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8, 24(1):1-4.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五种不同稳定剂对酸性鱼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包括离心沉淀率、乳脂析出率、乳浊液粒径分布及特点等。结果表明,CMC-Na和果胶最适宜于作酸性鱼蛋白饮料的稳定剂,可有效的防止鱼蛋白饮料的沉淀和乳脂析出,且最适添加量为4 g/L左右。乳浊液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与鱼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相关性。乳浊液的平均粒径越小、分布越集中,蛋白饮料体系越稳定。因此,蛋白饮料的粒度分布特征可作为判断蛋白饮料稳定性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2008, 24(1):5-7.
摘要:对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菠萝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菠萝粉的干燥特性,并进行参数优化,得到干燥菠萝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温度70 ℃,风速 2.5 m/s,物料量60 g;真空干燥的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真空度0.08 MPa,温度60 ℃,物料量60 g。真空干燥所得菠萝粉感官指标明显优于热风干燥,Vc保留率也较高。
2008, 24(1):8-10.
摘要:本文采用微波辐射对蜡玉米淀粉糊进行改性。利用旋转粘度计对微波改性前后蜡玉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蜡玉米淀粉糊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作用对蜡玉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有显著影响。蜡玉米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经微波处理后,由于淀粉的质量浓度变小,粘度下降,致使蜡玉米淀粉糊的流动曲线趋向平直,有向牛顿型流体变化的趋势,且随着微波加热温度的升高、微波功率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越明显。
2008, 24(1):11-13.
摘要:Inti1基因是编码整合酶的基因,采用PCR方法对Inti1基因片断进行扩增,扩增子采用Ned1和BamH1双酶切,并克隆到pET19b载体上。把构建好的载体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在IPTG下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鉴定以及使用特异性抗His-整合酶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ing证明该重组E.coli BL21(DE3)-Inti1在IPTG诱导下可表达整合酶,此为整合酶表达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8, 24(1):14-16.
摘要:采用微波、超声波和常规加热回流三种不同方法提取板栗花中有效成分,通过自由基体系和亚硝酸盐体系研究板栗花粗提物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获得的板栗花粗提物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均能有效清除DPPH•和•OH,其最高清除率分别达92.8%和54.3%;3种提取物对清除亚硝酸盐及阻隔亚硝胺合成也有较好的效果,最高可达72.9%和89.9%,但对O2-•的清除作用都不明显。
2008, 24(1):17-19.
摘要:研究了乳化剂、胶体和盐对奶茶离心沉淀率、油脂析出率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奶茶体系中,复合乳化剂中的单甘酯和琥珀酸单甘酯的质量比例为3:2且总量为2.00 g/L、卡拉胶添加量为0.30 g/L、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20 g/L时,奶茶体系的离心沉淀率、油脂析出率明显降低,粘度增高,奶茶香味浓郁,口感饱满。
2008, 24(1):20-22.
摘要:本研究采用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高甜度Monellin基因,并构建了重组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PIC9M,通过电击转化获得了可高效分泌表达有甜味活性高甜度Monellin的重组毕赤酵母GS115/pPIC9M。通过PCR检测证实Monellin基因已经整合进酵母基因组,SDS-PAGE和Western blot免疫杂交知所表达的蛋白是目的蛋白,最后通过双盲测定证实表达的蛋白存在正常活性。
2008, 24(1):23-27.
摘要: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类化合物,确定了石榴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4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L)l:35,微波功率为242 W,提取时间60 s,提取三次,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时,多酚粗提物的得率26.52%。同时还研究了石榴皮提取物对羟自由清除作用和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研究显示,其半抑制浓度IC50,EC50分别为0.288 mg/mL,0.0079 mg/mL。同时还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了石榴多酚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石榴皮多酚类物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在浓度为1g/L时最为显著;对应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5 cm和1.25 cm;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 g/L和2 g/L。
2008, 24(1):28-31.
摘要:本文用30%乙醇溶液作提取剂,从古尼虫草菌丝体中提取多糖,提取液经去脂、去蛋白、醇析后得两种粗多糖CPS-50,CPS-70。利用DEAE-Sephadex A-25柱色谱对两种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纯多糖CPS-1,CPS-2。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含量,紫外光谱分析证明其纯度,红外光谱显示其具有多糖类的特征吸收峰。多糖降解后经薄层分析表明,降解的虫草多糖由葡萄糖或(和)甘露糖组成。
2008, 24(1):32-34.
摘要:本文采用酸酶结合的方法制备葡甘露低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酸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5 ℃,HCl浓度0.07 mol/L,酸解温度85 ℃,加酶量6000 U/g,底物质量浓度80 g/L。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酸解时间>酶解温度>HCl浓度>酸解温度>加酶量>底物质量浓度。
2008, 24(1):35-38.
摘要:采用优选树脂纯化杭白菊总黄酮,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杭白菊总黄酮含量。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杭白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AB-8树脂纯化杭白菊总黄酮的工艺参数为:树脂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 23.06 mg/g(黄酮/树脂),树脂吸附率为89.22%,提取液上样后吸附1 h,用4 BV的7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率可达到96.64%;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杭白菊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纯化性能。
2008, 24(1):39-41.
摘要:本文对岗稔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试验表明,与游离细胞发酵相比,带皮渣的固定化发酵的酒液残糖含量更低,有利于生产干型岗稔果酒,酒液有岗稔的特有色泽,澄清度高。另外,研究了在20 ℃、25 ℃、30 ℃三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固定化细胞发酵,结果表明25 ℃发酵有利于岗稔酒特有色泽的形成,而且口感柔和,果香和谐。
2008, 24(1):42-45.
摘要:本论文采用传统浸提法,以乙醇为溶剂,考察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和葛根粉粒度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以及粒度对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率均有影响,优化的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 ℃,提取时间为120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固液比为1:12,粒度为80目。
2008, 24(1):46-47.
摘要:本文以香菇和鲜奶为主要原料,调配后经乳酸菌发酵,获得较高品质的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配方为:w[香菇汁(由5倍质量的水热浸提所得)]=10%,w(白砂糖)=7%,w(奶粉)=2%,w(稳定剂)=0.1%。
2008, 24(1):48-51.
摘要: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黄芩苷的分析方法,对黄芩苷的水提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破碎度为块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倍,煎煮3次,每次1.5 h时,黄芩苷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23.0491%。
2008, 24(1):52-54.
摘要:利用木瓜蛋白酶和复合风味酶对玉米醇溶蛋白碱性蛋白酶解液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双酶法水解的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为70 g/L时,温度55 ℃,pH为6.0,木瓜蛋白酶用量为5%(E/S),风味酶用量为4.5%(E/S),水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氨基态氮含量可达到2.5654 mg/mL。
2008, 24(1):55-58.
摘要:本文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重组降血压肽基因工程菌细胞破碎所得上清液中的融合蛋白GST-AHP,进行亲和层析吸附上柱条件研究。在此基础上,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对融合蛋白凝血酶酶切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此分离条件下所得的降血压肽段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确定。实验表明,基因工程菌细胞破碎上清液中的融合蛋白GST-AHP进行亲和吸附的最佳上柱条件为上柱量为4 mg/mL,上柱流速为1.5 mL/min,上柱1次,此条件下融合蛋白的吸附量达3.86 mg/mL,洗脱后其回收率达96.5%;凝血酶酶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 mg GST-AHP融合蛋白添加凝血酶15 U,22 ℃酶切8 h,此条件下可得降血压肽段102 μg。分离纯化所得降血压肽段的体外生物学活性良好。
2008, 24(1):59-60.
摘要:初步探讨了应用微波从甘蔗糖厂滤泥中辅助提取叶绿素的工艺,结果表明,用5 mL 60%乙醇溶解5 g干滤泥,650 W的微波照射50 s后加入50 mL 95%乙醇溶液于60 ℃下萃取30 min,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达到45 mg/mL。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提取率比传统方法的23.86 mg∕mL明显提高,提取时间比传统方法的4~12 h大大缩短。
2008, 24(1):61-63.
摘要:本文在乙醇回流浸提法的基础上,考察超声辅助乙醇回流浸提法、微波辅助乙醇浸提法和乙醇回流浸提法这三种方法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乙醇回流浸提法有利于提高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其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1.847%,纯度为43.95%,提取率和纯度比超声辅助乙醇回流浸提法提高了22.2%和14.0%,比单纯用乙醇回流浸提法提高了69.8%和12.1%。
2008, 24(1):64-66.
摘要:本试验对超声波在鸡枞菌多糖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鸡枞菌用10倍水复水后,用100 W的超声波处理10 min,再在80 ℃的恒温水浴提取120 min,90%乙醇沉淀,其多糖得率为19.78%,比未超声波处理的传统提取法其得率有所提高。采用Sevage法对粗多糖进行提纯,提纯后多糖质量分数为87.23%,比未提纯提高8.47个百分点,说明该法对提纯多糖有一定效果。
2008, 24(1):67-68.
摘要:以水解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中性蛋白酶对荞麦蛋白的水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加酶量5000 U/g,底物质量浓度40 g/L,温度50 ℃,pH7.5,酶解时间2 h。在此酶解条件下,荞麦蛋白水解度达到42.31%。
2008, 24(1):72-75.
摘要:制备了平均粒径20 nm的胶体金,用以标记抗氯霉素多克隆抗体;将氯霉素半抗原与卵清蛋白的偶联物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带,羊抗兔二抗作为质控带,依据免疫竞争法原理,建立通过免疫胶体金渗滤式试纸条检测六种淡水鱼及牛乳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便,方法灵敏度为1 μg/L,只需10~15 min即可目测判断结果,可以作为淡水鱼及牛乳中氯霉素残留现场大量筛选的有效手段。
2008, 24(1):76-79.
摘要:利用比色法简便、准确和快速地测定了巴西虫草菌丝体中虫草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虫草酸即D-甘露醇的最大特征吸收峰在412 nm处,质量浓度在10~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它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02X-0.0029,R2=0.9989;仪器精密度良好,RSD为0.35%(n=6);样品显色后在180 min内基本没变化;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为1.44%(n=5);干扰试验表明在葡萄糖、鼠李糖和果糖中,只有果糖对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果糖的特征吸收峰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表明,巴西虫草菌丝体中没有果糖的存在,验证了比色法测定巴西虫草菌丝体中虫草酸含量的准确性;用该方法测定的巴西虫草菌丝体中虫草酸的质量分数为8.45%,RSD为0.34%(n=6)。
2008, 24(1):80-82.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天然奶味香精中的致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确定两种香精中的主要致香成分为内酯类、中短链脂肪酸、酯类、噻唑类等化合物。两种香精的香气不同,各化合物之间的组成及含量不同,但含量最高的都为δ-癸内酯。利用确定的GC-MS条件对无水奶油的酶解物进行了分析,鉴定了贡献较大的脂肪酸组成及微量物质。
2008, 24(1):83-85.
摘要:研究了RP-HPLC同步测定酸橙汁中的柚皮柑和橙皮柑法的色谱条件,并对甲醇溶解+超声处理与水溶解+静置处理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其色谱条件为V甲醇: V水=40:60,固定相ODS-C18,柱子4.6 mm´150 mm,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5 nm;甲醇溶解+超声处理测得的酸橙汁中柚皮苷、橙皮苷含量高于水溶解+静置处理,含量分别提高了32%和4.4%;试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2008, 24(1):86-88.
摘要:本文运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建立了对食品中常见的乳酸杆菌进行检测的快速方法。针对乳酸杆菌16S rDNA序列,设计了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进行TaqManTM实时PCR检测,以非同源性参考菌株做特异性检测;把乳酸杆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用实时荧光PCR 法检测乳酸杆菌,快速、敏感、特异性高。
2008, 24(1):89-90.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测定焙烤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采用色谱分析柱(UltimateTM XB-C18,5 µm,4.6×150 mm),流动相:甲醇-水(含2 mL/L乙酸),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咖啡因质量浓度在5~200 µ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形关系(R2=0.9997),平均回收率有97.93%,精密度测试结果的RSD为0.14%。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2008, 24(1):91-95.
摘要:国内外关于膳食纤维的研究主要涉及谷物、豆类、果蔬、海藻等四大类数十种原料。本文介绍了从上述不同原料中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原料的利用情况,并从所得膳食纤维的品质、特性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
2008, 24(1):96-100.
摘要:综述了甜菜碱的生理功能和药物活性,包括甜菜碱作甲基供体参与蛋氨酸循环和作为渗透调节调节高渗状态下的细胞反应,以及甜菜碱对心血管类、神经类、肝脏类和高半胱氨酸尿症类等疾病的药物活性。这为甜菜碱用作饲料添加剂和人类疾病治疗的备选药物提供了依据,有助于甜菜碱应用范围的拓展。
主编:李琳教授
创刊:现代食品科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078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20/TS
国内邮发代号:46-349