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6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短链脂肪酸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胰腺损伤
    朱晓振,张菡菡,孟现尧,衣悦涛
    2020, 36(8):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46
    [摘要](351) [HTML](499) [PDF 771.22 K](972)
    摘要:
    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代谢的改善作用。通过腹腔注射20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对糖尿病小鼠进食量和体重变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及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乙酸钠和丙酸钠可显著降低累计进食量(p<0.05),分别降低了10.09%和8.90%;乙酸钠和丁酸钠,对2型糖尿病小鼠其他指标包括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抵抗和胰腺组织损伤修复都没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丙酸钠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20.65%)和胰岛素抵抗(11.19%),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64.50%),提高葡萄糖耐量,对胰腺组织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2  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抑制皮肤鳞状癌A431细胞的生长
    钱颖艳,杨茗茸,罗凤仙,解静,田洋
    2020, 36(8):8-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38
    [摘要](301) [HTML](249) [PDF 978.15 K](811)
    摘要:
    研究辣木籽异硫氰酸酯(MITC)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浓度MITC处理后的A43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采用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MITC对A431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ITC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A431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在12 μM的MITC刺激72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为10%(p<0.001);克隆形成实验表明,MITC(5和10 μM)显著抑制A431细胞克隆形成,24 h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从100%降低到63.22%(p<0.001)和26.07%(p<0.001);细胞凋亡和周期检测结果表明,当MITC处理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从17.22%增加到31.73%(p<0.001)和44.77%(p<0.001),S期细胞从7.43%显著增加到14.44%(p<0.001)和17.43%(p<0.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用MITC干预异种移植瘤小鼠20天后,小鼠肿瘤体积从1549.02 mm3降低到857.77 mm3(p<0.05);肿瘤重量从1.30 g降低到0.91 g(p<0.05)。以上结果表明,MITC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够抑制A431细胞的生长。
    3  副溶血弧菌耐药诱导株的生物特性与多药外排泵表达
    张政,马更勤,王宏勋,侯温甫,周敏
    2020, 36(8):15-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278
    [摘要](341) [HTML](264) [PDF 741.72 K](640)
    摘要:
    本研究将初始菌株副溶血弧菌F7经过环丙沙星连续体外诱导得到的实验室诱导株H128、H256、H512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菌株F7、H128、H256、H512的药敏性、泳动能力、生长曲线、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多药外排泵基因vmeB、vmeD、vpoC、vmr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诱导菌株不仅对诱导抗生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明显提高,还对多种非诱导抗生素呈现交叉耐药。与初始菌株F7相比,诱导菌株H128、H256、H512泳动能力下降,泳动圈直径分别为4.83 mm、4.57 mm、5.13 mm,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吸光值分别为4.35 nm、4.35 nm、4.29 nm。诱导菌株H128、H256、H512均检测到外排泵基因vmeD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F7,分别上调了1.20、3.55、2.02倍,仅在H256中检测到vmeB、vpoC、vmrA基因表达量上调,分别上调了1.47、2.90、1.71倍,说明RND型外排系统VmeCD-VpoC是与副溶血弧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以及交叉耐药相关的主要外排系统。本研究为耐药性副溶血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解决副溶血弧菌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4  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及其进化分析
    万锈琳,李春玲,刘宗保,王国霞,闫鹤
    2020, 36(8):23-3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021
    [摘要](321) [HTML](356) [PDF 694.73 K](849)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亲缘关系、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现况,对分离自广东不同区域的53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16S rRNA进化分析,使用K-B琼脂扩散法针对21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检测,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菌株对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占比较高(84.91%)。通过与耐药基因数据库对比共检测到21种耐药基因,介导9大类抗生素的耐药,其中春日霉素耐药基因ksgA和杆菌肽耐药基因bacA首次在副猪嗜血杆菌被发现。氨基糖苷类和林可霉素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表型之间符合率可达100%。16S rRN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来源的副猪嗜血杆菌亲缘关系较近,且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16S rRNA进化关系以及分离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可对广东地区养猪业副猪嗜血杆菌疾病的防御和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5  以糙米为主要培养基延长米曲霉菌种的保藏期
    符姜燕,滑欢欢,梁亮,刘占,杨俊,劳浩晶,陈穗,杨明泉,高献礼
    2020, 36(8):31-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432
    [摘要](399) [HTML](401) [PDF 620.84 K](698)
    摘要:
    本研究以糙米为主要培养基并结合真空干燥(-0.1 MPa)和冷冻保藏(-80 ℃)工艺开发出一种米曲霉长期保藏技术。生产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保藏20年的米曲霉菌种直接制备的大曲中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1871、319、256和2110 U/g干曲。利用该大曲所生产的酱油总氮、氨基酸态氮、总糖、还原糖、无盐固形物含量及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分别达到1.53、0.92、5.39、3.52、19.88 g/100 mL和82.20%。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利用常规冻干管法保藏20年的米曲霉所制备大曲和酱油的相应指标(p<0.05),与利用常规冻干管法保藏5年的米曲霉所制备大曲和酱油的相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由聚类分析可知,本方法可比冻干管法延长米曲霉保藏时间15年,在实际生产中可减少菌株复壮次数,避免传代过程中米曲霉突变和污染的几率,进而提高酱油质量稳定性。
    6  不同诱导条件强化佐夫色绿藻积累虾青素
    姜雪亚,陈俊辉,魏东
    2020, 36(8):38-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993
    [摘要](472) [HTML](403) [PDF 1.06 M](902)
    摘要:
    佐夫色绿藻具有多种营养生长方式且可以在诱导条件下合成虾青素,是一种藻源天然虾青素生产的新型替代微藻。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以醋酸钠为碳源时,醋酸钠浓度、补料方式、pH以及乙醇对色绿藻积累虾青素的影响,并在室外300 L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对上述优化的诱导条件进行放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2.5 g/L醋酸钠、每6 d补加2.5 g/L醋酸钠、培养基pH控制在6.5~8.3和添加2%乙醇时,虾青素的含量最高为3.71 mg/g,较优化前的虾青素的含量提高了31.71%,产量为5.37 mg/L。在室外300 L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其最高虾青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3.44 mg/g和1.10 mg/L。本研究采用不同诱导条件强化佐夫色绿藻胞内虾青素的积累,验证了佐夫色绿藻在户外光生物反应器规模诱导培养以生产虾青素的可行性。
    7  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主要成分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乔小燕,操君喜,车劲,陈栋,刘仲华
    2020, 36(8):48-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85
    [摘要](339) [HTML](350) [PDF 671.91 K](503)
    摘要:
    以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为试验材料,检测其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茶色素含量,测定其多酚提取物还原铁离子的能力、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康砖茶总黄酮、茶褐素和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多酚提取物FRAP·EC50(8.28 μg/mL~14.55 μg/mL)显著高于DPPH·EC50(4.26 μg/mL~4.99 μg/mL)和ABTS EC50(5.14 μg/mL~5.50 μg/mL),且DPPH EC50显著低于ABTS EC50(p<0.05)。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DPPH EC50显著降低;FRAP EC50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贮藏期6年(YA2010)ABTS EC50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0.05)。贮藏时间为15年(YA2001)和23年(YA1993)的康砖茶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高于其他年份康砖茶。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 EC50和DPPH·EC50均与没食子酸、茶褐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ABTS·EC50与没食子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康砖茶多酚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贮藏时间越长,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越强,但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与贮藏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8  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脂肪酶GZEL的催化行为
    王方华,陈吴翀,杨博,王永华
    2020, 36(8):56-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030
    [摘要](409) [HTML](347) [PDF 864.02 K](836)
    摘要: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脂肪酶GZEL在不同类型及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对该酶脂肪酶活力和磷脂酶活力及其最适反应pH条件的影响,为进一步评估该脂肪酶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指导。研究发现: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该酶的脂肪酶活力和磷脂酶活力发挥均起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高于其临界胶束浓度将导致酶蛋白活力完全丧失;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月桂酰肌氨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脱氧胆酸钠)存在情况下,GZEL发挥磷脂酶活力的最适pH由6.0变为7.0。不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低于其各自临界胶束浓度条件下对GZEL酶活力发挥所起调控作用不同:7.0 mM浓度条件下,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使该酶的脂肪酶活力提高(22.97%),磷脂酶活力提高3.11%;而在0.05 mM浓度条件下,TritonX-100使该酶脂肪酶活力降低4.05%,磷脂酶活力提升0.14%;在高于TritonX-100临界胶束浓度条件下,酶蛋白仍保留50%左右酶活力,但在高于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临界胶束浓度条件下,其活性则完全丧失。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GZEL酶活力影响最大,导致酶蛋白完全失活。
    9  离子强度对乌鳢胶原蛋白短肽聚集结构及理化特性的作用
    刘炜熹,孙卫东,张业辉,张友胜,焦文娟,黄利华
    2020, 36(8):65-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7
    [摘要](345) [HTML](234) [PDF 1001.91 K](729)
    摘要:
    为了研究乌鳢胶原肽在6种不同离子强度诱导下聚集的结构与特性的变化规律,对聚集体变化过程中的内源荧光、浊度、微观结构、粒径、黏度及其二级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500 mM的NaCl范围内,离子强度具有促进胶原蛋白肽自组装聚集的效果,且聚集速率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0~150 mM范围内,胶原蛋白肽聚集的三维网络紧密性增加,聚集体平均粒径增大74.42%,最大剪切黏度增加487.67%。当离子强度在150~500 mM范围时,胶原蛋白肽三维网络紧密性降低,聚集体平均粒径下降,最大剪切黏度降低21.39%。胶原蛋白肽聚集体的二级结构并没有随离子强度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适度的增大样品离子强度可促进胶原肽的自组装聚集,改善其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理化特性,为胶原蛋白肽进一步应用于制备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10  牛蒡提取物改性兔皮明胶膜
    薛伟,刘英健
    2020, 36(8):73-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2
    [摘要](217) [HTML](268) [PDF 679.26 K](575)
    摘要:
    为研究牛蒡提取物对兔皮明胶膜的改性效果,制备了牛蒡提取物体积浓度为0、2%、4%、6%、8%的牛蒡提取物/兔皮明胶复合膜,测定了各组复合膜的物理性质、抗氧化性、抑菌性,并作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牛蒡提取物浓度增加,复合膜膜水蒸气透过滤、水溶性逐渐降低,浓度为8%时最低,为2.22×10-8 g/(m·s·Pa)、19.22%,比对照组下降14.94%、27.56%,抗拉强度、厚度增加,最大为67.11 MPa、74.16 μm,比对照组增加21.66%、12.14%,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浓度为4%最大为4.86%,比对照组高63.63%;复合膜的透光度明显降低,对紫外线的透光度显著降低,在波长400 nm处吸光最强,透光率为0.003%,雾度显著提升,最大为37.59%;复合膜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明显提升,最高为63.53%;复合膜抑菌性逐渐增强,对不同菌体抑菌能力为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黑曲霉菌;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复合膜形成氢键,结构完整,牛蒡提取物促进了明胶蛋白肽链的展开和伸展。综上可知,牛蒡提取物可以有效提升兔皮明胶膜的性能。
    11  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许先猛,张增帅,郭俊花,黄健,董文宾
    2020, 36(8):80-8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0
    [摘要](445) [HTML](186) [PDF 658.20 K](755)
    摘要:
    为提高废弃鸡蛋壳的利用率,对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开发一种新型氨基酸生物钙制剂。本文以鸡蛋壳和L-赖氨酸为原料,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为指标,优化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螯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和L-赖氨酸与CaCl2摩尔比等因素对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的影响,优化确定最佳螯合工艺为:反应时间为49 min,反应温度为70 ℃,溶液pH为8.7,L-赖氨酸与CaCl2摩尔比为2:1。在此条件下,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为82.84%,较柠檬酸钙和谷氨酸钙螯合率分别高3.55%和1.72%。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了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结构,结果表明L-赖氨酸中的-NH2键和-COOH键均参与了螯合反应,L-赖氨酸中氨基上的N原子和羧基上的O原子均参与了反应,因此赖氨酸与钙形成了螯合物。
    12  冷冻魔芋复合凝胶保水性和质构特性的调控
    吴岑琳,郑远亮,李晶,李斌
    2020, 36(8):86-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203
    [摘要](638) [HTML](307) [PDF 1.05 M](934)
    摘要:
    本研究将瓜尔豆胶、大豆油、乳化剂依次加入到魔芋凝胶中,以探究其对冷冻魔芋凝胶保水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首先添加瓜尔豆胶到魔芋凝胶中,相比于控制组(纯魔芋凝胶),冷冻后的魔芋/瓜尔豆胶复合凝胶的保水性能提升,其冷冻析水率最多减小了3.63%,持水率最大升高了4.68%,硬度最多增大了930.74 g。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冻复合凝胶的保水性,将大豆油和乳化剂添加入魔芋/瓜尔豆胶复合凝胶中。添加大豆油可以增大魔芋/瓜尔豆胶凝胶的保水性,但复合凝胶硬度有所降低。在魔芋/瓜尔豆胶/大豆油复合凝胶中添加5种不同的乳化剂进行对比,发现单甘油脂肪酸酯对提高冷冻凝胶的保水性的效果最好。当瓜尔豆胶、大豆油和单甘油脂肪酸酯在复合凝胶中的比例分别为0.10%、5%和0.10%时,对比控制组,冷冻复合凝胶的析水率由25.37%降低到10.19%,持水率由62.55%升高至82.83%,但凝胶硬度降低。瓜尔豆胶、大豆油和单甘油脂肪酸酯的复合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魔芋凝胶在冷冻后的保水能力,并改变了凝胶的质构特性。本研究为调控冷冻魔芋复合凝胶的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冷冻魔芋复合凝胶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13  京尼平交联制备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聚集体
    叶芊芊,谌凯,张玲,肖凯军,朱良
    2020, 36(8):95-1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006
    [摘要](243) [HTML](210) [PDF 777.65 K](769)
    摘要:
    本研究利用新型交联剂京尼平制备了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交联聚集体(BAP-CLEAs)。以酶活回收率为指标,确定了BAP-CLEAs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质量浓度0.50%,交联温度35 ℃,交联时间12 h,此时BAP-CLEAs的酶活回收率为55.04%。采用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BAP-CLEAs进行表征,结果证明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在京尼平的作用下成功交联。与游离酶相比,BAP-CLEAs的最适pH值向碱性方向偏移,由9.4变为10.3,在较宽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酶活。另外,在2%浓度的酪蛋白底物中重复使用5次后,BAP-CLEAs还能保持86.42%的酶活性。以上催化特性的结果表明,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在京尼平的作用下可成功交联形成酶聚集体,且该交联酶聚集体具有比游离酶更优越的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重复使用稳定性,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14  添加黄原胶和脂肪酸后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变化
    莫呈鹏,余奔,王鲁峰
    2020, 36(8):102-1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64
    [摘要](347) [HTML](231) [PDF 980.26 K](813)
    摘要:
    为了改善玉米淀粉的加工特性,提升产品品质,研究了黄原胶和3种不同链长的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组合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流变性质、凝胶性质、热性质和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快速黏度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棕榈酸和黄原胶-硬脂酸组合后玉米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分别增加了123~131 mPa·s和64~94 mPa·s,回生值降低了16~18 mPa·s,而添加黄原胶-肉豆蔻酸组合的淀粉糊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回生值增加。静态流变结果表明,加入黄原胶和3种不同链长脂肪酸组合的玉米淀粉均表现出非牛顿剪切稀化行为(流动行为指数n<1)。动态流变结果显示,加入黄原胶-棕榈酸和黄原胶-硬脂酸组合后,玉米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加,表明加入这两种组合可有效的改善玉米淀粉的黏弹性,而加入黄原胶-肉豆蔻酸组合的玉米淀粉的G′和G″值降低。添加黄原胶和3种不同链长脂肪酸组合后,玉米淀粉凝胶硬度降低了65~77 g,差示扫描量热仪结果显示在89~110 ℃出现吸热峰,表明形成了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到淀粉凝胶网络结构断裂程度增加,呈现碎片化结构,表明加入黄原胶和脂肪酸的组合后,淀粉的凝胶结构被弱化。
    15  膳食纤维对饼干体外消化速率的抑制作用
    李楠,张良,刘倩楠,刘伟,徐芬,樊月,胡宏海
    2020, 36(8):110-1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21
    [摘要](464) [HTML](291) [PDF 735.23 K](740)
    摘要:
    本研究以马铃薯全粉/籼米粉混合物(3:2)制作饼干(P1)作为对照,分别将燕麦麸(28%)、菊粉(22%)、燕麦麸/菊粉(28%/22%)添加至马铃薯全粉/籼米粉混合物(3:2)中制成饼干P2,P3和P4。通过测定淀粉糊化特性、淀粉水解率、葡萄糖释放量、蛋白质水解率及氨基酸含量等指标,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方法考察燕麦麸、菊粉对不同配方饼干中淀粉和蛋白质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燕麦麸、菊粉可降低饼干中淀粉的糊化度,淀粉糊化度从低到高依次为P4(33.41%),P2(38.23%),P3(38.35%),P1(53.79%)。燕麦麸和菊粉能延缓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释放量从低到高依次为P3(101.56 μg/mL),P4(102.29 μg/mL),P2(108.63 μg/mL),P1(125.46 μg/mL),菊粉对饼干中淀粉代谢的影响大于燕麦麸。饼干P1淀粉含量最高(78.35%),累积葡萄糖释放量最高(125.46 μg/mL),淀粉水解率最低(31.92%)。燕麦麸和菊粉能抑制蛋白质水解率,胃部蛋白质水解率从低到高依次为P2(53.79%)、P4(64.86%)、P3(74.28%)、P1(83.24%),燕麦麸对饼干中蛋白代谢的影响大于菊粉。由此可见,添加燕麦麸、菊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饼干的体外消化速率。
    16  不同方法制备偃松松仁蛋白的理化及其功能特性比较
    葛环宇,李德海
    2020, 36(8):117-1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288
    [摘要](285) [HTML](272) [PDF 947.74 K](593)
    摘要:
    对碱溶液法、超声波辅助法及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质的理化及功能性质进行比较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质提取率为81.33%,高于碱溶液法及超声波辅助法。三种方法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分子主要条带为10.26、14.35、23.42、23.85、38.17 ku;氨基酸含量多于FAO/WHO推荐值,碱溶液法、超声辅助法及超声真空辅助法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4.6、63.8、64.92 g/100 g,而且谷氨酸与精氨酸含量丰富。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蛋白在吸水性、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方面优于碱溶法和超声法辅助法制备的蛋白,其中吸水性尤为突出,当pH值为10时,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吸水性最高为4.10 g/g,本试验研究为偃松松仁蛋白质的制备对比分析了一种提取率高、蛋白质功能性质好的提取方法,为偃松的开发和偃松松仁蛋白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7  藜麦萌发促进其活性成分的释放
    王雨,左永梅,周学永,付荣霞,肖建中,任贵兴,周海涛
    2020, 36(8):126-1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177
    [摘要](271) [HTML](163) [PDF 695.61 K](722)
    摘要:
    本研究以青海藜麦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和时间对藜麦萌发干重的影响,分析了多酚、黄酮、皂苷、单宁、植酸等活性成分含量及产率变化。结果表明,萌发温度和时间对藜麦芽干重均有较大影响,在20 ℃条件下萌发24 h藜麦干重增加最大(25.20%),此后干重下降,而在其它温度条件下藜麦干重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萌发温度和时间对藜麦芽中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在12~72 h之间,藜麦芽中多酚、黄酮和皂苷含量随萌发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单宁含量则呈波动变化趋势,至72 h时,单宁含量在25 ℃条件下最高(2.08 mg/g),而在15 ℃条件下最低(0.70 mg/g);在15~35 ℃条件下藜麦芽植酸含量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本研究从活性成分产率的角度(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多酚和黄酮的产率,降低皂苷、单宁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产率,最终筛选出的适宜萌发条件是:萌发温度30 ℃,萌发时间48~60 h。本研究为藜麦芽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18  酸性硫酸钙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
    张恺洳,翟荣臻,米黑里巴,白合提牙尔·玉素甫,吴斌
    2020, 36(8):134-1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74
    [摘要](263) [HTML](225) [PDF 816.16 K](558)
    摘要:
    灰霉病是引起葡萄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酸性硫酸钙(ACS)对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及品质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用ACS(pH=5.45)喷洒处理20 s,在8±2 ℃条件下贮藏,分析ACS处理对果实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B. cinerea)病斑面积、发病率和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测定果实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ACS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抑制作用和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CS处理能够显著抑制B. cinerea的生长,在贮藏期15 d时,病斑面积、发病率和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分别降低了67.02%、56.55%、98.16%,抑菌率达到96.06%。ACS处理能显著降低损伤接种灰霉病的病斑面积和发病率,在体外培养时对灰霉病发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CS处理能降低葡萄果实失重率,保持果实硬度,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维持葡萄采后品质。ACS作为FDA和USDA认证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菌防腐剂,为鲜食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19  1-MCP处理延缓龙眼采后贮藏期间果皮中的膜脂代谢
    刘发强,夏培蓓,李玉梅,吴咏梅
    2020, 36(8):141-1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281
    [摘要](283) [HTML](0) [PDF 567.32 K](661)
    摘要:
    本文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延缓龙眼采后贮藏期间果皮中的膜脂代谢,分析其耐贮性。选取福眼龙眼,经1-MCP处理后,检测果皮脂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丙酮酸(Pyruvic acid,PA)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分析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膜脂等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果皮脂酶、LOX、PLD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升高,PC、PI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下降。实验组在采后0~6 d内,龙眼果皮LOX、脂酶、PLD活力、PC、PI、PA含量、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与对照组采后0~6 d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1-MCP处理,在采后6 d脂酶、LOX和PLD的活力分别为25.62 U/mg、12.62 U/mg、和0.80 U/mg,PC、PI和PA的含量分别为0.39 mg/g、0.22 mg/g、和0.52 mg/g。说明1-MCP能有效降低采后龙眼贮藏期间果皮中的LOX、脂酶、PLD活力,促进PC、PI等磷脂组分含量升高,抑制磷脂降解产物PA产生,从而能抑制果皮膜的生理代谢,维持细胞膜系统结构的稳定,延长龙眼的贮藏时间。
    20  大孔树脂NKA-9负载RML催化高酸价油脂脱酸及制备甘油二酯
    钟南京,林少燕,冯思婷,李丹,吴瑶
    2020, 36(8):147-15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357
    [摘要](234) [HTML](256) [PDF 613.09 K](729)
    摘要:
    本文采用了大孔树脂NKA-9作为载体负载脂肪酶RML,然后用于催化油酸含量为25%的大豆油脂以酶促脱酸并同时制备富含甘油二酯(DAG)的油脂产品。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能谱仪(XPS)对NKA-9负载酶前后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RML已成功负载在NKA-9上。所得固定化酶RML@NKA-9催化油酸含量为25%的大豆油脱酸及DAG制备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50 ℃,甘油用量为油脂质量的8%,RML@NKA-9用量为油脂质量的3%,在该条件下反应8 h后达到平衡,此时DAG含量58.95%,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降低至1.50%。此外研究了RML@NKA-9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RML@NKA-9重复使用4次后其酶活几乎没有损失,重复使用6次后其酶活为初始酶活的49.10%。本研究制备的RML@NKA-9能有效脱除高酸价油脂中的FFA,并获得了可观含量的DAG,具有一定的重复利用性,因此,RML@NKA-9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1  添加木质肉的鸡肉火腿肠品质特性分析
    孙啸,尤金杰,周頔,张玉龙,王鹏
    2020, 36(8):153-15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82
    [摘要](265) [HTML](267) [PDF 735.70 K](728)
    摘要:
    为探究木质肉(Woody breast,WB)添加量对鸡肉火腿肠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添加的可行性,以5种不同木质肉添加量的火腿肠为研究对象,对其质构、感官、水分分布及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木质肉添加量维持在50%时,火腿肠弹性、回复性、粘聚性参量最优,均达到优级火腿肠评判标准,分别为0.83、0.29、0.71,其质地、感官总评最高,分别为1.67和4.50。低场核磁显示木质肉添加量为50%时,自由水占比最低,结合水占比最高,分别为2.99%和0.78%,不易流动水基本保持不变。火腿肠微观结构随着木质肉添加量的增加由完整、清晰、分布均匀变为多孔洞、蓬松状。研究表明,将木质肉以肉糜的状态加入火腿肠具有一定可行性,且添加适量的木质肉糜对优化火腿肠品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22  冷藏调理川香鸡柳生产用抗氧化剂的筛选
    赵莉君,赵改名,李苗云,崔文明,朱瑶迪,靳雨婷
    2020, 36(8):160-1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08
    [摘要](276) [HTML](212) [PDF 490.97 K](495)
    摘要:
    以鸡小胸肉为主要原料,通过常规工艺制作调理川香鸡柳,以未添加抗氧化剂为空白组,比较不同抗氧化剂添加组(茶多酚组、D-异抗坏血酸钠组、迷迭香提取物组、维生素E组)在冷藏过程中感官品质、L*、a*、b*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菌落总数等的变化,旨在筛选出能提高冷藏调理川香鸡柳保鲜效果的抗氧化剂种类。结果表明:就调理川香鸡柳在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a*值和b*值的稳定性而言,茶多酚组最佳(冷藏第4 d产品的色泽、气味感官评分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其次是D-异抗坏血酸钠组,而空白组最差(冷藏第1 d产品的气味感官评分即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此外,调理川香鸡柳冷藏期间,茶多酚组对应的TBA值、菌落总数总体变化率均最小(分别增加86.67%和37.29%)。综上,冷藏调理川香鸡柳生产用的适宜抗氧化剂为茶多酚,添加量0.4 g/kg。
    23  海参二肽基肽酶IV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及结构鉴定
    刘志彤,郑淋,王晨阳,赵谋明
    2020, 36(8):166-1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1124
    [摘要](274) [HTML](284) [PDF 803.45 K](819)
    摘要: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peptidase IV, DPP-IV)的活性,从而减少GLP-1的降解,提高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是控制血糖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海参(Holotharia tubulosa)为原料,通过探究蛋白酶种类、加酶量和酶解时间对酶解产物DPP-IV抑制活性、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的影响,确定了海参DPP-IV抑制肽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分子量分布和总氨基酸组成,最后通过UPLC-MS/MS鉴定了其潜在的活性肽序列。结果发现,木瓜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1:1的复配酶解具有最佳的酶解效果,其产物的得率和DPP-IV抑制活性均最高,且在加酶量为干海参质量的1%,酶解时间为4 h时,海参酶解产物在终浓度为2 mg/mL时的DPP-IV抑制率为66.97%,蛋白回收率为76.25%,水解度为6.10%。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大都小于5000 u,且富含脯氨酸(Pro)和丙氨酸(Ala)等与抑制DPP-IV活性有关的氨基酸。将获得的酶解物中的肽段进行液质联用检测,并通过Mascot分析筛选得到28条具DPP-IV抑制肽的肽序列,分子量在500~1936 u。本实验结果为以海参为原料进行降血糖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4  鲢鱼糜和海参复配3D打印食品材料
    潘禹希,于婉莹,赵文宇,姜鹏飞,焦健,启航,董秀萍
    2020, 36(8):175-18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59
    [摘要](343) [HTML](295) [PDF 751.30 K](766)
    摘要:
    为了促进传统鱼糜制品的创新,提高低值海参的高值化利用,本实验将鲢鱼糜和海参浆两种原料进行复配,制备出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新型食品材料。采用3D打印机和质地测试仪考察了鲢鱼糜和海参浆不同复配比例对3D打印效果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原料及复配后材料的营养差异。结果显示,所制备鲢鱼糜和海参浆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60%和15.08%,其中鲢鱼糜氨基酸比例适宜,EAAI>75.00,海参浆胶原蛋白含量为8.07%,活性多糖含量为16.49 mg/g;复配后食品材料兼具两种原料的营养成分,组成更加丰富,有利于营养互补。就3D打印效果而言,海参浆比例的增加会降低复配材料的打印效果和凝胶性能,使凝胶强度由1180.86 g·mm降至136.40 g·mm。综合考虑,鲢鱼糜和海参浆比例为7:3时,可以较好的兼具营养与3D打印效果,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25  有棱丝瓜热泵干燥特性及干制品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许泽文,刘军,林丽霞,冯春婵,李环通,郭晓敏,肖苏尧
    2020, 36(8):184-1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61
    [摘要](359) [HTML](240) [PDF 63.15 M](657)
    摘要:
    本研究以新鲜有棱丝瓜为原料,研究其热泵干燥特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 (BBD)方法设计优化实验,研究不同切片厚度、干燥风速和干燥温度对干燥耗时、复水比和多酚含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丝瓜热泵干燥的最佳条件。以热泵干燥后的有棱丝瓜为原料用丙酮溶液提取多酚,通过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有棱丝瓜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丝瓜热泵干燥的最佳条件为:切片厚度5.22 mm,干燥风速为1.62 m/s,干燥温度62.6 ℃。预测该条件下,干燥耗时为2.56 h,复水比为16.1,多酚含量为1.89 mg/g。考虑实际操作可能性,将参数调整为:切片厚度5 mm,风速为1.6 m/s,干燥温度63 ℃。此条件下,测得干燥耗时为2.34 h,复水比16.05,多酚含量为1.88 mg/g,与预测值比较吻合。一定范围内抗氧化性能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在质量浓度上升到0.1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8.13%。采用热泵干燥的有棱丝瓜具有较好的复水性及良好的感官品质,并且有棱丝瓜多酚表现出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26  黄粉虫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伊思静,张天宝,郭继虎,杜慧玲,李咏铃
    2020, 36(8):194-2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211
    [摘要](413) [HTML](371) [PDF 25.51 M](766)
    摘要:
    本文以黄粉虫脱脂虫粉为原料,以蒸馏水为提取剂,在超声波下,从温度、功率、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四个方面探究提取黄粉虫粗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黄粉虫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粉虫粗多糖提取工艺。设计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提取下,各因素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在试验范围内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5 mL/g、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60 min,此时黄粉虫粗多糖得率理论值为2.10%,实测值为(2.12±0.04)%,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的黄粉虫粗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同时,与相同条件下的水热提取法相比,超声波的辅助提取的黄粉虫粗多糖得率得以提升。
    27  蜂蜡-水凝胶复合型荔枝材料的3D打印工艺
    田韩,李欣,冯佩琪,蔡昕琦,林芷君,王凯,胡卓炎,赵雷
    2020, 36(8):202-2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65
    [摘要](413) [HTML](416) [PDF 74.16 M](890)
    摘要:
    以荔枝干、食品胶(κ-卡拉胶和黄原胶)、蜂蜡和火龙果皮为原料,利用3D打印机、流变仪和扫描电镜探讨不同配比对复合型荔枝材料流变学性质与打印成型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当添加卡拉胶:黄原胶比例为1:1,蜂蜡添加量8.0 g,火龙果皮粉添加量2.0 g时,复合型荔枝油墨材料的稳定化时间为143.5 s,屈服应力为187.55 Pa,K值为1.72×105 Pa·sn,n值为0.22,制备的材料具备较好的剪切稀化性能、热可逆性和机械性能。打印出的产品精度较高,线条细腻,可叠放60层。材料的微观结构以κ-卡拉胶为骨架的网络状,黄原胶、荔枝果肉和果胶等依附在骨架上,蜂蜡以颗粒(直径10 μm)附着在骨架的表层,在打印过程中与食品胶共同作用以影响材料的打印成型性。
    28  不同预处理对提高大果沙棘热风干燥效果的对比分析
    姚娜娜,车凤斌,张婷,李永海,张谦,张辉,周嘉佳,吴雪
    2020, 36(8):211-21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21
    [摘要](320) [HTML](346) [PDF 54.26 M](772)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预处理对大果沙棘热风干燥微观结构、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筛选适宜大果沙棘热风干燥的预处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以新鲜大果沙棘为原料,采用不同预处理(蒸馏水(对照)、70 ℃烫漂、150 W超声、2% Na2CO3、2%促干剂和2% NaHCO3)对大果沙棘预处理后进行热风干燥,分析不同预处理对大果沙棘干燥前表皮微观结构、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及干燥后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对大果沙棘果实表皮微观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 Na2CO3预处理对其蜡质溶解和气孔结构破坏最为明显;70 ℃烫漂、2% Na2CO3、2%促干剂和2% NaHCO3预处理均可显著缩短大果沙棘热风干燥时间,其中2% Na2CO3预处理效果最显著,仅需44 h,与对照(118 h)相比,缩短了62.71%;经2% Na2CO3预处理后,大果沙棘热风干燥品质较优,其中Vc含量为351.90 mg/100 g DW、总黄酮含量为12.86 mg RE/g DW、总酚含量为7.50 mg GAE/g DW,且色泽最接近于新鲜果实。可见,2% Na2CO3浸泡1 min为热风干燥较佳的预处理方式,可在生产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29  大豆高压短时蒸煮显著提高酱油二次沉淀蛋白降解率
    胡锋,区晓鸣,周华林
    2020, 36(8):220-2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625
    [摘要](268) [HTML](243) [PDF 40.27 M](582)
    摘要:
    酱油二次沉淀严重影响其外观质量和商品价值。本研究以大豆低压长时(0.24 MPa/18 min)蒸煮工艺为对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等方法研究了大豆高压短时(0.54 MPa/14 min)蒸煮工艺对酱油二次沉淀蛋白和二次沉淀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G4中的B3亚基(20 ku)和G1中的A1a亚基(35 ku)是酱油二次沉淀蛋白的主要成分,采用大豆高压短时蒸煮工艺制备的酱油(样品)比其对照酱油中B3亚基减少65.38%,样品中A1a亚基被完全降解;样品中二次沉淀含量比其对照减少72.69%。同时,采用大豆高压短时蒸煮工艺可提高酱油原料蛋白质利用率9.37%、氨基酸态氮14.14%、总氮10.74%、总糖22.36%、还原糖27.87%和无盐固形物12.38%(p<0.05)。因此,采用大豆高压短时蒸煮工艺可显著提高酱油二次沉淀蛋白降解率、减少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和提高酱油滋味物质含量,同时改善酱油外观质量和滋味。
    30  五香油鸽的炸制工艺优化
    邓梦琦,陈志奇,冯雨,玛合巴勒·库望努西,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2020, 36(8):225-2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64
    [摘要](299) [HTML](239) [PDF 25.57 M](1052)
    摘要:
    为了优化五香油鸽的炸制工艺参数,本研究以新疆本地塔里木鸽为实验材料,将油炸时间、油炸温度、油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炸制后五香油鸽的出品率、油脂含量及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筛选出较适宜的油炸条件与油焖时间,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五香油鸽的最佳炸制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油炸时间为28.68 s、油炸温度为153.24 ℃、油焖时间为35 min时模型预测出品率为73.93%、油脂含量为4.40%及感官评分为9.37,而实际出品率为74.28%、油脂含量为3.62%及感官评分为9.54,与预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仅为1.81%、2.84%及1.86%。此条件下,炸制出的五香油鸽口感与品质最佳,平衡了产品出品率与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五香油鸽的制作工艺更好地应用到鸽肉产品工业化生产中,是今后所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
    31  不同酵母提升霞多丽葡萄酒品质的对比分析
    张美枝,楠极
    2020, 36(8):234-2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225
    [摘要](273) [HTML](213) [PDF 6.84 M](1114)
    摘要:
    本文研究了CEC01、EC1118、Str不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霞多丽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霞多丽酿酒葡萄经过采摘、分选、除梗、压榨、成分调整、静置、活化酵母(CEC01、EC1118、Str)、酒精发酵、分离倒罐、澄清、密闭储存传统酿造工艺酿造,进行感官评价,检测分析常规理化指标、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酿酒酵母CEC01酿造葡萄酒感官质量总分82.00分高于酿酒酵母EC1118、Str总分。说明CEC01酿造的葡萄酒感官质量较佳。酿酒酵母CEC01酿造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的残糖为1.50 g/L低于酿酒酵母EC1118、Str残糖,酒精度为12.90% vol高于酿酒酵母EC1118、Str酒精度。酿酒酵母CEC01发酵过程中平均总酸、平均总酚含量呈降低趋势,说明其在降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酿酒酵母CEC01酿造葡萄酒醇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62.83%,酸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1.45%,酯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35.68%。酿酒酵母EC1118、Str酿造葡萄酒醇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75.48%、78.62%,酸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2.33%、1.58%,酯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22.17%、19.73%,CEC01葡萄酒感官质量最佳。
    32  核桃乳的最佳存放条件探讨
    赵慧博,夏君霞,齐兵,路敏,徐姗,吴彦兵
    2020, 36(8):241-2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620
    [摘要](257) [HTML](214) [PDF 6.36 M](1059)
    摘要:
    为探究PET装核桃乳的最佳存放条件,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了不同处理料液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确定了存放温度、时间及照度对料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最佳条件组合,并解释了不同因素水平的选择、组合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核桃乳产品生产后常温、照度为30 lx条件下,放置10 d,稳定性指数值最小,即此时料液处于最佳保存状态,选定的三个因素中,稳定性影响力次序为:温度>时间>照度;其可能的机制是,此条件下,PET装核桃乳非均相液体体系,热力学上分子融合及动力学上重力分层所致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制约;料液稳定性的影响涉及乳化等具体加工工艺,因此,不同生产工艺的核桃乳最佳存放条件与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33  黄秋葵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李佳美,刘昱迪,王坤华,林恒进,徐怀德,林长彬
    2020, 36(8):246-25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6
    [摘要](417) [HTML](251) [PDF 46.86 M](715)
    摘要:
    采用果胶酶结合超滤对黄秋葵汁进行澄清处理,在不同温度下对澄清汁进行真空浓缩,以营养成分和酚类组成为指标,研究黄秋葵浓缩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酶解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1 ℃、酶解时间65 min、酶用量0.21 g/L,45 ℃为最佳的真空浓缩温度,孔径为67 ku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效果较好,透光率可达96.24%,黄秋葵浓缩汁中含有9种酚类物质。此外,还对黄秋葵浓缩汁生产过程中各类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从而验证优化得到的各个生产技术参数是否能够很好地保留黄秋葵原有的营养成分。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在果胶酶处理时,含量增加4.81%~23.42%;超滤处理中明显损失,保留率为65.38%~83.59%;真空浓缩中损失较少,保留率均在93.56%~98.82%。澄清和浓缩过程是黄秋葵浓缩汁生产的主要过程,控制酶解、超滤和真空条件可为黄秋葵浓缩汁工艺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34  小米曲奇预拌粉配方的优化
    吴祎帆,邵晔,郑徽,赵红伟,李美妮,谢宏
    2020, 36(8):258-2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208
    [摘要](475) [HTML](230) [PDF 36.77 M](827)
    摘要:
    以预糊化小米粉为主要原材料,研制小米曲奇预拌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小米粉添加量、吉士粉添加量、奶粉添加量、泡打粉添加量、糖粉添加量对小米曲奇感官评分和硬度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试验方案,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阶多项式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值模型,以感官评分和硬度为评判指标,优化小米曲奇预拌粉配方。优化后配方为:小米粉60.00 g、低筋面粉40.00 g、吉士粉6.50 g、泡打粉1.00 g、糖粉45.00 g、奶粉8.00 g。在此条件下小米曲奇的理论感官评分为95.04分、硬度为510.11 g。在此配方下制作的小米曲奇呈棕黄色,与市售黄油曲奇相比,具有独特的小米香气和风味。预拌粉降低了小米曲奇制作的专业性、技术性,提高生产效率,利于生产品质稳定、健康味美的小米曲奇产品。
    35  鱼糜制品加热过程中过熟味的特征风味成分解析
    杨姣,安玥琦,陈雨欣,尹涛,尤娟,刘茹,熊善柏,陈加平,胡杨
    2020, 36(8):265-2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69
    [摘要](544) [HTML](210) [PDF 57.31 M](767)
    摘要:
    为探究鱼糜制品在二段式制备过程中及水浴复热方式中过熟味(Warmed-over flavor,WOF)形成过程及变化趋势,采用采用(40 ℃加热60 min预煮)不同二段式水浴温度(85、90、100 ℃加热30 min)、不同二段式水浴时间(90 ℃加热5、10、15、20、25、35、40、45 min)制备鱼糜凝胶;对(40 ℃加热60 min+90 ℃加热30 min)制备的鱼糜凝胶采用不同复热水浴温度(60,70,80,90,100 ℃加热30 min)、不同复热水浴时间(90℃加热2.5、5、7.5、10、15 min)进行处理,并对水浴加热前后的鱼糜凝胶进行感官、电子鼻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浴加热方式下鱼糜凝胶共检测到7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15种、酮类6种、醇类15种、酯类10种、酚类4种、酸类2种、烃类7种、其他化合物15种;结合OAV值及感官评价显示鱼糜凝胶WOF关键因子为己醛、壬醛、辛醛、1-辛烯-3-醇、庚醛、(E)-2-壬烯醛、(E,Z)-2,6-壬二烯醛、香叶基丙酮以及(E)-2-辛烯-1-醇、苯乙酮、苯乙烯等,且WOF表现为类似 “酸败气味”、“陈腐气味”的异味。在二段式加热条件下(预煮40 ℃,60 min;鱼糕化90 ℃,30 min)制备的鱼糜凝胶在复热条件80 ℃加热30 min开始产生WOF,并随温度升高,WOF愈浓。本研究为鱼糜制品在二段式制备及后续熟化加工中WOF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36  腌鱼腌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
    庞一扬,余远江,袁桃静,赵笑颍,江虹锐,刘小玲
    2020, 36(8):281-2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9
    [摘要](408) [HTML](281) [PDF 36.84 M](616)
    摘要:
    本文采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使用不同用量料酒腌制后的禾花鱼、罗非鱼和金丝鱼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料酒添加量由0%增加至6%的过程中,三种腌制鱼鱼肉的整体风味轮廓变化相似,氮氧化合物、甲基类化合物和无机硫化物的响应值均呈增大趋势。在腌制过程中,利用GC-IMS鉴定出三种鲜鱼共同风味物质为正辛醛、壬醛、乙酸乙酯(单体)和正戊醇。料酒添加量为6%时,4 ℃下腌制4 h后三种鱼出现的共同风味成分为乙酸乙酯(单体)、乙酸乙酯(二聚体),且鱼肉中的腥味成分如壬醛、正己醛和2,3-丁二酮等含量减少,表明料酒腌制对鱼肉脱腥具有积极作用,为深入探究料酒腌制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和水产品加工过程中脱腥工艺提供参考。
    37  不同方法提取库买提杏干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陈琪,任新雅,庄建取,陈舒畅,柏晨,黄文书
    2020, 36(8):290-29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70
    [摘要](479) [HTML](359) [PDF 19.52 M](947)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库买提杏干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从而找到更适合杏干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提取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溶剂的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杏干挥发性成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到的杏干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两种方法共提取出46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6种。其中,HS-SPME检测出24种,以醇类(7种)、酮类(5种)、酯类(6种)为主;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5.22%、α-萜品醇10.48%、香叶醇2.55%、香叶基丙酮3.05%、β-紫罗兰酮18.8%、乙酸香叶酯2.95%、二氢猕猴桃内酯17.7%、领苯二甲酸二丁酯3.77%等。SDE(二氯甲烷)检测出25种,以醇类(7种)、酯类(6种)、烷烃(5种)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9.87%、松油醇9.71%、植醇2.34%、β-紫罗兰酮6.5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04%、丁基羟基甲苯5.46%、二十四烷2.15%、二十六烷3.75%等。SDE(乙醚、正戊烷)检测出18种,以醇类(3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烷烃类(5种)为主,主要的化合物有芳樟醇3.48%、松油醇3.74%、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67%等。HS-SPME和SDE法各有优点和缺点,结合起来,更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鉴定杏干的挥发性成分。
    38  酱香型白酒大曲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风味成分分析
    孙利林,李立郎,胡萍,田亚,麻颖垚,袁再顺
    2020, 36(8):299-30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44
    [摘要](525) [HTML](258) [PDF 19.39 M](1141)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两酱香型酒厂(A、B)大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同时运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酱香酒厂(A、B)大曲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从A、B两酱香型酒厂大曲中共检测43种挥发性成分,且两酒厂的大曲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存在显著差异;两酒厂大曲主要优势细菌菌群为芽孢杆菌科的未定义菌属(Bacillaceae unclassified)(A:19.14%、B:13.56%)、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 bacillus)(A:11.13%、B:15.28%)和芽孢杆菌目的其他菌群(Bacillales Other)(A:8.53%、B:11.12%)等;主要真菌优势菌群曲为曲霉属(Aspergillus)(A:55.00%、B:7.58%)、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A:28.11%、B:49.85%)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A:11.70%、B:19.24%)。两酒厂大曲(A、B)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相似但丰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酱香型白酒大曲中主要发酵微生物菌相是相似的,但组成比例有差异。
    39  桑葚果酒发酵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
    孙佳勰,康文怀,李慧,秦玲
    2020, 36(8):307-3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063
    [摘要](473) [HTML](231) [PDF 27.90 M](825)
    摘要:
    以“大什”桑葚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研究了桑葚果酒发酵过程中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67种香气物质,酯类33种、醇类4种、酸类5种、醛类8种、酚类2种、萜烯类6种、其他类9种,众多的呈香物质构成了桑葚果酒的主体香气。酯类是构成果酒香气的重要物质,如十二酸乙酯、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等,它们赋予果酒独特的香气;醇类香气中以苯乙醇为主,是发酵产生的特征性香气,也是桑葚果酒的重要香气之一;酸类香气中,以辛酸和癸酸为主,可与发酵产生的乙醇反应,生成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醛类香气中,2-壬烯醛、2,4-壬二烯醛仅存在于第0 d中,其他醛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减少;萜烯类也是桑葚发酵过程中一类重要的香气物质,如长叶烯、松油烯-4-醇、香茅醇等,但在发酵过程中含量减少,从发酵0 d的977.23 μg/L,减少到发酵结束的553.82 μg/L。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10%,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是苯乙醇、十六酸乙酯、辛酸、癸酸乙酯、十二酸乙酯、辛酸乙酯、十四酸乙酯;对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是苯甲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壬醛。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具体香气物质在桑葚果酒中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桑葚果酒香气物质的组成。
    40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肉制品中铅含量风险预警的应用
    陈锂,邹礼华,孟可欣,陈翔,尹佳,董曼,郭鹏程,文红
    2020, 36(8):317-3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29
    [摘要](531) [HTML](242) [PDF 26.31 M](763)
    摘要:
    本文基于2015~2018年国家肉制品监督抽检的5万批次检测数据,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肉制品中铅含量的风险预警模型。参照国家食品检验标准并结合专家打分,构建肉制品中铅含量的6个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运用Softmax和汉宁窗对风险等级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Tensorflow建立三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风险预警模型,通过500轮模型训练实现对肉制品中铅含量的风险趋势预测。结果表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对肉制品中铅含量的预测有较高的准确率,31个省份的平均误差为0.27,同实际检测风险基本匹配;模型稳定重现性较好,运行十次的平均误差为0.27。此模型可以实现对全国不同地域铅含量的趋势预警,为日常监督抽检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41  重金属镉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i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柳心梅,田巍,冯春梅,罗林,孙远明,肖治理
    2020, 36(8):325-3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8
    [摘要](366) [HTML](200) [PDF 27.72 M](776)
    摘要:
    为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镉残留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重金属镉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Isothiocyanobenzyl-EDTA,ITCBE)螯合Cd2+并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合成了针对Cd2+的免疫原Cd-ITCBE-BSA和包被原Cd-ITCBE-OVA,通过紫外扫描鉴定说明偶联成功;以Cd-ITCBE-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Cd2+抗血清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进一步说明了抗原合成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条件优化并建立了针对镉的icELISA检测方法。方法的检测限(IC10)为0.18 ng/mL,IC50为1.15 ng/mL,线性检测范围(IC20~IC80)为0.24~5.54 ng/mL。除了与Hg2+有2.16%的交叉反应率,该方法对Pb2+、Fe3+、Cu2+和Cr3+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3%,板内变异系数和板间变异系数都低于10%。此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建立的icELISA方法可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
    42  基于ICP-MS的不同品种柑橘中矿物元素的差异性分析
    潘少香,孟晓萌,郑晓冬,刘雪梅,谭梦男,曹宁,李志成,闫新焕
    2020, 36(8):333-3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15
    [摘要](361) [HTML](193) [PDF 4.72 M](844)
    摘要:
    研究春见蜜柑、不知火、茂谷柑三种不同种属不同产地柑橘中Na、K、Mg、Mn、Ca、Fe、Zn、Cu八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从四个省份9个产地收集三个品种27个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样品中的8种矿质元素。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间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三个柑橘品种样品中常量元素钾的含量最高,均在1000 mg/kg以上,占8种元素总含量的60%以上,其次为钙、镁,钠,钠为常量元素中含量最低的元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72.4%,K、Mg、Zn、Cu、Mn、Fe是不同品种及产地来源柑橘的特征差异元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品种内不同产地样品矿物元素含量有差异,品种造成的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大于由产地环境引起的差异。
    43  纸上荧光数码成像法快速测定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含量
    乐薇,曹艳蓉,杨立
    2020, 36(8):340-34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63
    [摘要](438) [HTML](200) [PDF 16.04 M](764)
    摘要:
    本文利用木犀草素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协同配合下可增强铽离子(Tb3+)荧光强度的特征,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木犀草素含量的纸上荧光数码成像法。将木犀草素溶液及EDTA、Tb3+、NaOH等检测试剂点样于纸芯片的检测区,用智能手机在紫外灯下采集并读取荧光图片的红(R)、绿(G)、蓝(B)颜色数值,研究了该检测体系的显色条件、干扰物质、木犀草素浓度计算模型等。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显色条件为依次在纸芯片检测区加入0.4 μL 1.0 mol/L NaOH溶液、1.0 μL 1.0×10-2 mol/L EDTA溶液、6 μL木犀草素标准溶液、0.75 μL 1.5 mmol/L Tb3+溶液,室温下反应5 min。在此条件下,木犀草素的浓度在0.05~4.0 mmol/L时与B/(R+G+B)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4;用该法测定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时,回收率为96.5%~106.3%,相对标准偏差为3.9%。该法快速、简便、成本低廉,能用于复杂样品中木犀草素含量的现场测定。
    44  QuEChERS-LC-MS/MS测定果蔬中氟吡呋喃酮方法优化及基质效应的消除
    王连珠,王瑞龙,王登飞,陆芃,方恩华
    2020, 36(8):347-35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79
    [摘要](664) [HTML](193) [PDF 29.31 M](706)
    摘要: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果蔬中新型杀虫剂氟吡呋喃酮残留量方法,通过分析样品提取净化液中基质干扰物,优化了分散吸附剂组合。采用1:2稀释样品液有效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可直接采用溶剂标准溶液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而无需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或同位素内标以补偿基质效应。应用优化的方法,目标农药在苹果、橙、西红柿、菠菜、甜玉米、毛豆中3个添加水平(4、8、40 μg/kg)的回收率范围为80.90%~100.15%,相对标准偏差为3.56%~12.88%,方法的定量限(S/N>10)为4.00 μg/kg、基质效应绝对值均小于10%。本文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果蔬中氟吡呋喃酮残留的快速测定,可为LC-MS/MS定量分析基质效应的消除提供参考。
    4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中餐常见肉类中杂环胺含量
    李青,王亚南,秦之皓,王学东,彭利娟
    2020, 36(8):354-36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03
    [摘要](299) [HTML](214) [PDF 61.24 M](932)
    摘要:
    本文通过优化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对肉制品中的杂环胺进行分析测定。该方法对肉制品中六种杂环胺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低至0.0006 ng/g和0.0021 ng/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常见烹饪方式(烘烤和油炸)对大众餐桌上最常见肉品(鸡肉、猪肉、牛肉、草鱼)中杂环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烹饪方式处理的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生成量随烹饪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近加工温度下,油炸烹制的肉和鱼会产生较烘烤处理更多的杂环胺。烘烤和油炸烹制的肉制品中含量最高的杂环胺分别是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IP)和2-氨基-3,8-二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MeIQx)。相同烘烤烹制条件下(275 ℃),烤鸡肉中产生的杂环胺总含量最高,其次是烤猪肉,草鱼和牛肉。275 ℃下烘烤烹制的鸡肉中检出最高含量的PhIP(341.15 ng/g)。在相同的实验用油炸烹制条件下,油炸肉类和鱼类中杂环胺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相互之间略有差异;于200 ℃的油炸牛肉中检测出最高含量MeIQx (7.44 ng/g)。
    46  黔产市售绿茶中重金属的含量检测及浸出规律
    刘文政,贾亚琪,李海畅,刘利亚,郭华,毕珊
    2020, 36(8):365-3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28
    [摘要](211) [HTML](310) [PDF 23.57 M](681)
    摘要:
    为研究黔产市售绿茶中重金属的浸出规律,以五个生产加工地的黔产市售绿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9种重金属(Pb、Cr、Cd、Hg、Cu、Zn、Mn、Ni和As)含量,考察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对茶叶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茶叶中Cr、Mn、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3.98~4.63、320.04~526.74、17.43~25.74、15.00~23.15、27.68~42.23、1.12~1.34、0.72~1.06、0.11~0.13和1.20~1.45 mg/kg,其中Cr、Cd、Pb、Hg和As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绿茶中重金属的浸出率与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浸泡次数呈负相关(p>0.05),黔产市售绿茶经三次浸泡后,浸出率Zn、Mn最高,分别为78.73%~87.04%、74.87%~81.27%;Hg次之,为32.25%~45.84%;Ni最低,为7.78%~11.58%。重金属的浸出率表现为Zn>Mn>Hg>As>Cd>Pb>Cr> Cu>Ni。浸泡温度为80 ℃、浸泡时间为40 min时,绿茶中重金属的浸出率最大;超过80 ℃、40 min后,重金属的浸出率增长趋于平缓。
    47  小龙虾头与尾匀浆灌胃诱发SD大鼠哈夫病样损害
    邹旋,常群群,戴余雷,陈效,任晓虎,梁浩,胡盼盼,刘建军,何玲
    2020, 36(8):373-37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521
    [摘要](373) [HTML](242) [PDF 45.54 M](762)
    摘要:
    本研究拟探讨致病小龙虾头与尾匀浆在诱导SD大鼠发生食源性哈夫病相关重要生化指标变化中的作用。将深圳市一起食源性哈夫病病人食用的同一来源小龙虾头(肝胰腺)和尾(虾肉)分开并高温处理后对SD大鼠进行灌胃,不同时间点取血液后分离血清进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等多种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小龙虾头与尾匀浆在不同时间点诱导SD大鼠哈夫病诊断指标出现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肝胰腺灌胃24 h后肝胰腺组大鼠血清中CK(613±220.6)、CK-MB(509±196.1)和LDH(1044±672.8)出现超过对照组2倍标准差的异常值,P分别为0.523、0.417和p=0.237。灌胃48 h后,虾肉组大鼠血清中CK(78±12.5)、CK-MB(78±12.5)和LDH(954±694.2)出现超过对照组2倍标准差的异常值,p分别为0.11、0.11和0.87。通过灌胃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相关重要生化指标,初步鉴定出哈夫病诊断相关重要指标出现异常的大鼠,可为食用小龙虾导致哈夫病的快速诊断及其致病机理提供科学线索。
    48  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袆帆,朱珍,苏敏璇,王琴,吴晖,赖富饶,马路凯,曾楚君,朱淑娴,陈楚敏,林子慈
    2020, 36(8):379-3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20.8.0185
    [摘要](292) [HTML](315) [PDF 34.01 M](842)
    摘要:
    酒精性肝损伤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而导致的肝脏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肝细胞坏死,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目前,寻找有效地干预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物质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多糖是重要的天然产物资源,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真菌中,且安全无毒,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酒精性肝损伤,因此将多糖开发为干预酒精性肝损伤的新型药物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国内外对于多糖干预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该综述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干预酒精性肝损伤的多糖类型以及多糖干预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多糖在干预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后者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