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9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乳腺癌疫苗中肿瘤抗原的鉴定
    刘安军 方菁菁 马姗婕
    2013, 29(8):1751-1755.
    [摘要](1285) [HTML](0) [PDF 550.60 K](720)
    摘要:
    鉴定乳腺癌疫苗中激活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根据免疫小鼠血清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寻找肿瘤疫苗所含的肿瘤抗原。结果表明,肿瘤疫苗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大于6400,证明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含量高,且其抗肿瘤体液免疫得到增强;SDS-PAGE结合免疫印迹结果证明,软骨多糖作用后的Ca761细胞,与免疫血清在50 kDa左右出现了特异性结合的蛋白条带;二维电泳结合免疫印迹确定了激活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为50 kDa酸性蛋白,经质谱技术鉴定,该肿瘤抗原为α-tubulin。综上所述,Ca761细胞中的肿瘤抗原α-tubulin经软骨多糖作用后,其结构及表达量发生了变化,该变化的抗原即为肿瘤疫苗中激活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抗原,因此肿瘤疫苗免疫成功小鼠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侵袭;α-tubulin经软骨多糖作用后其免疫原性增强,因此其可以开发成为以抗原为基础的疫苗。
    2  巴氏杜氏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姜建国 陈善立 劳永民
    2013, 29(8):1756-1760.
    [摘要](1259) [HTML](0) [PDF 488.33 K](790)
    摘要: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是巴氏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wil)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上游关键酶。本研究根据NCBI上已发布的巴氏杜氏藻mRNA序列(GenBank: Y14807),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基因组步移法及半巢式PCR的方法,获得PDS编码区序列。在编码区序列获取过程中,发现5’端编码区有325 bp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cDNA序列有所不同,故采用了5’RACE技术进行验证,经过比对发现结果与本实验基因组步移所获得序列相匹配,推测NCBI公布mRNA序列的PDS与本实验获取的PDS可能为同工酶。然后根据获得的序列,再利用基因组步移PCR的方法获得其两端侧翼序列:启动子和终止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分析。实验获得的完整PDS基因全长12678 bp,其中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113 bp,编码区上游序列3010 bp,编码区下游序列1555 bp,编码区序列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发现PDS启动子中具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3  联苯三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高文惠 刘博 尹航 王姣姣 贾英民
    2013, 29(8):1761-1769.
    [摘要](1342) [HTML](0) [PDF 491.12 K](658)
    摘要:
    制备联苯三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BMIP)并研究其特异识别能力。以联苯三唑醇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考察不同致孔剂对模板物质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比例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对联苯三唑醇的吸附量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吸附性能,并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乙腈和四氢呋喃为致孔剂时,联苯三唑醇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发生红移,分别红移了5 nm和6 nm,且吸收峰均增强。由Scatchard分析可知,联苯三唑醇与MAA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其解离常数KD1=3.16 mmol/L、KD2=107.53 mmol/L。四氢呋喃和乙腈更适合用于联苯三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良好的识别能力,可以用做联苯三唑醇的分离材料。
    4  徐闻牡丹珊瑚共附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雷晓凌 李军 肖胜蓝 钟敏
    2013, 29(8):1766-1769.
    [摘要](1327) [HTML](0) [PDF 511.04 K](766)
    摘要:
    本文以牡丹珊瑚为原料,选用2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大小、颜色、生长速率等菌落形态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个体形态进行分离鉴定,并根据ITS-rRNA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子鉴定,依照测序结果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该样品中共分离到10株共附生真菌,分属于5个属,其中曲霉属有3株、肉座菌属有3株、有2株属于青霉属、1株顶枝孢属及1株白腐菌属。说明曲霉属和肉座菌属是牡丹珊瑚上的优势菌属。牡丹珊瑚与其它种类珊瑚比较分离到的真菌数量较少,但均匀度比较高。从牡丹珊瑚上分离到的肉座菌属和白腐菌属在海洋真菌的研究中未见报道。
    5  普洱茶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胡永金 韩小溪 薛桥丽 杨华松
    2013, 29(8):1770-1773.
    [摘要](1285) [HTML](0) [PDF 569.32 K](751)
    摘要:
    研究了不同溶剂普洱茶提取物及萃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论文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了水提、75%和95%乙醇普洱茶提取物对S. aureus、E. coli、P. aeruginosa及B. subtilis体外抑菌效果。同时分析了95%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供试菌的影响。结果表明:95%乙醇浸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尤其对S. aureus、E. coli最为明显,抑菌圈分别为19.58±0.24 mm、14.58±0.24 mm,MIC分别为0.63 mg/mL,0.39 mg/mL,但对B. subtilis抑菌效果差。在95%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萃取物抑菌活性为: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物对S. aureus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为31.88±0.24 mm,MIC为0.47 mg/mL。普洱茶提取物的醇提乙酸乙酯萃取提物能显著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生长,研究结果为普洱茶抗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和数据参考。
    6  胶糖配比对卡拉胶和明胶含糖凝胶体性能的影响
    李汴生 刘波 李丹丹 阮征
    2013, 29(8):1774-1778.
    [摘要](1643) [HTML](0) [PDF 464.36 K](961)
    摘要:
    本文以软糖加工中的基础原料卡拉胶、明胶、蔗糖、果葡糖浆为对象,分别研究了胶体浓度、糖浆比例对含糖凝胶体的质构特性和水分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卡拉胶含糖凝胶体系中,1~3%的卡拉胶可形成各种硬度范围的凝胶体;对卡拉胶浓度为1%的含糖凝胶,当总糖含量达到69.8%以上时,水分活度即可降至0.75以下,达到了保藏的要求。在明胶含糖凝胶体系中,对明胶含量9.5%的含糖凝胶体,含总糖64%时,水分活度即可以降至0.75,可以安全保藏,并且形成的凝胶体富有弹性。在复配胶含糖体系中,随着明胶加入量的增大,凝胶体的硬度在不断增大;弹性则先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有减小的趋势;内聚性逐渐增大,使得咀嚼性也相应增大;卡拉胶浓度为0.8%,总糖浓度为65%,当明胶加入量达到6.4%时,水分活度可降至0.75以下,达到了保藏的要求。从糖体配比中可以看出,单糖类降低水分活度的能力强于蔗糖。
    7  苦白蹄石油醚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李晓飞 胡姗姗 高君君 朱欣婷 刘云
    2013, 29(8):1779-1783.
    [摘要](1466) [HTML](0) [PDF 601.40 K](730)
    摘要:
    以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研究苦白蹄石油醚提取物(PEFO)体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三种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EFO对三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8.74、74.13、83.18 μg/m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到SMMC-7721细胞经PEFO处理后,其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细胞出现核皱缩、贴壁性差、细胞裂解等现象;且细胞线粒体发生肿胀,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化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SMMC-7721细胞经PEFO处理后,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出现了G0/G1期阻滞。研究结果显示PEFO在体外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初步推断有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有氧代谢和干预细胞周期来实现抗肿瘤作用的。
    8  不同品种南瓜淀粉的理化特性对比研究
    周爱梅 杨慧 杨磊 刘晓娟 刘欣 杨公明 陈永泉
    2013, 29(8):1784-1790.
    [摘要](1551) [HTML](0) [PDF 580.37 K](752)
    摘要:
    对比研究了三种不同品种南瓜(蜜本、东升、翠栗)淀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三种南瓜淀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0.15~0.25%和0.09~0.57%之间;直链淀粉和可溶性直连淀粉含量则依次在26.4~29.0%和4.48~7.40%之间,东升淀粉中直链淀粉和可溶性直链淀粉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南瓜淀粉。淀粉颗粒大小均在5~15 μm之间,平均直径为10 μm,属于偏小的淀粉颗粒,且多为无规则的椭圆或卵圆形。结晶结构均属于B型,结晶度分别为30.9%、42.7%、43.3%。东升和翠栗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和糊化终止温度范围分别为73.21~82.76 ℃、78.66~89.88 ℃,而蜜本淀粉出现双峰现象,其糊化温度范围为69.00~75.67 ℃和77.70~86.17 ℃。蜜本淀粉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凝沉稳定性较差,透光率最高;东升淀粉的溶解度和透明度较低,但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较好;而翠栗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最高,但冻融稳定性最差。
    9  富锗树舌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正鹏 祝嫦巍 吴萍 王松华 孙玉军
    2013, 29(8):1791-1795.
    [摘要](1471) [HTML](0) [PDF 508.31 K](710)
    摘要:
    利用树舌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富锗培养获得富锗胞外多糖,测定了树舌富锗胞外多糖中锗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即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的能力和总还原力,并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树舌富锗培养基内锗质量浓度为150 μg/mL时,可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使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12 g/L,比对照组提高36.62%。同时胞外多糖中的有机锗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达到0.26 mg/g,比对照组提高116.67%。有机锗对提高胞外多糖清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亚硝酸盐的能力及总还原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糖浓度为2.5 mg/mL时,分别比对照提高25.52%、31.83%、26.95%、16.38%和10.36%。富锗树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10  1-MCP和膜袋处理对丽江雪桃低温贮藏抗褐变效果的研究
    董文明 田素梅 何莲君
    2013, 29(8):1796-1799.
    [摘要](1357) [HTML](0) [PDF 497.87 K](744)
    摘要:
    本文将新型的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简称1-MCP)与保鲜膜保鲜结合在低温(3±1)℃下贮藏,探讨1-MCP和膜袋处理对丽江雪桃褐变的影响,寻找有效、安全的丽江雪桃保鲜方法。以丽江市龙县拉市乡的丽江雪桃为试验材料,研究用1.5 μL/L的1-MCP处理丽江雪桃后,用果蔬保鲜膜包装,放置在冷藏(3±1)℃条件下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1-MCP处理能抑制丽江雪桃的呼吸作用,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升高,保持果实重量,但会增加丽江雪桃果肉POD的活性。膜袋处理可以保持水分,抑制果肉POD的活性的增强,抑制细胞膜透性升高,但抑制呼吸效果不如1-MCP处理组明显。1-MCP+膜袋处理组的丽江雪桃不仅可以保持水分,抑制细胞膜透性,抑制呼吸作用,抑制POD酶活性的增强,还可以抑制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下降效,抑制丽江雪桃的果肉褐变。
    11  滑子菇多糖的免疫活性及抗肿瘤作用
    陈健 向莹
    2013, 29(8):1800-1804.
    [摘要](1578) [HTML](0) [PDF 488.37 K](752)
    摘要:
    本文选用豚鼠血清为补体的模型进行体外抗补体实验的检测、采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活性能以及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和H2O2 的能力来研究滑子菇多糖的免疫活性;通过对人体前列腺癌22Rv.1细胞和人体肝癌Hep 2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试验对滑子菇多糖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实验显示,滑子菇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补体活性,并且活性随多糖浓度增大而增强,多糖浓度达到12.5 mg/mL活性变化不大,多糖浓度在0.005~0.5 mg/mL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活性能,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和H2O2能力,表明滑子菇多糖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对人体前列腺癌细胞和人体肝癌细胞这两种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活性与浓度呈现量效关系。
    12  熟牛肉电流体动力学干燥特性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
    丁昌江 吕军
    2013, 29(8):1805-1809.
    [摘要](1233) [HTML](0) [PDF 488.42 K](1379)
    摘要:
    为了研究电流体动力学干燥技术中的物料厚度和横截面积对干燥特性的影响,以及建立比较适合的数学模型。分别以不同厚度和横截面积的熟牛肉为对象在温度为20 ℃~25 ℃,相对湿度为30±5%,周围风速为0 m/s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电流体动力学干燥和对比试验;用Newton、Page、Modified Page、Henderson and Pabis、Logarithmic、Quadratic、Demir et al、Midilli et al等8种常用的薄层物料干燥的数学模型和均方根误差,约化卡方值,建模效率等3个统计参数对干燥数据进行了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熟牛肉的厚度对干燥速度和干燥时间影响较大,熟牛肉的横截面积对干燥速度和干燥时间的影响较小;发现Logarithmic模型比较适合薄层熟牛肉的电流体动力学干燥。这将为优化电流体动力学干燥的工艺和提高干燥效率提供一些线索和实践指导。
    13  高压处理对花生分离蛋白凝胶特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何轩辉 刘红芝 刘丽 胡晖 王强
    2013, 29(8):1810-1815.
    [摘要](1281) [HTML](0) [PDF 723.05 K](733)
    摘要:
    本文研究了质量浓度为5%的花生分离蛋白(PPI)在50~200 MPa压力范围处理5 min后的热凝胶硬度、弹性和粘结力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前后的PPI进行了SDS-PAGE、圆二色谱(CD)、质谱和分子结构模拟分析。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PPI中分子量为61.0 ku的亚基对压力最敏感,对此亚基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压力处理后,此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未发生变化,含580个氨基酸,实际分子量为66.5 ku,为伴花生球蛋白Ⅱ的电泳条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子模拟,发现其空间构象在100 MPa处理后发生了显著变化。CD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后,PPI的二级构象发生了显著变化。PPI热凝性结果表明,100 MPa处理后其形成的热凝胶硬度最大,为172 g,比未处理提高了49.6%,弹性和粘结力与未处理相当。以上结果说明压力处理使得PPI热凝胶特性得到了改善。
    14  改良壳聚糖涂膜技术对草鱼肉抑菌保鲜效果的研究
    王发祥 王满生 刘永乐 俞健 王建辉 李向红
    2013, 29(8):1816-1819.
    [摘要](1134) [HTML](0) [PDF 365.30 K](735)
    摘要:
    壳聚糖溶液涂膜是一种新兴的保鲜技术,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和优越性,但尚存在成膜较慢、不易操作、膜层厚度难控制等缺点,因而改善涂膜液的组成和涂膜技术是涂膜保鲜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新的涂膜方式和添加易挥发的乙醇来改进壳聚糖涂膜液的成膜和抑菌效果。通过改变不同乙醇浓度、壳聚糖浓度和涂膜方式等条件,分析其对冷藏过程中草鱼肉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和TVB-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溶液中含有75%的乙醇时,不仅对冷藏草鱼肉的抑菌效果好,而且还具有减菌作用,使样品初始微生物菌落总数降低超过51%;壳聚糖浓度为1.0%时,涂膜液的成膜效果及对草鱼肉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此外,涂膜方式对其效果影响不明显,但喷雾涂膜处理相对方便、经济。因此,以含有75%乙醇的壳聚糖酸性涂膜保鲜剂喷雾涂膜是一种成膜和抑菌效果均好的改良型鱼肉保鲜技术。
    15  直接浸渍冷冻过程中溶质在对虾中渗透规律的研究
    林婉玲 杨贤庆 侯彩玲 郝淑贤 李来好 胡晓 杨少玲 魏涯 陈胜军 甘志恩
    2013, 29(8):1820-1825.
    [摘要](1250) [HTML](0) [PDF 585.46 K](786)
    摘要:
    在直接浸渍冻结过程中,溶质渗透是影响直接浸渍冻结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建立明胶模型,研究直接浸渍过程中不同溶质的渗透模型及规律,并对对虾中的溶质渗透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溶质中的甜菜碱、丙二醇及氯化钠在明胶模型中的渗透深度分别为0.2 cm、0.35 cm及0.4 cm,渗透量分别为4.35±0.12 mg/g、6.15±0.12 mg/g、11.73±0.18 mg/g;在对虾中的渗透深度分别为0.25 cm、0.31 cm、0.35 cm,渗透量分别为0.86±0.07 mg/g、1.53±0.11 mg/g、1.67±0.08 mg/g。通过对直接浸渍冻结过程溶质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溶质的渗透规律可用回归模型进行表达,并且甜菜碱、丙二醇及氯化钠在对虾中的渗透变化趋势与明胶模型相对一致,前5 min内,甜菜碱、丙二醇、氯化钠扩散速率较大,几乎呈直线增加,6 min后,扩散速率减慢。根据所建立的传质模型,甜菜碱、丙二醇、氯化钠在明胶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4.16×10-7 m2/s、1.27×10-6 m2/s、1.66×10-6m2/s,在对虾中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2.34×10-7 m2/s、9.36×10-7 m2/s、1.36×10-6 m2/s。
    16  椰肉蛋白酶解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金蓓 黄梅芳 何梓鹏 沈淑钦
    2013, 29(8):1826-1831.
    [摘要](1405) [HTML](0) [PDF 545.47 K](769)
    摘要:
    将新鲜椰肉粉碎脱脂,利用碱溶酸沉法制备椰肉蛋白。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Neutrase中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Papain木瓜蛋白酶酶解椰肉蛋白,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水解度为指标对酶解过程进行分析,筛选出最适合制备抗氧化酶解物的酶为Alcalase碱性蛋白酶。然后采用单因素及多指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条件,其中酶解温度和底物浓度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影响最大。优化后的制备参数为:酶解温度50 ℃,pH值10.5,加酶量14000 U/g,酶解时间7 h,底物浓度2%,该条件下水解液中蛋白含量为15.8 mg/mL,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分别为29.16%和89.07%,椰肉蛋白酶解物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接近同一浓度下谷胱甘肽的抗氧能力,比同浓度V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3.33倍。
    17  米曲霉发酵液中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冯广莉 刘洪伟 许喜林 李晓凤
    2013, 29(8):1832-1836.
    [摘要](1423) [HTML](0) [PDF 563.17 K](841)
    摘要:
    本文利用葡萄糖和吐温80作为额外碳源培养米曲霉,对其生物量积累,胞链接蛋白以及发酵液蛋白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以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米曲霉生物量积累速度较快,在培养24 h已达最大值,为31.97 g/L;当米曲霉以吐温80作为额外碳源时菌体积累较慢,在96 h时达到最大值,为11.15 g/L。发酵液中蛋白总量在以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比以吐温80时低。以吐温80作为额外碳源时,胞链结蛋白在72 h达到最大值的5.65 mg/g,当以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时,米曲霉胞链结蛋白含量在48 h达到最大值,为1.71 mg/g。利用SDS-PAGE检测192 h内胞连接蛋白质的表达与发酵液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利用lowry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米曲霉的快速生长期和稳定期时胞链结蛋白种类增加,在衰退期胞链结蛋白种类减少。
    18  荸荠皮渣改性产物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的研究
    党子建 黄惠华
    2013, 29(8):1837-1842.
    [摘要](1251) [HTML](0) [PDF 475.41 K](743)
    摘要:
    荸荠皮渣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改性:在吡啶试剂回流的情况下与琥珀酸酐反应,以引入羧基官能团。得到的改性荸荠皮渣进行重金属吸附,分别就金属离子初始浓度、pH和吸附时间进行吸附过程的研究。并对改性荸荠皮渣的吸附特性与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改性荸荠皮渣(MWCP)对三种重金属离子(Cu2+、Pb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400 mg/L浓度下,吸附4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Cu2+、Pb2+、Cd2+分别达到44.80±2.68 mg/g、80.73±6.25 mg/g、45.94±3.15 mg/g;Cu2+、Pb2+、Cd2+的最佳pH分别为5.5、5.6和7.8;吸附过程是一种化学吸附过程,对吸附动力学的拟合较为符合拉格朗日假二级拟合模型;吸附等温模型比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红外图谱的相关吸收峰的变化说明荸荠皮渣发生了羧基化改性反应。
    19  空肠弯曲菌分离株ERIC-PCR分型和生化分型的比较研究
    郑扬云 吴清平 吴克刚 吴葵 张菊梅
    2013, 29(8):1843-1850.
    [摘要](1485) [HTML](0) [PDF 703.58 K](774)
    摘要:
    建立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的ERIC-PCR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比较ERIC-PCR分型和生化分型的分型效果。从菌株TY1273出发,运用L16(54)正交试验,对Mg2+、dNTPs、引物和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因素在较大范围水平内进行反应体系条件摸索,得到一个初步的优化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单因素的进一步小范围水平内的微调优化,得到最终的优化体系;最后以优化的ERIC-PCR方法对24株C. jejuni分离株分型;同时根据API Campy生化反应结果进行生化分型,比较ERIC-PCR分子分型方法和生化分型方法。结果显示ERIC-PCR方法将24株菌扩增均得到大小在100 bp~3000 bp之间的条带,并可将其分为22个基因型,分辨系数为0.92,具有较高的分辨力。生化分型将24株菌分为19个生化型,显示了菌株基因的多样性。表明ERIC-PCR技术比生化分型能更好的体现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简便和分辨力搞等优点,可用于C. jejuni的多样性研究。
    20  荔枝果干蛋白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唐道邦 卜智斌 徐玉娟 吴继军 温靖 余元善
    2013, 29(8):1851-1856.
    [摘要](1403) [HTML](0) [PDF 524.47 K](771)
    摘要:
    分析荔枝干果肉蛋白组成并比较不同组份蛋白质的抗氧化性。采用等电点法提取不同组份蛋白质,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组份蛋白及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用超高压液相质谱联用系统Q1扫描测定不同等电点组份中小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布,用抗氧化试剂盒测定不同等电点组份蛋白质的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荔枝浆浸泡2 h为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时间,测得pH 3.5、pH 5.5、pH 6.5和pH 7.5为荔枝蛋白的4个等电点,且4个等电点组份蛋白含量分别占果肉总蛋白的12.03%、14.37%、17.18%、9.45%;不同组份蛋白氨基酸种类相同、含量不同;pI 3.5和pI 5.5组份中含量较高的小分子蛋白集中在5000 Da附近,pI6.5和pI7.5组份中含量较高的小分子蛋白主要集中在1000 Da和5000 Da附近。说明不同组份荔枝蛋白抗氧化性不同。荔枝蛋白四个等电点组份的蛋白氨基酸含量、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性不同。
    21  棉籽糖月桂酸单酯的分离及性质分析
    逯与运 晏日安 马祥 汪勇
    2013, 29(8):1857-1861.
    [摘要](1397) [HTML](0) [PDF 596.56 K](759)
    摘要: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下二甲基亚砜中无水碳酸钾催化棉籽糖和月桂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得到了酯化位置不同的两种棉籽糖月桂酸单酯。薄层层析(TLC)分离棉籽糖月桂酸酯的理想条件为:点样量4 μL,以氯仿/甲醇/冰乙酸(V/V/V, 75:25:4)展开10 min,用10%磷钼酸乙醇溶液均匀喷雾后在105 ℃显色10 min。硅胶柱层析分离棉籽糖酯的理想条件为:1 g样品溶于3 mL的洗脱剂,过15 mm×700 mm硅胶(200~300目),流动相为TLC展开剂配比,流速为1 mL/min,10 min收集一份洗脱液。对纯化后的组分采用高效液相(HPLC),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鉴定和表征,确定两单酯组分分别为1’’-棉籽糖月桂酸酯和6’’-棉籽糖月桂酸酯。同时测定并比较了两种单酯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单酯具有相似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22  10-HDA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王瑞明 李俊霖 杨晓慧 王腾飞 王建彬
    2013, 29(8):1862-1866.
    [摘要](1547) [HTML](0) [PDF 514.86 K](975)
    摘要:
    为了确定与分析10-羟基-2-癸烯酸(10-HDA)的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牛津杯法,倍半稀释法进行抑菌性能测定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采用凝胶阻滞实验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10-HDA与菌体DNA结合情况,并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10-HDA作用后菌体DNA含量的变化,以及10-HDA对菌体基因组PCR的影响。结果表明,10-HDA对多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着10-HDA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62 mg/m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当10-HDA浓度达到0.62 mg/mL时,菌体中基因组DNA的合成量明显减少,而且10-HDA与细菌基因组DNA紧密结合。对基因组DNA的PCR影响实验进一步证明,当PCR体系中10-HDA的浓度达到1.0 mg/mL时,DNA的合成被完全阻碍。通过实验,我们得出10-HDA通过与细菌基因组DNA的结合,进一步阻碍DNA的合成,最终达到抑菌效果。
    23  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杨守凤 徐建雄
    2013, 29(8):1867-1871.
    [摘要](1353) [HTML](0) [PDF 638.66 K](946)
    摘要:
    大豆异黄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保健功能,现已广泛应用到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中。为了研究EM菌、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和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单独和混合发酵对大豆异黄酮 (Soybean insoflavones, SIF)转化效率的研究,本实验将接种量的接种水平全部考虑进去建立微生物固态发酵和菌种组合的方法,通过真空密封发酵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方法研究大豆异黄酮中糖苷转化为苷元的效率,此外,还研究了饲料发酵后的干物质含量和在优化条件下样品的重复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的单独发酵都比混合发酵的效果好,在7 d后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单独发酵的效果最好,其苷元含量占大豆异黄酮的比例达到64.56%,且样品重复性和稳定性较高,从而为工业化发酵转化SIF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4  鸡骨素及其酶解液Maillard反应产物滋味成分研究
    孙红梅, 张春晖 李侠 李银 董宪兵 王春青 谢小雷
    2013, 29(8):1872-1877.
    [摘要](1319) [HTML](0) [PDF 643.26 K](833)
    摘要:
    本文研究了以鸡骨素及其酶解液为主要反应底物制备的Maillard反应产物的滋味成分特征。采用感官评定法对Maillard反应产物的滋味进行了定性评价,并借助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等设备对其中的游离氨基酸、低聚肽、核苷酸总量、呈味核苷酸等呈味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味精当量(EUC)评定Maillard反应产物的鲜味特征。实验表明,鸡骨素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1)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1.4 mg/g,鸡骨素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2)中为8.1 mg/g;MRPs1中AMP、GMP、IMP的含量分别含67.83、176.52、415.60 μg/mL,而MRPs2中三种呈味核苷酸总含量比MRPs1增加了32.83%,它们对反应产物的呈味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此外,MRPs2的味精当量值也显著的高于MRPs1,MRPs2在感官评价上具有较好的鲜味特征,电子舌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25  不同来源谷朊粉谷氨酰胺肽释放特性的比较分析
    王延州 刘丽娅 钟葵 佟立涛 孙梦颖 周素梅
    2013, 29(8):1878-1882.
    [摘要](1349) [HTML](0) [PDF 596.69 K](886)
    摘要:
    从国内谷朊粉生产厂家收集了12种商品谷朊粉,在对其进行基本组成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来源谷朊粉的酶解及谷氨酰胺肽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所收集谷朊粉样品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77.59%,样品间差异较小(CV:2.68%);淀粉含量差异较显著(CV:21.65%);脂肪含量虽然较低(平均1.08%),但样品间差异较大(CV:69.60%);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平均含量较高,为412.58 mg/g蛋白,占总氨基酸组成的39.38%。综合考虑不同样品酶解产物中蛋白回收率、水解度及谷氨酰胺含量三个指标,以获得高谷氨酰胺含量的短肽为目的,最终确定1号(山东滨州)、9号(陕西宝鸡)、12号(河北邢台)样品为制备谷氨酰胺肽的理想原料,这三种样品的酶解产物中有效谷氨酰胺含量可达22%左右,水解度大于15%,蛋白回收率大于90%。
    26  纳米壳聚糖涂膜对鲜切茭白品质的影响
    周静峰 罗海波 王隽 江凯 郁志芳
    2013, 29(8):1883-1887.
    [摘要](1478) [HTML](0) [PDF 521.06 K](725)
    摘要:
    研究了纳米壳聚糖涂膜对鲜切茭白品质的影响。鲜切茭白分别在去离子水(对照)、10 g/L壳聚糖或10 g/L壳聚糖+1.5 g/L纳米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 min,自然晾干包装后于1±0.5 ℃下贮藏12 d。贮藏过程中每3 d测定鲜切茭白的白色指数(WI)、硬度、失重率及木质素、还原糖、抗坏血酸含量,PAL、SOD、CAT和POD活力。结果显示,纳米壳聚糖涂膜显著抑制了鲜切茭白WI值的下降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维持了相对高的硬度及还原糖和抗坏血酸含量;贮藏12 d后失重率为1.12%;PAL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上结果表明,纳米壳聚糖涂膜能有效延缓鲜切茭白褐变和木质化,提高抗氧化酶类活性,提示纳米壳聚糖涂膜具有商业上控制鲜切茭白品质劣变的潜在价值。
    27  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快速诱变高产苏氨酸的突变株
    蔡友华 李文锋 卢伟宁 郑明英 陆最青 张翀 李和平 邢新会
    2013, 29(8):1888-1892.
    [摘要](1714) [HTML](0) [PDF 590.56 K](852)
    摘要:
    本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基于48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L-苏氨酸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1905#)。相比较与出发菌株,在相同的发酵培养条件下,1905#突变株鲁棒性较好、生长速率加快,最佳温度(37℃)和pH(7.2)基本一致,能耐受更低的pH值。孔板初筛结果表明苏氨酸浓度提高了133.59%,并且对摇瓶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相比较与出发菌株糖代谢速率加快,产酸强度提高,苏氨酸浓度提高了99.6%。经50次传代,1905#突变株表现出很好的遗传稳定性,为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28  1-甲基环丙烯联合壳聚糖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效果的影响
    李玲 郭衍银
    2013, 29(8):1893-1897.
    [摘要](1136) [HTML](0) [PDF 670.44 K](744)
    摘要:
    本研究为了分析鲜切马铃薯的贮存特性以及确定鲜切马铃薯贮存的最适条件,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壳聚糖联合处理鲜切马铃薯。固定1-MCP浓度为2 μL/L,然后设置壳聚糖含量分别为0.1%、0.5%、1.0%和1.5%处理鲜切马铃薯,在8 ℃条件下贮藏,通过对鲜切马铃薯贮存品质指标以及呼吸强度等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探讨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1.5%壳聚糖处理效果最佳,它能维持较低的呼吸速率,维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延缓了丙二醛(MDA)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褐变,保持维生素C含量;其次是1-MCP+1.0%壳聚糖处理,其后依次是1-MCP+1.0%壳聚糖、1-MCP 、1-MCP+0.5%壳聚糖、1-MCP+0.1%壳聚糖处理,而空对照(CK)的处理效果是最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1-MCP+1.5%壳聚糖处理可以很好的保鲜鲜切马铃薯。
    29  虫茶对癌细胞生长和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的研究
    冯霞 罗敏 赵欣
    2013, 29(8):1898-1901.
    [摘要](1328) [HTML](0) [PDF 505.95 K](791)
    摘要:
    本研究对市售的虫茶进行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和体内抗转移效果评价。通过MTT试验、DAPI荧光染色分析和RT-PCR分析说明其体外抗癌效果,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分析其体内抗肿瘤转移效果。通过用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三种不同浓度的虫茶对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效果的研究表明,200 μg/mL浓度的虫茶(81%)表现出对该癌细胞有最强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用以上三种不同浓度的虫茶对该癌细胞的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表明,200 μg/mL浓度的虫茶比100 μg/mL和50 μg/mL虫茶具有更强的细胞诱导凋亡效果,而且随着虫茶浓度增加,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弱。通过BALB/c小鼠肿瘤转移的研究表明,虫茶也能抑制由26-M3.1结肠癌细胞诱导的肿瘤转移。对虫茶进行了体外抗癌效能和动物体内抗肿瘤转移的比较实验,虫茶是一种具有抗癌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30  精炼10度棕榈油抗冻性能的研究
    李强 曹维金 刘丽萍 熊跃文
    2013, 29(8):1902-1905.
    [摘要](1227) [HTML](0) [PDF 433.37 K](755)
    摘要:
    通过分提得到的10度棕榈油必须进行物理精炼才能到达产品质量要求,但精炼后10度棕榈油的抗冻性能会变差,影响产品的透明度。为了减少物理精炼对精炼10度棕榈油抗冻性能的影响,本文以20 ℃冷冻实验时精炼10度棕榈油开始出现发蒙的时间为指标,研究了脱臭温度、脱臭时间、脱色时间、活性白土添加量4个因素在物理精炼过程中对其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和活性白土添加量对精炼10度棕榈油的抗冻性能有影响,脱色时间对其没有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精炼前10度棕榈油和最优条件下精炼的10度棕榈油的抗冻性能、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最优的物理精炼条件确定为:脱色时间为20 min,活性白土添加量为1%,脱臭温度为230 ℃,脱臭时间为2 h。
    31  功能化纳米Al2O3/PU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肖凯军 汤旭 廖伟
    2013, 29(8):1906-1910.
    [摘要](1333) [HTML](0) [PDF 508.50 K](808)
    摘要:
    以异丙醇铝(AIP)为原料,聚氨酯(PU)作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较为稳定的功能化纳米Al2O3/PU溶胶。通过研究凝胶制备工艺过程中的水解温度、水铝比(摩尔比)、酸铝比(摩尔比)、酸解剂、以及陈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溶胶粒径和粘度等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稳定、透明功能纳米Al2O3溶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水解温度:80 ℃;n(H2O)/n(Al3+)=105;n(H+)/n(Al3+)=0.24;酸解剂:HNO3;陈化温度:80 ℃;陈化时间:24 h。采用纳米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FI-IR)等手段对溶胶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功能化纳米Al2O3/PU溶胶的粒径范围在40~120 nm之间,粘度范围在4~10 mPa?s, 而且PU的添加使得亲水性集团羟基,碳碳双键和酮羰基等化学键基团成功地引入到Al2O3/PU溶胶,使得AIP和PU之间通过化学键更好的交联,增强了溶胶的强度。
    32  淀粉原料焙炒对酱油制曲的影响
    崔春 欧阳珊 尹文颖 任娇艳 赵海锋 赵谋明
    2013, 29(8):1911-1915.
    [摘要](1453) [HTML](0) [PDF 573.12 K](821)
    摘要:
    本研究以小麦、面粉为淀粉原料,采用焙炒技术,在最佳焙炒时间下分别比较经焙炒处理的小麦、面粉与未经处理的小麦、面粉对酱油成曲的蛋白酶活、氨肽酶活、淀粉酶活、纤维素酶活和氮溶指数(NSI)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酱油大曲酶解液的总糖转化率和蛋白回收率,筛选最佳焙炒时间。实验表明,小麦、面粉的最佳焙炒时间均为20 min,在此条件下,焙炒处理对酱油成曲酶系及理化指标的影响较大。经焙炒的小麦所制成曲较生小麦成曲在中性蛋白酶活、氨肽酶活、纤维素酶活、孢子数和NSI分别提高了13.06%、12.58%、9.92%、37.04%和10.46%;经焙炒的面粉所制成曲较生面粉成曲在中性蛋白酶活、氨肽酶、纤维素酶活、孢子数和NSI分别提高了32.88%、28.17%、18.07%、13.04%和10.79%;但小麦、面粉焙炒后,酱油成曲淀粉酶活略有降低。综上,小麦和面粉的焙炒处理均对成曲的酶系增强及理化指标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不同干燥方式对金牡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张凌云 魏青 吴颖 戴永峰 崔飞龙
    2013, 29(8):1916-1920.
    [摘要](1440) [HTML](0) [PDF 512.79 K](761)
    摘要:
    本文研究了传统干燥、复式干燥、微波干燥对金牡丹乌龙茶的内含成分和香气的影响。测定了茶多酚、氨基酸以及可溶性糖等指标,最后表明相比于传统干燥,微波干燥金牡丹乌龙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增多。通过SDE法提取香气以后,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后,表明微波干燥的茶叶香气成分种类少于传统干燥(分别为41种和48种),其中金牡丹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亚麻酸甲酯、α-法尼烯、吲哚、5-羟基癸酸内酯、β-苯乙醇、棕榈酸、叶绿醇、苯乙醛、顺-茉莉酮。橙花叔醇是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分别占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9.72%、35.68%、43.9%。采用传统干燥制法更有利于发挥金牡丹乌龙茶的香气品质特点,但微波干燥法更加省时省力且综合品质也较好。
    34  超临界CO2萃取不同强化方法的比较与动力学模型
    罗登林 徐宝成 丘泰球 刘建学
    2013, 29(8):1921-1925.
    [摘要](1096) [HTML](0) [PDF 587.58 K](765)
    摘要:
    为了改善单纯超临界CO2萃取在应用范围和萃取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试验以人参中人参皂苷为萃取对象,研究了夹带剂强化超临界CO2萃取(SCE )、超声联合夹带剂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强化萃取(SCRME)和超声强化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USCRME )四种不同强化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并由微分质量衡算模型,建立了SC萃取人参皂苷的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自优化的工艺条件下,SCE、USCE、SCRME、USCRME萃取的皂苷产率分别达0.26%、0.45%、0.76%和1.15%,萃取速率顺序为与萃取产率相同,所建萃取动力学模型与各试验数据的拟合度均超过99.5%,其中以USCRME的模型模拟得出的E∞和k值最大,分别为1.213%和0.659,是SCE的3.95倍和1.32倍,说明在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同时引入超声和反相微乳技术能提高对极性物质的萃取产率和萃取速率。
    35  基于温度在线监测技术提高香醋固态发酵产酸率的研究
    朱瑶迪 邹小波 林灏 石吉勇 夏蓉
    2013, 29(8):1926-1930.
    [摘要](1231) [HTML](0) [PDF 567.21 K](823)
    摘要:
    镇江香醋传统翻醅工艺依赖工人的主观经验来确定翻醅时机和频率,难以根据季节的交替变化进行科学调整,直接导致不同季节醋醅的产酸率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夏季,醋醅产酸率偏低。本研究利用温度在线监测技术实时跟踪监测发酵过程中醋醅的温度,以温度为依据客观地确定翻醅时间和频率去控制提热阶段的温度,使其最高至45~46 ℃,以期能改善夏季产酸率低的问题。同时跟踪检测乙醇脱氢酶活性、pH值、总酸含量以及卤水酸度等理化指标,用于研究基于温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翻醅新方式对醋醅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翻醅相比,基于温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翻醅新方式不仅将醋醅产酸率提高约1%,而且将醋酸菌的代谢活性提高了10%,新的翻醅方式有效的消除了醋醅产酸率随季节波动的现象。
    36  仙草牛肉低温蒸煮火腿食用品质研究
    栗俊广 周佺 蒋爱民 尹贝贝 王志江
    2013, 29(8):1931-1937.
    [摘要](1270) [HTML](0) [PDF 605.70 K](670)
    摘要:
    以低温蒸煮牛肉火腿为例,研究添加不同辅料后火腿硬度、弹性、咀嚼性、色泽、感官评分的变化。发现仙草萃取物能辅助卡拉胶、大豆蛋白和土豆淀粉有效提高牛肉火腿品质。响应曲面分析表明:随着仙草萃取物浓度和土豆淀粉添加量的增加火腿感官评定得分先增后减,而随大豆蛋白添加增加而增加且变化渐缓,仙草萃取物影响最大。火腿硬度随着土豆淀粉和大豆蛋白添加量增加显著增加,而随着仙草萃取物浓度增加先增后减。优化配方为:每100 g牛肉,添加仙草浓度为50 mL原萃取物稀释20.6倍,土豆淀粉添加量为5.13 g,大豆蛋白添加量为5.12 g,食盐2.8 g,白糖1 g,抗坏血酸0.04 g,亚硝酸钠0.004 g,TSP焦磷酸钠0.1 g,STP多聚磷酸钠 0.125 g,HM六偏磷酸钠0.075 g,红曲红色素0.003 g,感官评分为8.15,硬度值为3381.10 g,咀嚼度为3373.94。
    37  甘油与鲁氏酵母共固定在高盐稀态酱油酿造中的应用
    吴惠玲 魏鲁宁 高向阳 潘海朋 袁国新 颜喆 周紫琦 胡文锋
    2013, 29(8):1938-1942.
    [摘要](1439) [HTML](0) [PDF 506.48 K](768)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相容性溶质之一的甘油对高渗透压环境下鲁氏结合酵母的保护作用,以及将甘油与鲁氏结合酵母共固定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甘油至含3 mol/L氯化钠的YPD培养基中,观察酵母菌生长情况。同时,共固定甘油与鲁氏结合酵母,应用于高盐稀态酱醪发酵。结果显示,1.37 mmol/L甘油即可有效缓解高盐环境对鲁氏结合酵母的生长抑制作用,生长延滞期缩短达4~6 h。高盐稀态酱油发酵中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转化率提高幅度达2.23~5.64%,头油中各理化指标平均提前15 d达到空白组相同水平。综上所述,甘油作为一种相容性溶质可有效保护高盐环境下鲁氏结合酵母的生长繁殖,及其在高盐稀态酱醪发酵中的代谢性能,甘油与鲁氏接合酵母共固定技术能够提高酱油发酵的原料利用率、缩短发酵周期,在酱油酿造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38  抗食品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饶瑜 常伟 向文良 车振明
    2013, 29(8):1943-1947.
    [摘要](1138) [HTML](0) [PDF 526.66 K](742)
    摘要:
    本文筛选了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研究其抑制特性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泡菜,榨菜、酸奶、火腿等食品中分离得到乳酸菌57株,通过双层拮抗平板法筛选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酵母属、蔷薇酵母属和解脂耶罗维亚酵母)的乳酸菌6株,其中菌株AT 6能够抑制所有11株腐败酵母指示菌。96孔板法测定乳酸菌AT6发酵上清液对腐败酵母的抑制率可达73.04%以上,其抑制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但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菌株AT6在MRS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研究表明30 ℃静置培养30 h,其发酵上清液可达到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大抑菌活性95.02%。提取菌株AT6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将PCR片段克隆到pMD 19-T 载体后进行测序,BLAST分析和多重比对后确定AT6为食窦魏斯氏菌。
    39  细菌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邹晓蕾 刘礼崔 罗立新
    2013, 29(8):1948-1954.
    [摘要](3984) [HTML](0) [PDF 553.95 K](2163)
    摘要:
    采用改良前后的Trizol法,RNAiso plus法、Qiagen试剂盒法以及Triton X-100法,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3株细菌中提取R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浓度测定仪检测总RNA的提取质量,并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对RNA的质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NAiso plus法对3株菌的总RNA提取均有很好的效果。Trizol法和Qiagen试剂盒法对于E. coli总RNA的提取效果不错,但对其他2株菌的提取效果均不明显,并且都伴有DNA污染。上述几种方法提取出的RNA样品中均含有23S和16S rRNA。L.lactis更适合用Triton X-100法提取总RNA。改良后的Trizol法和RNAiso plus法与Triton X-100法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采用加热的方法,更彻底地裂解细菌细胞,而且得到的RNA中不含有rRNA和tRNA,只保留了mRNA,能更好地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40  不同贮藏方式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氨基酸变化的影响
    陈卓慧 胡卓炎 吕恩利 赵雷 李雅萍 徐步前
    2013, 29(8):1955-1960.
    [摘要](1217) [HTML](0) [PDF 542.20 K](880)
    摘要:
    采用低温(3~5 ℃)和气调保鲜(3~6 ℃、85~95% RH、O2浓度3~5% vol、CO2浓度3~5% vol)两种方式贮藏双肩玉荷包荔枝,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荔枝样品在0~42 d贮藏期果实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初期(0 d)荔枝的氨基酸总量为2.93 mg/g,其中主要为γ-氨基丁酸(GABA)、丙氨酸(Ala)和谷氨酰胺(GluNH2)。两种贮藏方式荔枝的氨基酸总量在贮藏前期差异不显著(p>0.05),贮藏至42 d,冷藏样品为2.93 mg/g,气调样品为3.13 mg/g。贮藏期从0~14 d,冷藏和气调样品的GABA含量分别从初始的1.01 mg/g和1.08 mg/g显著增加到1.25 mg/g和1.30 mg/g,之后前者的GABA含量出现下降,而后者的GABA含量仍较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种贮藏方式下样品的丙氨酸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氨酰胺含量在贮藏7d后显著减少,而谷氨酸含量则在贮藏7~35 d期间显著增加(p>0.05)。
    41  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黄景晟 张帅 刘飞 刘硕 杨宜婷 吴标 刘又豪 曹庸
    2013, 29(8):1961-1966.
    [摘要](1528) [HTML](0) [PDF 525.60 K](854)
    摘要: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原料颗粒度4个因素对陈皮挥发油萃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为陈皮挥发油萃取率的极显著影响因素,萃取温度为显著影响因素,并最终优化得到陈皮挥发油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 ℃,萃取压力16 MPa,萃取时间120 min,原料颗粒度为粉碎陈皮过30目筛,在此条件下,陈皮挥发油萃取率为3.96 %。所得陈皮挥发油中多甲氧基黄酮含量为33.6 %。经GC-MS分析,此陈皮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三种化学成分为9, 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31.90%),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24.52 %)及亚麻酸甲酯(17.43%)。
    42  Aspergillus niger CGMCC No.6640全细胞生物转化制备蔗果低聚糖
    周康 刘冬梅 范梦珂 叶嘉伦
    2013, 29(8):1967-1972.
    [摘要](1346) [HTML](0) [PDF 550.18 K](821)
    摘要:
    蔗果低聚糖(FOS)作为一种益生元物质,由于其具有极好的生物和功能性质,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菌株Aspergillus niger CGMCC No. 6640被发现能利用蔗糖制备FOS。为利用A. niger 6640的全细胞制备FOS,以蔗糖为底物,利用高效液相法对该菌株的全细胞生物转化参数进行了研究。利用色谱柱Rezex RCM-Monosaccharife Cat的高效液相法能同时检测催化产物中蔗果四糖(或蔗果五糖)、蔗果三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浓度,其保留时间分别为8.403 min,8.853 min,9.705 min,11.473 min和14.683 min。全细胞生物催化剂浓度和底物浓度对FOS产量有正面的影响。而CaCl2浓度对FOS含量有负面影响。当全细胞生物催化剂浓度,初始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蔗糖浓度分别为60 g/L、7.0、33 ℃、40 h和600 g/L的最佳条件下,FOS含量为314.60 g/L。总之,Aspergillus niger CGMCC No.6640全细胞生物催化剂能有效地制备FOS,为其工业化提供依据。
    43  微波辅助提取芒果皮黄色素的研究
    姚壮和
    2013, 29(8):1973-1977.
    [摘要](1367) [HTML](0) [PDF 506.92 K](755)
    摘要:
    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中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芒果皮中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上述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颜色反应对提取得到的粗色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经过HPLC对粗色素进行了初步分离及结构鉴定,确定了其种类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芒果皮中黄色素的提取有显著影响,在微波功率640 W、料液比1:6 (m/V)条件下,以95% (V/V)乙醇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30 s,重复提取三次后色素总提取率可达89.92%(m/m),得率达到5.1% (m/m)。影响黄色素提取率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对色素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芒果皮中的黄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其主要成分为含羟基的含氧类胡萝卜素,约占成分总量的99.82%(m/m)。
    44  猪瘟病毒野生株和疫苗株荧光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余以刚 黄韵 陶文扬 章丽 吴晖 肖性龙 赖富饶 杨锡洪
    2013, 29(8):1978-1983.
    [摘要](1165) [HTML](0) [PDF 510.81 K](734)
    摘要:
    为了建立猪瘟病毒野生株和疫苗株荧光RT-PCR鉴别方法,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和2条特异性MGB探针。此外,为防止假阴性结果出现,制备了假病毒用于全程检测监控。测试了本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技术指标。结果显示,在选定的猪病相关病毒组内特异性符合率达100%;对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1 TCID50/mL和0.1 TCID50/mL;重复性实验表明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在0.7~2.2%之间。临床比对试验结果显示,荧光RT-PCR对猪肉、脾脏和血液病料进行猪瘟野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0.0%、77.8%,而传统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2.4%、40.0%、50.0%;检出率比传统方法要高。此外,临床试验样本中,PCR抑制物在猪肉、脾脏和血液病料中存在的比例分别为9.5%、10.0%和5.6%,显示了假病毒作为内标对PCR检测监控的重要作用。
    45  基于GC/MS指纹图谱的八角茴香质量评价研究
    王琴 郑锡康 蒋林 刘曜儒 温其标
    2013, 29(8):1984-1988.
    [摘要](1239) [HTML](0) [PDF 507.01 K](805)
    摘要:
    八角茴香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果实精油不仅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应用广泛,而且还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八角茴香油的GC/MS指纹图谱,并选取了当中的9个色谱峰作为共有模式图的特征峰,它们分别鉴定为α-蒎烯(峰1)、柠檬烯(峰2)、芳樟醇(峰3)、草蒿脑(峰4)、茴香醛(峰5)、反式茴香脑(峰6)、α-香柠檬烯(峰7)、石竹烯(峰8)和对丙烯基苯酚异戊烯醚(峰9),其中反式茴香脑(峰6)是参照峰。利用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对15个不同产地的八角茴香进行了质量考察,推测GC/MS色谱图相似度与其品质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对八角茴香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6  碳-4植物糖超标蜂蜜样品的多维分析
    罗海英 罗东辉 冼燕萍 侯向昶 郭新东 吴玉銮 董浩
    2013, 29(8):1989-1993.
    [摘要](1513) [HTML](0) [PDF 625.51 K](821)
    摘要:
    本文从124份市面蜂蜜样品中筛选出21份C-4植物糖超标蜂蜜样品,应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EA-IRMS)、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LC-IRMS)、液相色谱测定蜂蜜还原糖含量等检测方法,对C-4植物糖超标蜂蜜样品进行多维分析。结果表明:C-4植物糖超标样品在市面上仍占有一定比例,本批次检出超标率为16.94%,且存在少量严重超标样品,最高达到82.35%。C-4植物糖超标蜂蜜样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源于生产操作不规范的轻微超标型,该类样品的碳-4植物糖含量为7~10%之间,△δ13CF-G、△δ13Cmax跟真实蜂蜜要求相差不远;二是人为掺入碳-4植物源淀粉转化产物型,该类样品寡糖含量较高,△δ13Cmax较大。三是人为掺入碳-4植物源果葡糖浆型,该类样品本身不含寡糖,δ13CF、δ13CG完成丧失碳-3植物特征。
    47  黄曲霉毒素B1致癌毒性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力 曹以诚 区镜深 毛小帆
    2013, 29(8):1994-1998.
    [摘要](1115) [HTML](0) [PDF 415.46 K](756)
    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最常见的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致癌毒性最强的一种。为了筛选与黄曲霉毒素B1致癌作用密切相关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的三组相关的人基因组芯片实验数据集作系统的聚类分析,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初步的数据库检索。首先选取数据集中表达比值相差2倍以上的基因做聚类分析,然后对聚集结果中表达趋势最为接近的差异基因作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检索,最后发现KRT15、PCNA、MMP1等多条基因与黄曲霉毒素B1关系紧密。通过对三组基因组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了多条可能是黄曲霉毒素B1致癌毒性相关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研究黄曲霉毒素诱导癌症发生、发展的具体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48  豆奶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鉴定
    张华 SUMNER Lloyd LEI Zhen-tian HUHMAN David WATSON Bonnie 付福友 于杰
    2013, 29(8):1999-2003.
    [摘要](1148) [HTML](0) [PDF 610.47 K](729)
    摘要:
    本文主要在研究了豆奶甲醇提取物有无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分析鉴定了其可能存在的抗氧化物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测定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法。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通过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 UHPLC- QTOF-MS)测定豆奶甲醇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实验表明,豆奶甲醇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且DPPH法和FRAP 法测定豆奶抗氧化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豆奶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285.77±2.93 μg/mL)远高于总黄酮含量(11.27±0.51 μg/mL)。鉴定出5种化合物,其中只有6,7,4'-三羟基黄酮和Rha-Ara-GlcA-SoyB与抗氧化值存在正相关性。异黄素和大豆甙元两种异黄酮与抗氧化值存在着负相关,6,7,4'-三羟基黄酮可能是主要的抗氧化物质。
    49  盐酸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肖治理 余建华 雷红涛 杨金易 孙远明
    2013, 29(8):2004-2010.
    [摘要](1647) [HTML](0) [PDF 582.83 K](757)
    摘要: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尿等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CL)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胶体金,将其标记抗CL单克隆抗体,制备了金标抗体;以CL-人血清白蛋白(HSA)为包被抗原、羊抗鼠IgG为质控线二抗,制成胶体金试纸。优化了胶体金颗粒粒径、标记抗体用量和pH值等各项参数,最终确定胶体金粒径为15 nm、每毫升胶体金溶液中添加20 ?g抗体、胶体金溶液pH值为7.4、金标抗体稀释液为添加0.1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金标抗体喷涂量为50 ?L/cm2、CL-HSA和羊抗鼠IgG的包被浓度分别0.5 mg/mL和2 mg/mL。研制的CL胶体金试纸检测限为3 ng/mL,与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六种?-兴奋剂类药物无交叉反应。对42份猪尿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市售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100 %。试纸无需仪器辅助,操作简便,可在5 min内完成,适用于对CL残留进行现场检测。
    50  保健酒中萘普生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郭杰标 郝卿辰 李杏娉 肖仔君 何颖娟 刘艳珊
    2013, 29(8):2011-2014.
    [摘要](1474) [HTML](0) [PDF 533.32 K](857)
    摘要:
    萘普生是疗效显著但有一定副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近期频繁发现不法生产者在抗风湿保健酒中添加萘普生增加治疗效果,这种现象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为了究建立快速检测萘普生的免疫学方法, 本文以活泼酯法将萘普生分别连接到BSA制备免疫抗原,连接到OVA上制备检测抗原。用免疫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配合检测抗原经条件优化建立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检测体系IC50值为23.0 ng/mL,最低检测限为3.1 ng/mL,检测保健酒中萘普生加标回收率在87.3~102.1%,变异系数小于8.9%,与8种相关药物交叉反应率都小于0.05%。且与用ELISA方法与HPLC检测市售保健酒,1例阳性和19例阴性结果全部吻合。因此,本文所建立的免疫学检测萘普生的实验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满足保健酒萘普生快速筛选的需要。
    51  黑大豆营养膳的营养评价及缓解疲劳作用的研究
    邓媛元 魏振承 张名位 张瑞芬 张雁 唐小俊 马永轩
    2013, 29(8):2015-2019.
    [摘要](1068) [HTML](0) [PDF 548.89 K](966)
    摘要:
    本文以黑大豆和黑芝麻为原料研制开发了黑大豆营养膳,并对其营养成分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进行了评价。发芽黑大豆经挤压膨化后与黑芝麻混合调配、微波灭菌加工成营养膳,按国标规定检测其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将营养膳添加入基础饲料,以15, 30 , 45 g/kg?bw 3种剂量连续喂养昆明种小鼠45 d,观察其对小鼠各项体力疲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膳符合FAO/WHO推荐的优质蛋白模式,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0.94、0.60、77.33。在缓解体力疲劳试验中,营养膳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肝糖原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和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其最适剂量为30 g/kg?bw。由此可见,黑大豆营养膳是一种优质蛋白补充剂,并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52  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速冻菜用大豆籽粒的品质
    姜晓青 宋江峰 李大婧 刘春泉
    2013, 29(8):2020-2024.
    [摘要](1311) [HTML](0) [PDF 487.09 K](721)
    摘要:
    为研究同一地域不同品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的品质,本文选取13种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测定硬度、色泽、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影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10项主要理化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33%,其中第1、2主成分对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贡献率相近,分别为28.13%、26.55%,可溶性蛋白、色泽、叶绿素、硬度等为影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主要因子。筛选出的新大粒1号在可溶性蛋白、色泽、叶绿素、硬度等理化指标综合表现出较优品质,其次为通豆6号、徐豆17号和通豆5号,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为速冻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与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5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中6种防腐保鲜剂的残留
    奉夏平 曾宪远 付丽敏 唐丽娜 黄秀丽 陈清清
    2013, 29(8):2025-2029.
    [摘要](1043) [HTML](0) [PDF 532.68 K](908)
    摘要:
    建立了同时对柑橘中6种防腐保鲜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尼泊金乙酯)、乙萘酚、4-苯基苯酚、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联苯醚(二苯醚)残留量进行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醚提取后,活性炭柱净化。C18 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磷酸调节pH≈3),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8 nm。结果表明:6种标准物质在1.2~4.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可达到0.999,在此范围内,各防腐保鲜剂的加标回收率在85.65~106.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6%~6.78%。该方法中乙萘酚的检测限为0.5 mg/k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4-D、4-苯基苯酚和联苯醚的检测限为1.0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柑橘中6种防腐保鲜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54  哈密瓜采后冷藏中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柳涛 童军茂 马伟荣 王坚 单春会
    2013, 29(8):2030-2034.
    [摘要](1287) [HTML](0) [PDF 538.00 K](732)
    摘要:
    通过对新疆哈密瓜采后冷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筛选,明确引起采后哈密瓜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试验采用传统纯培养法、稀释平板涂布法和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筛选及DNA的提取。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对主要病原菌的生理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对病原菌的26S rRNA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以NL1和NL4为通用引物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分离筛选出5株主要病原菌,最终筛选出主要病原菌为镰孢属(Fusarium)、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青霉属(Penicillium)、赤霉属(Gibberella)。其中BJ-M菌株和BJ-M1菌株均属于镰孢属;BJ-M2菌株属于赤霉属;BJ-M3菌株属于葡萄穗霉属;BJ-Q菌株属于青霉属。本研究通过对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延长哈密瓜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55  多肽-锌配合物的生物功能活性及安全性
    曾庆祝 陈陆欣
    2013, 29(8):2035-2039.
    [摘要](1461) [HTML](0) [PDF 468.57 K](940)
    摘要:
    多肽-锌配合物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活性的新型有机金属化合物,该配合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人工制备的多肽与Zn2+的配合作用合成多肽-锌配合物,二是通过动植物蛋白质酶解获取的多肽与Zn2+的配合作用合成多肽-锌配合物,三是从动植物组织中直接提取多肽-锌配合物。由于构成多肽-锌配合物的配基多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生物功能活性,包括抗菌抑菌、生理机能调节和免疫调节、抗氧化作用等。本文就国内外对多肽-锌配合物的生物功能活性及安全性的研究现状、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提出今后应加强对其毒理学特性和应用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以推进多肽-锌配合物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开发。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