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32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大黄鱼鱼卵磷脂对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梁鹏 许艳萍 程文健 陈丽娇
    2016, 32(11):1-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1
    [摘要](827) [HTML](0) [PDF 1.70 M](1141)
    摘要:
    为研究大黄鱼鱼卵磷脂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的影响,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大豆磷脂组以及大黄鱼鱼卵磷脂低(5 g/kg)、中(15 g/kg)和高剂量组(30 g/kg),连续饲料喂养4周后,测定血清相关指标,并进行肝脏病理观察。结果表明:大黄鱼鱼卵磷脂具有抑制小鼠体重增加的作用。血清指标数据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鱼鱼卵磷脂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C、TG水平及AI1、AI2值(p<0.05),对降低LDL-C和提高HDL-C水平差异不显著,而中和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TC、TG和LDL-C水平以及AI1、AI2值,可以显著提高HDL-C水平(p<0.05),表明大黄鱼鱼卵磷脂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作用;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大黄鱼鱼卵磷脂低剂量组对小鼠肝细胞无明显影响,而中和高剂量组可以明显修复小鼠肝细胞变性。结果提示大黄鱼鱼卵磷脂可预防小鼠肝脏的脂肪性病变,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2  土茯苓黄酮对高脂小鼠脂肪代谢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张清峰 付莹娟 黄占旺 郑国栋
    2016, 32(11):8-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2
    [摘要](602) [HTML](0) [PDF 947.74 K](1240)
    摘要:
    研究了土茯苓总黄酮及主要成分落新妇苷对高脂小鼠脂肪代谢及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8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8组,其中Ⅰ组为基础对照组,Ⅱ组为高脂对照组;其余6组在饮用水中分别添加1、2和4 mg/mL的落新妇苷或土茯苓总黄酮。八周后,解剖小鼠,采集腹腔脂肪和肝脏并称重,分析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土茯苓黄酮对小鼠摄食量和饮水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减少小鼠体重增幅、腹腔脂肪重量及血清中TG含量。机制研究表明土茯苓黄酮能显著提升小鼠肝脏中肉碱脂酰基转移酶和脂肪酸β-氧化酶活性,但对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土茯苓黄酮通过促进分解减少体内脂肪蓄积。土茯苓黄酮能显著增加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说明土茯苓黄酮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
    3  正红菇多糖的抗癌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陈健 申超群 贺婷 颜盛繁
    2016, 32(11):16-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3
    [摘要](808) [HTML](0) [PDF 1.68 M](1208)
    摘要:
    本文选用人宫颈鳞癌细胞SiHa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并通过划痕实验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验证;同时选用昆明小鼠脾脏细胞的体外增殖试验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中性红以及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和IL-6的试验,探讨正红菇子实体多糖(HAP-I)的抗癌和免调节疫活性。结果显示,正红菇多糖在125~2000 μg/mL的范围内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通过癌细胞划痕实验,证实其对癌细胞SiHa增殖有抑制作用。多糖浓度在10~500 μg/mL范围内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且能协同LPS和ConA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HAP-I协同LPS在50 μg/mL和100 μg/mL浓度时增殖作用显著(p<0.05),HAP-I协同ConA在100 μg/mL浓度时协同效果最佳。HAP-I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和IL-6,表明正红菇多糖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4  主要坚果类过敏原致敏机理的初步探讨
    张爱琳 段筱筠 王效坤 苗颖
    2016, 32(11):22-2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4
    [摘要](905) [HTML](0) [PDF 849.24 K](1804)
    摘要:
    本文以坚果过敏蛋白为抗原,构建小鼠动物致敏免疫模型,探讨坚果过敏原的致敏机理,为坚果类食物安全评价和安全开发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选取六种坚果为原料,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小鼠,坚果蛋白液以0.01 mg/g进行灌胃致敏,第33 d和34 d以0.02 mg/g激发致敏,通过测定小鼠血清IgE、IgG、腹腔肥大细胞及类胰蛋白酶和血象指标,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表明,致敏激发后小鼠IgE与IgG最高水平为0.91和0.93,组胺释放率阳性组为58%,中剂量组为40%,高剂量组为55%;小鼠腹腔肥大细胞体外激发后脱颗粒高剂量组最多以及类胰蛋白酶活性也最高;中和高剂量组、阳性组白细胞数较高(9.7±6.1、9.6±2.4、9.2±2)×109/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小板数依次降低。说明致敏后小鼠凝血功能显著减弱,免疫系统受到侵袭,体内诱发产生IgE抗体,并启动过敏介质的释放机制,导致过敏反应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
    5  C57BL/6J伪无菌与SPF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比较研究
    卞恒娟 曾本华 王丽 钟青萍 李文霞 魏泓 方祥 廖振林
    2016, 32(11):29-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5
    [摘要](2616) [HTML](0) [PDF 833.56 K](2726)
    摘要:
    肠道菌群与宿主肥胖密切相关,伪无菌小鼠动物模型是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及其他相关疾病关系的有利“工具”。20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给予抗生素混合物饮水,剔除大部分肠道微生物模拟无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饲喂常规纯化饲料与高脂纯化饲料8周;同时以20只SPF级小鼠作对照。常规方法测定小鼠体重、血清中血糖、血脂指标和胰岛素水平,并用软件测量脂肪细胞大小。结果表明,与高脂组SPF小鼠相比,高脂组伪无菌小鼠的体重、脂肪垫与肾周脂重量显著低于高脂组SPF小鼠;胰岛素水平和脂肪细胞大小也显著低于SPF小鼠。高脂组伪无菌小鼠出现低体重低脂肪的表型,与无菌小鼠动物模型极为相似。因此采用抗生素处理建立伪无菌小鼠动物模型可用来预示无菌小鼠试验的结果,是研究肠道菌群与某些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6  粪便微生物粗提液通过抑制NF-κB信号的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
    徐敏 蒙月月 靳妲 赵莉 霍贵成
    2016, 32(11):35-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6
    [摘要](758) [HTML](0) [PDF 1.01 M](1023)
    摘要:
    本文研究了粪便微生物粗提液对人工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将64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完全空白组(n=20)、肠炎空白组(n=20)、SASP(柳氮硫胺吡啶)组(n=12)和FMT(粪便微生物移植)组(n=12),处理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造模后,SASP组、FMT组同时分别给予柳氮硫胺吡啶片及鼠源粪便微生物提取液干预治疗4周,灌胃频率2 d/次,然后进行为期两周的后续观察。结果显示:与肠炎空白组小鼠相比,粪便微生物粗提液使UC小鼠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降低NF-κB的蛋白表达,增加IκB的蛋白表达。研究表明:粪便微生物粗提液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发挥抗溃疡性结肠炎功效,具有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潜力。
    7  酪蛋白水解物类蛋白反应修饰产物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PV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许金龙 陈芳芳 庞佳楠 李铁晶
    2016, 32(11):41-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7
    [摘要](813) [HTML](0) [PDF 695.02 K](1254)
    摘要:
    本研究以Neutrase 0.8 L对酪蛋白进行水解,水解后的酪蛋白(HC)分别导入外源性氨基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与脯氨酸进行类蛋白反应。所得的修饰产物(HCPHE、HCHIS和HCPRO)体外的DPPH?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HC相比最大可分别提高30.51%、45.83%和42.81%(p<0.05)。HUPVC与修饰产物单独预孵育24 h后经300 μmol/L H2O2氧化损伤考察修饰产物对HUPVC的保护作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修饰产物高剂量组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于HC组7.86%、5.21%和10.52%(p<0.05),与茶多酚(TP)给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HCPHE、HCHIS和HCPRO可有效降低LDH渗出率,MDA生成量,SOD活力,降低效果强于同浓度的HC组,与此同时可使GSH-Rd,CAT的活力显著增强,然而细胞内GSH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综上所述,三种类蛋白反应修饰产物对H2O2诱导的HUPVC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保护效果高于HC。
    8  右旋龙脑促进姜黄素类化合物在HepG2细胞中吸收的效果研究
    罗晶晶 陈建平 黄滟波 苏健裕
    2016, 32(11):48-5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8
    [摘要](966) [HTML](0) [PDF 1.69 M](1424)
    摘要:
    本文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来研究右旋龙脑对细胞膜上ABC转运蛋白ABCB1、ABCC1和ABCG2表达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考察右旋龙脑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的物理模型。结果表明:右旋龙脑能够显著下调转运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量,增加HepG2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提高姜黄素类化合物在HepG2细胞内的含量。当用20 μg/mL NB前处理HepG2细胞12 h后再用20 μM Cur、40 μM DCur和40 μM BDCur分别处理24 h,细胞内ABCB1的蛋白表达量从0.7、0.9和0.7降低到0.4、0.6和0.5。当用20 μg/mL NB前处理HepG2细胞12 h后再用40 μM BDCur处理24 h,细胞内ABCC1和ABCG2的蛋白表达量从1.0和0.7分别降低到0.5和0.3。进一步的流式结果表明,右旋龙脑能够提高 HepG2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当用20 μg/mL NB处理HepG2细胞12h后,细胞内YO-PRO-1的荧光强度从对照组的20.79升高到45.51,同时其荧光强度与NB呈浓度依赖性。
    9  嗜酸乳杆菌胞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抑制HT-29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贾彦 任效东 江岩 明珠 赵培 庞广昌 阎亚丽 陈庆森
    2016, 32(11):56-6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09
    [摘要](722) [HTML](0) [PDF 888.41 K](1035)
    摘要:
    为探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分泌的相关蛋白质及其促进肠道稳态的功能作用,本研究以L. acidophilus作为研究对象,固体培养获得胞外蛋白粗提液,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纯化,收集胞外蛋白各组分,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DS-PAGE方法分别测定各蛋白组分的含量及分子量,然后采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鉴定各蛋白组分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显示,分离L. acidophilus胞外蛋白获得两个蛋白峰,分子量分别为67 ku和37 ku,含量分别为0.066 mg/mL和0.021 mg/mL,不同浓度(0.001 μg/mL、0.01 μg/mL、0.1 μg/mL和1 μg/mL)的67 ku和37 ku胞外蛋白分别对HT-29细胞作用12 h、24 h、48 h和72 h,均显示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效应,其中1 μg/mL的67 ku和37 ku胞外蛋白对HT-29细胞作用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38.41±1.94)%和(45.06±1.58)%。综上所述,固体培养L. acidophilus可获得两种胞外蛋白(即37 ku和67 ku),其对HT-29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37 ku胞外蛋白的抑制作用较强。
    10  海洋真菌抗老年痴呆相关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追踪研究
    张翼 鲍海燕 聂影影 伦彦玲 党梓文 宋采 邵海艳 胡雪琼
    2016, 32(11):63-7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0
    [摘要](970) [HTML](0) [PDF 1.20 M](1409)
    摘要:
    本文作者对44株海洋真菌的抗老年痴呆相关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与追踪。采用DTNB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分别评价其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生物自显影和专一性显色剂分析活性物质多样性及结构类型,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代表性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发现共计32株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发酵产物,显示了显著的双重活性,它们来自不同真菌类群。生物自显影显示它们可产生多样化活性成分,化学显色显示其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等含氮化合物、酚类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通过液质联用分析,发现一株真菌中分子式为C16H13NO2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抑制AChE活性。本研究表明海洋真菌是多样化抗老年痴呆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为活性物质的后续分离鉴定奠定了基础。
    11  通过串联启动子实现纳豆激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葛春蕾 刘中美 崔文璟 周丽 郭军玲 胡云峰 周哲敏
    2016, 32(11):72-7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1
    [摘要](1282) [HTML](0) [PDF 930.74 K](1857)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串联启动子方式实现纳豆激酶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中的高效分泌表达。通过对几种现有报道的强启动子的比较并对其进行串联操作,确定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优启动子及纳豆激酶的最高产量。本研究首先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中成功构建五种含不同强启动子的重组质粒pSG101(PHpaII),pSG102(PBcaprE),pSG103(PluxS),pSG104(PgsiB)和pSG105(PyxiE),实现纳豆激酶分泌表达,并对其纤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启动子PHpaII介导的纳豆激酶纤溶活性(110.80 FU/mL)明显优于其他四种启动子。通过对启动子PHpaII进行多次串联,成功构建质粒pSG106(PHpaII-PHpaII),pSG107(PHpaII-PHpaII-PHpaII)和pSG108(PHpaII-PHpaII-PHpaII-PHpaII)。数据显示,菌株Bacillus subtilis WB800/pSG107(PHpaII-PHpaII-PHpaII)纳豆激酶产量最高为213.30 FU/mL,相比单个启动子PHpaII,提高了92.51%。通过对五种强启动子的比较以及对其进行串联操作,成功实现纳豆激酶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的高效表达,纤溶活性最高为213.30 FU/mL,与现有相关报道相比有明显优势。
    12  纳豆发酵和体外模拟消化中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
    徐春明 陈莹莹 庞高阳
    2016, 32(11):78-8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2
    [摘要](1038) [HTML](0) [PDF 567.42 K](1296)
    摘要:
    本文研究了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纳豆过程中活性物质-总酚和异黄酮含量的变化,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测定消化过程中总酚、异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由于发酵细菌及高温的作用,从干燥大豆到后熟24 h大豆,总酚含量提高了60.56%,异黄酮含量降低了63.30%。不同发酵阶段纳豆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处理,总酚的释放率为70.64%,异黄酮的残余率为21.79%。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了DPPH、ABTS和ORAC测定法。不同发酵阶段的纳豆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后,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ABTS和ORAC值有所提高;模拟胃消化阶段,后熟24 h大豆清除ABST自由基能力和ORAC值分别是干燥大豆的1.80和2.22倍;模拟肠消化阶段,后熟24 h大豆清除ABST自由基能力和ORAC值分别是干燥大豆的1.70和1.41倍。总体上来讲,经过发酵的纳豆抗氧化活性得到加强;在模拟消化过程中,胃消化阶段的纳豆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13  家蚕蛹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的抗原表位预测与结构分析
    赵祥杰 李琳 杨荣玲 毕艳红 王朝宇 赵立 邝哲师 穆丽霞 李冰
    2016, 32(11):85-9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3
    [摘要](1143) [HTML](0) [PDF 1.26 M](1127)
    摘要:
    家蚕蛹是蚕桑产业中的重要副产物资源,因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常用作人们的休闲食品,近年来,随着以蚕蛹为原料的多元化产品开发研究的不断发展,蚕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成为增加蚕桑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因食用或饲用家蚕蛹而引发的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已有报道家蚕蛹中的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BmChi)是一种重要变应原物质,但至今尚无其三维结构数据,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对家蚕蛹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的同源性、二级结构、亲疏水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其抗原表位位点,为深入开展该变应原的免疫学特性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家蚕蛹蛋白的脱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4  Thermoanaerobacter sp. X514嗜热脂肪酶LipTX的异源表达与酶学性质研究
    魏涛 杨昆鹏 郏未未 毛多斌
    2016, 32(11):91-9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4
    [摘要](1064) [HTML](0) [PDF 1.10 M](1352)
    摘要:
    本文克隆表达了来源于嗜热细菌Thermoanaerobacter sp. X514的嗜热脂肪酶LipTX基因(Teth514_0029),利用亲和层析纯化了脂肪酶LipTX,并详细研究了该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采用PCR技术扩增脂肪酶LipTX基因,克隆到载体pET15b中,构建重组载体pET15b-LipTX;将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并利用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70 ℃热处理和Ni-NTA亲和层析两步纯化,得到纯化的重组酶。SDS-PAGE结果表明,脂肪酶LipTX分子量为28 ku。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70 ℃和7.5;通过水解底物特异性和动力学实验,发现LipTX可以水解不同长链酰基(C8-C12)的对硝基苯酚酯底物,对硝基苯酚癸酸酯是该酶最适合底物;同时该酶能够水解链长在C4到C16范围的三甘油酯底物,其中以甘油三丁酸酯为底物的酶活力最高。该酶对非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DMF、DMSO和正己烷和氯仿)和变性剂(SDS、Tween-20和TritonX-100)具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在生物催化和有机化学合成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15  漆酶催化大米蛋白与阿魏酸交联及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贾潇 赵谋明 贾春晓 滕建文 韦保耀 黄丽 夏宁
    2016, 32(11):98-10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5
    [摘要](913) [HTML](0) [PDF 3.94 M](1131)
    摘要:
    本文研究了大米蛋白(Rice protein,RP)与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酶法交联及其在水相和乳液中的抗氧化能力,通过HPLC分析FA的含量以及SDS-PAGE、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RP的结构变化。HPLC分析表明FA易被漆酶催化氧化,且FA的氧化产物与RP的亚基反应,从而引起大米蛋白分子量的增加;随着FA浓度的增加,RP的紫外图谱在300~350 nm处的吸收逐渐增加,交联样品呈现橘黄色,说明氧化阿魏酸能共价结合大米蛋白;RP与FA经酶法交联后RP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分别降低了13%与2%,无规卷曲和β-折叠含量分别提高了11%与4%,蛋白的显微结构从聚集变为松散;FA与RP交联产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分别从32.31%增加到71.43%和从3.34%增加到77.61%,FA与RP交联产物可显著降低乳液中氢过氧化值、TBARS值、己醛的含量,说明交联可有效提高大米蛋白的抗氧化活性。
    16  不同蛋白稳定乳液的冻融稳定性
    朱雪峰 唐传核
    2016, 32(11):106-11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6
    [摘要](987) [HTML](0) [PDF 1.60 M](1614)
    摘要:
    本文以1% m/V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浓缩蛋白为材料,对蛋白热处理形成颗粒后制备油分数为0.4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未加热处理的蛋白和酪蛋白酸钠稳定乳液作为对照。将不同蛋白稳定的乳液在-20 ℃冷冻24 h随后在30 ℃恒温箱解冻3 h,如此冷冻-解冻处理循环三次,探讨未加热处理的活性蛋白和热诱导形成的蛋白颗粒稳定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包括新鲜制备和每次冻融之后乳液的乳滴粒径分布、聚结和絮凝程度、乳液分层和脂肪上浮情况、以及乳液的光学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冷冻乳液融化时不可避免的被部分破坏,而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优良的冻融稳定性,这可能为一些水包油乳液型冷冻食品、热敏性生物活性物质和低温储存药品的制备和研发提供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17  过氧自由基氧化对大米蛋白结构的影响
    吴伟 李彤 蔡勇建 吴晓娟 林亲录
    2016, 32(11):111-11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7
    [摘要](916) [HTML](0) [PDF 909.36 K](1202)
    摘要:
    采用不同浓度2,2’-盐酸脒基丙烷(AAPH)在有氧条件下热分解产生的过氧自由基代表脂质氧化过程中的脂质自由基,研究过氧自由基氧化对大米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APH浓度从0增加至25 mmol/L,大米蛋白羰基和二硫键含量分别由3.77和13.88 nmol/mg增加至7.26和15.73 nmol/mg,游离巯基由7.32 nmol/mg下降至1.97 nmol/mg,表明过氧自由基诱使大米蛋白发生了氧化;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蛋白质氧化导致大米蛋白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下降,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上升。随着大米蛋白氧化程度的增加,大米蛋白粒径从126 nm增加到216 nm,表面疏水性从1053下降到568,内源荧光最大荧光峰位蓝移,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并且在分子量分布图中高分子量聚集体含量逐渐增加。表明过氧自由基氧化修饰导致大米蛋白结构改变和形成氧化聚集体。
    18  大蒜精油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产苯乙胺和酪胺的影响
    张雅晴 卢士玲 黄发添 郑婷婷 代娜娜 李彬彬
    2016, 32(11):117-1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8
    [摘要](875) [HTML](0) [PDF 867.45 K](1330)
    摘要:
    本试验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大蒜精油分别对高产苯乙胺和酪胺的E. faecium和E. faecal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大蒜精油对两株高产苯乙胺和酪胺菌株的影响,从而明确大蒜精油对其产生物胺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供试菌株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大蒜精油对E. faecium的最大抑制率可达48.20%,对E. faecalis的最大抑制率为52.41%,且抑菌效果随大蒜精油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在大蒜精油的添加量为1/2 MIC时,大蒜精油对E. faecium和E. faecalis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当大蒜精油浓度为0.025%时,能够显著(p<0.05)降低供试菌株产苯乙胺和酪胺的含量,苯乙胺含量与空白组相比降低了26.61%,酪胺的降低了15.54%。说明大蒜精油对高产酪胺和苯乙胺的菌株具有显著(p<0.05)抑制效果,从而减少了酪胺和苯乙胺的生成。
    19  木薯淀粉对猪肉盐溶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栗俊广 蒋爱民 白艳红 张华 吴月
    2016, 32(11):123-1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19
    [摘要](739) [HTML](0) [PDF 1.91 M](1439)
    摘要:
    研究了添加木薯淀粉对猪肉盐溶蛋白凝胶功能特性的影响。用质构仪、流变仪和离心法测定了凝胶质构、动态流变和保水性的变化,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凝胶的水分状态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木薯淀粉不仅改善了猪肉盐溶蛋白凝胶的质构和保水性能,还改变了凝胶成型温度,单独盐溶蛋白凝胶储能模量在72 ℃时已达到最大值,添加木薯淀粉凝胶储能模量在80 ℃达到最大值;当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5%时,凝胶的硬度、弹性和保水性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79.02 g、0.85和85.16%,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添加1.5%木薯淀粉提高了凝胶的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比例,从而提高了凝胶的保水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此时木薯淀粉主要通过填充效应贯穿在盐溶蛋白分子空隙之间,使凝胶更加紧密和有序。
    20  保加利亚乳杆菌水解酪蛋白能力及产物分析
    毛雪 龚雅莉 张国芳 赵裕才 刘丽波 刘扬 王婷婷 王婧莹 段春颖 李春
    2016, 32(11):128-1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0
    [摘要](920) [HTML](0) [PDF 1.57 M](1470)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酪蛋白水解情况。本试验主要以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 11842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KLDS 08007、KLDS 08009、KLDS 08010、KLDS 08014和KLDS 08018作为对照研究,测定不同菌株发酵液的酪蛋白水解度和多肽含量,同时对ATCC 11842的酪蛋白水解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LC-MS分析。结果表明:ATCC 11842的水解能力最强,水解度为13.89%,多肽含量为0.63 mg/mL。测定六株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的活性与水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酶活性与菌株的水解能力呈正相关,ATCC 11842的酶活力最强,达到15.52 U/mL,比活力为6.73 U/mg。通过电泳图谱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酪蛋白逐渐水解,并生成3.4~21.0 ku的多肽。对水解物进行LC-MS分析,酪蛋白水解后共产生77种6~25肽的片段,其中6~7肽占片段种类的9%,8~14肽占多肽种类的77%。
    21  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降酸对三华李汁品质的影响
    袁星星 余元善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邹波
    2016, 32(11):134-13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1
    [摘要](773) [HTML](0) [PDF 569.61 K](1069)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三华李汁发酵乳杆菌发酵降酸期间乳酸菌活菌数、糖组分、有机酸、pH、可滴定酸、总酚、抗氧化活性、花色苷、色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 ℃的条件下,发酵乳杆菌缓慢生长,发酵6 d后,菌种数量趋于稳定;发酵期间,菌株对糖的利用较缓慢,仅利用少量的葡萄糖维持代谢生长,而对苹果酸的消耗较快。随着苹果酸的大量消耗以及少量乳酸的生成,三华李汁的pH值快速上升,可滴定酸含量迅速下降;发酵8 d后,菌种数量由初始的7.01 log CFU/mL增加到7.91 log CFU/mL,苹果酸被完全消耗,葡萄糖保留73.82%,果糖保留97.7%,pH值上升了0.38,可滴定含量下降了43.7%,总酚保留82.23%,抗氧化活性(ORAC值)升高了14.90%,花色苷保留50%以上,三华李汁的色泽变化不显著(p>0.05)。因此,利用乳酸菌发酵三华李汁,不仅能够降低三华李汁酸度,而且很好地保留了三华李本身的营养成分。
    22  冷藏秋刀鱼的菌相分析及其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董文霞 王欣
    2016, 32(11):139-14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2
    [摘要](952) [HTML](0) [PDF 839.74 K](1377)
    摘要:
    冷藏秋刀鱼优势腐败菌的研究可为靶向抑菌,延长货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利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冷藏(4 ℃)秋刀鱼的菌相变化、分离与鉴定优势腐败菌并验证了其腐败能力。结果表明,秋刀鱼冷藏6 d后达到其货架期终点,冷藏过程中共分离、鉴定出13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7株,革兰氏阴性菌6株,分属7个菌属。根据各菌株在菌相中的比例变化及对灭菌鱼汁TVB-N值的影响,可以确定菌株13(肠杆菌),12(希瓦氏菌),7、9(不动杆菌)为冷藏秋刀鱼的优势腐败菌。各株优势腐败菌对秋刀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硫代巴比妥酸(the 2-2-thiobarbituric acid,TBA)的影响不同,12号菌株(希瓦氏菌)会加速样品TMA的产生,13号菌株(肠杆菌)对样品的TVB-N值影响最大,7号菌株(不动杆菌)则会促使样品的TBA值显著增大,9号菌株(不动杆菌)对以上各指标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证明所确定的4株菌对冷藏秋刀鱼具有较强的腐败能力。
    23  酸性电解水结合超高压技术对虾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降低的研究
    杜苏萍 张昭寰 娄阳 肖莉莉 潘迎捷 赵勇
    2016, 32(11):146-1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3
    [摘要](790) [HTML](0) [PDF 1.54 M](1050)
    摘要:
    本研究首次将酸性电解水与超高压技术相结合,用于杀灭虾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并使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对这项杀菌技术的风险降低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可显著地降低虾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患病风险,与未经处理的虾仁相比,处理后的虾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最终污染量从1.98 Log CFU/g降低到-2.53 Log CFU/g,平均患病概率从1.28×10-1降低到2.01×10-3,每万人中平均患病人数从1280人降低到20人,风险降低率为98%。敏感性分析显示,该技术的处理压力、处理时间及制备电解水时所需的NaCl浓度均与患病概率呈负相关性。此外,本研究还表明该技术可与冷链物流技术相结合,服务于食品工业的生产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的患病风险,为维护公共卫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4  超声波对鱼皮中杂蛋白的除去效果及对鱼皮中纤维结构的影响
    梁健华 朱志伟 陈竹兵
    2016, 32(11):155-16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4
    [摘要](782) [HTML](0) [PDF 1.07 M](1155)
    摘要:
    为避免传统搅拌除杂蛋白方法的高耗能、高耗溶剂、高耗时等缺陷,本研究探究了一种超声波辅助分离鱼皮中杂蛋白的方法。采用杂蛋白的溶出量、胶原蛋白的迁出量、鱼皮中的纤维结构和后续胶原蛋白的得率及其结构等手段来表征不同超声波脉冲间歇方式对鱼皮分离杂蛋白效果及对鱼皮胶原纤维结构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工作3 s,2 s间歇的超声波脉冲方式(HIU3 s on 2 s off),在60 min内,鱼皮中粗蛋白的溶出量为37.37 mg/g,而胶原蛋白的迁出量为0.63 mg/g。SEM图像观察,经HIU3 s on 2 s off脉冲方式处理后,鱼皮内部结构松散,鱼皮胶原纤维充分伸展,利于后续胶原蛋白的快速提取;且FT-IR图像表明,鱼皮胶原纤维的酰胺键的位置保持不变;经后续提取,胶原蛋白的得率最高,且其一级结构保持完整。
    25  漆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甜菜果胶双网络凝胶的构建
    陈浩 卓婷烨 邱爽 刘妍 朱巧梅 殷丽君
    2016, 32(11):162-1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5
    [摘要](851) [HTML](0) [PDF 2.21 M](1088)
    摘要:
    大豆分离蛋白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凝胶材料,但其对环境较为敏感,所成凝胶具有机械性能单一,成形性较差等缺点,而多糖对蛋白质的修饰可以改善蛋白质的凝胶性质。本研究通过向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适量甜菜果胶,调节大豆分离蛋白和甜菜果胶浓度来构建双网络凝胶,以达到改善蛋白质单一网络凝胶的机械和质构特性的目的。实验中通过酶促和加热两步处理,得到大豆分离蛋白-甜菜果胶双网络凝胶。随着大豆分离蛋白浓度的提高,双网络凝胶的弹性也随之提高。而甜菜果胶浓度越高,双网络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越大。当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11%,甜菜果胶浓度为1.5%,加酶量为100 nkat/g底物时,所获的凝胶具有最高的持水率(95.28%)。当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8%,甜菜果胶浓度为2.5%,加酶量为100 nkat/g底物时,双网络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分别为4.25/g和4.06/J。大豆分离蛋白-甜菜果胶双网络凝胶的构建,改善了凝胶的机械性能及持水能力,形成了更加有序的三维网状结构。
    26  发芽糙米粉对米糕老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葛云 吴凤凤 李静 杨哪 金征宇 徐学明
    2016, 32(11):170-17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6
    [摘要](907) [HTML](0) [PDF 845.96 K](1067)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发芽处理对米糕的抗老化作用,采用全质构、DSC和感官分析比较了不同发芽时间糙米粉单独或按不同比例混配制得糙米糕的老化特性,并分析了糙米发芽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芽处理抑制米糕老化的作用随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发芽时间糙米粉按特定的比例混配能进一步增强其抗老化效果。发芽2 d和发芽3 d的糙米粉按1:2的质量比例混配时抗老化效果最佳。糙米发芽后淀粉的降解导致其总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显著降低(发芽0~4 d,总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从77.26%、4.08%和73.18%下降到46.77%、2.56%和44.21%)以及糊精和小分子糖含量的增加(发芽0~4 d,还原糖含量从0.98%增加到8.22%)是发芽处理延缓米糕老化的重要原因。此外,蛋白和脂肪等成分的变化及各组分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回生速率,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27  采后UV-C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焦中高 胡丽娜 张春岭 刘慧 杨文博 吕真真 王思新 刘杰超
    2016, 32(11):177-18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7
    [摘要](893) [HTML](0) [PDF 887.28 K](1117)
    摘要:
    研究了采后UV-C辐照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果实采摘后立即用不同剂量(1.05、2.1和4.2 kJ /m2)的UV-C辐照处理,随后跟踪测定其在室温贮藏和冷藏期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UV-C处理能够提高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并显著促进了果实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的合成与积累,有效提高果实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活性。室温贮藏条件下UV-C处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剂量及其效应时间为4.2 kJ/m2 UV-C辐照后贮藏5 d;冷藏条件下为1.05 kJ/m2 UV-C辐照后贮藏3 d。UV-C辐照处理可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采后处理方式改善和提高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28  采后赤霉酸处理对番茄果实冷害的影响
    朱珍 丁洋 赵金红 聂莹 张瑜 唐选明
    2016, 32(11):184-1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8
    [摘要](809) [HTML](0) [PDF 2.06 M](882)
    摘要:
    本文研究外源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GA3)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抗冷性的影响。以绿熟期的浙粉702番茄果实为试材,室温下经0、0.2、0.5和1 mM GA3水溶液处理30 min后,在4 ℃条件下贮藏,分别在贮藏第0、3、7、14、21和28 d时取样,于室温下放置3 d后测定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以确定适宜的GA3浓度,并观察此浓度GA3处理后番茄果实微观结构变化,测定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离子渗透率以及细胞膜磷脂相关酶: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脂氧合酶(lipoxidase,LOX)和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0.5 mM GA3处理能有效减轻番茄果实的冷害症状、保护细胞的微观结构、抑制MDA含量和离子渗透率的增加以及PLC、PLD、LOX和PG活性的增强,从而提高采后番茄果实的抗冷性。
    29  脱毒亚麻饼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曹伟伟 黄庆德 田光晶 邓乾春
    2016, 32(11):190-19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29
    [摘要](752) [HTML](0) [PDF 611.60 K](1029)
    摘要:
    研究了脱毒亚麻饼粉的不同添加比例对馒头比容、色泽、质构、感官和营养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过多的脱毒亚麻饼粉,会使馒头的比容、扩展比下降以及色泽变暗;质构结果表明,随着脱毒亚麻饼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馒头的硬度、胶粘性与咀嚼性不断增加,弹性、内聚性与回复性不断减小;馒头的油脂、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逐渐增加,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均呈增加趋势,木酚素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添加15%脱毒亚麻饼粉馒头的木酚素含量高达3.34 mg/g;馒头的感官评分随着脱毒亚麻饼粉的添加比例增大逐渐降低,但添加3%和6%脱毒亚麻饼粉馒头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添加脱毒亚麻饼粉的馒头,二者的感官评分均大于90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添加6%脱毒亚麻饼粉馒头含有更多的油脂、蛋白质和木酚素等营养物质,故选择脱毒亚麻饼粉的最佳添加比例为6%。
    30  超声及超声渗透预处理对红外辐射干燥特性研究
    张鹏飞 吕健 毕金峰 刘璇 周林燕 关云静 肖敏
    2016, 32(11):197-20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0
    [摘要](972) [HTML](0) [PDF 1016.29 K](1186)
    摘要:
    为探究超声及超声渗透预处理对桃片水分迁移及红外辐射干燥特性的影响,经超声及超声渗透30、60 min预处理后,进行红外辐射80 ℃干燥处理,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预处理后桃片横向弛豫时间T2图谱,分析水分状态及分布变化,得到干燥特性曲线,并分析水分状态及分布对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降低桃片固形物含量,超声渗透明显增加固形物含量并降低水分含量;不同预处理均改变桃片内部水分状态和分布。超声后,桃片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弛豫时间增加,水分自由度增加,从而提高干燥速率,增加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超声渗透后,桃片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及自由水弛豫时间均减小,且自由水含量明显降低,而不易流动水及结合水含量相对升高,从而降低干燥速率,减小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该研究为超声及超声渗透预处理对红外辐射干燥水分扩散研究提供参考。
    31  高压脉冲电场结合糖基化对β-乳球蛋白抗原性与结构的影响
    涂宗财 田明 王辉 杨文华 李雪 黄涛
    2016, 32(11):203-208.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1
    [摘要](983) [HTML](0) [PDF 661.90 K](1251)
    摘要: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牛乳清蛋白,但也是导致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本文以β-Lg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电泳、圆二色谱及荧光光谱等方法,在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2、修饰温度60 ℃、反应时间3 h、反应环境pH 7.4和不同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s,PEF)强度反应条件下,对β-Lg-半乳糖复合物中β-Lg的抗原性变化及反应产物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PEF结合糖基化处理后,β-Lg抗原性显著降低,且PEF预处理会促进β-Lg抗原性降低,在电场强度25 kV/cm下预处理90 μs后进行糖基化,β-Lg抗原性降低最多,降低了约72.9%;其分子量增大;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减少,而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逐渐增多;表面疏水性和内源性荧光强度均降低;自由巯基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这为制备低致敏性β-Lg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2  电场对魔芋葡甘聚糖与卡拉胶相互作用的影响
    王淑娜 谭小丹 陈涵 黄荣勋 王敏 谢丙清 林海斌 庞杰
    2016, 32(11):209-21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2
    [摘要](780) [HTML](0) [PDF 849.94 K](1274)
    摘要:
    为了研究电场对魔芋葡甘聚糖与卡拉胶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5 kV直流高压(氧负离子)处理魔芋葡甘聚糖与卡拉胶粉末,将粉末配制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电场处理9 min的KGM与卡拉胶复合胶的弹性模量G'始终明显大于黏性模量G",此时的凝胶网络富有弹性,分子链缠结贯穿效应明显。KGM与卡拉胶复合胶在频率扫描范围内,弹性模量G'明显大于黏性模量G",表明此时已经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网络结构;当多糖浓度为1%,魔芋葡甘聚糖与卡拉胶的共混比例为1:4时,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电场处理时间为6 min时,凝胶强度最大;在75 ℃下加热30 min的凝胶强度最大;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从红外吸收谱图中,吸收峰仅有强度的变化,未检测到新的吸收峰,说明电场处理未能显著改变其化学结构,引起性质的显著变化。
    33  腌制温度对羊肉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张彩霞 王振宇 李铮 杜曼婷 张德权
    2016, 32(11):215-221.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3
    [摘要](780) [HTML](0) [PDF 2.28 M](871)
    摘要:
    研究了不同腌制温度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取宰后排酸24 h的胴体米龙,设定-1 ℃、4 ℃和25 ℃三个腌制处理组,取腌制0 h、8 h、16 h和24 h的样品,采用SDS-PAGE电泳与荧光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温度越低,肌原纤维蛋白整体磷酸化水平(P/T值)越高,腌制8 h时,冰温组整体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腌制16 h和24 h时无显著差异。而肌浆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之相反,腌制温度越低,肌浆蛋白质整体磷酸化水平越低。腌制8 h时,冰温腌制组整体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室温腌制组(p<0.05),腌制16 h和24 h时也无显著差异。单个蛋白条带呈现差异,随着腌制温度的升高,肌动蛋白和醛缩酶磷酸化水平升高,肌球蛋白和烯醇酶磷酸化水平降低。因此,腌制温度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磷酸化,进而调控肉的品质。
    34  中试规模局部块冰式冷冻浓缩苹果醋芳香成分的变化
    门戈阳 钟瑞敏 廖彩虎 邓泽元 肖仔君 劳永达
    2016, 32(11):222-2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4
    [摘要](717) [HTML](0) [PDF 1.14 M](1148)
    摘要:
    本文通过50 L渐进式部分块冰冷冻浓缩中试设备浓缩苹果醋,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对浓缩前后的苹果醋及其夹带冰的芳香风味成分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苹果醋浓缩过程中,前期阶段控制结晶浓缩罐冷媒夹层温度和搅拌速度为-12.0 ℃和300 r/min;当结晶罐内壁冰层达到0.50 cm厚度时,结晶浓缩罐冷媒夹层温度降至-16.0 ℃,搅拌速度提高为500 r/min,直至冷冻浓缩结束。50.00 kg苹果原醋经过11 h冷冻浓缩可得到9.50%的高浓度浓缩液21.70 kg和0.66%低浓度的夹带冰27.84 kg,浓缩比为2.13倍,浓缩率达到92.24%;苹果醋浓缩液芳香物质总损失率仅为3.12%,其中特征成分苯甲醛、辛酸、4-乙苯酸-2-丁基酯、苯乙醇与乙酸苯乙酯的损失率则介于3.33~7.47%。采用相似的两阶段参数控制将剩余夹带冰解冻液经再次冷冻浓缩,回收的主要是有机酸溶质,而对其微量残余的芳香物质则无明显浓缩效果。
    35  超微粉碎对莲子心活性成分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陈铭 薛琪 沈婷 王新风 强倩 罗海青 朱翠玲 吴海峰 吴磊 李鹏霞 胡卫成
    2016, 32(11):228-23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5
    [摘要](1224) [HTML](0) [PDF 1.60 M](1383)
    摘要:
    为评价超微粉碎对莲子心粒径、微观结构、总黄酮和总酚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和福林法测定莲子心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采用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系统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莲子心超微粉的中位粒径减小,细胞破壁率增加,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21.82%,总酚提取率提高了24.09%。抗氧化能力评价中,超微粉碎能明显提高莲子心的还原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莲子心粉体的理化性质,提高莲子心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率,同时超微粉碎处理显著提高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以莲子心为原料开发功能性食品的一种前处理手段。
    36  酶法改性对玉米粉中蛋白结构变化的研究
    孙步云 林子木 杨强 郑爽 李新华 祁冰
    2016, 32(11):235-2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6
    [摘要](860) [HTML](0) [PDF 854.42 K](1369)
    摘要:
    本文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比较了3种酶改性玉米粉及未处理玉米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差异,并对谷蛋白亚基分子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酶改性过程中谷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酶法改性对玉米谷蛋白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对醇溶蛋白的影响较小;α-淀粉酶与碱性蛋白酶复合处理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玉米谷蛋白的水解,产生大量低分子量亚基;单一酶改性会使玉米谷蛋白结构变得无序,经复合酶处理后,α-螺旋比例最高,结构趋于稳定。以上结果说明,酶法改性过程中,谷蛋白结构的变化可能是玉米粉面团成团性改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玉米粉酶法改性工艺的部分作用机理,为玉米面粉面团改性研究及产品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37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苹果片真空冻结特性的影响
    王海鸥 陈守江 扶庆权 王蓉蓉 张伟 陈璐璐 吴金莹
    2016, 32(11):241-24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7
    [摘要](876) [HTML](0) [PDF 792.47 K](991)
    摘要:
    为了解预处理对苹果真空冻结过程特性的影响,采用冻融、热烫、超声波与未预处理4种预处理措施,进行苹果片真空冻结试验,分析各组在失水率、温度、组织内水分状态以及细胞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4组苹果片40 min真空冻结失水率分别为46.48、27.49、24.80和22.92%,冻融组失水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热烫组与未处理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组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苹果片真空冻结过程分为降压闪发段、冰晶生成段和深层冻结段3个阶段,4组冻结终温依次为-30.40 ℃、-27.42 ℃、-26.84 ℃与-26.50 ℃;冻融和热烫处理使苹果片LF-NMR自由水横向弛豫时间T23峰位向左明显偏移,组织内自由水束缚力增强;冻融和热烫预处理对真空冻结前、后的苹果片细胞组织结构形态的破坏影响程度均高于其他2组;4组物料真空冻结特性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物料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破坏影响所致。
    38  碱法制备的4种淀粉-脂肪酸包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秦福敏 陈海华 王雨生 胡尊英
    2016, 32(11):248-25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8
    [摘要](716) [HTML](0) [PDF 672.82 K](1153)
    摘要: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绿豆淀粉、木薯淀粉、甘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HCl/KOH法制备的淀粉-脂肪酸包合物糊化和热分解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结构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淀粉与脂肪酸复合后晶型变为V型。在薯类淀粉-硬脂酸包合物中,马铃薯淀粉-硬脂酸包合物的糊化温度、Tg和热分解稳定性最高,木薯淀粉-硬脂酸包合物的糊化温度、Tg和热分解稳定性最低。在薯类淀粉-油酸包合物中,木薯淀粉-油酸包合物的糊化焓值(?H)最高,热分解稳定性最小;甘薯淀粉-油酸包合物的?H最低,热分解稳定性最大。比较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硬脂酸包合物的糊化温度、热分解稳定性高于绿豆淀粉-硬脂酸包合物;马铃薯淀粉-油酸包合物的?H和Tg高于绿豆淀粉-油酸包合物。
    39  卤制液循环使用对扒鸡腿非挥发性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
    彭婷婷 张春江 黄峰 张良 张泓
    2016, 32(11):255-266.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39
    [摘要](837) [HTML](0) [PDF 711.67 K](1084)
    摘要:
    为探讨卤制液循环使用过程中扒鸡腿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依次使用新卤制液和煮制1次到5次的卤制液分别煮制新鲜的鸡腿,并用蒸馏水煮制作为对照组,测定了其游离氨基酸(FAA)、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卤制液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FAA含量呈增加趋势(p<0.05),且每个阶段含量变化波动都比较大,核苷酸含量也呈增加趋势(p<0.05),IMP是扒鸡腿主要的呈鲜味核苷酸,卤制液使用次数从1次到6次煮制的样品中及对照组样品,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27种、29种、30种、32种、27种、25种和15种,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来自鸡肉风味前体的热反应作用和香辛料挥发成分,随着煮制次数增加,峰离子流总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煮制4次后,所检测出的主要风味化合物不仅种类多,峰离子流总面积也最大,感官评分煮制第4次和第5次后得分最高。本研究为扒鸡加工中的特征性风味的形成与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40  徽派黄酒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香气特征分析
    高献礼 周存山
    2016, 32(11):267-27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0
    [摘要](825) [HTML](0) [PDF 592.65 K](1038)
    摘要:
    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和定量感官评价法对徽派黄酒关键香气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及鉴定,并对其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共从徽派黄酒中分离及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酸类8种、醇类12种、酯类16种、醛/酮类8种、呋喃类5种、酚类5种、含氮化合物3种、含硫化合物3种以及其他化合物5种。与对照相比(古越龙山黄酒),两者分离及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高度相似(87%),但各化合物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气相色谱-嗅闻法从徽派黄酒和对照中均鉴定出19种关键香气化合物,主要赋予黄酒酸、醇、果、花、窖、焦、烟气和药香。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徽派黄酒醇香和曲香和焦香突出,诸香协调;对照醇香、曲香和果香突出,诸香协调。通过上述方法鉴定出了徽派黄酒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与对照相比徽派黄酒具有自身独特的香气特征。
    41  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贫血活性及安全性评价
    袁宁 林慧敏 邓尚贵 金图南
    2016, 32(11):274-27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1
    [摘要](881) [HTML](0) [PDF 817.27 K](1019)
    摘要:
    采用饲喂低铁饲料方法制备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灌胃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应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探究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贫血活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能够提高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等外周血指标,显著促进大鼠贫血症状的改善。LD50=7454.80 mg/kg,属于实际无毒性;Ames试验中TA97、TA98、TA100和TA102的4个标准菌株皆为阴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抗贫血活性且食品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42  婴幼儿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及其耐药基因和新型肠毒素基因的检测
    张阳 乔明宇 王新
    2016, 32(11):280-28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2
    [摘要](790) [HTML](0) [PDF 471.61 K](1281)
    摘要:
    本文调查了婴幼儿奶粉和米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并且检测其耐药基因和新型肠毒素基因。采集陕西省2010年和2012年间不同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和米粉692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检验,采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31种耐药基因和9种新型肠毒素基因的检测。692份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7.80%,其中2010年所采样品的检出率为8.17%,2012年所采样品的检出率为7.38%。分离的75株菌最终检测出12种耐药基因和2种新型肠毒素基因,检出率最高的耐药基因是tetK (72.00%),其次是blaZ (36.00%),ermC (29.33%),tet(K)F (21.33%),linA/linA’ (12.00%),dfrG (8.00%),tetL (6.67%)和acc(6') (5.33%),最少的为ermB,msrA、msrB和drfK (均为1.33%)。新型肠毒素基因仅检测出sen(44.00%)和ser(4.00%)。不同采样年份、生产季节和货架期的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些菌株主要携带四环素、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以及新型毒素基因sen。
    43  基于FSO值对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识别
    董庆利 陆冉冉 汪雯 刘箐 江荣花
    2016, 32(11):286-29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3
    [摘要](740) [HTML](0) [PDF 617.83 K](1347)
    摘要:
    为定性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案板材质上的交叉污染,选定木制、塑料及不锈钢案板为材质研究对象,设置4种常见场景,并测定各案板材质不同场景下卤猪舌、案板与黄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水平(lgCFU/g)。同时,选择一级Baranyi模型修改式,二级主参数模型对黄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进行模拟。此外,根据食品安全目标(FSO)计算整个交叉污染过程的污染水平,并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FSO值2(lgCFU/g)为标准,与12种交叉污染情景(4种场景×3种材质)比较,并进行风险等级排序。结果表明:木质案板场景1(S1w)、塑料案板场景1(S1p)和不锈钢案板场景1(S1s)风险等级最高;场景2、3和4下,木质案板风险等级分别为2、3和3,高出塑料和不锈钢案板(3、4和4)一个风险等级。本研究表明对案板不进行任何清洗处理最易引发交叉污染,木质案板相较于其他2种案板材质的风险较大。
    44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确定鲩鱼中的主要含N化合物
    张友胜 黄佳思 刘学铭 程镜蓉 陈智毅 张业辉
    2016, 32(11):293-30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4
    [摘要](947) [HTML](0) [PDF 979.74 K](1733)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对鲩鱼肉甲醇提取液中的主要含N类化合物进行推导和解析。利用正与负离子两种扫描方式,并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确证有关物质及其特征碎片离子的分子组成,再通过结合chemspider数据库,最终确定鲩鱼肉中的33种含N类化合物组分,并对每个组分的主要碎片数据进行推导与解析。结果显示33种含N类化合物组分中包括11种氨基酸(α-氨基酸8种),12种胺类化合物,8种酰胺类化合物和2种杂环N类化合物。因此,采用HPLC-Q-TOF-MS和质谱质解规律,可推导出鲜活原料中的单体化合物结构,提高其化学成分的鉴定与分析效率。这也有利于鲜活原料保藏过程中活性成分与新化合物的鉴别与演变推导。
    45  近红外光谱波段优化在东北松子蛋白质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仇逊超 曹军
    2016, 32(11):303-30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5
    [摘要](848) [HTML](0) [PDF 2.26 M](1139)
    摘要:
    为了探究一种快速、无损与简便的东北松子品质检测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被应用到东北松子蛋白质无损检测研究中。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带壳松子和去壳松仁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求导、多元散射校正、变量标准化校正、矢量归一化预处理方法优化模型,利用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法选取特征波段,建立全波段和特征波段下的偏最小二乘蛋白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带壳松子光谱经矢量归一化预处理方法后构建的模型最优,松仁光谱经变量标准化校正预处理方法后构建的模型最优;波段筛选能够优化模型质量,其中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筛选结果最优,其带壳松子和松仁蛋白质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6和0.9383,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670和0.5761。由此可知,经过优化后,模型的预测性能得到了提高,为带壳松子和松仁的蛋白质在线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46  UHPLC-DAD-ESI-MS/MS法分析紫山药块根和茎叶中酚类物质
    周丽 史新敏 任香梅 张金鹏 秦志宏
    2016, 32(11):310-3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6
    [摘要](1289) [HTML](0) [PDF 824.64 K](1505)
    摘要: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以80%甲醇作为溶剂提取经冻干后紫山药块根和地上茎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提取物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正和负离子方式检测分析。根据液相保留时间、紫外吸收、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等信息,结果表明,紫山药块根和茎叶中酚类物质主要为酚酸、花色苷及黄酮类化合物。分析得到的29种酚类化合物中,5-O-咖啡酰奎宁酸、阿魏酰奎宁酸(tR:12.289)、迷迭香酸、芦丁和槲皮素为块根和茎叶共有组分,块根中另含有芥子酸、芥子酸葡萄糖苷、丁香酸衍生物、香豆酸衍生物、阿魏酸衍生物、芥子酸二葡萄糖苷和花色苷等11种酚类物质。茎叶中除5种共有组分,还含有咖啡酸、咖啡酰奎宁酸甲酯、咖啡酰莽草酸、对香豆酰奎宁酸、香豆酰奎宁酸甲酯、山奈酚-3-O-芦丁糖苷与迷迭香酸甲酯等13种酚类化合物。
    47  基于气相色谱定量检测面粉中燕麦粉的添加量
    王超群 张晖 钱海峰 王立 齐希光
    2016, 32(11):316-322.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7
    [摘要](838) [HTML](0) [PDF 610.29 K](1065)
    摘要: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技术获取48个品种燕麦粉、40个品种小麦面粉及105个运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设计得到的燕麦小麦复配粉定量样本的脂肪酸组成信息,分析其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的比值及相关性;根据燕麦和小麦中脂肪酸组成的相似性确定用于面粉中燕麦粉添加量的定量分析指标,根据脂肪酸含量间的差异性体现不同梯度的燕麦粉添加复配粉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判别分析三维图及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直观地呈现出复配粉中各脂肪酸的分布特点,进而对面粉中燕麦粉的添加量进行定量判别。本研究在分析燕麦和小麦中脂肪酸异同点的基础上为燕麦产品安全监测及品质控制提供了一个适用广泛、灵敏度高、可行性强的重要借鉴方法。
    48  商品植物油的稳定碳、氢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吴玉銮 董浩 王超 王莉 王斌 郭新东 冼燕萍
    2016, 32(11):323-3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8
    [摘要](875) [HTML](0) [PDF 521.26 K](1155)
    摘要:
    建立了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联用技术(EA-IRMS)分析植物油样品的稳定碳、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13份玉米油、20份大豆油、20份花生油以及15份植物调和油的δ2H值和δ13C值。结果发现:三种植物油的δ13C值范围分别为:玉米油-30.475‰~-14.15‰、大豆油-30.11‰~-25.103‰及花生油-29.775‰~-24.44‰,三种植物油的δ13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剔除部分可能掺假样品后得到玉米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δ2H值范围分别为-277.431‰~-261.493‰、-262.658‰~-232.687‰和-290.164‰~-231.233‰,δ13C值分别为-16.606‰~-14.15‰、-25.98‰~-25.103‰和-29.775‰~-26.032‰,无论是δ2H值还是δ13C值,三种植物油样品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植物调和油的δ2H值分布较广,在-260.033‰~-220.234‰之间。通过植物调和油与三种植物油的碳、氢同位素比值的二维分布对比,可以更为全面的评价和鉴别市售植物油的掺杂掺假情况,为市售植物油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49  电子鼻检测黄山毛峰茶贮藏时间方法研究
    薛大为 杨春兰 孔慧芳 鲍俊宏
    2016, 32(11):328-33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49
    [摘要](851) [HTML](0) [PDF 652.60 K](1194)
    摘要:
    利用电子鼻对6个不同贮藏时间下5个等级黄山毛峰茶进行检测。首先获取反映茶叶香气的原始特征向量,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出前5个主成分作为主特征向量,然后以主特征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BPNN)的输入,建立黄山毛峰茶贮藏时间预测模型(称为PCA-BPNN)。通过对75个测试样本(每等级15个)实验测试表明:PCA-BPNN对于贮藏0 d的茶叶,最大预测误差为7 d,5个(6.67%)样本预测误差超过10 d;对于贮藏60 d的茶叶,最大预测误差为10 d,4个(5.33%)样本预测误差超过10 d;对于贮藏120 d的茶叶,最大预测误差为16 d,7个(9.33%)样本预测误差超过10 d;对于贮藏180 d的茶叶,最大预测误差为19 d,8个(10.67%)样本预测误差超过10 d;对于贮藏240 d的茶叶,最大预测误差为21 d,8个(10.67%)样本预测误差超过10 d;对于贮藏300 d的茶叶,最大预测误差为14 d,6个(8.00%)样本预测误差超过10 d。验证了PCA-BPNN预测模型用于检测黄山毛峰茶贮藏时间的可行性,同时与以原始特征变量作为输入的BPNN预测模型相比,性能更好。
    50  传统食醋中潜在污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郑宇 牛纪伟 张祥龙 宋佳 夏婷 王敏
    2016, 32(11):334-33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11.050
    [摘要](1241) [HTML](0) [PDF 1.05 M](2011)
    摘要:
    我国传统食醋常采用开放式发酵工艺生产,参与的微生物复杂多样,生产过程控制不当易导致产品微生物污染。本论文比较分析了正常食醋(NV)和胀气食醋(ANV)样品的理化指标与活菌数等差异,并分析了ANV中主要气体成分,分离鉴定了食醋中潜在的污染微生物。结果表明,ANV中活菌数超标,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升高。ANV样品顶空部分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005,导致胀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从ANV食醋样品中分离到30株细菌,其中16株具有耐热、产气及耐防腐剂等特性,是导致食醋污染的潜在微生物。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16株菌分别属于Bacillus,Pseudomonas,Stenotrophomonas,Serratia,Clostridium,Aneurinibacillus,Brevibacillus,Sphinqobacterium,Delftia等8个属。其中菌株PMB-9和PMB-16发酵液中产生白色絮状物,发酵液变粘稠,是导致食醋粘稠的潜在污染微生物,菌株PMB-3、PMB-4、PMB-7、PMB-8和PMB-14能够在食醋中生长并产生气体,是导致食醋胀气的潜在污染微生物。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