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色差变化研究大豆蛋白/葡聚糖溶液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特性
    朱建华 杨晓泉 齐军茹 杨晓敏
    2014, 30(6):1-6.
    [摘要](1334) [HTML](0) [PDF 696.83 K](769)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差动态变化分析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DEXT)溶液共混体系GDL诱导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凝胶起始时间、凝胶完成时间和凝胶速度的定量化新方法。建立了色差亮度值(L*)随冷致凝胶时间(t)变化关系的Boltzmann函数数学模型:L*=L*2+(L*1-L*2)/{1+exp[(t-tg)/dt]},该模型的参数具明确物理意义。应用此模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PI-g-DEXT)对SPI/DEXT溶液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特性影响发现:与对照相比,添加0.20%(m/m)SPI-g-DEXT,凝胶起始点时间被迟滞1.07±0.21 min,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完成时间延长了1.34±0.16 min,平均凝胶速度降低幅度达10.5%。当SPI-g- DEXT添加量为0.30%~0.50%(m/m),与未添加共价复合物对照相比,凝胶起始点被提前,凝胶完成时间显著降低,平均凝胶速度因相分离作用显著增加,主因共价复合物空间位阻优于增容效应所致,且上述三参数变化趋势随SPI-g-DEXT添加量增加而加剧。
    2  金莲花总黄酮诱导人HT-29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宋家乐 李贵节 赵欣
    2014, 30(6):7-12.
    [摘要](1340) [HTML](0) [PDF 552.04 K](743)
    摘要:
    本文研究了金莲花总黄酮乙醇提取物(TFETC)诱导人HT-29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MTT法测定TFETC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200 μg/mL浓度TFETC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1%。通过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金莲花总黄酮乙醇提取物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200 μg/mL浓度TFETC处理的癌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现凋亡,亚G1期DNA含量达到28.9%。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TFETC对HT-29细胞内Bcl-2,Bcl-xL,Bax,caspase-9,caspase-3和COX-2等基因表达的影响。TFETC在mRNA水准上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上调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此外,TFETC还可抑制HT-29细胞内COX-2基因的表达,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金莲花总黄酮乙醇提取物可以通过内源性线粒体途径诱导人HT-29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同时金莲花总黄酮乙醇提取物还可通过下调COX-2基因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
    3  山腊梅叶提取物对小鼠脂肪组织的干预作用
    陈兰 李广楠 贺磊 李晓斐 丁虹
    2014, 30(6):13-17.
    [摘要](1209) [HTML](0) [PDF 596.18 K](663)
    摘要:
    本文探究了山腊梅叶提取物对小鼠脂肪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脂肪合酶抑制剂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山腊梅叶的醇提物和挥发油对该酶有抑制作用。在体内试验中,将小鼠分为正常组,能量限制组,醇提高剂量组,醇提低剂量组以及挥发油组,每隔两天记录一次体重和进食量。饲养30 d后处死小鼠,测量一系列肥胖指标,计算Lee’s指数,脂肪指数和各脏器指数,脂肪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山腊梅醇提物和挥发油对小鼠脂肪的合成有干预作用,并且其可能机制是抑制脂肪合酶的活性,减少脂肪堆积。醇提高剂量组和挥发油组的Lee’s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分别下降了7.19%、6.96%),总脂肪指数有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42.04%、36.73%),并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分别下降41.34%、32.96%)和总胆固醇(分别下降20.83%、14.58%)含量。此外,脏器指数的结果表明山腊梅叶醇提取物对小鼠无明显毒性。
    4  近江牡蛎糖胺聚糖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吴红棉 范秀萍 胡雪琼 刘倩 蒋杨
    2014, 30(6):18-23.
    [摘要](918) [HTML](0) [PDF 677.04 K](610)
    摘要:
    研究近江牡蛎糖胺聚糖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测定近江牡蛎糖胺聚糖(CG)对K562、CNE-2Z、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动物体内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CG对S180实体瘤和艾氏癌腹水型(EAC)、白血病L1210腹水瘤的影响。实验显示近江牡蛎糖胺聚糖级分CG、CGIa和CGIIa均可以抑制K562、CNE-2Z、Hela细胞的生长(p<0.05),其中CGI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72 h时对K562、CNE-2Z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1.95、7.36 mg/L;且对抗肿瘤药物5-Fu具有增敏作用。CG对移植性 S180 肉瘤抑瘤率可达到44.66%,与CTX合用后可提高至67.96%,且对CTX损伤的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CG与CTX合用后能延长L1210腹水瘤小鼠和荷EAC小鼠的生命,其生命延长率分别高达50.27%和55.27%。表明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具有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其作用可能与直接细胞毒作用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5  食源性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石磊 梁思思 岛绫香 山崎伸二 闫鹤
    2014, 30(6):24-29.
    [摘要](1110) [HTML](0) [PDF 523.77 K](1036)
    摘要:
    本文研究了食源性普罗威登斯菌在肉类食品中的的分布,以及其耐药表型与?型整合子的携带状况。本文采集了市售猪肉、鸡肉和牛肉等肉类食品,对普罗威登斯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已分离鉴定的普罗威登斯菌进行药敏实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筛选携带?型整合子的菌株。结果表明,85份样品中,有38份样品检出普罗威登斯菌,检出率达44.70%。38株普罗威登斯菌中,有44.74%的分离株是多重耐药菌株,最多耐6种抗生素。有两株普罗威登斯菌携带?型整合酶,一株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携带耐药基因盒。这是在国内肉类食品分离的普罗威登斯菌中首次发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表明食品中这种携带有多重耐药的菌株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向人类传播,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危险因素。
    6  芦丁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崔力剑 渠玲玲 杨文月 窦玉红 焦宁 黄芸
    2014, 30(6):30-35.
    [摘要](1372) [HTML](0) [PDF 718.02 K](860)
    摘要:
    在模拟人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下(298 K、304 K和310 K)芦丁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特征,明确了芦丁对溶菌酶荧光猝灭的机理,确定了二者作用间结合位点及结合常数,测定了芦丁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芦丁能与溶菌酶发生弱相互作用,该作用是由焓驱动的低温自发反应过程,芦丁通过静态猝灭机制使溶菌酶内源荧光产生猝灭。两者结合位点数接近于1,结合驱动力为氢键或范德华力,298 K时结合距离为4.02 nm。紫外吸收、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均表明芦丁导致溶菌酶构象变得更加紧密。采用比浊法测定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芦丁可能影响溶菌酶活性位点Asp-52所处微环境极性,不利于Asp-52发挥氢键受体的催化作用,使溶菌酶溶菌活性降低。
    7  小麦面筋蛋白活性肽对啤酒超高浓度酿造的影响
    赵谋明 莫芬 赵海锋 刘丰源
    2014, 30(6):36-41.
    [摘要](1219) [HTML](0) [PDF 655.33 K](853)
    摘要:
    研究了不同分子段小麦面筋蛋白活性肽对啤酒超高浓度酿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高浓度酿造条件下,不同分子段的小麦面筋蛋白活性肽对酿酒酵母的促增殖和发酵效果不同,其中小分子肽段WGP-III (Mw<3 ku)具有更合理的氨基酸组成比例,表现出最强的促酵母增殖和发酵效果。不同分子小麦面筋活性肽段WGP-? (Mw=5~10 ku)、WGP-II (Mw=3~5 ku)、WGP-III与CK相比,初始FAN含量分别提高了27%、33%和47%。WGP-III增加了最多的麦汁初始FAN水平,且发酵结束时FAN利用率为58%, 较空白提高了11%。向20 oP麦汁中补充0.3%(m/V)的小麦面筋蛋白肽WGP-III,可使稳定期酵母生物量提高30%,乙醇浓度提高5%,氨基氮利用率提高11%,发酵时间缩短4 d。同时总醇增加68%,总酯降低17%,小分子肽段的添加并不影响啤酒的感官品质,使啤酒风味更加协调。
    8  低温解除后大米储藏品质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周显青 王铃钊 张玉荣 伦利芳 张志超 崔岩可
    2014, 30(6):42-46.
    [摘要](1212) [HTML](0) [PDF 536.87 K](928)
    摘要:
    为研究低温解除后大米储藏品质的变化规律,模拟我国大米主消费区的环境条件(35 ℃,80% RH和30 ℃,70% RH),并以常温储藏为对照,进行贮藏试验。通过测定丙二醛含量、脂肪酸值、降落数值、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储藏品质指标探讨低温解除后大米品质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指标之间及其与食味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食味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低温储藏解除后大米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减小;脂肪酸值、电导率和降落数值则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变化不稳定,先升高后降低。高温高湿(35 ℃,80% RH和30 ℃,70% RH)条件下品质指标变化速率相对较快,不宜于大米的储藏;在35 ℃、80% RH和30 ℃、70% RH和常温条件下大米的货架期分别为75 d,100 d和175 d。对建立的大米储藏品质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验证试验表明所建模型是可靠的。
    9  储藏微环境对小麦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
    王若兰 刘晓林 赵妍 刘莉 马玉洁
    2014, 30(6):47-51.
    [摘要](1498) [HTML](0) [PDF 532.08 K](724)
    摘要:
    将小麦储藏在模拟四个小麦主产区-蒙新、华北、华中和华南等的储粮微环境条件(15 ℃,50% RH;20 ℃,65% RH;28℃,75% RH和35 ℃,85% RH)下,研究小麦蛋白质组分及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储藏时间对各微环境储藏小麦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至储藏末期(240 d)时,三种储藏条件(20 ℃,65% RH;28 ℃,75% RH和35 ℃,85% RH)下小麦醇溶蛋白和巯基含量比低温低湿组(15 ℃,50% RH),分别减少2×10-4、1×10-4、1.2×10-3 g/g和0.13、0.55、0.75 mol/g,谷蛋白和二硫键含量分别增加5×10-4、1.3×10-3、2.4×10-3 g/g和0.22、0.27、0.42 mol/g;高温高湿(35 ℃,85% RH)条件下,小麦醇溶蛋白、谷蛋白、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变化显著(P<0.05),且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例升高,更易于诱导游离巯基氧化为二硫键。显然,低温低湿储粮条件,更有利于保持小麦蛋白质组分的稳定而实现小麦安全储藏。
    10  蛹虫草的稳定碳同位素和脂肪酸研究
    郭莲仙 梁福睿 梁一 王江海
    2014, 30(6):52-58.
    [摘要](1569) [HTML](0) [PDF 736.96 K](912)
    摘要:
    本文旨在对冬虫夏草替代品的脂肪酸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变异规律开展研究。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先对8种冬虫夏草替代品(包括6种蛹虫草和2种虫草菌丝体)和1个冬虫夏草子座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进行测定,再采用化学方法将其中性油脂和极性油脂进行高效分离,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中性油脂和极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最后将检测结果与作者之前报道的冬虫夏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冬虫夏草替代品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冬虫夏草替代品的粗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冬虫夏草,显现出冬虫夏草的不可替代性;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和脂肪酸组成是冬虫夏草替代品掺杂判识的两类重要标志。
    11  西维因单链抗体同源建模及与西维因对接模拟研究
    何扩 张秀媛 杜欣军 王俊平 周晓楠
    2014, 30(6):59-63.
    [摘要](1149) [HTML](0) [PDF 525.87 K](714)
    摘要:
    抗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由于目前没有西维因抗体结晶结构的解析导致其与抗原结合机理不清楚,严重影响ELISA检测技术中对抗体特异性能的改造。本研究应用分子模拟与对接技术预测西维因单链抗体的三维结构及其与西维因分子的结合模式,采用同源建模方法首先获得西维因单链抗体的三维结构,然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三维结构模型与西维因分子进行对接。结果表明,结合过程中H-CDR2、H-CDR3和L-CDR2形成一个疏水型的凹槽,疏水型的凹槽助推西维因分子与之结合并将西维因分子牢固地卡在里面,可能的结合位点由Ala51、Ser52、Ile51、Gly54、Ser56、Arg98、Gly100等氨基酸残基组成。为深入认识西维因分子与其抗体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下一步西维因单链抗体体外亲和力的成熟奠定基础。
    12  NaF对酸性海藻糖酶酶活测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谭海刚 郭学武 王亚洲 肖冬光
    2014, 30(6):64-69.
    [摘要](1505) [HTML](0) [PDF 612.22 K](843)
    摘要:
    研究了氟化钠对酵母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测定的影响。构建己糖转运蛋白基因缺失突变株TL-105(hxt14?)和TL-106 (gal2?),分析氟化钠对菌株BY6-9α(亲本菌株)、TL-103(ath1?)、TL-104(agt1?)、TL-105(hxt14?)和TL-106(gal2?)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海藻糖酶分泌、海藻糖分泌、葡萄糖摄取和葡萄糖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钠对中性海藻糖酶、酸性海藻糖酶和海藻糖分泌均无影响,说明氟化钠对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测定的影响与海藻糖酶和海藻糖分泌无关。在稳定期,柠檬酸法测得菌株TL-105(hxt14?)和TL-106(gal2?)的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分别比亲本菌株提高了17.06%和300.23%,而柠檬酸氟化钠法测得菌株BY6-9α、TL-105(hxt14?)和TL-106(gal2?)的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却相差不大,同时,在对数期,菌株BY6-9α和TL-103(ath1?)在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测定前(氟化钠30 ℃诱导30 min)溶液中葡萄糖含量分别达到108.53±1.39和30.53±1.02 mg/L,这说明氟化钠能显著影响菌株对胞外葡萄糖的摄取并导致胞内葡萄糖的分泌,从而使测得的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较高。
    13  棘孢曲霉β-葡萄糖苷酶I的毕赤酵母多拷贝体系构建及其在高密度发酵中的表达
    陈文勇 胡霞艳 康雅君 郑穗平
    2014, 30(6):70-75.
    [摘要](1422) [HTML](0) [PDF 682.91 K](935)
    摘要:
    β-葡萄糖苷酶目前广泛应用于合成烷基糖苷、芳基糖苷和辅助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本研究将来自棘孢曲霉(Aspergilus aculeatus)的β-葡萄糖苷酶I (ABGL)在毕赤酵母中通过构建多拷贝表达盒的方法实现高效表达,利用同尾酶Bgl II/BamH I反复酶切和用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多拷贝表达盒5’AOX-ABGL-TT的pHKA-(ABGL)3的分泌重组质粒,并线性化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过七叶苷显色筛选平板筛选获得高表达的GS115/pHKA-(ABGL)3菌株,且在50升发酵罐实现高密度发酵表达。研究表明,以pNPG为水解底物,在甲醇诱导120 h时摇瓶发酵液上清酶活可达83.15 U/mL,较之前报道的酶活提高了3.35倍;同时在50 L发酵罐实现高密度发酵,在甲醇诱导120 h时发酵罐上清酶活可达979 U/mL,较对照菌株的发酵罐上清液酶活提高2.94倍,且总蛋白表达量可以达到12 g/L。
    14  苹果静压接触应力分布特性的测量分析
    冯哲 吴杰 孙慧杰 李凡
    2014, 30(6):76-81.
    [摘要](1138) [HTML](0) [PDF 630.56 K](685)
    摘要:
    为了了解不同成熟度苹果在不同曲率半径位置静压时的接触应力分布特性,本文采用Prescale感压胶片对苹果静压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和Hertz公式理论计算,并探讨了Hertz公式关于接触应力面积计算的精度以及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静压接触应力分布轮廓为近椭圆形,不同应力呈高低相间的不连续分布,低应力(≤0.2 MPa)主要在边缘分布,高应力(>0.5 MPa)只有零星分布,可忽略不计。当压力100 N以上时,两种成熟度苹果的应力面积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曲率半径增大,相同压力水平下苹果的应力面积因成熟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接触应力面积的Hertz公式计算值与感压胶片测量值存在不同程度偏差,当引入λ=1.5780-0.0042F修正Hertz公式的等效弹性模量E*,可明显提高苹果静压接触应力面积的理论计算精度。
    15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其对秸秆的降解效果研究
    刘起丽 张建新 葛文娇 王小慧 李春喜 张嫣紫 余晓凤
    2014, 30(6):82-86.
    [摘要](1520) [HTML](0) [PDF 540.69 K](774)
    摘要:
    为了筛选新的降解玉米秸秆的高产纤维素酶真菌,本研究从全国不同区域采集了大量的半腐秸秆、半腐木材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通过常规分离方法共分离得到120株真菌分离物。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培养、测定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玉米秸秆粉降解实验对分离到的120株真菌进行了三重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MC-1,并对比了MC-1、产纤维素酶木霉菌对照菌株及二者混合发酵液HJ-1对玉米秸秆室内降解效果。结果表明,MC-1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培养72h后水解圈直径达到8.52 cm;培养48h MC-1的CMC酶活为96.31 U/g,滤纸酶活为8.68 U/g,室内秸秆腐解试验表明,秸秆失重率和纤维素分解率均在15 d内迅速升高,之后升高速度放缓。MC-1在处理45 d后秸秆失重率达到了46.84%,HJ-1处理的秸秆失重率和纤维素分解率高于单一菌剂处理。
    16  发芽燕麦淀粉的分子结构与体外消化性
    田斌强 邓乾春 谢笔钧
    2014, 30(6):87-91.
    [摘要](1352) [HTML](0) [PDF 633.56 K](691)
    摘要:
    对晋燕八号燕麦避光发芽,并分别提取不同时间段的淀粉,用凝胶渗透色谱,特征黏度法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提取样品分别进行了分子量分布、特征黏度和链长分布的表征。结果发现,发芽过程中燕麦直链淀粉的含量升高,特征粘度增大,二者存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聚合度在27~33的链段始终是燕麦淀粉结构中的主体,所占比例超过60%,发芽过程中聚合度小于31的链段比例不断减小,而大于33的链段随发芽进行比例不断升高,这预示着,发芽期间生物自身对淀粉的利用以短链为主。对发芽过程中提取的淀粉与未发芽燕麦淀粉进行了体外消化性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发芽过程降低了燕麦中淀粉的水解指数和血糖指数。燕麦淀粉中间级分对于体外消化指数影响明显,显著正相关系数0.82。
    17  不产毒黄曲霉菌对产毒黄曲霉菌产毒抑制效果分析
    魏丹丹 周露 张初署 刘阳
    2014, 30(6):92-97.
    [摘要](1390) [HTML](0) [PDF 565.17 K](658)
    摘要:
    本实验6株菌分离自广东、山东、辽宁和湖北四省的花生土壤中,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黄曲霉菌,HPLC测定其产毒能力,其中GZ-6为产毒菌,GZ-15、WF-5、WF-20、JZ-2和YC-8为不产毒菌。分别以花生和玉米为培养基,将不产毒黄曲霉菌和产毒菌(孢子浓度:104:105或105:105)进行混合培养,测定不产毒菌对产毒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不产毒菌对产毒菌产毒的抑制率随着其孢子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强,当孢子浓度比为105:105(不产毒菌:产毒菌)时,5株不产毒菌在玉米培养基上对产毒菌产毒的抑制率为34.55%~75.94%,在花生培养基上对产毒菌产毒的抑制率为38.03%~83.03%,其中WF-5、WF-20和GZ-15这三株不产毒菌对产毒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效果均达到75.00%以上,可以作为田间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候选菌株。
    18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探讨
    邱松山 姜翠翠 周如金 王登菊
    2014, 30(6):98-102.
    [摘要](1203) [HTML](0) [PDF 502.85 K](814)
    摘要:
    基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具有抗菌活性的11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相关量子化学参数,得到在最稳定构型下分子结构参数,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影响抗大肠杆菌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方程,采用留一法分析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抗大肠杆菌活性与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及偶极距(μ)呈正相关关系,QSAR模型表明化合物的最低空轨道能量、偶极距和极化率是影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主要因素,ELUMO和μ越大,抗菌活性越大,所得QSAR模型对该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19  己烯雌酚及代谢物在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徐英江 孙岩 任传博 薛敬林 刘慧慧 田秀慧 黄会 宫向红
    2014, 30(6):103-109.
    [摘要](958) [HTML](0) [PDF 670.15 K](687)
    摘要:
    研究了口服灌药给药方式下,己烯雌酚及其主要代谢物双烯雌酚在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血浆、肌肉和肝脏中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以1.0 mg/kg b.w.为例,己烯雌酚峰值水平肝脏最高、肌肉次之、血浆最低,平均消除速率分别为12.02 μg/(L·h)、1.33 μg/(kg·h)和3.59 μg/(kg·h),10 h、192 h和168 h均降至检出限以下。代谢物双烯雌酚变化趋势与己烯雌酚相似,在血浆、肌肉和肝脏中1 h、6 h和6 h达到最大浓度值,8 h、168 h和144 h降至检出限以下。采用DAS2.0计算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血浆、肌肉、肝脏的AUC相差较大,不同组织对己烯雌酚的蓄积能力有所差别;血浆、肌肉和肝脏的CL/F值较小,说明其在草鱼体内分布广,消除较快。建议其消除期分别定为6 d、8 d和10 d。本研究所得的药时曲线可为草鱼己烯雌酚的消除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20  共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卢俊裕 林影 梁书利 叶燕锐
    2014, 30(6):110-115.
    [摘要](1222) [HTML](0) [PDF 532.37 K](760)
    摘要:
    为了克服巴斯德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过程中的溶氧限制,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本文以启动子YPT介导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在培养过程中组成型表达。同时以启动子AOX1介导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使CALB在甲醇诱导阶段表达。另外,还将绿色荧光蛋白在过氧化物表面表达,将红色荧光蛋白在过氧化物基质中表达以检测信号肽能否定位在相应的位置。最后,将VHb分别在过氧化物酶体表面和基质两个位置表达,以观察表达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ALB和VHb在重组菌中成功实现了共表达。在限氧条件下,重组菌株GS115/ExVHb、GS115/VHbSKL的外源蛋白CALB的表达量比对照菌株GS115/CALB分别提高了27.57%和20.52%。这说明VHb与外源基因共表达可以改善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摄氧情况,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
    21  去除豆腥味的酵母菌筛选
    唐巧 胡茂丰 刘素纯
    2014, 30(6):116-120.
    [摘要](1408) [HTML](0) [PDF 615.13 K](746)
    摘要:
    为降低大豆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豆腥味,探索安全有效去除豆腥的新方法,本试验对老面、葡萄表皮、酒曲等材料中分离的酵母菌进行研究,筛选得到了一株能有效去除大豆粉豆腥味的酵母菌Y03。经感官评价分析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发现该菌株能在发酵大豆粉2 h后将豆腥味降到了人基本感知不到的程度成分且该菌株发酵大豆粉后能完全去除挥发性豆腥味成分中的主要致腥成分“己醛”及其他多种致腥如(E)-2-己烯醛、二甲胺、3-己醇、己酮等,同时生成苯乙醇、松茸醇、辛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等多种芳香醇、芳香酯类香气物质,在去腥的同时改善大豆粉的风味。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可确定Y03为酿酒酵母。
    22  超微粉碎锥栗淀粉的理化性质变化
    谢涛 杨春丰 亢灵涛 唐正辉 高娟
    2014, 30(6):121-125.
    [摘要](1206) [HTML](0) [PDF 645.71 K](810)
    摘要:
    研究了超微粉碎对锥栗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锥栗淀粉颗粒的粒径、结晶度、膨胀度、糊化温度范围、糊化焓减小,溶解度与酶解率增加;当超微粉碎达到60 min后,淀粉颗粒粉碎达到极限,其结晶结构全部被破坏成为无定形结构,从35 ℃左右开始糊化,至62 ℃左右时已完全糊化,溶解度将近60%,α-淀粉酶的酶解率超过70%。当超微粉碎达到75 min时,更多的细微粒子发生团聚,粒径为0~5 μm的细微颗粒明显减少,而粒径大于25 μm的大颗粒增加。超微粉碎既破坏了淀粉颗粒的表观结构,也破坏了其结晶结构,使之变成了无定型态,大大改善了其糖化、酒精发酵特性;锥栗淀粉经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其免蒸煮的液化-糖化发酵工艺发酵96 h的酒精产量达到13.64%,而直接糖化发酵工艺发酵108 h后酒精产量也可达12.32%。
    23  离子液体介质中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均相合成
    席永康 罗志刚 李耀荣 程建华 林永鹏 洪盛权 龙思材 郑华生
    2014, 30(6):126-130.
    [摘要](1008) [HTML](0) [PDF 624.11 K](765)
    摘要:
    以离子液体(ILs)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反应介质,研究无催化剂条件下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均相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将木薯淀粉在105 ℃的AMIMCl介质中预处理30 min,可使淀粉溶解,表明可利用这种预处理方法将淀粉均相化,作为后续化学改性的反应介质。通过浊度法测定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在105 ℃的离子液体AMIMCl介质中的溶解度为10.2%。在离子液体AMIMCl介质中,通过探讨反应条件对木薯淀粉酯化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琥珀酸酐与脱水葡萄糖单元(AGU)的摩尔比4:1,反应温度110 ℃,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最大取代度为0.518。FT-IR结果显示在1733 cm-1出现了琥珀酸酐的伸缩振动峰,表明淀粉与琥珀酸酐发生了酯化反应,SEM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淀粉琥珀酸酯不存在原淀粉的完整颗粒结构,较高取代度的木薯淀粉琥珀酸酯的XRD曲线在2θ为8°处出现弥散峰,表明形成了新的结晶型式。
    24  雪莲果浆的真空泡沫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石启龙 赵亚 潘王盈
    2014, 30(6):131-139.
    [摘要](1137) [HTML](0) [PDF 717.29 K](662)
    摘要:
    为了研究乳清分离蛋白对雪莲果浆起泡特性的影响,确定雪莲果浆真空泡沫干燥特性和数学模型,以雪莲果浆固形物含量、起泡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和搅拌时间为因素,以泡沫膨胀率、泡沫稳定性和泡沫密度为指标,研究了雪莲果浆的起泡工艺,得到了雪莲果浆适宜的起泡工艺参数:果浆固形物含量5%~7%,起泡剂15%乳清分离蛋白,稳定剂1%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时间20 min。研究了不同温度(55、65、75 ℃)和真空度(0.075、0.095 MPa)下雪莲果浆的干燥特性。雪莲果浆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未经起泡处理的雪莲果浆相比,起泡处理显著增加了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降低了活化能,进而提高了果浆的干燥速率、缩短了干燥时间。用于描述雪莲果浆真空泡沫干燥的适宜模型为Midilli et al.模型。
    25  海藻糖、海藻胶及寡糖对南美白对虾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抑制作用
    马璐凯 张宾 王强 邓尚贵 王斌
    2014, 30(6):140-145.
    [摘要](1338) [HTML](0) [PDF 543.22 K](753)
    摘要:
    为探索海藻糖类对于冷冻水产品的抗冻保水效果,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以焦磷酸钠为对照,研究海藻糖、海藻胶及寡糖对南美白对虾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8 ℃冻藏6周后,0.5%、1.0%海藻糖和海藻胶寡糖(500~600 Da)处理可显著降低冷冻虾仁解冻汁液流失(5.00~5.54%),其与焦磷酸钠保水效果无显著性差异(5.02~5.48%,p>0.05)。整个冻藏期内,0.5%、1.0%焦磷酸钠、海藻糖和海藻胶寡糖处理虾仁,肌肉L*值稍有变化但并不显著(p>0.05),表明该3种物质对冷冻虾仁肌肉明度具有良好保护作用。随着冻藏时间延长,不同处理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蛋白及Ca2+-ATPase活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对虾仁蛋白质特性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蒸馏水、焦磷酸钠处理(p<0.05)。本研究为开发一种安全、高效、适用于冷冻虾仁的无磷保水剂提供参考。
    26  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对猕猴桃切片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模拟及应用
    曾目成 毕金峰 陈芹芹 刘璇 吴昕烨 焦艺
    2014, 30(6):146-151.
    [摘要](1246) [HTML](0) [PDF 784.60 K](655)
    摘要:
    为了探究Weibull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干燥中的应用,本试验以猕猴桃切片在不同的中短波红外干燥干燥温度(50、60、70、80 ℃)、干燥功率(675、1350、2025 W)条件下的干燥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模拟并分析。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很好地模拟猕猴桃切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与干燥温度和干燥功率均有关,并且随着干燥温度和红外功率的升高而降低;而干燥温度和红外功率对形状参数β的影响较小。通过计算求出干燥过程中的估算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其值在1.06×10-7~3.51×10-7 m2/s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功率为675、1350和2025 W时,干燥活化能分别为32.55、27.02和28.07 kJ/mol。该研究为Weibull分布函数在猕猴桃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27  庆大霉素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许耀心 龚云飞 陈宗伦 奚茜 戴明雁 吴莹莹 刘啊敏 张明洲
    2014, 30(6):152-157.
    [摘要](994) [HTML](0) [PDF 564.50 K](745)
    摘要:
    为研究建立庆大霉素的免疫分析技术,合成庆大霉素人工抗原: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上,分别合成免疫原GM-BSA和包被原GM-OVA。通过紫外扫描和SDS-PAGE垂直电泳鉴定证明人工抗原偶联成功。以GM-BSA为免疫原,采用新的动物免疫方案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庆大霉素抗血清。在本次免疫新方案中,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内获得了多于普通免疫的血清量,在多抗血清的制备上是一次抗体工程上的尝试。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对抗血清效价和灵敏度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效价在九免后稳定在1:20000左右,IC50则稳定在3 ng/mL左右。并在八免血清基础上建立了GM间接竞争ELISA法。结果表明,庆大霉素浓度在0.3~243 ng/mL,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009lnx+0.6093和R2=0.9845,方法的检测灵敏度IC50=2.954 ng/mL,最低检测限IC10=0.056 ng/mL。该研究结果为多抗血清制备在量上的突破提供了思路,同时为研制庆大霉素试剂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8  碳源对Bacillus cereus CZ氨肽酶产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崔堂兵 江利香 韩倩 李俊霞
    2014, 30(6):158-167.
    [摘要](945) [HTML](0) [PDF 456.12 K](677)
    摘要:
    本文对Bacillus cereus CZ生产亮氨酸氨肽酶(LA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最利于LAP生产,D-半乳糖和乳糖也有较好效果,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或碳酸氢钠则强烈抑制LAP产生。L-阿拉伯糖和单糖混合、乳糖或半乳糖与葡萄糖混合均大大降低LAP产量。乳糖、葡萄糖有利于细胞生长。2%的乳糖、半乳糖或阿拉伯糖作为碳源,发酵48 h时LAP产量并没有达到最高。对于三种糖代谢酶,β-半乳糖苷酶受乳糖强烈诱导,D-半乳糖则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半乳糖激酶受D-半乳糖强烈诱导。L-阿拉伯糖异构酶受L-阿拉伯糖强烈诱导。当L-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的浓度为4%时,LAP产量达到最高。胞外半乳糖激酶随D-半乳糖增加而降低,而胞内正好相反。L-阿拉伯糖异构酶活性随L-阿拉伯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当L-阿拉伯糖为4%时,LAP产量在发酵56 h达到最高,但在半乳糖为4%时,LAP产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29  不同剂量率辐照对酵母抽提物自由基和挥发成分的影响
    耿胜荣 熊光权 夏和舟 廖涛 李新
    2014, 30(6):168-173.
    [摘要](934) [HTML](0) [PDF 682.53 K](722)
    摘要:
    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经60、480 Gy/min剂量率钴源和12000 Gy/min剂量率加速器辐照后,采用GC-MS测定挥发成分,并与五种目标氨基酸辐照挥发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酵母抽提物挥发物质的组成及氨基酸来源;通过ESR技术测定进一步分析自由基与剂量率的关系,研究剂量率对减少辐照损伤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YE辐照挥发成分6种最主要的成分为丙酮、乙酸、二甲基二硫、甲苯、2, 6-二甲基吡嗪和苯甲醛,并且随照后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挥发成分由甲硫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辐照降解生成;8 kGy相同剂量辐照,三种处理的YE挥发成分产生量:60 Gy/min>480 Gy/min>加速器。辐照YE自由基峰呈双连峰,峰型随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而变化;60 Gy/min钴源辐照时,自由基浓度(A)与吸收剂量(D)的关系为:;8 kGy相同剂量辐照,三种处理的YE自由基浓度:480 Gy/min<加速器<60 Gy/min。可见,高剂量率辐照可减少酵母抽提物自由基浓度,降低酵母抽提物辐解挥发成分的产生量。
    30  冷却与速冻对猪肉贮藏期品质影响的对比研究
    夏列 蒋爱民 卢艳 栗俊广 问小龙 张大磊
    2014, 30(6):174-180.
    [摘要](1222) [HTML](0) [PDF 496.93 K](689)
    摘要:
    本文运用风冷冷却与浸渍式冷冻两种方式对猪背长肌进行处理,使预冷12 h后,温度约为10 ℃的猪背长肌中心温度降为0~4 ℃(风冷冷却),-5 ℃与-18 ℃(浸渍式冷冻)。然后把0~4 ℃与-18 ℃的肉块放入相应温度的冰箱保藏,-5 ℃的肉块则分别放入-5 ℃(一段式)与-18 ℃(二段式)的冰箱保藏。并对四种保藏处理下的猪肉在一定贮藏期内(冷却肉7 d,浸渍冷冻肉7周)的导电率、保水性、滴水损失、蒸煮损失、质构特性、TVB-N、菌落总数、pH、色泽(L*、a*、b*)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浸渍式冷冻工艺中,二段式冷冻没有一段式冷冻品质好。浸渍式冷冻肉-18 ℃贮藏4周内的品质与冷却肉贮藏4 d内的品质相当。冷却肉在保水性、质构特性、色泽方面要优于浸渍式冷冻组,但在TVB-N、菌落总数方面则不如浸渍式冷冻肉。
    31  SDS-PAGE电泳法对微波加热猪肉终点温度的鉴定及其品质特性的研究
    韩忠 罗嫚 唐相伟 张天义 张斌 李燕 曾新安 高文宏 孙大文
    2014, 30(6):181-185.
    [摘要](1090) [HTML](0) [PDF 538.94 K](682)
    摘要:
    在食品烹饪的应用方面,微波加热技术具有节约时间、无异味和营养成分保留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烹饪技术。本研究以猪背最长肌切成5 cm×5 cm×1.5 cm的方块为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法对微波和水浴加热的样品进行蛋白变性终点温度鉴定,并对加热至终点温度之后的样品从蒸煮损失、色差、持水能力、剪切力及加热至终点所耗电量进行对比分析及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变频微波炉,900 W与700 W加热均需70 s,500 W加热需120 s,而对于非变频品微波炉,100%功率加热需80 s,80%功率加热需100 s,50%功率加热需140 s。在此基础上,对加热至终点温度之后的样品品质及加热至终点所耗电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700 W功率加热的样品质量最佳,消耗电能最少。
    32  亚临界水处理制备低分子柑橘果胶及其性质研究
    陈剑兵 尹颖 陆胜民 夏其乐 张俊
    2014, 30(6):186-190.
    [摘要](1018) [HTML](0) [PDF 602.53 K](800)
    摘要:
    为了得到低分子柑橘果胶的物理制备方法,本文研究了高压均质法和亚临界水法处理对柑橘果胶分子质量的影响规律,发现两者均可降低果胶分子质量,50 MPa、100 MPa和150 MPa下均质处理后的果胶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140 ku、130 ku和120 ku;105 ℃、120 ℃和135 ℃亚临界水处理后的果胶重均分子质量分别达到了50 ku、20 ku和10 ku;综合考虑产品分子质量、得率、品质等因素确定120 ℃亚临界水处理为制备低分子柑橘果胶的较佳方法。对比了120 ℃亚临界水改性前后果胶的基本性质,发现:低分子柑橘果胶的单糖组成变化不大;单糖(特别是半乳糖)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半乳糖醛酸含量从改性前的74.23%升高到87.92%;酯化度从70.32%下降到62.47%;重金属含量略有上升,但仍在安全范围内。可见,120 ℃亚临界水处理是制备低分子果胶的较好方法。
    33  冻藏温度对南极磷虾品质变化的影响
    李学英 刘会省 杨宪时 迟海 黄洪亮 李灵智 饶玉林
    2014, 30(6):191-195.
    [摘要](1397) [HTML](0) [PDF 559.79 K](844)
    摘要:
    本文以感官评分、持水力(WHC)、盐溶性蛋白质含量(SSP)、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为指标,研究了(-20、-30、-40、-50±1)℃四个冻藏温度对南极磷虾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温度对南极磷虾的品质变化影响差异显著(P<0.05),冻藏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南极磷虾的感官品质和肌肉持水能力越差,蛋白变性和脂肪氧化程度越高。冻藏过程中南极磷虾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0、-30、-40、-50 ℃下冻藏180 d后,WHC分别下降了18.27%、15.00%、16.04%、12.92%,SSP分别下降了32.66%、33.99%、24.95%、21.84%,TBARS分别上升了76.38%、78.09%、65.71%、53.55%。-20 ℃冻藏南极磷虾品质变化较快,在200 d时感官品质难以接受,-30 ℃冻藏200 d时,感官品质尚可接受,-40 ℃和-50 ℃冻藏南极磷虾品质较好,冻藏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南极磷虾品质的保持。因此,南极磷虾需长期贮藏建议冻藏温度在-30 ℃及以下。
    34  酶法制备不同水解度高温豆粕水解产物的理化特性研究
    黄利华 张业辉 黎海彬
    2014, 30(6):196-201.
    [摘要](1172) [HTML](0) [PDF 601.77 K](720)
    摘要:
    采用Alcalase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别对高温大豆粕进行酶解,通过控制酶解反应得到水解度为5%、10%和15%的6种水解产物,研究两种酶对不同水解度的水解产物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calase酶和木瓜蛋白酶均可产生6种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水解产物,但各部分比例具有显著差异(P<0.5),其平均分子量随水解度的增加逐渐减少,Alcalase酶的水解产物中小于2562 Da小分子量肽所占比例更高。豆粕蛋白的疏水基团在酶解反应中发生暴露与断裂的数量差,导致其表面疏水性随水解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即水解度为10%的表面疏水性最低。zeta电势的绝对值随水解度不断上升,分子间的斥力增大,相同水解度下两种酶对zeta电势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在pH值为3、5、7和9时,水解产物的溶解性随着水解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则逐渐降低。
    35  不同渗糖方式对芒果果脯品质及组织细胞的影响
    盛金凤 李丽 孙健 李昌宝 李杰民 郑凤锦 刘国明 何雪梅 廖芬 张雅媛
    2014, 30(6):202-206.
    [摘要](960) [HTML](0) [PDF 519.86 K](763)
    摘要:
    本文以芒果残次果为原料,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了超声波、微波和真空三种渗糖处理方式对芒果果脯色泽、质地、复水率、总糖含量以及对芒果组织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渗糖方式对芒果色泽和质构影响最明显,得到的芒果果脯色泽红度值降低,色泽、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与常压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超声波和微波渗糖方式对芒果果脯色泽和质构影响较小;超声波渗糖方式最有利于促进芒果果脯的渗糖,得到的果脯总糖含量最高;三种渗糖方式与常压对照组相比降低了芒果果脯复水率,但影响较小,复水150 min时三种渗糖方式下芒果果脯复水率在189.27%~191.10%之间;通过显微镜观察渗糖后芒果组织切片,发现超声波渗糖方式能明显降低渗糖对芒果组织细胞结构的破坏作用。
    36  采前喷施二氧化氯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谢国芳 王瑞 刘晓燕
    2014, 30(6):207-213.
    [摘要](1341) [HTML](0) [PDF 603.69 K](753)
    摘要:
    为了解采前喷施ClO2采后自发气调包装近冰温贮藏下蓝莓果实生理生化的影响及贮藏保鲜机理,分别采用0、20、40、60 mg/L ClO2对蓝莓果实进行采前喷施,采后分装于带孔聚乙烯塑料盒内,再用PE保鲜膜封装,贮藏在-1±0.1 ℃。贮藏期间,分别测定蓝莓果实表面菌落数、风味指数、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软果率、呼吸速率、可滴定酸、花色苷、多酚、pH等理化特性和与组织损伤和自由基清除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酶的活性。研究显示:适宜浓度ClO2采前喷施可有效清除果实表面微生物,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和腐烂率增加、抑制果实软化、降低呼吸速率,提高果实中POD和PAL酶活性,并维持PPO酶在较低水平。不同浓度对比分析发现,“粉蓝”蓝莓果实采前喷施40 mg/L ClO2,能显著增加保鲜效果,从而有效延长贮藏期。
    37  速冻方式与温度对鲍鱼品质的影响
    欧阳杰 谈佳玉 沈建
    2014, 30(6):214-218.
    [摘要](1250) [HTML](0) [PDF 425.82 K](755)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速冻方式和冻结温度对鲍鱼冻结过程中的品质影响程度、产生原因及机理,本文以鲜活鲍鱼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2种速冻方法(空气速冻和液体速冻)、3种冻结温度(-20 ℃、-40 ℃、-60 ℃)进行冷冻,以蛋白质冷冻变性程度、肌肉组织结构和弹性作为理化和质构特性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液体速冻的冻结速率始终比空气速冻高10倍左右,盐溶性蛋白溶解度下降率低2%左右,Ca2+-ATPase活性下降速度与Mg2+-ATPase活性上升速度均略缓慢,蛋白质变性程度低,解冻后鲍鱼肌肉组织间空隙小,弹性好;冻结过程中,冻结温度越低,冻结速率越快,盐溶性蛋白损失越少,蛋白质变性程度和解冻后的弹性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冻结速率、品质、能耗等因素,认为液体速冻是适合鲍鱼的速冻方法,-60 ℃液体速冻是相对最佳的速冻工艺。
    38  广东桑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何雪梅 吴东玲 邹宇晓 王国才 张晓琦 廖森泰 孙健 叶文才
    2014, 30(6):219-228.
    [摘要](1447) [HTML](0) [PDF 847.60 K](872)
    摘要:
    桑根皮(又称桑白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降血压、抗病毒、抑菌和抗炎等药理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桑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抑菌活性,为探究桑根皮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本文研究了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根皮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广东桑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到1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解析,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uwanon A(1)、kuwanon B(2)、kuwanon C(3)、kuwanon T(4)、cyclomorusin(5)、moracin M(6)、moracin O(7)、moracin P(8)、mulberrofuran L(9)、albanin A(10)、australone A(11)、5'-(1',1'-dimethylallyl)-8-(3',3'-dimethylallyl)-2',4',5,7-tetrahydroxyflavone(12)、5,7-dihydroxycoumarin(13)、oxyresceratrol(14)和β-daucosterol(15)。15个化合物按照结构可分为异戊烯基黄酮类(8个)、2-芳基苯并呋喃类(4个)、香豆素类(1个)、二苯乙烯类(1个)和甾醇类(1个),其中化合物1~4,7~13均为首次从广东桑中分离得到。
    39  ICP-MS法测定食品级二甲基硅油中的As、Cd、Hg、Pb毒理性元素
    聂西度 符靓
    2014, 30(6):229-232.
    [摘要](1649) [HTML](0) [PDF 575.13 K](760)
    摘要:
    建立了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级二甲基硅油中As、Cd、Hg、Pb毒理性元素。样品用煤油稀释,使用ICP-MS法直接进样测定,通过在等离子体中引入氧气,避免样品溶液中高浓度碳冷凝沉积在质谱锥接口和离子透镜上导致分析元素灵敏度的降低的现象,应用碰撞/反应池校正多原子离子对As元素的质谱干扰,采用基体匹配方法消除基体干扰,在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中加入Au溶液校正Hg元素的记忆效应。As、Cd、Hg、Pb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58、0.16、0.87、0.12 ng/L,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方法的回收率为93.25%~102.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61%,实际样品分析均检出了4个毒理性元素,但含量极低,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用来进行食品级二甲基硅油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
    40  基于可视化嗅觉技术的鲢鱼K值快速无损检测研究
    黄星奕 姚丽娅 韩方凯 管超
    2014, 30(6):233-237.
    [摘要](1079) [HTML](0) [PDF 532.74 K](789)
    摘要:
    尝试采用可视化嗅觉技术对鲢鱼K值进行快速定量预测。利用可视化嗅觉技术对4 ℃恒温条件下不同冷藏天数的鲢鱼进行无损检测,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对样品顶空挥发性气体的响应信号;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鲢鱼体内三磷酸腺苷关联物的含量,算出K值;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enetic algorithm-partial least squares,GA-PLS)建立基于鲢鱼气味特征信息与K值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经遗传算法(GA)优化后原变量可从48个减少到18个,传感器可减少至11种;利用筛选出的变量建立的GA-PLS模型对鲢鱼K值的预测效果更好,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0.04,预测集相关系数Rte=0.93。研究结果表明,鲢鱼K值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很高,可视化嗅觉技术能够用于定量预测鲢鱼K值。本研究为鱼类鲜度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快捷、低成本的无损检测方法。
    41  桂花果实精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毕淑峰 张铃杰 高慧 程重雁 陈崇美 邵亚南
    2014, 30(6):238-243.
    [摘要](1471) [HTML](0) [PDF 570.24 K](672)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花果实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维生素C或EDTA为阳性对照,以总还原力、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桂花果实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桂花果实精油中共鉴定出44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89.12%,以酯类和酸类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47.28%和15.67%;挥发油主要成分有5-乙烯基-3-吡啶羧酸甲酯、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棕榈酸、1, 21-二十二碳二烯、1, 2-环氧十八烷。桂花果实精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总还原力、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ED50分别为147.63、41.25、33.51、50.94 L,且精油样品量与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
    4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4种雌激素残留
    赵超敏 岳振峰 吴晖 赖富饶
    2014, 30(6):244-249.
    [摘要](1209) [HTML](0) [PDF 739.76 K](838)
    摘要: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牛奶中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和雌三醇4种雌性激素残留的方法。牛奶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过NaCl脱水和低温冷冻除脂,然后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分析物采用Hydrosphere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优化液相色谱条件(流动相、柱流速和柱温)和质谱参数以提高检测灵敏度。以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0.999;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和雌三醇定量限均为0.2 μg/kg;各雌性激素的浓度添加水平均为0.2 μg/kg、0.4 μg/kg、1.0 μg/kg时,雌性激素加标回收率范围在69.7~10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3~10.5%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牛奶中雌性激素残留的检测。
    43  GC测定艾纳香叶中左旋龙脑、异龙脑、樟脑的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
    王远辉 赵丹丹 王洪新 邹纯礼
    2014, 30(6):250-256.
    [摘要](1539) [HTML](0) [PDF 532.75 K](731)
    摘要:
    比较了水蒸气蒸馏(HDSE)、同时蒸馏萃取(SDE)、溶剂浸提(SE)、超声辅助提取(UAE)、微波辅助提取(MAE)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UMAE)作为预处理方法提取艾纳香叶中左旋龙脑、异龙脑和樟脑的效率,并联合气相色谱(GC)对三种化合物进行测定,通过方法学验证评价各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性。结果显示,UMAE是最快速的预处理方法,处理时间仅30 s。方法学验证显示六种预处理方法联合GC测定的精密性都满足要求,RSD小于3%。仅测定左旋龙脑时,六种预处理方法联合GC的准确性都达标(回收率86%~100%);若同时测定三种化合物时,仅HDSE-GC符合规定(回收率100%~105%)。利用HDSE-GC和UMAE-GC测定采收期内艾纳香叶,发现10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的艾纳香叶中左旋龙脑含量较高,适合作为左旋龙脑的生产原料。为快速分析艾纳香叶的左旋龙脑含量及选择最适采收期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撑。
    44  基于NIR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滩羊肉内部品质无损检测
    王家云 王松磊 贺晓光 何建国 吴龙国 刘贵珊
    2014, 30(6):257-262.
    [摘要](1587) [HTML](0) [PDF 543.32 K](709)
    摘要: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滩羊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pH值进行无损检测研究。通过高光谱系统(900~1700 nm)采集69个羊肉样本信息,先对全波段下的原始光谱和预处理后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对比优选出最佳预处理算法,后采用PLSR的加权β系数法提取特征波长,建立特征波长下各品质参数的PLSR模型,分析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羊肉蛋白质、脂肪含量、pH值最佳预处理方法为基线校准(Baseline)、多元散射校正与S-G卷积平滑结合算法(MSC+SG)和原始光谱;利用特征波长建立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83、0.86和0.7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57、0.09和0.12,可替代全波段建模。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羊肉内部品质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45  磷酸酶抑制比色法快速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毒素
    郭萌萌 吴海燕 薛瑞宇 谭志军 李兆新 翟毓秀
    2014, 30(6):263-267.
    [摘要](1436) [HTML](0) [PDF 518.18 K](736)
    摘要:
    基于腹泻性贝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致腹泻性组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s)能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的特点,建立了快速测定贝类中DSP的磷酸酶抑制比色分析方法。采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itro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p-NPP)为底物,其与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反应生成的黄色水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于405 nm波长处有强烈的吸收峰,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抑制剂的浓度。酶抑制法继承了小鼠生物法能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的优势,直接反映毒素的相对毒性大小,测定的是DSP毒素致腹泻性成分的总量,以OA浓度计。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考察了基质浓度的影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为80 μg/kg。采用该方法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43%~118.5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85%~13.9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筛查工具用于贝毒的日常监控。
    46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对玉米果汁饮料挥发性成分及色度的影响
    许灿 李二虎 王鲁峰 范刚 徐晓云 潘思轶
    2014, 30(6):268-277.
    [摘要](1413) [HTML](0) [PDF 630.30 K](802)
    摘要:
    从市售异味玉米果汁饮料中分离、筛选嗜酸耐热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分离菌株对玉米果汁饮料挥发性成分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售异味玉米果汁饮料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嗜酸耐热芽孢杆菌,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45~50 ℃,最适pH为3.5~4.0,16S rDNA测序鉴定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将分离菌株接种于正常样品于45 ℃培养30 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表明,正常样品和接种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相似,但在关键性气味物质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接种样品中14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样品,其中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具有类似草药、消毒水等异味,且两种物质在接种样品中气味活度分别高达1696.58和398.40,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污染该饮料产生的特征性异味物质。色差分析表明接种样品L值显著高于正常样品,表明污染饮料产生异味的同时产品白度增加。
    47  双酚A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吴盼盼 李月明 张俊 周丽华 张焜 赵肃清 赵凤仪
    2014, 30(6):278-280.
    [摘要](1295) [HTML](0) [PDF 517.57 K](692)
    摘要: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双酚A(BPA)的方法,本论文建立以胶体金为基础的免疫层析法(GICA)。首先通过BPA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然后利用正常的杂交瘤技术制备BPA的单克隆抗体,所制备的抗体经过辛酸-硫酸铵(CA-AS)沉淀法纯化后并鉴定为IgG2b亚型。胶体金是由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而制得,通过紫外扫描光谱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胶体金在530 nm有单一吸收峰、粒径约为30 nm。用其标记BPA单克隆抗体,制备金标抗体。本研究所制备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限为100 ng/mL,检测时间为10 min,交叉反应表明,试纸条和BPA的结构类似物双酚酸、任基酚和辛基酚无交叉反应,有良好的再现性。该方法能够方便、快捷、有效的检测环境中的BPA,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为BPA进行现场快速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48  一种液-液萃取测定葡萄酒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曾游 丁怡 彭程
    2014, 30(6):281-288.
    [摘要](1064) [HTML](0) [PDF 564.20 K](750)
    摘要:
    本文采用液液萃取方法,用3 mL葡萄酒样、7 mL水、4.5 g硫酸铵和60 μL 0.02% (V/V)的内标(4-甲基-2-戊醇)溶液混合,再加入0.5 mL二氯甲烷作为萃取溶剂,涡旋10 min后离心10 min,取下层提取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ZB-WAX毛细柱(30 m×0.25 mm×0.25 μm)为分析用色谱柱,柱温40 ℃保持5 min后以3 ℃/min升温至190 ℃,保持10 min;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1.5 mL/min;进样量0.5 μL;进样口200 ℃;不分流模式进样,以FID为检测器。该方法能良好分离出葡萄酒中63种化合物,其中用标准物质定性了30种香气成分,包括9种醇类,11种酯类,8种酸类,2种醛酮类。所定性香气成分定量结果重复性良好,有28种成分RSD%小于10%;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准确性高,有28种成分回收率在85~120%之间。本方法操作简便,污染小,前处理时间短,且重复性良好,定量准确度高,符合进一步作葡萄酒指纹分析的技术要求。
    49  基于稳定同位素比值鉴别鱼翅干制品的品质
    冼燕萍 罗海英 郭新东 吴玉銮 罗东辉 董浩
    2014, 30(6):289-293.
    [摘要](1356) [HTML](0) [PDF 598.40 K](793)
    摘要:
    建立了基于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技术(EA-IRMS)分析鉴别鱼翅干制品品质的方法。在测定真鱼翅干制品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获得了真鱼翅干制品的δ13C值、δ15N值区间,通过对比待测样品与真鱼翅样品之间的差异,进而对待测样品进行真假鉴别。利用本方法共测定了24份鱼翅样品的碳氮同位素比值,结果发现:真鱼翅和假鱼翅的碳氮同位素比值有着显著差别,真鱼翅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分布在-16.553‰~-11.065‰和8.803‰~19.122‰之间;而假鱼翅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8.122‰~-16.507‰和6.253‰~7.313‰。通过碳氮同位素比值这两个指标的综合判定,得到24个鱼翅样品中有11个假鱼翅样品。该方法可简便、快速地鉴别鱼翅干制品的品质,同时可弥补PCR检测技术无法判断用鲨鱼下角料压模而成的鱼翅干制品的局限性。
    50  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污染调查和ERIC-PCR分型研究
    胡惠娟 吴清平 张菊梅 潘力 郭伟鹏 王惠贤
    2014, 30(6):294-300.
    [摘要](1326) [HTML](0) [PDF 590.31 K](738)
    摘要:
    通过调查全国17个城市中,七大类食品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sinia enterocolitica)污染情况,了解其分布规律与遗传多样性,从而为我国食品中Y. enterocolitica污染的溯源和控制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采用了稍作修改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T 4789.8-2008)》和GB/T4789.8-2003两种方法对食品中Y. enterocolitica进行检测,同时运用ERIC-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研究。研究显示在946份食品样品中检出共50份Y. enterocolitica阳性样品,总污染率为5.29%。在检出的阳性样品中包括肉与肉制品24份、速冻食品25份和食用菌1份,污染率分别为12.06%、16.89%和0.74%,速冻食品和肉与肉制品是目前我国Y. enterocolitica污染的主要食品类型。采用GB/T4789.8-2008检出阳性样品25份,检出率为2.64%;采用GB/T4789.8-2003检出34份,检出率为3.59%明显高于GB/T4789.8-2008法。ERIC-PC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个分离株可分为四簇,主要污染基因型在C簇,初步建立了Y. enterocolitica的ERIC-PCR指纹图谱数据库。
    51  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法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
    李琳 周蓉 李冰 赵喜红 卞华伟
    2014, 30(6):301-307.
    [摘要](1392) [HTML](0) [PDF 428.02 K](873)
    摘要:
    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简称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可以针对靶基因的目标区域形成多种片段的扩增产物。目前对于LAMP产物的检测主要有沉淀法,荧光法和电泳法。与PCR相比,LAMP不需要模板的热变性、长时间的温度循环、繁琐的电泳等,其扩增与检测过程可以实现一步完成。因此LAMP技术具有快速、简单、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成本低廉的优点。随着LAMP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可预见的将来,其将在核酸扩增领域逐渐取代PCR反应,推动检测技术向更快捷简便、更精确廉价的方向发展。目前LAMP技术已应用于致病微生物和胚胎性别鉴定等检测,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致病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该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临床医疗及水产等主要领域也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LAMP反应的特点及其在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