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8, 24(3):201-203.
摘要:研究古尼虫草多糖的抗衰老作用。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将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D-半乳糖造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建模11 d后每天灌胃50%古尼虫草多糖溶液,剂量分别为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45 d后观察脑组织中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古尼虫草多糖可提高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p<0.01)GSH-Px(p<0.01)活力,明显抑制小鼠脑组织和血清中MDA(p<0.01)的形成。因此,古尼虫草多糖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2008, 24(3):204-209.
摘要:在苹果汁的热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对其质量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能控制象美拉德反应这样复杂的反应,必须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本文通过对苹果汁中主要糖和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动力学模拟。阐述了苹果汁中非酶褐变的美拉德反应机理,应用反应动力学原理,定量地描述反应的变化和预测反应随时间-温度的变化规律。
2008, 24(3):210-213.
摘要:对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QAX993的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提出了菌体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纤维素合成动力学模型,得到了使用转盘式反应器分批发酵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模型基本上反映了该菌株在转盘式反应器中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2008, 24(3):214-216.
摘要:分别以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和吐温-85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了棕榈仁油/甘油/吐温/水四组分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助表面活性剂(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混合体系微乳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各体系中,以吐温-60所形成的微乳状液区最大。
2008, 24(3):217-219.
摘要:以一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6为出发菌株,利用氯化锂、紫外线进行诱变,通过实验证明氯化锂诱变剂量在1.2%时致死率达到82.4%,紫外线在照射30 s时致死率达到81.8%。利用氯化锂诱变谷氨酸棒杆菌S6,所得菌株D3的L-组氨酸产量为243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0.5%;以紫外线做诱变S6,所得高产菌株U1产量2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8.5%;以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S6,所得菌株N1产量为251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3.6%,结果显示,经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菌株N1产L-组氨酸的产量最高,比氯化锂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3.1%,比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5.1%。
2008, 24(3):220-222.
摘要:研究了苦参总碱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通过苦参总碱对荷S180肉瘤和H22肝癌小鼠的瘤重和生存时间影响的研究,观察了苦参总碱的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总碱剂量中生药含量在8 g/kg以上能抑制荷S180和H22小鼠瘤体的生长,其抑制率可达30%,从而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表明苦参总碱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2008, 24(3):223-226.
摘要:以甘蔗作酒精酵母的固定化载体,以蔗汁为发酵培养基进行酒精发酵,通过电镜观察,酒精酵母不仅能吸附在甘蔗外表面,同时也能较好地吸附在甘蔗内部,比较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数,发现固定化酵母数达到1011个/g,而游离细胞数只有107个/mL。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CaCl2、MgSO4和KH2PO4对酵母酒精发酵性能的影响,发现1.0 g/L CaCl2和1.5 g/L KH2PO4可在最短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生成速率达到最大值;而KH2PO4可明显地提高酒精发酵效率。
2008, 24(3):227-229.
摘要:对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所产的几丁质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pH为7.0左右,最适反应温度为45 ℃左右。在40 ℃以下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 h仍有50%残余酶活。Mg2+对酶有激活作用,Cu2+和Al3+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很大,水解几丁质的Km值为29.15 g/L。
2008, 24(3):230-232.
摘要: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抗原免疫产蛋母鸡,从鸡卵黄中提取免疫球蛋白,建立抗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IgY的效价检测方法,并研究母鸡的免疫应答性,以及抗体的提取方法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后第6 d,在卵黄中可以检测到抗大肠杆菌O157:H7 IgY,效价为1:7200;经加强免疫后效价迅速上升,至第44 d达到最高效价1:230400;免疫后360 d,效价仍维持在1:7200。用水稀释法、硫酸铵分级盐析和Sephadex G-25凝胶过滤以提取IgY,提纯后IgY的效价是之前的4倍。SDS-PAGE鉴定抗体的纯度,电泳图谱中出现抗体的轻链和重链两条带。体外抑菌实验表明,IgY能抑制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
2008, 24(3):233-236.
摘要:研究了烟草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烟草绿原酸,抑菌圈直径法测量绿原酸抑菌水平。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5%,超声波处理时间30.4 min,温度51.4 ℃,绿原酸得率1.6%;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绿原酸有较好的吸附及解吸效果,均达70%以上;烟草绿原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2008, 24(3):237-240.
摘要:本文开展室温下微滤-超滤-纳滤多级膜浓缩黄芩苷提取液的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了黄芩苷在不同膜过程的透过液和浓缩液中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多级膜分离浓缩法可以除出黄芩苷提取液55%水分,黄芩苷的保留率为96%,浓缩比为2.4倍,在常温下多级膜浓缩分离黄芩苷提取液是可行的。
2008, 24(3):241-243.
摘要:采用超滤技术从ε-聚赖氨酸(ε-PL)粗品溶液中纯化ε-PL,研究了超滤过程中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超滤液的体积和料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膜通量和粗品溶液中蛋白截留率及ε-PL透过率的影响;并确立了采用聚砜膜去除ε-PL粗品溶液中蛋白工艺的最佳参数,在此条件下,蛋白去除率达到86.2%,ε-PL透过率达到86.7%。
2008, 24(3):244-246.
摘要:通过系统考察影响膜通量的因素,发现适当提高温度、压力可以提高膜通量。在不破坏西番莲果汁中的芳香成分及Vc等营养成分和不超过膜的压力操作范围的前提下,得到较适的操作温度和压力。选择在操作温度为28 ℃左右,压力为3 MPa时,分离效果最好,此时实际膜通量达17 L/(m2.h)。经过纳滤浓缩,西番莲澄清汁可溶性固形物从13 oBx提升到30 oBx左右。本实验可以达到较好的膜通量和截留率,为在工业化浓缩西番莲芳香成分及Vc等营养成分损失提供参考。
2008, 24(3):247-249.
摘要:对柿子原浆果醋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柿果醋加工过程中酒精、糖及醋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柿果浆加水量为30%的条件下,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为酵母菌接种量0.1%,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4 d;醋酸发酵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4 ℃、醋酸菌接种量为0.5‰,每天搅拌3次。使用该技术生产的柿果醋风味良好,具有一定保健功能。
2008, 24(3):250-252.
摘要:木瓜含有清除人体活性氧自由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本文介绍以乙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提取木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以AB-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一步提纯的工艺。对纯化提取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木瓜黄酮的含量(以芦丁标准品计)为4.8%,对其紫外光谱特征谱图的观察分析发现:木瓜提取物中含有A-环苯酰结构和B-环肉桂酰结构,图谱特征与对照品芦丁相似,这一图谱特征说明木瓜提取物具有类黄酮化合物C6-C3-C6的基本结构。
2008, 24(3):253-256.
摘要: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RSD)对油松花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为80 ℃,溶剂乙醇浓度为56%,液固比为17.9:1,加热3.2 h回流提取。在此条件下,用NaNO2-Al(NO3)3-NaOH显色法测定的总黄酮为1.49%。
2008, 24(3):257-258.
摘要:研究了以鲜牛乳、大豆、花生为原料生产植物性蛋白酸乳的最适发酵温度和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40 ℃条件下发酵,单硬脂酸甘油脂的添加量为0.1%,V植物乳:V牛乳为3:4,蔗糖的添加量为8%,L-半胱氨酸的添加量为5%时,感观评价最佳。
2008, 24(3):259-26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酪朊酸钠用量、均质工艺条件对液态植脂咖啡伴侣的粒度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均质压力为150 bar、二级均质压力为50 bar时,均质效果较好;酪朊酸钠的添加量要在1.5%以上,才不会造成已打碎的脂肪小球重新结块和聚集。
2008, 24(3):262-264.
摘要:通过对双酶法制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工艺为:喷射温度108~110 ℃、液化pH 5.4~5.8、喷射器后高温维持时间5~7 min、淀粉酶总量为0.6 kg/t、分40%和60%两次添加、粉浆浓度>16 °Be时尽可能选用进口耐高温α-淀粉酶和新型水热器、糖化时适当添加脱支酶等。
2008, 24(3):268-271.
摘要:利用生物技术从天然蛋白质物料中制备的相对分子量500~1500 Da之间的寡肽具有良好的呈味功能,新型调味基料富含上述寡肽而成为良好的调味原料,具有原料天然、风味自然、口感鲜醇、厚味绵长的特点。新型调味基料用于休闲食品调味,与休闲食品制作过程产生的小分子香气物质形成良好的互补和互动,丰富休闲食品的风味。
2008, 24(3):272-275.
摘要:采用智能电位滴定测定烘炒食品中的过氧化值。样品粉碎过筛,溶剂浸泡、挥发后,油脂采用智能电位滴定仪测定其中的过氧化值含量。分析了烘炒食品前处理的影响因素,及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根据样品类别,称重1~5 g,采用石油醚Ⅰ为溶剂,智能电位滴定仪滴定,铂电极,样品采取动态电位滴定,空白采用等体积滴定。实验快速、结果准确、是一种方便快速高效的仪器检验方法。
2008, 24(3):276-280.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广西百色地区八个品种芒果的香气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芒果香气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如异松油烯、罗勒烯、α-蒎烯、β-月桂烯、α-侧柏烯、柠檬烯、石竹烯、蒈烯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芒果香味,但其含量在各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2008, 24(3):281-282.
摘要:建立了茶叶中苯并(α)芘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样品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苯并(α)芘在0.2 g/L~50 g/L范围内呈线性,线性方程为y=3.85×104x+7.47×103,相关系数为0.9991。分别对绿茶和红茶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6.9%~8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0%~4.0%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4 μg/kg。结果表明该法简便、灵敏、安全性好、线性范围宽、精确度高,适用于茶叶中苯并(α)芘的残留分析。
2008, 24(3):283-284.
摘要:对HPLC分离苹果酸性多酚组分(绿原酸、咖啡酸、P-香豆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2.0和紫外检测器波长在320 nm的条件下,流动相的醋酸与甲醇的比例为4.3:5.7(V/V)、流速为1.00 mL/min、柱温为20 ℃时各组分可得到良好分离。
2008, 24(3):285-289.
摘要: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生物学特性,在化工、食品、医学、生物材料以及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在化妆品、生物材料、饲料、制作皮革复鞣剂、涂饰成膜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
2008, 24(3):290-292.
摘要:本文概述了Mozzarella干酪的功能特性,并对影响Mozzarella干酪功能特性的原料乳及其处理方式、乳酸菌种和发酵剂、生产工艺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南方奶水牛养殖地区发展水牛乳Mozzarella加工产业化的设想和有利条件。
2008, 24(3):293-296.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碱性蛋白酶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和现状,对微生物碱性蛋白酶的产生菌,碱性蛋白酶的应用、基因结构及性质,高产工程茵的选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根据当前应用研究状况对微生物碱性蛋白酶在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8, 24(3):297-299.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及要求,重点讨论了课堂气氛与教学组织、教材的选用以及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并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了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