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张丽娟 , 尚建华 , 殷建忠 , 吴少雄 , 王琦 , 赵云丽 , 张雪辉 , 徐芳 , 杨解顺
2012, 28(7):733-736.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云南野生香薷油对子代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将昆明种小鼠从受孕第1 d开始分为空白对照、阳性对照、低、中、高剂量5个组,用云南野生香薷油灌胃至断乳,断乳♂小鼠按孕鼠剂量灌胃至出生49 d后做Morris水迷宫实验,之后测定小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和肝、脑组织的脂肪酸。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定位航行实验的第5 d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间探索实验的阳性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神经递质TPro、NO、AchE:阳性、中、高剂量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脂肪酸结果中阳性和高剂量组的ALA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脂肪酸结果:高剂量组的油酸和ALA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富含?-亚麻酸的香薷油具有部分改善子代小鼠学习记忆的功能,其作用可能与喂养此香薷油使脑组织的TPro升高,NO、AchE降低;肝和脑组织的?-亚麻酸升高有关。
2012, 28(7):737-742.
摘要:为了探讨银耳芽孢内源诱导型启动子克隆的有效方法,克隆银耳芽孢诱导型差异基因片段,本研究采用乙醇和纤维二糖两种碳源对银耳芽孢进行诱导培养,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cDNA-AFLP技术对差异培养的细胞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克隆及分析。结果表明乙醇、纤维二糖诱导碳源培养银耳芽孢与葡萄糖相比具有很大差异,其中乙醇培养细胞脱氢酶类活性提高168%,纤维二糖培养细胞最大生长量减小32.2%。从两种差异培养的细胞中克隆得到14条特异性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5条在乙醇、纤维二糖样品中各有表达的差异序列,与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细胞色素b蛋白的基因序列同源,该基因的表达与乙醇代谢途径及胁迫诱导相关。银耳芽孢诱导培养及其诱导差异基因片段的克隆是建立食用菌诱导型表达系统一次有益尝试,为构建高效银耳生物反应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12, 28(7):746-748.
摘要:研究了浸泡液类型、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剪切程度、微波加热时间等五种试验条件对美耐皿餐具中甲醛迁移量的影响,探讨了甲醛单体迁移行为的规律。结果表明,甲醛单体在酸性溶液中更易迁出;在高于80 ℃时甲醛含量呈现突跃式增长;甲醛迁移量与浸泡时间呈现良好的正比线性关系;样品剪切得越细,浸泡接触面积越大,甲醛迁移量越高;微波炉内加热时间较长时(大于15 min),甲醛迁移量明显增加。
2012, 28(7):753-757.
摘要:以交联酯化和酯化交联改性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可食性保鲜膜。研究了淀粉膜的成膜性能,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淀粉和膜的结晶度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对其进行荔枝和黄皮的保鲜实验。结果表明:交联酯化膜能显著提高膜的抗拉强度,而酯化交联膜能有效降低水蒸气透过率,两者均能提高膜的透光率。两种膜对荔枝和黄皮的保鲜效果差异不显著。
2012, 28(7):764-767.
摘要:ζ-胡萝卜素脱氢酶(ZDS)基因是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之一。根据实验室已获得的巴氏杜氏藻ZDS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分段PCR的方法,获得ZD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然后根据获得编码区序列,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获得其两端侧翼序列:启动子和终止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获得序列进行分析。实验获得的完整ZDS基因全长11896 bp,其中编码区序列(从”ATG”到”TAA”)长度为6435,编码区上游序列4091 bp (包括33 bp 的5’UTR序列),编码区下游序列1370 bp (包括411 bp的3’UTR序列)。将编码序列与cDNA(开放阅读框)进行比对,发现整个编码区序列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其中内含子长度达4686 bp,约为外显子长度的2.68倍,内含子均以GT开始,AG收尾,属于最常见的内含子类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发现ZDS启动子中具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与光调控有关的GAGA box,ASF1;与植物黄化反应有光的ACGT box等。
2012, 28(7):768-771.
摘要:为探索伽马辐照和添加剂对淡腌大黄鱼的保鲜效果,以感官、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指标,探讨了低剂量辐照(1 kGy)和复合保鲜液(0.3%双乙酸钠和0.5%柠檬酸)对常温(25 ℃)贮藏下淡腌大黄鱼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种处理方法均可延长淡腌大黄鱼的货架期,对照组货架期仅9 d,而实验组的货架期可分别延长至16 d和13 d;1 kGy的辐照处理要优于0.3%双乙酸钠和0.5%柠檬酸复合保鲜液的保鲜效果,为工厂化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2012, 28(7):772-775.
摘要: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酸湿热处理米粉样品,测定处理前后米粉的化学组成变化、颗粒形貌、结晶性质、红外图谱、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研究表明,经过酸湿热处理后的米粉蛋白质含量减少较多,其它的粗脂肪、还原糖变化不大。显微结构分析得出米粉保持原有的团粒结构,但偏光十字稍微变得模糊,颗粒的有序结构遭到一定破坏,少数淀粉脐点处出现凹坑。红外图谱变化不大,结晶度变小。处理后米粉的起糊温度升高,糊的峰值粘度降低,吸收焓减小。酸湿热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下提高米粉中慢速消化淀粉(SDS)的含量。
池岸英 , 吉宏武 , 高加龙 , 卢虹玉 , 蓝尉冰 , 孟凌玉
2012, 28(7):776-779.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为原料,通过仪器分析法对微波加热与水煮处理的对虾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甜菜碱和无机离子这些主要滋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经微波加热与水煮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减少,分别下降了15.81%,20.19%;呈味核苷酸总量也均有减少,分别降低了25.07%,25.89%,其中含量最高的腺苷酸(AMP)有所提高,分别增加了4.01%,5.95%;乳酸含量大幅降低,分别减少了53.64%,77.24%;甜菜碱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分别减少了7.26%,8.83%;呈味无机离子含量差异明显,且微波虾的要高于水煮虾。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微波虾中除AMP含量略低于水煮虾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甜菜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均高于水煮虾,表明微波虾的滋味优于水煮虾。
2012, 28(7):780-783.
摘要:本实验中制备了诃子不同溶剂粗提物及部分纯化物,并考察了它们的清除自由基活性。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粗提物均具有很强的活性,其顺序为: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石油醚。其中甲醇粗提物(1 mg/mL)活性略高于等浓度的TBHQ;色谱纯样a比其原粗提取物(乙酸乙酯)的抑制率提高最多,为其1.6倍,而甲醇粗提物纯化样c的绝对活性最高,约为同浓度TBHQ(1 mg/mL)的1.2倍,且略高于茶多酚。它们的化学结构经显色反应、UV-Vis和H1 NMR检测推定:a为诃黎勒酸,b为棓酸衍生物,是诃子单宁的小水解碎片,而c是诃黎勒酸的变体。
2012, 28(7):784-786.
摘要:以高盐鱼露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盐度鱼露贮存过程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盐度对鱼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汕鱼露在存放期间,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菌落总数逐渐减少,不同等级的鱼露产品在30 d内也存在同样现象。高盐浓度对鱼露的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的鱼露,其对高盐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鱼露存放15 d和30 d时,25%盐度的菌落总数较10%时分别降低了97.91%和99.73%,表明25%盐都对控制鱼露微生物指标和有关感官指标合格均有明显的贡献。
2012, 28(7):787-791.
摘要:乳酸菌NICE(乳链菌肽控制表达nisin controlled expression,NICE)系统可将治疗性蛋白或保护性抗原蛋白表达于细胞外或锚定于菌体的肽聚糖上,递呈抗原蛋白并激活粘膜免疫系统,刺激特异性s-IgA的产生使其作为粘膜免疫原递呈的活载体成为可能。本试验将构建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NZ3900-M/PRRS鼻腔免疫BALB/c小鼠,检测呼吸道粘膜中抗体s-IgA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含量,评价其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脾脏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活性。结果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NZ3900-M/PRRS免疫小鼠后,在测定时间内重组菌试验组小鼠呼吸道粘膜中特异性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脾脏细胞悬液中的IL-10和IL-4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重组菌PNZ8149/NZ3900-M/PRRS经粘膜途径免疫小鼠后能能刺激小鼠粘膜特异性抗体s-IgA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的分泌,且能避免粘膜免疫耐受的产生,为该重组疫苗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金一琼 , 赖富饶 , 陈周潭 , Anupam GIRI , 吴晖
2012, 28(7):796-800.
摘要: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米曲霉菌种(Aspergillus soji, A. orgzae)在35 ℃和湿度> 90%的条件下对大米进行固态发酵6 d,比较发酵大米在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金属螯合、多酚氧化酶抑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及总酚含量的变化。A. orgzae 发酵的大米在金属螯合、多酚氧化酶抑制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上优于A. soji,两者在总酚含量上没有较大差别,且在发酵第4 d时大米的上述四项活性都趋于稳定,故选取A. orgzae发酵4 d的大米探讨其所含活性物质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A. orgzae发酵大米中活性物质对蘑菇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的抑制作用并推测其抑制机理。同时,虾血淋巴和虾黑变的抑制实验也证明了米曲霉发酵大米对酪氨酸酶的有效抑制作用。
2012, 28(7):801-805.
摘要:利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异丙醇铝(AIP)为无机前驱体,与KOH甲醇溶液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形成铸膜液,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具有化学键相结合的Al2O3/PVDF杂化膜。研究了杂化制膜液体系相行为及凝胶沉淀过程动力学过程,探讨了AIP对杂化膜结构和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加入AIP后,铸膜液的粘度增加,且AIP含量的增加会改变铸膜液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使其成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降低其对非溶剂的容纳能力,从而加速铸膜液的凝胶化过程。凝胶化初期成膜过程胶凝速度最快,之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慢。不同的铸膜液体系的胶凝速度不同。随着AIP含量的增多,凝胶速度增加,体系发生相分离的速度变快,但当AIP含量达到20%时,凝胶速率反而下降。
李文峰 , 郑明英 , 蔡友华 , 严杰能 , 陆最青 , 张达 , 张翀 , 梁伟凡 , 邢新会
2012, 28(7):810-813.
摘要:本文利用构建的表达产气肠杆菌酸性磷酸转移酶phoc基因的E. coli BL21,对其整细胞催化肌苷5′-位磷酸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细胞PHOC酶活、肌苷和焦磷酸浓度分别为45 U、100 mM和120 mM时,反应6 h肌苷转化率达到63.36%。为进一步提高转化率,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整细胞肌苷转化率的影响,在Trion-x-100浓度为0.3%时,肌苷转化率提高到74.59%。该研究为酶催化肌苷5′-位磷酸化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2, 28(7):814-818.
摘要:本文对比了不同海洋低值鱼的蛋白质含量和酶解效果,并对青鳞鱼和斑鰶的酶解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园鲹和青鳞鱼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7%以上;斑鰶、黄鲫、刺鲳、鲻鱼、鳓鱼的蛋白质含量为15~16%。但蓝园鲹、黄鲫、刺鲳、鲻鱼的酶解效果较好,青鳞鱼、斑鰶和鳓鱼的酶解效果较差。青鳞鱼的最佳酶解方案为:木瓜蛋白酶0.05%,风味蛋白酶0.1%,水解蛋白酶0.05%,胰蛋白酶0.15%,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为86.07%,氨基酸转化率为49.24%,酶解清液出品量为11.30 mL。斑鰶的最佳酶解方案为:木瓜蛋白酶0.15%,风味蛋白酶0.1%,水解蛋白酶0.05%,胰蛋白酶0.15%,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为83.22%,氨基酸转化率为49.14%,酶解清液出品量为10.91 mL。
2012, 28(7):819-824.
摘要: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果汁糖浆用量比例(20%~40%,V/V)、碳酸化时间(5~15 min)及碳酸化压力(0.5~0.23 MPa)三个因素对含汽荔枝果汁饮料的感官属性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相应的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模型。结果表明,样品的甜度Y1、酸度Y2、刹口感Y3、风味Y4以及总体接受度Y5的响应曲面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0、0.855、0.977、0.949和0.899,较好地拟合了碳酸化处理参数对感官属性指标的响应值。利用期望函数途径对响应曲面模型Y1~Y5进行模拟计算,获得碳酸化处理参数优化的工艺条件:果汁糖浆用量28%~30%、碳酸化时间12~15 min;碳酸化压力0.21~0.23 MPa,样品各感官属性指标预测值同时接近或达到目标值,验证试验实测样品的甜度值为3.1、酸度值为3.0、刹口感为3.5、风味为4.0,总体可接受度为4.0,与预测值相符。
2012, 28(7):825-827.
摘要:应用微波辐射技术,以花椰菜废弃菜叶为原料提取叶绿素。以菜叶粉碎目数、破壁助剂浓度、微波功率、辐照时间、萃取剂浓度、料液比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确定单因素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菜叶叶绿素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菜叶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破壁助剂乙醇浓度60%,辐照时间30 s,萃取剂乙醇浓度90%,料液比1:20,叶绿素的提取率可以达到6.84 mg/g,较传统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提高62.2%。
刘晓宇 , 谷新晰 , 董慧 , 许文涛 , 田洪涛 , 罗云波
2012, 28(7):828-831.
摘要:本文以分离自益生菌乳制品、微生态制剂、保健品的13株国际公认的益生乳酸菌为试验菌株,接种于纯绿豆乳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通过检测其凝乳与否、凝乳时间、以及凝乳时pH、活菌数、感官评价等指标,筛选适宜发酵绿豆乳的繁殖力强、发酵活性高的益生菌菌株。结果表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的干酪乳杆菌07-211、植物乳杆菌08-193、瑞士乳杆菌05-29等三株益生菌发酵6h均可均一凝乳,有绿豆香,且凝乳时,其活菌数分别可达到3.9×108、1.6×108、1.4×108 cfu/mL,凝乳时pH分别为4.16、4.30、4.32,滴定酸度分别为83.5、81.0、75.2 °T,可作为新型绿豆乳制品的发酵菌株。
2012, 28(7):832-834.
摘要:本文通过以玉米为培养基流加培养生产酵母过程中,用控制通氧的方法研究溶氧量对酵母细胞浓度和酵母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得出通氧量的控制与酵母生长的关系。结论为:溶氧量达到50%的时候,酵母细胞产率最大,达到38%。
2012, 28(7):840-844.
摘要:在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凝乳温度、排乳时间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分析法,以凝乳效果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amembert干酪最佳制作工艺为氯化钙添加量为0.06%,凝乳酶添加量为0.02%,凝乳温度为32 ℃,排乳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凝乳效果得分为89.63,验证值为89.50。
2012, 28(7):845-846.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磷酸单酯淀粉对蒸饺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单酯淀粉是对汤圆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加水量、水温。其优化工艺参数为磷酸单酯淀粉用量为7%(以小麦面粉计),水温为95 ℃,水的添加量为65%(以小麦面粉计)。
2012, 28(7):850-852.
摘要:本文研究了以柚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柚皮甙。以萃取率为指标,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功率300 W、处理温度60 ℃、料液比1:18、处理时间6 min的条件下,柚皮甙的萃取率可达到3.64%。
2012, 28(7):853-855.
摘要:本文以葛根膳食纤维为辅料,研究制备具有保健作用的葛根膳食纤维饼干。试验结果表明,该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面粉100 g,葛根膳食纤维粉30%,植物油10%,疏松剂1% [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铵1:0.5 (m/m)],白砂糖30%。制得的饼干色泽诱人,口感酥脆,风味独特。
2012, 28(7):856-858.
摘要: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诺氟沙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以抗诺氯沙星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工作曲线表明在10~500 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31.92 logC-5.0083,相关系数r=0.9965,对诺氟沙星最低检出限达6.09 μg/L,抑制中浓度为52.88 μg/L,且对其它结构类似喹诺酮类药物均有特异性识别。本法可应用于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微量诺氟沙星。
2012, 28(7):859-861.
摘要:采用HNO3/H2O2湿法微波消解制样,利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全面详细地分析测定了油菜蜂花粉中的矿物元素,共检出17种。17种元素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85%~6.97%之间,其中14种元素在5%以内;测定了13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3.5%~107.3%之间,其中9种元素在100%±5%范围内。油菜蜂花粉中所含S、P、K、Ca、Mg、Na等常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4%、0.59%、0.35%、0.23%、0.13%、0.0064%;微量元素Fe、B、Zn、Mn、Se、Cu、Sr、Ba、Ti、Si、Al等的含量分别为14.3、6.41、2.40、1.64、1.23、0.69、0.54、0.44、0.10、50.7、25.8 mg/kg。
祝伟霞 , 袁萍 , 杨冀州 , 王彩娟 , 孙转莲 , 张巨洲
2012, 28(7):867-870.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质谱技术测定13种食品中苯霜灵的确证方法。根据每种基质的特性,动物源性食品采用丙酮-正己烷提取,植物源性食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石墨化碳与氨基(Carbon NH2)混合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改性Shiseido MGⅡ C18色谱柱中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监测。方法定量限(LOQ,S/N≥10)为5 μg/kg,在2~1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3种食品基质添加三个浓度水平进行实验,加标平均回收率在66.0~10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4%~12.3%。经验证本方法准确、快速,适合多种食品中苯霜灵残留的确证分析。
2012, 28(7):871-874.
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酱油中焦谷氨酸等7种有机酸的方法。酱油经制样后过Strata SAX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在Agilent SB-Aq(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上,0.01 mol/L磷酸氢二铵(pH 2.7)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5 ℃,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时,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酱油中焦谷氨酸等7种有机酸。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0.13%~1.9%,回收率95.0%~105%,各种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3,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简便,可应用于酱油中有机酸的检测。
2012, 28(7):875-877.
摘要:利用电化学氧化沉积纳米氧化镍(NiO)于丝网印刷电极(SPE),使用壳聚糖包埋法将脂肪酶固定在NiO-SPE上构建一种新的脂肪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二油酸甘油酯。以铁氰化钾作为电子媒介体,在1% Triton-X100,PBS(0.1 mol/L, pH 7.0)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二油酸甘油酯在Lipase-NiO-SPE上的伏安行为,并用CV检测二油酸甘油酯。在0.04~180 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3),检出限为0.01 μmol/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备、稳定,可用于二油酸甘油酯含量的检测。
左光扬 , 章超桦 , 高加龙 , 秦小明 , 曹文红 , 刘书成
2012, 28(7):882-885.
摘要:本文对测定血液乙醇含量的常规气相色谱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更准确、简便的适用于常规气相色谱仪的简易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将样品在密闭进样瓶中水浴加热气化,吸取上部气体进样,以叔丁醇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检测,以峰面积的响应值为指标对样品的加热温度和平衡时间等顶空条件进行优化。样品70 ℃下加热15 min后具有稳定的峰面积,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在优化的条件下色谱图显示目标峰与内标峰分离完全,在0.05~12 mg/mL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的RSD为1.63%,检出限为0.005 mg/m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41%~103.17%之间,RSD≤3.38%。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快速灵敏,能准确定量,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检测分析。
2012, 28(7):890-893.
摘要:评价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阳类保健食品中掺入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通过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考察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计算出测定的不确定度结果。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