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8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阪崎克罗诺杆菌物理和化学防控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雪峰,郭玉曦,曾海燕,龚频,李程思,张菊梅,吴清平
    2022, 38(1):1-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890
    [摘要](323) [HTML](473) [PDF 473.79 K](784)
    摘要:
    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容易感染新生儿和早产儿并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和脑膜炎,其致死率高达40%~80%。因其特有的致病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同时对高渗透压、低pH、高温、氧化、干燥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长期存活,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该研究综述并对比了近5年关于阪崎克罗诺杆菌物理防控(如脉冲电场、微波、高压、射频、紫外光、真空干燥等)和化学防控方法(如植物提取物及衍生成分、生物活性肽/乳及乳制品衍生成分、碳水化合物等)的相关研究,综合讨论了各种防治方法及其抑菌效果。然而,每种控制方法在其剂量和应用方法方面都有其局限性,已有的物理和化学防控之间的协同效应,这可能有助于降低食物中不含阪崎克罗诺杆菌的风险。
    2  改性蒙脱石消减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
    韩露露,程玲,杨祥龙,毛劲,盛峰,张奇,李培武
    2022, 38(1):1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317
    [摘要](339) [HTML](506) [PDF 699.70 K](692)
    摘要:
    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农产品和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黄曲霉毒素B1是污染广,毒性最大的一种真菌毒素,具有强致癌性和致畸性。天然蒙脱石可通过离子-偶极子、羰基氧配位及静电引力等方式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因此有一定的吸附脱除作用。但天然蒙脱石在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基质中的矿物质、维生素与其他营养组分,因此效果不太理想。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天然蒙脱石进行改性,可以大幅度增强其吸附消减黄曲霉毒素B1的容量和选择性,本文主要综述了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蒙脱石吸附原理及其改性增强吸附消减性能的研究进展。
    3  基于Au-Fe3O4纳米颗粒的磁弛豫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董永贞,陈翊平
    2022, 38(1):21-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311
    [摘要](191) [HTML](283) [PDF 2.04 M](539)
    摘要: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寻求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保障人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研发了一种过氧化氢(H2O2)介导的Au-Fe3O4磁探针组装策略,并基于此,构建了一种用于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磁弛豫免疫传感方法。H2O2能够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而银单质沉积到Au部分的表面,进而将分散的Au-Fe3O4磁探针组装为聚集状态,从而引起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结合免疫反应,单增李斯特菌浓度决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抗体的含量,而HRP能够调控H2O2浓度,进而调控Au-Fe3O4磁探针组装程度,引起T2信号的改变,从而实现单增李斯特菌的定量检测。本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灵敏度为50 CFU/mL,线性范围为102 CFU/mL~106 CFU/mL,回收率为79.4%~105.9%,在火腿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中与荧光定量PCR方法一致性良好。该研究所构建的Ag@Au-Fe3O4-MRS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方法简单、特异性强的优点,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  食源性诺如病毒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及结构特征分析
    高珺珊,吴清平,梁燕惠,雍天乔,李贻静,张菊梅,薛亮
    2022, 38(1):29-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331
    [摘要](228) [HTML](280) [PDF 1.27 M](470)
    摘要:
    食源性诺如病毒是引发全球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病原,近年来新冠疫情的持续肆虐,更突显了加强食品领域病毒安全研究的紧迫性。该研究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食源性诺如病毒高效单克隆抗体为对象,克隆并系统分析了其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从分泌食源性诺如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3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单克隆抗体1E3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DNA序列。将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并分析其可变区氨基酸序列。通过NCBI blast比对,显示扩增的VH和VL序列为小鼠抗体可变区序列,进一步利用Vbase2数据库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定位了VH和VL上的高变区域互补决定区CDR和骨架区域FR,各包含3个CDR和4个FR区域,其中VH片段为360 bp,编码120个氨基酸,属于IGHV3-2*02家族;VL片段为339 bp,编码113个氨基酸,属于IGKV1-135*01家族。通过分子对接表明抗体重链上位点D108与病毒衣壳P蛋白上N195形成氢键,为关键氨基酸残基。食源性诺如病毒单克隆抗体VH和VL片段的成功扩增促进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及其在食品安全新型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
    5  蜡样芽孢杆菌XZ30-2发酵液对黑曲霉的控制及安全性评价
    伊艳杰,刘阳,侯志鹏,赵书云,陆恒,贾劭,李瑞芳
    2022, 38(1):36-4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350
    [摘要](268) [HTML](272) [PDF 705.27 K](538)
    摘要:
    该研究测定了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XZ30-2对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制备XZ30-2的发酵液并分析其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发酵液冻干粉对小麦感染黑曲霉的防治效果,并开展发酵液的动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XZ30-2对黑曲霉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拮抗带宽5.32 mm,发酵液抑菌率为54.31%;XZ30-2发酵液对紫外光、日光、pH为5~9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当温度升高到70 ℃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开始下降;每100 mL发酵液可制备150 mg冻干粉;利用冻干粉对郑麦366进行黑曲霉防治测定,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无明显可见的黑曲霉菌落,显示XZ30-2发酵液具有良好的防霉效果。发酵液对小鼠的安全性评价中,采用5000 mg/kg·bw最大剂量灌胃14 d内发现小鼠体态正常、体重增加正常、未出现行为异常和死亡现象; 解剖并检查对照组和处理组小鼠的脏器,均未发现可见病变,脏器指数和血清学生理指标均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XZ30-2发酵液的动物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蜡样芽孢杆菌XZ30-2发酵液作为食品防霉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6  单增李斯特菌国标检验培养基质量的比较
    余文,安琳,崔生辉
    2022, 38(1):44-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910
    [摘要](177) [HTML](271) [PDF 399.69 K](391)
    摘要:
    通过考察市售单增李斯特菌国标检验培养基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和非单增李斯特菌的增菌检测效果,比较不同品牌培养基的质量。该研究采用螺旋涂布计数法,定量测定30株单增李斯特菌和9株非单增李斯特菌在4个品牌的李氏增菌肉汤(LB1、LB2)和6个品牌的PALCAM琼脂培养基、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30株单增李斯特菌在4个品牌的LB1增菌肉汤中的浓度均值为2.04×108 CFU/mL~4.59×108 CFU/mL;在LB2增菌肉汤中的浓度为2.36×107 CFU/mL~2.69×107 CFU/mL;在D品牌的PALCAM琼脂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值为0.55,在其余5个品牌的PALCAM琼脂培养基和6个品牌的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值均超过0.85。30株单增李斯特菌在李氏增菌肉汤(LB1、LB2)、PALCAM琼脂培养基、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中的增菌检测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品牌的李氏增菌肉汤的增菌效果和6个品牌PALCAM琼脂培养基、李斯特氏显色培养基的检测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该研究结果表明市售单增李斯特菌国标检验培养基质量差异大。
    7  奶牛场采奶环节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及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抗性分析
    穆雨欣,余锦明,杨若璇,朱成林,刀筱芳,陈娟,唐俊妮
    2022, 38(1):50-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169
    [摘要](246) [HTML](175) [PDF 1.71 M](549)
    摘要:
    为了解奶牛场采奶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毒力基因及其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抗性。选择成都市某奶牛场随机采集655份样品,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分离株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抗消毒剂基因,筛选出毒力强菌株,分别检测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一共分离得到249株大肠埃希氏菌,鉴定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有123株,其中,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为该奶牛场主要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比77.23%;16株携带2~4种毒力基因不同来源菌株被挑选出来,检出了14种耐药基因和1种耐消毒剂基因。药敏试验中,耐药性最高为杆菌肽B(100.00%),依次是青霉素(93.75%)、利福平和万古霉素(87.50%),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2~10耐);针对选取的8种常用消毒剂,发现3种对奶牛场中绝大多数大肠埃希氏菌有显著抑菌效果,可推荐使用。该奶牛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以EAEC为主,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有一定的抗性,应引起重视。
    8  405 nm LED处理对不锈钢片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李佳辉,黄艺潇,马声,谢雅雯,杨艳鹏,李振业,郭新宇,郭都,夏效东,石超
    2022, 38(1):63-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04
    [摘要](301) [HTML](299) [PDF 12.19 M](579)
    摘要:
    该研究探究了405-nm LED (light-emitting diode)对不锈钢片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首先测定了405-nm LED对不锈钢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中活菌的灭活效果,随后通过分析405-nm LED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对消毒剂的耐受性、生物被膜化学成分以及生物被膜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405-nm LED对不锈钢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可能的清除机理。结果表明,405-nm LED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生物被膜内的活菌量:在4、10和25 ℃下使用LED处理4 h后,活菌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03、2.08和3.00 log CFU/cm2;405-nm LED处理还降低了处理后的生物被膜细胞对消毒剂的耐受性;破坏了生物被膜立体构象的完整性和立体结构;降低了生物被膜主要组分的含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405-nm LED可以有效清除不锈钢片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其有潜力进一步开发作为新型生物被膜清除方法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污染。
    9  生鲜食品中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检测与复合型Ⅰ类整合子的分析
    周雨蕾,李晓芳,侯温甫,王宏勋,周敏
    2022, 38(1):73-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101
    [摘要](243) [HTML](187) [PDF 599.81 K](535)
    摘要:
    该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生鲜食品源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玻片凝集法测定血清型,MLST方法分析其序列型。用PCR检测结合序列比对,对多重耐药沙门氏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及其基因盒、ISCR1及其基因盒进行分析。共筛选出32株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48.48%。多重耐药株中分为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S. Thompson(21.88%)和S. Agona(18.75%),MLST的序列分型将多重耐药株分为15种ST型,优势序列型为ST26(21.88%)和ST13(12.50%)。多重耐药菌株中,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43.75%(14/32),其中有5株扩出耐药基因盒,检出率为35.71%(5/14);11株检出ISCR1序列,检出率为34.38%(11/32),其中4株扩增出耐药基因盒,检出率为36.36%(4/11);同时含有这两种遗传元件(Ⅰ型复合整合子)的菌株共检测出9株,检出率为28.13%(9/32),检出的基因盒大多包含1~2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blast比对,发现28号菌株中的Ⅰ型复合整合子耐药基因盒与沙门氏菌Nsa217质粒和肺炎克雷伯菌的KP15-2-53质粒具有同源性。生鲜制品中沙门氏菌耐药性相对严重,且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携带的Ⅰ型复合整合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10  外源硫化氢对氧化应激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和生物膜的调节作用
    董晶晶,蒋秀婷,偶德馨,邹艳艳,叶应旺
    2022, 38(1):81-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329
    [摘要](375) [HTML](271) [PDF 4.16 M](689)
    摘要:
    探究外源硫化氢(H2S)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在氧化应激(H2O2)胁迫条件下的作用。选取硫氢化钠(NaHS)作为外源H2S的供体。将铜绿假单胞菌分为两组;对照组的培养基中不添加NaHS;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添加0.2 mmol/L NaHS;观察两组菌株在0、1、2、2.5 mmol/L H2O2的压力下存活率、细胞形态、DNA外渗量、生物膜生长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0.5 h到1 h再到1.5 h),与对照组菌株相比,实验组菌株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其中在1 mmol/L H2O2的处理下,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4.83%、15.69%、11.36%;在2 mmol/L H2O2的处理下,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4.92%、11.16%、5.75%;在2.5 mmol/L H2O2的处理下,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6.83%、2.98%、0.39%。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细胞形态受损和DNA外渗更加严重。利用结晶紫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不同浓度H2O2胁迫下生物膜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菌株的生物膜相比,在含有1 mmol/L和2 mmol/L H2O2的Luria Bertani(LB)培养基中实验组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在培养48 h和72 h后显著减少。结果表明,H2S能增强H2O2对铜绿假单胞菌细胞的损伤。
    11  新冠病毒的现场可视化LAMP检测及其冷链食品分析应用
    刘楠,澹台玮,王芳,徐秦峰
    2022, 38(1):89-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415
    [摘要](262) [HTML](172) [PDF 1.14 M](654)
    摘要:
    建立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z]2+相结合的新型冠状病毒高灵敏可视化检测方法。分别采用保温杯代替实验室恒温装置,采用蓝光手电代替蓝光透射仪,实现了新冠病毒的现场快速可视化LAMP检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N基因设计特异性序列引物,采用[Ru(phen)2dppz]2+分子光开关的特性检测LAMP扩增产物,结果可以借助蓝光手电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是否出现红色荧光进行判定。该方法可检测到单个拷贝数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片段,并具有高度特异性,检验快速,整个过程仅需40 min即可目视观察结果。对新冠病毒假病毒人工污染的模拟冷链食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金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吻合度为100%。该方法仅需保温杯和蓝光手电,可以作为实时荧光PCR方法的补充,为食品新冠病毒的现场筛查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支持。
    12  大肠杆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组建及活菌检测
    魏婉晴,孔梁宇,胡瑞瑞,陆兆新,周立邦,孟凡强,别小妹
    2022, 38(1):94-10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400
    [摘要](363) [HTML](352) [PDF 1.26 M](620)
    摘要:
    该研究组建了基于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的大肠杆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对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和检测人工污染样品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在组建试剂盒的基础上,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xx)对活/死细胞的选择性,构建了大肠杆菌O157:H7活菌定量检测技术。结果显示,试剂盒特异性强,仅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有阳性扩增;最低检测限为84 CFU/mL;在四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干扰下能准确检测出大肠杆菌O157:H7;在人工污染食品样品的实际检测中,可检测到初始污染量为7.97×100 CFU/mL的样品;通过单因素变化试验对PMAxx处理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确立了曝光时间11 min、暗孵育时间20 min、PMAxx浓度30 μmol/L的最优反应体系,并与本研究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相结合,建立了在3.4×107~3.4×102 CFU/mL浓度范围内Ct值与菌液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的大肠杆菌O157:H7活菌定量检测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定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13  乙醛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
    钱雄锋,罗怡,张岳玥,李响,鲁子铭,刘梦月,梁东武
    2022, 38(1):104-11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137
    [摘要](341) [HTML](185) [PDF 4.83 M](726)
    摘要:
    该研究通过分析乙醛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细胞膜完整性、膜电位、总蛋白含量、Na+K+-ATP酶变化以及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究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5 μL/m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1 μL/mL;电导率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发现乙醛处理可引起P. fluorescens细胞膜出现破裂;添加1×MIC、2×MIC、4×MIC乙醛3 h后降低菌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从72.10 AU分别下降至35.57、15.31和7.46 AU,影响细菌的代谢活力;不同浓度乙醛处理后胞内蛋白质的含量3 h内分别下降至0.40、0.35和0.34 mg/mL,3~12 h期间呈现平缓、略有下降,表示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乙醛降低了Na+K+-ATP 酶活性,导致胞内ATP代谢异常,不能正常为细胞活动供给能量,促使荧光假单胞菌的凋亡;0.25 μL/mL的乙醛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率为30.11%,显著降低P.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由此可见,乙醛对P. fluorescens可能的抑菌机理是改变菌体细胞膜完整性,为拓展水产品的防腐保鲜提供新思路。
    14  自贡冷吃兔生产环境中细菌的鉴定及溯源分析
    袁先铃,郑贻丹,罗燚,林洪斌
    2022, 38(1):112-1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144
    [摘要](228) [HTML](200) [PDF 852.73 K](537)
    摘要:
    利用自然沉降法和涂抹采样法对自贡冷吃兔生产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采用传统培养法结合16S rDNA测序技术鉴定,确定生产环境中细菌的主要种属,建立潜在污染细菌库,最后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溯源分析。本次研究从生产环境中共分离出61株菌,分别属于21个属;生产车间空气、生产人员、设备与器具均检出不动杆菌属细菌,其次为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冷吃兔辅料处理间、辅料储存间、炒制间、冷却间、内包装间的菌落总数在生产过程中变化较小,原料处理间受人员操作影响变化较大。通过研究发现不动杆菌属在自贡冷吃兔生产环境中分布广泛;冷吃兔加工设备器具表面和人员手部是冷吃兔产品潜在的污染来源;真空包装冷吃兔腐败样品中芽孢杆菌属细菌主要来源于各生产车间空气微生物,葡萄球菌属细菌主要来源于炒制人员以及炒制间空气微生物。本研究深入了解了自贡冷吃兔生产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能为其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5  鲜切苦菊、生菜和紫甘蓝上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噬菌体的初步筛选
    杨园平,潘旬,雷智栋,石慧
    2022, 38(1):126-1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407
    [摘要](272) [HTML](277) [PDF 2.13 M](629)
    摘要:
    鲜切蔬菜是人类摄取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假单胞菌是鲜切蔬菜上的主要腐败菌。为了控制鲜切蔬菜中假单胞菌的污染,该研究采用假单胞菌培养基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鲜切苦菊、生菜和紫甘蓝中的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筛选得到2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nas)、1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1株湖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unanensis)。将铜绿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这两种腐败菌分别回接到三种鲜切蔬菜中,证实了铜绿假单胞菌致腐能力更强,并发现在同种假单胞菌影响下的鲜切蔬菜腐败速度从快到慢为:苦菊、生菜、紫甘蓝。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为宿主筛选分离得到了噬菌体vB_Pae_503-1和vB_Pfl_503-2,经抑菌实验证明噬菌体能有效抑制假单胞菌的生长。
    16  林檎叶提取物对Nω-硝基-L-精氨酸(L-NNA)诱导KM小鼠高血压的预防效果
    廖雪艳,王琦,汪克纯
    2022, 38(1):134-14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84
    [摘要](173) [HTML](176) [PDF 937.60 K](464)
    摘要:
    该研究旨在探讨林檎叶在L-NNA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模型中的预防作用。林檎叶提取物可降低高血压小鼠收缩压(SBP)、平均血压(MBP)、舒张压(DBP)。林檎叶提取物作用高血压小鼠后,小鼠血清、心脏、肝脏、肾脏、胃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模型组。林檎叶提取物作用高血压小鼠后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E-selectin水平降低,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升高。林檎叶提取物作用高血压小鼠可使小鼠心脏和血管组织中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受体活性修饰蛋白2(RAMP2) mRNA表达上调,肾上腺髓质素(ADM)、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下调。分析结果显示,林檎叶提取物含有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二氢槲皮素、槲皮苷、橙皮苷、杨梅素、异黄芩苷、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04.92、83.05、15.14、242.83、60.24、13.87、125.53、11.23、28.92 mg/g。同时高浓度林檎叶提取物具有更好的预防作用,与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相近。这些结果表明,林檎叶对实验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17  低GI高虫草素和喷司他丁含量蛹虫草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胡龙,范秀芝,姚芬,殷朝敏,史德芳,高虹,胡中泽
    2022, 38(1):143-15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525
    [摘要](199) [HTML](276) [PDF 1.16 M](551)
    摘要:
    为获得活性物质含量较高且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较低的蛹虫草发酵菌质,以发酵菌质的预估血糖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虫草素和喷司他丁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确定最佳培养时间。结果表明,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包括70%的主料和30%的辅料,其中主料由质量比为4:6的大米和燕麦混合组成,辅料为豆粕,二者混合后按料液比(m/V)1:0.9添加含10 g/L甘氨酸的液体完全培养基为营养液,25 ℃避光培养18 d。此条件下得到的发酵菌质eGI值为53.86,与初始配方相比,eGI值降低了9.39%,达到了低GI水平;虫草素含量为12204.55 mg/kg,喷司他丁含量为1021.48 mg/kg,分别比初始配方提高了348.13%和81.79%。优化所得低GI值、高虫草素和喷司他丁含量的蛹虫草发酵菌质为低GI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原料。
    18  类芽孢杆菌ZX-5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其保湿特性
    杨棒棒,符运会,周佳,屈建航,罗宇,李海峰,孙静怡,张鑫
    2022, 38(1):151-15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32
    [摘要](257) [HTML](154) [PDF 2.46 M](566)
    摘要:
    自湖泊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细菌菌株ZX-5,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使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胞外多糖产量,同时对pH、温度、碳源、碳源浓度、氮源、氮源浓度等6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并对二次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蔗糖浓度、温度和硝酸钠浓度对产糖量影响较大,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其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产糖条件为初始蔗糖浓度200 g/L、硝酸钠3 g/L、K2HPO4·3H2O 3 g/L、KH2PO4 1 g/L,MgSO4·7H2O 0.50 g/L,pH 6,发酵温度20 ℃。该最优条件下菌株摇瓶发酵的胞外多糖产量为34.55 g/L,是基础水平17.15 g/L的2.01倍。ZX-5菌株胞外多糖的保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环境中,38 h该多糖的水分残留率为50%,具有优于甘油和壳聚糖的保湿特性。该研究在获得类芽孢杆菌ZX-5产胞外多糖最佳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糖保湿性能,为其后续深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19  利用同源建模、分子模拟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家蚕中碳酸酐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
    陈胤熹,黎菁菁,罗佳伟,郑少鹏,余洁婷,黄嘉惠,李鑫尧,余铭怡,郝锦亨,黎佩瑜,古伟明,吴易达,曹诗林,赖林浩
    2022, 38(1):159-1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178
    [摘要](263) [HTML](566) [PDF 1.90 M](519)
    摘要:
    该研究以来源于家蚕的碳酸酐酶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建模建立了家蚕碳酸酐酶的三维结构并预测了其潜在的活性区域。随后,利用Autodock-Vina对家蚕碳酸酐酶和底物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和评价了对接模型以及与乙酸对硝基苯酯底物对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经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分析催化过程中家蚕碳酸酐酶的均方根偏差、溶剂可及面积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建模所得的酶结构可靠性良好(完全允许区域为89.3%,允许区域10.3%,总和超过了99%);家蚕碳酸酐酶与底物的对接结合能为-6.1 Kcal/mol;范德华力在家蚕碳酸酐酶和底物的结合中占主导地位,而极性溶剂化对结合有显著的反作用;家蚕碳酸酐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的区域为:138L~150V和209L~217C;同源建模所得的家蚕碳酸酐酶结构稳定(模拟最后50 ns RMSD值约0.35 nm)。该研究对后续进一步理性设计和改造家蚕碳酸酐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20  中高温大曲中霉菌的分离及其麸曲制备
    郑自强,卫春会,张立伟,邓杰,黄治国,刘美君,任志强
    2022, 38(1):165-1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72
    [摘要](320) [HTML](208) [PDF 867.45 K](599)
    摘要:
    从中高温大曲中筛选产糖化酶菌株,并制作霉菌麸曲,对麸曲的制作条件和酿酒性能进行测定。分离得到两株高产糖化酶菌株JQ-1、JQ-2,其鉴定结果分别为米根霉菌(Rhizopusoryzae)和卷枝毛霉菌(Mucorcircinelloides)。为了使菌株能更好的应用生产,以JQ-1、JQ-2菌株制备霉菌麸曲,制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全麸皮为制曲原料,控制加水量为55%,JQ-1麸曲培养96 h,JQ-2麸曲培养72 h,干燥温度为40 ℃,该条件利于麸曲糖化酶活力的保持,所得JQ-1麸曲糖化酶活力达1510.33 U/g,JQ-2麸曲达1388.26 U/g;产酒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麸曲JQ-1所酿基酒的出酒率达44.42%,酒精度为41.22% vol,麸曲JQ-2所酿基酒的出酒率达37.32%,酒精度为35.84% vol,麸曲JQ-1的酿造性能更为突出。综合制曲和生产性能,发现菌株JQ-1和JQ-2能在酿造生产中较好的发挥其糖化作用,且酿造性能麸曲JQ-1>麸曲JQ-2。该研究以期为大曲功能微生物的开发与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21  黑曲霉丝氨酸羧肽酶的重组表达及其水解大豆蛋白的效果分析
    喻豆,潘力,王斌
    2022, 38(1):173-1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546
    [摘要](216) [HTML](198) [PDF 1.06 M](492)
    摘要:
    丝氨酸羧肽酶能够剪切肽链C末端的氨基酸,在大豆蛋白脱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将黑曲霉中3个丝氨酸羧肽酶基因(CPG、CPF、CPA)在低背景的无孢黑曲霉HL-1中进行重组表达。利用启动子PnaⅡ、终止子Ttef和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pyrG构建分别含自身信号肽和糖化酶信号肽的丝氨酸羧肽酶表达载体;利用PEG介导的转化法转化无孢黑曲霉宿主HL-1,构建了丝氨酸羧肽酶重组表达菌株。通过摇瓶发酵筛选得到高表达重组菌株HL-CPG,其丝氨酸羧肽酶酶活达到163.71 U/mL。利用6ⅹHis标签进行镍柱亲和层析得到单一的丝氨酸羧肽酶CPG并研究了其酶学性质,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最适pH为3.5,Cu2+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另外,将重组表达的丝氨酸羧肽酶CPG与胃蛋白酶复配水解大豆蛋白,水解液中疏水性氨基酸Leu、Tyr和Phe的含量分别增加606.47 μg/mL、434.06 μg/mL和205.11 μg/mL。综上所述,该研究在黑曲霉中成功实现丝氨酸羧肽酶的高效表达,对大豆蛋白水解液脱苦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葡萄籽提取物和茶多酚抑制高氧气调包装牛肉饼的提前褐变现象
    许宝琛,张一敏,罗欣,马伟民,杨振刚,梁荣蓉
    2022, 38(1):181-18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520
    [摘要](265) [HTML](188) [PDF 583.85 K](476)
    摘要:
    肉类熟制过程中的提前褐变现象(Premature Browning,PMB)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高氧气调包装是导致该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抑制高氧气调包装牛肉饼的PMB现象,该研究向牛肉饼中添加葡萄籽提取物和茶多酚两种天然抗氧化物,通过测定其pH值、生鲜肉色和熟制肉色、脂肪氧化值、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等指标,研究其对牛肉饼PMB现象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添加0.1 g/kg的葡萄籽提取物或0.1 g/kg茶多酚可以显著降低肉饼贮藏过程中的脂质氧化,提高生肉饼的肉色稳定性。在贮藏第6 d时,添加葡萄籽提取物和茶多酚能将肉饼脂质氧化值由对照组的8.98 mg MDA/kg分别降低至5.62 mg MDA/kg和5.79mg MDA/kg(p<0.05),并使肉饼在中心温度66 ℃时的中心a*值显著高于其72 ℃的中心a*值(p<0.05),对高氧气调包装条件下肉饼的PMB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两种天然抗氧化物对肉饼的感官品质无负面作用。因此,生产中可以通过添加0.1 g/kg葡萄籽提取物或0.1 g/kg茶多酚来抑制高氧气调包装肉饼的PMB,提高食品安全性。
    23  一氧化氮熏蒸延缓杏干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
    邓豪,王曼,王霞伟,魏佳,田全明,翟荣臻,杨海燕,吴斌
    2022, 38(1):188-1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75
    [摘要](231) [HTML](290) [PDF 1.72 M](462)
    摘要:
    以新疆赛买提鲜杏为试材,研究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气体分别对鲜杏熏蒸后制干对杏干常温(25±1.0 ℃)下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和SO2熏蒸均能减缓杏干色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贮藏60 d,NO处理组杏干L*、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抗坏血酸(vitamin C,Vc)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9.20%、15.87%、25.20%、39.05%、19.43%和23.08%、11.42%;DPPH·、ABTS+·清除率及FRAP值较对照组高45.75%、19.50%、18.07%,较SO2组高31.77%、9.28%、5.89%。可见NO处理显著减缓杏干营养品质的下降(p<0.05),维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此外,NO2-和NO3-残留量均远低于欧洲委员会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且降解速率快,因此NO处理提高了杏干的食用安全性。综上所述,NO熏蒸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可以应用于鲜杏制干的加工处理中;本试验能为NO熏蒸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24  不同预处理的芒果保鲜效果比较
    普红梅,王海丹,杨芳,帅良,于丽娟,李雪瑞,李宏
    2022, 38(1):197-2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49
    [摘要](184) [HTML](212) [PDF 884.84 K](693)
    摘要:
    为探明不同采后预处理对云南主栽品种“帕拉英达”芒果保鲜效果的影响,设计了冷风处理、冷水处理、臭氧处理、1-MCP处理、套袋及对照等不同采后预处理,通过色差(L*、a*、b*)、营养(Vc、TSS、TA)、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硬度、相对电导率、MDA)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贮藏前采取不同预处理,对贮藏中芒果品质维持有一定作用。1-MCP处理的芒果贮藏25 d时保持最高L*值(70.43)、果肉硬度(带皮和不带皮分别为52.46 m和26.70 m),最低a*值(17.11)、b*值(54.04)、质量损失率(4.27%)、固酸比(71.41%)以及MDA(29.93 μmol/(g·Fw))含量,说明1-MCP前处理可保持芒果在贮藏中较好的色泽,可有效延缓芒果采后转黄,是几种预处理中较好的芒果预处理方法。
    25  红树莓籽油贮藏稳定性的主成分分析
    董丹,卢志全,唐琳琳,何红英,蒋莹,张福舜,晏雨辰,王金玲
    2022, 38(1):206-2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54
    [摘要](297) [HTML](181) [PDF 792.90 K](470)
    摘要:
    通过测定加速贮藏期间红树莓籽油的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阐明红树莓籽油的贮藏稳定性。在监测的0~35 d内,红树莓籽油过氧化值升高190.89倍,饱和脂肪酸升高0.50%,不饱和脂肪酸降低2.53%,β-谷甾醇、α-生育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4个主成分,总方差贡献率为93.30%,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权重最大,为9.56%,综合载荷图、得分图得出:0~9 d内油脂的组成变化较大,其中0~3 d内不饱和脂肪酸向饱和脂肪酸的转化速度较快。综上所述,随着红树莓籽油贮藏时间延长,红树莓籽油品质变差,为保持红树莓籽油贮藏稳定性,建议20 ℃避光密封保藏条件下在16 d内进行抗氧防腐干预,此条件下货架期为336 d。该结果为红树莓籽油的贮藏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26  洞头羊栖菜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和物化性质分析
    刘宇璇,汪芷因,林振士,李昌达,朱姚镓,李丹,吴嘉平
    2022, 38(1):216-2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38
    [摘要](235) [HTML](165) [PDF 539.54 K](510)
    摘要:
    羊栖菜作为海洋藻类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为了探究羊栖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和物化性状是否有差异,该研究以温州洞头羊栖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茎、侧枝、气囊、生殖托等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物化性质差异,评价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及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羊栖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物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较其它部位,生殖托中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分别为15.64 g/100 g、5.77 g/100 g、50.03 g/100 g;而侧枝中粗纤维、灰分含量更高,分别为10.27 g/100 g、26.86 g/100 g;气囊各营养成分含量处在中间水平。各部位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的40%左右。枝干氨基酸组成更为均衡,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为96.73,气囊、生殖托平均EAAI为89.31。在物化性质方面,侧枝持水性最强(11.96 g/g),气囊持油性最强(1.98 g/g);蛋白质、粗纤维、脂质与羊栖菜的物化性质显著相关(p<0.05)。综上,羊栖菜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和物化性状存在差异,可为拓展羊栖菜国内外市场,以及对羊栖菜不同部位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27  交联壳聚糖水凝胶的分子结构差异与其控释性能关系
    黄霭珺,项拓,梁刚强,杨婧雯,吴洁仪,叶盛英,司徒文贝
    2022, 38(1):224-2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60
    [摘要](325) [HTML](513) [PDF 3.63 M](599)
    摘要:
    为了提高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该研究以三聚磷酸钠(TPP)或六偏磷酸钠(SHMP)为交联剂,制备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壳聚糖基水凝胶,探讨其控释性能,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水凝胶结构进行分析。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上的氨基与交联剂磷酸基团之间通过氢键进行交联,提高了壳聚糖水凝胶的热稳定性。同时,与TPP相比,SHMP为壳聚糖链段与阴离子基团间的结合提供更多静电作用位点,使得SHMP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在1530 cm-1附近表现出强的特征峰。此外,TPP交联水凝胶的溶胀性能优于SHMP交联水凝胶,但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中,由于胃肠道的生理环境以及交联壳聚糖水凝胶的微观结构随pH的改变,SHMP交联水凝胶的活性蛋白累积释放率(30.47%~50.27%之间)小于TPP交联水凝胶(59.90%~76.57%之间)。通过控制交联过程中壳聚糖与交联剂的质量比,可改变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分子结构,调控壳聚糖分子链段的溶解/溶胀行为,从而影响水凝胶的控释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壳聚糖载体材料的选用、缓释及改善活性蛋白类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28  三类典型一次性外卖餐盒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李德祥,叶蕾,支朝晖,金征宇,缪铭
    2022, 38(1):233-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1027
    [摘要](194) [HTML](419) [PDF 783.00 K](736)
    摘要:
    基于食品加工安全和生态环境防治,该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以聚丙烯(PP)、聚乳酸(PLA)和热塑性淀粉(TPS)为原料的一次性外卖餐盒进行环境影响指标评估,并比较原料获取阶段(摇篮到门)、制品生产阶段(门到门)、废弃物处理阶段(门到坟墓)的碳排放当量和能源消耗参数。以1000个一次性外卖餐盒为基准流,利用环境评估软件建立了一次性塑料餐盒从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评估模型。其中,三类典型塑料餐盒的碳排放当量在原材料获取和废弃物处理阶段最大,而资源和能源消耗则主要发生在原材料获取和产品生产阶段。TPS餐盒累计释放98.84 kg CO2,消耗679.02 MJ能源,与PP和PLA餐盒相比碳排放低46.90%、28.30%,节省能源4270.94 MJ、615.2 MJ。因此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TPS替代制品可有效治理一次性塑料餐盒环境污染。
    29  二苯乙烯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李紫微,梁钰,陈晓曼,吴安萍,吴晓翔,阿卜杜拉·玉苏普,刘果,程金生,蒋文明,曹庸,苗建银
    2022, 38(1):238-2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51
    [摘要](202) [HTML](172) [PDF 2.56 M](500)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桑根来源的三种二苯乙烯化合物(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富集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富集二苯乙烯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20,乙醇浓度90%,在此条件下,桑根中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分别为2923.59 μg/g,32.45 μg/g和3.15 μg/g,富含三种二苯乙烯化合物提取物的得率为10.23%。并且,提取物表现出极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0.063 mg/mL)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0.008 mg/mL)。此外,提取物比熊果苷表现出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酪氨酸酶抑制率IC50(2.514 μg/mL)仅约为熊果苷(IC50=15.551 μg/mL)的16%。综上,高活性的二苯乙烯化合物提取物具有天然抗氧化剂和美白剂的潜力,在食品、美容与医药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桑根可作为二苯乙烯化合物的重要天然来源,是值得被开发利用的抗氧化、美白的原料。
    30  胶原/氧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张淑瑜,陈春秀,李国英
    2022, 38(1):248-2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54
    [摘要](166) [HTML](227) [PDF 1.46 M](520)
    摘要:
    为了制备性能更优的胶原膜,使其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采用不同氧化度的氧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DHPMC)与胶原以质量比1:1.25共混成膜,考察DHPMC氧化度对胶原复合膜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复合膜的三股螺旋结构未被破坏,且相比于纯胶原膜,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酶降解性和亲水性能均有增强,结构更加均匀致密。当DHPMC氧化度较低(氧化度17.78%)时,DHPMC分子中的醛基与胶原的氨基形成共价键,体系的相互作用增强,且DHPMC氧化度低,对复合膜的成膜性能影响小,使得复合膜的抗张强度(115.74 MPa)和热变性温度(76.24 ℃)相较于胶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复合膜(104.69 MPa,69.67 ℃)提高。当DHPMC氧化度较高(氧化度45.12%)时,DHPMC的醛基含量增加,但同时纤维素降解程度也增加,使得复合膜的抗张强度(93.56 MPa)和热变性温度(71.13 ℃)下降。因此,采用低氧化度的DHPMC与胶原共混可制得综合成膜性能更优的复合膜,将扩大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
    31  NaCl、糖类和木瓜蛋白酶对碱诱导蛋清凝胶性的影响
    吴胤霆,王洋,郑贵中,叶阳
    2022, 38(1):256-2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90
    [摘要](201) [HTML](237) [PDF 680.72 K](442)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物在高温条件下对碱诱导蛋清凝胶硬度和色度所作出的贡献,把NaCl、糖类和木瓜蛋白酶加入到碱诱导的蛋清中并加热,以蛋清凝胶强度和色差等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添加剂作用于碱诱导下的蛋清凝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的NaCl使凝胶硬度显著上升(p<0.05),透光率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增加了凝胶的白度(p<0.05),硬度从81.94 g上升到144.94 g,增加了77%,透光率从34.33%下降到9.10%,持水性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蔗糖和麦芽糖的加入使凝胶质构变化较小,高浓度麦芽糖可降低凝胶的硬度,5%浓度的麦芽糖使凝胶的透光率显著下降(p<0.05),从25.3%下降到9.34%,减少了63%,而蔗糖的透光率却增加了26%,凝胶的总体白度都下降。木瓜蛋白酶的添加使凝胶的透光率显著上升(p<0.05),从34.33%上升到54.27%,增加了60%,凝胶的总体白度略微下降,凝胶硬度和咀嚼性下降了30%左右。综上所述,NaCl、木瓜蛋白酶、蔗糖和麦芽糖对高温条件碱诱导的蛋清凝胶均有不同的影响,可为不同蛋制品的理化和感官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32  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制备的工艺优化
    宋亭,张丽媛,于润众
    2022, 38(1):264-2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59
    [摘要](224) [HTML](271) [PDF 2.14 M](640)
    摘要:
    该研究采用弹射式蒸汽闪爆法(High density steam flash-explosion,HDSF)制备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纤维,研究蒸汽闪爆压力、蒸汽闪爆时间、NaOH浓度对玉米秸秆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将纳米纤维素含量作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试验发现:弹射式蒸汽闪爆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工艺参数为:蒸汽闪爆压力值为1.5 MPa,蒸汽闪爆时间为285 s,氢氧化钠浓度为0.4 mol/L,纳米纤维素含量预测值46.02%,实验验证值为45.88%,与预测值接近,说明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此时半纤维素含量13.50%,木质素含量11.78%,证明方法合理可行。影响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因素依次为蒸汽闪爆压力值>蒸汽闪爆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弹射式蒸汽闪爆法有利于分离相互缠绕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并且运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具有较小粒径和良好的水溶性,这使得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33  不同培养基的平菇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杨洋,马珊,邱继尧,贾培松,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李斌斌,张磊
    2022, 38(1):271-28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40
    [摘要](253) [HTML](332) [PDF 6.98 M](622)
    摘要:
    该研究将不同粉碎处理的葡萄籽和朝鲜蓟叶添加在培养基中,主要研究了工业副产物对平菇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3+还原能力为检测指标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此外,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等分析手段对平菇氨基酸组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籽粉和朝鲜蓟叶粉,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CK组,尤其以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显著增加,且氨基酸高贡献组分相对较多,前两个主成分可解释的累计方差达94.4%,其中对A1样品高贡献率的氨基酸有Ala、Tyr、Lys、Ser、Thr、Asp、Ary、Glu、Phe和His;对A2高贡献率氨基酸包括Ile、Val、Gly、Pro和Leu,而CK组不存在高贡献率的氨基酸组分。因此,葡萄籽和朝鲜蓟叶可代替传统棉籽壳培养基培育平菇,有助于平菇营养物质的富集及活性成分的提高。这些结果为工业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34  韭菜茶工艺技术的研发
    齐琪,张新富,程晨霞,李彦慧,郑长英,张勇,杨绍兰
    2022, 38(1):282-2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511
    [摘要](228) [HTML](200) [PDF 1.25 M](448)
    摘要:
    为丰富茶叶市场,探究非传统材料制茶的可能,该研究以新鲜韭菜为材料,设置60、80、100、120、140 ℃不同的提香温度,制得韭菜茶,并利用感官审评方法和电子鼻技术进行品质分析和香气评价,为韭菜茶品质的分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表明:在提香温度为120 ℃时制得的韭菜茶感官审评时的品质最优,评分为92.95;PCA分析传感可以将冻干韭菜(CK)和不同提香温度的韭菜茶香气较好地区分开来,且区分度达到了99.97%;LDA较PCA更能明显的区分不同提香温度的韭菜茶样,可以明确的分析出不同提香温度的韭菜茶中存在的挥发物组分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别,贡献度为98.53%;Loadings分析可以判别出氮氧化合物在韭菜茶香气第一主成分中的贡献率最大,硫化物在韭菜茶香气第二主成分中的贡献率最大。通过不同提香温度韭菜茶的感官评审和电子鼻PCA、LDA、Loadings分析得出韭菜茶提香温度120 ℃时品质最佳。
    35  大麦超微粉的营养品质及物理特性分析
    朱爽,宋莉莎,张佰清,马凤鸣,孙肇敏,宋蕾,李文娟
    2022, 38(1):289-29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86
    [摘要](259) [HTML](168) [PDF 449.80 K](593)
    摘要:
    大麦粉可以单独或添加到小麦粉中制作食品,其营养和物性指标会影响食品品质。该研究以大麦粉为研究对象,以60目粗粉为对照,探讨了超微粉碎对大麦粉的营养品质及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粉体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大麦加工的最优粉体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粉碎粒径减小,大麦粉的蛋白质和淀粉的溶出率增加;多酚类溶出率从964.10 mg/100 g显著增加到1396.00 mg/100 g,黄酮溶出率增加了1.90 mg/100 g;大麦粉物理性质随粉碎粒径减小发生明显变化,粒径由93.07 μm减小到20.33 μm,亮度不断增强,L值从87.73增加到95.00(p<0.05),休止角从30.56 °增加到56.84 °(p<0.05),滑角从41.85 °增加到79.93 °(p<0.05),其水溶性从49.45%增加到85.13%(p<0.05),持水力先增大后降低,与粗粉相比,持水力降低了0.95%(p<0.05),持油力降低了2.68%(p<0.05),溶胀力提高了2.90 mL/g(p<0.05),而堆积密度从0.42 g/mL变为0.24 g/mL(p<0.05);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5.526%,200目超微粉综合评分最高,为0.8368,在7种粒径大麦粉中综合表现最佳。综上,超微粉碎可改变粉体性质,其变化与粒径有关,该结果对大麦超微粉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6  南美白对虾在酸性电解水减菌处理下鲜度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吴雨轩,何瀚文,张毅,侯温甫,王丽梅,王宏勋
    2022, 38(1):296-3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64
    [摘要](235) [HTML](178) [PDF 1.42 M](456)
    摘要:
    该研究就酸性电解水对南美白对虾减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GC-IMS技术分析美白对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和优势腐败菌)和理化指标(色度和TVB-N值)共同评价酸性电解水减菌处理对南美白对虾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对南美白对虾减菌的最佳处理方式为,电解水液温4 ℃条件下,以料液比为1:6进行冲淋。经酸性电解水处理后,虾肉颜色亮度更高,感官评分优于对照组,并且酸性电解水处理能抑制菌落总数、优势腐败菌和TVB-N值的增长,减缓3-羟基-2-丁酮和2,3-戊二酮等呈腐败特征的物质的产生。综合表明,酸性电解水处理能有效保持南美白对虾的鲜度品质,并减缓风味劣变,可延长货架期2~3 d。
    37  金花白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
    薄佳慧,宫连瑾,叶兴妹,吕智栋,李瑾,骆伟明,黎娜,肖力争
    2022, 38(1):306-3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71
    [摘要](290) [HTML](232) [PDF 1.84 M](549)
    摘要:
    以2017年福建寿眉散茶为原料,按照渥堆、汽蒸、压制定型、发花、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金花白茶。通过对加工过程中8个有代表性的工艺节点取样检测,以探明金花白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黄酮、茶三素等主要滋味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究各类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对其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白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均逐渐降低,金花白茶较原料降幅分别为24.26%、52.89%、27.44%、9.38%、48.83%及30.96%。黄酮总量、没食子酸及茶褐素含量逐渐增加,金花白茶较原料增幅分别为20.46%、10.92%及77.31%。水浸出物、咖啡碱、茶氨酸含量略有增加,增幅为2.89%、7.70%、8.63%。这些变化有利于金花白茶滋味浓醇厚不苦涩,汤色红浓明亮品质的形成。同时结合感官审评发现,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茶褐素均与金花白茶滋味品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38  柑橘精油成分分析及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
    张金磊,陈兴煌
    2022, 38(1):315-32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77
    [摘要](293) [HTML](185) [PDF 1.21 M](464)
    摘要:
    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试剂浸提法提取温州特早熟蜜橘橘皮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橘皮精油组成成分。以从福州周边果园收集草莓病果分离所得灰葡萄孢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精油抑菌性能。结果显示:蒸馏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醛类6种,烯萜类20种,醇类9种,酯类2种,酮类1种,有机酸1种;浸提法精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烯萜类20种,醇类3种,烷烃类2种。柠檬烯为精油主要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含量为82.37%,浸提法含量为85.25%。其次为γ-松油烯(7.78%,6.08%)、β-月桂烯(2.56%,2.06%)、α-蒎烯(1.35%,1.04%)。两种精油对灰葡萄孢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分别为2.5%和5%。体外抑菌实验表明,精油能够通过对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量、孢子萌发率、细胞透过性,诱导细胞死亡。草莓抑菌实验表明柑橘精油能够抑制灰葡萄孢在草莓果实上的生长,减缓果实的腐烂进程。其中,蒸馏油优于浸提油的抑菌效果。
    39  多功能针式过滤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豆芽中的吲哚乙酸
    覃国新,闫飞燕,周其峰,李慧玲,劳水兵,杨玉霞,莫仁甫,罗丽红,陈泳锨,何洁,韦宇宁,王海军
    2022, 38(1):324-3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565
    [摘要](215) [HTML](170) [PDF 442.83 K](420)
    摘要:
    基于QuEChERS原理,该研究建立了多功能针式过滤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豆芽中的吲哚乙酸。样品经1%乙酸乙腈和1 g氯化钠、2 g硫酸镁提取,多功能针式过滤器快速净化后,采用ZORBAX SB-C18(4.6×2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67 nm,对提取净化液中吲哚乙酸含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吲哚乙酸在豆芽基质中基质效应较小,故使用纯溶剂配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吲哚乙酸在0.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在0.1~5.0 mg/kg的加标水平范围内得到的平均回收率为80.6%~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3%~4.6%。检出限为0.03 μg/kg,定量下限为0.1 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豆芽中吲哚乙酸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40  亚临界流体萃取高效脱除枸杞中的农药残留
    沈艺楠,王云,刘星汶,赵云鹏,张尚微,杨继国
    2022, 38(1):329-33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289
    [摘要](245) [HTML](224) [PDF 1.49 M](525)
    摘要:
    为有效去除枸杞中农药残留以提高食用安全性,该研究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脱除毒死蜱、氯氰菊酯、多菌灵等常见7种残留农药,探究不同溶剂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次数对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亚临界流体脱除农药残留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剂丁烷:乙醇2:1(W/W)、萃取温度30 ℃、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克百威、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脱除率分别为95.53%、92.73%、93.58%和93.41%,吡虫啉、多菌灵和氟虫腈的脱除率分别为86.61%、89.04%和89.59%;处理后枸杞中主要成分枸杞多糖、甜菜碱和水分的损失率分别为为4.50%、4.41%和0.54%,活性成分损失较小。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枸杞中农药残留,同时达到无损脱除的效果,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残脱除手段。
    41  唐山地区韭菜农药残留检测分析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曹慧慧,王帅,赵海涛,王雅静,张亮,张贺凤,刘会会,周彦成,汤思凝,闫艳华
    2022, 38(1):336-3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121
    [摘要](275) [HTML](194) [PDF 489.94 K](503)
    摘要:
    为了解唐山地区流通韭菜的农药残留状况与民众的膳食摄入风险,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和气相色谱仪(GC)对2020年在唐山地区采集的415个韭菜样品分别进行了68种农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并对韭菜样品中检出的农药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415个韭菜样品共计检出41种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9.40%(288/415),且多个样品存在联合用药情况;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判定,有12种农药的残留量超过了最大残留限量(MRL),不合格率为38.07%(158/415);噻虫胺检出率最高,为41.20%(171/415),但无限量标准;其次是腐霉利,检出率35.42%(147/415),不合格率为30.12%(125/415)。有部分样品检出韭菜禁限用农药。经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NEDI/ADI值均小于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唐山地区韭菜生产用药种类复杂,存在农药多残留污染、使用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的风险。建议加强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和农药使用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2  氟乐灵抗体的制备及其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黄惠威,刘凤银,曾思敏,曾羲,钱振杰,施迪燊,聂玉丹,江海超,袁学文,穆洪涛
    2022, 38(1):345-3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70
    [摘要](208) [HTML](135) [PDF 1.17 M](502)
    摘要:
    该研究针对农(水)产品中氟乐灵农药残留的问题,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快速检测氟乐灵农药。利用3,5-二硝基-4-氯-三氟甲苯与仲胺侧链氨基反应合成半抗原2C,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2C与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偶联合成完全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PcAb-2C,基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原理对包被原和抗体的稀释倍数、包被温度、抗体和标准品稀释液等7个因素进行系统优化,最终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IC50为54.07 ng/mL,最低检测限为7.22 ng/mL,线性范围为12.56~282.62 ng/mL,与20种氟乐灵结构类似物进行交叉反应,只有2种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大于15%,方法特异性良好;对大豆、大豆油和鳗鱼等样品进行检测,添加回收率为89.8%~106.4%,变异系数小于10%。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验证,添加回收率为89%~108.2%,变异系数小于10%,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强、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农(水)产品中氟乐灵农药残留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4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阳荷花苞中的化学成分
    罗梦兰,任廷远,殷明月,董令,郑启健,谢姣
    2022, 38(1):355-36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224
    [摘要](374) [HTML](138) [PDF 1.65 M](514)
    摘要:
    作为药食两用的绿色蔬菜,阳荷花苞因其特殊的鲜食风味及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其中,阳荷鲜食口感有关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化学组分糖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类,但目前对其组成尚无相关系统研究。以阳荷为材料,利用UPLC-ESI-Q TRAP-MS/MS法分析阳荷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了4类共计105个化学成分,其中16个定性糖类中含量最高的是单糖类即D-葡萄糖、D-果糖等,其次为其他糖类和双糖类;39个有机酸组分中三羧酸循环过程所涉及的有机酸即异琥珀酸、琥珀酸等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其他有机酸如壬二酸等;25个氨基酸中9个必需氨基酸(含组氨酸)相对含量较16个非必需氨基酸高;25个脂肪酸中22个脂肪酸为非饱和脂肪酸(含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其相对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该研究首次系统阐明阳荷中主要化合物糖类为单糖类、有机酸为三羧酸循环相关有机酸、氨基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为非饱和脂肪酸,这为其营养价值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44  小尺度特征提取的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方法
    张冲伟,张云伟
    2022, 38(1):364-3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99
    [摘要](233) [HTML](316) [PDF 1.09 M](481)
    摘要:
    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旨在查找出矿泉水中的异物杂质,在矿泉水制造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的机器视觉检测精度较低,受背景的干扰较大、且漏检率和误检率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小尺度特征提取的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包含判别性特征学习模块,数据增值模块以及细粒度信息获取模块。在判别性特征学习模块中,针对矿泉水异物,利用聚类的方式设计合理的先验框尺寸并对特征图进行处理,通过对网络的输出结果进行损失约束以赋予模型提取判别性特征的能力。样本数量的增加能够对算法检测性能的提升起积极作用。为此,构建数据增值模块。在该模块中,利用通道随机打乱和重组的方式对自建数据集进行扩充。进一步,在细粒度信息获取模块中,采用小尺度特征学习的机制对异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研究提出算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平均准确率可达96.22%,mAP值为83.84%,召回率为86.31%,检测速度为50 f/s。因此,该研究能够为瓶装矿泉水异物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5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快速测定水产品及干制水产品制品中的116种农药和24种生物毒素残留
    王勇,张宪臣,华洪波,李云松,黄碧嘉,李勇
    2022, 38(1):371-3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441
    [摘要](204) [HTML](181) [PDF 1.31 M](934)
    摘要:
    采用了一种新型脂肪吸附剂去除样品基质中脂肪和磷脂等杂质的干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 Exactive Orbitrap MS)的同时定性定量功能,建立了水产品及干制水产品制品中116种农药和24种生物毒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乙腈/水(90:10,V/V)溶液提取,高效基质脂肪吸附剂(EMR-Lipid)净化,平行定量浓缩仪浓缩,C18色谱柱分离,5 mmol甲酸水溶液(含0.1%甲酸铵)和5 mmol甲酸甲醇溶液(含0.1%甲酸铵)梯度洗脱;质谱数据采集使用Q Exactive高分辨质谱的Full MS/dd-MS2监测模式,以Full MS一级质谱全扫描提取母离子精确质量数所得的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以保留时间和dd-MS2数据依赖子离子扫描所得的二级子离子质谱图进行定性确证。140种目标物的精确质量数偏差不大于3×10-6,浓度与母离子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1,检出限为0.02~0.4 μg/kg。基质加标回收率在70.1%~10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4.1%。该方法学结果满足GB/T 27417-2017《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的技术要求。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
    46  板栗加工副产物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袆帆,李妍馥,庄储仲,马路凯,钟玉鸣,肖更生,王琴,余元善,余强,林文渊
    2022, 38(1):390-3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47
    [摘要](262) [HTML](152) [PDF 358.47 K](502)
    摘要:
    板栗加工过程易产生诸如板栗壳、板栗花、板栗总苞、板栗次果及次品等副产物,大量资源常被当作废弃物丢弃,未得到有效利用,开发的产品较少,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有关板栗加工副产物的研究得到关注,板栗中存在的多种天然活性成分相继被报道,其中具有抑菌作用的成分占比较高。因此,该研究综述了板栗加工副产物含有的抑菌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板栗加工副产物在抑菌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47  双网络水凝胶形成和自愈机制研究进展
    糜志远,陈晓雨,姚晓琳,徐凯,刘华兵,李娜,刘宁
    2022, 38(1):398-4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2.1.0326
    [摘要](668) [HTML](1410) [PDF 1.78 M](1957)
    摘要:
    双网络(DN)水凝胶是互穿网络水凝胶的一种特殊情况,由刚性的第一网络和柔性的第二网络构成,两种网络的协同作用使得DN水凝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DN水凝胶所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韧性、模量等使得其研究更加广泛,近年来双网络水凝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不仅解决了传统水凝胶脆弱易碎的问题,更扩大了水凝胶的应用范围,且部分DN水凝胶具有自愈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水凝胶的使用寿命。该研究比较了DN水凝胶的交联方式(化学交联、物理/化学交联、双重物理交联),归纳了DN水凝胶的形成机制,从动态共价相互作用和非共价作用两方面综述了DN水凝胶的自愈机制,为智能型DN水凝胶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思路。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