能力不断减弱,感官评分升高,但当厚度超过2.00 cm,干制品呈红褐色,L*值、b*值下降,柿片偏硬,难以咀嚼,易粘牙,感官评分降低。随着装载量的提高,干燥样品色泽越接近鲜柿,硬度变小、韧性下降,而复水比、感官评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合而言,在微波功率280 W、切片厚度2.00 cm、装载量1.60 kg/m2的条件下,柿片L*值48.39,a*值12.89,b*值33.61,ΔE值24.94,硬度值2316.23 g,咀嚼性1106.97 g,复水比达1.77,感官评分为87.80分,此时产品色泽亮丽,软硬适中,富有嚼劲,复水性好,具有月柿风味浓郁和感官品质优良的优点。
    22  两亲性壳聚糖/改性结冷胶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管晨,周闯,杨子明,何祖宇,王超,刘运浩,李秀娟,于丽娟,李雪瑞,屈云慧,李普旺
    2022, 38(3):176-1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991
    [摘要](234) [HTML](403) [PDF 2.90 M](480)
    摘要:
    为开发性能更优、可生物降解的食品保鲜材料,以壳聚糖和结冷胶为原料制备可食用性复合膜。该研究通过羧甲基化和胆酸化改性壳聚糖,使其具有两亲性,并使改性后壳聚糖易溶于水;再进行羧甲基化改性结冷胶,使其在常温下为均一水溶性材料,不再形成凝胶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研究以改性壳聚糖为主要成膜材料,结冷胶为增强相、丙三醇为增塑剂,制备了两亲性壳聚糖/改性结冷胶复合膜,并对复合膜进行力学、热学、光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55 ℃干燥24 h条件下,当两亲性壳聚糖与改性结冷胶质量比为5:2,丙三醇添加量为2%,此时复合膜最大热降解速率推迟到260 ℃左右,透明度达到84%,同时机械性能的拉伸强度值达到最大3.3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11.00%。此条件下的复合膜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最优,透明度保持较高,感观评定较好,结冷胶的加入改善了壳聚糖的热稳定性与机械性能。
    23  桑椹多酚及其微胶囊对猪肉脯品质的改良
    沈双伟,李登龙,林伟玲,张贤斌,刘学铭,林耀盛,唐道邦,王旭苹,程镜蓉,朱明军
    2022, 38(3):185-1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45
    [摘要](234) [HTML](292) [PDF 874.83 K](367)
    摘要:
    该实验使用超声法将桑椹多酚(MP)包埋入β-环糊精中(β-CD),制备桑椹多酚-β-环糊精微胶囊(MPM),验证了β-环糊精对桑椹多酚的保护作用,并探究了桑椹多酚对肉脯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以提高酚类物质的稳定性,实现酚类物质的缓释。添加有0.2% MPM的肉脯在贮藏28 d后总酚保留率达到54.55%,较对照组(添加0.2% MP)提高了71.06%。同时,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还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桑椹肉脯的质构和色泽。较空白对照组而言,以MPM部分替代MP制作的肉脯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升了1.05倍、20.99倍、1.04倍;产品的过氧化值、TBARS值和羰基含量分别下降了75.11%、19.16%、44.77%,巯基向二硫键的转化受到了抑制。该研究有助于推进桑椹多酚在功能性肉制品开发中的应用,为提高植物多酚在热加工食品中的稳定性提供技术参考。
    24  不同添加量洋葱浆对馕品质的影响
    古丽乃再尔•斯热依力,阿衣古丽•阿力木,付文欠,阿丽耶•穆太力普,冯作山,黄文书
    2022, 38(3):195-20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51
    [摘要](213) [HTML](320) [PDF 622.67 K](370)
    摘要:
    通过测定面团的质构特性,馕的感官评价、色泽和质构,研究不同洋葱浆添加量(0、10%、20%、30%、40%和50%)对馕品质的影响,并结合电子鼻进行分析不同添加量洋葱浆馕风味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洋葱浆添加量条件下,馕面团的质构特性、馕的感官评价、色泽和质构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洋葱浆添加量的增加,馕面团的硬度呈一直减小趋势,黏度、弹性和回复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感官评分值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馕的亮度L*值,红色度a*和黄色度b*一直增大,在添加量大于30%时,色差值增大的幅度很小;馕心、馕边硬度、黏度、咀嚼性先增大后减小,弹性也逐渐增大。洋葱浆添加量为30%时,馕的综合品质得到了改善。电子鼻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6种不同添加量洋葱浆馕的风味。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的第1和第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97.40%、2.04%,总贡献率分别达到99.44%。电子鼻线型判别分析LDA第1和第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7.67%、20.33%,总贡献率分别达到88%。馕添加适量的洋葱浆可以改善馕的整体品质。
    25  雪花梨汁超高压处理工艺参数优化
    王明雪,赵江丽,程玉豆,关军锋,王永霞
    2022, 38(3):203-2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45
    [摘要](280) [HTML](192) [PDF 1.39 M](493)
    摘要:
    该研究对雪花梨汁进行超高压(UHP)处理并进行工艺优化,考察其对雪花梨汁菌落、色泽和风味的影响,为雪花梨汁非热处理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超高压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利用电子舌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超高压处理雪花梨汁的感官风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超高压对雪花梨汁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超高压处理最优工艺参数为调果汁pH 4.3,于480 MPa压力下单次持续处理16 min;在此条件下超高压处理雪花梨汁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计数均为0;电子舌检测到9种风味,其中以酸甜和鲜味为主;GC-MS检测到1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3种、醇类2种、酯类3种、烷烃类3种、酮类和烯烃各1种。分析结果显示UHP处理前后雪花梨汁风味无明显差异。因此,采用UHP技术对雪花梨汁进行处理,可以在保证卫生条件的同时较好保持其风味品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6  5种加工工艺的醋泡黑豆风味和抗氧化活性比较
    王娟娟,刘丹,李应天,谢甜鸽,崔美林,赵微,张秀红
    2022, 38(3):211-2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67
    [摘要](271) [HTML](327) [PDF 720.98 K](596)
    摘要:
    以优质黑豆和老陈醋为原料,比较分析了煮制、炒制、烤制、高压及生制条件下醋泡黑豆的风味和抗氧化活性。先根据感官评价确定四种热处理方式的时间,即煮制40 min、炒制10 min、烤制20 min和高压30 min。电子鼻法比较了原料黑豆与五种工艺醋泡黑豆挥发性成分,发现醋泡处理显著改善了黑豆的气味,五种工艺中不接触水的生制、烤制和炒制组比较接近,而煮制与水蒸汽高压处理组比较接近。通过对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的测定,表明五种加工工艺对醋泡黑豆的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区别,其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是烤制>炒制>生制>高压熟化>煮制;烤制条件下,总酚含量高达6.321 mg/g,总抗氧化能力达到0.399 mmol/L,•OH、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为81.4%、92.2%和48.0%。因此,烤制后用老陈醋浸泡可制成感官品质优、风味好、抗氧化能力强的保健功能食品。
    27  老香黄果糕配方的优化
    林婉玲,侯小桢,王锦旭,刘汉旭,刘谋泉,范彦露,罗东辉,李嘉俊
    2022, 38(3):219-2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05
    [摘要](251) [HTML](370) [PDF 552.76 K](543)
    摘要:
    以老香黄为主要风味原料,高酯果胶、刺槐豆胶和卡拉胶为胶体材料制作的一种具有老香黄风味特征的植物型果糕。通过单因素实验,以色泽、组织状态、口感和风味为指标,得出高酯果胶、刺槐豆胶、卡拉胶和老香黄的添加量范围分别为1.0%~1.4%、0.35%~0.65%、0.35%~0.65%和2%~4%。在此基础上,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和正交实验对果糕的配方进行优化,最终确定老香黄果糕最佳的配方为:高酯果胶添加量为1.4%,刺槐豆胶添加量为0.5%,卡拉胶添加量为0.5%,老香黄添加量为4%。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60 ℃,干燥时间24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老香黄果糕的质量标准为:水分含量17.02%、总糖含量56.21%、菌落总数(CFU/g)<1000、大肠菌群(MPN/100 g)<50、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未检出、霉菌(CFU/g)<50。该老香黄果糕颜色透亮黄褐、质地细腻均匀,表面光滑平整、老香黄气味浓郁、酸甜可口软硬适中、富有嚼劲匀。
    28  藤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及其体外降血糖作用
    李冬梅,李春莲,文炎
    2022, 38(3):228-23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05
    [摘要](269) [HTML](209) [PDF 926.87 K](485)
    摘要:
    该研究以藤茶、青钱柳和桑叶为原料,研制藤茶复合袋泡茶,并评价其体外降血糖作用。以感官评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藤茶、青钱柳和桑叶复合配比、茶袋包装材料、冲泡水温、浸泡时间和加水量对藤茶复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袋泡茶冲泡工艺。藤茶复合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为:藤茶:青钱柳:桑叶配比为2:1:2(m:m:m)、茶包选用无纺布、冲泡水温85 ℃、浸泡时间4 min、加水量150 mL。此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83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7.45 μg/mL和200.05 μg/mL,综合评分96.89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高达42.75%和38.85%,与阿卡波糖效果相当,远高于藤茶、青钱柳、桑叶单一或任两两组合袋泡茶。藤茶复合袋泡茶冲泡方便,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香气独特、口感微苦回甘,富含总黄酮、总多糖,降血糖作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29  基于LF-NMR分析蚕蛹在不同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
    吴钊龙,林芳,唐小闲,陈振林
    2022, 38(3):237-24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573
    [摘要](210) [HTML](283) [PDF 3.72 M](483)
    摘要:
    该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结合干燥曲线,探讨了热泵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对蚕蛹水分迁移变化规律的影响,揭示两种不同干燥过程中蚕蛹内部的水分状态、分布、含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EPD)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下降较快,其干燥速率也快于热泵干燥(HPD)。新鲜蚕蛹水分可分为结合水T21(0~2 ms)、不易流动水T22(2~100 ms)和自由水T23(100~1000 ms)三部分,对应3个峰的峰面积分别为:49.531、661.651、1730.075,峰面积占比分别为2.03%、27.10%、70.87%。蚕蛹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EPD和HPD 2种干燥方式下T2弛豫时间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峰位置向左迁移,另一方面是总峰面积A总不断减小,水分的主要状态逐步变成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EPD和HPD 2种干燥方式下干基含水量x和总峰面积A总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A总=702.01x+173.92(R2=0.9997)及A总=695.94x+229.24(R2=0.9968),两者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其中EPD拟合度更好,但HPD过程的氢质子密度分布相对均匀。综合考虑EPD能更好描述蚕蛹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
    30  基于固相微萃取(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分析大麦苗粉对白鲢鱼糜制品的去腥作用
    吴丹,曾文浩,熊善柏,黄琪琳,祝方清
    2022, 38(3):244-25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90
    [摘要](292) [HTML](334) [PDF 1.47 M](397)
    摘要:
    该研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及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GC-MS)探究大麦苗粉(Barley green powder,BGP)对白鲢鱼糜制品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GP、鱼糜制品和添加BGP的鱼糜制品通过SPME法分别鉴定出39、25和28种挥发性成分,通过SDE法鉴定出29、45和56种挥发性成分。BGP通过SPME法吸附更多烃类化合物;鱼糜制品通过SDE法萃取到更多醛、醇类化合物。将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大于1的1-辛烯-3-醇、己醛、庚醛、辛醛、壬醛、2,4-庚二烯醛、2-辛烯醛、2-癸烯醛和2,4-癸二烯醛确定为白鲢鱼糜制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苯乙醛、糠醛和乙酸香叶酯确定为BGP的主要挥发性成分。BGP添加到白鲢鱼糜制品中,对鱼腥味贡献较大的己醛、庚醛、1-辛烯-3-醇含量分别下降了42.38%、35.06%和10.71%,且另检测到了苯乙醛和糠醛等香气物质。结合TBARS值可知BGP能抑制鱼糜脂质氧化,且其香气成分对白鲢鱼糜制品的腥味具有掩盖作用。因此BGP对白鲢鱼糜制品有良好的去腥效果,1%添加量可明显改善鱼糜制品风味品质。
    31  高压蒸汽灭菌时间对冷吃兔风味物质的影响
    袁先铃,彭先杰,陈崇艳,万晓玉,林洪斌
    2022, 38(3):257-2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77
    [摘要](289) [HTML](204) [PDF 1.58 M](467)
    摘要:
    该文探究了高压蒸汽灭菌时间(15、20、25、30、35 min)对风味物质理化指标、滋味物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蒸汽灭菌的时间对冷吃兔的水分、蛋白质、脂质、pH及氯化物无明显影响。咸味的呈味效果显著,灭菌20 min时氯化物的滋味活性值(TAV)与未灭菌最为相似。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5~20 min明显降低,后显著增加。Glu是灭菌后冷吃兔的主要呈鲜味游离氨基酸;Lys是主要呈甜味游离氨基酸;His是主要呈苦味氨基酸。35 min的味精当量(EUC)最高,且在35 min时的鲜味更强于未灭菌前的产品。从灭菌过程中共检测出10大类54种化合物。与未灭菌的冷吃兔特征风味物质相比,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气味活性值(OAV)值均存在差异。除(E,E)-2,4-癸二烯醛与十六醛的OAV相应增加外,其余都在不断降低。从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再现程度分析,灭菌20 min是对冷吃兔特征风味物质的保留的较好时间。这为冷吃兔工业化生产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间提供理论基础。
    32  热处理对椰子植物酸奶理化性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韩喜艳,宋菲,张玉锋,赵松林,赵晓明
    2022, 38(3):266-2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75
    [摘要](197) [HTML](348) [PDF 3.25 M](498)
    摘要:
    发酵前热处理对酸奶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利用脱脂椰浆为主要原料,不加入任何动物成分,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椰子植物酸奶,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对椰子植物酸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产品的感官、理化性质(pH值、滴定酸度、持水力、色差)、质构特性、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选择适宜的热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经过65 ℃-30 min热处理的椰子植物酸奶,pH值为4.55,滴定酸度为92.67 oT,持水力为88.75%,酸甜可口,无乳清析出现象,组织状态好,黏稠度适宜,色泽均匀,感官评分为84.97。利用GC-IMS法从椰浆及不同热处理的椰子植物酸奶中共鉴定出1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醇类、酮类、醛类和酯类。构成发酵风味的重要物质2,3-丁二酮在热处理条件为65 ℃-30 min时含量最高。综合得出:65 ℃-30 min热处理制备的椰子植物酸奶口感品质良好。
    33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市售牛肉丸感官特性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关系
    吴丹璇,高子武,吴鹏,许志诚,高苏敏,孟祥忍,王恒鹏
    2022, 38(3):276-28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18
    [摘要](342) [HTML](226) [PDF 1.58 M](546)
    摘要:
    该研究选取10种不同品牌市售牛肉丸,首先以28个感官特性为指标对牛肉丸进行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其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牛肉丸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明确其特征风味成分,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构建牛肉丸的感官特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肉丸的感官评价体系中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9%,高于85%,能解释牛肉丸感官特征的大部分变异信息。不同市售牛肉丸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确定了二烯丙基硫醚和(-)-β-蒎烯等18种挥发性化合物为牛肉丸的特征风味物质。(+)-柠檬烯、(-)-β-蒎烯、对丙烯基茴香醚等与香辛料味呈显著相关;反式-2-辛烯-1-醇、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等与油味呈显著相关;正癸醛、柠檬醛与甜香呈显著相关;二烯丙基二硫醚与蒜味呈显著相关;二烯丙基硫醚对葱香味影响显著。该试验为牛肉丸的感官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34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的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
    李晨,赵超敏,古淑青,邓晓军,赵志慧
    2022, 38(3):286-29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89
    [摘要](419) [HTML](313) [PDF 1.52 M](651)
    摘要:
    为实现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以及结晶紫残留的快速检测,建立了一种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以及结晶紫残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乙腈提取、石油醚净化、硼氢化钾还原以及二氯二氰苯醌(DDQ)氧化等四步获取提取液,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胶体金、提取液以及促凝剂的加入量。经研究,孔雀石绿拉曼特征位移为795、39、1215、1610 cm-1,结晶紫拉曼特征位移为795、939、1610 cm-1,根据其拉曼光谱特征峰及其强度,对孔雀石绿和结晶紫进行定性快速测定。结合检出概率模型(POD),确定出孔雀石绿及结晶紫的虾、蟹类检出限为1.00 μg/kg,鱼、贝类检出限为0.50 μg/kg,灵敏性≥95%,特异性≥95%,假阴性≤5%,假阳性≤5%符合了快速检测定性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从样品前处理到结果显示仅需40 min,可用于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现场快速检测。
    35  励磁等电势法检测粉丝中的硫酸铝钾含量
    杨哪,周宇益,徐振林,孟嫚,陈新文,孙远明
    2022, 38(3):293-29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49
    [摘要](213) [HTML](292) [PDF 751.41 K](346)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励磁等电势法测定食品中硫酸铝钾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励磁等电势法,向初级线圈施加频率300~700 Hz及励磁电压5~20 V的正弦交流信号,分析次级线圈中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铝钾溶液电学特性。结果发现,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铝钾溶液中,励磁电压的变化对其体系各位点对地电压的影响大于频率的变化。当硫酸铝钾溶液质量分数增加时,随频率及励磁电压的增加,体系电势差增大,当励磁电压从5 V增加至20 V时,20 mg/kg硫酸铝钾溶液电势差提高78.79%。励磁等电势法中各参数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4,在300 Hz,20 V下检测4种市售粉丝产品,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50%以内,励磁等电势检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与化学法相比,检测结果相对误差在2.00%以内,励磁等电势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励磁等电势法将粉丝的预处理料液作为次级线圈,测定其电学特性来量化硫酸铝钾含量,为食品中硫酸铝钾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36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ZIF-8)的酶联免疫法灵敏检测米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
    黄周梅,武旭悦,黄金发,袁真宏,毕洁,王加华,舒在习,肖安红,戴煌
    2022, 38(3):299-30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91
    [摘要](318) [HTML](250) [PDF 1.56 M](455)
    摘要:
    为解决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快速检测方法中信号标记物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酶联免疫法检测米粉中AFB1。该研究采用仿生矿化方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封装在沸石咪唑骨架结构材料(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s-8,ZIF-8)中作为信号标记物。发现HRP@ZIF-8复合材料在碱性条件、高温等极端条件下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接竞争免疫比色法检测AFB1,通过肉眼可直接分辨含有AFB1样品。在最佳条件下,随着AFB1浓度的增加,吸光度在0.01~20 ng/mL内递减,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y=0.03×C[AFB1]+0.79,R2=0.99,检测限为72 pg/mL,同时精密度和特异性都达到可接受的水平,AFB1在米粉和面粉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在96.00%~105.00%、82.00%~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可用于米粉、面粉等谷类食品中AFB1的痕量检测。
    37  基于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的食品金属铜污染均相快速检测
    林晓雅,邓锐杰,李海涛,杨淏,刘俊
    2022, 38(3):307-3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734
    [摘要](198) [HTML](310) [PDF 716.87 K](499)
    摘要:
    目前重金属铜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样品前处理复杂、消耗时间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食品重金属铜污染的检测。该研究合成了一种铜离子(Cu2+)特异性响应的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实现了铜污染的均相快速检测,该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水溶解度和生物相容性,其荧光量子产率为33.27%。该方法可以在一个离心管内、在室温环境下实现对Cu2+的高灵敏检测,检测动态范围是5~50 μmol/L,检出限为5.48 μmol/L,并已成功应用于水样中Cu2+的检测。该碳量子点有望成为食品铜污染的现场检测有效工具,具有农作物、水体及土壤中Cu2+检测的潜在应用价值,有助于食品铜污染的防控,此外,该方法具有高时效性、高准确性、高稳定性、低成本、低检测要求的特点,符合当前食品重金属安全监管的需求。
    38  香辛料提取物及其在肉制品抑菌防腐中的应用进展
    杨轶浠,崔钊伟,王卫,Jaekel Carsten Stephan Herbert,张佳敏,刘雅宁,郭育涛
    2022, 38(3):314-3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3.0655
    [摘要](340) [HTML](352) [PDF 923.79 K](684)
    摘要:
    肉品腐败被认为是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经济和健康问题之一,而抑菌防腐剂的应用是阻止化学变质和微生物腐败的主要手段。由于消费者对化学防腐剂安全性的担忧,相对更为安全的天然或“绿色”的替代品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菌性和抗氧性,其作用机理是基于对微生物细胞壁的降解、细胞膜的破坏、膜蛋白的损伤,以及细胞内容物的泄漏和质子源的消耗等几个靶点的作用。该研究从香辛料提取物的来源、提取方法、主要活性成分、抑菌机制、体外抑菌实验和协同作用进行概述,并重点总结了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在肉品中的抑菌防腐作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制品加工寻求具更为安全而有效的防腐保鲜方法提供参考。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