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陈地灵 , 吴祎 , 林励 , 帅欧 , 汪科元 , 张鹤鸣 , 刘颂豪
2013, 29(6):1198-1201.
摘要:本文以广东大面积种植的白木香叶为原料制成的沉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抗氧化法测定其水浸液的抗氧化能力,体内高血脂小鼠模型评价其降血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沉香茶水浸液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体内降血脂能力。其水浸液具有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DPPH自由基(DPPH?)以及络合亚铁离子(Fe2+)和还原磷钼酸的能力,IC50分别为700.45±38.04、58.03±4.4、16.24±2.4、70.69±2.8、215.46±14.27 mg/mL;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清中TC、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013, 29(6):1202-1206.
摘要:本文采用水热反应釜酸湿热处理小麦面粉,分析了小麦面粉处理前后基本成分变化、显微形貌、热力学性质、糊粘度曲线、结晶性质、红外图谱和酶解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经过酸湿热处理后的作用产物,蛋白质含量减少,部分颗粒出现浅层裂痕,偏光十字模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处理产物与原面粉相比吸热峰后移,吸热焓ΔH降低了2.976 J/g;布拉班德粘度曲线表明,产物的起糊温度由82.6 ℃增加到87 ℃,峰值粘度由82 BU降到63 BU;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产物结晶度增大3.8%;红外图谱变化不大。酶解动力学研究发现,在模拟体外消化条件下,α-淀粉酶对小麦面粉处理前后样品的降解遵循Michaelis-Menten规律,产物的α-淀粉酶酶解动力学方程为V=0.161[S]/(1.093+[S]),与处理前比,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均降低。
游丽君 , 冯梦莹 , 刘钧发 , 赵强忠 , 罗维 , 赵谋明
2013, 29(6):1207-1212.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超声波法(UP)、超声波结合纤维素酶法(UCP)、超声波结合胰酶法(UPP)、传统热水提取法(TP)四种方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性质区别。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结合胰酶法提取多糖得率最高,可达4.93%,比传统水提法的多糖得率高1.58倍。相比传统水提法所得多糖的分子量,超声处理可显著降低多糖分子量,超声结合酶法提取对多糖的降解作用更加显著,其中胰酶效果最为明显,可将多糖分子量降至5 kDa以下。此外,采用超声波结合胰酶法提取的多糖也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力在浓度1.0 mg/mL时为1.408,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浓度2.0 mg/mL时为50.08%,ABTS+清除能力在浓度1.0 mg/mL时为82.5%,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可达2484.14 μmol Trolox/g。
2013, 29(6):1213-1216.
摘要:采用乙醇室温浸泡臭灵丹粉,60 ℃减压浓缩后,用石油醚除脂,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臭灵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体化合物的纯度均大于95%;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方法研究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臭灵丹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洋艾素和金腰乙素,它们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9.88 ?g/mL和10.28 ?g/mL,但其抗氧化活性均弱于维生素C。
2013, 29(6):1217-1221.
摘要:为了解中华开菲尔微生物菌群的结构特征,本论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DGGE) 技术对开菲尔菌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菌群DGGE图谱上出现有三种不同迁移位置的斑带,而酵母菌群DGGE图谱上只有一条斑带;经过DNA序列的对比分析可知:细菌菌群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马乳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和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它们的序列同源性都达到100%;酵母菌群为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其序列同源性为99%。本论文首次报道了德尔布有孢圆酵母在开菲尔菌落中的存在。
2013, 29(6):1222-1226.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木糖酯合成的新方法,利用正己烷/吡啶(25:75,V/V)双溶剂体系作为反应介质,在溶解极性底物糖的同时保持酶的良好活性。采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在该体系中催化甲基丙烯酸乙烯酯和木糖的酯交换反应合成木糖酯。HPLC检测结果表明,当木糖与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1:10,转速为150 r/min时该酶促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反应48 h后木糖转化率高于90%。GC-MS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鉴定表明,在该反应条件下,Novozyme 435可选择性催化木糖的1′,5′-羟基酰化,得到产物为木糖的1′,5′-双酯。该研究为应用在食品、化学及造纸工业上的两性化合物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并且环境友好的新方法。
2013, 29(6):1227-1229.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化州橘红多糖的消炎、止咳、化痰作用。采用二甲苯耳廓肿胀致炎法来观察化州橘红多糖对小鼠的消炎作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来观察化州橘红多糖的止咳作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法观察化州橘红多糖的化痰作用。化州橘红多糖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州橘红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4.93%、34.84%和48.7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的肿胀抑制率为52.83%;化州橘红多糖能明显的延长浓氨水刺激引起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及减少2 min内的咳嗽次数,其中化州橘红多糖高剂量组的效果好于磷酸苯丙哌林片阳性对照组;化痰试验显示化州橘红多糖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差异不明显,即化州橘红多糖能够增加小鼠气管段酚红的排泌量。结果表明化州橘红多糖具有较好的消炎、止咳及化痰作用。
王凤 , 石侃 , 潘涛 , 吴清平 , 莫树平 , 吴振强
2013, 29(6):1230-1233.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在培养基中添加柠檬酸钠和生物素对白色链霉菌生长及产ε-PL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柠檬酸钠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白色链霉菌ε-PL合成有正向促进作用。0 h添加2 g/L的柠檬酸钠可获得最大的ε-PL产量0.92 g/L。随着柠檬酸钠浓度的增加,ε-PL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0 h添加2 g/L柠檬酸钠并在36 h添加300 μg/L生物素,发酵72 h后菌体干重和ε-PL产量分别达到了7.86 g/L和1.10 g/L,是空白对照组的1.30倍和1.93倍,说明外源添加柠檬酸钠和生物素对白色链霉菌发酵生产ε-PL有促进作用。
2013, 29(6):1234-1236.
摘要:通过测定圆黄梨浊汁贮藏期间的各种指标,对圆黄梨浊汁贮藏期间各项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圆黄梨浊汁在室温、4 ℃及0 ℃三种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pH值、还原糖、氨基态氮、可溶性蛋白随时间的延长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总色差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上升的趋势。圆黄梨浊汁在4 ℃和室温比在0 ℃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说明0 ℃条件下圆黄梨浊汁的美拉德反应进行缓慢,是较适合圆黄梨浊汁贮藏的温度。
2013, 29(6):1237-1242.
摘要:利用超滤技术将甜菜果胶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4个级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GC)等技术研究了不同级分果胶分子的结构组成及其乳化特性。结果表明:甜菜果胶中截留相对分子量(MWCO)大于100,000的含量最大,达到64.86%;果胶相对分子量与其性质直接相关,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大,果胶中半乳糖醛酸、阿魏酸和酯化度均增大,单糖种类增多,而单糖的含量却减少,其分布亦有差异;相对分子量不同的果胶乳化性有很大不同,其中分子量为4.64×104Da组分的果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最好。
王丽娇 , 孙兴丽 , 岳本芳 , 李文香 , 王士奎 , 张圣杰
2013, 29(6):1243-1246.
摘要:为探讨微真空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0.2%苯甲酸钠(SBN)复合保鲜剂对西兰花采后衰老的影响,以西兰花为试材,贮藏于温度为3±0.5 ℃、真空压力为400~500 torr的微真空贮藏条件下,通过对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及丙二醛含量(MDA)与PPO、POD活性的测定,探讨较佳的复合保鲜剂浓度。结果表明:3种浓度的复合保鲜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西兰花叶绿素、Vc的降解,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降低PPO、POD活性,其中40 mg/L 6-BA+0.2% SBN处理对调控西兰花采后衰老的效果最佳。
俞涵丽 , 妥彦峰 , 艾连中 , 吴正钧 , 郭本恒 , 陈卫
2013, 29(6):1247-1251.
摘要:本文以4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标准益生菌L. rhamnosus GG作为对照。研究它们对低酸和高浓度胆盐的耐受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粘附性。结果表明,其中Lactobacillus casei 142,L. plantarum 89的耐酸耐胆盐性能较好。四株乳杆菌对Listeria monocytogenes,Escherichia coli,shigella sonnei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它们对本研究中的5种抗生素都具有敏感性。本文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乳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发现L.plantarum 89, L.plantarum 27和L.plantarum 13在Caco-2细胞上的粘附能力强(>20 cfu/cell),L. rhamnosus GG的粘附数为8(cfu/cell),而L. casei 142则不具有粘附性能。
2013, 29(6):1252-1254.
摘要:本研究以杏鲍菇为实验材料,对其顶部、中部和底部进行切割,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干制复水,对复水率最佳和最差的样品进行营养物质含量的检测以及机械质地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经过70 ℃干制的杏鲍菇的营养含量总体上比经过40 ℃干制的高;杏鲍菇顶部和中部的70 ℃干制品在硬度和咀嚼性比40 ℃干制品高,底部则相反;70 ℃顶部干制品弹性与40 ℃顶部干制品相差较大,其他部位的相差较小。
2013, 29(6):1255-1258.
摘要: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玉米胚芽分离蛋白,利用氨基酸分析和电泳分析胚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有效亚基组成。凝胶层析分离玉米胚芽蛋白组分,并对各组分进行热变性温度及圆二色谱分析。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胚芽蛋白中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其它氨基酸含量较均衡。还原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图主要有九条谱带,其分子量依次为87.988、76.320、69.650、53.649、48.546、38.164、34.337、32.294和24.483 kDa。凝胶层析分离获得两个蛋白组分。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明分离所得两个组分的干粉变性温度分别为97.37 ℃和98.95 ℃,圆二色谱(CD)分析表明两个蛋白组分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
2013, 29(6):1259-1261.
摘要:探讨生姜中姜辣素的主要成分6-姜酚体外抗HP(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作用。分别采用95%乙醇和自来水提取生姜中抗HP的成分,以阿莫西林为阳性对照,以溶剂50% PEG400和无菌水为空白对照,体外法测定生姜提取物和标准品6-姜酚对HP的抑菌作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姜醇提物对HP的MIC为1.00 mg/mL,6-姜酚的MIC为0.02 mg/mL,生姜水提物对HP在体外无抑菌作用。6-姜酚是生姜对HP的抑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2013, 29(6):1262-1265.
摘要:本研究通过减压抽真空技术加工糟蛋,采用FTIR研究糟蛋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蛋黄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糟蛋腌制过程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变化不明显;而β折叠和β转角在腌制过程中互相转化,在腌制30 d时变化最为明显:β折叠含量明显上升至37.70%,β转角明显下降至16.32%。研究结果表明糟蛋在腌制初期,蛋黄蛋白质在酸性条件、钙离子以及钠离子的影响下,蛋白质天然结构展开,蛋白质分子间的次级键断裂,蛋白质肽链结构打开,二级结构含量发生变化;而在腌制后期,pH值保持恒定,蛋白质二级结构恢复,与生蛋含量基本一致。
2013, 29(6):1266-1269.
摘要:从生产碱性蛋白酶的车间附近的下水道淤泥和后处理车间空气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噬菌体。电镜观察表明该噬菌体有多面体的头部和细长的尾部组成,有着长尾病毒科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在供试菌种中,该噬菌体以地衣芽孢杆菌为宿主,对其生理特性研究发现,该噬菌体在pH 5~10之间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在高温下有一定的稳定性,且金属离子可以促进其对宿主菌的侵染。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可知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40 min,爆发期约为110 min。对噬菌体核酸性质的分析发现,其遗传物质为双链线状DNA,其分子量大约为36 kb。
2013, 29(6):1270-1272.
摘要:对凉茶中的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出其中腐败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通过对腐败菌的抑菌剂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乳酸链球菌素(Nisin)、尼泊金复合酯、壳聚糖3种对腐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抑菌剂。利用响应面方法对三种抑菌剂复合后的抑菌效果进行优化,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3种抑菌剂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复合抑菌剂配方,并对获得配方的抑菌效果进行验证,以检验响应面法的可靠性。
2013, 29(6):1273-1276.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经不同浸泡处理后,富硒大豆的萌发率、芽长、总硒含量等;研究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及浸泡液中亚硒酸钠浓度、抗坏血酸、壳聚糖等对大豆富硒作用的影响。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得到富硒大豆蛋白,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硒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富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为30 ℃,浸泡时间为8 h,浸泡液中亚硒酸钠浓度为60 μg/mL左右。在浸泡液中添加0.08%(m/V)的抗坏血酸对大豆的萌发和生长有利,但会影响大豆对无机硒的吸收和转化;若在浸泡液中同时添加0.1%(m/V)的壳聚糖,则可以克服上述不利影响,提高大豆对无机硒的吸收和转化。
2013, 29(6):1277-1280.
摘要:用根霉、毛霉、米曲霉菌分别对一定量的豆渣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6个时期豆渣的营养成分、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豆渣的品质明显提高。豆渣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均升高;豆渣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明显提高,脂肪含量有所降低。豆渣中蛋白酶活力及淀粉酶活力在发酵前期为最大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且毛霉产蛋白酶能力较强,最大值达到96.4 U/g,而根霉产淀粉酶能力较强,最大值达到13.2 U/g。
2013, 29(6):1285-1287.
摘要:测定草果提取物对鲫鱼防腐保鲜效果。将草果提取物配制成0.3%浓度的保鲜液应用于鲫鱼肉的防腐保鲜,并与0.3%的山梨酸钾保鲜液和空白处理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草果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鲫鱼肉的细菌生长繁殖,并且减缓鱼肉TVB-N值和pH值的上升,同时减缓鱼肉感官品质的下降速度。结论:草果提取物对鲫鱼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明显延缓鲫鱼的腐败变质,保鲜效果与山梨酸钾保鲜效果相当。
2013, 29(6):1297-1301.
摘要:相对湿度环境是农业生产监测与预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多种病害的生态防治和灌溉措施的调节。针对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相当复杂,影响因素间非线性程度相当高,为了提高相对湿度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对湿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气象要素(日照时数、降水量、最小温度、平均温度和最大温度)实测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并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模型分别对1987~1998年和1999~2000年陵水地区月平均相对湿度进行模拟和预测,相对湿度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1%,相对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8%。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能准确地捕捉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相对湿度的研究,方法简洁,结果直观易懂,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相对湿度研究提供借鉴。
袁德保 , 郑杰琼 , 李芬芳 , 谭琳 , 李奕星 , 陈娇 , 郑晓燕 , 郑丽丽 , 金志强
2013, 29(6):1302-1305.
摘要:本文研究了AWRi R2酿酒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初始外观糖度等)对香蕉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种的生物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其对数生长期为培养时间4~20 h之间。发酵温度对发酵过程影响较大,当发酵温度为28 ℃时,pH值(或总酸含量)的稳定性、糖(总糖或还原糖)的消耗量及产酒精量都要优于其他温度组。接种量为2%时,产酒量最高。综合考虑糖消耗速率和产酒量,初始外观糖度为20%时,发酵效果最好。本研究可为AWRi R2酿酒酵母在香蕉白兰地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2013, 29(6):1306-1310.
摘要:以沙棘浓缩汁为原料,通过对比试验选择合适的辅料、配方及生产工艺条件来制备沙棘Vc含片,并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配方组合为:沙棘浓缩汁6.5%、白砂糖38.9%、淀粉26.4%、乳糖26.4%、柠檬酸1.6%、薄荷脑0.05%、硬脂酸镁5‰;最优的工艺条件为:16目筛制粒,55~60 ℃干燥20~30 min,16或18目筛整粒。在此配方及工艺条件下生产的Vc含片符合该类产品国家相应标准。
2013, 29(6):1311-1315.
摘要:以栅栏技术理论为指导,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优化不同栅栏模式对即食鲍鱼(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产品的防腐保鲜效果。通过研究几个栅栏因子(烘干后产品的水分活度(aw)、乳酸链球菌素(Nisin)、乳酸钠的添加量以及杀菌温度)组合得到的不同栅栏模式的防腐保鲜效果以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及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品最适栅栏模式为:aw为0.92,Nisin、乳酸钠添加量分别为0.39 g/kg、1.6%,杀菌温度89 ℃,此栅栏模式防腐保鲜效果好,且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质地和风味。
2013, 29(6):1316-1320.
摘要:为优化茶多酚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X1)保压时间(X2)及作用压力(X3)为自变量,茶多酚提取得率(Y1)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 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保压时间1.5 min和作用压力300 MPa。在该条件下茶多酚提取得率的预测值为31.07%,验证值为30.87%,误差为2.59%。预测模型的标准回归方程为Y1=776.3561-1.3356X1+123.093X2+163.7406X3-274.2023X1X1-145.2251X2X2。
2013, 29(6):1321-1323.
摘要:本文研究了大久保桃适宜的冷藏温度、冷藏方式和时间对桃果实和软白桃罐头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原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大久保桃冷藏的适宜温度为(1±1)℃;冷藏的适宜方式为采用0.03 mm PE袋包装;在此温度下冷藏30 d内,大久保桃果实和软白桃罐头的感官和理化品质均达到较好水平;以冷藏30 d内的大久保桃为原料生产的软白桃罐头,原料利用率均保持在76.32%以上,比目前企业生产软白桃罐头原料利用率提高了至少26.32个百分点。该研究为软白桃罐头加工中的桃冷藏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2013, 29(6):1324-1327.
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天然产物,本研究以虎杖为原料,研究了白藜芦醇的溶剂法和酶解法提取工艺,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酶加入量等对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溶剂法和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溶剂法优化工艺为:pH 5,料液比1:65,提取温度是60 ℃,提取时间2 h;酶解法优化工艺为:pH 6,料液比1:40,酶解温度是60 ℃,酶解时间2 h,二者得率分别是:0.496%和0.942%。酶解法的得率大约是溶剂法的2倍,可以作为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的优选方法。
2013, 29(6):1333-1336.
摘要: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杏鲍菇多糖,研究了PEG的分子量、硫酸铵的浓度及PEG的浓度三个因素对杏鲍菇多糖在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G4000浓度为21.33%,硫酸铵浓度为14%时,多糖的分配系数可达1.9529~2.0152,收率可达60.58~62.82,从而得出一种萃取杏鲍菇多糖的方法。
2013, 29(6):1337-1341.
摘要:以L-抗坏血酸和肉桂酸为原料,采用酰氯法合成得到了L-抗坏血酸肉桂酸酯。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酯化产物的稳定性、清除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Vc和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合成的L-抗坏血酸肉桂酸酯与Vc相比,稳定性得以明显改善,其清除DPPH?的EC50值为63.96 μmol/L,清除能力与Vc相当,清除?OH的EC50值为7.84 mmol/L,在浓度较高时优于TBHQ。
2013, 29(6):1342-1345.
摘要:本文研究了卡拉胶对月饼豆沙果味酱的成型性、耐高温性、持油和持水性、口感及质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将果味酱与月饼豆沙馅料按3:7比例混合时,卡拉胶在月饼果味酱中的最适添加量为1.5‰,在保存时间3个月内,馅料无干裂渗油现象,此混合馅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高温性、持油性、抗老化性能,同时此种混合馅料既保持了原豆沙馅料组织的细腻又具有适度的弹性,还降低了传统豆沙的甜腻度获得更佳的口感,可以作为制作广式月饼馅料使用
2013, 29(6):1346-1348.
摘要: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深层发酵灵芝真菌菌丝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L9(34)正交实验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的作用效果显著,CO2流量影响不显著,三因素的适宜组合为:A2B3C3即: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5 L/min,试验验证此组合条件下麦角固醇的萃取量为1.1362 mg/g,高于正交试验组合。
2013, 29(6):1349-1354.
摘要: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来确定红莲外皮中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溶剂的种类、提取溶剂的浓度、酸的种类、pH、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这几个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1次,选择pH、液料比和丙酮浓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pH 2.6,液料比55 mL/g,丙酮浓度67%。此工艺条件下红莲外皮原花青素提取率为9.57%
2013, 29(6):1355-1358.
摘要:以胡萝卜汁为主要原料,卡拉胶,CMC-Na和琼脂为主要的胶凝剂,并配以蜂蜜和柠檬酸等其他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方法,对胡萝卜蜂蜜营养保健果冻工艺进行研究,为保健果冻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汁汁添加量为30%,蜂蜜添加量为12%,柠檬酸添加量为0.28%,卡拉胶0.7%,CMC-Na 0.6%,琼脂添加量为0.28%时的工艺参数,其产品具有胡萝卜和蜂蜜风味、口感滑爽、色泽均匀、酸甜适度,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具有开发前途。
2013, 29(6):1359-1361.
摘要:本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叶下珠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叶下珠多糖含量,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和固液比(m叶下珠粉/V水)对叶下珠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时间对叶下珠多糖的得率影响最为显著,提取时的功率影响次之,固液比的影响最小,在微波提取时间为40 min、固液比1:20和提取功率400 W时,叶下珠多糖得率最高为7.9%。
2013, 29(6):1365-1369.
摘要:本文以枸杞、钙果、蔗糖和柠檬酸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枸杞钙果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钙果果汁的酶解条件为:果胶酶0.05%、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4 h;枸杞汁的澄清剂为:添加0.07%的壳聚糖;最佳配方为枸杞汁添加量为35%、钙果汁添加量为30%、柠檬酸添加量为0.18%、蔗糖添加量为8%、氯化钠0.03%、维生素C 0.01%、维生素B1 0.004‰、维生素B2 0.003‰。该产品通过多次试验后送给营养学家以及运动员,受到一致的好评。
2013, 29(6):1370-1373.
摘要:克罗诺杆菌是一种新型的食源性致病菌。迄今为止,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免疫原和潜在毒力因子了解很少,而免疫原性蛋白在细菌的致病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免疫蛋白组学的方法,鉴定了阪崎克罗诺杆菌ATCC 29544的免疫原性蛋白。利用固定后的阪崎克罗诺杆菌ATCC 29544菌体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蛋白质,并利用双向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对具有免疫反应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共鉴定出7种具有明显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2013, 29(6):1374-1376.
摘要:覆盆子为药食两用果实,具有抗衰老、调节生殖系统、促进细胞免疫机能、减肥之功效。本研究利用HPLC法对覆盆子干果中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的色谱条件为:柱温30 ℃,流动相为0.05 mmol H2SO4,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 μL,色谱柱为C18柱,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覆盆子干果处理液峰面积与有机酸标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8~0.9999之间,精密度实验各有机酸RSD值在0.30~0.90%之间,重现性实验各有机酸RSD值在0.42~3.6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7.86~102.35%之间,此方法用于测定覆盆子干果中有机酸含量准确、可行。
赖志辉 , 周嘉欣 , 管艳艳 , 谭惠仁 , 王晓畅 , 王素娟 , 张源和
2013, 29(6):1377-1380.
摘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芥菜样品中多种微量元素(铝Al,砷As,镉Cd,钴Co,铬Cr,铜Cu,锰Mn,镍Ni,铅Pb)的含量。在选定的最优条件下,本方法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2.8~108.3%之间。仪器检出限为铝:0.15 mg/L、砷:0.01 mg/L、镉:0.005 mg/L、钴:0.01 mg/L、铬:0.01 mg/L、铜:0.03 mg/L、锰:0.01 mg/L、镍:0.01 mg/L、铅:0.01 mg/L且各元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芥菜样品中砷As、镉Cd、铬Cr、铅Pb等重金属均符合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此测定结果可为检测芥菜中所含金属元素含量的多少,提供科学的数据。
侯向昶 , 黄金凤 , 杜志峰 , 冼燕萍 , 郭新东 , 罗东辉 , 吴玉銮 , 卢宇靖
2013, 29(6):1381-1385.
摘要:采用同位素稀释法结合固相萃取净化技术,建立了准确、灵敏的肉粉样品中5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代谢物的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添加同位素内标,经盐酸水解,2-硝基苯甲醛衍生,乙酸乙酯提取,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乙腈-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5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代谢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μg/kg~0.2 μ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n=6)为80.33~103.24%,日内精密度在4.60~9.85%;添加水平为0.5 μg/kg时,日间精密度(n=5)小于10.3%。本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基质复杂的肉粉样品中5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代谢物的测定。
2013, 29(6):1386-1389.
摘要:为了探索电子鼻对猪肉新鲜度检测的可能性,以STM32和CC2430为核心设计了新型无线电子鼻,并对5种不同新鲜度的猪肉样品进行了分析。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提取稳态响应值,并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建立新鲜度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的前2个主元累计贡献率达92.79%,分类效果明显;概率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率达到100%。
2013, 29(6):1395-1399.
摘要:本文建立了鱼肉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QqQ-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通过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超声波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采用TR-5MS毛细管柱分离,以电子轰击(EI)电离、选择反应检测模式(SRM)检测。讨论了洗脱溶剂对净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基质效应对各种多环芳烃测定的影响。通过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进行定量,16种多环芳烃在0.4 μg/kg到50 μg/kg范围内相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865~0.9999。方法检出限从0.024 μg/kg到0.06 μg/kg,方法的定量限从0.08 μg/kg到0.2 μg/kg。16种多环芳烃在5、10、50 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8.5%到106.3%,相对标准偏差为0.4%到17.8%,对常见的鱼类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13, 29(6):1400-1402.
摘要:合成β-CD-中性红包合物,研究其在盐酸介质中与NO2-的亚硝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NO2-在0~120 μg/L范围之内与荧光猝灭程度成正比,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其测定。所拟方法用于食品中NO2-的测定,结果满意。
2013, 29(6):1403-1405.
摘要:本文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鸡粉调味料中谷氨酸钠的含量,测得鸡粉调味料谷氨酸钠含量达0.27~0.32 g/g。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重现性和准确度都较好,样品前处理简便易操作,经处理后直接上机分析,排出了其他物质的干扰,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出鸡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通过不同样品和相同样品两种加标方式,测得回收率可达到99.41~103.66%,方法精密度为0.39%。
2013, 29(6):1406-1408.
摘要:比较两种样品消解方法即高压密封消解法和常规湿法消解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马氏珠母贝中微量镉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采用高压消解罐法消解的马氏珠母贝中镉含量为60.96 mg/kg,湿法消解法的为61.65 mg/kg,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测定RSD均小于3%,回收率结果分别为97.44~101.29%和96.77~102.19%。两种消解方法相对设备要求简单,花费少,均能满足分析测定要求,符合绝大部分实验室条件,相比之下高压密封消解操作更简单,方便,消耗酸量更少。
綦艳 , 黄秋研 , 梁德沛 , 周勇 , 樊垚 , 黄翠莉
2013, 29(6):1409-1412.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及蔬菜中联苯、邻苯基苯酚、噻苯咪唑、抑霉唑、多菌灵、桂醛、乙萘酚、2, 4-二氯苯氧乙酸的方法。样品用碱性乙醚提取,浓缩后甲醇定容,经ODS-SP C18(4.6×150 mm,5 μm)柱分离,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此方法相关系数范围0.9991~0.9997,加标回收率范围88.0~97.4%,相对标准偏差0.53~3.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灵敏准确,适用于水果及蔬菜中多种防腐剂的同时测定。
2013, 29(6):1413-1416.
摘要: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SPE-HPLC-PDA)同时测定饮料中10种合成着色剂(新红、柠檬黄、苋菜红、靛蓝、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赤藓红、酸性橙Ⅱ)的含量。样品经Waters Oasis WA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glient TC-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以甲醇和0.02 mol/L的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PDA检测波长为210 nm~650 nm。以保留时间结合待测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10种合成色素线性范围为1~20 μg/mL(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1~0.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90.2~100.6%,RSDs为0.44~2.48%(n=6)。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适用于饮料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013, 29(6):1417-1419.
摘要: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苦荞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对如何防控苦荞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探讨。在分析的4类产品中,苦荞营养粉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低,其次是苦荞速溶片和苦荞醋,苦荞米茶中最高。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1 μg/kg,平均回收率在84.70~84.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测定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广泛应用于苦荞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2013, 29(6):1420-1423.
摘要:为分析酵母菌对发酵辣椒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发酵辣椒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分别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与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组中共鉴定出36种挥发性有机成分,混合发酵组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有机成分。
2013, 29(6):1424-1427.
摘要:建立了使用微波消解样品,利用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顺序测定几种调味品中的微量元素的方法。通过添加相应的基体改机剂来消除干扰。结果表明:仪器的检出限(Cu、Cd、Pb、Mn、Al)分别为1.22 ng/mL、0.077 ng/mL、1.53 ng/mL、0.614 ng/mL、1.54 ng/mL,加标回收率为95.2~106.4%,本法的精密度(RSD)均小于5.22%。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污染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食品中多元素快速顺序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 29(6):1428-1430.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柿子甜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在柿子甜酒中共定性出32中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包括脂类、醇类、有机酸类、醛类和少量烷烃。结果表明,辛酸乙酯、苯乙醇、癸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3-丁二醇等含量相对较高,可能是柿子甜酒香气形成的主要的成分。
2013, 29(6):1431-1433.
摘要: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对3种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残留进行了测定,以评价试剂盒的性能。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方程y=-2.2x+0.66,相关系数r为0.9974,IC50为0.29 μg/kg,线性范围为0.05~4.05 μg/kg,灵敏度为0.05 μg/kg,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5%。该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适合用于检测各种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残留。
2013, 29(6):1434-1436.
摘要:建立用气相色谱同时检测草莓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方法。用乙腈提取,Carbon∕PSA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提取液,采用Agilent-1701毛细管柱和GC-FPD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3种农药残留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最低检出限在0.0012 mg/kg~0.0082 mg/kg之间,多次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0.6~105.3 % 之间,RSD 1.28~6.30% 之间。该方法适合草莓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2013, 29(6):1437-1441.
摘要:果蔬肉脯是一种将水果、蔬菜与传统肉脯相结合,意在改变传统肉脯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不足。为提高果蔬肉脯的生产管理水平,控制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安全性,本文应用HACCP原理对果蔬肉脯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原料肉验收、硝酸盐的添加、烘烤、金属探测为关键控制点。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预防和监控措施。
2013, 29(6):1442-1446.
摘要:本文对适合繁殖于废水中的常见高油微藻的品种、生存条件、处理废水能力、油脂含量及其产油率进行详细介绍,并阐述了在利用废水养殖微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温度、pH、氮、磷等,对高油微藻的繁殖生长和其含油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出废水用于养殖高油微藻的可行性,最后简述了现利用不同废水的特性和用于养殖微藻的研究状况和实例,提出了在该现状下我们亟待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为今后用废水养殖高油微藻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3, 29(6):1447-1454.
摘要:霉菌吸附处理重金属污水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本文分析了重金属污水污染特点及危害,比较了重金属污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污水概况、不同霉菌的吸附性能、影响霉菌吸附重金属的因素及霉菌吸附重金属机理。最后展望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的发展趋势。
2013, 29(6):1459-1462.
摘要:荆芥挥发油有多方面的药理功能,对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阐述了荆芥挥发油多种不同药理机制,以期为今后荆芥挥发油的开发和更深层次的研究作综合性的参考。
2013, 29(6):1463-1466.
摘要:生物技术应用于再造烟叶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微生物发酵技术和酶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的研究情况。首先,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原料预处理和烟草萃取物处理中的应用;其次,介绍了酶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烟草萃取工序、烟草萃取液及涂布工艺中的应用,最后对上述技术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应用生物技术方法提高再造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