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3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龙眼果肉提取物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冉玉兵 刘磊 张瑞芬 黄菲 魏振承 张名位
    2017, 33(6):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1
    [摘要](1113) [HTML](231) [PDF 615.29 K](1082)
    摘要:
    探讨龙眼果肉醇提物的石油醚相(LP)和水相(LW)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以SAMP8小鼠为老年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2)等相关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LP和LW能显著改善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分别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血清中NO和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Aβ1-42、APP和BACE1的蛋白表达,提高其血清中SOD和GSH-Px活力。以上结果表明LP和LW可能通过提高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其脑组织中Aβ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共同作用来改善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潜在功效。
    2  复合益生菌促进幼鼠生长发育和改善免疫功能的研究
    汪梦霞 王园园 张晓君 金鑫 陈永雄 马方励 葛亚中 谢智勇 廖琼峰
    2017, 33(6):9-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2
    [摘要](774) [HTML](229) [PDF 744.70 K](1486)
    摘要:
    本文为探索益生菌对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给正常幼鼠灌胃低、中、高剂量益生菌后,检测各实验动物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益生菌使幼鼠的体重平均增重率分别增加7.56%、14.45%和1.32%;采食量平均增加0.31%、0.90%和0.13%,料重比平均降低3.89%、3.74%和4.47%;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股骨长度分别增加1.17%和1.69%;α-淀粉酶活力增加率分别为1.48%、1.28%和1.0%;免疫器官胸腺和肝脏器指数分别增加23.65%、24.68%、25.45%和0.34%、6.99%、0.70%;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中IL-6表达量分别增加5.40%和23.15%;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B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增加4.55%、6.50%、12.11%和7.90%、9.64%、13.71%;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均增强,且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强。说明益生菌主要通过增强肠道消化酶活力,增加对营养物质吸收,促进体重和股骨生长;同时通过增加免疫因子IL-6表达,提高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活力,增强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促进免疫脏器胸腺和肝的发育与成熟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  槟榔花茶对大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苏林梁 黄业宇 冯丁山 吴爱琴 林卫华 张晓昕 王湛
    2017, 33(6):15-1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3
    [摘要](863) [HTML](231) [PDF 419.07 K](1174)
    摘要:
    本文研究了槟榔花茶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是否有辅助保护作用。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乙醇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剂量组经口灌胃受试物,而溶剂对照组和乙醇模型组灌胃蒸馏水。乙醇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持续30 d灌胃受试物4 h后给予10 mL/kg体重的50%乙醇,而溶剂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然后对血清中ALT、AST、CHO、TBIL、LDL含量进行检测,并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随槟榔花茶剂量增加,样品各剂量组血清中AST、ALT、CHO、TBIL和LDL值呈下降趋势,其中高剂量组与乙醇模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剂量组能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且肝脏病理总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上,槟榔花茶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4  诸葛菜碱Ⅰ对H2O2所致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晨琪 朱乃亮 杨淑贤 戴应和 李立勇 许旭东 曹丽
    2017, 33(6):19-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4
    [摘要](929) [HTML](183) [PDF 629.82 K](1012)
    摘要:
    本文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诸葛菜种子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首次获得新化合物,命名为诸葛菜碱Ⅰ,并通过建立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对诸葛菜碱Ⅰ保护H2O2所致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于H2O2刺激前,加入不同浓度的诸葛菜碱Ⅰ预处理HepG2细胞12 h,然后以400 μmol/L H2O2损伤细胞2 h建立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和细胞MDA含量及SOD、GSH-PX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 2、HO-1蛋白表达,以评价诸葛菜碱Ⅰ对H2O2所致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诸葛菜碱I给药组(53.5、107、214 μmol/L)预处理12 h后,增加了细胞存活率(p<0.01),显著降低LDH向细胞外液的释放(p<0.01),显著降低细胞内MDA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细胞内SOD、GSH-PX的活性(p<0.05,p<0.01),增高了Nrf2蛋白水平。因此,诸葛菜碱Ⅰ对H2O2所致HepG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5  不同极性酸浆提取液对体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影响
    刘敏 于洋 雷钧涛 郗艳丽 张岚 马洪波 王舒然
    2017, 33(6):26-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5
    [摘要](617) [HTML](190) [PDF 551.14 K](912)
    摘要:
    探讨不同极性酸浆提取液对体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酸浆进行萃取,采用MTT法筛选医用脂肪乳注射液使用浓度、酸浆提取液作用浓度,光学显微镜观察油红O染色情况,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相比,模型组油红O染色后细胞浆内有大量被染成橘红色的脂滴,细胞内TG、ALT、AST和GG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酸浆提取物治疗12 h组细胞浆内橘红色的脂滴数量明显减少,TG、ALT、AST和GGT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体外成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细胞模型,不同极性酸浆提取液处理能减轻NAFLD细胞中TG蓄积和ALT、AST和GGT的泄漏量。
    6  酪蛋白水解物分别与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协同保护乙醇氧化损伤的肝细胞
    庞佳楠 陈芳芳 马春敏 戚莉佳 李铁晶
    2017, 33(6):32-3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6
    [摘要](802) [HTML](304) [PDF 626.28 K](1338)
    摘要:
    酪蛋白水解物可以治疗和修复乙醇氧化损伤的肝细胞。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分别与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协同保护乙醇氧化损伤的肝细胞。已有研究表明,酪蛋白水解物对肝细胞HHL-5没有明显的毒性,甚至有着良好的促进增殖的结果。结果表明,300 mmoL/L的乙醇对细胞有着明显的损伤作用;酪蛋白水解物显著提高了乙醇损伤肝细胞HHL-5的细胞存活率。分别在维生素A(0.0344 mg/mL)、维生素C(0.0881 mg/mL)和维生素E(0.1077 mg/mL)的浓度下与酪蛋白水解物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乙醇损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通过CCK-8法和培养基内LDH含量的测定,选取最佳CH的协同浓度。通过胞内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和胞内ROS含量的测定进行再次验证。2 mg/mL的酪蛋白水解物单独作用乙醇氧化损伤的细胞有着一定的修复作用,且该浓度下分别与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协同保护作用显著增强(p<0.05)。
    7  基因表达谱技术分析棒曲霉毒素肾细胞毒性的机制
    甘婧 张百刚 师振强 钟玉杰 王晓瑞 晋程妮 夏效东 彭晓丽
    2017, 33(6):38-4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7
    [摘要](1121) [HTML](285) [PDF 633.66 K](1215)
    摘要:
    本文研究了食品污染物棒曲霉毒素诱导人胚肾细胞损伤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动态变化。5 μM PAT作用HEK293细胞3、24 h,应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基因富集的GO功能,KEGG信号通路及Pathway信号途径分析,并通过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分析发现,在3 h和24 h受PAT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79个和261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71和192个,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8和69个。PAT主要诱导了细胞凋亡基因的差异表达,RNA降解差异基因全部表达上调,RNA合成差异基因表达下调,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大部分差异基因上调,MAPK信号通路主要参与PAT毒性的下游进程,其相关差异基因大部分上调。DGE技术为我们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PAT胚肾细胞损伤机制的众多线索,为相关基因生物学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8  酸性黑木耳多糖协同抗凝血作用分析
    顾嘉林 康宁 李德海 周聪 杜令娟 符群
    2017, 33(6):45-5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8
    [摘要](923) [HTML](198) [PDF 657.14 K](1006)
    摘要:
    为了研究酸性黑木耳多糖(Ac-AAP)与其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协同作用,选用茶多糖(TP)、红枣多糖(JP)、海藻多糖(SP)三种多糖与Ac-AAP分别组合,以纤维蛋白原(FIB)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为考察指标,结合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确定Ac-AAP与三种多糖协同抗凝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合Ac-AAP:SP(1+2)的协同抗凝血效果最强(p<0.05),联合指数CI达到0.63175。抗凝血综合评价显示,统一多糖浓度至2.0 mg/mL,Ac-AAP:SP(1+2)各项抗凝血指标均优于其它多糖(p<0.05),其中FIB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率为91.06±0.79%,血浆的APTT值为95.47±0.61 s,TT值为62.24±0.53 s,但其对血浆PT值与阴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
    9  富硒对黄粉虫蛋白分布及其酶解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林晏因 闵甜 赖富饶 张晓元 吴晖
    2017, 33(6):53-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09
    [摘要](954) [HTML](176) [PDF 783.46 K](1257)
    摘要:
    本实验讨论了富硒对黄粉虫蛋白及其硒含量的影响;按照溶解性依次提取水、盐、醇和碱四种可溶性蛋白,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硒含量的测定;对富硒黄粉虫蛋白进行酶解来获得含硒多肽,并以红细胞溶血为模型对比了富硒前后黄粉虫水解多肽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富硒后黄粉虫蛋白所占干重比例由53.86%上升至59.12%,分子量对应75 ku和37 ku的蛋白电泳条带在富硒后变深;富硒黄粉虫中(Se-TM)总硒含量为573.32 μg/k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524.91 μg/kg,占总硒含量的91.56%;在可溶性蛋白中,硒主要存在于碱溶蛋白中,占总硒的26.62%,此外,有46.63%的硒存在于不溶性组分中;富硒黄粉虫水解得到的多肽(Se-TMP)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在样品浓度为3 mg/mL时为87.32%,在实验各样品浓度下Se-TMP对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均高于未富硒黄粉虫水解多肽(TMP)。
    10  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Rha1的二级结构预测及三级结构模拟
    吴喆瑜 于越 巩建业 李利君 倪辉
    2017, 33(6):62-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0
    [摘要](1034) [HTML](209) [PDF 1.18 M](1995)
    摘要:
    本文研究了酶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酶的功能,通过对α-L-鼠李糖苷酶Rha1二级结构分析及三级结构模拟,为该酶进行理性设计提供基础。采用GORⅢ、PHD等九个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对Rha1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Rha1二级结构为 23.51% α-螺旋,29.77% β-折叠,46.71%无规则卷曲,具有一个与GH78家族相似的(α/α)6桶状结构域及两个β三明治折叠片结构域。利用Swiss-Model以单模板建模的方法构建了Rha1的三维结构模型。根据二级结构的结果,将Rha1分为三个结构域,利用Modeller 9.15以多模板分段建模、结构域拼接的方法构建了该酶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能量最小化优化。利用Ramachandran图以及Verify_3D评估对两种方法构建得到的Rha1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评价,其中Swiss-Model构建得到的模型未通过评价,Modeller 9.15构建得到的Rha1的三维模型结构合理,通过评价。α-L-鼠李糖苷酶Rha1模型的构建为今后深入研究该酶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11  不同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酚类代谢与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阚娟 林仙佩 万冰 金昌海
    2017, 33(6):74-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1
    [摘要](699) [HTML](219) [PDF 477.42 K](1566)
    摘要:
    以不同溶质型桃果实“加纳岩”和“雨花三号”为试材,测定两个品种桃果实在树体成熟过程中的多酚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加纳岩”桃果实的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高于“雨花三号”桃果实;软溶质型“雨花三号”桃PPO活力高于硬溶质型“加纳岩”桃,但前者POD及PAL活力低于后者,其中“加纳岩”桃PAL活力初期高,成熟过程中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雨花三号”桃PAL活力呈上升趋势,与多酚含量无显著相关性;DPPH法和ABTS法均表明“加纳岩”桃抗氧化能力高于“雨花三号”桃。
    12  黑曲霉SH-2基因组中注释的7个α-葡萄糖苷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杨海燕 潘力 王斌
    2017, 33(6):80-8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2
    [摘要](864) [HTML](183) [PDF 753.11 K](1056)
    摘要:
    已公布的黑曲霉CBS513.88基因组中注释了7个α-葡萄糖苷酶基因信息,但其中主要高活性基因一直未报道。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黑曲霉SH-2菌株7个α-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系列多重敲除株。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仅agdB敲除株的酶活相较于野生株SH-2降低36%,而其余多重敲除株菌株酶活影响较小。以敲除糖化酶、淀粉酶背景的黑曲霉SH-2-3菌株为宿主,分别敲除和过量表达基因agdB及与已报道的黑曲霉α-葡萄糖苷酶基因序列相似度最高的基因agdA,结果显示agdB敲除株生长速度在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条件下最慢,并随着葡萄糖添加量增加;agdB过量表达株酶活提高到野生型的10倍。本研究结果说明目前黑曲霉SH-2基因组中所注释的7个α-葡萄糖苷酶基因中仅agdB为主要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基因(占总体酶活36%),黑曲霉SH-2中α-葡萄糖苷酶基因仍需进一步探索。
    13  红葱中小分子化合物对透明质酸酶的分子对接研究
    李慕紫 王庆华 黄建蓉 王红星
    2017, 33(6):87-9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3
    [摘要](757) [HTML](280) [PDF 612.21 K](1193)
    摘要:
    鸢尾科植物红葱是我国西南地区民间药用植物。由于红葱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鉴定方面的原因,妨碍了红葱药理学研究的深入。本文基于文献收集到的已知化学结构的39种红葱化学成分,利用分子模拟对接软件AutoDock 4.2,以分子对接结合自由能为标准,评价红葱化学成分与透明质酸酶(HAase)间的相互作用,从中筛选出HAase抑制剂,同时采用Elson-Morgan改良法测定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对HAase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筛选出10个与HAase结合较好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7,33的对接结合能最低,分别为-7.73和-7.72 kcal/mol,提示其可能具有较强的HAase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HAase分子中氨基酸残基TYR75、ASN37和GLU131是化合物与酶形成氢键的重要作用位点。酶活性测定实验显示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对HAase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红葱化学成分对HAase活性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14  10种野菜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惠云 花雪梅 吴峰华 刘兴泉 孙志栋 柴霖
    2017, 33(6):94-9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4
    [摘要](916) [HTML](241) [PDF 467.97 K](1077)
    摘要:
    以10种野菜醇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为研究目的,选用甲醇为溶剂,热水回流法制备野菜提取物。分别采用Folin-酚法和AlCl3-乙酸钾比色法测定野菜提取物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自由基清除率(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还原力、Fe2+金属螯合力抗氧化体系来评价它们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0种供试野菜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苦苣菜(85.69±2.33)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紫苏(151.57±3.96)mg/g。DPPH自由基清除力最强的是香椿;还原力最强的是紫苏;金属螯合力最强的是野芝麻。野菜提取物中含有黄酮、植物酚酸等多种次生代谢成分。10种供试野菜可以作为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总酚是野菜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15  利用两性小分子甘草酸制备乳液凝胶及其性质分析
    孙颖恩 万芝力 杨晓泉
    2017, 33(6):100-10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5
    [摘要](934) [HTML](256) [PDF 742.14 K](1581)
    摘要:
    液态油脂结构化研究目前是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三萜化合物甘草酸铵作为天然结构化材料,将液态植物油结构化形成乳液凝胶(Emulsion gel)。该乳液凝胶油含量高,且制备方法简单温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的微观结构显示,在较高的甘草酸铵浓度和油含量下,作为活性填充颗粒的油滴紧密堆积在凝胶网络中,强化了凝胶结构。流变学测试结果也显示,在相同甘草酸铵浓度下,制备的乳液凝胶强度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水凝胶。另外,荷载β-胡萝卜素对凝胶结构性质影响不明显,而且乳液凝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表明该乳液凝胶具备作为油溶性生物活性物质输送体系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两性小分子甘草酸铵作为天然结构化材料制备的乳液凝胶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等领域都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
    16  玫瑰细胞露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薛鹏 孙晓燕 张威毅 王庆才 任贵兴
    2017, 33(6):105-1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6
    [摘要](926) [HTML](180) [PDF 542.97 K](1291)
    摘要:
    玫瑰细胞露是玫瑰花在水蒸气提取玫瑰精油后产生的玫瑰花水溶液。本文针对玫瑰细胞露进行了植物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通过GC-MS定量分析结合HPLC分析发现玫瑰细胞露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芳樟醇,苯乙醇,香茅醇,α-红没药醇,山奈酚-3-O-芦丁苷,同时对细胞露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细胞露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为IC50=2.45 mL,DPPH抗氧化活性为IC50=2.58 mL,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为3.43 mL;另外,细胞露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具核梭杆菌有较强的抑制率,最低抑菌浓度为MIC=32 μL,最低杀菌浓度MBC=125 μL。为玫瑰细胞露在化妆品和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7  银杏叶粗提物对猕猴桃灰葡萄孢霉的抑制
    郭宇欢 张丽媛 何玲 张美芳 徐乐艺 齐馨
    2017, 33(6):111-1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7
    [摘要](813) [HTML](195) [PDF 671.87 K](977)
    摘要:
    为了寻找到一种天然无害的猕猴桃保鲜剂,同时降低猕猴桃采后贮藏过程中灰霉病的发生,本试验用类黄酮含量分别为0.3 mg/mL、0.5 mg/mL和0.7 mg/mL的银杏叶提取液(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接种了灰霉菌菌悬液的‘秦美’猕猴桃进行处理,以无菌水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硬度、发病率、病斑直径、呼吸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等生理指标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活性来探究银杏叶提取液对猕猴桃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5 mg/mL和0.7 mg/mL的银杏叶提取液可以降低接种了灰霉菌的猕猴桃的发病率,同时较好的维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速率和可滴定酸的下降速率,使抗性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以更快的诱导几丁质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上升。其中效果最好的处理是0.5 mg/mL处理组。
    18  甜叶菊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绿原酸类成分的诱导
    邹凯 刘泽波 许小向 上官新晨 尹忠平 陈继光 蒋艳
    2017, 33(6):118-12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8
    [摘要](1181) [HTML](190) [PDF 732.75 K](1564)
    摘要: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4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再生,建立毛状根生产绿原酸类物质的培养体系,并研究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根农杆菌A4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在共培养14 d后诱导出了毛状根;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中rolB和rolC基因均已整合到毛状根中;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第14 d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第1、3、6 d后均抑制了毛状根的生长,但茉莉酸甲酯促进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而水杨酸却抑制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由此说明,发根农杆菌A4侵染甜叶菊可诱导出毛状根,该毛状根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茉莉酸甲酯可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含量。
    19  生物降解呕吐毒素的肠杆菌筛选与鉴定
    李晓凤 刘思利 谭景耀 李靖 朋贤 唐语谦
    2017, 33(6):125-13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19
    [摘要](968) [HTML](199) [PDF 641.90 K](1490)
    摘要:
    呕吐毒素,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主要污染小麦和大麦等作物。为了筛选得到具有呕吐毒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实验搜集了50份土壤,通过菌株的富集、筛选和纯化得到一株白色菌株,命名为W-D,该菌株能在无机盐培养基中以DON(20 μg/mL)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DON毒素降解能力检测发现,在37 ℃、180 r/min下作用于60 μg/mL的DON,经过7 d反应降解率可达40.40%。对该菌株进行相关鉴定,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显微镜下呈短杆状,扫描电镜观察菌株为形状不一的杆状结构,大小约为0.5×(1.0~3.0) μm。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W-D基本符合肠杆菌的特征。对W-D的DNA进行PCR扩增16S rDNA得到一段长度约为1500 bp的片段,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株属肠杆菌Enterobacter,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的亲缘关系最近。
    20  8种植物精油对肠道常见微生物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吴克刚 罗敏婷 魏浩
    2017, 33(6):133-14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0
    [摘要](1089) [HTML](703) [PDF 637.43 K](1124)
    摘要:
    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研究八种植物精油(肉桂油、牛至油、百里香油、桉叶油、茶树油、薄荷油、迷迭香油和茴香油)对肠道致病菌和益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并与五种抗生素比较。结果表明:八种植物精油均对肠道致病菌和益生菌具有一定的抑杀能力,其中综合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肉桂和牛至,其对黄曲霉和肠道益生菌的抗菌效果远远优于抗生素;肉桂与牛至进行复配时,其对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全表现相加作用(FICI≤0.75),而对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却没有影响(FICI=1)。通过GC-MS分析,肉桂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肉桂醛(52.17%)、邻甲氧基肉桂醛(15.18%)和香豆素(2.83%);牛至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香芹酚(51.73%)、对伞花烃(8.50%)和γ-松油烯(7.66%)。实验表明,肉桂和牛至复合精油的抗细菌效果可与抗生素媲美,且有着抗生素不可替代的抗真菌效果,为开发新型绿色、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21  真空包装酱卤鸭肉优势腐败菌的初步鉴定与精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张依洁 程薇 吴文锦 丁安子 李新 乔宇 廖李 王俊 汪兰
    2017, 33(6):142-14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1
    [摘要](835) [HTML](219) [PDF 628.92 K](1042)
    摘要:
    本文以酱卤鸭肉为研究对象,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真空包装酱卤鸭肉在4 ℃条件下贮藏过程中菌相和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初步鉴定,根据香辛料精油的抑菌特性,选取香辛料精油针对优势腐败菌开展抑菌试验,将香辛料精油应用于酱卤制品保鲜中。酱卤鸭肉在4 ℃贮藏条件下,乳酸菌、假单胞菌、肠杆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是样品腐败终点的优势菌。在酱卤鸭肉腐败终点分出4株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初步鉴定,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藤黄微球菌(Kocuria rhizophila)。香辛料精油对样品中四种优势腐败菌均有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复配精油比例,10%生姜精油、25%青花椒油树脂、20%八角茴香精油和6.25%肉桂油树脂1:1:1:1混合。
    22  红曲发酵液中水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吸附分离
    吴振强 汪梅花 唐锐 陈功
    2017, 33(6):150-15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2
    [摘要](899) [HTML](180) [PDF 665.77 K](1082)
    摘要:
    本文考察不同极性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及硅胶等吸附介质对红曲菌深层发酵液中水溶性红曲黄色素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显示非极性大孔树脂DA201-C效果最好,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不受单层吸附的限制;液膜扩散是吸附主要限速步骤,扩散速率常数为0.16 min-1。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洗脱条件优化,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静态吸附、解吸料液比为1:2,吸附、解吸时间15 min,解吸液100%乙醇,酸性条件解吸效果较好;动态吸附解吸流速为0.25 BV/min条件下,可得到高回收率(96.99%)、脱盐率(99.44%)和脱糖率(92.52%)的水溶性红曲黄色素,经初步扩大实验显示吸附解吸性能稳定。大孔树脂DA201-C分离纯化发酵液中水溶性红曲黄色素操作简单、快速、放大性能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
    23  旋转速度对壶瓶枣损伤检测影响的研究
    刘蒋龙 张淑娟 王斌 薛建新 赵旭婷
    2017, 33(6):158-16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3
    [摘要](714) [HTML](226) [PDF 673.72 K](971)
    摘要:
    基于实验室搭建的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对不同旋转速度下壶瓶枣的三种损伤样本进行检测识别,探明旋转速度对损伤检测的影响。依据壶瓶枣检测的旋转速度理论计算结果,利用Fieldspec 3光谱仪采集1.5 r/min、2.0 r/min和2.5 r/min三种旋转速度下不同损伤壶瓶枣的光谱信息,基于PLS模型及其判别指标从13种预处理方法中寻找不同旋转速度下的最佳的预处理方式。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法(PLSRC)和连续投影法(SPA)提取光谱特征波长点,然后建立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极限学习机(ELM)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三种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旋转速度对壶瓶枣损伤检测存在影响,三种旋转速度下的最佳模型分别为PLSRC-LS-SVM、PLSRC-PLS-DA和PLSRC-PLS-DA,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30%、88.46%和86.54%,1.5 r/min建立的PLSRC-LS-SVM识别率最高。且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损伤识别率呈下降趋势。该研究为鲜枣在线检测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24  龙眼干贮藏过程的褐变研究
    贺心妍 滕建文 韦保耀 黄丽 夏宁
    2017, 33(6):166-17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4
    [摘要](862) [HTML](228) [PDF 638.46 K](1295)
    摘要:
    本文研究了龙眼干在不同的包装形式(抽真空,避光)和不同贮藏温度(4 ℃、25 ℃和37 ℃)下贮藏30 d内龙眼果肉的褐变情况,通过测定贮藏期间的色泽变化,研究了龙眼干的褐变动力学,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龙眼干贮藏效果的影响,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龙眼干贮藏过程中褐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对龙眼干色泽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贮藏温度,其次是空气和光照:贮藏温度越高,龙眼干的褐变越快,空气和光照的存在均会不同程度地加速龙眼干褐变;本文推导了龙眼干储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定量地描述龙眼干在储藏中的褐变情况;通过分析龙眼干贮藏过程中Vc、总酚、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变化表明龙眼干在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抗坏血酸降解和美拉德反应。
    25  基于三维石墨烯的甘油酶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董长城 张力 陈东霞 朴金花 梁振兴 姜建国
    2017, 33(6):173-17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5
    [摘要](745) [HTML](231) [PDF 1.53 M](1250)
    摘要:
    本文采用修正的Hurnmers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用水热法进行还原,制得三维石墨烯。结果表明,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材料具有多孔结构,且还原后某些含氧基团消失。所构建的酶生物燃料电池以三维石墨烯(GN)为载体,以麦尔多拉蓝(MB)为导电介体,用Nafion(NF)固定甘油激酶(GK)和甘油-3-磷酸氧化酶(GPO)制备阳极催化电极,并以Pt/C作为阴极催化剂。结果显示,基于NF/GN/MB酶修饰碳纸电极的甘油酶生物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开路电位达到0.77 V,并在0.42 V取得最大功率密度42.05 μW/cm2。论文中对该酶生物燃料电池的组装、工作条件等进行了优化,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该酶生物燃料电池将为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处理,提供一种清洁可靠的能源再利用方式。
    26  煅烧紫贻贝壳粉对Cd2+和Pb2+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纪丽丽 宋文东 王雅颖 郭健 王亚宁 蔡璐
    2017, 33(6):178-18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6
    [摘要](746) [HTML](234) [PDF 2.48 M](1103)
    摘要:
    贻贝是我国的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但由于养殖规模的增大而随之产生的废弃贻贝壳资源成为了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贻贝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贻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SEM、BET、XRD和IR表征手段对贻贝壳的微结构、孔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贝壳粉吸附剂对Cd2+和Pb2+的吸附热力学性能。结果发现贻贝壳粉经高温煅烧后,其主要成分为CaO,且比表面积显著增大,比表面积达7.8965 m2/g,形成诸多纳米孔径,直径在0.5~1.1 nm,吸附性能提高。贻贝壳吸附剂用量和溶液pH对Cd2+和Pb2+的吸附量影响较大,吸附剂对Cd2+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对Pb2+的吸附量,且吸附剂对Cd2+和Pb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由此可知,煅烧后的紫贻贝壳是一种优良廉价的生物吸附剂,可将其开发成一种针对性去除废水中重金属Cd2+的新型吸附剂。
    27  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多层次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王宏伟 李晓玺 黄吉东 陈玲
    2017, 33(6):184-18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7
    [摘要](793) [HTML](277) [PDF 757.67 K](1377)
    摘要:
    为了明晰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多层次结构与消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体外模拟法测定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的消化性能,并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X射线衍射(XRD)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S)等现代分析技术考察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不同层次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湿热处理可引起大米淀粉半结晶片层的有序化程度下降,降低其结晶程度和分子量;同时,伴随着淀粉颗粒内部层状、结晶及分子链结构的破坏,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及Mw >2×107 g/mol的高分子量片段的降低和Mw<5×106 g/mol的低分子量片段比例的增加(0%增至21.3%)有利于大米淀粉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的提高,而当Mw<5×106 g/mol比例增至32.1%时,可能由于低分子量片段较多,反而阻碍了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的提高。研究结果为湿热处理加工技术调控淀粉及淀粉质食品的消化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数据。
    28  高静压处理对绿芦笋生理特性的影响
    冯海红 易建勇 毕金峰 周林燕 李军
    2017, 33(6):189-19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8
    [摘要](753) [HTML](149) [PDF 1.98 M](1157)
    摘要:
    为深入了解高静压处理对绿芦笋细胞形态和膜结构的影响,分析了高静压10~600 MPa处理0.17~20 min对绿芦笋呼吸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10~600 MPa处理2 min对绿芦笋微观结构变化、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细胞膜渗透率以及绿芦笋表观机械破坏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Pa处理2 min的绿芦笋呼吸强度开始变得微弱,且随着压力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绿芦笋呼吸强度越来越微弱,甚至消失。100 MPa及以下高静压处理对绿芦笋细胞的破坏较小,200 MPa高静压处理的绿芦笋细胞受到损伤,400 MPa及以上高静压处理的绿芦笋细胞损伤严重,甚至丧失生理活性。且由照片显示100 MPa以下高静压处理的绿芦笋组织状态与对照组相似,而经高静压200 MPa及以上压力处理的绿芦笋组织表现出“水浸渍”状态。基于本文结果,推测200 MPa高静压处理可能为导致绿芦笋机体代谢“失活”或细胞死亡的压力范围。
    29  羟丙基戊二酸酯复合改性木薯淀粉的性质分析
    张本山 马喜春 余欢
    2017, 33(6):195-20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29
    [摘要](792) [HTML](394) [PDF 1.87 M](1602)
    摘要: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利用乙醇溶剂法先进行羟丙基醚化改性,再采用戊二酸酐作酯化剂进行处理而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和DV-I Prime旋转粘度仪等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及其性能分析。红外分析表明改性淀粉在1287 cm-1处出现羟丙基的吸收峰,羟丙基戊二酸复合改性淀粉在1733 cm-1处和1555 cm-1处出现新的酯化吸收峰,说明原淀粉已接入了羟丙基和戊二酸基团。复合变性前后淀粉的表观形貌变化,证实了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旋转粘度仪分析则表明了复合改性后的羟丙基戊二酸酯淀粉的粘度和抗流变性有很大的提升,当DS为0.0362时,淀粉糊的粘度为12100 mPa·s,比羟丙基木薯的粘度提高了6.72倍(羟丙基木薯淀粉的粘度为1800 mPa·s)。
    30  不同溶剂对皱纹盘鲍内脏脂质的提取及其组分对比分析
    赵晓丹 陈艺晖 陈继承 陈莉 臧盈盈 姚闽娜
    2017, 33(6):202-20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0
    [摘要](801) [HTML](202) [PDF 777.23 K](1566)
    摘要:
    采用氯仿/甲醇、正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等五种不同提取溶剂对皱纹盘鲍内脏粗脂肪以及磷脂进行提取,分析其对油脂和磷脂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油脂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V/V)为提取剂效果最佳,粗脂肪和磷脂得率分别达14.87±0.69%和11.48±0.71%。五种不同溶剂对粗脂肪和磷脂的提取得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得粗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有4~7种,占28.72%~31.71%,单不饱和脂肪酸有5~6种,占30.02%~38.98%,多不饱和脂肪酸8~12种,占25.62%~31.32%,其中ω-3脂肪酸约占4.96%~7.83%;环己烷/乙酸乙酯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多,达12种,占总量的30.82%,其中ω-3系列(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占7.71%。综合考虑萃取剂性质以及油脂的得率和脂肪酸营养利用价值选用环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提取鲍鱼内脏鱼油的最佳溶剂。
    31  浇铸法制备的聚乳酸膜的机械特性及阻隔性能
    朱俊友 唐传核 尹寿伟
    2017, 33(6):207-21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1
    [摘要](659) [HTML](395) [PDF 6.47 M](1669)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乙二醇(PEG2000)含量(0wt%~20wt%)的聚乳酸(PLA)膜的拉伸性能及阻隔性能,同时探究结晶老化过程对这些性能的影响。不同PEG含量的PLA膜在25 ℃和相对湿度50%环境中存放不同时间,测定其拉伸、透水和透氧特性。同时用扫描电镜揭示PLA膜的微结构。结果表明,PLA属于结晶较慢的部分结晶聚合物,而PEG可有效塑化PLA但同时也促进PLA结晶老化。PEG结晶以球粒状均匀分布在PLA基质内。在塑化和促进结晶两种效果共同作用下,含10 wt% PEG的PLA膜有较高的强度(拉伸应力和弹性模量分别为37.8 MPa,1721.4 MPa)和最大的断裂延伸率(63.75%)。PEG在最佳用量(10wt%)时,透氧性(OP)及透水性(WVP)最小,PLA和PEG的单纯结晶行为也使WVT和OP减小,而相分离会导致它们增大。添加10wt% PEG的PLA膜具有比较理想的膜拉伸性能和较低的WVP和OP渗透性以及一定的紫外线阻隔效果,适合应用于食品包装用膜。
    32  活体运输过程中冰片麻醉剂与MS-222对草鱼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
    李晓璐 刘妍 淮亚红 王琼 张桂芝
    2017, 33(6):214-2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2
    [摘要](877) [HTML](186) [PDF 648.99 K](1323)
    摘要:
    为提高水产品活体运输的存活率,文章探明了将传统中药冰片作为麻醉剂应用于水产品活体运输的可能性。对比了不同浓度的MS-222(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也称“鱼安定”)和冰片麻醉剂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麻醉效果,并在30 mg/L的冰片麻醉剂和20 mg/L的MS-222中研究了水温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最后在20 ℃水温条件下分别在30 mg/L的冰片麻醉剂和20 mg/L的MS-222中进行了麻醉模拟运输试验并对关键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麻醉试验结果表明:随麻醉剂浓度增加,草鱼进入相同麻醉期时间缩短,完全复苏时间延长,20~40 mg/L的冰片麻醉剂适于草鱼的麻醉运输。麻醉时间随水温降低而缩短,复苏时间随着水温降低而增加,20~25 ℃水温适于草鱼的冰片麻醉运输。麻醉模拟运输试验结果表明:冰片麻醉运输24 h存活率为100%,MS-222麻醉运输24 h存活率为70%。复苏时间随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冰片麻醉运输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MS-222麻醉运输。文章结果显示,在20~25 ℃水温条件下,冰片麻醉运输保活效果优于MS-222。
    33  蚕蛹蛋白水解前处理和水解产物鲜味增效的研究
    杨波 刘小玲 赵谋明
    2017, 33(6):222-2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3
    [摘要](754) [HTML](237) [PDF 601.12 K](1105)
    摘要:
    研究超声波、亚硫酸钠、酸等前处理对蛋白酶解效率的影响,并探讨谷氨酸钠和氯化钠对酶解产物的滋味的影响。实验表明,低浓度的亚硫酸钠处理能改善对蚕蛹蛋白的水解效果,而酸和超声波处理能显著提高蚕蛹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其中超声处理效果最佳,使蚕蛹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分别提高5%和3%(p<0.05)。前处理都能提高酶解产物中小肽的比例,分子量小于1000 u的小肽占75%以上,1000~3000 u的组分占20%左右;其中超声前处理,分子量小于1000 u的小肽从占比66.44%提高到77.58%。通过单纯形重心设计,探讨在酶解液中氯化钠和谷氨酸钠的相互作用对滋味的影响。氯化钠和谷氨酸钠的浓度对超声前处理的酶解产物的鲜味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当味精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是0.37%和0.85%时,鲜味增效达到最佳值,感官评分为7.3分。
    34  冷却方式对黄羽肉鸡胴体僵直进程与品质的影响
    郑华 梁颖思 林捷 黄中秋 许思凤
    2017, 33(6):228-2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4
    [摘要](747) [HTML](228) [PDF 782.19 K](1343)
    摘要:
    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宰后肉鸡胴体自来水降温至25 ℃、冰水浸泡冷却及冰水浸泡结合低温冷风的混合冷却对肉鸡僵直进程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光鸡肌糖原酵解产生乳酸的速度较快,导致肉的pH值快速降低,4 h左右即进入僵直期。冰鲜鸡在4 ℃下储藏,低温减缓了肌糖原酵解产生乳酸及pH值降低的速度,低温对延缓肉鸡进入僵直期有明显效果。鲜光鸡弹性的降速及降幅显著大于(p<0.05)冰鲜鸡;混合冷却在储藏后期,弹性略优于(p>0.05)冰水直接冷却。在储藏过程中,胸肉的剪切力下降的速率和幅度明显高于腿肉,特别是鲜光鸡胸肉由0 h的59.55±2.71 N/mm2降至4 h的36.73±1.61 N/mm2,腿肉的剪切力变化相对较小。鲜光鸡胸肉及腿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p<0.05)冰鲜鸡样品,混合冷却略高于水冷样品。因此,冰水浸泡冷却是导致鸡肉中可溶性蛋白损失和冰鲜鸡滋味逊于鲜光鸡的主要原因。
    35  木瓜脂肪酶规模化制备及其酶解奶油的风味分析
    刁周剑 张锟 罗铭秋 宝吕 林影
    2017, 33(6):234-2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5
    [摘要](858) [HTML](323) [PDF 771.68 K](1158)
    摘要:
    木瓜乳中含有丰富的酶类,其中木瓜脂肪酶(Carica papaya lipase,CPL)作为天然固定化酶备受关注。目前尚无规模化制备CPL的工艺报道,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本文通过板框过滤分离木瓜乳中的木瓜蛋白酶和木瓜脂肪酶,然后通过喷雾干燥规模化制备CPL,并优化了喷雾干燥的物料入口温度。在最优的入口温度135 ℃条件下,CPL的得率为4.12%,脂肪酶回收率为88.53%,比酶活为167.60 U/g。研究考察了CPL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PL水解甘油三酯的最适反应pH为9.0,最适反应温度为45 ℃。基于CPL对甘油三酯的水解特性将其作为催化剂酶解奶油制备奶味香基。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酶解奶油酸味和奶酪味突出,风味独特。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其酸含量为总挥发物质的73.28%。该酶制剂制备方法可以大规模高效的制备CPL,获得的CPL可以作为制备奶味香基的生物催化剂。
    36  晶间腐蚀对304不锈钢食具铬离子析出量的影响
    陈惠波 黄子东 江乙逵 洪泽浩 林俊铭 陈丽玲 魏亮新
    2017, 33(6):240-2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6
    [摘要](847) [HTML](292)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通过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评价了热处理温度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敏化程度的304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情况,以及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同一敏化程度的不锈钢铬离子析出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低温下进行热处理,可以避免晶间腐蚀的发生。在500 ℃~650 ℃下热处理,随着温度的上升样品的敏化度增加,并在650 ℃左右尤为严重。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样品的贫铬现象弱化,敏化度下降。在酸性溶液中随着敏化度的升高,晶间腐蚀所导致的铬析出量也随着增加。但在中性溶液中,敏化度高低对铬析出量影响甚小。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对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浸泡液温度的上升,均会加速已发生敏化的试样腐蚀,使得铬离子析出量增大且在含氯酸性溶液中铬离子析出量最为严重。
    37  龙葵果汁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抑菌活性评价
    李祎 王萍
    2017, 33(6):248-2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7
    [摘要](917) [HTML](162) [PDF 972.85 K](1604)
    摘要:
    本文以龙葵果为原料,对益生菌发酵龙葵果汁进行工艺优化,选取初始糖度、初始pH、乳酸菌的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酵母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8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影响总酚含量的关键因素为乳酸菌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接种量;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12%、初始pH 4.5、乳酸菌接种量5%、乳酸菌发酵温度39.5 ℃、乳酸菌发酵时间24 h、酵母菌接种量0.07%、酵母菌发酵温度25 ℃、酵母菌发酵时间20 h,优化后发酵龙葵果汁的总酚含量达到1.18±0.02 mg/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1.6%。发酵龙葵果汁的抗炎及抑菌活性与发酵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发酵龙葵果汁的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到82.98±4.16%,抑制白蛋白变性能力达到81.57±1.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38  热烫叶菜在冷链储运及微波复热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李汴生 李印 黄智君 阮征
    2017, 33(6):255-2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8
    [摘要](704) [HTML](269) [PDF 962.30 K](1349)
    摘要:
    论文以上海青和菜心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叶菜在热烫加工、冷链贮藏和微波复热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硝酸盐含量、菌落总数、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因亚硝酸盐易溶于水,热烫处理能有效降低叶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冷藏过程前期叶菜中的Vc协助抑制亚硝酸盐增长,而冷藏后期随着Vc的消耗和微生物增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上海青和菜心在4 ℃分别冷藏5 d和4 d后亚硝酸盐含量仍能维持在4 mg/kg的安全标准内,而10 ℃冷藏的只能保证2 d内的安全性;微波复热过程由于水分散失导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增加,因此复热过程应避免大面积敞口加热。本文探索了热烫叶菜在冷链储运及微波复热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累积机理,为其应用于冷链盒饭提供理论依据。
    39  野生解放眉足蟹(Blepharipoda liberate Shen)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侯召华 宋庆武 崔波
    2017, 33(6):262-27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39
    [摘要](1274) [HTML](246) [PDF 825.66 K](1836)
    摘要:
    解放眉足蟹是一种珍稀的海产品,主产于山东日照。本文首次系统分析了解放眉足蟹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理化指标,并对新鲜、煮熟、晒干及冻干样品进行了比较,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解放眉足蟹富含粗蛋白和灰分;干样品中氨基酸含量达13.78×10-2 g/g,且8种必需氨基酸达46.23%,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77~0.92,表明氨基酸营养均衡;28种脂肪酸被确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3.90%以上,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40.03~49.53%),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28.83~37.26%)和饱和脂肪酸(21.64~26.10%);冻干样品脂肪酸中致动脉硬化指数(AI)和凝血指数(TI)分别为0.93和0.13;鲜样品胆固醇含量为51.54×10-2~61.52×10-2 mg/g,干样品为248.99×10-2~251.15×10-2 mg/g,但差异并不显著。结论:解放眉足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
    40  一对同时鉴定8种动物源性成分的通用引物的制备及应用
    薛超波 王萍亚 李素芳 管峰
    2017, 33(6):271-2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0
    [摘要](886) [HTML](292) [PDF 1.01 M](1579)
    摘要:
    肉类真假鉴定是食品检测工作的内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基于PCR的肉类鉴定方法,但是鉴定种类和效率受限。本研究设计了一对基于普通PCR技术可同时鉴定8种动物源性成分的通用引物并建立了鉴定方法。该引物以线粒体DNA为靶标,利用扩增产物中不同物种间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片段大小即可鉴定山羊、绵羊、鹿、水牛、牛、牦牛、猪和骆驼8个物种,扩增后分别得到728 bp、704 bp、504 bp、453 bp、448 bp、431 bp、396 bp和326 bp的片段,每种PCR产物经SspI酶切后产生数量和大小不同的片段,可以进一步清晰鉴别8个物种。引物特异性测试表明和其他常见肉类动物DNA无交叉反应,DNA检测最低限度在0.01~0.05 ng。应用本方法对40份市场肉类及产品的检测表明,羊肉串、羊肉卷以及特色畜产品如驼肉、鹿肉和驴肉存在较多的掺假行为。与其他现有PCR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和高通量的优点,可以作为肉类掺假筛选检测的常规方法。
    41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辣椒油中的风味物质
    季德胜 郑桂青 孙俊 周惠芳 游丽君
    2017, 33(6):276-2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1
    [摘要](1381) [HTML](167) [PDF 892.54 K](2564)
    摘要:
    不同条件煎制制备北京红辣椒油,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辣椒油的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风味,130 ℃油温下煎制10 min的辣椒油(LJY-4)风味最佳。不同煎制程度显著地影响辣椒油所含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峰面积比,尤其是酮类、呋喃类、萜烯类及烯醛类等化合物的峰面积比。LJY-4除具有辣椒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外,还富含酮、呋喃等焦甜型风味化合物,其中活性值(OAV)大于20的化合物有9种,分别为2,3-戊二酮、(E,E)-2,4-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甲基丙醛、二甲基硫、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乙酸和1-辛烯-3-醇,它们为辣椒油贡献了焦甜香、酯香、麦芽香、果香和豆香等,组成了辣椒油独特的风味品质。
    42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评价金花菌固态发酵对青刺尖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胡婷婷 刘刚 邓钱江 张晓喻 和献锋 刘兴艳 沈杰 李学理
    2017, 33(6):285-29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2
    [摘要](980) [HTML](179) [PDF 782.88 K](1302)
    摘要:
    本文通过接种不同量的1.0×107 CFU/mL金花菌孢子悬浊液对青刺尖茶进行固态发酵,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度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感官评审,综合评价金花菌发酵对青刺尖茶品质的影响,利用HPLC指纹图谱法分析青刺尖茶发酵前后的成分差异。电子鼻、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金花菌发酵青刺尖茶前、后的干茶和茶汤的主成分得分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接种量为1.0 mL、1.2 mL和1.4 mL的发酵茶与未发酵茶,香气和滋味差异最明显。接种量1.0 mL的青刺尖发酵茶,其色度检测结果为明亮度值70.32、红绿色度值8.99、黄蓝色度值76.00、色相值8.45、色差值78.00,人工感官评审得分91.75,均与市售优质伏砖茶最接近。HPLC分析结果显示,青刺尖茶经金花菌发酵后,其化学成分明显增多,表明金花菌发酵能够有效改变青刺尖茶中的化学成分。
    43  转基因检测微流控恒温扩增芯片的研制
    周杰 黄文胜 邓婷婷 陈颖 李敏 欧阳兆槐 吴亚君 王永贵
    2017, 33(6):293-30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3
    [摘要](1081) [HTML](200) [PDF 989.17 K](1446)
    摘要:
    近年来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微生物等的基因检测中。为了提高相关检测机构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效率,加快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的通关速度,本文首次使用碟式芯片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在65 ℃恒温条件下,对样品中的P-CaMV35S、T-NOS、NPTⅡ、BAR、PAT、Cry1Ac、EPSPS I、EPSPS II、FMV35S和GM-HRA等转基因靶标进行同步检测,检出限可达到0.5%(m/m),实现一次上样即可完成样品的转基因成分筛查。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良好、检测时间较短,可实时读取扩增结果。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完全一致。本文开发的转基因检测微流控恒温扩增碟式芯片,可用于常见农产品(大豆、玉米、大米和棉花等)的转基因成分筛查,为转基因产品的定性检测提供了新的快速、灵敏、高通量技术平台。
    44  荧光寿命分析法鉴别食用植物油品种的可行性研究
    陈斌 郭丽 陈晖 陆道礼
    2017, 33(6):303-3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4
    [摘要](673) [HTML](205) [PDF 617.05 K](1253)
    摘要:
    本文通过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法,采用HORIBA Scientific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对食用植物油品种鉴别做了研究,结合DAS6和OriginPro 8.5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山茶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种类鉴别。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从拟合优度x2和残差分布两个角度确定最佳的拟合方法,从而得到3种食用植物油的荧光寿命,结果发现,山茶油的平均荧光寿命最长,花生油的荧光寿命最短,而葵花籽油的荧光寿命与花生油的荧光寿命相差0.11 ns,并通过山茶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混合油样进行了掺杂对比试验,从而证明了荧光寿命分析法识别植物油种类的方案具有可行性。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荧光寿命分析法可以避免光源波动、外界杂散光的影响,因此荧光寿命分析法对植物油的种类鉴别表现出更好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植物油品种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45  抗-Cry2Aa单链抗体分子互作及荧光免疫检测研究
    王耘 武爱华 张存政 刘贤金
    2017, 33(6):309-31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5
    [摘要](909) [HTML](253) [PDF 502.81 K](947)
    摘要:
    Cry2Aa毒素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分析该毒素与特异性单链抗体分子互作,并建立快速检测毒素残留的方法对保障食品和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同源蛋白为模板对单链抗体进行建模,并进行了Cry2Aa毒素与单链抗体的分子对接模拟,确定关键结合位点,以此为基础将单链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对大米样品中Cry2Aa毒素进行了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模拟获得单链抗体三维结构模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链可变区81NY82和121SGNY124区域及轻链可变区的245YSSN248氨基酸残基在与毒素结构Ⅱ区识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建立高效检测方法奠定基础,进一步基于该单链抗体建立的时间分辨检测方法灵敏度(IC10)为0.08 ng/mL,中抑制浓度(IC50)为7.99 ng/mL,线性检测范围(IC20~IC80)为0.24~263.77 ng/mL,且与常规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呈良好线性关系。
    46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LAMP检测方法的优化
    胡元庆 黄玉萍 李凤霞 郑艺梅 张丹凤
    2017, 33(6):313-3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6
    [摘要](918) [HTML](155) [PDF 691.50 K](1473)
    摘要:
    本文用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靶标,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体系用Bst DNA聚合酶催化,恒温反应60 min,产物分别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 I染色鉴定,对各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将新鲜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和PCR反应,比较二者的敏感度;对32株食源性病原菌(包括分离于水产品的25株副溶血弧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标准株,大肠杆菌D5、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志贺氏菌B4、蜡样芽胞杆菌6330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4001和沙门氏菌50041各1株)进行LAMP扩增,验证其特异性;虾样品用菌液进行模拟污染,分析LAMP的可靠性。各参数最佳条件为:Mg2+浓度为3.6 mmol/L,dNTPs浓度为0.96 mmol/L,Bst DNA聚合酶用量为4.8 U,内外引物浓度比为8:1,最佳反应温度为63 ℃,时间为60 min;LAMP的检测限为1 CFU/mL,低于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特异性试验检测2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阳性,6株非副溶血性弧菌为阴性;人工污染试验中检测限达1 CFU/mL,无假阳性。建立的LAMP方法操作简单且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
    47  基于KMnF3纳米探针的NMR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捕获条件的优化
    邹灯超 畅姝怡 赵茹 徐晓丽 张锦胜
    2017, 33(6):321-32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7
    [摘要](956) [HTML](201) [PDF 486.46 K](1059)
    摘要:
    本研究尝试了一种新型的基于KMnF3纳米探针的NMR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快速检测。通过将沙门氏菌单抗与羧基磁珠偶联制备免疫磁珠,并以此为NMR分子探针,以免疫磁珠为生物传感器,特异性地捕获并检测出样品中的致病菌,从而建立一种更快的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实验发现,活化剂的添加量,捕获沙门氏菌的缓冲液,细菌培养时间和探针添加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检测样品的弛豫时间。通过实验对捕获条件进行优化,得出的最佳捕获条件是:一份的KMnF3,活化时加入是KMnF3质量五倍的EDC·HCL、NHS;用灭菌的蒸馏水作为捕获沙门氏菌的缓冲液;加入80 μL的抗体-KMnF3捕获培养10 h的沙门氏菌。本研究为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缩短了检测时间,为低磁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开辟新的空间。
    48  呋喃唑酮代谢物单克隆抗体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李春生 刘静静 杜顺丰 武孝丽 曹秀梅 吴萌 张娜
    2017, 33(6):326-33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8
    [摘要](1013) [HTML](182) [PDF 525.04 K](1319)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的方法。试验用呋喃唑酮代谢物的衍生物(CPAO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偶联物免疫小鼠,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法对阳性克隆进行筛选。单克隆细胞株诱生腹水后,经纯化即为单克隆抗体,用于胶体金标记,制备呋喃唑酮代谢物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融合后得到2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G3纯化后的抗体效价达到1:100万,对CPAOZ的50%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7 μg/L,亲和常数Ka=1.6×109 L/mol。该抗体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的检测限为4 μg/L,与其他3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衍生物CPAHD、CPSEM和CPAMOZ均不存在交叉反应,对样品的检测与高效液相色谱结果一致。本研究制备了抗呋喃唑酮代谢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研制了以单抗为基础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能够实现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的快速、灵敏的检测。
    49  水产品、肉制品中活泼羰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付湘晋 罗煜 刘咏 刘薇丛
    2017, 33(6):332-33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7.6.049
    [摘要](899) [HTML](352) [PDF 466.27 K](1222)
    摘要:
    活泼羰基化合物(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RCCs)能与蛋白质、核酸反应,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羰基应激”,与炎症、衰老、肿瘤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RCCs主要来源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水产品、肉制品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储藏、加工过程中可能生成RCCs,造成食品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水产品、肉制品中RCCs的检测方法、累积规律、抑制方法、转化途径及其对水产品、肉制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有:1)相当一部分鱼肉、肉制品中RCCs的食品安全风险需引起关注;2)RCCs累积、变迁规律及影响因素;3)可用于消减水产品、肉制品中RCCs的有效新方法。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