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青钱柳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叶振南 李楠 盛丹丹 王文君
    2014, 30(4):1-5.
    [摘要](1380) [HTML](0) [PDF 388.48 K](637)
    摘要:
    为研究青钱柳多糖(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aja polysaccharide,CPP)对高脂血症大鼠脂类代谢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高脂血症大鼠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青钱柳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6只,连续喂养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TG、TC、LDL-C和HDL-C,同时测定血清及肝脏组织中T-SOD、GSH-Px、CAT、T-AOC及MDA含量。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CPP低、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LDL-C,MDA含量(P<0.01),其最大降幅分别为29.17%、50.00%、57.25%和25.72%;低、中、高剂量多糖均可显著提高血清HDL-C含量和T-SOD、GSH-Px、T-AOC活性(p<0.01),其最大增幅分别为72.22%、16.27%、16.38%和59.43%。结果提示青钱柳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以高剂量(800 mg/kg)效果为最佳。
    2  红花菜豆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马光 郭继平
    2014, 30(4):6-9.
    [摘要](1037) [HTML](0) [PDF 500.47 K](721)
    摘要: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植物类黄酮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本文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采用已经报道的大豆F3H基因cDNA序列为种子序列,搜索红花菜豆EST数据库,获得了假定的红花菜豆F3H基因cDNA的序列。根据假定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了红花菜豆F3H基因cDNA的编码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工具对红花菜豆F3H的性质包括氨基酸序列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菜豆F3H基因cDNA包含一个1128 bp的完整的开放读码框,其编码蛋白由375个氨基酸组成。与大豆黄烷酮-3-羟化酶同源性为92%。其二级结构含有40.8% α螺旋和39.73%无规则卷曲,β折叠较少为4.53%。采用同源模建的方式分析其三维立体结构,表明其三维结构是一个紧密的球状结构。
    3  仿刺参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来源的聚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夏雪奎 齐君 刘昌衡 张永刚 贾爱荣 袁文鹏 刘新 张绵松
    2014, 30(4):10-14.
    [摘要](1430) [HTML](0) [PDF 560.54 K](757)
    摘要:
    海参是海洋中重要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海参共附生微生物非常丰富。为了从海参共附生微生物获得具有强生物活性的物质,对山东芝罘岛海域的仿刺参来源的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种属鉴定,并利用固体基进行培养,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综合核磁波谱、质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该菌中获得dihydrogeodin (1)、Territrems A (2)、Territrems B (3)、2, 4-二羟基苯乙酮 (4)、questin (5)和emodin (6)六种物质。利用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和多药耐药性的细胞株(KBv200)对1, 5和6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本研究首次对化合物1进行了完整的谱图解析,并首次发现海洋环境来源的微生物可以代谢化合物dihydrogeodin (1),以及具有强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Territrems (3),而这些物质是海参本体不能够产生的,为开发具有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的功能食品提供了新来源。
    4  有机溶剂对米曲霉及荧光假单胞菌细胞毒性的研究
    吴晖 杨美艳 赖富饶 李晓凤
    2014, 30(4):15-20.
    [摘要](1368) [HTML](0) [PDF 522.80 K](676)
    摘要:
    本文以米曲霉以及荧光假单胞菌为代表性霉菌及细菌型微生物,通过对菌体生长量、菌丝球大小以及显微观察,研究了常见有机溶剂对具有催化活性的微生物细胞的生长毒性。研究发现有机溶剂对真菌和细菌的毒性与其lgP值有密切关联关系,且与具体的溶剂种类有关。在针对米曲霉的研究中,正丙醇、叔丁醇和甲苯(lgP值分别为0.55、0.80、2.5)对菌丝球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正丁醇与氯仿(lgP值分别为0.82、2.00)存在时菌丝质量为0, 即能完全抑制菌丝生长;丙酮,短链醇,长链烷烃等的存在对菌丝体总质量(0.81±0.07)和菌丝形态没有明显改变,但对生殖期以及孢子形态有显著影响。对荧光假单胞菌而言,正丁醇、氯仿、甲苯和辛烷(4.6 > lgP > 0.8)可以完全抑制菌体生长(OD560 < 1.17±0.05),其他溶剂存在时菌体生长与对照(OD560=2.27±0.05)无显著差异;此外,有机溶剂会影响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间的排列方式。
    5  苦丁茶对SD大鼠的胃损伤预防效果
    冯霞 赵欣
    2014, 30(4):21-25.
    [摘要](1044) [HTML](0) [PDF 553.43 K](694)
    摘要:
    对重庆市售苦丁茶进行SD大鼠胃损伤预防效果研究。在本实验中两个浓度的苦丁茶样品和阳性药物奥美拉唑被用以检测。苦丁茶和奥美拉唑处理大鼠相对于对照组大鼠降低了血液中IL-1β、IL-6和IL-8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了IL-4因子水平。苦丁茶和阳性药物奥美拉唑组的血清SS和VIP水平高于对照组,MOT和SP水平低于对照组。模型对照大鼠、500 mg/kg苦丁茶处理大鼠、1000 mg/kg苦丁茶处理大鼠、奥美拉唑处理大鼠和正常大鼠的呈胃液量由高到低排列,各组大鼠胃液pH值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苦丁茶显著降低的大鼠胃损伤程度,表明其具有抗炎症特性,1000 mg/kg苦丁茶表现出强抗炎症效果,仅比奥美拉唑略差。通过RT-PCR分析,苦丁茶处理组大鼠胃组织的iNOS和COX-2炎症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显著下降。由这些结果得出苦丁茶具有和药物对照奥美拉唑一样的胃损伤预防效果。
    6  鲍鱼脏器粗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叶丹榕 黄月娥 陈锦权 方婷
    2014, 30(4):26-33.
    [摘要](1199) [HTML](0) [PDF 547.85 K](742)
    摘要:
    以一种鲍鱼内脏粗多糖(AVP)为实验原料,以其对小鼠降血糖及糖耐量改善效果、抗氧化效果、脏器保护效果为依据,研究其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组能显著控制小鼠消瘦,高、中剂量具极显著效果(P<0.01),给药3周后体重分别为33.96 g和32.95 g;AVP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值,中剂量(200 mg/kg)降糖效果最好,给药3周后空腹血糖降至15.45 mmol/L,且在一定范围内能改善小鼠糖耐量异常;治疗3周后,多糖组及药物组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增加,MDA含量减少,中剂量组SOD、GSH-PX及MDA含量为155.25 U/mL、529.63 μmol/L、14.41 μmol/L,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揭示了AVP能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提高糖尿病小鼠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受四氧嘧啶损害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与模型组相比,多糖组和药物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脏器指数,中剂量组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分别为5.23、0.94、0.27,具有显著差异(P<0.05)。
    7  补充CO2提高胶球藻C-169生物量和脂肪酸产率的研究
    魏东 李露
    2014, 30(4):34-39.
    [摘要](1218) [HTML](0) [PDF 640.21 K](691)
    摘要:
    本研究在Basal和BBM培养基中补充2% CO2或空气(0.04% CO2)光自养培养胶球藻(Coccomyxa subellipsoidea)C-169,系统比较了细胞比生长速率、生物量干重、总脂肪酸含量和产率以及中性脂含量的差异。研究表明,与空气培养相比,在Basal和BBM培养基中补充2% CO2可分别显著提高细胞的比生长速率2.6倍和2.3倍。培养13 d后,Basal培养基中补充2% CO2可获得最高生物量干重达4.67 g/L,显著高于所有其他组(p<0.05);而BBM培养基中补充2% CO2可获得最高总脂肪酸含量达37.53%干重,是通入空气时的5倍,脂肪酸产率更是高达77.49 mg/(L?d),同时中性脂含量(以荧光强度表示)显著高于所有其他组(p<0.05)。这就说明在Basal培养基中补充CO2有利于细胞生物量的积累;而在BBM培养基中补充CO2更有利于驱动细胞高产脂肪酸和中性脂,其生物量是制备生物柴油的极好原料。
    8  萝卜花色苷的结构研究
    李平凡 姚勇芳
    2014, 30(4):40-43.
    [摘要](1510) [HTML](0) [PDF 462.66 K](688)
    摘要:
    红皮白心萝卜的色素提取物经大孔树脂XAD-7HP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纯化后,结合半制备色谱制备花色苷单体,最后通过LC-MSn和NMR技术手段对萝卜花色苷单体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LC-MSn鉴定出萝卜皮中主要存在四种主要的花色苷,都是以天竺葵色素为苷元,带一个单糖和一个二糖的花色苷衍生物,即以天竺葵-3-槐糖苷-5-葡糖苷为基本结构,带有一个或是两个酰基化的基团,如丙二酸、阿魏酸或香豆酸。经由1H NMR方法,其中三种花色苷的具体结构鉴定为:3-[6-(对香豆酰)-L-葡萄苷(2→1)-葡糖苷]-5-D-吡喃葡糖苷天竺葵素、3-[6-(阿魏酰)-L-葡萄苷(2→1)-葡糖苷]-5-D-吡喃葡糖苷天竺葵素、3-[6-(对香豆酰)-L-葡萄苷(2→1)-葡糖苷]-5-[(6-丙二酰)-D-吡喃葡糖苷]天竺葵素。通过质谱信息和文献报道,第四种花色苷的结构应为3-[6-(阿魏酰)-L-葡糖苷(2→1)-葡糖苷]-5[-(6-丙二酰)-D-吡喃葡糖苷]天竺葵素。
    9  利用非培养技术研究古井贡酒大曲中的细菌群落结构
    张会敏 束莹 周庆伍 李安军 何宏魁 张治洲
    2014, 30(4):44-49.
    [摘要](1378) [HTML](0) [PDF 508.90 K](760)
    摘要:
    淡雅型白酒古井贡酒大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一直未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解析。本文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对古井贡酒中温大曲和高温大曲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所有克隆菌株归为36个OUT,分别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一些未培养菌类,其中厚壁菌门占多数。总体来说,中温大曲明显要比高温大曲细菌多样性更丰富一些。高温大曲的菌种相对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为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sanguinis,而且仅存在于高温大曲中,占到高温大曲表面菌群的79.5%,高温大曲曲心菌群的98.5%。中温大曲的两个样本差距比较大。样本S1的优势菌为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 sp.),占85.3%,另外还有少量的未培养菌类(12.9%)。中温大曲S2的细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5.2%)、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14.3%)、芽孢杆菌属Bacillus(13.4%)和各种未培养菌类(16.8%)。古井大曲中存在大量潜在新种,需要进一步鉴定。
    10  喇叭菌多糖的结构和抗肿瘤活性
    范晓丹 陈耀华 常杰 陈健
    2014, 30(4):50-54.
    [摘要](1342) [HTML](0) [PDF 552.61 K](875)
    摘要:
    从喇叭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喇叭菌多糖CCPⅠ,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分析了它的红外光谱特征和核磁共振图谱。研究表明,喇叭菌多糖CCPⅠ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270 Da,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吸收,是一种含有α和β型吡喃糖苷键的杂多糖,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2.11:3.13:6.45。糖链中C-6大部分被取代,C-2、C-3或C-4部分被取代。采用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方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评价了喇叭菌多糖CCPⅠ的抗补体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发现当CCPⅠ浓度为4 mg/mL时,抗补体活性达到70.44%,对人肝癌细胞 Hep G2和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当CCPⅠ浓度为1000 μg/mL时,对Hep G2和MCF-7抑制率分别达到60.06%和55.80%。
    11  臭鳜鱼的质构特性、特征气味及发酵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杨培周 钱静 姜绍通 潘丽军 王建强 张丹峰 操新民
    2014, 30(4):55-62.
    [摘要](1383) [HTML](0) [PDF 724.58 K](1042)
    摘要:
    臭鳜鱼是徽式风味名菜的代表菜品,具有徽菜“轻度腐败、盐重好色”的典型特点。为探究徽菜臭鳜鱼发酵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分析臭鳜鱼的鱼肉质构特性和氨基酸成分,确定臭鳜鱼挥发性特征气味的组分,分离和鉴定鳜鱼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结果表明:发酵8 d的鳜鱼鱼肉无明显鱼腥味,有淡臭味,臭鳜鱼的鱼肉硬度为3000.37 N,为新鲜鱼肉的2.72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2%和10.54%,必需氨基酸组氨酸(3.44%)和甲硫氨酸(5.01%)分别为新鲜鱼肉的4.32倍和3.09倍;通过DHS-GC-MS技术测定臭鳜鱼挥发性特征气味的主要成分为丙酸和异丙胺,丙酸和异丙胺分别占总气体成分的20.91%和41.17%,具有强烈臭味的丙酸是形成鳜鱼臭味的主要组成成分;筛选鳜鱼发酵微生物,根据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指标,采用16S rDNA技术进行分子鉴定以及进化树分析,鳜鱼发酵主要微生物为蜡样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
    12  龙眼肉多糖LPII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评价
    易阳 张名位
    2014, 30(4):63-67.
    [摘要](1314) [HTML](0) [PDF 555.27 K](677)
    摘要:
    LPII是龙眼肉多糖的主要级分之一,本文研究了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及酶降解作用对活性的影响。采用尼龙毛柱分离脾淋巴T/B细胞,在25~400 μg/mL剂量范围内体外评价LPII对脾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发现,LPII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及B细胞增殖,并促进B细胞抗体生成,但对T细胞激活作用不明显(P>0.05)。此外,LPII还能有效刺激巨噬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吞噬功能和NO生成量。LPII的高分子量组分在木瓜蛋白酶、链酶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均发生明显降解,且200 μg/mL剂量下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显著降低(P<0.05),但对脂多糖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刺激作用却显著增强(P<0.05)。LPII具有显著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是龙眼肉“滋补”的重要功能成分,而适度降解有利于增强活性。
    13  硝普钠对青钱柳悬浮细胞三萜合成的影响
    郭春梅 尹忠平 上官新晨 陈继光 付晓
    2014, 30(4):68-73.
    [摘要](1474) [HTML](0) [PDF 609.60 K](805)
    摘要:
    本文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建立青钱柳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以硝普钠为外源诱导物对其三萜的合成进行诱导,从硝普钠的浓度、添加时间和持续作用时间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硝普钠对青钱柳悬浮细胞生长、总三萜酸积累及代表性三萜酸合成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细胞培养生产三萜酸类化合物提供参考。10~50 μmol/L的硝普钠对悬浮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对三萜合成的诱导作用也不明显;150 μmol/L的硝普钠有效地促进了三萜的合成且对细胞生长影响较小;200 μmol/L以上的浓度则对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后的第8 d添加150 μmol/L硝普钠、持续作用4 d后收获效果最佳,总三萜酸产量可达1228.74 mg/L,为对照组的2.14倍,五种代表性三萜酸中以熊果酸(UA)和齐墩果酸(OA)的变化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8倍和2.48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硝普钠能有效地促进青钱柳悬浮细胞三萜酸的合成。
    14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研究
    吴亚丽 谢俊霞 卢楠 郭立达 梁世中
    2014, 30(4):74-79.
    [摘要](1260) [HTML](0) [PDF 500.03 K](757)
    摘要:
    本文研究了姜黄素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LoVo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RT-PCR技术检测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姜黄素作用前后c-myc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姜黄素可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増殖,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间依赖性,24、48和72 h姜黄素抑制LoVo细胞的IC50分别为(26.45±0.41)、(19.13±0.09)和(10.12±0.04) μmol/L;姜黄素可激活细胞中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抑制Bcl-2的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姜黄素可诱导LoVo细胞发生凋亡。姜黄素通过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和c-myc的表达来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并促使其凋亡。
    15  胆固醇在三硬脂酸甘油酯和三油酸甘油酯中的高温氧化特性
    徐贵华 刘东红 莫海珍 陈健初 王俊 叶兴乾
    2014, 30(4):80-84.
    [摘要](1567) [HTML](0) [PDF 394.77 K](754)
    摘要:
    为了阐明组成三酰甘油的脂肪酸是否饱和对胆固醇氧化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胆固醇在三硬脂酸甘油酯(GTS)和三油酸甘油酯(GTO)中的氧化情况,并同步跟踪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胆固醇在GTS和GTO中的主要氧化产物为7α-羟基胆固醇、7β-羟基胆固醇、5, 6β-环氧基胆固醇、5, 6α-环氧基胆固醇、7-酮基胆固醇。在160 ℃加热条件下,胆固醇氧化产物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未氧化胆固醇逐渐减少,在GTO中过氧化值在加热1 h出现最大值(500.46 meq/kg),在GTS中过氧化值在加热3 h出现最大值(401.30 meq/kg),随后逐渐降低。在110 ℃加热条件下,胆固醇在GTS中不会氧化,过氧化值亦较低,加热96小时出现最大值(278.43 meq/kg),胆固醇在GTO中几乎完全氧化,过氧化值迅速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加热12 h(1486.88 meq/kg),随后逐渐减少。总的来说,160 ℃和110 ℃加热条件下,胆固醇在GTS中比在GTO中稳定,过氧化值的产生亦会延迟且生成量较小,因此,饱和脂肪酸三酰甘油更有助于保持胆固醇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16  山莓叶抑制兔离体肠运动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活性稳定性研究
    常云佩 刘晓娟 周丽萍 熊平 陈雪香 曹庸
    2014, 30(4):85-92.
    [摘要](1271) [HTML](0) [PDF 726.07 K](746)
    摘要:
    本研究以山莓叶为原料,以兔离体肠运动为模型,80%乙醇提取后采用4种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提取,筛选具有抗腹泻的活性组分,并考察温度、pH、光质、光照时间和脱鞣质处理对粗提物抑制兔离体肠运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莓叶抑制兔离体肠运动的活性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层,其它层提取物的活性大小依次为:石油醚层>水层>正丁醇层>氯仿层;山莓叶醇提物在30 ℃~60 ℃范围内抑制兔离体肠运动活性稳定,高温(90 ℃和120 ℃)条件下离体肠的张力增量变化率较30 ℃处理分别下降了15.43%和32.45%;pH对抑制肠运动活性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活性最高,其次是中性,碱性条件下抑制其活性,pH 12处理后张力增量变化率仅为11.90%;不同光质和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仍具有极显著抑制兔离体肠运动的作用(P<0.01);脱鞣质处理会使山莓叶醇提物抑制肠运动活性减弱,说明鞣质可能是山莓叶抗腹泻活性成分之一。
    17  黄原胶对蔗糖酯乳浊液流变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赵强忠 刘道林 龙肇 邝婉湄 方敏 赵谋明
    2014, 30(4):93-98.
    [摘要](1489) [HTML](0) [PDF 686.14 K](895)
    摘要:
    本文研究了黄原胶浓度对蔗糖酯溶液水力学直径DH、ζ-电势及乳浊液粒径、ζ-电势、显微结构、粘度、模量和乳析分层等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原胶对蔗糖酯乳浊液流变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浓度升高,蔗糖酯-黄原胶复合溶液的DH值逐渐增大,ζ-电势逐渐降低。乳浊液的粒径先增大后减小,ζ-电势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乳浊液的粘度和模量逐渐增大。低黄原胶浓度(0~0.01 wt%)条件下,乳浊液仅出现油析分层现象;黄原胶浓度为0.05 wt%时,由于排斥絮凝作用增强,导致乳浊液的水析及油析分层最严重;随着黄原胶浓度进一步升高,由于弱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一定程度提高了乳浊液的稳定性;且黄原胶浓度高于0.15 wt%时,乳浊液仅出现水析分层现象。
    18  大肠杆菌转运蛋白SstT和RhtC的改造对L-苏氨酸产量的影响
    梁媛 杨书尧 刘宏亮 郝小明 林海龙 谢希贤 陈宁
    2014, 30(4):99-103.
    [摘要](1465) [HTML](0) [PDF 529.73 K](823)
    摘要:
    L-苏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有报道表明降低胞内L-苏氨酸浓度,解除其对合成途径酶的反馈作用,有利于提高L-苏氨酸产量,因此,本实验利用Red重组技术和基因过表达技术,以L-苏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TRFC为出发菌株,成功构建了TRFCΔsstT和TRFCΔsstT+pSTV28-rhtC。摇瓶发酵结果显示,与原菌相比,TRFCΔsstT的L-苏氨酸产量较原菌提高了4.00%,TRFCΔsstT+pSTV28-rhtC的L-苏氨酸产量较TRFCΔsstT+pSTV28提高了18.16%。此外,经检测发现重组菌株胞内L-苏氨酸浓度均低于原菌。最后进行了TRFCΔsstT+pSTV28-rhtC的5 L分批补料发酵实验,其L-苏氨酸产量及糖酸转化率分别较原菌提高了15.33%和16.14%。综上所述,通过改造L-苏氨酸转运系统的SstT和RhtC蛋白,能有效地增强细胞内L-苏氨酸外排能力,降低细胞内L-苏氨酸的浓度,进而有利于L-苏氨酸产量的提高。
    19  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对油炸面包虾品质的影响
    吉宏武 潘广坤 刘书成 苏伟明 卢虹玉 潘创
    2014, 30(4):104-111.
    [摘要](1438) [HTML](0) [PDF 415.01 K](681)
    摘要:
    油炸产品通常脂肪含量较高,这会缩短产品的货架期,同时会使得消费者对产品接受度的降低。然而,在油炸过程中,油炸产品的吸油量可以通过裹粉或者裹浆而降低。该研究拟在以小麦粉为主体的裹浆粉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以面包虾的裹粉率、水分损失量、吸油量、色泽、质构以及感官评定等为指标,研究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对油炸面包虾品质的影响。油炸条件为170 ℃,油炸3 min。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显著增加面包虾的裹粉率,且发现它能有效降低油炸面包虾产品的水分损失和吸油量。当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量从2 g增大到10 g时,油炸面包虾的水分损失和吸油量分别从15.12%和25.07%降低到11.64%和19.82%。此外,在裹浆中添加8%大豆分离蛋白的面包虾具有最好的质构特性且获得较高的综合感官评分。然而,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到裹浆中并不会对油炸面包虾的亮度、黄度及红度产生极显著的影响。
    20  微酸性电解水对绿豆芽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及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刘瑞 张冬晨 韭泽悟 辰巳英三 刘海杰
    2014, 30(4):112-117.
    [摘要](1898) [HTML](0) [PDF 432.22 K](807)
    摘要:
    本研究用微酸性电解水生产绿豆芽,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绿豆芽生长过程中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微酸性电解水促进绿豆芽生长的原因,并对绿豆芽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绿豆芽的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在发芽的大部分时间要低于对照组,而处理组的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值则在大部分时间保持较高水平,在发芽第3 d,微酸性电解水10 mg/L处理组的该比值要高于对照组54.37%,在发芽第4 d,微酸性电解水20和30 mg/L处理组的该比值要分别高于对照组57.45%和28.72%。这都与微酸性电解水可以促进绿豆芽生长的实际情况相关。有效氯浓度稍高的微酸性电解水利于绿豆芽总抗坏血酸含量的升高,微酸性电解水20和30 mg/L处理组绿豆芽抗坏血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5.30%和9.33%。处理组还原糖含量有所降低,而总糖和粗蛋白含量则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21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改性玉米淀粉的性能研究
    张本山 邓丹丹 卢海凤
    2014, 30(4):118-123.
    [摘要](1374) [HTML](0) [PDF 619.92 K](776)
    摘要: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乙醇溶剂法进行羟丙基醚化改性,再采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剂和一氯乙酸进行处理而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玉米原淀粉、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表明改性淀粉在1287 cm-1处出现羟丙基的吸收峰,同时在1328~1603 cm-1处出现了-COO-吸收峰,说明原淀粉已接入了羟丙基和羧甲基基团。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淀粉仍属A型衍射图,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复合变性前后淀粉的表观形貌变化,证实了淀粉其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讨论了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冻融稳定性、流变性。
    22  冰温贮藏过程中蟹味菇几种营养成分变化的动力学特征
    张辉 乔勇进 张娜娜 唐坚 马丽 戚文元
    2014, 30(4):124-129.
    [摘要](1404) [HTML](0) [PDF 539.10 K](848)
    摘要:
    为研究冰温贮藏减缓蟹味菇营养成分降解的机理,以采后蟹味菇为试材,基于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了25 ℃、15 ℃、4 ℃及-0.5 ℃ 4个贮藏条件下蟹味菇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3种营养成分的降解表观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蟹味菇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降解活化能分别为81.51 kJ/mol、83.88 kJ/mol、100.52 kJ/mol;冰温贮藏条件下3种营养成分的降解半衰期、分子有效碰撞百分比、降解活化焓、降解活化自由能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降解过渡态平衡常数K≠均小于其他温度处理组。此外,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活化熵及位阻因素为4 ℃贮藏时最大,而抗坏血酸及可溶性糖的降解活化熵和位阻因素则为冰温贮藏时最大。故,冰温贮藏改变了蟹味菇营养成分降解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从而表现为其减缓了蟹味菇营养成分的降解。
    23  1-MCP对不同采收期“五九香”梨冷藏品质的影响
    关军锋 高曼曼 赵倩
    2014, 30(4):130-135.
    [摘要](1352) [HTML](0) [PDF 497.08 K](729)
    摘要:
    针对“五九香”梨果实长期冷藏和货架期间容易软化和产生黑皮的现象,本研究对3个采收期采收的“五九香”梨进行1.0 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继而进行0 ℃冷藏和20 ℃货架贮藏。结果表明,冷藏期间,“五九香”梨果实的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升高,黑皮和黑心增多,货架期间更为明显。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五九香”梨果实硬度和SSC的影响较小,但明显延缓冷藏后货架期果实软化和SSC升高,并且果实采收越晚,1-MCP的作用效果越显著;1-MCP还降低冷藏和货架期间黑皮指数和果心褐变指数,并以货架期间的效果明显,显著抑制果皮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的生成。综合分析认为,1-MCP处理明显减少“五九香”梨货架期软化和黑皮现象,并对早期采收的“五九香”梨果实冷藏和货架期间的品质维持较好。1-MCP减少“五九香”梨黑皮发生的原因与抑制果皮共轭三烯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24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草鱼的质构特性
    徐文杰 洪响声 熊善柏
    2014, 30(4):136-141.
    [摘要](1239) [HTML](0) [PDF 451.34 K](732)
    摘要:
    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测定211个草鱼样品鱼肉的质构参数和持水性,并采集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草鱼质构特性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样品数据范围较大,可满足建模要求,比较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确定正交信号校正(OSC)适宜分析鱼肉持水性、硬度、回复性、弹性和剪切力的大小,而鱼肉咀嚼性的近红外光谱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是数据标准化(S)。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草鱼各质构指标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所建立的鱼肉持水性、硬度、回复性、弹性、咀嚼性和剪切力指标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4、0.9812、0.9830、0.9871、0.7860和0.9896,说明除了咀嚼性模型外,草鱼质构指标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采用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快速地测出草鱼鱼肉持水性、硬度、回复性、弹性和剪切力的值。
    25  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特性分析
    毛程鑫 李桂华 李普选 祝品 康雪梅
    2014, 30(4):142-146.
    [摘要](1764) [HTML](0) [PDF 422.47 K](908)
    摘要:
    实验在分析测定牡丹籽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00%。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含量分别为23.92%、27.58%、40.50%;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得牡丹籽油中除游离脂肪酸外,含有95.89%的甘三酯和4.11%的甘二酯;猪胰脂酶水解分析牡丹籽油的Sn-2脂肪酸组成,结合1, 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牡丹籽油甘三酯组成。牡丹籽油中主要是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甘三酯,其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的含量达到71.00%以上,一饱和二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含量大于15.00%;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籽油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0.56 mg/g;Rancimat法测定的氧化稳定性结果为110 ℃,2.85 h。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6  乳酸菌发酵改善小麦胚芽的营养品质与贮藏特性的研究
    魏一星 董英 周兴华 常宪辉 陈国平
    2014, 30(4):147-153.
    [摘要](1255) [HTML](0) [PDF 569.57 K](908)
    摘要:
    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发酵小麦胚芽,研究其发酵前后营养品质与贮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中存在谷氨酸脱羧酶(GAD),能够转化L-谷氨酸生成γ-氨基丁酸(GABA);发酵后的小麦胚芽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13.64倍,其中天冬氨酸、亮氨酸、γ-氨基丁酸以及蛋氨酸、赖氨酸等增加显著;发酵过程中植酸酶活性增强,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下降;发酵麦胚的脂肪酶活力比发酵前降低55.31%,脂肪氧化酶活力降低76.3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显示,发酵麦胚的贮藏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经过60 d的室温贮藏,发酵麦胚的氧化酸败程度明显低于未发酵麦胚。因此,乳酸菌发酵小麦胚芽可显著改善其营养品质与贮藏特性,采用该方法加工的小麦胚芽可作为食品营养强化的原料或食品配料。
    27  VBNC状态啤酒易感乳杆菌的诱导及复苏
    邓阳 刘君彦 房慧婧 陈江 李惠萍 李琳 涂京霞 刘静 冯智坚
    2014, 30(4):154-159.
    [摘要](1386) [HTML](0) [PDF 518.50 K](790)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典型的难培养啤酒易感乳杆菌-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形成“活的但不可培养”(VBNC)的诱导方式,以及从此状态复苏至可培养状态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耐酸乳杆菌2011-11菌株采用啤酒内连续传代驯化法还原其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实际生存状况,并通过荧光染料染色对诱导后的耐酸乳杆菌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利用逐步升温和添加促进物法对VBNC菌进行复苏试验。当连续传代至第19代,MRS检测平板上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此时菌体多数仍存在呈现绿色荧光的活细胞,表明耐酸乳杆菌已形成VBNC状态,且仍具有污染啤酒能力;将刚进入VBNC状态的耐酸乳杆菌菌悬液经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涂布于MRS平板,于26 ℃厌氧培养,可使耐酸乳杆菌复苏至可培养状态。本研究证实,可通过啤酒内连续传代诱导获得VBNC状态耐酸乳杆菌,而添加过氧化氢酶改良常规MRS平板是一种有效的复苏方法。
    28  基于OD-TTD法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模型的研究
    汪玲玲 钟武杰 黄少鹏 郝淑贤
    2014, 30(4):160-164.
    [摘要](1152) [HTML](0) [PDF 510.81 K](980)
    摘要:
    本文应用OD-TTD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速率和迟滞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生长模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为实验菌株,将梯度稀释的菌液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实时测定各菌液的OD值。根据达到特定OD值所需的时间(times to detection,TTD)与起始菌数(N0)的线性关系和OD达到特定值时的菌数(Nd),计算生长速率(μ)和迟滞期(λ),然后选择合适的模型拟合生长数据。结果得出:TTD=-154.86N0+1202.3,R2=0.9997(OD=0.1),计算出μ为0.0064 log [cfu/(mL?min)],λ为7.8 min。根据Gompertz、Baranyi、Logistic和3-phase linear(3PLM)模型推算TTD值。结果表明3PLM模型推导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因此最适合构建生长模型。此外,对比平板法和OD-TTD法,发现生长速率值两者差别不大,但迟滞期值则前者远比后者大。因此,在OD-TTD法基础上采用3PLM模型可以快速简便地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模型,但是迟滞期的测定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29  谷氨酸棒杆菌产L-色氨酸重组菌株的构建
    蔡霞 郑穗平
    2014, 30(4):165-170.
    [摘要](1360) [HTML](0) [PDF 590.19 K](690)
    摘要:
    在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由分支酸产生两个分支:一方面,在邻氨基苯甲酸异构酶(ANS)、邻氨基苯甲酸磷酸核糖转移酶(PRT)和色氨酸合成酶(TS)的催化下合成色氨酸;另一方面,分支酸在分支酸变位酶(CM)的催化下生成预苯酸(PPA),由预苯酸又产生两个分支,最后生成酪氨酸或苯丙氨酸。在该途径中,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合成酶(DS)是关键酶。以谷氨酸棒杆菌SPT9(Phe-、Tyr-、4-FPr、6-FTr)为出发菌株,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分支酸变位酶基因csm获得菌株SPT9?csm。将编码DS、ANS和PRT、TS的基因aroⅡ、trpEGD及ts在SPT9?csm中分别过量表达和串联过量表达,获得一系列重组菌:SPT9?csm-XK99E-aroⅡ-trpEGD、SPT9?csm-XK99E-ts、SPT9?csm-XK99E-cspB-ts、SPT9?csm-mob2-ts和SPT9?csm-mob2-ts- aroⅡ-trpEGD。这五株菌摇瓶发酵72 h后,色氨酸产量相对于出发菌株SPT9分别提高了21.4%、57.1%、100%、121.4%和178.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ts、aroⅡ和trpEGD基因在重组菌SPT9?csm-mob2-ts-aroⅡ-trpEGD中的表达量是它们在菌株SPT9中的9.2倍、13.0倍以及10.6倍。
    30  机械去梗对荔枝损伤及保鲜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慰祖 陆华忠 杨洲 吕恩利 范豪杰 姚佑平
    2014, 30(4):171-175.
    [摘要](1352) [HTML](0) [PDF 489.30 K](950)
    摘要:
    荔枝在收获季节依赖人工成串采收,但出口的荔枝要求分成单果,为了实现成串荔枝的去梗分离,设计了一种机械式荔枝去梗机,该去梗机利用梳振法将成串荔枝分成单果。使用当天采购的成串新鲜荔枝,分别对人工去梗和4种振动频率下的去梗机去梗进行分离效率试验,试验表明,振动频率20 Hz时,机械去梗效果最好,其去梗效率约为人工去梗的3倍,破损率低于6%。分别对人工去梗和去梗机去梗得到的荔枝果实进行损伤测试和贮藏保鲜试验,试验表明,机械去梗果实的弹性模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即分离过程中机器对果实造成的机械损伤不明显,人工去梗和20 Hz机械去梗得到的果实在保鲜过程中,褐变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参数在大部分节点差异无显著差性,所以机械去梗对果实的保鲜性能影响较小。
    31  非水溶性龙须菜多糖在猪肉肠中保水性的研究
    杜佳佳 刘安军 郑捷 宋晓娣 王子健 胡颖娜
    2014, 30(4):176-180.
    [摘要](1053) [HTML](0) [PDF 460.18 K](793)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脱除酸性多糖的龙须菜粉对猪肉肠保水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了龙须菜粉和磷酸盐对猪肉肠的蒸煮损失率、离心损失率、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复合磷酸盐(CPP)在各组磷酸盐中保水性最好,在磷酸盐最大允许添加量(0.5%)下,添加龙须菜粉使猪肉肠的蒸煮损失率、离心失水率分别下降了95.27%、71.62%,相对于CPP组分别下降了37.20%、32.50%,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龙须菜粉增加保水效果逐渐增强;猪肉肠的弹性、硬度、粘聚性、咀嚼度和回复性随添加量的增大逐渐改善,当添加量在3.5~4%之间时,各组质构特性较CPP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观察200倍电镜下肠体微观结构,添加龙须菜粉的猪肉肠形成致密连续的结构且比较均一,较其他各组更加利于水分的固定。因此实验最终确定了龙须菜粉在3.5~4%的添加量下较CPP能更好的改善肉制品品质。
    32  壳聚糖/石榴皮提取物复合膜在猪肉饼保鲜中的应用
    覃宇悦 吴艳 张智宏 李冰 梁小波 曹建新
    2014, 30(4):181-188.
    [摘要](1840) [HTML](0) [PDF 423.14 K](706)
    摘要:
    壳聚糖(CH)膜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保鲜领域中,本研究通过向壳聚糖膜中添加石榴皮提取物(PRP)制备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复合膜,并研究其对猪肉的保鲜效果。在4±1 ℃的条件下,采用CH-PRP膜或CH膜包裹猪肉饼,进行为期20 d的储藏保鲜,测定猪肉饼的pH值、细菌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高铁肌红蛋白(MetMb)和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对照组未使用膜包装。对于微生物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CH和CH-PRP组的保质期均延长了8 d。此外,CH-PRP膜能有效抑制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和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在整个储存期,CH-PRP组猪肉饼的感官品质一直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观察发现,CH-PRP膜在储藏过程中缓慢释放抗氧化酚类化合物。因此,壳聚糖/石榴皮提取物复合膜是一种兼具抗菌和抗氧化效果的保鲜膜,能有效延长猪肉饼的保质期。
    33  高压处理对碎牛肉重组特性的影响
    马汉军 董建国 马瑞芬 赵永红 白腾辉 韩延安
    2014, 30(4):189-195.
    [摘要](1055) [HTML](0) [PDF 703.24 K](749)
    摘要:
    为提高低值碎牛肉的利用率,改善其重组特性,将碎牛肉制成牛肉肠经高压处理,对其蒸煮损失率、非压出水分、保水性、黏结性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碎牛肉的蒸煮损失率随着压力的增大、保压时间的延长和保压温度的增加均呈先降后升趋势,非压出水分、保水性和黏结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并都在400 MPa,15 min,20 ℃附近达到最佳值;通过响应面(SEM)法分别得到高压改善碎牛肉蒸煮损失率(500 MPa,25 min,35 ℃)、非压出水分(431 MPa,15 ℃,18.6 min)、保水性(500 MPa,25 min,35 ℃)和黏结性(383 MPa,35 ℃,25 min)的最适处理条件,并对其四项指标综合考虑进行最优化求解,求得高压提高碎牛肉重组特性的最佳处理条件为469 MPa、35 ℃、25 min;经研究发现,该条件下处理后的碎牛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微观结构也更加规则有序。由此可知:适当的高压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碎牛肉的重组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4  两种微波加热处理方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闫虹 林琳 叶应旺 邓伟 姜绍通 陆剑锋
    2014, 30(4):196-204.
    [摘要](1538) [HTML](0) [PDF 599.27 K](786)
    摘要:
    为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两种微波加热处理(单独微波和水浴微波联用)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单独微波加热和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工艺条件;并采用凝胶溶解度、化学作用力、SDS-PAGE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微波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60 s,此时凝胶强度608.64 g?cm,持水性83.64%,白度75.79;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40 ℃,水浴时间1 h,微波功率450 W、微波时间60 s,此时凝胶强度627.37 g?cm,持水性85.37%,白度74.37。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白鲢鱼糜凝胶特性方面,两种微波加热显著优于传统水浴加热(即水浴二段加热),且水浴微波联用加热比单独微波加热更好。
    35  鳀鱼蒸煮液膜浓缩与蒸发浓缩的比较分析
    张建友 柳敏 林龙 丁玉庭
    2014, 30(4):205-210.
    [摘要](976) [HTML](0) [PDF 591.06 K](925)
    摘要:
    本文研究了纳滤浓缩条件,分析膜浓缩(微滤-纳滤联用)与传统蒸发浓缩两种方式制备的鳀鱼蒸煮浓缩液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20 bar、45 ℃纳滤浓缩效果较好。膜浓缩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态氮分别浓缩了4.05倍和2.21倍,蒸发浓缩液则分别为6.20倍和5.91倍。膜浓缩实际能耗为0.51度/L;蒸发浓缩实际能耗2.36度/L,是膜浓缩的4.63倍。膜浓缩液的黄蓝值(b*)相对蒸煮原液增大了3.96,亮度值(L*)和红绿值(a*)变化较小;蒸发浓缩液b*值相对蒸煮原液增大了1.99,同时a*值增大2.42,色系明显发生改变。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PME)提取蒸煮原液、膜浓缩液和蒸发浓缩液中的风味物质,由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分别检测出45、42、33种物质成分。因此,微滤-纳滤联用的膜浓缩方式比蒸发浓缩能更好的保持鳀鱼蒸煮液的色泽和风味。
    36  不同温度对酪蛋白-木糖模式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
    章银良 张陆燕 周文权 时国庆
    2014, 30(4):211-219.
    [摘要](1403) [HTML](0) [PDF 612.52 K](753)
    摘要:
    对在不同温度下的酪蛋白-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进行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褐变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160 ℃范围内,差异显著(p<0.05);MRPs对铁离子螯合能力随反应温度变化先增强后下降,并在100 ℃时达最大值53.26%。而铜离子螯合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MRPs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大于对羟基自由基;MRPs的还原能力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差异显著(p<0.05)。从GC-MS分析结合抗氧化性能测定可以判断,酪蛋白-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物质主要是醛类、酮类、酚类、烯烃和杂环类物质,MRPs整体抗氧化能力中的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与美拉德反应温度呈现显著相关性,MRPs中的抗氧化机制从机理上初步推断为自由基清除方式而非螯合金属离子的方式进行。
    37  常见浆果的真空冷冻干燥特性研究
    赵凤敏 李树君 张小燕 曹有福 杨延辰 刘威 杨炳南
    2014, 30(4):220-225.
    [摘要](1453) [HTML](0) [PDF 689.73 K](959)
    摘要:
    浆果不耐贮藏、易腐烂变质,需进行及时的采后处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可有效保存物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感官特征,尤其适合高附加值水果的加工。试验以香蕉、葡萄、猕猴桃和蓝莓4种常见浆果为原料进行冻干加工,分别记录动态干燥过程,并对冻干产品特性进行分析。试验表明:香蕉、猕猴桃和蓝莓均能保持新鲜物料的形态,疏松多孔、质地酥脆,葡萄出现体积收缩、表面褶皱;香蕉、猕猴桃、蓝莓在升华干燥中出现了恒速干燥阶段,而葡萄无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冻干香蕉、猕猴桃和蓝莓3种浆果复水性分别为72.34%、76.23%和55.88%,维生素C保存率分别为88.47%、96.67%和78.11%,而葡萄复水性和维生素C仅为33.53%和22.67%。含糖量较高的浆果冻干效果不太理想,需继续进行干燥工艺研究。试验为浆果冻干提供了适宜性评价依据,在货架期延长、方便快捷运输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8  宰前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陈名帅 范兴 陆玉芹 颜明月 陈德慰
    2014, 30(4):226-232.
    [摘要](1444) [HTML](0) [PDF 490.09 K](763)
    摘要:
    研究了宰前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肉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敲头作为对照组,比较二氧化碳麻醉放血宰后于1±1 ℃下贮藏,测定7 d各组僵直度、pH值、质量耗损率、挥发盐基氮、感官评价、质构硬度和剪切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宰前二氧化碳麻醉能延迟进入僵直期的时间,且有较高的初始pH和较低的最终pH。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组的质量耗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宰后3 d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却在宰后4到7 d内,二氧化碳麻醉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宰后0 d和4到5 d外,二氧化碳麻醉组的TVB-N均明显低于敲头对照组。另外,两组间的质构恶化和感官评价在宰后无显著差异,但两组的剪切力和硬度以及感官评价在宰后第7 d要明显劣于0 d。结合各项指标,宰前二氧化碳麻醉比敲头致晕更适合于罗非鱼鱼片的生产加工。
    39  响应面优化玛咖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黎明 李瑞超 郝利民 田爱莹 鲁吉珂 张建春
    2014, 30(4):233-239.
    [摘要](1634) [HTML](0) [PDF 583.32 K](815)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云南丽江产玛咖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玛咖叶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比较玛咖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玛咖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64 ℃、料液比29:1(mL/g),在此条件下,玛咖叶总黄酮的得率可达到(2.49±0.02)%。同时建立了乙醇溶液提取玛咖叶总黄酮的二次数学模型,对目标产物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玛咖叶总黄酮体外清除羟自由基、1, 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0.605、0.165、0.425 mg/mL,其清除3种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相同浓度的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但低于L-抗坏血酸。
    40  切分及烹调对叶类蔬菜品质的影响
    左敏儿
    2014, 30(4):240-244.
    [摘要](1126) [HTML](0) [PDF 431.65 K](873)
    摘要:
    以芥菜、菜心、生菜等为主要原材料,研究切分方式与烹调方式对叶类蔬菜中维生素C、叶绿素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明确加工条件对叶类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分后烫漂,叶类蔬菜中维生素C较新鲜蔬菜下降超过40%,亚硝酸盐含量下降超过45%,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且随细胞液的流失有明显上升趋势;油炒、烫漂和汽蒸三种烹饪方式对叶类蔬菜中叶绿素、维生素C、亚硝酸盐影响的研究表明,汽蒸加工可以保留叶类蔬菜中60~67%的维生素C,可降低40~70%的亚硝酸盐含量,而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烹饪方式。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具备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减少叶类蔬菜烹饪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叶类蔬菜烹饪品质起到良好的方法借鉴。
    41  MMSE-GC-MS/GC-O法鉴定熟制阳澄湖大闸蟹关键嗅感物质
    王锡昌 吴娜 顾赛麒 陶宁萍
    2014, 30(4):245-254.
    [摘要](1343) [HTML](0) [PDF 677.50 K](771)
    摘要:
    本文采用新型材料-MonoTrap作为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提取阳澄湖大闸蟹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雄性、雌性阳澄湖大闸蟹四个部位(体肉、钳肉、足肉和性腺)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得到9大类76种挥发性物质。同时,采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并运用直接强度法对挥发物进行分析,共嗅闻到17种气味特征,其中体肉气味特征强度最弱,性腺最强。青草味是四个部位中最显著的气味特征,而性腺气味特征较其他部位不同的是具有较强的油脂味和烤肉味。在76种挥发性物质中,筛选出56种具有气味特征的嗅感物质(Odor Compound,OC),其中三甲胺、(Z)-4-庚烯醛、2, 5-二甲基吡嗪、(E, E)-3, 5-辛烯-2-酮和(Z)-4-癸烯醛在各可食部位中均存在,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典型风味贡献显著。
    42  广州市售生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
    石磊 周臣清 闫鹤
    2014, 30(4):255-259.
    [摘要](1409) [HTML](0) [PDF 410.01 K](717)
    摘要:
    了解广州市某区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分子分型及其耐药性特征。根据GB 4789.10-2010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的分离及鉴定,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进行分子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PCR法验证MRSA并筛选检测I类整合子及相关耐药基因盒。110份生猪肉样品中有34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0.9%),得到34株该菌,所有菌株共可分成7种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STs),分别为ST6(1/34)、ST7(16/34)、ST9(9/34)、ST59(1/34)、ST239(4/34)、ST2259(2/34)及一株等位基因谱为5-4-1-4-4-6-53的新型ST,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对青霉素100%耐药,对四环素、甲氧苄胺嘧啶、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2%、76.5%、64.7%、61.8%,MRSA检出率为38.3%(13/34),I类整合子的检测率为14.7%(5/34),其中2株菌携带相应基因盒。本次实验显示生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比较严重且具有严重的抗生素耐药现象,ST7为主要的序列型号,I类整合子存在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相关基因盒对菌株耐药发挥作用。
    43  微波辅助衍生-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
    王志兵 高杨 刘洋 解耸林 张凤清
    2014, 30(4):260-267.
    [摘要](1428) [HTML](0) [PDF 700.48 K](727)
    摘要:
    将微波辅助衍生法与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法相结合,建立了牛奶中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小诺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等7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的快速萃取、衍生方法。本研究以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衍生试剂,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PF6)为提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将微波辅助衍生和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相结合,使目标化合物被衍生的同时被萃取和富集到离子液体中,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89),检出限为0.11~0.57 μg/L。加标样品回收率在91.95~106.33%之间,其RSD为1.39~5.92%。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牛奶样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检测。
    44  传统与商品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李治华 王自鹏 胡静 董琳 李锋元 黄驰 姚英政 谢江 李浦 陈福生
    2014, 30(4):268-273.
    [摘要](1551) [HTML](0) [PDF 584.31 K](867)
    摘要:
    以四川3种郫县传统豆瓣酱和某知名商品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对上述两类郫县豆瓣酱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将传统与商品豆瓣酱区分开,最佳传感器组合为S1S4S7;4种豆瓣酱共鉴定出了53种成分,其中传统与商品郫县豆瓣酱共有的成分为18种,占总检出化合物的33.96%,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物质有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等;商品豆瓣酱独有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所加香料,3种传统豆瓣酱之间不完全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24种,主要是醇类、酯类及烷烃类,结合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这些成分对郫县豆瓣酱的风味贡献不大,传统与商品豆瓣酱在酱香程度等方面差异不大,但在色泽方面有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发酵时间不同引起。
    45  鱼翅类食品中鲨鱼成分PCR鉴定方法研究
    覃芳芳 王德莲 冼燕萍 罗海英 吴玉銮 罗东辉 王莉 王斌
    2014, 30(4):274-278.
    [摘要](1797) [HTML](0) [PDF 534.62 K](734)
    摘要:
    本文针对鱼翅中的鲨鱼成分进行检测鉴定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的PCR检测方法,可检测鱼翅类食品中是否存在鲨鱼成分。根据鲨鱼线粒体的细胞色素亚基I基因序列设计了鲨鱼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228 bp;为了评价方法的特异性,将设计的引物分别针对22份鱼翅样品DNA和37种其它种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只在鲨鱼鱼翅中能检测出特异的228 bp条带,其它37种物种中均无条带检出。为了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将鱼翅DNA中掺入了不同比例土豆DNA的样品采用本方法进行了PCR分析,显示方法可检测灵敏度为0.1%(m/m)。随机抽取45份不同类型的鱼翅样品,检测出22份鲨鱼翅均含鲨鱼成分,而21份仿鱼翅均不含鲨鱼成分而含有植物成分。该样品前处理方法、DNA提取方法以及PCR 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鲨鱼成分检测鉴定。
    46  基于电子鼻和神经网络的牛肉新鲜度的检测
    洪雪珍 韦真博 海铮 王俊
    2014, 30(4):279-285.
    [摘要](1425) [HTML](0) [PDF 618.76 K](785)
    摘要:
    本文对一批新鲜牛肉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检测、微生物含量检测和电子鼻检测,检测时间为冷藏第0、3、5、7、10、12、14 d。应用电子鼻第50 s的响应信号建立牛肉样品的模式识别分析模型。运用马氏距离分析牛肉样品新鲜度的变化,样品与新鲜样品间的马氏距离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冷藏5 d后,样品的质量有明显跃变;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区分不同冷藏时间的样品,除第0~5 d样品有部分重合外,其他天数样品都能很好区分;利用逐步判别分析进行冷藏时间判别,正确率为96.19%;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BPNN)和广义回归网络(GRNN)建立牛肉冷藏天数与感官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模型,实验表明GRNN模型效果较好,该模型对冷藏时间、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得分的预测误差Se分别为1.36 d、4.64?10-2 mg/g、1.61×106 cfu/g和1.31。
    47  基于GC-MS法的椰子水及其饮料的风味成分分析
    杨慧敏 周文化 张群 李维敏
    2014, 30(4):286-290.
    [摘要](1340) [HTML](0) [PDF 469.51 K](903)
    摘要:
    为了对不同成熟度椰子(椰青、嫩椰子、成熟椰子)的椰汁及椰子水饮料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7种香气成分,分为7大类化合物,包括酯类32种,有机酸11种,醇类7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酚类4种,其他类7种。在检出的香气物质中,确定主体风味组分主要是醇类、酯类和酸类3类物质,相同的挥发性成分是2, 3-丁二醇。不同样品中,这些微量香气成分的种类含量有较大差别,成熟椰子原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多。因此,椰子水原汁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椰子水饮料的感官质量。本试验研究为椰子水及其饮料感官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48  抑制氧化甲基橙光度法测定贝类中牛磺酸
    李咏梅 祝龙生 李人宇
    2014, 30(4):291-295.
    [摘要](849) [HTML](0) [PDF 525.54 K](791)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贝类中牛磺酸的新方法。痕量牛磺酸在pH 11.0氨-氯化铵缓冲液中对高锰酸钾氧化甲基橙的反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使体系褪色,吸光度明显减小。试验了酸度、高锰酸钾用量、甲基橙用量、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90 nm,吸光度减小值与牛磺酸质量浓度在0~75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2×106 L/(mol?cm),检出限为1.19 μg/L。采用热水浸提和离子交换法处理样品,将该方法用于测定文蛤、缢蛏、栉孔扇贝和四角蛤蜊中牛磺酸,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24%(n=6),回收率为98.31~101.76%。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适用于贝类中牛磺酸的测定。
    4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丽 蔡阳 黄伟 邱杨
    2014, 30(4):296-300.
    [摘要](1027) [HTML](0) [PDF 462.59 K](697)
    摘要:
    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本研究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mAb930)与聚苯乙烯微球偶联,结合双抗体夹心技术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抗体与微球偶联率。通过L25(56)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方法的反应条件,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应用建立的方法及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同时检测200份食品样品,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较优实验条件即多抗工作浓度为1:100、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IgG工作浓度为1:500、SA-PE的工作浓度为10 μg/mL、生物素标记的抗体与SA-PE反应时间为30 min。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3 CFU/mL;与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结果基本相符,液相芯片法检测各种样品的假阳性率低于0.77%。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50  HPLC-ICP-MS测定乳制品中的三价铬和六价铬
    胡玉军 覃毅磊 赖毅东
    2014, 30(4):301-305.
    [摘要](1375) [HTML](0) [PDF 445.83 K](818)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联用同时测定乳制品中的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方法。样品在EDTA缓冲液中煮沸,冷却后在离心机中以8000 r/min离心10 min沉降蛋白质,取清液用0.45 μm滤膜过滤,就完成了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同时提取。以NH4NO3为流动相(pH=7.0~7.2),流速为0.6 mL/min,使用HPLC-ICP-MS仅需4 min就完成了提取液中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离和测定。本文着重分析了各种前处理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EDTA加入量要过量以消除钙、镁等元素的影响;煮沸能显著加快EDTA与三价铬的络合速度,但时间不能过长,以2~3 min为宜;pH值在7.0~7.2时两种形态的铬回收率高,分离效果好。实验表明,三价铬和六价铬的线性范围在0.2~20 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检出限分别为0.034 μg/L和0.066 μg/L。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精密度好。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